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優(yōu)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說課稿1
河北省廊坊第四中學 劉海艷
一、說教學資源
1.文本資源:《地球的運動》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教材的內容有:①地球自轉和晝夜交替;②地球公轉和季節(jié)變化,③五帶的劃分及選學課文“四季的形成”。課文安排了大量的活動,還安排了很多反映地球運動和五帶劃分的圖片。教參建議上3課時,本節(jié)課為第1課時。這節(jié)內容是繼第1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之后編排的,應該說,這一節(jié)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把課文分為地球自轉和地球公轉分別進述。應該指出的是地球繞軸自轉和繞日公轉是不能分割的,分開來講是為了教學上的方便。
2.人力資源:此時,學生已經學習了地球的形狀、大小等知識,并且小學自然課中也學過了有關地球的知識,所以現在學習地球自轉還是有一定的基礎的。
3.媒體資源:多媒體課件 地球儀 手電筒 大量圖片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再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水平,我將本節(jié)課的目標定位為以下幾點。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僦赖厍蜃赞D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的周期是24小時
、诶斫鈺円菇惶娆F象產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轉
、鄢醪綄W會用地球儀來演示地球的自轉和晝夜交替現象
、 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根據生活中熟悉的車、船與窗外風景相對運動的現象,聯想地球的運動
、谠谟嘘P事實的基礎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轉以及自轉方向和周期的結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 培養(yǎng)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
、谀軌蛘J識到探索事物的規(guī)律必須要用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
教學重點:
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周期,及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教學難點:
教師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真正理解,由于地球自轉,地球上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和不同經度的地區(qū)產生時差的現象。
三、說教法
1.直觀性教學法:本課內容比較抽象,限于初一學生的思維水平,要認真貫徹加強直觀性的原則。認真制作多媒體課件,變抽象為直觀,變不可視為可視。在課件的使用中,給學生提出問題,以發(fā)現法鞏固知識。
2.啟發(fā)探究式教學法:教師以啟發(fā)誘導為主,讓學生多讀圖、多思考、多討論、多想象,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演示實驗法:對于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容要采用教師演示、學生演示、練習體會等綜合方法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4.體驗式教學法:通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學習,來聯系生活的體驗,感悟科學道理。
四、說學法
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
通過探究式的學習,學生進入一定的問題情境后,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動手進行試驗演示,自己去分析問題,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思考、討論,達成共識,在探索過程中積極感受,積極體驗,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意義建構。
教學程序
㈠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由學生熟悉的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直接引入新課。
㈡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先演示地球自轉的過程,再把學生分組,讓同學利用地球儀、手電筒演示地球的自轉,帶著問題一邊演示,一邊思考,認真觀察,并進行分析、總結。
、 建構體系,拓展創(chuàng)新:學生通過教師演示實驗、自己動手試驗得出由于地球自轉而產生的地理意義。教師開拓學生思維,設疑讓學生大膽論證。
施教流程
【新課導入】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會看到太陽東升西落,那么究竟是地球在動,還是太陽在動呢?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提出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產生獲得知識的迫切性。
。ㄒ唬┑厍蜻\動的方向
【教師啟發(fā)】運用類比的方法,聯系生活,讓學生說出他們坐車的經歷,并且能夠解釋太陽東升西落的原因。
【學生討論回答】當我們坐在汽車上向外看,你會看到車外的樹木會向后退,也就是你看到的樹木的運動方向和我們實際運動的方向是相反的。同樣道理,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因為我們地球的運動方向是自西向東的,所以,我們會看到太陽的運動方向是自東向西。
設計意圖:鏈接生活,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fā);聯系生活實際,運用已有的知識,重新再去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這就符合了新課標提出的“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精神,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演示】播放動畫課件:地球自轉
【學生活動】觀察討論:什么叫地球的`自轉,地球是繞著什么在轉?(地軸)地球自轉時的姿勢是怎樣的?(傾斜。至于傾斜的角度這里不用說,到后面學習地球公轉時再強調。)地球沿哪個方向繞地軸自轉?(自西向東)
【看圖分析】教師播放課件并提出問題,從北極和南極看地球自轉的方向是什么樣的?
【學生總結】在北極上空看,逆時針轉。在南極上空看,順時針轉。
設計意圖:將知識點依附于圖上,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
。ǘ┑厍蜻\動的周期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
學生結合生活體驗,說一說每天我們在夜半球和晝半球大體經歷多長時間?(學生議論回答后)引導學生認識人們以1天(24小時)為單位的起居和作息時間與地球自轉的關系。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教師引導他們把這些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論知識。
。ㄈ┑厍蜻\動的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現象的產生
【教師演示】地球自轉演示過程。
(自制教具)在地球儀上找到中國的北京,用不干膠做成紅色五角星,粘在這里,再把一張硬紙殼中間掏空呈圓形,卡在地球儀上。一手拿著手電筒,照在地球儀上,一手輕輕撥動地球儀,使它自西向東轉動。
設計意圖:因為地球自轉的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而且是不可視的,學生難于理解,所以,我在教學中采用演示實驗法來幫助學生建立形象、直觀、立體的感性認識,更助于引導學生思考、分析,這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有很大的幫助。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按學生拿的地球儀和手電筒的數量,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為單位,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并能通過以下幾個問題,層層突破,理解由于地球的自轉而產生的晝夜交替的現象。
教師提出問題:
(1)地球是個透明的球體嗎?
(2)假定它是靜止的,觀察地球表面向著太陽的一面(中國北京)和背著太陽的一面(美國紐約)各是什么現象?
。3)將地球儀轉動180°,你來觀察中國北京和美國紐約又會產生什么地理現象呢?
(4)將地球轉動360°,或連續(xù)轉動地球儀,你再來觀察以上兩地產生了什么地理現象?
設計意圖:依據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學習,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要求,本著體現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的新課標精神,把學生分成小組演示地球自轉。讓他們在一系列的動口、動手、動腦的過程中,通過觀察、觀察、再觀察,體會晝夜交替現象的產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功能,同時,增強學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
2.地方時的產生
【教師設疑】播放課件“暢暢和姨媽的問候”,思考在同一時刻,為什么會有時間上的差異?
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到北京和美國的紐約,然后演示觀察,當北京是傍晚時,紐約是什么時間?(引出“地方時”的概念)
【教師演示】
1.在地球儀上的同一緯線上做3個標記,然后自西向東慢慢轉動地球儀,讓學生觀察3個標記從夜半球進入晝半球的順序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認識相對位置偏東的標記,要比位置偏西的標記先進入晝半球,也就是說,在同緯度地區(qū),偏東地點要比偏西的地點先看到日出,顯然在時刻上偏東地點要比偏西地點早一些,使學生知道地球的自轉還使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區(qū)產生了時間的差異。至于地球上的任意兩地時間究竟相差多長時間,教師就不必展開說明了)。
2.對于好問好學的學生,教師啟發(fā)學生按地球24小時轉動360°來計算出:經度每隔15°,時間相差1小時。也就是地球自轉時,經度每轉動1°,時間就相差了4分鐘。
【學生活動】在地球儀上,找到中國的北京、美國的紐約、法國的巴黎、日本的東京、英國的倫敦等幾個城市的經度,然后進行計算,看看它們的時間相差多長時間?
設計意圖:本著因材施教和層次教學,讓學生每個都能“吃好吃飽”。
●拓展創(chuàng)新
1.通過查資料或上網等方式,搜集能夠證明地球自轉的方法和現象。
2.假設地球不自轉,能否產生晝夜更替的現象?如果能產生,那么,需多長時間晝夜更替一次?
3.假設地球運動的方向是自東向西,那么,“太陽從西邊升起”能不能實現?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整理地理信息的習慣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思維,讓他們大膽想象、論證,在討論中達成共識。
五、說預期效果
與以往的教學大綱相比,課程標準對《地球的運動》這一基礎知識內容的要求大大降低了難度,不要求學生系統地理解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而用地理現象代替地理意義。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小學已學過的知識,借助適當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課件、手電筒、地球儀等輔助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立體動態(tài)的觀念。對于地球的自轉運動,不是要求學生被動地接受,而是要求學生能用事實說明,或者能說明哪些現象是地球自轉產生的就可以了。關于地方時的問題,課文并沒有展開,我是通過計算兩地的經度,而計算出地球上的兩地所差的時間,但這一知識點,我只對部分學生要求掌握。
本課倡導的自主性學習,重點強調了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根據教學要求和實際的需要,巧妙的將重點、難點設計成問題,交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試驗演示,觀察,討論,總結出來,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其產生自主探究的濃厚興趣,又鍛煉了他們的語言歸納和表達能力,還培養(yǎng)了主動與他人溝通和團結協作的意識,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說課稿2
一、 說教材
1、教材內容:
《地球自轉及其意義》是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教科書(人教版)《地理》第一冊第一章第二節(jié)第一框的課文,本節(jié)教材的內容有:地球自轉和其產生的地理現象;與以往的教學大綱相比,新課程標準大大降低了難度,并且具有很大的彈性。我是這樣來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第一:地球自轉的周期、方向等知識看作學生已初步具備的知識,因為學生在小學已經學過了;第二:不要學生系統理解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只要了解“地理現象”;第三:不是要求學生被動的接受,而是要求學生能用事實說明。
本節(jié)內容較簡單,為了使學生能獲得感性知識,教材安排了演示地球自轉的小實驗和一段閱讀材料“是地轉還是天轉?”引出了人類研究地球運動的歷史,讓學生理解了一個簡單的現象是靠人類不斷探索、研究得到的,使學生提高了對科學知識的重視性。
2、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使學生掌握地球自轉的含義、方向和周期。
。2)理解地球上的晝夜交替現象,能用地球儀科學地解釋晝夜更替現象。
。3)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鍛煉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之能把教學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和實際相聯。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jié)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斷運動著的,地球上許多地理現象都同地球的運動有關,從而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無神論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限于初一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學生對地球自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理解較為困難,所以把地球自轉和其產生的地理現象作為本節(jié)重點.采用播放地球自轉視頻的方法使學生直觀地觀察.
教學難點:
由晝夜更替而產生不同地方的時間差異。這是地球自轉的另一個事實。但是學生受活動范圍的.限制,對不同地方時間差異較為困難,為解決這一問題,采用學生自己動手做演示的方法,以便于學生系統的理解.
二、說教法
1、對于本課的基礎知識,以學生的自學為主。
2、本課內容比較抽象,限于初一學生的思維水平,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十分喜愛的網絡,生動有效地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例如播放地球自轉視頻使學生更直觀地觀察地球自轉運動情況,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3、對于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容要采用學生自己動手做演示、教師指導、課件播放、練習體會等綜合方法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三、說學法
1、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地理課文和地理插圖的習慣和能
力,正確掌握閱讀插圖的步驟和方法。
2、思:即思考,通過教師提問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達
到學習的目的。
。、做:使學生自己動手作演示實驗,從現實實驗中獲得感知。
4、記:即學生在初步了解本節(jié)知識的基礎上,識記本節(jié)重點知識。五、教學程序
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遵循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我把教學過程分成了四個環(huán)節(jié):情景導入、探究新知、活動應用、鞏固小結。
。ㄒ唬┣榫皩
創(chuàng)設“是天轉還是地轉?”的問題情景導入新課。
。ǘ┨骄啃轮
由討論得知太陽的東升西落是地球在運動,那么怎么說明地球在運動呢?讓學生分組討論,鼓勵學生從身邊有關現象入手去思考.學生也許會討論多個方案,我原本計劃就案說案,可為了突出地球自轉方向,所以準備結合學生案例,準備二個例子:
。1)當你坐車快速向前行使時,看到路旁的樹、房子是怎樣運動的?
。2)當你坐船快速向前行使時,看到船外的風景是怎樣運動的?
。3)當看到外界景物使靜止的,說明了什么?
從而引出太陽的東升西落是地球在自西向東運動?赐饨珈o止只能說明二種:一:二者都沒運動:二:二者同步運動。從而也讓學生明白了為什么地球在運動而我們卻觀察不到。
為了更加直觀的理解地球自轉,讓學生觀看地球自轉視頻,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提示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地球自轉情況,主要從三個方位:正方位(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逆時針),從南極上空(順時針)。為鞏固學生所學知識,讓學生轉動自己手中的地球儀,做以下練習(播放課件)。
地球自轉產生晝夜更替現象是本節(jié)的一個重點,且具有一定難度,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我讓學生利用自己手中地球儀和小手電筒演示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更替現象。
(三)活動應用
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同一時刻,在美國的姨媽和在中國的暢暢的問候。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這樣在解決本節(jié)重點的同時也解決了本節(jié)的難點時間差異的問題。
該活動還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不在把知識技能視為僅供記憶和存儲的定論,而認為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培養(yǎng)他們獨立判斷、自主選擇的能力和品質。從而真正實現教育向學生生活的世界回歸。
。ㄋ模╈柟绦〗Y
最后學生以比賽的形式歸納本節(jié)主要內容,教師總結,以板書形式列到黑板上,重、難點內容用彩筆重點表出,以鞏固本節(jié)知識。
我的說課結束,謝謝!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說課稿3
我說課的題目是魯教版高一地理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節(jié)《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中的晝夜交替和地轉偏向力,此內容為本節(jié)的第一課時。我說課的程序為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說學法、教學過程等六個部分組成。
一、教材分析
這段內容可以看成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對晝夜的靜態(tài)描述,即在任一時刻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劃分,以及不同地區(qū)的晝夜狀態(tài)。第二部分是對晝夜的動態(tài)描述,即晝夜交替的原因和周期。第三部分是地轉偏向力即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發(fā)生偏轉的力。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地球自轉在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的規(guī)律和特點。
2、弄清晝半球、夜半球、晨昏線等基本概念。
3、理解晝夜交替的原因、周期和意義。
4、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發(fā)生偏轉的成因及特點。
能力目標:
能運用地球儀科學地理解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重點說明晝夜更替的形成。
德育目標:
1、樹立科學的宇宙觀,培養(yǎng)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理解事物之間是聯系的、發(fā)展變化的。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晝夜交替的成因。
難點:晨昏線的判讀。
四、教學方法
1、利用教具(地球儀)演示,理解晝與夜的形成、晝夜交替產生。
2、充分運用課本插圖、板圖,運用導學法和分析法,來掌握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規(guī)律。
3、演示實驗法:對于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容要采用學生自己動手做演示、教師指導、練習體會等綜合方法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4、啟發(fā)探究式教學法:教師以啟發(fā)誘導為主,讓學生多讀圖、多思考、多討論、多想象,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說學法
高一學生從思維發(fā)展特點上看,已具備很強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對實驗、圖片、資料的分析,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能較好的推理闡述。
1、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地理課文和地理插圖的習慣和能力,正確掌握讀圖的步驟和方法。
2、思:即思考,通過教師提問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目的。
3、做:使學生自己動手作演示實驗,從現實實驗中獲得感知。
4、記:即學生在初步了解本節(jié)知識的基礎上,識記本節(jié)重點知識。
六、說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新課:
學習了前三節(jié)課的內容,我們已經知道地球處在銀河系中太陽系內的金星和火星之間,它與其他行星、小行星一樣,在時刻不停地運動著,按地球的自轉產生怎樣的地理意義。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
。ㄒ唬┑厍虻淖赞D
在初中我們就地球自轉的知識已經有一些了解,現在我們要作進一步的學習。
1、地球自轉的概念。
2、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周期。
3、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
對于這些知識點的學習主要通過用地球儀演示自轉來分析,通過視覺沖擊讓同學門更好的理解。
重點強調自轉方向的判定方法:
。1)常規(guī)法: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
。2)極點法:北極上空逆時針,南極上空順時針;反之,看到地球是逆時針方向旋轉的在北極上空,看到地球是順時針方向旋轉的在南極上空。
(3)經度法:東經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的自轉方向,西經減少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轉方向。
。4)海陸法:根據大洲和大洋的排列也可判斷地球自轉方向。
練習:北極俯視圖、南極俯視圖判別。
。ǘ⿻円菇惶
1、晝和夜產生的原因。
地球儀演示并結合日常生活體驗分析原因。
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它既不發(fā)光也不透明,只能反射太陽光,F在我們假設地球不運動(既不自轉也不公轉),同學們思考一下晝夜怎樣形成?
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陽,向陽的半球形成白天,為晝半球,背陽的半球形成黑夜,為夜半球。
2、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
剛才我們是在假設地球不運動的前提下來考慮問題的。實際上,地球在時刻不停地運動。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運動,所以晝夜就在不斷地交替。
重點強調交替周期:24小時
晝夜交替是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轉這一運動而產生的,因光源來自太陽,所以晝夜交替的周期就是一個太陽日即24小時。
3、晨昏線的判讀。
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中間的大圓圈),叫做晨昏線或晨昏圈。晨昏線與太陽光線垂直,晨昏線在地表自東向西移動,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
對于晨昏線的判讀是一個難點,要結合不同的圖形進行練習,教師引導學生從中總結經驗,如:
。1)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則為晨線。
(2)逆著地球自轉方向則為昏線。
練習:
探究問題:
a、晝夜現象和晝夜更替的區(qū)別?
b、線和昏線有何不同?
c、昏線在地表的移動方向是怎樣的?
(三)地轉偏向力
實驗驗證地轉偏向力:一學生上臺做演示實驗:拿一個地球儀,在它靜止的時候,從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滴一滴紅色墨水,觀察墨水的軌跡。轉動地球儀,在同樣的地點滴一滴紅墨水,觀察墨水的軌跡與剛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有什么不同。
提問:是什么原因使紅墨水的運動軌跡由直線變成了曲線呢?
講解:由于地球的自轉,地球表面的物體在沿水平方向運動時,會受到一種力的作用,使運動軌跡發(fā)生偏轉,我們把這種促使物體水平運動方向上產生偏轉的力,稱為地轉偏向力。
通過對比實驗結果發(fā)現曲線軌跡向直線軌跡的右方向偏移。
學生活動:再地球儀的南極上空重復上述實驗,注意地球自轉方向,重新觀察曲線相對直線的偏轉方向(順著墨水運動方向觀察,向左偏)
師生總結規(guī)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地轉偏向力是實際存在的,這種偏轉現象在氣流和水流的水平運動中表現的最明顯。地轉偏向力很小,但其作用不可低估。如長江三角洲的發(fā)育(給出示意圖)深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引導思考: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經常注意避開地轉偏向力產生的負面影響,或利用地轉偏向力取得效益,請同學們思考下列三個問題:
1、如果在北半球河岸邊建樓房,最佳位置是左岸還是右岸?
2、北半球某國一導彈實驗基地要發(fā)射一枚落點在赤道的導彈,該國應選擇什么樣的發(fā)射角度,正南偏東還是正南偏西?
3、南半球某國一條河流中沙金含量較多,許多人在沙中淘金,這些人一部分在左岸,一部分在右岸,你認為哪些人的收獲大?為什么?
說明:上述三個問題難度不大,但是這些問題和實際聯系緊密,學生解決這些問題,不但可以引起興趣,而且可以促進學生靈活思維,發(fā)展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地球自轉及其產生的地理意義,如晝夜交替、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方向的偏移,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予以科學的解釋。本節(jié)課重點、難點較多,希望同學們課后認真復習、鞏固。
板書設計:
地球自轉的意義:
1 產生晝夜更替。
。1)晝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自轉,在同一瞬間,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陽。
。2)晝夜更替的周期:一個太陽日------24小時。
(3)圖中晨昏線的標識方法:延長太陽光至地心,過地心作一直線垂直于太陽的延長線,則這條線就是晨昏線。原因:太陽光始終于晨昏線所在的平面垂直。
。4)晨昏線的移動方向:向西移動。
2 地表水平運動物體方向發(fā)生偏轉。
。1)所謂的水平運動的物體方向發(fā)生偏轉,就是說,受地球自轉的影響,在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其運動方向發(fā)生偏轉的現象。
(2)偏轉的規(guī)律:北半球向其運動方向的右側偏轉,南半球向左偏轉。
。3)判斷方法:面向水平運動物體的方向,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4)舉例:北半球河流的右岸沖刷顯著,南半球河流左岸沖刷顯著。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說課稿】相關文章:
“地球的自轉及其地理意義”的說課稿07-14
“地球的自轉及其地理意義”說課稿11-07
地球自轉說課稿07-26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說課稿07-25
《地球自轉》教案09-19
地球的自轉教學反思09-08
地球的自轉教學反思09-08
地球自轉線速度06-02
地球的自轉教學設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