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篇一:《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角的度量”這節(jié)課歷來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shù)。針對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教師常常抱著習以為常的心態(tài),要求在熟記量角“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的三大步驟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技能訓練。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中下層的學生,掌握的較難,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jié)課學生的難度,但是課上了以后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shù)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shù);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但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我認為主要在于: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與學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頭做的,中心點與零刻度線找起來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給學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學生對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個方向讀數(shù)容易受錯覺指引,再加上有兩排數(shù)據,有時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線沒找準外,視覺上產生的錯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tài)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么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于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shù)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況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盡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于對形象的記憶。盡管也有教師的示范,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
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變了策略,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么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還有,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生過程(知識的源頭)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志性的靜止狀態(tài),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xù)性去指導量角行為的連貫性,“量角器為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角的度量,一直是許多教師感到頭痛的一個知識點。數(shù)學概念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shù)學語言)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復雜,尤其是對于動作不夠協(xié)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一次關于手與腦的挑戰(zhàn)。跟以前相比,課中盡管使用了多媒體演示量角過程,并示范量角,量角過程也用歌謠的形式教給學生?蓪τ诖蟛糠謱W生而言,量角的過程仍是那么艱難: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時更是如此),內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難,(尤其是反向旋轉的和不同方位的角)。這些都是教學完新授后學生所反應出的問題。
課后反思,發(fā)現(xiàn)是教學設計不夠合理、美滿,沒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知識經驗的差別。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tài)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么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于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shù)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況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盡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那些歌謠也沒能指導學生形成技能,只不過是比傳統(tǒng)教法多一些花樣,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于對形象的記憶。盡管也有教師的示范,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 課后反思的結果是: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生過程(知識的源頭)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識性的靜止狀態(tài),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xù)性去指導量角行為的連貫性,“量角器為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為此,我重新設定了教學環(huán)節(jié),決心讓學生不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20××年9月26日在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新課程背景下“指導——自主學習”教改實驗的深化研究》上街中心小學數(shù)學科專場研討會上,我上了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角的度量》這節(jié)課,這節(jié)課是以余文森教授“先學后教、因學論教、自主發(fā)展”的理論為指導,以“指導——自主學習”為模式進行教學的。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和專家、同行的點評,我對自己的教學做如下反思:
一.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課前先布置學生自學,通過檢查學生自學作業(yè),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不夠深入,原因之一是教材對量角器的介紹過于簡單(只有一幅圖片),學生又不懂得查閱資料學習;之二是學生缺乏觀察能力,一條邊在水平位置且度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角會量,部分學生量角器內外圈的讀數(shù)會混淆,學困生根本不會使用量角器,不會讀度數(shù)。根據以上學情,我是這樣分三個層次進行指導教學的:
第一層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放指導學生觀察量角器上,建立刻度與讀數(shù)的聯(lián)系,認識1°角并在量角器上找出30°、45°、60°、90°、120°的角,初步悟出量角器上內外圈刻度的不同讀法。建立30°、45°、60°、90°、120的角的表象,達到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的教學目標。
第二層交流總結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學生有了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經驗,并已嘗試用量角器量角,課堂上就先讓學生講量角的方法,然后規(guī)范量角的步驟,接著進行變式練習——量不同方位的角,提高學生使用量角器動作的協(xié)調性,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第三層探究角的大小和角的邊的關系。通過分組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系;角的大小要看兩條邊叉開的大小,叉開得越大,角越大。在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的基礎上使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發(fā)展,又讓學生感受到探索數(shù)學奧秘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學會量一些方位特殊、邊比較短的角。
二.先教后學——以教導學。
《角的度量》是一節(jié)操作性比較強的課,通過教學要讓學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技能,根據小學生動作協(xié)調性不強、對角的抽象思維不夠深刻、空間想象能力不高的特點,學會動手式的讀成為這一節(jié)課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核心。在學生自學認識量角器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量角,通過使用量角器進一步認識量角器,通過小組交流匯報量得的角度,在不斷調整提高測量精確度中引導學生感悟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意識。
三.今后教學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ㄒ唬、課堂教學要講求針對性、提高性和鞏固性,以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在學生生提出“什么時候讀量角器內、外圈上的數(shù)字?”時,我沒有抓住可以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機遇,而把問題留到后面找30°、45°、60°、90°、120°的角時解決,這樣處理不夠恰當,如果馬上引導學生針對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就能順利解決區(qū)分量角時從哪一邊的0°刻度線讀起的教學難點,而不要留到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實踐應用環(huán)節(jié)中,量五角星的一個內角時出現(xiàn)“40°”、“35°”等不同答案,由于急著要小結,以結束教學而沒有針對不同的答案探討量角時出現(xiàn)較大的誤差的原因,失去一個提高量角技能的好機會。
(二)數(shù)學教學不僅要關注顯性目標,還應關注隱性目標,注意數(shù)學思想,數(shù)學思考,數(shù)學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度量角的方法并不是只有使用量角器一種,本課的開始還應該增加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度量角,以培養(yǎng)學生的度量意識。
(三)課堂教學要靈動有效。面對課堂生成要靈活處理,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不要怕學生提出的問題會打亂你的教學思路和教學程序。當學生思維活躍、踴躍發(fā)言時看起來課堂有點“亂”,老師應該怎樣處理呢?
老師首先要把教材的編寫意圖理解透徹,對學生認知基礎把握恰當。面對五花八門的課堂生成,老師要做的就是根據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從中提取出新知的生長點認知的關鍵點,使學生能夠圍繞學習目標主動探究,保證課堂活而不亂,省時高效。
篇二: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角的度量”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因為這部分內容數(shù)學概念多,知識點多,比較繁瑣,在以前的學習中也幾乎沒有接觸,操作的時候也比較復雜,其中還有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包括讀數(shù)時注意到內圈外圈刻度的選擇都是重難點。
本節(jié)課主要包括以下知識點:1、讓學生認識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結構,能按不同的方向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順序;2、知道量角器的擺放;3、知道角的計量單位是度;4、讓學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讀數(shù)方法。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兩個地方掌握理解的有些困難: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shù)。
在本課的一開始通過讓學生對線段的測量來引出對角的大小能不能測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簡單明了,切近主題。接著在介紹量角器的時候發(fā)現(xiàn)教學用的大號量角器和學生的量角器之間還是有一定區(qū)別,因此,群毆注意利用投影在介紹,并結合投影測量,邊測邊介紹測量步驟。同時,在本節(jié)課中,我還給了大量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觀察、實踐,讓他們多看多量多練,將學習到的操作方法充分運用到實踐中,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記憶。
但是在整個課堂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知識介紹不充分導致學生在操作的時候頻頻犯錯,拖延了課堂時間;又如,學生的量角器有些有花紋,有些中心點不清導致很多學生無法測量精準也是我課前準備工作做得還不到位等等。不管是缺點還是優(yōu)點,在面對課堂的時候,我都將
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fā)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chuàng)新。
篇三: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新徐小學 劉連國
“角的度量”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因為這部分內容數(shù)學概念多,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復雜: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另一邊在量角器上的刻度,還要分清內外刻度。所以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于動作不夠協(xié)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shù)。所以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課教學中,我給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首先,讓學生回憶測量線段的長短、物體質量分別需要什么工具?角的大小用什么測量?這樣引起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問題。我覺得這樣的設計既自然,又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教學時,先通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己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通過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課上開始,同桌之間相互說說,然后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后,我根據匯報結果進行歸納總結。為了加強記憶,課件展示量角器的中心點、零度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 ?這樣不僅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還使教學 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學測量角的大小時,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讓學生試著量,然后說出測量度數(shù)及方法。測量結果不盡相同,想出的方法不
是很準確 ,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但不可否認,學生的思維在自然而流暢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后讓學生實際操作,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么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通過動手操作訓練,學生基本上學會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學效果不錯。
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由于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運用自主學習造成后面知識教學時間上比較緊迫。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fā)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chuàng)新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角與三角形的認識教學反思03-20
《角的畫法》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10-22
《三角形內角和》教學反思(精選14篇)03-21
三角形三邊關系教學反思(通用12篇)09-16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