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的優(yōu)秀教案
六國論的優(yōu)秀教案
《六國論》提出并論證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辟論點,“借古諷今”,抨擊宋王朝對遼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tǒng)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六國論優(yōu)秀教案,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一、說教材
《六國論》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的第五單元。作為古代議論散文的名篇,《六國論》多年來是必修教材中的重要篇目,現(xiàn)在放到選修教材中,并非降低了在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地位。葉圣陶曾說,課文不過是個例子!读鶉摗纷鳛橐黄Y構嚴謹,文思縝密,氣勢磅礴的史論文,能很好體現(xiàn)出古代散文名篇“散而不亂,氣脈中貫”的特點,這大概是編者將《六國論》放到選修教材中的一個原因。
在教材中,《六國論》是作為賞析示例篇目出現(xiàn)的,除了課下對字詞有較為詳細的注釋外,文后附錄了關于這篇文章的背景、結構、創(chuàng)作意圖的賞析文字。這就意味這這篇文章不能按照以往古文處理的方式來進行,除了必要字詞句的積累,重心應該放在理清結構,疏通文脈,學以致用上,通過反復誦讀文章,深入思考這篇文章的結構層級,然后將所學用到平時的議論文寫作中。
二、說學情
作為高二的學生,他們已經(jīng)積累的相當?shù)奈难晕脑~匯及語法常識,再加上這篇文章沒有晦澀難懂的詞語,結合本單元的整體教學要求,以及應試需要,將這篇賞析文章的學習目的制定如下:
三、學習目的
根據(jù)這篇文章的特點以及高二學生的學情,我們確定了這篇文章的學習目標。
1、積累重要實詞和虛詞,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特殊句式,背誦全文。
2、反復誦讀,理清文章的論證結構,初步了解“起承轉合”論證思路的特點。
3、了解作者借古諷今的寫作意圖,體察作者愛國之情。
之所以用“學習目標”而不用“教學目標”,就是突出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變“教學目標”為“學習目標”不只是形式上的一個改變,而是要切切實實的改變我們的教學理念。這幾個學習目標盡管沒有明確三維目標,但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已經(jīng)蘊含在其中了。
學習重點:積累實詞,背誦課文,理清結構
學習難點:理清結構,學以致用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借助課下注釋,工具書,自行解決重點詞語,初步掌握文章內(nèi)容。第二課時:反復誦讀,理清結構,了解作者寫作意圖。
四、說教法
依據(jù)學習目的和高二學生學情分析,這篇文章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誦讀教學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牢記重點實詞,感受本文磅礴的論證氣勢。誦讀是文言文教學中關鍵性的一環(huán),聲情并茂的吟誦,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語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小組討論法,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師生對話,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3、多媒體輔助法,提高課堂效率。
五、說學法
根據(jù)學生的文言文學習基礎,再結合本文的課下注釋以及文后的賞析示例,這篇課文應該以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為主,教師啟發(fā)點撥為輔。這也符合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學習理念。就本文而言,要充分相信學生自學能力,給足學生自行誦讀、思考、查閱、討論的時間,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使得能力能夠得到相應的提高。
學生的學習方法如下:1、自主預習法,2、誦讀學習法,3、小組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篇課文擬采用兩課時學習,第一課時,學生自主預習,解決字詞句,了解基本內(nèi)容。本次說課,將以第二課時為主,具體步驟如下:
(一)課堂引入——由《阿房宮賦》引入本文。
1、 提問:在我們剛剛學習過的《阿房宮賦》中,杜牧也涉及到了六國滅亡的原因,請問是什么呢?
明確:“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指出六國滅亡的原因跟秦國一樣,就是剝削百姓奢侈享受。
杜牧生活在唐朝末年,當時大唐王朝已經(jīng)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但是統(tǒng)治階級依然奢侈享受,無限度的剝削壓榨百姓。杜牧的這篇文章就是總結歷史教訓,向當朝統(tǒng)治者敲警鐘。用的是史論文章常見的手法,借古諷今。“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2、 提問:上一節(jié)課我們自學了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和課后賞析文字,也了解了《六國論》的寫作意圖,請結合背景談談認識。
明確:蘇洵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時,北宋王朝長期對契丹、西夏奉行以賄賂求茍安的政策,深諳“化干戈為玉帛”之道。蘇洵對這種政策深感憂慮。這邊文章的本意不再研究六國歷史,而在于借古諷今,為北宋當局敲響警鐘。這在文章最后一段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以古為鑒,論當前正值,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是《阿房宮賦》和《六國論》共同特點。
史實證明,杜牧和蘇洵的擔心不是多余,唐朝滅亡于農(nóng)民起義,宋朝被金人驅趕到南方,都證明了杜牧和蘇洵的預見。
這樣設計課堂引入的目的,既可以復習剛學習的內(nèi)容,又可以教給學生一種比較閱讀的方法,特別是關于滅亡原因的分析,這是深入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關鍵。由此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寫作目的決定論證角度。
(二)提問檢查——檢查并鞏固第一課時學習效果。
1、齊讀課文。
2、檢查重點實詞和虛詞
古今異義詞
(1)思厥先祖父 古:祖輩父輩 今:父親的父親
(2)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古:以致 ,以至于今:表讓步的連詞
(3)可謂智力孤危 古:智慧力量 今:智商
(4)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古:舊事 今:一種文體
重點實詞
(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兵器)
(2)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都,皆)
(3)與贏而不助五國也。 (結交)
(4)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才招致)
重要虛詞——以
①不賂者以賂者喪 因為
、谝缘厥虑,猶抱薪救火 用
、壑恋ひ郧G卿為計,始速禍焉 用
、茕┠烈宰嬚D 因為
3、重要句子翻譯
(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
譯文: 六國的滅亡,并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賄賂秦。賄賂秦國導致力量虧損,這是滅亡的原因呀。
(2)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譯文: 既然這樣,那么諸侯的土地有限,殘暴的秦國的貪心永遠沒有滿足 (諸侯)送給秦國的土地越多,秦國對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著戰(zhàn)爭,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就已經(jīng)分得清清楚楚了。以致于最后滅亡,這是理所當然的。
4、特殊句式
(1)判斷句: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2)被動句:a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b為國者無使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哉
c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d洎牧以讒誅。
(3)省略句:至丹以(派)荊卿(刺秦土)為計 舉(之)以予人
(4)狀語后置:趙嘗五戰(zhàn)于秦。
檢查字詞句是必須的,盡管這一課時重在學習結構,但是這一課的文言知識點非常豐富,《大綱》對學生的要求是:“能夠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币虼吮仨氈匾曌衷~句的積累。
(三)分析結構
討論:古人寫文章是不分段落,我們看到的分段古文都是今人的理解。關于《六國論》的段落 層次,有人認為應該將第三段中的“向使三國各愛其地……或未易量”,同第四段“嗚呼!……則吾恐秦人食之而不得下咽也”合為一段,作為全文的第四段。之后“悲夫”一直到最后為全文第五段。
請同學們認真誦讀課文,然后小組討論這樣劃分有什么好處?
明確:這種劃分的最大好處就是層次更為清晰:
第一段為全文總綱,提出總論點和分論點,解決了“是什么”的問題。這一段屬于“起”。
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別論證兩個分論點,回答了“為什么”。這兩段屬于“承”。
第四段假設論證,行文一轉,回答了“怎么辦”。這一段屬于“轉”
第五段收束全文,既照應了上文,又聯(lián)系現(xiàn)實,明確了這篇文章的寫作意圖,回答了“為什么寫”。這一段屬于“合”。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這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討論目的并非是否定過去的分法,既然原來的段落層次多年沒有人提出異議,就充分說明那種劃分法是沒有問題的。現(xiàn)在讓學生討論新的劃分法的合理性,是為了引導學生學習議論文的常見結構——“起承轉合”。
作為準高三學生,議論文的常見結構是必須要能熟練運用的,而《六國論》就是教材中少有的典范議論文的代表。
(四)學以致用
這一環(huán)節(jié)結合學生習作來認識這種結構的好處。之所以選用剛剛寫過的作文題本班學生習作,就是要讓學生知道,文學大家的長處我們是可以學到的,對貌似高大上的“起承轉合”不必畏懼,只要有意識的去學習,就可以很好的掌握這個結構。當熟練掌握這種結構后,就可以很好的加以變通,讓文章顯得更加靈活。
展示作文題目——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湖北某中學一位同學的媽媽,為了不讓孩子上網(wǎng),拔了電源線。結果孩子用鼠標砸傷母親,然后跳樓身亡。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學生李某某由于成績不理想,被其父沒收了手機。李某某找父親索要手機未果,一怒之下,從自家11樓縱身跳下,當場身亡。兩天后,李某母親也絕望跳樓……
學生為了捍衛(wèi)上網(wǎng)和使用手機的權利,不惜以死相逼。面對這樣的生死慘烈,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 請結合材料內(nèi)容,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這是一篇任務驅動作文,本身就是針對現(xiàn)實發(fā)表的看法,下面這篇學生習作盡管分析得很淺顯,但是因為運用了“起承轉合”的結構,使得文章結構清晰,論證完整,還是可以博取閱卷老師的眼球。
家庭慘劇,誰來負責?
賈樂童
近日,湖北發(fā)生一起家庭慘劇,一名學生因為母親禁止上網(wǎng)而跳樓。無獨有偶,北京一名學生李某因為父親沒收手機而跳樓。兩起慘劇引發(fā)人們的熱議,因家庭之爭釀成的悲劇后果,到底由誰來負責?在我看來,雙方都要負責,是他們的互不相讓造成了悲劇的發(fā)生。
(起,提出觀點“是什么”)
從學生方面說,我們正值逆反心理嚴重時期,再加上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試問,有幾個不是從小被驕縱著長大?正因為如此,我們養(yǎng)成了任性的習慣,缺少對父母的理解。一旦我們的要求沒有滿足,就會沖動起來而不考慮后果。就拿慘劇中的兩位同齡人來說,他們肯定是一時沖動,甚至只是為了嚇唬一下父母。我想,他們在跳下去的那一刻肯定就反悔了,可是世上哪里有賣后悔藥的?
從家長方面說,父母不能及時覺察到自己孩子的心理變化,依然用過去的方法簡單粗暴地對待自己的孩子。他們忘了,我們已經(jīng)不是小孩子了,他們也不是我們心目中的超級英雄了。事事干預,不再給我們創(chuàng)造哪怕一丁點的自由空間。但凡我們使用電腦和手機,即便是最正常的打電話和查資料,他們也依然像審訊犯人一樣看待我們。長此下去,家庭大戰(zhàn)怎能避免?
當執(zhí)拗的自以為是的家長遇上沖動逆反的我們。雙方互不相讓,兵戈相見,出現(xiàn)你死我活的而結局也就不新鮮了。
(承,從兩個方面論證觀點“為什么”)
其實,這樣的悲劇完全可以避免。我們和家長不是生來就是敵人,我們有著血濃于水的親情。為什么不能好好地坐下來談一談,難道爭吵才是唯一的交流方式嗎?臺灣作家龍應臺說:“所謂母子,母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龍應臺的話告訴我們,父母沒有必要總是約束孩子的一切。多么希望父母能夠放開手中的繩套,多給我們一些自由的權利。 當然,作為子女的我們并不能因此就肆無忌憚的放縱自己,我們更應該換位思考,多體諒一下父母的不易。
(轉,從兩個方面談“怎么辦”)
我想,假如那兩起悲劇中的家長和孩子都能相互讓一下步,都能為對方考慮,慘劇或許可以避免。悲劇已經(jīng)發(fā)生了,愿更多的家庭引以為戒。
(五)作業(yè)
1、背誦全文。2、修改習作,符合起承轉合結構。
設計目的:背誦是學習古文的最好方式,就《六國論》來說,無論字詞句的積累,還是文章結構的深入理解,都需要通過背誦全篇來很好的夯實。第二課時的學習重點就是“起承轉合”的學以致用,光說不練,學生很難真正掌握這種結構。結合一篇習作來修改,就可以很好的讓學生來嘗試這種結構。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很簡單,突出本課時的主要內(nèi)容——結構層次。
六國論
蘇洵
“是什么” ——提出問題——起
“為什么” ——分析問題——承
“怎么辦” ——解決問題——轉
“為什么寫”——聯(lián)系現(xiàn)實——合
八、說學后反思
關于這一課,學生學習之后最大的收獲有兩點:第一,了解了起承轉合結構的基本模式,對《六國論》結構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第二,了解了議論文,尤其是考場議論文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現(xiàn)實針對性。不足之處:一、時間不好掌控,一課時完成有困難。二、一廂情愿,有些急于求成,忽略了個別接受能力差的學生。
【六國論的優(yōu)秀教案】相關文章:
《六國論》教學設計06-05
霧 凇(教案)優(yōu)秀教案06-04
獅子優(yōu)秀教案04-16
夏天優(yōu)秀教案04-17
《春》優(yōu)秀教案精選06-01
臺階的優(yōu)秀教案06-01
《理想》優(yōu)秀教案06-02
《鸕鶿》優(yōu)秀教案06-02
獅子優(yōu)秀教案04-16
夏天優(yōu)秀教案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