關(guān)于成語的歷史典故(通用15篇)
關(guān)于成語的歷史典故1
長州尤翁開了三家當(dāng)鋪。年底某天,忽聽門外一片喧鬧聲,出門一看,是位鄰舍。站柜臺的伙計上前對尤翁說:“他將衣服壓了錢,今天空手來取,不給他就破口大罵,哪有這樣不講理?”而那人仍氣勢洶洶,不依不饒。
尤翁從容地對他說:“我明白你的意思,不過是為了度過年關(guān)。這種小事,值得一爭嗎?”于是命店伙計找出典物,共有衣物蚊帳四五件。尤翁指著棉襖說:“這件衣服抗寒不能少!
又指著棉袍說:“這件算我給你拜年用,其他東西現(xiàn)在不急用,可以暫留在這兒!蹦侨四玫揭路,自覺理虧,只得灰溜溜的離去。
當(dāng)天夜里,那位鄰人竟死在了別人家里。他的親屬同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原來此人因負(fù)債過多,已服毒,知道尤家富有,想敲筆錢,結(jié)果一無所獲,才轉(zhuǎn)到另外一家。
有人問尤翁為什么能預(yù)先知情而容忍他,尤翁回答:“凡無理來挑釁的人,一定有所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先忍耐,那就會大難臨頭。”
關(guān)于成語的歷史典故2
夸父逐日
夸父,古代神話中的人物。逐日:追趕太陽。我國古代的一個神話,表現(xiàn)了古代人民決心征服自然的強(qiáng)烈愿望和堅強(qiáng)意志。比喻決心大或自不量力。語出《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涓笧槭构饷饔礼v人間,翻山越嶺,跨河涉澤,追趕太陽。也不知走了幾千幾萬里,他才追到禺谷(今靈寶秦嶺山下),就是太陽落下的地方。一團(tuán)又紅又亮的火球就在他面前,他被炎熱炙烤得口干舌燥。于是,他就去喝水,喝干了黃河、渭河的水,還不解渴,又向北方奔去,想喝那大澤里的水。
夸父沒有到達(dá)目的地就渴死了。臨死前,他把手杖扔在路邊,手杖立刻變成一片桃林。死后,他的尸體化成了一座高山,后人名其曰夸父山。桃林,約當(dāng)今河南靈寶以西、陜西潼關(guān)以東地區(qū)。商朝靈寶為桃林,周朝名桃林塞?涓干轿挥诮耢`寶陽平鎮(zhèn)東南十公里處,F(xiàn)夸父山下有一村莊,村前立有清代石碑一座,碑銘:夸父村。
關(guān)于成語的歷史典故3
春節(jié)降臨,萬象更新,象征著一年的開始;標(biāo)志著人生的另一個起點(diǎn)。其實(shí),關(guān)于中國的春節(jié),以及春節(jié)的各種習(xí)俗,都有很多奇妙動人的神話故事,快要過年了,爸爸媽媽也可以給寶寶講講這些關(guān)于壓歲錢的歷史典故
壓歲錢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1、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fā)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
半夜里一陣陰風(fēng)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fā)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后大家學(xué)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hù)孩子的。因?yàn)椤八睢迸c“歲”諧音,之后逐漸演變?yōu)椤皦簹q錢”。
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yōu)榧t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里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后,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愿孩子“連連高升”。
2、源于古代“壓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兇獸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竹響聲驅(qū)“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為“壓驚”。年久日深,便演變?yōu)橐载泿糯澄,至宋便有“壓驚錢”。據(jù)史載,王韶子南陔,因被壞人背走,于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后才發(fā)展為“壓歲錢”。
關(guān)于成語的歷史典故4
1、焚膏繼晷
形容夜以繼日地勤奮讀書。語出韓愈《昌黎集·進(jìn)學(xué)解》:“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鉤其玄(成語“提要鉤玄”出處)。貪多務(wù)得,細(xì)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點(diǎn)上燈來繼續(xù)白天的學(xué)習(xí)),恒兀兀以窮年(長年累月都這樣堅持)。先生之業(yè)可謂勤矣!
2、牛角掛書
《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jiān)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越國公楊素適見于道,按轡躡其后,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問所讀,曰:‘《項(xiàng)羽傳》。’因與語,奇之。歸謂子玄感曰:‘吾觀密識度,非若等輩!兴靸A心結(jié)納。”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看書。越國公楊素正巧在路上看見,慢慢地跟在他后面,問:“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李密認(rèn)識楊素,從牛背上下來參拜。楊素問他讀的是什么,他回答說:“《項(xiàng)羽傳》!睏钏赜谑呛退徽,覺得很驚奇。回家后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的見識風(fēng)度,不是你們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傾心結(jié)交李密。后人遂以“書橫牛角”、“角掛經(jīng)”、“繭栗掛漢書”、“束書牛角”、“書掛(牛)角”、“牛角之懸”來形容勤奮讀書;蛞浴皰鞝僦拧、“牛角書生”來指勤奮學(xué)習(xí)而才思卓捷的書生。
3、負(fù)薪讀書
事出《漢書·嚴(yán)朱吾丘主父徐嚴(yán)終王賈傳》:“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家貧,好讀書,不置產(chǎn)業(yè),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dān)束薪,行且誦書。其妻亦負(fù)戴相隨,數(shù)止買臣毋歌嘔道中。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買臣笑曰:‘年五十當(dāng)富貴,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貴報女功!贝说湟话阋浴柏(fù)薪”或“負(fù)樵”的形式出現(xiàn)。有時,此典也用來形容未遇時的貧居生活。
4、韋編三絕
語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shù)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表f編,是用來串連竹簡的熟牛皮;三絕,是斷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絕編”、“三編絕”、“韋三絕”、“絕韋編”、“三絕韋編”等。形容刻苦認(rèn)真讀書的典故。 4.挾策讀書
語出《莊子·外篇·駢拇第八》:“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問谷奚事,則博塞以游!焙笕吮阋浴皰恫摺薄ⅰ皰秲浴、“挾策讀書”、“挾策亡羊”、“讀書亡羊”表示專心致志地勤奮讀書。
5、高鳳流麥
語出《后漢書·逸民傳·高鳳》:“高鳳字文通,南陽葉人也。少為書生,家以農(nóng)畝為業(yè),而專精誦讀,晝夜不息。妻嘗之田,曝麥于庭,令鳳護(hù)雞。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jīng),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鳳方悟之。其后遂為名儒,乃教授業(yè)于西唐山中!焙笕擞谑且浴傲鼷湣、“麥流”、“棄麥”、“麥不收”、“中庭麥”、“高鳳”等來形容專心讀書。
6、溫舒編蒲
事出《漢書·賈枚鄒路傳》:“路溫舒字長君,巨鹿東里人也。父為里監(jiān)門。使溫舒牧羊,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睍x時的王育也在牧羊時折蒲學(xué)書,最后博通經(jīng)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編蒲”、“截蒲”、“削蒲”、“題蒲”、“編簡”等。
7、鑿壁偷光
出自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此典又可寫作“鑿壁借光”、“鑿壁借輝”、“穿壁借光”、“偷光鑿壁”,或簡稱“鑿壁”、“偷光”、“匡壁”等。形容貧寒之士刻苦夜讀的典故。
8、映月讀書
比喻在生活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堅持讀書的典故。事出《南齊書·孝義傳·江泌》:“(江)泌少貧,晝?nèi)枕綄?做鞋子),夜讀書,隨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頂)!贝说淞鱾魃鯊V,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讀”、“對月影”等形式。
9、囊螢映雪
“囊螢”典出《藝文類聚·續(xù)晉陽秋》:“車胤字武子,學(xué)而不倦。家貧不常得油,夏日用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夜繼日焉。”“映雪”典出《初學(xué)記》卷二引《宋齊語》:“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此兩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螢”、“聚螢”、“照螢”、“讀書螢”、“映雪”、“照雪”、“窗雪”等,兩典并用還有“雪窗螢火”、“螢雪”等形式。比喻貧士苦讀的典故。
10、懸梁刺股
懸梁,語見《太平御覽》卷61引晉張方《楚國先賢傳》:“孫敬好學(xué),時欲寤寐(打瞌睡),懸頭至屋梁以自課”;刺股,語出《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乃夜發(fā)書。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課。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關(guān)于成語的歷史典故5
陶朱公范蠡還住在陶時,曾生了一個小兒子。等到長大成人后,陶朱公的二子因殺人,被楚國拘囚起來。陶朱公說:“殺人償命是應(yīng)該的,但我聽說有千金之家財,其子可以不被處死于市中。
于是準(zhǔn)備齊千金,準(zhǔn)備讓小兒子前去探視。但大兒子也堅持要去,并說:“父親不讓大兒子去,而讓小弟去,一定是父親認(rèn)為我是不肖之子!闭f著竟要自己殺。
夫人見此,再三強(qiáng)勸陶朱公,陶朱公不得已,只得讓大兒子去,并附信一封,叫他交給自己過去的好友莊生。并對大兒子說:“到了以后,把禮金送上,然后一切客隨主便,不要與他爭辯。
大兒子到后,便按照父親的囑咐去做了。莊生對他說:“你快走,不要再繼續(xù)留在這里了。即使你弟弟被放出來,也不要問是什么原因!
大兒子走后,并沒有按莊生吩咐回去,而是偷偷的住在楚貴人那里。莊生雖窮,卻以廉潔耿直為標(biāo)榜,楚王以下的大臣們都把他師視之,非常尊重他。陶朱公的兒子所送千金之禮,莊生并無意收下。原本想把事情辦成后,再退還給朱公,以為信守之據(jù),然而陶朱公的長子并不理解他的這番良苦用心。
一天,莊生找了個理由覲見楚王,說天上有星相顯示,有事不利于楚國,只能用做好事的方法才能消除。楚王一貫信任莊生,于是就命人封住三錢之府,準(zhǔn)備大赦天下。楚貴人欣喜地將此喜訊告訴了朱公長子。
不料朱公子想,大赦時弟弟一定會出來,千金企不白送莊生了。于是就又去見莊生,莊生吃驚地問:“你怎么還沒離開這里?”朱公長子說:“弟弟今將大赦,故而特來告辭!
莊生明白他的意思,就把錢還給了他。
莊生被陶公子的耍弄感到是一種奇恥大辱,于是就又覲見楚王說:“楚王大赦是為了修德去兇,可楚國的百姓都說,陶地的富翁陶朱公的兒子殺了人被囚在楚,他們家里就用金錢來賄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就說楚王大赦并非為楚國百姓,只是為陶朱公的兒子一人著想罷了。”
楚王聽后大怒,下令對陶朱公的兒子立即處斬,然后才下大赦令。
當(dāng)陶公子拿著弟弟死亡通知回到家。母親及鄉(xiāng)親都很悲傷,陶朱公說:“我聽說你的行動,就知道你一定會害死你的弟弟。這并非是你不愛他,只因?yàn)槟銖男∨c我一同創(chuàng)業(yè),備嘗生活的艱辛,所以很看重錢財。
至于你小弟,本來就是生長在富裕的環(huán)境里,出門乘車、騎馬,不知錢財來得不易。我派他去只因?yàn)樗軖伾徨X財,而你卻不能,最終是你殺了弟弟,不是見怪,我早就料想你會帶喪報回來!”
關(guān)于成語的歷史典故6
事例內(nèi)容
戰(zhàn)國初期,秦國在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國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fā)憤圖強(qiáng),于是委派商鞅實(shí)施變法。
商鞅起草了一系列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金!
不一會兒,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人們都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準(zhǔn)是有人在開玩笑呢。”大伙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上去扛木頭的。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正在大伙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商鞅立刻兌現(xiàn)了他的諾言,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金。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都說:“商鞅的命令不含糊!庇辛诉@種信任基礎(chǔ),商鞅的新法得到了有效的貫徹和執(zhí)行。
自從商鞅變法以后,秦國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qiáng)大了,各方面實(shí)力逐步超過了其它各國,于是才有了后來的吞并六國,一統(tǒng)華夏。
關(guān)于成語的歷史典故7
戰(zhàn)國時,趙國丞相張孟談拜見晉國智伯后出來時,在軍營門外遇見智過。智過入見智伯說:“韓、魏二國恐怕主意要變!敝遣畣枺骸盀槭裁?”智過說:“我在軍營門外遇見孟談,看他表情矜持,舉止傲慢。”
智伯自信的說:“不會這樣,我與魏桓子和韓康子秘密約定攻下趙國后,三分趙國土地,他們一定不會欺騙我,你可千萬不要將此話說出”智過不放心,又去拜見韓、魏二主,回來后再次勸智伯說:“二主表情不對,心思變了,一定是背叛了您,還不如立即殺掉他們,以絕后患。”
智伯說:“他們的軍的隊(duì)駐扎晉陽三年了,一朝行動,即能得利,那里會有別的企圖,你切莫再提此事了!敝沁^說:“不殺二主,那就更親近他們吧!敝遣畣枺骸霸趺从H近?”智過說:“魏桓子的謀臣叫趙吉,韓康子的謀臣叫段規(guī),此二人都是能改變他們君王主意的幸臣。您可以與這二位約定,攻下趙國,就給他們二位每人萬戶的封賞。若如此,韓、魏二主就不會變心,您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土地了!
智伯說:“攻下趙國后三分其地,現(xiàn)在再給這兩個人各萬戶的封賞,那我所得的土地就太少了,這不行。”智過見晉君既不采納他的計策,也不聽從他的勸告,于是就離開軍營,改姓輔氏,隱居不知去向了。
張孟談回去后,見赴襄子就說:“我在軍營門外碰到智過,看來他懷疑我了,他從智伯那里出來后就改姓換名。今晚若是不動手,則必留后患。”
于是趙襄子即派張孟談去見韓、魏二主,約定夜晚動手,殺掉守堤的官吏,決堤淹智伯的軍營。智伯的軍的隊(duì)在水中一片混亂,韓、魏之軍分從兩翼攻擊,趙襄子率軍從正面進(jìn)攻,大敗智伯軍。智伯被活捉后處死,國家就被分,族人因受株連,全部被殺。
關(guān)于成語的歷史典故8
廉頗負(fù)荊請罪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趙國屈服,接連侵入趙國邊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個花招,請趙惠文王到秦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澠音miǎn)去會見。趙惠文王開始怕被秦國扣留,不敢去。大將廉頗和藺相如都認(rèn)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國示弱。
趙惠文王決定硬著頭皮去冒一趟險。他叫藺相如隨同他一塊兒去,讓廉頗留在本國輔助太子留守。
為了防備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兵五千人護(hù)送,相國平原君帶兵幾萬人,在邊境接應(yīng)。
到了預(yù)定會見的日期,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并且舉行了宴會,高興地喝酒談天。
秦昭襄王喝了幾盅酒,帶著醉意對趙惠文王說:“聽說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曲兒,給大伙兒湊個熱鬧。”說罷,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來。
趙惠文王不好推辭,只好勉強(qiáng)彈一個曲兒。
秦國的史官當(dāng)場就把這事記了下來,并且念著說:“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令趙王彈瑟!
趙惠文王氣得臉都發(fā)紫了。正在這時候,藺相如拿了一個缶(音fǒu,一種瓦器,可以打擊配樂),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挺會秦國的樂器。我這里有個瓦盆,也請大王賞臉敲幾下助興吧。”
秦昭襄王勃然變色,不去理他。
藺相如的眼睛射出憤怒的光,說:“大王未免太欺負(fù)人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qiáng)大,可是在這五步之內(nèi),我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見藺相如這股勢頭,十分吃驚,只好拿起擊棒在缶上胡亂敲了幾下。
藺相如回過頭來叫趙國的史官也把這件事記下來,說:“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給趙王擊缶!
秦國的大臣見藺相如竟敢這樣傷秦王的體面,很不服氣。
有人站起來說:“請趙王割讓十五座城給秦王上壽!
藺相如也站起來說:“請秦王把咸陽城割讓給趙國,為趙王上壽。”
秦昭襄王眼看這個局面十分緊張。他事先已探知趙國派大軍駐扎在臨近地方,真的動起武來,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國大臣,說:“今天是兩國君王歡會的日子,諸位不必多說!
這樣,兩國澠池之會總算圓滿而散。
藺相如兩次出使,保全趙國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趙惠文王十分信任藺相如,拜他為上聊,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說:“我是趙國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頭上來了。哼!我見到藺相如,總要給他個顏色看看!
這句話傳到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裝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著門客坐車出門,正是冤家路窄,老遠(yuǎn)就瞧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他叫趕車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
這件事可把藺相如手下的門客氣壞了,他們責(zé)怪藺相如不該這樣膽小怕事。
藺相如對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勢力大?”
他們說:“當(dāng)然是秦王勢力大!
藺相如說:“對呀!天下的諸侯都怕秦王。為了保衛(wèi)趙國,我就敢當(dāng)面責(zé)備他。怎么我見了廉將軍倒反怕了呢。因?yàn)槲蚁脒^,強(qiáng)大的秦國不敢來侵犯趙國,就因?yàn)橛形液土畬④妰扇嗽。要是我們兩人不和,秦國知道了,就會趁機(jī)來侵犯趙國。就為了這個,我寧愿容讓點(diǎn)兒!
有人把這件事傳給廉頗聽,廉頗感到十分慚愧。他就裸著上身,背著荊條,跑到藺相如的家里去請罪。他見了藺相如說:“我是個粗魯人,見識少,氣量窄。哪兒知道您竟這么容讓我,我實(shí)在沒臉來見您。請您責(zé)打我吧!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說:“咱們兩個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經(jīng)萬分感激了,怎么還來給我賠禮呢!
兩個人都激動得流了眼淚。打這以后,兩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關(guān)于成語的歷史典故9
隋朝末年,戰(zhàn)事頻繁,魏先生隱居于梁、宋之間。李密早年投身行伍,后因戰(zhàn)敗,只身逃到了雁門,換名換姓,扮成一教書先生,與魏先生認(rèn)識且常來往。
一次,魏先生半開玩笑地同他說:“我觀察先生面色沮喪,目光渙散,心神不定,言語支吾,現(xiàn)在朝廷正在抓捕山東的叛亂分子,難道先生就是其中的要人嗎?”李密驚慌起身,抓住魏先生的手說:“您既已知道我的底細(xì),還望先生救我。”
魏先生說:“我看先生沒有帝王氣象,也不具將帥的謀略,僅一亂世英雄而已。”
接著魏先生詳細(xì)地向他分析了歷代帝王將帥及亂世英雄成敗得失的原因,最后魏先生說:“我夜觀天象,汾河晉地一帶有帝王將出,如您能前去輔佐,則前途不可限量!痹捯粑绰,李密拂袖而起,傲慢地說:“腐儒之輩,不屑與圖大事!
不久,李密又借故西逃,沿途招兵買馬,駐營作戰(zhàn),最后還是一敗涂地,投降了唐王朝。后又鬧叛亂,終被全部消滅。
關(guān)于成語的歷史典故10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lǐng)部隊(duì)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duì)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dān)心貽誤戰(zhàn)機(jī),心里很是著急?墒,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qū)В那膯査骸斑@附近可有水源?”向?qū)u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yuǎn)的路程!辈懿傧肓艘幌抡f,“不行,時間來不及!彼戳丝辞斑叺臉淞郑了剂艘粫䞍,對向?qū)дf:“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彼来丝碳词瓜旅钜蟛筷(duì)加快速度也無濟(jì)于事。腦筋一轉(zhuǎn),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duì)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diǎn)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jīng)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關(guān)于成語的歷史典故11
漢高祖之弟劉交被封為楚元王后,對穆生、申公等人十分恭敬。穆生不喝酒,元王每次設(shè)酒宴,都會專門為穆生準(zhǔn)備甜米酒。等到其子王戊繼位,開始還設(shè)甜米酒,到后來就漸漸忘了。
穆生回到家說:“我該隱退了,不設(shè)甜酒,說明楚王對我已不在意了,我若還不離去,說不定有一天楚兵會把我抓住,腰斬于市呢!庇谑蔷妥苑Q有病,閉門不出。申公與白生強(qiáng)拉他去參加酒宴,勸他說:“你難道忘記先王待我們的恩情了嗎?如今楚王偶失小禮,你怎么能這樣計較呢?”
穆生說:“《周易》上說:知幾是神人‘幾’的意思是事物的細(xì)微變化,這是判斷吉兇的先兆。君子見到‘幾’,就應(yīng)有行動,一天也不能拖延。先王禮遇我們?nèi)耸菫榱撕険P(yáng)道義。如今楚王忽視我們,是因?yàn)樗浟说懒x,忘記了道義的人,怎能與他久處呢?我哪里是為了一點(diǎn)點(diǎn)的小禮節(jié)?”于是借口有病而離去。
申公、白生留了下來。后來,王戊逐漸驕橫殘暴。二十年之后,因同薄太后私下勾結(jié),被削去東海薛郡,后又圖謀反叛,申公、白生是二人進(jìn)諫,楚王根本就不聽,二人失望地離開楚王,隱逸他地去了。
關(guān)于成語的歷史典故12
墨绖從戎
亦作墨缞從戎。绖(déī),古代喪服中圍在頭上和腰間的散麻繩。意指在守喪期間從軍作戰(zhàn)。語本《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遂發(fā)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绖!睍x人杜預(yù)注:“晉文公未葬,故襄公稱子,以兇服從戎。”
秦晉崤之戰(zhàn)發(fā)生于公元前627年四月辛巳日。戰(zhàn)役經(jīng)過已如前載。戰(zhàn)前對于秦、晉、鄭、周王室來說,已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繼齊桓公稱霸諸侯的晉文公重耳卒,誰接替晉文公成為諸侯霸主,秦穆公的戰(zhàn)略通過襲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晉襄公新繼位,能不能繼續(xù)高擎晉文公諸侯霸主的大旗,亦通過崤之戰(zhàn)給出了答案!胺畈豢墒,敵不可縱”“一日縱敵,數(shù)世之患也”。
關(guān)于成語的歷史典故13
春秋時,齊桓公由于有賢相管仲的輔佐,曾稱霸于中原。
管仲病危時,齊桓公去看望他,說:“仲父您病了,有什么話教誨我嗎?”管仲說:“我希望你能疏遠(yuǎn)易牙、豎刁、常之巫、衛(wèi)公子這些人。”桓公說:“易牙用自己兒子的肉來孝敬我,說明他愛我勝過愛他的兒子!
管仲說:“如果他對自己的兒子都很殘忍,那么對君主又怎么能好呢?”齊桓公又說:“常之巫能預(yù)知人的死期,能治療我的頑疾,難道不能信任他嗎?”管仲說:“死生由命,頑疾是身體上的毛病,你不能掌握自己的命數(shù),守住自己的根本,卻依靠常之巫維系健康,他將會因此而為所欲為了!
齊桓公說:“衛(wèi)公子啟方,侍奉我已十五年了,為了我,他父親死了他都沒去奔喪,說明他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這樣的人還不能信任嗎?”管仲說:“人最親的莫過于父母,對父母尚且如此無情,又何況對他人呢!被腹J(rèn)為管仲話有理,便堅決地答應(yīng)了。
管仲死后,齊桓公便驅(qū)逐了這四個人。但四人走后,桓公食不甘味,夜不酣寢,更沒有心思上朝理政,且舊病復(fù)發(fā),著實(shí)難受。但由于管仲當(dāng)初有言在先,所以也就強(qiáng)忍煎熬堅持了下來。
又過了三年,桓公實(shí)在忍不下去了,便說:“仲父的話也太過分了,此四人有益于我而無害于國!
就又把他們召回朝廷。次年,桓公病了,常之巫造謠說:“桓公將在某日死去!庇谑且籽馈⒇Q刁、常之巫勾結(jié)起來發(fā)動政變,把桓公的宮門堵塞住,不準(zhǔn)任何人進(jìn)出,并在宮外筑起三丈多高的圍墻,且斷絕了他的飲食,最后把桓公給活活餓死了。
齊桓公臨死時,流著淚嘆息說:“唉! 恨我當(dāng)初沒聽仲父的話,以致落到今天這個下場,仲父真是圣人啊! ”
關(guān)于成語的歷史典故14
事例內(nèi)容
戴震是清代著名語言文字學(xué)家、自然科學(xué)家、哲學(xué)家、思想家。戴震治學(xué)廣博,見解獨(dú)到,他對理學(xué)家“去人欲,存天理”的學(xué)說進(jìn)行了質(zhì)疑和抨擊,梁啟超稱之為“前清學(xué)者第一人”。
戴震十歲才會說話,但他能“過目成誦”,學(xué)習(xí)知識喜歡追根究底,敢于懷疑和批判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他在私塾學(xué)習(xí)時,聽老師講授《大學(xué)章句》。講完《右經(jīng)一章》,老師說:“這一章是孔子的話,由曾子記述的,下十章是曾子的話,由曾子的學(xué)生執(zhí)筆記錄的。”
戴震問道:“老師,憑什么說這一章是孔子的話又由曾子記錄的?又憑什么知道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話,由曾子的學(xué)生執(zhí)筆記錄的?”
老師告訴他:“這是先儒朱熹的注釋里寫的。”
他又問:“朱熹是什么時代的人?”
老師答:“南宋!
他追問:“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時代的人?”
老師答:“東周。”
他又追問:“周與宋相距多少時間?”
老師答:“大約兩千年吧!”
戴震接著又問:“既然時間相距這么遠(yuǎn),那朱熹怎么會知道兩千年以前的事情呢?”
老師無言以對。
關(guān)于成語的歷史典故15
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明朝有個叫李汰的主考官,有一次考生私下賄賂他,他斬釘截鐵地說:“這一回由我主持考試,金錢是打不開通路的,你把銀子收起來,回去把心思用在考試上吧。”第二天,他命人懸出一副大匾,上書:“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
反思一些領(lǐng)導(dǎo)干部違規(guī)違紀(jì),甚至走向違法犯罪深淵,都是僥幸心理作祟,總認(rèn)為做事很隱蔽,手段很高明,不會出問題。(
【成語的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成語安步當(dāng)車的歷史典故03-28
關(guān)于成語的歷史典故06-12
歷史成語典故故事11-02
關(guān)于成語的歷史典故11-02
成語背后的歷史典故07-09
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09-14
歷史成語典故大全03-06
經(jīng)典成語的歷史典故15則05-01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01-15
包含歷史典故的成語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