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奴嬌昆侖賞析簡短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念奴嬌昆侖》賞析
《念奴嬌昆侖》賞析1
《念奴嬌昆侖》主題的豐富性會使細(xì)心的讀者應(yīng)接不暇,而又撲朔迷離。這是一首十分復(fù)雜的詩,詩人的胸懷在這首詩中不僅僅是容納了祖國河山,而且容納了整個人類世界,即氣魄之大僅祖國山川已不能容納,它必向外奔溢,窮盡八荒,涵蓋環(huán)宇。
關(guān)于它的主題,作者已在1958年12月21日為這首詩的`批注中揭開了謎底:“昆侖:主題思想是反對帝國主義,不是別的。”
《念奴嬌昆侖》賞析2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
【原注】 前人(編者按:指宋張元,見《詩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所謂"戰(zhàn)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說的是飛雪。這里借用一句,說的是雪山。夏日登?山遠(yuǎn)望,群山飛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說,當(dāng)年孫行者過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滅了火,所以變白了。
【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寶時歌女。 昆侖:是我國最大的山脈之一,西起帕米爾高原,沿新疆西藏邊界向東延伸。東端分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長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頭。南支東延為青海境內(nèi)的巴顏喀拉山,是黃河的源頭。巴顏喀拉山東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崍山處,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xxx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侖山的這片余脈。 倚天抽寶劍:宋玉《大言賦》,"方地為車,圓天為蓋,長劍耿耿倚天外?李白《大獵賦》,"于是擢倚天之劍"。 遺:贈送之意。
【作法】 連著三個"一截",只為立意新奇,平仄破了又何妨?
《念奴嬌昆侖》賞析3
作品原文
念奴嬌·昆侖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
作品注釋
、艡M空出世:橫空,橫在空中;出世,超出人世。形容山的高大和險峻。
、泼В好В瑺罡叽!缎栄拧罚好В笠。后世引申有魯莽、莽撞、猛健諸義。
、抢觯杭蠢錾,又稱昆侖虛、昆侖丘或玉山。
⑷閱盡人間春色:閱盡,看足、看盡、看遍。人間春色,不止指大地春光,而且指人世衰盛。
、娠w起玉龍三百萬:玉龍,白色的龍;三百萬是形容其多。
、蕯嚨茫呼[得、搞得。今語的“搞”,早期白話作品中都作“攪”。周天寒徹:滿天冷透。
⑺消熔:積雪消融、融化。
、探訖M溢:長江黃河都發(fā)源于昆侖山脈,所以昆侖山積雪消融,江河水量大增,都會泛濫起來。橫溢:就是橫流,即泛濫。
、腿嘶驗轸~鱉:江河橫濫,洪水成災(zāi),人也許為魚鱉所食!蹲髠鳌ふ压辍罚骸拔ⅲ]有)禹,吾其魚乎!”
、吻铮呵辍9ψ铮豪錾浇o長江黃河輸送的水源給人民帶來了許多好處,孕育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這是功;造成洪水泛濫,因而給人民帶來災(zāi)禍,這是罪。在這里,罪是實寫,功是虛寫。
、险l人:何人。曾與:曾給、曾為!对娫~曲語詞匯釋》:“與,為也,給也!
、邪驳茫涸醯、哪得。倚天抽寶劍:傳楚宋玉作《大言賦》:“方地為車,圓天為蓋。長劍耿介,倚天之外!币刑,形容寶劍極長和帶劍的人極高大。
、堰z(wèi):贈與。
、疫東國:首次發(fā)表時原作“留中國”,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詩詞》改為“還東國”。
⒂環(huán)球:一作寰球,整個地球。
作品譯文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侖山,你已看遍人世間的春秋風(fēng)云。你雪山般的身軀飛舞起千百萬冰棱,滿天被你攪得寒入骨髓。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縱橫流淌,有些人或許葬于魚腹。你的千年功過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評說?
今天我要來談一談昆侖: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這么多的雪花。怎樣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寶劍,把你斬為三片呢?一片送給歐洲,一片贈予美洲,一片留給日本。在這和平世界里,整個地球?qū)⑾襁@樣感受到熱烈與涼爽。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毛澤東作于1935年。當(dāng)時中央紅軍走完了長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將到達陜北。毛澤東登上岷山峰頂,遠(yuǎn)望青海一帶蒼茫的昆侖山脈有感而作。
作品鑒賞
這首詞里,毛澤東成功地表達了他的思想,他把昆侖裁為三截后,“一截遺歐,一截贈美”,好使“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讀者立即知道這是“大同”理想;聯(lián)系到他的事業(yè),這大同理想還不是《禮記》里幻想的那種,而是馬克思設(shè)計的那種。當(dāng)然,馬克思得以在中國傳播、托根,很可能與《禮記》那個古老理想深入民族心靈有關(guān),康有為曾依傍那個理想,直到近來講“小康”,名字還從《禮記》那段里摘出來的。叫人驚異這個以流變不居著名的世界上,會有那樣頑固的繼承性;我也隱隱由此想到,一個學(xué)說在民眾間的傳播,往往不在于它論證得使人信服,而別有更深微幽隱的因素,任何時代,群眾都沒有從學(xué)理上了解過自己所信奉的理論。當(dāng)然,詞不是政治學(xué)說的論文,它也不可能向我們介紹大同理想的細(xì)節(jié),所以,通過昆侖這個意象傳達的大同理想,其實還是個兩面派、具有兼容性,既適合《禮記》那個本土的型號,也適合馬克思那個舶來的型號。我們得參照作者的平生、思想,才能給這個理想貼上特別的標(biāo)簽——這是文藝寫作天生具有含糊性、作者的限制不可能天網(wǎng)恢恢的一個例子,同時也是讀者具有理解主動性的一個例子。
上半闋寫昆侖山之壯麗從冬天一直寫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禍,功過是非,誰曾評說。詩人在此以昆侖象征祖國,并站在一個高度評說祖國歷史的功過是非。氣勢流暢,有一瀉千里之感,從大象入物,又有細(xì)節(jié)描繪,“飛起玉龍三百萬”化用前人“戰(zhàn)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二句,正如作者所說借此一句來形容雪山。此句用得靈妙自然、恰切精當(dāng)。再有“人或為魚鱉”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現(xiàn)實主義詩歌中的奇異比喻,指夏日從此昆侖橫流下來的江河湖水已泛濫成災(zāi),加害于人,同時又暗指中國舊社會的黑暗之云。然后破空斗膽一句提問:“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下半闋,詩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侖道,今天我要來談一談你了,這高度,這大雪都不需太多。“這高”、“這多雪”中的“這”字用得簡省好看,顯得詩人內(nèi)心篤定大氣,僅兩個“不要”就解決了。接著是“安得倚天抽寶劍”一句,令人聯(lián)想到稼軒的《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中二句“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币约袄畎住杜R江王節(jié)士歌》中二句:“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甚至還令筆者想到金庸一部武俠小說的名字《倚天屠龍記》。而詩人毛澤東不正是在1935年10月倚天拔劍斬玉龍嗎?
最后二行帶有預(yù)言性質(zhì),在未來的和平世界里,全人類將共享一個冷暖適應(yīng)的氣候,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潛在之意是詩人堅信他所捍衛(wèi)及奉行的理想屬大道中正,必將普行于全人類。這理想是世界革命進行到最后勝利,徹底埋葬帝國主義。
最后一行的“涼熱”二字極富詩意,前者清涼后者熱烈,放在一塊加以辯證綜合就調(diào)出一個恰切的溫度,另外,這二字的象征意義也極為精蘊,含而不露,輾轉(zhuǎn)達意,卻又一語中的,最后應(yīng)了作者自己所層層推出的`主題:反對帝國主義而不是別的。
作品點評
近、現(xiàn)代歷史學(xué)家、思想家、教育家侯外廬說:《念奴嬌·昆侖》詞語雄渾,氣勢磅礴。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的藝術(shù)手法而寫成。既有現(xiàn)實巍峨、雄偉昆侖山的真實的描寫,又有浪漫主義的“飛起玉龍三百萬”豐富想象和極度的夸張,并賦予深刻的象征意義。詩人以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懷,借助昆侖山雄奇高大的形象,表達了改造舊世界,埋葬帝國主義,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社會遠(yuǎn)大理想。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lǐng)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lǐng)導(dǎo)人,詩人,書法家。主要著作《毛澤東選集》(四卷)、《毛澤東文集》(八卷)、《毛澤東詩詞》(共43首)。
《念奴嬌昆侖》賞析4
《念奴嬌·昆侖》的豐富性可能會使細(xì)心的讀者應(yīng)接不暇,而又撲朔迷離。嚴(yán)格地說這是一首十分復(fù)雜的詩,詩人的胸懷在這首詩中不僅僅是容納了祖國河山,而且容納了整個人類世界,即氣魄之大僅祖國山川已不能容納,它必向外奔溢,窮盡八荒,涵蓋環(huán)宇。那么我們在此再追問一句,它的主題到底是什么?作者已在1958年12月21日為這首詩的批注中向我們揭開了謎底:“昆侖:主題思想是反對帝國主義,不是別的!苯又髡呃^續(xù)批注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國’,改為‘一截還東國’。忘記了日本人民是不對的,這樣英、美、日都涉及了!
我想讀者在讀到“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時,一定要問毛主席為什么要把昆侖一分為三贈予英、美、日呢?根據(jù)作者的解釋是反對帝國主義,我們循著這一思路向前,就會豁然開朗了。
縱觀毛主席的一生從來都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不屑于一寸一地之得失,他輸?shù)闷鹨糙A得起。他胸懷世界的抱負(fù)是從時代就開始的,他讀過世界上眾多的傳記并以此激勵自己的壯志。他在長沙還是一英俊書生時就指點祖國江山,創(chuàng)辦新民學(xué)會及稍后的《評論》。時的抱負(fù)隨著歲月的流逝沒有絲毫減退,反而越來越高漲,一浪高過一浪,終于在1935年10月,借昆侖山為著眼點或壯志之出發(fā)點,一舉表達了他對于全世界的義務(wù)、責(zé)任及抱負(fù),這一切都是很具體的,說到底就是要把世界范圍內(nèi)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進行到底,而且要鋪開到世界的每個一角落,形成燎原之勢,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毛主席對于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體系露出了最初的光芒,從這一天開始,直到后來他提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學(xué)說,在最大范圍內(nèi)團結(jié)了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志,共同反對帝國主義。為此,“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即是把中國革命的經(jīng)驗以及毛澤東思想傳送給他們,而不是真的把昆侖砍成三段送給他們。
前面談了此詩的思想境界之美,這里轉(zhuǎn)談一下此詩的藝術(shù)之美。
因為我們知道如此復(fù)雜的主題本身要表達清楚已不容易,而且要同藝術(shù)相結(jié)合就更非易事了,但天公(即昆侖)出來幫忙了,詩人“橫空出世”般的勝任了。
詩之上半闋寫昆侖山之壯麗從一直寫到夏日,的酷寒、的水禍,功過是非,誰曾評說。詩人在此以昆侖象征祖國,并站在一個高度評說祖國幾千年歷史的功過是非。氣勢流暢,有一瀉千里之感,從大象入物,又有細(xì)節(jié)描繪,“飛起玉龍三百萬”化用前人“戰(zhàn)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二句,正如作者所說借此一句來形容。此句用得靈妙、恰切精當(dāng)。再有“人或為魚鱉”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現(xiàn)實主義詩歌中的奇異比喻,指夏日從此昆侖橫流下來的江河湖水已泛濫成災(zāi),加害于人,同時又暗指中國舊社會的黑暗之云。然后破空斗膽一句提問:“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下半闋,詩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侖道,今天我要來談一談你了,這高度,這都不需太多!斑@高”、“這多雪”中的“這”字用得簡省好看,顯得詩人內(nèi)心篤定大氣,僅兩個“不要”就解決了。接著是“安得倚天抽寶劍”一句,令人聯(lián)想到稼軒的《·過南劍雙溪樓》中二句“舉頭浮云,倚天須長劍!币约啊杜R江王節(jié)士歌》中二句:“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鄙踔吝令筆者想到金庸一部武俠小說的名字《倚天屠龍記》。而詩人毛澤東不正是在1935年10月倚天拔劍斬玉龍嗎?
最后二行帶有預(yù)言性質(zhì),在未來的和平世界里,全人類將共享一個冷暖適應(yīng)的.氣候,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潛在之意是詩人堅信他所捍衛(wèi)及奉行的理想屬大道中正,必將普行于全人類。這理想是世界革命進行到最后勝利,徹底埋葬帝國主義。
最后一行的“涼熱”二字極富詩意,前者清涼后者熱烈,放在一塊加以辯證綜合就調(diào)出一個恰切的溫度,另外,這二字的象征意義也極為精蘊,含而不露,輾轉(zhuǎn)達意,卻又一語中的,最后應(yīng)了作者自己所層層推出的主題:反對帝國主義而不是別的。
這首詞里,毛成功地表達了他的思想,他把昆侖裁為三截后,“一截遺歐,一截贈美”,好使“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讀者立即知道這是“大同”理想;聯(lián)系到他的事業(yè),這大同理想還不是《》里幻想的那種,而是克思設(shè)計的那種。當(dāng)然,克思得以在中國傳播、托根,很可能與《禮記》那個古老理想深入民族心靈有關(guān),康有為曾依傍那個理想,直到近來講“小康”,名字還從《禮記》那段里摘出來的。叫人驚異這個以流變不居著名的世界上,會有那樣頑固的繼承性;我也隱隱由此想到,一個學(xué)說在民眾間的傳播,往往不在于它論證得使人信服,而別有更深微幽隱的因素,任何時代,群眾都沒有從學(xué)理上了解過自己所信奉的理論。當(dāng)然,詞不是政治學(xué)說的論文,它也不可能向我們介紹大同理想的細(xì)節(jié),所以,通過昆侖這個意象傳達的大同理想,其實還是個兩面派、具有兼容性,既適合《禮記》那個本土的型號,也適合克思那個舶來的型號。我們得參照作者的平生、思想,才能給這個理想貼上特別的標(biāo)簽——這是文藝寫作天生具有含糊性、作者的限制不可能天網(wǎng)恢恢的一個例子,同時也是讀者具有理解主動性的一個例子。
《念奴嬌昆侖》賞析5
原文:
念奴嬌·昆侖
[近現(xiàn)代]毛澤東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
譯文
破空而出了,高大險峻的昆侖山,你已看遍人世衰盛。終年積雪,山脈蜿蜒不絕,好像無數(shù)的白龍正在空中飛舞,攪得天地一片冰寒。夏天冰雪消融,江河縱橫流淌,人也許為魚鱉所食。你的千年功過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評說?
今天我要來說一說昆侖: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這么多的積雪。怎樣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寶劍,把你斬為三片呢?一片送給歐洲,一片贈予美洲,一片留給日本。在這和平世界里,整個地球?qū)⑾襁@樣感受到熱烈與涼爽。
注釋
橫空出世:橫空,橫在空中;出世,超出人世。形容山的高大和險峻。
莽:莽莽,狀高大!缎栄拧罚好,大也。后世引申有魯莽、莽撞、勐健諸義。
昆侖:即昆侖山,又稱昆侖虛、昆侖丘或玉山。
閱盡人間春色:閱盡,看足、看盡、看遍。人間春色,不止指大地春光,而且指人世衰盛。
飛起玉龍三百萬:玉龍,白色的龍;三百萬是形容其多。
攪得:鬧得、搞得。今語的“搞”,早期白話作品中都作“攪”。周天寒徹:滿天冷透。
消溶:積雪消融、融化。
江河橫溢:長江黃河都發(fā)源于昆侖山脈,所以昆侖山積雪消融,江河水量大增,都會泛濫起來。橫溢:就是橫流,即泛濫。
人或為魚鱉:江河橫濫,洪水成災(zāi),人也許為魚鱉所食!蹲髠鳌ふ压辍罚骸拔ⅲ]有)禹,吾其魚乎!”
千秋:千年。功罪:昆侖山給長江黃河輸送的水源給人民帶來了許多好處,孕育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這是功;造成洪水泛濫,因而給人民帶來災(zāi)禍,這是罪。在這里,罪是實寫,功是虛寫。
誰人:何人。曾與:曾給、曾為。《詩詞曲語詞匯釋》:“與,為也,給也。”
安得:怎得、哪得。倚天抽寶劍:傳楚宋玉作《大言賦》:“方地為車,圓天為蓋。長劍耿介,倚天之外!币刑欤稳輰殑O長和帶劍的人極高大。
遺(wèi):贈與。
還東國:首次發(fā)表時原作“留中國”,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詩詞》改為“還東國”。
環(huán)球:一作寰球,整個地球。
賞析: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欣賞者只有讓自己同作者一樣,遺世獨立,雄踞天外,用吞吐日月的胸襟、睥睨宇宙的視野去擁抱和審視,才能“藝術(shù)地掌握”這座大山。空間——它凌空橫亙,超絕人寰。時間——它盡覽人世春秋炎涼,不知其何時生、何時滅?臻g的無比廣闊,時間的無比曠遠(yuǎn),這就是詞作者所感受的并且要讓讀詞人感受的昆侖山。這樣一座赫赫在目的大山,如何不使人感到生野、粗獷呢?著一“莽”字,恰可表達這座大山所具有的崇高之美。時空范圍的曠遠(yuǎn)、形體的粗獷與力量,正是構(gòu)成自然物崇高之美的重要因素。應(yīng)當(dāng)說,開篇幾句,十分強烈地表現(xiàn)了作者乍見赫赫有名的昆侖山時產(chǎn)生的包含著驚詫、景仰、亢奮與自豪等情愫的審美感受,是對審美對象巨大的時空存在及其自然形式較為直接、單純的審美反應(yīng)。這幾句極見筆力的描寫,比起古人“崧高維岳,駿極于天”(《詩·大雅·崧高》)之類的名句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飛起玉龍三百萬”,出自前人名句“戰(zhàn)罷玉龍三百萬”。改“戰(zhàn)罷”為“飛起”,對于原句而言,是化頹勢為勃起,對于狀寫對象而言,則有如九轉(zhuǎn)金丹,著令莽莽群山,飛升九天作群龍舞。這一神奇想象,本由群山逶迤,雪白如玉生發(fā)出來,因而隨之而來的“攪得周天寒徹”,與其說是想象,不如說是扣住雪山寫實,是以藝術(shù)語言揭示昆侖山對自然氣候的影響。至此,作者對于昆侖頗有“高山仰止”意味的崇高美感頓然因“周天寒徹”而冷靜下來,并且老實不客氣地著一“攪”字,顯示了情思的.轉(zhuǎn)折與變化。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還是在寫昆侖,寫昆侖積雪遇夏消溶,寫昆侖可使長江黃河暴漲成災(zāi),寫昆侖可使人葬身魚腹。這幾句,循著“周天寒徹”而來,情思冷峻,挾著幾分寒意,筆觸由高山而江河,而人世生活,訴說了昆侖對人類的危害。須知,這是在1935年夏天。作者是肩負(fù)著抗日救亡、民族民主革命的沉重的歷史使命,轉(zhuǎn)戰(zhàn)二萬余里之后爬上岷山支脈,才得以眺望昆侖山的尊容的。當(dāng)他的目光投向人世生活時,他怎么可能將自己的詩情、筆觸流連于昆侖山自然形式的賞玩、描摹呢?怎么能不訴說昆侖對他的同胞的危害并且聯(lián)想起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的蹂躪呢?又怎么能不由此而引發(fā)對中華民族苦難的歷史、現(xiàn)實及其未來前途的深沉思考呢?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這是一位歷史巨人發(fā)出的深沉的喟嘆。天地悠悠,世事悠悠,情也悠悠。這千秋功罪,又當(dāng)如何評說?這首詞最早發(fā)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下半闋,詩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侖道,今天我要來談一談你了,這高度,這大雪都不需太多!斑@高”、“這多雪”中的“這”字用得簡省好看,顯得詩人內(nèi)心篤定大氣,僅兩個“不要”就解決了。接著是“安得倚天抽寶劍”一句,令人聯(lián)想到稼軒的《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中二句“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以及李白《臨江王節(jié)士歌》中二句:“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甚至還令筆者想到金庸一部武俠小說的名字《倚天屠龍記》。而詩人毛澤東不正是在1935年10月倚天拔劍斬玉龍嗎?
最后二行帶有預(yù)言性質(zhì),在未來的和平世界里,全人類將共享一個冷暖適應(yīng)的氣候,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潛在之意是詩人堅信他所捍衛(wèi)及奉行的理想屬大道中正,必將普行于全人類。這理想是世界革命進行到最后勝利,徹底埋葬帝國主義。
最后一行的“涼熱”二字極富詩意,前者清涼后者熱烈,放在一塊加以辯證綜合就調(diào)出一個恰切的溫度,另外,這二字的象征意義也極為精蘊,含而不露,輾轉(zhuǎn)達意,卻又一語中的,最后應(yīng)了作者自己所層層推出的主題:反對帝國主義而不是別的。
【《念奴嬌昆侖》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念奴嬌昆侖賞析簡短08-03
念奴嬌昆侖原文09-15
念奴嬌昆侖古詩翻譯11-08
念奴嬌昆侖原文及翻譯08-29
念奴嬌昆侖全文翻譯09-24
《念奴嬌·昆侖》原文以及翻譯07-20
《念奴嬌》的宋詞賞析06-08
宋江念奴嬌賞析02-20
《念奴嬌》原文及賞析02-29
蘇軾《念奴嬌·中秋》賞析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