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論》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詩論》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詩學,筆者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一筆糊涂賬,雖曾經學習過文學理論,還上過美學的課程,但是關于詩歌的文學理論層面,仍然困惑不已,對詩歌文學的整體感知非常破碎,如今正好,朱光潛先生的這部《詩論》就為我們掃清了很多詩學的障礙,這不僅僅是關于詩歌的文學理論大作,也是關于中西方詩學的比較文學著作。類似于亞里士多德的《詩學》、賀拉斯的《詩藝》,這部《詩論》也是探討借助詩歌談文藝理論的重要著作。對于熟悉西方美學論述的作者而言,站在中西方詩學比較的研究領域當中,此作可謂早開先河,其觀點尤為新鮮生動,至今讀罷仍然能夠令讀者耳目一新。
無論是三分法還是四分法,詩歌和散文似乎界限分明,各成一派;而我們的作者站在純文學的角度,認為詩歌和散文是一致的,不管是從形式上(有韻無韻)還是內容上(風格、思想情感),都無法嚴格區(qū)別詩和散文,甚至二者常常還可以交替同用,自然這都是純文學當中的,一旦將文學與藝術進行比較起來,作者便堅持詩與畫的異質,將詩(純文學)與畫區(qū)別開來。在前一個基礎上,作者在文中是將詩歌作為純文學的代表(作為文學中的高級形態(tài))來談的,由此,他還論述了詩歌、音樂、舞蹈的同源(第一章),詩歌與音樂的區(qū)別(第六章),詩的節(jié)奏和聲韻(第八至十章)詩歌格律的興起(第十一至十二章》),還有中西方詩歌的差異。其中在關于詩歌的情趣、意象同語言文字的關系問題上,作者觀點尤為獨到,可以參看其第三章、第四章。
對于新詩,作者別有一番議論,截止該著作完成之時,作者自己承認沒有寫過一首詩卻還在研究詩,他對朋友發(fā)來的新詩不甚滿意,原因在于新詩的形式沒有得到完善,舊詩的格律被拋棄之后,新詩的'出路一時找不出,但凡在新詩取得一定成就的詩人,其詩歌終有一番形式。中國的舊詩自然不能一棒打死,舊體詩本身就是詩歌自身內容與形式長期相互發(fā)展的結果,按照作者劃分的四個階段,中國的詩歌首先是重視音樂性,后來重視詩歌本身,詩歌逐漸脫離了音樂,再后來就是詩歌在語言文字上面發(fā)掘自身的節(jié)奏,形成格律,于是有了近體詩及其變體(詞)。這樣的劃分,筆者之前未曾系統(tǒng)地了解到,姑且作為作者的一家之言。
總之,無論新舊詩歌,事物總是不斷發(fā)展的,作者對于舊體詩的用韻問題就很有意見,認為現(xiàn)代人應當用今天的韻,堅持平水韻是舊體詩僵化刻板的印記,這一點在論者看來是合乎現(xiàn)實和規(guī)律的,隋唐時期的韻部和今天的韻部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如果還要堅持古代的韻部,就會不合今天的發(fā)音也不利于誦讀,成為僵化的形式,這是不符合新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的。
【《詩論》讀后感】相關文章:
劉禹錫詩論09-02
那一段談詩論詞的時光作文04-15
《名人故事》讀后感-讀后感06-23
高老頭讀后感作文-讀后感04-12
父親的病讀后感-讀后感04-12
童年600字讀后感-讀后感06-19
《童年》700字讀后感-讀后感06-19
《童年》讀后感800字-讀后感06-17
《童年》讀后感 600字_讀后感04-01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_讀后感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