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靈魂去游覽讀后感
年輕如我們,從未真正思考過死亡的好處。但在世界的每一處角落中,它卻隨時隨地在呼吸之間發(fā)生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帶上靈魂去旅行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guān)注。
假期看到了這本書,畢淑敏的《帶上靈魂去旅行》,越看越吸引人,作者的旅行中充滿了新奇、搞笑的人、事、物,還充滿了人文關(guān)懷和深刻思索,真摯得讓人動容,才明白何為帶上“靈魂”去旅行。讀罷整本書,我仿佛也隨著作者去世界各地走過一番,見識一番,心靈有著前所未有的沉淀和滌蕩。
看到那篇《十一塊寶石嬰孩的項圈》的時候,眼淚也不由自主的下來了。我們能陪伴老人的時光實在太少太少,就像那些老人院的老人,每日寂寞而孤獨地等待著,只能睹物思人。借著一些紀念品證明自己被需要著,被惦念著。也許他們的孩子忙著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生活。是的,當孩子們漸漸長大,似乎已經(jīng)不需要老人的呵護了,我們已然忘記以前我們曾需要過怎樣的保護,曾得到過怎樣的愛護。80后的這一代人,獨生子女的我們,抗拒著四世同堂,爭取著獨立的時候,怎樣才能兼顧我們的職責(zé)和義務(wù)呢?當我們的父母,父母的父母需要我們照顧的時候,我們是否還有時間潛力給予他們充分的照顧呢?每日的生活里,我們怎樣才能不讓他們感覺到孤寂和不安呢?這兩年出現(xiàn)的“空巢”這個詞真的讓人感覺凄涼得很,但現(xiàn)實之中我們卻無奈地制造這一個又一個的“空巢”。工作在外地的我,只能盡可能多的回去陪伴父母,接他們過來小住。
還有這一篇,《讓死亡回歸家庭》。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死亡”,它便與生命形影不離。若人們將生命的誕生比擬為光芒,那么死亡則是這上天恩賜背后的一條暗影。它悄然的隱秘在我們的喜怒哀樂中,無時無刻不陪伴在生命左右。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世間所有的一切都在更迭變幻,唯有死亡,即便是最昌明的醫(yī)術(shù)與昂貴的藥物,最終都無法令我們逃離。書中,作者介紹了這樣兩處地方:禪宗臨時關(guān)懷中心與臨終關(guān)懷醫(yī)院,它們分別位于美國的舊金山與新奧爾良。他們有著相同或是近乎類似的用途:那就是教會人們?nèi)绾螒?yīng)對死亡。從選取進入這兩所醫(yī)院的那一刻起,人們便默許在未來的日子里,死亡將會一分一秒的接近他們的生命,而他們需要學(xué)習(xí)的則是如何讓這一切平靜安詳?shù)陌l(fā)生?删拖駸o法準確預(yù)料一朵花凋零的時刻一般,我們亦無法預(yù)料生命究竟在何時終止。從意識到自己行將就木到入土為安的這一段,便是一種純粹的煎熬。因為失去了“生命”這樣的載體,所有依靠它所萌生的思維、情感都將在轉(zhuǎn)瞬間灰飛煙滅,今生的一切都將終止于此。記得一位友人談到已達不惑之年的自己,感嘆道:“40年的時光一晃而過,而這接下來的幾十年也不會有絲毫拖沓,一切都是那樣匆忙,轉(zhuǎn)眼間一生便就此度過。”我聽罷語滯,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一萬幾千個日子后,彼此間蒼老的`面容與那些流逝年華中的點滴遺憾:靈動的雙手無法再對溫暖的家做出一分貢獻;柔美的語言無法再對世間的萬種生靈表達崇敬與愛意;深邃的眼眸亦無法再與靜夜星空凝視對望。輕輕觸碰親人的眉眼,溫和撫摸幼子柔嫩的肌膚,因他人的幫忙而啟唇言謝,在遠方柔情凝視愛人的背影……這一切的一切都將伴隨生命的消亡而一同逝去。我想,我們真正懼怕的或許并非肉體的消亡,而是這無窮無盡的“無法”,是對未曾表達與付出愛的深深追悔與懷感。而這種“恐懼”便成為靈魂,對于生時的遺憾與死時的無奈所能表露的唯一警示。年輕如我們,從未真正思考過死亡的好處。但在世界的每一處角落中,它卻隨時隨地在呼吸之間發(fā)生著。只是,我未曾以自身的疼痛或是折磨去加以詮釋。正如作者所說“只有對死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人才可能更深刻地把握生命。只有懂得生命好處的人,才有勇氣探討死亡!
或許,我們并不需要等到明確自己與世長辭的日子再遺憾追悔。只需要銘記:在那條暗影的前方是生命璀璨的光芒,是無數(shù)付出與愛鑄造的方舟,而它將會引領(lǐng)我們抵達生命最終的彼岸,心靈平和安逸的歸處。
這也恰恰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使我們懂得愛與被愛,就算暗影在前,也能微笑地應(yīng)對,平和地度過,樂觀地活著。
【帶上靈魂去游覽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帶上靈魂去游覽的閱讀答案10-25
帶上靈魂去旅行讀后感11-01
帶上靈魂去旅行讀后感06-29
《帶上靈魂去旅行》的讀后感07-17
帶上靈魂去旅行作文10-11
帶上幸福去游覽作文10-18
帶上靈魂去旅行的閱讀答案07-13
帶上靈魂去旅行作文范文06-09
帶上靈魂去旅行高中作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