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有關成語故事
有關成語故事1
形容長期閉門苦讀的典故。語出金元間劉祁《歸潛志》:“南渡后疆土狹隘,止河南、陜西,故仕進調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余載,號重復累,往往歸耕或教小學養(yǎng)生。故當時有云:‘古人謂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今日一舉成名天下知,年窗下無人問也!焙笕吮阋浴澳甏跋隆、“寒窗載”、“寒窗之下”、“載寒窗”、“燈窗載”等詞語來形容長期清貧自守,閉門苦讀。
有關成語故事2
虎狼之國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時任楚國左徒的屈原主張聯(lián)合齊國,共同抗秦?墒浅淹趼犘抛嬔,不信任他。
秦國怕齊、楚聯(lián)合,派張儀出使楚國;栌关澬牡某淹鯏嘟^了與齊國的友好關系之后,又受到張儀的欺騙。楚懷王一怒之下,便匆匆發(fā)兵攻秦,反而被秦國打得大敗。楚國只得向秦國割地求和。有一次,秦昭王請楚懷王到秦國商談結盟諸事,屈原知道后,竭力反對,并在南陽內鄉(xiāng)(今屬西峽)一道山嶺處攔處了楚懷王,他扣馬而諫:“秦國乃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勿行。”可是,楚懷王不顧苦諫執(zhí)意前往。屈原仰天長嘆、憂郁而歸。其結果是楚懷王聽信讒言,身入虎狼之國,被扣受辱,客死于秦。
從此,屈原扣馬而諫的山崗被當?shù)厝朔Q作“屈原崗”,遺存至今。
有關成語故事3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漢獻帝時,曹操獨攬朝政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次,曹操率領大軍南征劉備、孫權,孔融(孔子后代)反對,勸曹操停止出兵。曹操不聽,孔融便在背地里發(fā)了幾句牢騷。御史大夫郄慮平時與孔融不睦,得知這個情況后,便加油添酷地向曹操報告,并挑撥道:“孔融一向就瞧不起您!薄岸[衡對您無理謾罵,完全是孔融指使的!辈懿僖宦,大怒,當即下令將孔融全家抓起來一并處死。
孔融被捕時,家中里里外外的人一個個害怕得不行,但是他的兩個八、九歲的孩子卻在那兒玩琢釘?shù)挠螒,沒有一點惶恐的樣子。家人以為孩子不懂事,大禍臨頭還不知道,便偷偷地叫他們趕快逃跑?兹谝矊(zhí)行逮捕任務的使者懇求說:“我希望只加罪于我本人,兩個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兩個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說:“爸爸,你不要懇求了,他們不會放過我們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懇求有什么用?”結果,兩個孩子從容不迫地和父親一起被抓去處死。
后人即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成語用,比喻整體遭殃,個體(或部分)亦不能保全。
有關成語故事4
【破釜沉舟成語故事】
“破釜沉舟”這則成語的釜是鍋;舟是船。砸破燒飯用的鍋子,鑿沉船只,比喻拚死一戰(zhàn)。
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不敵,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被秦軍團團圍住。楚懷王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派他們率軍去救援趙國。
不料,宋義把兵帶到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后,接連46天停滯不進。項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趕緊渡江北上,趕到巨鹿,與被圍趙軍來個里應外合。但宋義另有所謀,想讓秦、趙兩軍打得精疲力竭再進兵,這樣便于取勝。他嚴令軍中,不聽調遣的人,不管是誰都要殺。與此同時,宋義又邀請賓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卻忍饑挨餓。
項羽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并聲稱他勾結齊國反楚,楚王有密令殺他。將士們馬上擁戴項羽代理上將軍。項羽把殺宋義的事及原因報告了楚懷王,楚懷王只好正式任命他為上將軍。
項羽殺宋義的事,震驚了楚國,并在各國有了威名。他隨即派出兩名將軍,率2萬軍隊渡河去救巨鹿。在獲悉取得小勝并接到增援的請求后,他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趙軍。
項羽在全軍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斷的行動:把所有的船只鑿沉,擊破燒飯用的鍋子,燒掉宿營的屋子,只攜帶三天干糧,以此表示決心死戰(zhàn),沒有一點后退的打算。
這支有進無退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立即包圍了秦軍。經過9次激戰(zhàn),截斷了秦軍的補給線。負責圍攻巨鹿的兩名秦將,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
在這之前,來援助趙國的各路諸侯雖然有幾路軍隊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與秦軍交鋒。楚軍的拚死決戰(zhàn)并取得勝利,大大地提高了項羽的聲威。
從此,項羽率領的軍隊成了當時反秦力量中最強大的一支武裝。
后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用來比喻拚死一戰(zhàn),決心很大。
項羽也成了當時農民起義軍的著名領袖人物,并在不久和劉邦的起義軍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統(tǒng)治。
有關成語故事5
【一敗涂地成語故事】
漢高祖劉邦是江西人,秦朝末年是泗水亭亭長(秦代制度,十里設一亭,十亭設一鄉(xiāng)。亭長,像是后來的保甲長、村長一樣。
有一次,他奉命送一批民工去驪山建造秦始皇的陵墓。一路上,每天都有很多民工逃跑,劉邦是個有智謀的人,他怕民工逃光了自己會被治罪。于是,他對大家說:你們到驪山做苦工,就算不累死也不知什么時候才能重回家鄉(xiāng),現(xiàn)在你們自己去找活路吧!
當時秦二世非常殘暴,陳勝的起義軍攻下了陳縣,那里的縣令想投靠陳勝,但他想做領導,他的手下勸他去把劉邦幫忙,他答應了。當劉邦到城外時,他卻反悔而且下令關城門要殺兩個手下,劉邦知道后寫了一封信射進城里,調動城內的老百姓殺了縣令。后來老百姓都推舉他做縣長,劉邦在大家的幫助下很快就在沛縣正式起義了。
有關成語故事6
別有天地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27歲的詩人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輾轉來到安陸。在這里,他與唐高宗時的宰相許圉師孫女結婚。隨后,居住于離許宅10華里的碧山中。
李白為何落腳安陸,不僅是現(xiàn)代,即使在當時,都有許多人不理解。至今民間還流傳一個故事:有一天,安陸在朝中做官的一位何姓閣老回到碧山腳下的老家,聽到鄉(xiāng)親們介紹李白生得英俊瀟灑,博覽群書,一目十行,吟詩作賦,揮筆成章,十分欣賞。于是,吩咐家人準備名肴佳釀,請李白來家作客。
李白來后,閣老一見果然氣象不凡。又談詩書,李白都能對答如流,閣老更為佩服。于是忍不住發(fā)問:“李學士,天下名山那么多,緣何單單看中了我們的碧山呢?”李白聽了,不假思索,隨口答上:“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閣老一聽,大聲稱贊,立即讓家人取出筆墨紙硯,請李白錄下。李白當即再補兩句,并取名《山中問答》:“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這首《山中問答》不脛而走,廣為傳誦!皠e有天地”也成了一句流行的成語,意為一種新的境界。
輕財好施
李白“辭親遠游”,并不是直接來到安陸的,而是“南穹參梧,東涉溟!,過了三年的游俠生活。在東游維楊(楊州)時,不到一年,便“散金三十余萬”。然而,“黃金散盡交不成”,促使詩人結束了游俠生活,寓居安陸。
在與許氏結婚后的第三年,李白寫了著名的《上安解裴長史書》。詩人為了讓裴長史了解并且重視自己,向他介紹了自己的身世和到安陸之前的情況,其中關于楊州的一段是這樣表述的:“曩昔東游維楊,不逾一年,散盡三十余萬,有落魄公子,惠皆濟之,此則是白之輕財好施也!陛p財好施,由此而來。
聲價十倍
李白在上書裴長史無果的第二年,前往長安尋找機會,仍是屢屢碰壁。于是發(fā)出了“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長嘆,頹喪地踏上歸程。其間,聽到韓朝宗出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史的消息后,又“心雄萬夫”,希望“一登龍門”。因而,揮筆寫下了《與韓荊州書》。
《與韓荊州書》開篇即是:“白聞天下俠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賓中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這就是成語“聲價十倍”的出處。
然而,韓朝宗并沒有重視李白,甚至連理也沒有理他。李白在安陸期間,屢屢上偈不遇,政治上十分失意,只有無可奈何地“酒隱安陸,蹉跎十年”。這種境遇造就了詩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骨氣,使中國文壇多了一個偉大詩人。
有關成語故事7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沙写蟪加卸嗌偃四苈犓麛[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鼻囟酪豢,心想:這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只鹿,你怎么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鼻囟烙挚戳丝茨侵宦,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這個趙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后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指著鹿,說是馬。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有關成語故事8
抱柱之信
【釋義】
用以表示堅守信約。
【故事】
有一個男子與女友相約在橋下見面,男子等了許久不見女友。后來橋下漲水,男子抱住橋柱(橋墩)不離橋下,結果被淹死了。后人以為男子的愚昧雖可悲,而信守承諾卻可頌。故事流傳至今。
【出處】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薄妒酚浱K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碧评畎住堕L干行》詩:“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有關成語故事9
劉備
【求田問舍】舍:房子。多方購買田地,到處問詢屋價。指只知道置產業(yè),謀求個人私利。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
出自于:《三國志·魏書·陳登傳》: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
劉禪
【樂不思蜀】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huán)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huán)境中去。
《三國志·蜀書·后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263年劉禪投降曹魏,受封為安樂公,和一些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有一天,司馬昭宴請劉禪,吩咐演奏蜀樂,并歌舞助興。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個個低頭流淚。只有劉禪怡然自若。司馬昭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
晉武帝司馬炎
【羊車望幸】意為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或者寵愛。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有粉黛近萬,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臨幸哪個妃子,就成為一個讓他十分頭疼的問題。于是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坐著羊車,讓羊在宮苑里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寵幸嬪妃。有個聰明的宮人便把竹枝插在門上,把鹽水灑在地上,羊因為喜歡鹽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車就停在她的宮門口。
晉惠帝司馬衷
【何不食肉糜】意為對事物沒有全面認知,也指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對別人的處境或行為妄加評論或建議。
《晉書·惠帝紀》記載:帝嘗在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或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類也。
晉明帝司馬紹
【日近長安遠】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多寓功名事業(yè)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實現(xiàn)之意。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惠》,其中典故為:晉明帝年少時,坐在元帝的膝蓋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就問明帝:“你覺得長安和太陽哪個遠?”明帝回答:“太陽遠,沒有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里來。”元帝感到驚奇。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舉行宴會,重新問他,他卻回答說:“太陽近。”元帝吃驚:“你怎么跟昨天說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抬頭只看得見太陽,看不見長安!
煙花
前秦世祖皇帝苻堅
【投鞭斷流】把所有的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斷水流。比喻人馬眾多,兵力強大。
出處:《晉書》卷一百十四〈苻堅載記下〉,典故為:苻堅即位后想消滅東晉,遭朝中大臣勸諫,指出東晉有長江天險,不易攻下,但驕傲的苻堅回應:“我坐擁百萬大軍,只要我一聲令下,所有士兵把他們的鞭投入長江,足可把長江水斷流,長江天險還有什麼好怕的?”
后趙開國皇帝石勒
【鹿死誰手】鹿:獵取的對象,比喻爭奪的政權。原比喻不知政權會落在誰的手里,F(xiàn)在也泛指在競賽中不知誰會取得最后的勝利。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石勒載記下》。典故:十六國時期的后趙開國皇帝石勒評價自己說:“我如遇到漢高祖,必當北面而事奉他,與韓信、彭越并肩齊驅而爭為人先。倘若遇到光武帝劉秀,當共同馳騁于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北齊顯祖文宣皇帝高洋
【快刀斬亂麻】
出處:《北齊書·文宣帝紀》:“高祖(高歡)嘗試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絲,帝(高洋)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
隋文帝楊堅
【一衣帶水】像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間隔,后泛指江、河等水面不足以限制人們的交通與交往!八痹搁L江。
出處:《南史·陳紀下》:“隋文帝謂仆射高熲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隋文帝在588年冬下令伐陳。出發(fā)前,他對高颎說:“我是天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夠因為一條像衣服帶子一樣狹窄的長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嗎?”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晉王楊廣為元帥,率領五十萬大軍渡江南下,向陳朝的都城建康發(fā)動猛烈的進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獲了陳后主,滅掉了陳朝。
唐高祖李淵
【雀屏中選】雀屏:畫有孔雀的門屏。指得選為女婿。
出處:《舊唐書·高祖竇皇后傳》典故:李淵善于騎射,其妻竇皇后未嫁時為貴族女,明艷照人。其父北周大將竇毅舉辦射箭之賽,比武招親,要求求親的公子們以射中雀屏上的孔雀為標準。李淵竟然兩發(fā)各中一目(孔雀眼睛),而娶得竇氏,這段佳話流傳后世成為成語“雀屏中選”。
唐太宗李世民
【小鳥依人】依:依戀。像小鳥那樣依傍著人。現(xiàn)用于形容女孩子嬌小可愛的樣子。
出處:《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
典故: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將朝中大臣評論一番,最后說到了褚遂良。唐太宗說:“褚遂良在學問方面大有長進,性格很剛直,對朝廷忠心,對我很有感情;平時一副飛鳥依人的模樣,我很是憐愛他啊!”
宋太祖趙匡胤
【黃袍加身】黃袍:也稱龍袍,指古代皇帝的袍服。指政變后奪得政權。也指登上帝位。
出自:《宋史·太祖紀一》。典故:后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北漢勾結契丹入寇,趙匡胤 出師御之,兵次陳橋驛 ,在趙普、石守信等策劃下,發(fā)動兵變,黃袍加身,擁立趙匡胤即帝位,改國號為宋。史稱“陳橋兵變”。
宋太宗趙光義
【開卷有益】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收獲。讀書總有好處。
出處: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文儒》卷六:太宗日閱《御賢》三卷,因事有閥,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典故:宋太宗常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庇捎谒麍猿置刻扉喿x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效仿,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
有關成語故事10
秦漢時代,我國西南地區(qū)居住著許多部落。漢初,由于朝廷忙著平定內亂和對付北方匈奴的侵犯,沒有余力顧及到遙遠的西南地區(qū),而西南的這些部落也從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西南地區(qū)的這些部落都很小,他們散住在山中、林問。其中有一支名為“夜郎”的部落,就算是很大的了。
夜朗部落有個首領名叫多同。在他眼里,夜郎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了。一天,他騎馬帶著隨從出外巡游,他們來到一片平坦的土地上,多同揚鞭指著前方說:“你們看!這一望無邊的疆土,都是我的,有哪一國能比它大呢?”
跟隨一旁的仆從連忙獻媚說:“大王您說的很對,天下還有哪一國比夜郎更大呢!”多同心里沾沾自喜。
他們又來到一大片高山前,多同仰起頭,看著巍峨的`高山說:“天下還找得到比這更高的山嗎?”
隨從連忙應和說:“當然找不到,天下哪有比夜郎的山更高的山呢!”
后來,他們來到一條江邊,多同跳下馬來,指著滔滔江水說:“你們看,這條江又寬又長,這是世界上最長最大的河了!
隨從們沒有一個不同意的,都齊聲說:“那是肯定的。我們夜郎是天下最大的國家!
這次出游以后,夜郎國的人更加自大起來。
漢武帝時候,武帝派使者出使印度,經過夜郎國。
夜郎的首領多同從沒去過中原,根本不知道中原是怎么回事。于是他派人將漢朝使者請進部落帳中。多同問漢朝使者說:“漢和夜郎相比,哪個大些?”
漢使者聽了多同的問話,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他回答說:“夜郎和漢是完全不能相比的。漢朝的州郡就有好幾十個,而夜郎的全部地盤還抵不上漢朝一個郡的地盤。你看,哪一個大呢?”
多同一聽,不禁目瞪口呆,滿臉羞愧。
生活中也是這樣,見識越廣的人越懂得謙虛,而見識愈短淺的人反而愈盲目自大。
有關成語故事11
這個成語是從《孟子·盡心下》記載的一段故事中引申出來的: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
春秋時的曾參是個孝子。他的父親曾晰喜歡吃羊棗(一種野生小柿子,俗名牛奶柿)。曾晰死后,曾參竟不忍心再吃羊棗。此事被儒家傳為美談。
有一次,孟子的學生公孫丑就這件事向孟子提問:膾炙(精美的肉食)和羊棗哪樣東西好吃?孟子說:當然是膾炙好吃。公孫丑說:那么曾參父子一定都愛吃膾炙了,可為什么父親死后,曾參只戒羊棗,不戒膾炙呢?
孟子回答說:膾炙,是大家都愛吃的;羊棗卻是曾晰的特殊嗜好,所以他死后,曾參會繼續(xù)吃膾炙而不吃羊棗。
根據(jù)以上記載,后人引申出膾炙人口這句成語,比喻人人贊美和傳誦(多指詩文)。
有關成語故事12
乘風破浪
【出處】:梁"沈約《宋書"宗愨傳》
南北朝時,南陽涅陽人(今鄧州)宗愨,年紀不大,武藝高強。有一天,他哥結婚,家里賓客盈門,有十幾個盜賊乘機混進庫房搶劫,家仆發(fā)現(xiàn)盜賊,驚叫著奔進客廳,客人都被嚇呆了。只見宗愨鎮(zhèn)定自若,拔劍直奔庫房。趕走了盜賊。賓客紛紛稱贊宗愨機敏勇敢,少年有為。問他長大后干什么?他昂起頭,大聲地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干一番偉大的事業(yè)。”
數(shù)年后,林邑王侵擾邊境,宗愨自告奮勇地請求參戰(zhàn),被任命為振威將軍。有一次,宗愨奉命攻擊林邑王派來增援的兵力,設計把援兵打得落花流水。就這樣,宗愨為國家打了不少勝仗,立下許多戰(zhàn)功,被封為洮陽侯。
宗愨小時侯說過“愿乘長風破萬里浪”,長大后果然實現(xiàn)了這一遠大志向,后人把他說的這句話簡縮為“乘風破浪”。
有關成語故事13
鴻鵠之志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陳勝,陽城人(今南陽方城)。秦朝末年,陳勝看到統(tǒng)治者暴虐無道,民不聊生,決心改變這種現(xiàn)狀。有一天,陳勝和其它雇工在地里干活。歇工時,大家說起貧苦的日子,都非常憤恨,但又認為無可奈何。陳勝聽了,連聲嘆氣。過了一會兒,他對大家說:“如果我們當中將來有誰富貴了,都不要忘記了大家!惫凸兌夹λ骸澳阋彩潜蝗斯蛠矸N地的,哪來的富貴?”陳勝又嘆息說:“唉,燕子和麻雀怎么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雇工們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他們誰也沒有想到后來的陳勝在大澤鄉(xiāng)發(fā)動起義,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領袖。
與陳勝起義有關的成語還有“揭竿而起”、“篝火狐鳴”。
有關成語故事14
釋 義 奔波忙碌,不得休息。比喻不停頓地向前走。
出 處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折:“贏的他急難措手,打的他馬不停蹄!
示 例 ~的走至天色大明,看看追兵已遠,方始勒住馬。(清·吳趼人《痛史》第三回)
有關成語故事15
含義:指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現(xiàn)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典故: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史記》記載,項羽與叔叔項梁當時為躲避官府追捕躲在湖州,恰逢秦始皇東巡經過湖州,項羽就是在湖州城東北偷看秦始皇并放言“彼可取而代之”。第2年,項羽便就地起兵反秦。所舉之兵都是他在烏程的賓客及弟子和附近各縣收得的,即所謂八千“江東子弟”,部隊號“烏程兵”。烏程就是湖州。
【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神話成語故事歷史成語故事06-07
成語故事07-23
經典成語故事11-03
成語故事11-06
成語故事精選09-01
成語故事精選10-11
經典的成語故事06-07
經典成語故事06-07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06-07
成語故事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