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年的成語故事 推薦度:
- 100個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推薦度:
- 《成語故事》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經(jīng)典成語故事合集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用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那么,都有哪些經(jīng)典成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jīng)典成語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經(jīng)典成語故事1
春秋時期,齊國有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個勇士。有一次,他們?nèi)齻人坐著說話,齊相晏嬰走過他們面前時,他們沒有站起來行禮,于是晏嬰說他們“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幼之禮,內(nèi)不能除暴,外不能抗敵”,建議齊景公除掉他們?nèi),并定下了以二桃獎賞三人的'計謀。
景公派人給他們送來了二個桃子,說是要論功行賞,獎給最勇敢的兩人。公孫接明知是計,但覺得如果不敢接受桃子,也算不上勇士,于是他對田開疆和古冶子說:“三個人兩顆桃,只好各擺功勞了。我陪主公外出打獵,殺死過野豬和老虎,我大概有資格吃一個桃子吧?”因此他拿了一顆桃子。田開疆說:“我兩次率軍退敵,我大概更有資格吃一顆桃子。”于是他也拿了一顆桃子。古冶子不緊不慢地說:“我曾在危急時刻以身試險救過主公的性命,難道我不比二位更有資格吃一顆桃子嗎?”說著站起來拔出了劍。公孫接說:“論勇敢我不如你,論功勞我也不如你。我居功恃勇,毫不謙讓地拿了一顆桃子,是貪功的小人。但我不是懦夫,我敢做敢當。”說完交出桃子,拔劍自殺了。田開疆也一聲不響地交出桃子,拔劍自殺。看著兩具尸體和兩顆桃子,古冶子歉疚地說:“我們?nèi)吮緛碛H如兄弟,現(xiàn)在他們卻因我而自殺了。我如果獨活,是不仁;我自吹自擂,羞辱勇士,是不義;悔恨做錯了事還不肯死,就是不勇。”說完,他把兩顆桃子放在兩具尸身上,也舉劍自殺。
諸葛亮曾在《梁甫吟》中寫道:“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經(jīng)典成語故事2
【不得要領(lǐng)】
“不得要領(lǐng)”這則成語的“要”,即腰,指衣腰;“領(lǐng)”指衣領(lǐng)。古人上衣下裳,提上衣時拿著衣領(lǐng),提下裳時拿著貼腰部份。“要領(lǐng)”是比喻人的意旨,這里引申為態(tài)度,F(xiàn)在一般來表示說話、寫文章抓不住要點或關(guān)鍵。
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大宛列傳》,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lǐng)。
漢武帝初即位的時候,從北方匈奴投降過來的人都說,匈奴打敗了月氏(yuezhi),拿月氏王的頭顱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趕跑,對匈奴懷著強烈的仇恨。他們想攻打匈奴,但得不到別國的援助。
當時,武帝正想消滅匈奴。聽了這話,想和月氏友好往來。但要到月氏去,必須經(jīng)過匈奴,于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擔任郎官不久的張騫應募出使,被武帝批準。
不幸的是,張騫經(jīng)過匈奴的.時候,還是被抓住,押送到單于那里。單于把張騫扣留下來,并且對他說:“月氏在我們的西北,你們漢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們要出使到越國去,你們能讓我們?nèi)幔俊?/p>
就這樣,張騫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給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兒子,但張騫始終保存了漢朝交給他的使節(jié)。
后來,匈奴放松了對張騫的監(jiān)視。于是,他與隨從們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進。他們走了幾十天,來到了大宛國。大宛的國王聽說漢朝十分富足,想和漢朝往來,只是未能如愿;見張騫后非常高興,問他打算到哪里去。張騫回答說:“我奉漢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鎖了交通,如今從匈奴逃到這里。希望大王能派人給我?guī),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里,將來回到漢朝,漢朝將贈送給你們無數(shù)財物!贝笸鸬膰趼爮膹堯q的話,為他派出向?qū)Ш头g,一直送到了康居國,康居國又派人送他到了月氏。
原來,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擊,國王被殺,大部分人西遷到了這里,稱為大月氏,F(xiàn)在國人已立被殺國王的太子為國王,統(tǒng)治著早先就存在的大夏國而定居了下來。那里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沒有外來的侵略,他們只想太平無事,快樂逍遙,又覺得和漢朝的距離很遠,不再有向匈奴報復的心愿了。張騫從大月氏到大夏,始終不能得到月氏對與漢共擊匈奴之事的明確態(tài)度。他在那里留住了一年多,就起程回國了。
經(jīng)典成語故事3
漢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相國蕭何垂危,惠帝親臨探視,并詢問繼任相國的人選。蕭何一生風波,為表示對惠帝的尊敬,并不正面回答,說:“皇上最了解臣下!被莸塾謫枺骸安軈⑷绾?”蕭何連忙點頭說:“正是此人,我死而無憾了。”說完不久即追隨劉邦而去,被溢為文終侯。
曹參和蕭何、劉邦都是同鄉(xiāng),自幼一起長大,交往密切。劉邦起兵之后,蕭何重于文,曹參重于武。從起兵到劉邦稱帝,曹參共攻占兩個諸侯王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虜諸侯王兩人,王國相三人,將軍六人,還有郡守、司馬等等;以戰(zhàn)功而論,除了韓信、彭越等人,在劉邦的豐沛子弟中,曹參功勞確實應算第一。但劉邦慧眼獨具,認為文治重于武功,以蕭何為第一。因此之故,蕭、曹二人心存芥蒂,蕭何為相國,曹參就到齊國做相。
蕭規(guī)曹隨是什么意思故事主人公是誰
齊地廣大,有七十余城,曹參和齊悼惠王召集齊地的知識分子共商治國方略,結(jié)果人言言殊。后來曹參聽說膠西有個老人叫蓋公,對黃老學說挺有研究。曹參花重金把他請來,向他請教治民之術(shù)。蓋公說治民之道,貴在清靜,就是讓百姓安心生產(chǎn),盡量少征搖役,百姓安定,生活富足,天下就大治了。曹參大喜,按蓋公的方法治齊九年,齊國大治。
曹參和蕭何雖然有些不愉快,但彼此之間畢竟是太了解了。蕭何死訊剛傳到臨淄,曹參即盼咐家人快打點行裝,準備到長安任相國。家人感到很奇怪,可沒過三天,惠帝使者果然到了。曹參臨行之前,對繼任的齊相傅寬語重心長地說:“你治齊國的時候?qū)Κz市千萬別動,甲切順其自然!备祵捰行┎唤,說:“國家大事,千頭萬緒,這是最重要的嗎?”
曹參說:“這當然不是。但獄市是個兼容并蓄的地方,什么人都可以住。如果你硬要去清查管理,那些不務正業(yè)、曾經(jīng)犯罪的'人就無處容身了,必然引起其他矛盾。所以我先提醒你!币簿褪歉嬲]傅寬繼續(xù)執(zhí)行清靜無為的方針。
曹參就任相國之后,就把治理齊國的方針搬到了中央,無論大事小事,一律按蕭何的成例辦理。為保證叢相官員都奉公守法,克盡職守,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蕭何、劉邦所制定的法ling政策,曹參專門從地方上選拔那些年長老成、忠厚木納、不善言辭、只知埋頭做事的人做丞相府的屬吏;對那些專愛做表面文章,夸夸其談、嘩眾取寵之輩則一律貶斥,自己終日飲酒為樂。
蕭規(guī)曹隨的意思:蕭何創(chuàng)立了規(guī)章制度,死后,曹參做了宰相,仍照著實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規(guī)辦事。
經(jīng)典成語故事4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斷專行。孔融提出對意見,曹操就派人去孔融家里去逮捕他,孔融有一個七歲的女兒和一個九歲的兒子也一同被捕,當時他們正在下棋就是不起來,有人問他為什么不起來,他說“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釋義】鳥巢毀了,卵也一定會打碎。比喻人遭難而牽連到子女。
經(jīng)典成語故事5
【拼音】gū chú fǔ shǔ
【成語故事】漢朝時期,外戚竇憲靠后宮的勢力,以賤價奪得沁水公主的'田園,漢章帝聞知怒斥竇憲說:“公主的東西你都敢奪,何況別人的呢?你做得太令人吃驚了,須知國家拋棄你,就像拋棄孤獨的小鳥和腐爛的老鼠一樣!
【典故】于是鴟得腐鼠,剜鹐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莊子·秋水》國家棄憲,如孤雛腐鼠耳。
《后漢書·竇憲傳》
【釋義】孤獨的鳥雛,腐爛的老鼠。比喻微賤而不值得一說的人或事物。
【用法】作賓語;比喻微賤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相近詞】孤豚腐鼠
【成語舉例】女子當以四十以前死,人猶悼惜,青裙白發(fā),作孤雛腐鼠,吾不愿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二
經(jīng)典成語故事6
不知所云
三國時,東吳殺了關(guān)羽,占了荊州。在與東吳作戰(zhàn)中蜀主劉備大敗,退回白帝城,又生起重病來,忙派人去成都請來諸葛亮,劉備對他說:“我的兒子如果能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不能輔佐,你可以取而代之!闭f完,劉備就去世了。
這時的蜀國內(nèi)憂外患,困難重重,對外,諸葛亮主動與東吳和好,對內(nèi),發(fā)展生產(chǎn),訓練軍隊。幾年后蜀國恢復了元氣,糧食充足,兵強馬壯。
當時蜀國南部的.彝族首領(lǐng)孟獲反叛,為了后方的安定,220xx年,諸葛亮親征孟獲。他采取“攻心為上”的策略,七次俘虜了孟獲,又七次放了他。最后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蜀漢,說:“丞相天威,我再也不反了。”
解除了后顧之憂后,諸葛亮便決定出師伐魏。他給劉禪寫了道奏章,從劉備不幸早逝說起,說自己在軍敗的危難關(guān)頭接受任命,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20xx年了。他向劉禪推薦了一大批文臣武將,再三勸告劉禪要“親賢臣,遠小人”,采納有益的建議。最后他說:“今天我要出師遠征,面對這張奏章淚流滿面,不知該說些什么(不知所云)”。
劉禪看了很感動,勸他說:“丞相剛剛南征回來,又要北伐,還是先休息休息吧!”
諸葛亮說:“先帝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我從不敢懈怠。今天不北伐,要等到什么時候?”
于是諸葛亮開始了第一次北伐!安恢啤爆F(xiàn)在指人言語混亂,很難讓別人理解。
經(jīng)典成語故事7
周公旦是西周初杰出的政治家。他在哥哥姬發(fā)領(lǐng)導的攻伐殷商的事業(yè)中,起了很大作用。擔起輔助朝政的重任后,他忠于職守,為鞏固周王朝的統(tǒng)治嘔心瀝血。
周武王死后,由周公旦輔助成王執(zhí)政。有些貴族猜忌他,在成王面前造謠,說他有篡位的`野心,有的兄弟還和紂王的兒子武庚勾結(jié)起來,發(fā)動武裝叛亂。此外,東方的夷族也乘機作亂。但周公堅韌不拔,遵照武王的遺志辦事,他消除了成王的誤解,擊敗了武庚的叛亂和夷族的反抗,制定了禮法和刑律,繼續(xù)分封諸侯,并建筑洛邑(今河南洛陽),設(shè)立了東都成周。
由于為國操勞過度,周公在東都建立后不久就去世了。臨死前,他還諄諄告誡大臣們,一定要幫助天子管好中原的事;自己死后要葬在成周,以表示雖死不忘王命。
孟子贊揚他說:“周公想兼學夏、商、周三代開國君主的賢德,來把周朝治理好,如果有不適合于當時情況的,他就抬起頭來想,夜以繼日地想,等想出了好的辦法,便坐著等待天明,馬上去施行。”
經(jīng)典成語故事8
【注音】tiān duó zhī pò
【典故】原叔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 《左傳·宣公十五年》天奪其魄,死期將至。 《晉書·溫嶠傳》
【釋義】魄:魂魄。天奪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離死不遠。
【用法】作賓語;指臨死
【相近詞】天奪其魄
【同韻詞】肅然危坐、扶善遏過、心如刀銼、大肆揮霍、順風使舵、張皇失措、撟揉造作、魂驚魄落、不甘寂寞、言有召禍、......
【成語故事】公元594年,赤狄酆舒執(zhí)政,殺了國君潞子的夫人(晉景公的姐姐),晉國出兵滅了赤狄,殺了酆舒。晉國派趙同向周天子進獻狄國的`俘虜,趙同的態(tài)度很傲慢,劉康公看后很不高興,罵道: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
【成語舉例】天奪之魄,自干誅夷。 宋·秦觀《進策·邊防上》
天奪之魄成語故事2
【成語】: 天奪之魄
【拼音】: tiān duó zhī pò
【解釋】: 魄:魂魄。天奪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離死不遠。
【成語故事】:
公元前594年,狄人(赤狄)丞相豐舒執(zhí)政后殺了他的國君潞子嬰兒的夫人,又傷了潞子的眼睛。潞子的夫人是晉景公的姐姐。因此,晉國在同年夏季出兵攻打赤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即滅了赤狄。
豐舒逃亡衛(wèi)國,衛(wèi)國人怕殃及自己,把他縛送晉國,晉景公下令把他殺死。晉國派大夫趙同(趙國國君的先人)去向周朝的天子進獻俘虜?shù)牡胰。趙同依仗晉國強大,對周天子表現(xiàn)得很不恭敬,很傲慢。周天子的兒子劉康公看了很不高興,罵道:“不及10年,原叔(即趙同)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意思是說,要不了10年,趙同必定遭到大禍,老天爺已將他的魂魄奪走了。“天奪之魄”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人已離死期不遠了。
經(jīng)典成語故事9
【拼音】chún gēng lú kuài
【典故】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 《晉書·張翰傳》
【釋義】莼:莼菜;膾:切得很細的肉。比喻懷念故鄉(xiāng)的心情。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思鄉(xiāng)辭官
【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
【近義詞】莼鱸之思
【押韻詞】男歡女愛、功者難成而易敗、磕頭禮拜、山頹木壞、你敬我愛、車填馬隘、事出意外、竭誠以待、漏虀搭菜、淹薺燎菜、......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西晉時期,吳縣人張翰才思敏捷,他把功名利祿看得很淡,經(jīng)常與朋友外出喝酒聊天,吃莼菜羹與紅膾鱸魚。他曾到洛陽大司馬府做官,見官場黑暗,不由得想起家鄉(xiāng)的.莼羹鱸膾,就毅然辭官,悄悄地回到故鄉(xiāng)
【成語示例】意倦須還,身閑貴早,豈為莼羹鱸膾哉! 宋·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詞
經(jīng)典成語故事10
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并且善于治理國事.之后,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shù)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之后收入《詩經(jīng)》.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經(jīng)典成語故事11
【注音】jiāng lǐ dài táo
【出處】彼逾墻鉆隙,固有玷夫儒冠;而僵李代桃,誠難消其冤氣。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胭脂》
【解釋】比喻代人受罪責或以此代彼。亦作“僵桃代李”。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代人受過
【相近詞】李代桃僵
【同韻詞】微察秋毫、裂地分茅、遇水疊橋、心癢難撓、磨墨濡毫、繭絲牛毛、牛驥共牢、放潑撒豪、引領(lǐng)成勞、水遠山遙。
【成語故事】從前有兄弟五人都是游手好閑的浪蕩子因為得到皇帝賞識,當上了侍中郎,過上奢華的`生活。兄弟中一人犯法,其他的則互相傾軋。有人就用詩評判:“桃生露井上,李樹在桃傍,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成語舉例】遂密斬來使,行僵李代桃之計。 《冷眼觀》第二八回
經(jīng)典成語故事12
[成語拼音] xī m rú jīn
[成語解釋] 惜:愛惜。愛惜墨就象金子一樣。指不輕易動筆。
[典故出處] 明·陶宗儀《輟耕錄》卷八:“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成語故事
李成,字咸熙,長安人。原是唐代皇室,五代時避亂于山東營丘,故又稱李營丘。李成學問高深,為人磊落不凡,但仕途失意,寄情于山水之間,對權(quán)貴采取不結(jié)交的態(tài)度。一次有位姓孫的顯赫人物慕名求畫,李成斷然拒絕,那人只能用別的方法搞到其畫。當李成在其家看見掛著自己的畫,當即憤然拂袖而去。這在當時,被士大夫看作是人格高尚的表現(xiàn)。
李成的`山水畫出自荊浩、關(guān)仝。所作山水,題材內(nèi)容十分寬泛:所畫山林藪澤,平遠險易,榮帶曲折,飛流、危棧、斷橋、絕間、水石,風雪晦明、煙云雪霄之狀,一皆吐其胸中,而寫之筆下。李成尤其喜歡雪景寒林,人們甚至以李寒林相稱。李成畫古木寒林,樹與堅韌瘦削,小枝挺勁有力,簡直有點象武將起舞,有錚錚骨氣;畫山石勾皴不多,山巒好似運動,氣象萬疏、煙林清曠。他的畫用墨不重,輕淡如在煙霧中,顯得飄渺幽清,故有李成惜墨如金之譽。
經(jīng)典成語故事13
【注音】lóng xiāng lín zhèn
【出處】麟振,鱗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語出《詩·周南·麟之趾》毛傳:“麟,信而應禮,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
【解釋】龍驤,昂舉騰躍的樣子。比喻將軍恩威兼?zhèn)洹?/p>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恩威并用
【押韻詞】宮墻重仞、博學審問、玉石俱燼、銖兩悉稱、飄茵墮溷、打蛇打七寸、孝悌忠信、貪而無信、每事問、激起公憤......
【成語故事】圣德之君周文王與圣女姒氏結(jié)婚,生下的'孩子非常仁厚,被人們比作麟之趾。麟是吉祥動物,性靈仁慈、厚道。文王后妃德修于身,他們的子孫也受到圣德的感化,子孫能成為有德行的君主,周文王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就能延續(xù)下去
【成語示例】[鄧艾]受命忘身,龍驤麟振,前無堅敵。 《晉書·段灼傳》
經(jīng)典成語故事14
漢宣帝時,有個叫徐福的人幾次上書,提醒宣帝限制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的權(quán)力,以防他的家人謀反;艄馑篮,他的家人果然謀反。幸虧有人告狀,才未釀成大亂。事后,宣帝對告發(fā)的人大加賞賜,而對早就勸告他應限制霍光權(quán)力的人卻沒有一點賞賜。有位大臣覺得不公平,特地向宣帝上書。在上書中,這位大臣特地舉了“曲突徙薪”的事作例子:
有個人到朋友家作客,見主人家的煙囪是直的,灶邊又堆了不少柴薪,覺得這樣很危險,向主人建議說:“你這煙囪要改砌成彎曲的,柴薪要搬到遠處去,不然容易發(fā)生火災啊!”
主人不以為然,沒有作聲。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虧得鄰居及時趕來把火撲滅,才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
事后,主人殺牛擺酒,酬謝前來救火的鄰居。他特地請那些被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坐在上首,其他的`則按照出力大小安排座次,偏偏沒有請不久前建議他改砌煙囪、搬走柴薪的那位客人。
席間,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時你聽從那客人的話,把煙囪改砌成彎曲的,并把柴薪搬到遠處,那么就不會失火,也就不必殺牛擺酒了。今天你論功請客。卻把你那客人忘了,這豈不是曲突徙薪亡(沒有)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了嗎?”
主人聽了這番話,頓時省悟過來,馬上把那客人請來,并奉他為上賓,漢宣帝看到這里,明白了這位大臣的意思,馬上重賞了徐福。
經(jīng)典成語故事15
商紂王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成語“助紂為虐”說的是妲己不僅荒淫狐媚,而且慘無人道,為了滿足自己的變態(tài)心理,慫恿紂王設(shè)計出許多令人觸目驚心的酷刑,進一步加劇了紂王的荒淫殘暴。
話說秦末農(nóng)民起義最后以劉邦的勝利而結(jié)束。當時,劉邦領(lǐng)兵攻破武關(guān)以后,長驅(qū)直入,打到了藍田,在藍田以北完全殲滅了秦國的兵力。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穿上喪服,頸上系著絲條,捧著傳國玉璽,乞求投降,劉邦領(lǐng)兵進入秦國的國都咸陽。
劉邦駐兵咸陽城后,見宮殿壯麗宏偉,奇珍異寶數(shù)不勝數(shù),美女如云,便想留在宮中好好享受一番。當時的武將樊噲勸劉邦不要因小失大,可是劉邦根本聽不進去。張良又勸劉邦說:“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
張良這番話的意思是說,我們之所以能夠來到咸陽,主要是因為秦國殘暴無道。我們應該替天行道,消滅殘余勢力,改變秦朝的奢侈和淫樂,實行艱苦樸素來號召天下,F(xiàn)在您才占領(lǐng)了秦國,就要享受秦王所享受的快樂,這是“助紂為虐”的行為。
劉邦認為張良的話有道理,于是撤兵咸陽,把軍隊駐扎在霸上。
——《史記·留侯世家》
【助紂為虐的意思】幫助壞人干壞事。紂,商朝末期的暴君商紂王;虐,暴行。
【活學活用】他居然助紂為虐,作出如此傷天害理之事,難道就不怕遭天譴嗎?
【妙語點撥】劉邦率軍攻占咸陽后,受到美女與錢財?shù)碾p重誘惑,一時之間迷失方向,想逗留在咸陽城好好享受一番。慶幸的是,大將樊噲與謀士張良均認為此舉會失去民心,與秦朝的`奢侈和淫樂無異,便直言勸諫。最終,劉邦退守霸上。這充分說明劉邦是個比較能接納良言的開明之人。這也正是他后來能君臨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再者,張良通過列舉商紂王與秦的暴政與驕奢導致亡國的悲劇,警醒劉邦。這種以史為鑒的說服術(shù)也尤為高明。
【近義】為虎作倀、為虎添翼
【反義】助人為樂、除暴安良
【經(jīng)典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神話成語故事歷史成語故事08-25
成語故事大全 成語故事:移風易俗11-12
成語故事07-23
經(jīng)典成語故事11-03
成語故事11-06
經(jīng)典成語故事12-22
成語故事精選10-11
經(jīng)典成語故事精選08-25
經(jīng)典成語故事08-25
經(jīng)典的成語故事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