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下》
《梁惠王下》1
【原文】
孟子見梁惠王孟子見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員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 亦③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 '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⑤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⑧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⑨。未有仁而遺⑩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釋】
、倭夯萃酰壕褪俏夯萃(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謚號。公元前370年繼他父親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舊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③亦:這里是”只”的意思。 ④土庶人:土和庶人。庶人即老百姓。 ⑤交征:互相爭奪。征,取。 ⑥弒:下殺上,卑殺尊,臣?xì)⒕袕s。 ⑦萬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馬拉的一輛兵車叫一乘,諸侯國的大小以兵車的多少來衡量。據(jù)劉向《戰(zhàn)國策。序》說,戰(zhàn)國末期的萬乘之國有韓,趙,魏(梁),燕,齊,楚,秦七國,千乘之國有宋,衛(wèi),中山以及東周,西周。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則是指擁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車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車百乘。 ⑧茍:如果。 ⑨饜(yan):滿足。 遺:遺棄,拋棄。
【譯文】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遠(yuǎn)千里而來,一定是有什麼對我的國家有利的'高見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 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 '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 '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 '結(jié)果是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里,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里,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的擁有不算不多?墒,如果把義放在后而把利擺在前,他們不奪得國君的地位是永遠(yuǎn)不會滿足的。反過來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何必說利呢?”
試題
9.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
。2)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3)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
10. 梁惠王說的“利”與孟子說的“利”各是什么意思?孟子為什么要故意改變梁惠王的說法?
11. 根據(jù)本文內(nèi)容,簡要說明孟子的“義利觀”。
12. 孟子的治國主張是什么?請簡要說明。
答案:
9. (1)(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擁有的兵車)不算不多。
。2)如果把義放在后而把利擺在前,(他們)不奪得國君的地位和利益是不會滿足的。
(3)沒有講仁義卻拋棄自己父母的人,(也)沒有講道義卻不顧自己君王的人。
10. ①梁惠王說的“利”,是“有利于吾國”的見解、建議、措施等,是“興利除害”的“利”。孟子說的“利”,是“名利”“功利”“利益”等,是與“仁義”對立的概念。
②孟子故意改變梁惠王的說法,是為了宣傳儒家的仁政思想,用“仁義”感化梁惠王。
11. 舉國爭利,上下離心;施行仁義,家國和順。追求私利會導(dǎo)致弒君殺父的惡行,躬行仁義則會有忠君孝父的美德。
12. 治國應(yīng)以仁義為先,“先義后利”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正道。
《梁惠王下》2
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王無親臣矣。昔者所進(jìn),今日不知其亡也!蓖踉唬骸拔岷我宰R其不才而舍之?”曰:“國君任賢,如不得人,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見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見可殺焉,然后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后可以為民父母!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曰:“于傳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
齊人將取燕,諸侯謀救之。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對曰:“臣聞以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湯一征,自葛①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書曰:‘后來其蘇。’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qiáng)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謀于燕眾,置君而后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ü(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刪改)
詞語注釋:
①葛:遠(yuǎn)古時期的部落名。
、陟改撸╩áo ní):指被俘虜?shù)睦先撕陀變骸?/p>
參考譯文:
孟子謁見齊宣王,說:“所謂故國,不是說國中要有高大的樹木,而是說要有世代(與國家休戚與共)的臣子,F(xiàn)在大王沒有親信的臣子了。過去任用的人,現(xiàn)在不知到哪里去了!毙跽f:“我用什么方法才能識別哪些人沒有才干而罷免他們呢? ”孟子說:“國君任用人才,如果得不到合適的人選,將會使地位低的超過地位高的,關(guān)系遠(yuǎn)的超過關(guān)系近的,(對此)能不慎重嗎?左右侍臣都說好,不行;大夫們都說好,也不行;全國的人都說好,這才去考察他,見他確實(shí)是好,這才任用他。左右侍臣都說不行,不要聽信;大夫們都說不行,也不要聽信;全國的人都說不行,這才考察他,見他確實(shí)不行,這才罷免他。左右侍臣都說可殺,不要聽信;大夫們都說可殺,也不要聽信;全國的人都說可殺,這才考察他,見他確實(shí)可殺,這才殺掉他。所以說,是全國的人殺掉他的。像這樣,才可以算是百姓的.父母。”
齊宣王問道:“商湯流放夏桀,武王討伐商紂,有這些事嗎?”孟子回答道:“文獻(xiàn)上有這樣的記載!毙鯁枺骸熬拮託⑺木,可以嗎?”孟子說:“敗壞仁德的人叫賊,敗壞信義的人叫殘,殘和賊這樣的人叫獨(dú)裁,者。我只聽說殺了獨(dú)裁,者紂罷了,沒聽說臣?xì)⒕ 薄?/p>
齊國攻打燕園,戰(zhàn)勝了燕國。齊宣王問道:“有人勸我不要兼并燕國,有人勸我兼并燕國。以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打另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五十天就攻克了它,光憑人力是做不到的。不兼并它,必定會有上天降下的災(zāi)禍。兼并它,怎么樣?”孟子回答說:“兼并了,燕國人民高興,那就兼并它。古代有這么做的人,武王就是。兼并了,燕國人民不高興,那就不要兼并。古代也有這么做過的人,文王就是。以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打另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百姓用簞裝著飯食、用壺盛著漿湯來迎接大王的軍隊(duì),難道有別的原因嗎?只是想擺脫水深火熱的處境罷了!
《梁惠王下》3
【原文】
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
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⑴,文王事昆夷⑵;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⑶,句踐事吳⑷。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云:‘畏天之威,于時保之⑸!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對曰:“王請無好小勇。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dāng)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王請大之!
“《詩》云⑹:‘王赫斯⑺怒,爰⑻整其旅,以遏徂莒⑼,以篤周祜⑽,以對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書》曰⑾:‘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⑿志?’一人衡行⒀于天下,武王恥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注釋】
、艤赂穑簻,商湯,商朝的創(chuàng)建人。葛,葛伯,葛國的國君。葛國是商緊鄰的小國,故城在今河南寧陵北十五里處。⑵文王事昆夷:文王,周文王。昆夷,也寫作“混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國名。⑶太王事獯(xūn)鬻(yù):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即古公父。獯鬻又稱獫狁,當(dāng)時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⑷勾踐:春秋時越國國君(公元前497年至前465年在位)。吳:指春秋時吳國國君夫差。⑸畏天之威:,于時保之:引自《詩經(jīng)。周頌。我將》。⑹《詩云》:以下詩句引自《詩經(jīng)。大雅。皇矣》。⑺赫斯:發(fā)怒的樣子。⑻爰:語首助詞,無義。⑼遏:止;徂(cú):往,到。莒:古國名,在今山東莒縣,公元前431年被楚國消滅。⑽篤:厚;祜:福。⑾《書》曰:書,《尚書》,以下引文見偽《古文尚書。周書。泰誓》。⑿厥:用法同“其”。⒀衡行:即“橫行”。
【原文】
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①。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齊景公④問于晏子⑤曰:‘吾欲觀于轉(zhuǎn)附、朝舞⑥,遵海而南,放于瑯邪⑦。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觀也?’
晏子對曰:‘善哉問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春省耕而補(bǔ)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夏諺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⑧,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苯褚膊蝗唬簬熜卸Z食,饑者弗食,勞者弗息。睊睊胥讒⑨,民乃作慝⑩。方命⑾虐民,飲食若流。流連荒亡,為諸侯憂。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悅,大戒⑿于國,出舍于郊。于是始興發(fā)補(bǔ)不足。召大師⒀曰:‘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蓋《徴招》、《角招》⒁是也。其詩曰:‘畜君何尤⒂?’畜君者,好君也!
【注釋】
、傺⿲m:齊宣王的離宮(古代帝王在正宮以外臨時居住的宮室,相當(dāng)于當(dāng)今的別墅之類)。②非:動詞,認(rèn)為......非,即非難,埋怨。③非:不對,錯誤。④齊景公:春秋時代齊國國君,公元前547年至前490年在位。⑤晏子:春秋時齊國賢相,名嬰,《晏子春秋》一書記載了他的事跡和學(xué)說。⑥轉(zhuǎn)附、朝舞:均為山名⑦瑯邪:山名,在今山東省諸城東南。⑧豫:義同“游”。⑨睊睊:因憤恨側(cè)目而視的樣子;⑩胥:皆,都;讒:毀謗,說壞話。慝:惡。⑾方命:違反命令。方,反,違反。⑿大戒:充分的準(zhǔn)備。⒀大師:讀為“太師”,古代的樂官。⒁《徴招》、《角招》:與角是古代五音(宮、商、角、徴、羽)中的兩個,招同“韶”,樂曲名。⒂蓄(xù):愛好,喜愛。尤:錯誤,過失。
【原文】
齊宣王問曰:“人皆謂我毀明堂①。毀諸?已乎②?”
孟子對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則勿毀之矣。”王曰:“王政可得聞與?”
對曰:“昔者文王之治岐③也,耕者九一④,仕者世祿,關(guān)市譏而不征⑤,澤梁⑥無禁,罪人不孥⑦。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dú)。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fā)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詩云:‘哿矣富人,哀此煢獨(dú)⑧。’”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則何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貨!
對曰:“昔者公劉⑨好貨;《詩》云⑩:‘乃積乃倉,乃裹糇糧⑾,于橐于囊⑿。思戢用光⒀。弓矢斯張,干戈戚揚(yáng)⒁,爰方啟行⒂!示诱哂蟹e倉,行者有裹糧也,然后可以爰方啟行。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對曰:“昔者大王好色,愛厥⒃妃!丛姟翟脾眨骸殴珌嵏涪郑瑏沓唏R,率西水滸⒆,至于岐下。爰及姜女⒇,聿來胥宇(21)!(dāng)是時也,內(nèi)無怨女,外無曠夫(22)。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注釋】
、琶魈茫簽樘熳咏右娭T侯而設(shè)的建筑。這里是指泰山明堂,是周天子?xùn)|巡時設(shè),至漢代還有遺址。⑵已:止,不。⑶岐:地名,在今陜西岐山縣一帶。⑷耕者九一:指井田制。把耕地劃成井字形,每井九百畝,周圍八家各一百畝,屬私田,中間一百畝屬公田,由八家共同耕種,收入歸公家,所以叫九一稅制。⑸關(guān):道路上的關(guān)卡,近于現(xiàn)代“海關(guān)”的概念。市:集市。譏:稽查。征:征稅。⑹澤梁:在流水中攔魚的設(shè)備。⑺駑(nǔ):本指妻子兒女,這里用作動詞,不孥即指不牽連妻子兒女。⑻哿(ge)矣富人,哀此煢(qióng)獨(dú):引自《詩經(jīng).小雅。正月》。哿,可以。煢:孤單。⑼公劉:人名,后稷的后代,周朝的創(chuàng)業(yè)始祖。⑽《詩》云:引自《詩經(jīng)。大雅。公劉》。⑾堠(hòu)糧:干糧。⑿橐(tuó)囊:都是盛物的東西,囊大橐小。⒀思戢:語氣詞,無義。戢:同“輯”,和睦。用:因而。光:發(fā)揚(yáng)光大。⒁干戈戚揚(yáng):四種兵器。⒂爰方啟行:爰,于是;方,開始;啟行:出發(fā)。⒃厥:代詞,他的`,那個。⒄《詩》云:引自《詩經(jīng)。大雅。綿》。⒅古公亶父:即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⒆率:循者。滸:水邊。⒇爰:語首詞,無義。姜女:太王的妃子。也稱太姜。 (21)聿(yù):語首詞,無義。胥:動詞,省視,視察。宇:屋宇。(22)怨女:未出嫁的老處女。曠夫:未娶妻的單身漢。古代女子居內(nèi),男子居外,所以以內(nèi)外代指。
以上就是為大家提供的國學(xué)經(jīng)典誦讀梁惠王下節(jié)選大家仔細(xì)閱讀了嗎?加油哦!
《梁惠王下》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孟子見齊宣王曰: “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王無親臣矣。昔者所進(jìn),今日不知其亡也!蓖踉唬骸拔岷我宰R其不才而舍之?”曰:“國君任賢,如不得人,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見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見可殺焉,然后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后可以為民父母!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曰:“于傳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
齊人將取燕,諸侯謀救之。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對曰:“臣聞以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湯一征,自葛①始!煜滦胖,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書曰:‘后來其蘇。’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qiáng)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謀于燕眾,置君而后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刪改)
【注】①葛:遠(yuǎn)古時期的部落名。②旄倪(máo ní):指被俘虜?shù)睦先撕陀變骸?/p>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湯放桀,武王伐紂 放:釋放
B.賊仁者謂之賊 賊:戕害
C.五旬而舉之 舉:攻克
D.誅其君而吊其民 吊:慰問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今日不知其亡也 B.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
吾其還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認(rèn)
C. 武王伐紂,有諸 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勞苦而功高如此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體現(xiàn)孟子“民本”思想的一組是
、偎^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
、趪私栽毁t,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
、廴肆Σ恢劣诖耍蝗,必有天殃
④以七十里為政于天下
、菔故姓卟恢,耕者不變
、拗\于燕眾,置君而后去之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梁惠王下》5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題。(5分)
鄒與魯拱①。穆公②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
孟子對曰:“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zhuǎn)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對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shí),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注釋:①鄒與魯拱:鄒國與魯國交戰(zhàn)。②穆公:即鄒穆公。孟子是鄒國人,所以穆公問他。
23.成語____________出于上文,與現(xiàn)在常用的意義大不一樣了,它在這篇文章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結(jié)合社會現(xiàn)實(shí),談?wù)勀銓?“有司”與“民”關(guān)系的理解。(3分)
參考答案:
23. 出爾反爾,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
24.老百姓對當(dāng)官的見死不救固然不對,但當(dāng)老百姓陷入困境時,當(dāng)官的見死不救也不對。當(dāng)官不為民作主,又要他們干什么呢?只有當(dāng)官的關(guān)心民眾的疾苦,才會出現(xiàn)官民和諧的社會狀況。
【參考譯文】
鄒國與魯國交戰(zhàn)。鄒穆公對孟子說:“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個,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而犧牲的。殺他們吧,殺不了那么多;不殺他們吧,又實(shí)在恨他們眼睜睜地看著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到底怎么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災(zāi)荒年歲,您的老百姓,年老體弱的'棄尸于山溝,年輕力壯的四處逃荒,差不多有上千人吧;而您的糧倉里堆滿糧食,貨庫里裝滿財寶,官吏們卻從來不向您報告老百姓的情況,這是他們不關(guān)心老百姓并且還殘害老百姓的表現(xiàn)。曾子說:‘小心啊,小心。∧阍鯓訉Υ齽e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F(xiàn)在就是老百姓報復(fù)他們的時候了。您不要?dú)w罪于老百姓吧!只要您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會親近他們的領(lǐng)導(dǎo)人,肯為他們的長官而犧牲了。”
【《梁惠王下》】相關(guān)文章:
《夏感》梁衡10-10
《夏感》梁衡賞析06-21
《惠子相梁》教學(xué)設(shè)計08-28
《惠崇春江曉景》教案03-20
游惠山古鎮(zhèn)感想(通用13篇)07-18
《夏》梁衡語文教案(通用11篇)09-06
人教版四下語文期末試題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