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鎖記讀后感 推薦度:
- 哈姆雷特讀后感 推薦度:
- 圍城讀后感 推薦度:
- 文章讀后感 推薦度:
- 《紅鞋》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四川三十年小小說》讀后感
李永康寫小小基本上寫成了人精。
說李永康人精,是他的小小說還真不好套用這樣那樣的技法來評說,這很容易讓人想起武俠小說里的一個詞:爐火純青。李永康的小小說故事之精致之不露痕跡,語言之簡潔之準確,讓人很難挑出什么毛病來。而且我覺得李永康之人精,還在于他把小說與寓言結(jié)合得水乳交融,那既不是一個純粹的小小說,也非一個完全文本意義上的寓言故事。用跨文體來界定他的小小說顯得很俗,但這種文體非常適合如《讀者》、《青年文摘》之類的小品雜志。而一個作品要被廣為傳播,沒有比這類雜志更適合了。
《四川三十年小小說》里收錄李永康的兩篇小小說,我這是針對《兩棵樹》而言的。
《兩棵樹》表達的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就是生在順境未必是福,處于逆境未必是不幸;蛘邠Q句話說,叫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再或者可以稱作梅花香自苦寒來,又或者可以表述為弱者往往才是真正的強者……反正就這么些個意思吧。其實我們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或普通人,經(jīng)常用這些思想或理念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者勸勉身邊的人,而作為非強勢群體,這也是我們的一種精神武器。這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也不是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但是,從這個小小說里,我們似乎也可以得出一個啟示:小小說不一定非要表達什么新東西,而重要的是你怎么表現(xiàn)那些最最普通的`東西。怎么表現(xiàn),這成為小小說創(chuàng)作中非常重要的東西。
李永康用類似寓言的方式來表達的。在中學課本里,這叫擬人手法。
李永康寫的是兩棵松樹。
兩棵松樹,還是種子的時候,命運無法選擇,未來存在多種可能性,而小說中的這兩粒種子落到了地面上,只是此地面非彼地面:一粒落在沃土里,一粒落在了石縫間。
因為生長環(huán)境的不同,落到沃土里的種子生長很快,很快就挺拔參天了,而落在石縫里的種子許多年之后依然那么弱小。參天的松樹當然贏得了人們更多的青睞,贏得了許許多多的虛榮,而另一棵,一直無人關(guān)注。
但是100年后的某一天,在大風里,那棵參天的松樹倒下了。木秀于林,風必催之,這倒未必是風的妒忌,而是自然界的天然法則。而另一棵樹,因為長在石縫里,卻因此得以保存生命。由此,讀者很自然得出一個結(jié)論,即一時的榮光不一定代表永遠的光榮,看似的弱小或許本身就是一種自我保護。電影《孔子》里有一段孔子和老子之間的對話,老子說的上善若水,說水雖柔弱,卻無堅不摧,就有這個意思。
在整個表述的的過程中,李永康用詞干凈,語言柔和,色彩明亮,這不能說不是一種功夫,而且是非老手難以企及的功夫。
我很難說這種功夫是好事還是壞事,至少在這篇小說里,很難看到作者本人的影子或者叫性格,給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不食人間煙火,那是傳說中的神仙。
說點題外的,當一個玩笑吧:我個人倒不是很認同老是用弱勢心態(tài)弱者觀念來教育孩子,孩子能夠成長在好一點的環(huán)境里,我個人認為總比成長在貧困的環(huán)境里好,我們認同苦難對于一個人性格的磨礪作用,但是我們絕對不應(yīng)該去贊美苦難,否則我們努力干什么?所以我說李永康的精,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很能迎合主流思想,而很顯然,這一篇小小說因為表達了一個簡單但是被眾多人使用(或許是出于無奈)的觀點,所以必將流傳,且能得到長久的好評。
【《四川三十年小小說》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孔子回國(小小說)12-06
小小說的寫作指導06-13
小小說:李賀12-07
小小說三篇教案01-30
小小說的寫作技巧09-15
小小說閱讀蛇王作文04-08
小小說閱讀李賀11-07
小小說《利息》閱讀答案08-25
小小說《變》閱讀答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