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鞭長莫及
成語故事:鞭長莫及1
春秋時期,各國戰(zhàn)火不斷。楚國和晉國一度是所有的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盛的兩國。楚國與齊國結盟,晉國與宋國結盟。公元前594年,楚莊王派臣子申無畏出訪齊國。
按例,由楚國前往齊國,中間要路過宋國。宋國的士兵在盤查楚國使團時,詢問他們有無借路文書。申無畏回答說沒有。士兵們馬上將情況報告給了宋文公,詢問如何處置使團。
宋文公召大夫華元商議此事。華元的觀點是:楚國使團要從宋國國境進人齊國,卻沒有借路文書,很明顯就是對宋國不敬,應該斬殺使臣申無畏。宋文公擔心殺死申無畏會招致楚國的武力報復。華元卻認為,蓄意侮辱等同于挑畔,必須毫不退讓。于是宋文公下令殺了申無畏。
申無畏的屬下急忙奔回楚國,向楚莊王匯報了此事。當初楚莊王派申無畏出訪齊國,就是要尋畔攻打宋國,F(xiàn)在時機到了,他馬上下令征調軍隊,令司馬公子側擔任大將,自己親任統(tǒng)帥率軍伐宋。
楚軍很快包圍了宋都睢陽,還打造了很多像城墻那么高的樓車,奮力攻打四方城門。華元早就做好了防備,他在帶領全城上下努力守御的同時,還派大夫樂嬰齊趕往晉國,請晉國火速發(fā)兵救援。
樂嬰齊到達晉國都城后,把戰(zhàn)爭的緣由及宋國現(xiàn)在面臨的危難全告訴了晉景公。晉景公說了一堆好話后,先安排他到館舍住下,接著便召集群臣討論此事。
晉景公打算盡快派兵支援宋國。但是大臣伯宗堅決不同意。他勸諫晉景公:“過去我國派荀林父做統(tǒng)帥,率領六百輛兵車與楚國交戰(zhàn),最后卻輸了戰(zhàn)爭,F(xiàn)在楚軍的士氣很旺盛,派兵救宋不見得能有好結果!
晉景公說道:“現(xiàn)在的諸侯國中,唯有宋國和我國關系最好。如果我們不派援軍,宋國就會亡國!辈趫猿终f:“不行。古人曾說過:鞭子雖然長,但不能打到馬肚子上。現(xiàn)在上天眷顧楚國,我們實在不宜和楚國作對。即便晉國也是強國,也不能逆天行事。俗語說,或彎曲或伸直要根據(jù)情況來決定;江河山岳之中也許隱含著骯臟的東西;山林湖澤之間也許藏匿著害人的東西;就算是美玉,也可能暗藏瑕疵;而一國君主也不免會有丟面子的時候。要學會適時忍受恥辱,自然的道理就是這樣的,不能違背!
晉國君臣反復商量過后,派出使臣解揚和宋使樂嬰齊一道去宋都,宣稱晉國將很快派大軍援救宋國,請宋國君臣耐心等待。
這番話更堅定了華元抗爭到底的決心。宋國人一直堅守了九個月,始終沒讓楚軍攻到城內。但是宋國人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不僅因守城出現(xiàn)無數(shù)死傷,而且由于糧食不夠,幾乎家家都有餓死的人。楚莊王由衷地感嘆:“宋國真是太難打了!弊罱K,楚莊王不得已放棄了滅宋的意圖,與宋國舉行了和談,在訂下盟約后班師回國!氨揲L莫及”就是來源于這個故事。
成語故事:鞭長莫及2
出處
《左傳·宣公十五年》
楚子伐宋。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旆绞诔,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sǒu)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典故
春秋時期,楚莊王派申舟訪問齊國,途中必經(jīng)宋國。按理來說,經(jīng)過宋國應事先通知宋國,然而楚莊王自恃楚國為大國,不把宋國放在眼里,就沒通知宋國。
宋國國君知道了后,十分氣憤,將申舟扣留下來。大臣華元對國君說:“楚國事先未有通知,便是把我國當作已亡,領土已歸屬于他。我們必須維護獨立主權的尊嚴,不能受這種侮辱!就算楚國要發(fā)兵進攻,大不了就亡國。但我們寧可戰(zhàn)敗,也不服屈辱!”
宋國國君聽了后,處死了申舟,并隨時迎接楚國的進攻。
楚莊王得知消息后,果然派兵進攻宋國,并將宋國都城睢陽團團圍住。雙方相持了好幾個月,楚國也未能取勝。
第二年春,宋國派大夫樂嬰向晉國求助。晉景公準備出兵為宋國平反時,大夫伯宗勸道:“‘雖鞭長,不及馬腹(鞭子再長,也打不到馬的肚子)’,我們又怎能管得了楚國呢?”
成語“鞭長莫及”就出于此。
成語故事:鞭長莫及3
“鞭長莫及”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原意是說,馬鞭子雖然長,但是不能打馬肚子,即便有力量,也不能用在不應該用的地方。后來比喻雖然愿意去做,但是力量達不到。
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宣公十五年》,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旆绞诔,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
魯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莊王派申舟出使齊國。出使路上要經(jīng)過宋國,楚莊王仗著國力強盛,要申舟不向宋國借路。申舟說:“如果不借路,宋國人會殺我。”
“宋國要是殺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們!背f王說。
果然,不向宋國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國。宋國君臣認為這是對本國的莫大侮辱,就殺了申舟。楚莊王聽到這個消息,氣得暴跳如雷,立即發(fā)兵攻打宋國,一下子就把宋國的都城團團圍住。
雙方相持了幾個月,楚軍還是沒有取勝。第二年春天,宋國派大夫樂嬰齊到晉國去請求晉國派兵救援。晉景公想要發(fā)兵去救宋,國大夫伯宗說:“大王,我們不能出兵,古人有話說:‘鞭子雖然長不能打到馬肚于上!F(xiàn)在楚國強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們不能和楚相爭。晉國雖然強大,可是能違反天意嗎?俗話說:‘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中容納有污泥濁水,山林草叢中暗藏有毒蟲猛獸,潔白的美玉中隱藏有斑痕,晉國忍受一點恥辱,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還是忍一忍吧!
景公聽了伯宗的話,停止發(fā)兵,改派大夫解揚去宋國,叫宋國不要投降,就說援兵已經(jīng)出發(fā),很快就要到了。
宋國人在城中極其艱苦地堅守了幾個月,楚軍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國求和,并帶走宋國大夫華元作為人質。
“雖鞭之長,不及馬腹”這句話,后來簡縮為成語“鞭長奠及”,比喻力量達不到。
【成語故事:鞭長莫及】相關文章:
鞭長莫及的成語故事04-11
鞭長莫及成語故事11-21
鞭長莫及造句03-19
用鞭長莫及造句03-19
鞭長莫及成語解釋09-20
用鞭長莫及成語的造句03-18
怎么用鞭長莫及造句07-04
如何用鞭長莫及造句04-25
鞭長莫及造句6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