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讀后感(精選11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追問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追問讀后感1
反腐敗是關乎民族復興、國家命運、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也是我黨當前急需解決的重大難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力度之大、舉措之嚴、對形勢估計之嚴峻、扳倒大人物之多,令群眾拍手稱快,國內外為之震撼。堅信在我黨領導下這場反腐行動必勝、民族復興可期、國家必繁榮昌盛、人民必安居樂業(yè)。
《追問》是一部開門見山、單刀直入的反腐敗紀實小說。作者以紀檢人特有的視角直面這些人物,截取他們人生旅途中最應該閃光卻又昏暗的一段歷程作為小說本身的主線,但作者不做先入為主的人為設定,不做居高臨下的道德判斷,不把他們當作歷史的罪人,而是把他們當做當下的"時代病人"這一視角,來一一走近貼心梳理,冷靜審視,為廣大讀者提供這些所謂"精英"的內心讀白和人生感悟。同時也提醒我們黨員、黨員干部要牢記我黨的宗旨,提高黨性修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做一名干凈、擔當、忠誠的共產黨員,經得起人民的檢驗、時代檢驗。這一特殊的群體,曾經是中國大地之上蕓蕓眾生中的"關鍵少數(shù)",如今堪可稱作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的"時代病人"?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深思,特別是我們的黨員、黨員干部;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小說本身更像是一面鏡子,或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塊塊警示版,時刻提醒我們在黨和人民提供的歷史舞臺上不要做錯動作,更不要做錯事成為黨和人民的罪人,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
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但人也畢竟是一種主體的存在!蹲穯枴犯星闈饬、思考真切,就像現(xiàn)實備忘錄一樣。腐敗人人痛恨,但又有多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更難有切中肯綮的理性超越!蹲穯枴分械娜宋,有省管干部,有中管高官,地域遍布大江南北,行業(yè)涉及五花八門。作者以紀檢人獨特的.視角和極大的精力、濃烈的感情對這些多被概念化、臉譜化、模式化的群體一一進行解剖。面對這些曾經的"成功人士",作者不是故作高深地鄙夷不屑,也不是膚淺廉價的翻案獵奇,而是力求深入地把他們的人生悲劇一一羅列,錄以備忘,用心良苦。
時間不可以從來,但過往可以回憶;人生不可以復制,但教訓可以總結!蹲穯枴返谋迵榭絾,貴在指出問題,引人思索。如此眾多的人就此身敗名裂,如此眾多的人就此歸零黯淡,曾經的"能人"、行業(yè)的"標桿"如此下場,為什么?我們決不能停留在作為談資或冷眼旁觀的層面上。我認為《追問》以紀檢人獨特的視角、勇氣、責任,更以其切合當下社會重大命題的獨特文本價值向我們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作以警醒,警醒我們每一名共產黨員要"正三觀,守底線"。同時也要注重個人素養(yǎng),加強黨的理論學習全面提升黨性修養(yǎng),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做一個無愧與黨、無愧與人民、無愧與時代的人。
追問讀后感2
黨的十八大以來,雷厲風行推進反腐敗工作,一批大大小小的貪腐官員紛紛落馬,老百姓拍手稱快。那些倒下的官員自然早已風光不再,可以說,這些人已被時代所拋棄,更為這個時代所不恥。十八屆六中全會上,黨中央再次重申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持續(xù)深化全面從嚴治黨,標志著反腐的力度不減,反腐敗工作永遠在路上。因此,真實記錄曾經"在其位而謀己私"官員們的貪腐經過和心路歷程,深入剖析這些人的貪腐原因,不僅是一部良好的警示性教材,更是通過反面案例全面構建制度性反腐,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有效手段。這或許正是所謂的"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作家丁捷以此為契機,深入高墻大院了解掌握第一手反腐資料,整理形成反腐紀實文學作品《追問》一書。通觀《追問》全書,雖然以紀實文學為名,但很多文字采用第一人稱,以官員的自述為主,現(xiàn)場感與嚴謹性極濃,極具口述歷史文學作品特征,原汁原味地將落馬的官員的貪腐經歷直面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從內心深處上講,書中官員們自述的貪腐經過之細,讓整部作品給讀者一種"偷窺"的感覺。雖然各不相同,但讀完每個貪腐官員的經歷自述,特征大同小異,最突出的莫過于每個落馬的官員都過著"兩面人生"。
人前,他們是一身正氣、公正無私、兩袖清風、勤政務實的人民公仆。《追問》中的貪腐官員,有的自稱自小"窮怕了",比如《危情記》的副市長;有的從小衣食無憂,比如《最后的華爾茲》中附庸風雅的行長。但是,他們都曾潔身自好,猶如蓮之高雅;也曾謹言慎行,堅決不觸碰道德和法律的底線;更曾一心為公,將人民賦予的權力分毫不差的用在人民身上,主政一方政績赫赫。可以說,他們曾經都是一名合格的甚至是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
人后,他們是以權謀私、失職瀆職、貪婪成性、懶政怠政的人民公敵。誘惑就像伊甸園的禁果,特別對于久居高位、政績突出的高級干部來說,一旦出現(xiàn)輕微的精神空虛和道德信仰缺失,居功自傲和恃才自矜便隨之而來,貪腐便如崩潰的堤壩,迅速從"有底線到毫無底線,從被迫接受到四處伸手"。同時,面對著圍繞在自己身邊"紙醉金迷"的環(huán)境,生活腐化成為了貪腐官員們的"標配",《追問》中的官員幾乎全部與女性有糾葛,家外之"家"成為了貪腐官員們進一步走向深淵、更加肆無忌憚的重要導火索。
看完《追問》,原本"深得民心"的官員最后淪為階下囚,我們不禁會"追問":為什么堅持當一名好官如此之難?為什么"由好變壞"如此之簡單?其實,原因很簡單,當一個官員政治信仰喪失以后,精神信仰也隨之坍塌,道德底線亦不復存在,貪腐就成了"順其自然",于是在短暫的'危機感過后,便是"無所謂懼"地在貪腐路上越走越遠,甚至趨于荒唐。比如,《追問》中提到一位"大師"給某位官員開的藥方是在小臥室懸掛群女裸像,并讓官員廣納情人,以抑過盛的陽氣,荒謬的不在于大師的"良方",而在于官員置共產黨人的使命和理想信念于不顧,虔誠地相信和踐行"大師"之言。
當這些身處高墻的官員們卸下偽裝的外衣之后,心平氣和地去回味和剖析自己的從政經歷和貪腐歷程,這些都是見刃不見血的教訓。他們在與作者接觸之后,都有無限唏噓感慨甚至遺憾悔恨,只是他們再也回不去了。倘若有一天,當下的國家干部們能夠被黨和國家委以重任,真誠期望所有的干部都能記住《追問》中的8個典型,拒絕"兩面人生",主動選擇成為這樣的官員:展一身本領,利一方百姓,受人尊重,群而不黨,朋友真心,妻賢子孝。如此,則夫復何求。
追問讀后感3
《追問》中的貪腐官員,都曾經主政一方,很多人亦是政績赫赫,他們也曾經謹慎言行,不曾觸碰道德和法律的底線,但是誘惑就像伊甸園的禁果,一旦打開縫隙,往往如崩潰的堤壩,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從有底線到毫無底線,從被迫接受到四處伸手,一個官員只要放縱了自己一次行為,很多都一發(fā)不可收拾。這也是貪官貪的過程中的破窗效應,值得任上任下,墻里墻外所有官員的深思。
貪腐和清廉,勤政和懶政特別像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而懶政的官員清廉無為,貪腐而又勤政的官員治理有方。這往往給人造成一種心理上的沖擊,許多老百姓常無奈地想,能給老百姓辦點實事,貪點就貪點吧,總比懶政而又貪腐的官員強百倍。
生活腐化還是貪腐官員的另一層外衣!蹲穯枴分械墓賳T多和女性有糾葛,這也是近年反腐的共性問題,近年反腐中出現(xiàn)了小三反腐和小偷反腐的兩個奇葩的現(xiàn)象。當一個官員政治信仰喪失以后,放起來政治底線,精神信仰也隨之坍塌,道德底線亦不復存在。紙醉金迷和醉生夢死雖有些夸張,但家外有家的情況已成為貪腐官員的標配,許多官員三妻四妾,多個私生子女的事情也數(shù)見不鮮。
貪官往往過著兩面人生,人前扮人,人后扮鬼。一個官員貪腐以后,常常有一種危機感,尋求精神的寄托和及時行樂又成為官員業(yè)余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蹲穯枴分械脑S多貪腐官員都表現(xiàn)出這種特征,他們一面高唱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一面問道大師,尋求庇護!蹲穯枴分刑岬揭晃淮髱熃o某位官員開的藥方是在小臥室懸掛群女裸像,并讓官員廣納情人,以抑過盛的陽氣,荒謬地不在于大師的良方,而在于官員虔誠地相信和踐行。而公開場合的`官員往往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一副人民公仆的形象,并且常常聲色嚴厲地抨擊不作為官員的丑惡行徑。
《追問》是直面貪腐官員內心的力作,當這些身處高墻,卸下榮耀與疲憊的外衣之后,往往能夠心平氣和地區(qū)回味和剖析自己的從政經歷和貪腐歷程。真實而又直抵內心,每個故事背后都是見刃不見血的教訓。每個官員失去自由之后,在對自己人生經歷回顧時,都有無限唏噓感慨,每次訴說也是對自己一次又一次無情地鞭笞和拷問,只是他們再也回不去了。
追問讀后感4
在讀了《追問》的一個個案例后,我才發(fā)現(xiàn),每個主人公都像祁同偉一樣有一大套說辭,每個人都把自己的經歷講出了一把蕩氣回腸的辛酸淚。一套套荒誕的人生邏輯,當由本人來講述時,卻糾結混亂成一團迷霧,激憤著你的常情,顛覆著你的常識,涂改著你的常理。
一位業(yè)績斐然的交通副廳長,講述著自己從處長到副廳長期間的辛苦付出和取得的業(yè)績,“我是先有蜚聲的業(yè)績,然后才被業(yè)界和學界廣泛關注,國家發(fā)改委和交通部等部委辦的一些綜合運輸研究院所,上海、西安等地的交通大學,紛紛聘我任兼職研究員和客座教授”,“我主要負責公路、水路、鐵路、民航的規(guī)劃和利用外資工作。多少年過去了,夜以繼日、通宵達旦的工作場景還歷歷在目”,“我一次次跑北京,到國家有關部委匯報工作和對接項目,經我手爭取到的項目資金,全部總量突破了1000億元”……而在廳長退休后,他沒有如預料的'那樣接替廳長位置,從此工作熱情一落千丈。他從此專注于打高爾夫球,跟四海的商人交朋友,出事時檢察院從辦公室搜到13張會員卡,全國各地的都有,卡里的會費加起來200多萬。
“我的桌子上常年積壓著一大堆文件,我能不看就不看,能不表態(tài)就不表態(tài),能不批示,絕不劃拉一個字。……我出事后,辦案人員發(fā)現(xiàn)我桌上仍有四十幾份文件未簽批,有的甚至是下屬單位兩年前作為急件送來的。甚至對分管處室人員年度考核優(yōu)秀等次建議的文件,也被我壓著不批。我的心態(tài)是,既然我都沒有得到提拔,我的下屬有什么資格邀功領賞當先進?沒那好事。所以,我分管的下屬單位,后來再也沒有出過先進,沒有提拔過干部。”
追問讀后感5
《無盡的追問》是中國大科學家王淦昌寫給我們少兒看的書。
王爺爺未滿四歲就失去了父親,小學五年級時母親逝世,但他自覺努力,從來不吃零食,堅持晨練,成績一直優(yōu)秀,18歲就考進了清華,23歲留學德國,29歲擔任浙大教授,48歲當選院士,一直在科研戰(zhàn)線上奮斗到死。
如果不是他從小打下全面發(fā)展的好基礎,他不可能取得那么多的成績,他也不可能活到了90歲的高齡,他也不可能有工作到老的精力。
在德國,有人勸王爺爺:“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中國很落后,沒有你需要的研究條件,何必回國呢?”可是王爺爺說科學家是有祖國的',祖國困難,我更要回國服務。
正當王爺爺取得了一個個的科研成果,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為了祖國的強盛,為了中國也能造出、氫彈來,他隱姓化名,默默地在內地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下工作了17年。
我記得小時候爺爺問我:你長大了當解放軍嗎?我說當解放軍有危險、苦,我不當。爺爺說我沒有愛國心,那時想不通,現(xiàn)在書看多了,才明白:從小就要愛國家,愛人民,長大才能無條件地服從國家和人民的需要,因為我們是祖國的孩子!
能源危機將關系到人類的存亡,80多歲的王爺爺還提出激光引發(fā)氘核的思想,用海水里取之不盡的氘和氫為燃料,想得多深,想得多遠。
我喜歡讀名人傳記,更喜歡讀本人的傳記,因為他更真實感人!
追問讀后感6
“面對生活,我想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這是張海迪在書中的一句話,表現(xiàn)了她樂觀向上、頑強不屈的精神。
張海迪小時候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在殘酷的命運挑戰(zhàn)面前,她沒有沮喪,沒有沉淪,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做斗爭,自學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從書中,我明白了:人總有一天會老去,誰也無法抗拒。但是,正因為生命有限,所以才顯得更為重要;正因為生命有限,所以更應該不懈努力。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艱難,我們都不能自暴自棄,要做生活的強者,用汗水與努力和時間賽跑,讓自己的生命更為燦爛。
我6歲開始在媽媽的陪伴下開始學習鋼琴,一開始看著五線譜上的一個個“小蝌蚪”很是好奇,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天1小時左右的練琴時間讓我漸漸厭煩起來,特別是冬天雙手觸碰冰冷的.琴鍵讓人難以忍受。我哭過,跟媽媽發(fā)過脾氣,想放棄。在媽媽的一次次鼓勵下5級、8級、10級,我咬咬牙堅持了下來。6年的堅持不懈當中有汗水,有哭泣,有喜悅,有收獲。閑暇之余彈一彈自己愛聽的歌曲,邊彈邊唱,那不愧為一種享受。
讓我們每個人都像張海迪一樣:把我住自己生命,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讓自己的生命絢爛多彩!
追問讀后感7
“障礙有時成為一張無處不在的網,只有精神的解放,才能掙脫這張網,獲得自由!边@是張海迪在《生命的追問》中說的話。短短幾行字,卻將她不向命運低頭、追求美好的個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便對張海迪有所耳聞,她自從八歲患病,此后的一生都是在輪椅上度過的?墒牵龔牟桓市木痛顺翜S,她堅信:即使被痛苦的磨盤壓碎軀殼,也會留下靈魂閃閃發(fā)光!于是,張海迪開始把握每一分、每一秒,不管穿越多少“大山”,她永遠要讓生命之泉發(fā)出最清脆、最快樂的聲音。
打開《生命的追問》,我讀著讀著便笑了起來。書中的女孩是多么天真呀!她整天瘋跑瘋玩,爬樓頂、攆公雞,還把姐姐的蝴蝶拋撒在秋風里。書中的'少女又是多么浪漫啊!她吹口哨,唱蘇聯(lián)歌曲,并幻想去跳芭蕾舞;她教鄉(xiāng)村小學里的孩子唱《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這本書是張海迪對生命的回憶,同時也在詮釋生命。本以為會是本讀后讓人心情沉重的書,但是我卻遇見了這樣輕快明麗的語言。雖然它承載的道理是深刻的,但是它卻向我們展示出作者在面對生命的桎梏時那份恬靜與淡然。這令我頓時肅然起敬,這樣的生命是何等的堅毅!
朋友們,讓我們向張海迪致敬,并像《生命的追問》所闡釋的那樣,把握時間,把握生命,即使生命并不完美,也要昂首前行,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追問讀后感8
看完了《追問》剩下的五個故事。不得不說,“悲劇就是把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故事里的主人公,就能力來說,都不是平庸之輩,其中還有不少人給國家?guī)砹撕艽蟮呢暙I?粗麄円徊讲綁櫬涞倪^程,心里有一股郁結的感覺。感覺如果我處在他們的位置,會不會犯同樣的錯誤,還真不好說。余華說過,真正的作家寫作時能讓人看清自己真實得內心,是一種非常痛苦的過程。而本書作者丁捷也寫到,寫這本書差點讓他崩潰,因為搜集到的'材料包含著大量人性的負面。我可以想象作者的感覺,因為我就算閱讀這本書,心情都受到影響,想要點上一支煙緩一下。
這些人墮落的原因五花八門,但是卻合情合理,有的因為感情創(chuàng)傷,有的因為懷才不遇,有的因為沉浸愛好,有的因為追求浪漫,有的因為晉升失敗,有的因為愛慕虛榮,有的只是顧及夫妻,有的沉浸權利。先不談愛慕虛榮的那位和沉浸權利的那位不談。另外六位,圍繞著事件發(fā)生的,是社會關系,也就是兄弟,夫妻,朋友關系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換位而處,如果你的愛人追求物質,你難道就斷絕夫妻關系嗎?我國是非常注重人倫關系的社會,作為一個官員,難道要斬斷人倫,斷絕七情六欲,變得刀槍不入嗎?先國后家這種事,要求的是官員用看不見摸不著“精神”對抗。就算成圣的王陽明尚且處理不好家事,而官員只不過是普通人。不由感嘆,個人對抗環(huán)境真是太難了,或許,需要什么東西幫自己一把。
剩下的兩個故事,一個是大學校長,一個是國有企業(yè)董事長,他們各自打造一個獨裁組織,卻以清廉勤勞的假象示人。按他們的原話來說,做到這個位置,想怎么樣就可以怎么樣,根本沒有人能管。甚至掌握控制權,稱為團隊的獨裁 者之后,紀委這個職位的人,是自保都自顧不暇的。分享一段大學校長的做事原則“對我沒有名沒有利的事不做,有名無利的事委托給別人做,有利無名的事親自參與做,有名有利的事發(fā)動資源號召做”。而國有企業(yè)董事長這個故事,令我感覺十分震撼,根據(jù)他的爭奪權利的手段,堪稱企業(yè)管理層的厚黑指南。
這本書還給我另一個想法,這些人雖然最后下場不好,但是其實都是很優(yōu)秀的人,畢竟還是給國家?guī)聿簧儇暙I的。然而官場上,還有很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整天素位尸餐的“鄉(xiāng)愿”。他們并不犯錯,也不怎么干實事,往往對國家并沒有什么杰出的貢獻。比如某位鐵路部的涉事領導,雖然因為貪腐下馬,但是我國鐵路在世界上都是領先的,其中他的貢獻,功不可沒。真的很難說這種領導和碌碌無為的“混子”,哪個對國家利害更大。
追問讀后感9
《生命的追問》是由殘疾人作家張海迪寫的,共分五輯。
這本書首先講了張海迪的童年,講她小時侯做的各種事情,比如她跟樓上的男孩談話等。
后來,張海迪得病了,為了給她治病,她的爸爸媽媽帶她去了好多地方,張海迪接受了很多痛苦的治療,可她卻一點也沒哭,她堅強地面對一切。但是,當她知道自己再也無法治愈、再也無法站起來的時候,卻痛苦地哭了,無聲無息地哭了。
她又回到了自己原來居住的城市。之后,經常有女同學到她家里來玩,大家一起聊天、做手工、談學習,十分友善。
后來,張海迪搬到了農村,家里沒有了電燈。父母和妹妹去外面干活,而她只好留下來。開始,大家還不太適應。但幾天后,一切就回復平常,好象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似的。因為張海迪一家是從城里來的,有文化,所以村民們十分敬重他們。一些村里的村民天天推著輪椅陪她走街穿巷,跟她聊聊天,說說話。在這些話題之中,他們談得最多的'話題就是文化與貧窮,因為她所住的尚樓村是一個貧困的地方。
后來,張海迪認識的鄉(xiāng)親越來越多,她又和一個叫月明的小姑娘認識了。張海迪帶著月明去了好多地方,讓她見了大世面,并讓她懂得學習的重要性。
之后,張海迪又參加了比賽,去了美國、日本,認識了好多朋友,學習了好多語言,并在日本認識了善良的弗卡次夫婦。
1995年,她參加了聯(lián)合國婦女大會,跟別國的婦女進行了交流,得到了十分豐碩的成果。
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殘缺也是一種美;張海迪用自己的堅毅和善良,寫意著她的燦爛人生。
追問讀后感10
《追問》讀后感【篇一】
在讀了《追問》的一個個案例后,我才發(fā)現(xiàn),每個主人公都像祁同偉一樣有一大套說辭,每個人都把自己的經歷講出了一把蕩氣回腸的辛酸淚。一套套荒誕的人生邏輯,當由本人來講述時,卻糾結混亂成一團迷霧,激憤著你的常情,顛覆著你的常識,涂改著你的常理。
一位業(yè)績斐然的交通副廳長,講述著自己從處長到副廳長期間的辛苦付出和取得的業(yè)績,“我是先有蜚聲的業(yè)績,然后才被業(yè)界和學界廣泛關注,國家發(fā)改委和交通部等部委辦的一些綜合運輸研究院所,上海、西安等地的交通大學,紛紛聘我任兼職研究員和客座教授”,“我主要負責公路、水路、鐵路、民航的規(guī)劃和利用外資工作。多少年過去了,夜以繼日、通宵達旦的工作場景還歷歷在目”,“我一次次跑北京,到國家有關部委匯報工作和對接項目,經我手爭取到的'項目資金,全部總量突破了1000億元”……而在廳長退休后,他沒有如預料的那樣接替廳長位置,從此工作熱情一落千丈。他從此專注于打高爾夫球,跟四海的商人交朋友,出事時檢察院從辦公室搜到13張會員卡,全國各地的都有,卡里的會費加起來200多萬。
“我的桌子上常年積壓著一大堆文件,我能不看就不看,能不表態(tài)就不表態(tài),能不批示,絕不劃拉一個字!页鍪潞,辦案人員發(fā)現(xiàn)我桌上仍有四十幾份文件未簽批,有的甚至是下屬單位兩年前作為急件送來的。甚至對分管處室人員年度考核優(yōu)秀等次建議的文件,也被我壓著不批。我的心態(tài)是,既然我都沒有得到提拔,我的下屬有什么資格邀功領賞當先進?沒那好事。所以,我分管的下屬單位,后來再也沒有出過先進,沒有提拔過干部!
《追問》讀后感【篇二】
在這本書里,每個人都認識到自己犯了錯誤,但每個人都并未真正意識到內心的問題癥結。他們總是在躲避著自我思想中隱秘的黑暗面,追問不到內心的真實。
而更可怕的是,當我們每個普通人隨著主人公那生動的講述,上溯他們的.人生路程時,竟不知不覺地跟隨著他們的喜怒哀樂,直到走到墮落的節(jié)點,才驀然驚醒,為自己的閱讀體驗嚇出一身冷汗――原來,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如此脆弱!原來,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可能因一念之間的偶然而徹底翻覆!
在書中,還有兩個與女人有關的案例。故事的主人公仍然像其他主人公一樣,沉浸在自我幻想里,堅持自己是真愛,打死也不承認自己好色、不忠、玩弄女人。
《追問》讀后感【篇三】
一位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為了當市委一把手,籌措經費買官,讓妻子提前退休到昆明開茶社,一壺茶賣到上千元,干部和老板絡繹不絕;在茶社基礎上籌建私人會所,投資釣餌一出手,輕松籌到1000余萬投資款。
一位國企黨委書記,辦公室?guī)缀跽剂税雽訕,每天上班路上,秘書接到司機指令,掐著時間通知餐廳把早飯送上來。領導喜歡吃北方紅腸,餐廳負責人專程在東北聯(lián)系一家高級私人作坊,定制供應精品紅腸。午餐也是餐廳送到辦公室,配有海蝦仁、鮑魚仔、海參等“家常菜”。
一位金融界正部級高官向女明星情人表白,在酒店頂層定了超過600平米的總統(tǒng)套房,伴著現(xiàn)場弦樂四重奏表演,9個服務生奉獻頂級意大利餐和超過10萬一瓶的葡萄酒,飯后是12名白衣少女組成的圣女合唱團獻唱,一個美容師和三個水療師奉獻的私人水療和美容。
這是一位基層紀委書記兼作家,在甄選了633個中紀委和省紀委案例、28個地廳級及以上干部違法違紀案例、與13人進行面對面長談、獲得數(shù)十萬字一手資料的.基礎上,選定8個典型案例,形成的一本自述體紀實文學。
這里的每一個故事,都是以訪談對象第一人稱來講述的。他們講述的內容中,包括大量的讓我們瞠目結舌的違法違紀事實,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聞所未聞的平行世界。
追問讀后感11
時下,一部反腐連續(xù)劇《人民的名義》引發(fā)了我們的熱議。同時,另一部同題材的反腐題材小說《追問》也問世了。《追問》是由丁捷所著的紀實文學,20xx年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這本書通過記載大量落馬官員的口述紀實,描摹了他們從破壞紀律到破壞法律的過程,深刻揭示了腐敗分子矛盾而復雜的內心世界,刻畫出了他們靈魂衰落的軌跡。
讀過此書,我不禁感慨萬千。在這本書里,我們會聽到很多人,而不只是那些貪官本人內心的真實聲音,也會聽到與這些貪官故事相關聯(lián)的其他人,包括普通百姓、紀檢偵察人員、受害者、甚者是故事記錄者的內心掙扎,無不讓人感同身受。在一個個落馬官員詳盡的自述和深入的內心剖析中,人性的脆弱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其實,現(xiàn)實之中,何止是深陷腐敗漩渦中的官員夢醒之后痛苦萬分?其他人,比如人民百姓,紀檢人員,甚至是本書的作者都因為這些故事而陷入跌宕起伏的痛楚之中。以下是這些人群真實聲音的記錄。
普通民眾:
那些干部,特別是那些大干部,都是我們羨慕的成功人士。他們?yōu)槭裁匆瞿男┦,把自己整垮了,他們到底是怎么想?是太聰明還是太笨,是太壞還是太無奈?我們想不通。
紀檢人員:
你們的`職務為你們的閱歷里積蓄了很多負能量信息,在你們心里裝載的沉重故事太多太多,隨便拿出一個故事,就能讓一個普通人聽得心驚膽戰(zhàn),捫心捶胸,甚至心里崩潰,而你們卻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背負著越來越多的這類故事,鎮(zhèn)定自若地走在雷霆萬鈞的路上。從我們心理學的角度看,你們就是病人,黨性固然可以強大你們的內心,但內心超載太多,就難免彎曲,直至破碎。(摘自紀檢人員心理醫(yī)生的話)
出于身份的嚴肅性,我們慢慢養(yǎng)成了“說大、不說小”的習性。具體說就是宣講政策、解讀紀律、破譯重點案例的時候,口若懸河,但是,說到自己的日常工作,則寥寥數(shù)語,甚至三緘其口。但是紀檢事業(yè)完全又是做“人”的工作,是做“人情、人性”的工作,時間長了,感動太多,感慨太甚,感悟太深。心中有事,久憋成患。
作者丁捷:
在將近兩年的材料消化、當面訪談、實地采風和著手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好不夸張地講,我的精神狀態(tài)幾度近乎崩潰。當我太多地追問了他們的靈魂之后,我感到自己的靈魂,成了他們的“眾追之的”。我的心充滿了畏懼。(在停止了一個月寫作之后)我混沌的認識像被豁開了一道口子,頓時明亮了。我過度沉浸在題材的昏暗本身,而導致了寫作的疲憊。我忘記了在這題材的內里,是一定能夠尋求到驅使我堅持下去的某種魔力的!
貪官自。
如果你沒有走對路,你走得越遠,離魔鬼越近。魔鬼,總是在各種邪路、錯路前面守株待兔。我在獄中反思了很多,我想寫一首《與魔鬼賽跑》的長詩,就像《神曲》《伊利亞特》那樣的體例,那樣的風格。我要把自己神話成一個努力奔跑的人,為了下一個目標,我不斷向外索求能量。這個時候魔鬼出現(xiàn)了,他妖或我,說他的能量能讓我健步如飛。我明明知道他是魔鬼,魔鬼的能量就是魔力,未必是正能量。但我太想奔向我的目標,所以我自欺欺人,寧可相信他的話,并一發(fā)不可收地接受他的能量。再借著魔力奔跑的過程中,我的確有一種腳下生風的感覺。魔力在身體中逐步占據(jù)各個角落,驅除著我樸素的原始能量,驅除了本我。等我在魔力的驅使下,接近所謂的目標時,我突然發(fā)覺自己的身體虛脫了,自己的靈魂已經不在,我成了一個空殼,而且這副空殼癱瘓在地上,無法直立。真的,就是無法直立,我已經不是一個可以站立的人,我徹底地趴下了。這個時候,魔鬼干脆直接架著我,拽著我,隨意搬弄我。我成了他施展魔術的爛道具,成了他把玩的臭玩具。我內心里想抗爭,想擺脫,但我沒有了自我的正能量,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驅殼抽大煙,跳大神,做大夢。
追問讀后感12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對它的標題產生了興趣,生命的追問,到底是追問什么呢 直到現(xiàn)在,我對書中的那兩句話仍然記憶猶新:"假如我能站起來吻你,世界該有多美啊!"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這本書的主人公就是我們眾所周知的張海迪,這是一個勇敢堅強地面隊挫折,面隊命運的人.她是山東濟南人,5歲的時候就因為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卻憑著驚人的毅力,自學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翻譯和出版了大量外文資料和著作.她還自學了醫(yī)學知識和針灸技術,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在書中,我真實的感受到了殘疾人的痛苦和作為一個作家發(fā)自內心的激情.整本書中,透露了一個殘疾人對愛的向往,對大自然的追求,對生命的渴望對美好事物的憧憬,以及對命運的挑戰(zhàn).但是作者總是以樂觀的心態(tài)來對待事物,因此文章中很少出現(xiàn)一些傷感的字眼.作者更多寫的是當年隨父親一起流放的那個小山村,村里一群熱情的姑娘和一些淳樸的鄉(xiāng)民.當這群鄉(xiāng)村少女圍在作者輪椅旁親切地叫著"玲玲姐", 推著她去十八里鋪的公社看電影,聽她唱著蘇聯(lián) 民歌《紅莓花兒開》時,那是一副多么感人的畫面,充溢著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真令人羨慕!
這深深地感染了我,她們的純潔善良,她們的熱情開朗,被作者真實的描寫出來.她們是一群快樂天使 ,帶走無窮的憂愁和病痛,與她們在一起,不僅能給作者帶來無窮的`生命力,也傳遞給讀者生活的樂觀.
我感嘆作者的頑強,更感嘆她那驚人的毅力.我從她的經歷中,可以感受到她的痛苦,但在這本書里,并沒有感到她的任何抱怨和痛苦,我們能從她的字里行間感受到她的真實感情.
追問讀后感13
本書作者為紅軍后代,有感于老一代革命者對于信仰的不渝追求,為了傳承這一革命精神,于退休之后專事寫作,發(fā)表的作品一經發(fā)表,均引起讀者廣泛關注,讀后無不為之動容。選題生動再現(xiàn)了革命戰(zhàn)爭時期出現(xiàn)的十二個感人故事,講述了老一輩革命者的戰(zhàn)斗、生活及對自己革命信仰的堅守。書稿中既有賀敏學這樣的軍事將領,也有普通戰(zhàn)士,透過對黨史細節(jié)的`敘述描述,以小見大,體現(xiàn)了“小眾文學,大眾觀點”。對于老年讀者可能引起一種時代的共鳴,對于青年讀者將是一個很好的信仰教育。書稿將由《苦難輝煌》作者金一南作序。
追問讀后感14
在朋友冬雪春雨的博客上,轉載了這篇文章,內容不長,寥寥數(shù)語,卻讓人豁然開朗。把它置頂,放在打開博客就能看到的地方,算是警醒。
其中“教育寫作”讓我感慨良多。對于自己教育教學中各種問題的反思都可以記錄下來,在寫作的過程中進行自我剖析,長期堅持,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曾經也信誓旦旦地堅持寫,可后來繁雜的事情多了、身體健康也出現(xiàn)了各種不太良的信號,想到的好多事情都不能堅持記錄下來。每每想起來都感覺遺憾,也許這就是普通人跟名師專家的區(qū)別,一件事情,堅持去做跟偶爾做,效果不會相同。
“專業(yè)閱讀”,平常也屬于比較愛讀書的——可閱讀的時間總是不能保障,一本書讀好久,有時還會中途停止……于是深知自己的底蘊不夠深厚,老有一種岌岌可危的感覺。特別是這次在濟南參加研修,晚上研討時組長的一個調查“說說你都讀過哪些專業(yè)的書籍”——交流之下,更覺惶恐。當晚在亞馬遜訂了四本書,現(xiàn)在已陸續(xù)收到,看著那四本書,真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讀的第一本用報紙小心地包了書皮,現(xiàn)在已經開始閱讀,在讀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了一種力量,那是不讀書時所沒有的……
“偶像”,記得多年前,我還剛剛二十幾歲,第一次在錄像上看到吳正憲老師講的一節(jié)《面積和面積單位》,被吳老師課堂上的那種激情和親和力深深打動,吳老師的課堂是那么有趣、那么有味道、那么受孩子們歡迎,就像有一種魔力一樣,深深吸引著上課的孩子們,也吸引著聽課的老師。那時我還剛剛教數(shù)學不久,因為是幼師畢業(yè),身上天生有一種當好“孩子王”的愿望——打實習時,就感覺自己的'生命中有一種力量,我會用我的愛去善待每一個孩子,我要讓孩子們在我的課堂上充滿力量、快樂成長……當看到吳正憲老師的課堂時,才意識到要能讓課堂上充滿愛,絕對不是只有心中的沖動,更多的應該是趕緊讓自己汲取能量,才有可能做一個像吳老師這樣的好老師,真正讓愛灑滿自己的課堂。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參加多種培訓活動努力學習,以后陸續(xù)又聽過好多專家的課,特別是吳正憲老師,在很多學習活動中,都能現(xiàn)場看到吳老師執(zhí)教,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向她學習的信念。讀了這篇文章才明白,對偶像除了熱愛和崇拜,還要研究,研究偶像的言行、教學實踐——這樣才能進步得快!于是給自己定下目標,從現(xiàn)在開始,讀吳正憲老師的書、研究吳老師的課堂,向她學習,哪怕只能進步一點點……
追問讀后感15
《無盡的追問》寫的是核物理學家王淦昌老先生,講述自己從事核物理學研究的經歷和故事。
王淦昌老先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是中國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武器之父”、“中國原子彈之父”。
讀了《無盡的追問》這本書,王淦昌老先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熱愛祖國、奮力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一是王淦昌老先生熱愛祖國。他“從小就想做一個像岳飛那樣的人”,精忠報國,他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1931年“九一八”事變,當時有人勸他:“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中國很落后,沒有你需要的科學研究的條件,何必回去呢?”但他說:“科學雖然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現(xiàn)在我的祖國正在遭受苦難,我要回到祖國去,為她服務!1934年4月,他毅然回到災難深重的祖國,將他一生的才智獻給了祖國的核物理學研究事業(yè)。
二是王淦昌老先生在科學領域潛心鉆研,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在王淦昌老先生70年科研生涯中,他不畏艱辛、刻苦鉆研、奮力攀登,取得了多項令世界矚目的科學成就。如:1941年,他獨具卓見地提出了驗證中微子存在的實驗方案并為實驗所證實。1959年,他在蘇聯(lián)杜布納聯(lián)合原子核研究所領導一個研究小組,在世界上首次發(fā)現(xiàn)反西格馬負超子。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成功,引起世界的'震驚。在1981年建成了強流脈沖電子加速器,使我國的閃光機進入了世界先進水平的行列。1984年,他又領導開辟了氟化氪準分子激光慣性約束聚變研究的新領域等等。
平日里,我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考試馬虎,寫完后不認真檢查,簡單的題經常做錯,錯別字很多;對自己要求不嚴格,總喜歡把玩放在第一位,每次都是在媽媽的再三再四催促下才把作業(yè)完成。今后,我要向王淦昌老先生那樣,嚴格要求自己,不隨便亂花零錢,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三是王淦昌老先生謙虛好學的高尚品德。我應該向王淦昌老先生那樣,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和困難,要積極向別人請教,不論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要抱著向人家學習的態(tài)度。因為一個人懂的知識太少,只有互相學習,互相啟發(fā),才能夠不斷學到新的東西。
追問讀后感16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獲勝的關鍵不在于瞬間的爆發(fā),而在于途中的堅持。
在法律課堂上,教授特別推薦了《追問》這本書。隨即入手,本想閑暇翻翻,但再也沒有放下,直到一氣讀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是一本反腐的紀實文學,更是一部現(xiàn)代的"罪與罰".
為什么有的人被徹底打垮時,
才會追問自己內心的真實?
為什么有的人被徹底打垮后,
依然無法追問到自己內心的真實。
這是丁捷,一位紀委書記、作家,對主人公靈魂的追問。
書中多位曾經的.領導干部,《危情記》中的副市長,《最后的華爾茲》里昔日的正部級高官,《曾記否》中的美女書記,《無法直立》中的市委副書記,《暗裂》中的高校黨委書記、雙學科教授,《四害之內》理的交通廳副廳長,《風雅殤》中的文化廳副廳長等等,曾經的他們大多都成功耀眼,而現(xiàn)在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有的甚至淪為階下囚,他們人生的"馬拉松"戛然而止、結局徹底歸零。作者在面對這些人采訪的時候,心情是復雜的,我們在讀到這些懺悔的"劫后人語"時,他們的心路歷程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嘆息、壓抑、抑郁甚至窒息的。
他們,曾經的"社會精英",直至被打垮時,才開始追問自己的內心。他們,起初都兢兢業(yè)業(yè),謹小慎微,然而在事業(yè)的上升期,他們都有屬于自己的"職場變形記".有人因為早期感情的缺失,在彌補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有人因為心里不平衡,病態(tài)的追求濫用權力,還有人樂于享受下屬帶來的政績,而放任其肆意妄為……"如果你沒有走對路,你走的越遠,離魔鬼就越近。魔鬼,總是在各種邪路、錯路前面守株待兔。"作者文中的這句話可謂闡釋得非常到位。
古人云:"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在這些案件中,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思想理念一旦出了問題,很容易被不法分子腐蝕,在權錢交易中越行越遠、在沉淪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人的理性被一點點吞噬,欲望被無限地放大。權力帶來的光環(huán)、榮耀、利益,驅使當事人為之瘋狂,進而一步步喪失了道德,放棄了信仰,使自己陷入萬劫不復之深淵。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追問》是一面鏡子,它讓我們反思,借助他人的人生軌跡,思考自己人生的"馬拉松",在奔跑的過程中要不時地校對方向,那怕步子慢一點也不能觸碰道德底線、法律紅線。更要懂得,在面對各種誘惑的行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不斷提高黨性修養(yǎng)、在實踐中堅定信念、在斗爭中磨練意志,遏制貪腐的欲望,控制思想中負面因子,使自己在正確的道路上,跑好人生的這場"馬拉松".以至于在回顧自己的一生時,在追問自己的內心時,不因失足而悔恨不已,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可以無憾地挺直腰桿兒說:"我生無愧!".
追問讀后感17
一位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為了當市委一把手,籌措經費買官,讓妻子提前退休到昆明開茶社,一壺茶賣到上千元,干部和老板絡繹不絕;在茶社基礎上籌建私人會所,投資釣餌一出手,輕松籌到1000余萬投資款。
一位國企黨委書記,辦公室?guī)缀跽剂税雽訕,每天上班路上,秘書接到司機指令,掐著時間通知餐廳把早飯送上來。領導喜歡吃北方紅腸,餐廳負責人專程在東北聯(lián)系一家高級私人作坊,定制供應精品紅腸。午餐也是餐廳送到辦公室,配有海蝦仁、鮑魚仔、海參等“家常菜”。
一位金融界正部級高官向女明星情人表白,在酒店頂層定了超過600平米的總統(tǒng)套房,伴著現(xiàn)場弦樂四重奏表演,9個服務生奉獻頂級意大利餐和超過10萬一瓶的葡萄酒,飯后是12名白衣少女組成的圣女合唱團獻唱,一個美容師和三個水療師奉獻的私人水療和美容。
這是一位基層紀委書記兼作家,在甄選了633個中紀委和省紀委案例、28個地廳級及以上干部違法違紀案例、與13人進行面對面長談、獲得數(shù)十萬字一手資料的基礎上,選定8個典型案例,形成的一本自述體紀實文學。
這里的每一個故事,都是以訪談對象第一人稱來講述的.。他們講述的內容中,包括大量的讓我們瞠目結舌的違法違紀事實,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聞所未聞的平行世界。
追問讀后感18
相信每一個看過蘇聯(lián)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人都知道保爾·科察金這一剛毅堅強的英雄人物,他在病床上克服重重困難寫下《暴風雨后誕生的》。那么你知道那個被人們稱作現(xiàn)實版的“保爾·科察金”的人嗎?沒錯,她就是張海迪。
張海迪,她從小聰明,活潑又可愛,可不幸的是,她卻因此遭到上蒼的嫉妒,派病魔前去奪走了她對雙腿的.控制權,使她因為脊髓血管瘤而導致高位截癱。但是她在殘酷的命運挑戰(zhàn)面前并沒有就此沉淪,她開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以異于常人的毅力寫下了許許多多的傳世佳作,不過在她的作品中,給我感受最多的莫過于她的散文《生命的追問》了。
在《生命的追問》中,字里行間都無不流露出張海迪作為一個胸部以下都沒有知覺的殘疾人對健康的渴望,對生命的贊美,對激情的追求。
在文中,張海迪從殘疾勇士刑天、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德國探險家約享·哈森邁克等雖身患殘疾,卻依舊能爆發(fā)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勇氣的人身上總結出來的那句“活著就要創(chuàng)造,就要探索,即便肢體已經殘疾,思想的火花也決不停止迸放!笔刮抑亮钣洃洩q新!因為這句話讓我不禁想到了殘奧會上那些在用生命去拼博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他們雖身患殘疾,但在一些事情上他們可以做得和一個正常人一樣,甚至遠超正常人,他們這種用熱血與汗水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加有價值的精神,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讀《生命的追問》時,我慢慢明白了,我們在遇到挫折、坎坷時,不能總想著讓別人來幫你一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以只有自強不息的人才能是那個最終得救的人,如果魯濱孫要是在荒島上自暴自棄,就此沉淪的話,那他被能重回家鄉(xiāng)嗎?
在絕境中的人往往只有兩種命運,一是死亡二是生存,而那些死亡的人往住是那些懦弱之人,他們在絕境中放棄了希望,聽天由命,而那些生存的人則不同,他們堅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他們奮力掙扎,即使奄奄一息也決不放棄希望。
所以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勇往直前,那么勝利終將會屬于我們,我們終會將困難埋葬!
追問生命,敬畏生命!
追問讀后感19
這是一部感情濃烈思考真切的現(xiàn)實備忘。腐敗似乎人人痛恨,但似乎又多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更難有切中肯綮的理性超越。關于腐敗的案例解讀理論闡釋科研報告對策方略制度設計人員投入,在目前的中國可謂空前,各種成果更是車載斗量汗牛充棟。但一打綱領不如一個行動,大家真切地感受則是十八大以來的真反腐,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丁捷的《追問》中的人物,有省管干部,有中管高官,有男,有女,地域遍布大江南北,行業(yè)涉及五行八作。丁捷以極大的精力濃烈的感情為這些多被概念化臉譜化模式化的群體一一解剖認真諦聽理性思辨。面對這些曾經的成功人士精英人群,不是故作高深地鄙夷不屑,不是膚淺廉價的翻案獵奇,而是力求深入地把他們人生歸零后的`各種引人思索的悲劇色彩,一一羅列,錄以備忘。
這是一部沒有教條答案懸念叢生開放的病理診斷。這一特殊的群體,曾經是中國大地之上蕓蕓眾生中的關鍵少數(shù),如今堪可稱作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的中國病人的典型案例。但對這樣的一群中國病人,如何做出權威診斷,提供靈丹妙藥?作者沒有墜入這樣的全知全能的虛妄陷阱,他以文學的前程作家的擔當提供文本,啟人思考,放平姿態(tài),傾聽而不盲從,理解而非曲解,各種診斷也都力避千篇一律大而無當。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但人也畢竟是一種主體的存在。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可以復制雷同的人生。丁捷的鞭撻拷問,貴在指出問題,引人思索,除了《追問》的主體部分,它的親歷、印象、尾聲或在卷首,或在文尾,切不可當做閑筆而等閑視之,它們與整部書渾然一體,都是應該注意到的不可錯過的文字。
如此眾多的人生就此名裂身敗,如此眾多的人生就此歸零黯淡,怎能一言以蔽之一紙判決一進囹圄,就萬事大吉歸于沉寂?《追問》以其勇氣敏感更以其切合當下社會重大命題的獨特文本價值,成為人們熱烈爭議的一部紀實力作。
追問讀后感20
這是一部關于展示貪腐官員心路歷程的紀實文學作品,真實的程度可以令你一次次想象著質問自己,假如你在主人公那個位置上,你會做出怎樣的抉擇?我以自己的認知來作出我的答案,我完全可以理解他們。我可以理解那位組織部長,當了十幾年優(yōu)秀的政治老師卻郁郁不得志;我可以理解那位浪漫的正部級干部,自古紅顏知己常有,而恰恰遇上了自詡為謙謙君子的自己;我可以理解那位交通廳的副廳長多勞者未能多得的失落;我也可以理解那位人到中年的副市長所犯的生活作風問題,等等。這些官員的違紀行為不容置疑,但我能理解他們。
我為什么能理解他們?因為我們來自同一種文化的熏陶,這種文化崇尚權力。即使到今天,這種文化也未能從青年的身上消失。倘若我把這些故事介紹給我的`同學,他們恐怕也都能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也好,社會環(huán)境的作用也罷,總之我們的價值觀都較為類似,這種類似讓我感到可怕,讓我感到反腐敗的最大阻力來源于此。促使我產生這種感覺的誘因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自豪沒有覺得他們是高高在上的黨員干部,而是“他們二十年后的我們、我們是二十年前的他們”這種莫名的真實。評價一部作品是否紀實,恐怕最好的標準就是讀者的感受了。這一幅幅人性圖,折射著貪腐官員,也照射著現(xiàn)實中看客的心。
我對自己的表現(xiàn)很不滿意,我難道不應該表現(xiàn)出一種慷慨陳詞、義正詞嚴的狀態(tài)嗎?那應該就是一個問題,我們正確的價值觀在弱化,或許整個社會都是如此,內心分不清對與錯,渾渾噩噩。無權時向往著權力,有權時肆無忌憚。法律足夠冷酷,但卻不能讓我們的心靈產生敬畏,戰(zhàn)勝僥幸。道德本是治療心靈的良藥,只是我們已經不相信崇高的道德,而是以自己為中心建構著自己的生活。所以盡管法律在懲罰著貪腐,但看客們卻少了許多堅定和嚴辭。
我在大學沒事就愛鉆自己的內心,良善者有之,骯臟者有之,已經無意中把人性看作兩面,所以無論什么人我都能理解,我都愿意嘗試去理解,不問對錯,只看過程。個人是社會中的人,所有的評價都源于社會,與自身關系不大,因此我對外在的評價不是很在乎,在這個方面,我和那個正部級干部有點類似,這就是自我解放的結果。但所幸,我還有社會責任感,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感,在我的評價體系里,理性戰(zhàn)勝私欲才是人性的偉大,盡管私欲因為天生而正當。因此,君子愛才,取之有道,修行是我們應該做的。
偉大的作品都是直擊心靈的,唯此才能稱為經典!
【追問讀后感】相關文章:
責任的追問作文12-03
生命的追問作文01-21
精選哲理故事:終極追問01-29
生命的追問讀書筆記03-12
哲理故事:愛的終極追問01-30
《生命的追問》讀后感05-04
《追問》讀后感(精選17篇)08-10
生命的追問讀后感作文10-12
人生需要追問自己的50個問題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