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文明——筷子》教學反思
《東方文明——筷子》教學反思
──觀摩黃燕老師執(zhí)教《東方文明——筷子》一課有感
人民教育出版社 陳先云
看了香港黃燕老師執(zhí)教的《東方文明——筷子》這節(jié)課,讓我生發(fā)了一點思考,現(xiàn)把自己的聽課感受寫下來,以期與大家分享。
1.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在分組討論之前,黃老師提醒并張貼分組討論的原則:朗讀課文;圈出關鍵詞;組織(腦圖中的字句);記錄;匯報。這一原則既體現(xiàn)了分組討論的整個學習過程,滲透了學習的方法,又簡明扼要地點明了學習的要求,將學習要求與學習方法融為一體。接著,師生共同學習課文第一段內容,讓學生了解什么是關鍵詞,怎么組織段落大意,怎么記錄,怎么匯報,進一步闡釋討論的幾項原則,將概念轉化為可供操作的學習方法。
這是一篇說明文,黃老師根據說明文的文體特點,傳授了一些說明文的知識和學習說明文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第一段中的關鍵詞,概括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謎語前半部分說明筷子的外表,后半部分說明其功用,進而概括為外表及功用,并用作業(yè)紙把第一段的段意張貼在腦圖上。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能夠遷移與運用,舉一反三。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實際上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怎樣學習,先扶著走一程,再讓學生自己走,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沒有錯,關鍵的是老師們在落實這一理念的過程中忽略了自身的主導作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老師的幫、扶作用十分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上驳氖,近年來老師們已經有意識地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了。但是,學習方法的傳授,要防止概念化、形式化,更要防止貼標簽。
2.小組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主要采用小組討論學習的方式,憑借腦圖,概括課文其他五個自然段的內容主旨,以訓練學生概括段落大意,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四年級學生學習這篇課文,有點兒偏長、偏難。長課文怎么教短,難課文怎么教淺,大家一直比較關注,可以從黃老師的課中獲得一些啟示。黃老師的教學設計較為巧妙,在講解第一段的基礎上,沒有一段一段地講下去,而是把學生分成七組,分發(fā)作業(yè)紙,每小組學習一段或兩段內容,把小組學習所得直接寫在作業(yè)紙上。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并選擇學習內容,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第一段內容,已經獲得了說明文學習的一些知識和方法,很容易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遷移、運用,從而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東方文明——筷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
《格子》的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