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導學案與答案參考
《鄧稼先》導學案與答案參考
學習目標
1、 整體把握課文,理解文章內(nèi)容,學習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
2、 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順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點。
3、 把握文中的關鍵語句,并理解其深刻含義
學習重難點:
1、體會文中洋溢的對中華民族,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
2、對關鍵語句的理解。
課前預習
1、本文背景及作者情況:
提示:關于“兩彈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yè)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wèi)星!皟蓮棥敝械囊粡検窃訌,后來演變?yōu)樵訌椇蜌鋸椀暮戏Q;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wèi)星。
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楊振寧,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涌現(xiàn)出來的一代杰出物理學家中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影響的物理學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人物傳記是記錄人物生平事跡的一種實用文。一般有兩類,一類是記述自己的生平,一類是記述他人的生平。傳記最大的特點就是“實錄”。傳記可繁可簡,一般按時間順序來記敘。長篇傳記要寫出當時的時代背景、周圍環(huán)境等。當然,重點是寫人物的思想、學習、工作和生活狀況。短小的傳記(小傳),只需寫人物的主要生活經(jīng)歷和思想狀況,甚至可以選寫人物生平的幾件典型事情。
2、生字詞:
鄧稼jià先 元勛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盡瘁cuì 選聘pìn 無垠yín 殷紅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贊美,使人感動的流淚。形容事跡英勇悲壯,非常感人。歌:歌頌,贊嘆;泣:流淚。
元勛:立大功的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兢兢業(yè)業(yè),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瘁:辛勞。已:止。當之無愧:當?shù)闷鹉撤N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當:承當,承受;無愧:不慚愧。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曉:知道。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馬革裹尸:用馬皮包裹尸體。指英勇作戰(zhàn),死于沙場。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層:重迭,重復;窮:窮盡。
學法指導:小組長交換檢查,教師抽查
合作探究
1、讀出自我,合作交流
快速瀏覽課文一遍,歸納六個部分的內(nèi)容
1、 鄧稼先是一位對祖國、對民族的發(fā)展有巨大貢獻的杰出的科學家。
2、 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jīng)歷和巨大貢獻。
3、 把鄧稼先和奧本海默進行對比,揭示出它能領導大家做出歷史性貢獻的原因。
4、 作者為鄧稼先成功的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自力更生,獲得成功感到驕傲。
5、 寫鄧稼先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肩負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精神。
6、 對鄧稼先的總的評價。
2、在寫鄧稼先之前,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ㄏ雀攀鲋袊话俣嗄甑那铓v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zhuǎn)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fā)展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3、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研制“兩彈”的過程和巨大貢獻上,為什么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地介紹?
4、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鄧稼先和奧本海默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他們都是本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都是本國的功臣。——但他們的性格和為人截然不同。奧本海默鋒芒畢露,愛出風頭,令人難堪;而鄧稼先忠厚樸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
——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zhì)和奉獻精神,說明“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想黨員”。作者將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奧本海默與鄧稼先作對比的目的:他們是從兩個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長起來的科學家,作者的意圖顯然不是要褒貶某人,而是通過對比,使鄧稼先的氣質(zhì)和品格呼之欲出。
5、第四部分最后說:“我熱淚滿眶,事后我追想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樸實的語言中蘊含著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系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nèi)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蕩,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nèi)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還有其他的句子,請同學們在書中找一找,并體會體會。)
6、 朗讀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讀《吊古戰(zhàn)場文》的原文和譯文。譯文如下: 廣大呀,廣大呀!空曠的沙漠無邊無際,遼闊的荒漠不見人煙。河水象飄帶一樣彎曲流動。群山像犬牙一樣交錯在一起。幽暗啊悲慘凄涼,明風悲號,天日昏黃。飛返折斷,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凍的早晨,各種飛身無處可棲,在天上亂竄,許多怪獸爭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長告訴我說:“這猶是古戰(zhàn)場!常常有失敗的一方全軍都夜沒在這里,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每逢天陰的時候,就會聽得更加清楚。”
。2)這部分的標題“我不能走”,如果改為“他忠于職守”好不好?為什么?(不好。因為“我不能走”是鄧稼先的原話,更能突出他臨危不懼、舍生忘死、無私貢獻的精神。)
。3)作者引用他和鄧稼先在昆明讀大學時一起背誦過的《吊古戰(zhàn)場文》有什么作用?(巧妙地寫出鄧稼先工作、生活環(huán)境的艱苦,從而更顯示出鄧稼先奉獻精神的可貴。)
。4)理解“粗估’參數(shù)的時候…… 又要有穩(wěn)健的判斷”這組排比句的內(nèi)容。
“不知稼先在……手有沒有顫抖”一句表達了作者對老友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作者對老友真誠的關懷與擔憂。(5)說說在戈壁灘上搞核武器試驗有哪些困難。(文中)(6)《文章引用“我”兒時從父親口中學到的一首五四時代的歌曲有什么作用?(作者是把這首歌曲作為鄧稼先一生的寫照,再次充滿深情地將鄧稼先與改寫中華民族歷史的偉大轉(zhuǎn)變聯(lián)系起來,以突出他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
小結:第五部分(“我不能走”)。這一部分集中寫了鄧稼先之所以成為“兩彈元勛”,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chuàng)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以及甘為科學事業(yè)獻身的精神,同時這一部分語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詩文引用、有排比的運用、有環(huán)境描寫、有人物的生動事例,也有對鄧稼先的心理探求。
本課檢測
(見課后練習(一)P87)
、佟班嚰谙仁侵袊鴰浊陚鹘y(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薄班嚰谙仁侵袊伯a(chǎn)黨的理想黨員。”試闡釋這兩句話。
②“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zhì)”,試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和品質(zhì)決定的。所以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么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 作者說鄧稼先是“永恒的驕傲”,這里的“永恒”指鄧稼先的哪些方面?(這里的“永恒”指鄧稼先的無私貢獻精神和他對祖國科學事業(yè)的巨大貢獻)
你還能從文中找到表現(xiàn)鄧稼先優(yōu)秀品質(zhì)的語句嗎?朗讀課文片斷,體會課文語言的特點,請舉例證明。(見課后練習二)(句式多變,句式整齊)
思考:這六個部分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學后反思
收集“兩彈一星”科學家的資料,請參照課文選擇一人為他寫小傳。
【《鄧稼先》導學案與答案參考】相關文章:
平方差公式導學案參考03-19
靜夜思導學案參考(通用12篇)03-14
《故鄉(xiāng)》的導學案02-14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鐵的性質(zhì)導學案09-01
秋天的懷念導學案03-20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