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書籍讀后感(通用29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書籍讀后感(通用2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1
以前人們總認為: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么優(yōu)美和陽光。讀過《修優(yōu)美師德做陽光教師》后,才明白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為,它給我們創(chuàng)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xiàn)是植根于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yè)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為本的顯現(xiàn)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chuàng)造性。即使同為對學生的愛,在不一樣的教師那里,卻有不一樣的理解和表現(xiàn):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發(fā)展的職責和義務。好教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一樣形式體此刻職業(yè)生活的不一樣領域。
正像前蘇聯(lián)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說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為“優(yōu)美”,略高于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獲得則成為不折不扣的“杯具”。因為這其中有許多我們就應盡力避免的無謂和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傳這樣的師德會讓教師們對師德望而卻步。僅有優(yōu)美的師德才是陽光的、親切的、搞笑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滿歡樂的。
對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要努力提高自我的師德修養(yǎng),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我要以我的歡樂去歡樂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陽光去陽光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的品德。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2
一直以來,都聽人說《愛的教育》這本書很值得一看,所以在新華書店過來售書書時,推薦一部分學生買這本書,這以后,就經?吹剿麄冊诳,受學生的影響,我也讀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埃德蒙多?德?亞米契斯,出生在意大利里古拉州的一個小鎮(zhèn)奧奈格里斯,參加過統(tǒng)一意大利的愛國戰(zhàn)爭,在行軍打仗中開始他的寫作生活。1870年意大利完成統(tǒng)一,亞米契斯退伍后從事教育事業(yè),創(chuàng)作許多反映教育事業(yè)的作品。亞米契斯受意大利民族解放運動領袖馬志尼的影響很大,作為一個民族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他認為教育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一個小學生的名義,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講述很小的故事,然后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yǎng)年輕一代的思想情操。他所倡導的愛的教育,包括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同情弱小、樂于助人、尊師愛生、體貼父母等人類美好的精神,在作者眼中通過一些小故事表現(xiàn)得親切感人,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些日記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長,都是孩子在讀書期間一天內發(fā)生的有趣,有意義的事,孩子只是很簡單的將這些學習過程,教育過程如實地記敘著,但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可以表達很多的內涵。因為讀者看到小學生將他眼中的先生的教育方法,先生對學生的愛、關心,對學生的幫助,以及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友愛的情感用一些記敘性的文章記錄下來,有一些簡單的情感表達其中,小學生雖小,但卻能深刻感受到先生“愛的教育”,感受好與壞,感受愛與憎惡,這一切復雜的感受通過這一篇篇日記表達出來,傳達給讀者,引起讀者的一些思考,讓讀者能切身體會“愛的教育”,感受“童言無忌”。
當我們在閱讀這本書時,可以慢慢思考些什么,這些思考使我們能夠深刻體會一下愛的教育。愛的教育并非易事,當教師、父母能把握好這個度,那愛的教育則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而不正當處理這愛的教育,這愛就有可能成為溺愛,盲目的愛,將會起到反作用。我想這是我們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所以,這些以日記形式的小故事表現(xiàn)給我們看。這些日記大人可以看,以解孩子的心靈,小孩也可以看,感受同齡人的身心狀態(tài),一切都因它沒有復雜的語言,卻能帶來一些共鳴。
《愛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強的作品,鼓舞孩子能接受挑戰(zhàn),用愛心創(chuàng)造美好的世界,所以值得大家一看。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3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么是教書育人,什么是為人師表。從教幾年來,所教學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什么樣的都遇到了,作為教師的酸甜苦辣也盡一一體會,總結過去,甚感工作越來越難做,學生越來越不好管,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課,有時真想不明白,為何有人對教育卻還津津樂道,珍愛有加,師生關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瀟灑和輕松,自己的認真和負責為何就不能起到與別人相同的結果呢。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zhàn)不殆。搞教育同樣如此,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教好書,育好人?追蜃咏逃龑W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對顏回、子路、曾參等學生的性格特長、思想狀況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因勢利導。
縱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秘,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關,只有這樣的教學,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自認為責任心強的自己對自己的學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學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與學生聊天、談心,是否關心到了每一個學生,無論其成績好壞,行為習慣好壞,是否走進了學生的心靈,學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與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師益友。
我想,以上這些除某些在每學期的教學計劃和工作總結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實處的還相差太遠,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聽話、懂事,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作業(yè),期末考試考個好成績,如此,教師、學生、家長皆大歡喜,所以“很有責任心”的自己會在班上制定出許許多多的“不準”和“禁止”,有時還用相互監(jiān)督的方法來檢查不準和禁止的落實情況,結果卻與想象中的相差甚遠。
總體看,班級的紀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卻大大減退了,熱情少了,積極性沒有了,總體成績也不見上漲,學生在課外活動時的好奇、好動、好玩、好積極思維的特點不見了,而作為教師的教學難度也就更大了,上課不活躍或太活躍,有問題也不問了,這種課上得實在難受,是誰讓他們變成了這樣子,是我們自己,無數(shù)事實告訴我們,要教育學生,首先必須了解學生,這就如同園丁養(yǎng)花,首先必須了解花的習性,醫(yī)生治病首先必須了病人的病情一樣。
在了解學生方面,我們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tài)度、行為習慣的表現(xiàn)上簡單的了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長期以來,辯證法已在對待學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科學理論,是在總結先進教師的工作經驗和少年兒童的心理變化過程的基礎上提示出來的教育規(guī)律和心理變化規(guī)律。教師憑借這些理論的顯微鏡,常常能發(fā)現(xiàn)許多經驗認識不到的學生心靈上的閃光點。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特殊規(guī)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普遍規(guī)律,不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guī)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過去幾年的教學生活中,多為一點論,把后進學生看得一無是處,師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對著干,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xiàn)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好學生和后進學生的區(qū)別只在于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為后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師生關系也有很大改善,與學生的友誼加深了。
俗話說得好,“要得公道,打個巔倒”,幾年來,我常覺得教師在地位上就是與學生不一樣,教師就要高一層,就是權威,所以教師說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zhí)行老師的安排,不得頂撞和不滿,如有違反,那就是對老師的無理,就是不聽話。所以師生平等很難在現(xiàn)實中體現(xiàn),殊不知,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說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我相信往后的教學生涯不再是枯燥無味,更不會是苦與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說,應該是一種幸福和享受,我會努力的。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4
最近讀了和諧師生關系的心理構建,從這本書中,我領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現(xiàn)在談一點自己的感受:
面對難教難管的學生,我們教師往往是抱怨,發(fā)牢騷,有的學生上課時做一些無關的事情。我們往往容易對這群學生失去信心,產生厭惡情緒?梢哉f,當前職業(yè)學校的師生關系比較緊張,教師不愛學生,學生也不太尊敬教師。
我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保證。那么如何改善師生關系,從而促進職業(yè)學校教學朝著降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呢?我覺得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1、民主地對待學生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變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真誠地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實踐證明,教師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進,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2、全面關愛學生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學生!苯處煻枷矏鄢煽兒玫膶W生,而愛表現(xiàn)不佳的學生卻是不容易的。對于表現(xiàn)不佳的學生,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責、批評,而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和關心。雖然這種愛有時毫不起眼,但它有助于師生間理解橋梁的建立和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
3、改革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唱主角、少數(shù)學生當配角和一問一答式為主要課堂教學形式。大多數(shù)學生是被動的聽課,“死讀書,讀死書”。新課改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圍繞學生來進行。
4、豐富教學內容
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認為要想真正激課堂教學,單純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夠的,必須在教學的內容方面有所作為。
總的說來,教師和學生既是師生關系,又應該是朋友關系,否則,師生之間難以作到真誠相待。師生之間有了和諧的關系,教學質量才能得以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用愛心去教書育人,那我們收獲的將是一顆顆誠摯的心,筑就的將是祖國的棟梁之才。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5
教育問題一向是困擾著社會的大問題,由于此刻大多數(shù)的家庭都僅有一個子女、所以,對子女的成長問題格外關注!巴映升垺薄ⅰ巴渗P”,每一位都期望子女成為人才,如何使這一切成為現(xiàn)實!队⒉旁鯓釉炀偷摹穮R集了王教師多年的教育實踐的體會,給我們這些教師供給了寶貴的經驗。讀了王教師的這本書之后,深深地被王教師的教育之道和形式方式所折服。
社會對教師的評價標準是你所教的學生成績是否有好成績,是否考上名牌學校,升學率多高,我覺得,這個結果所取決的因素很多,有教師本身的因素,有學生的因素,還有家長的因素,社會的因素。我覺得起重要作用的是教師的作用,而教師的方法至關重要的。貝爾納說:“良好的方法使我們更好地發(fā)揮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妨礙才能的發(fā)揮!币幻麅(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中絕對不能照本宣讀,把知識點灌輸給學生,而是以知識點為載體講授學習的思想和方法。他的教學重點是提高學生的“學力”,即提高學生的學習本事,從目前來說學校對學生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所以,講究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顯得尤為重要。王教師在書中總結道:“適合你的才是好的”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每個學生千差萬別,不可能有一種統(tǒng)一的模式,同種方式問題方式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關鍵是要找到自我適合的學習技巧。
我們有些教師,都認為多做一些習題都總是好的,“熟能生巧”嘛!我不贊同這種觀點,學習不等于一般體力勞動者的工作,無休止的做題只會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有些學生所以干脆不做作業(yè),有些學生馬馬虎虎的應付一下作業(yè),表面上完成了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其實質量很差,沒過幾天就會忘記了。所以,“二期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要求,那就是以學生為本,整個課堂教學設計緊緊圍繞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習本事。在那里必須強調的是,對不一樣的學生要求采取不一樣的方法,我們要提倡用50種方法教一個學生,而不能用一種方法教50個學生。
與提高學生成績相關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思考”。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說明,學習和思考都很重要。善于思考是一個優(yōu)秀人才必備的素質。我們有些學生作業(yè)一大堆一大堆的做,晚上熬夜不睡覺,但成績卻不盡如意,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思考,只是機械地完成任務。我覺得在學習中,不僅僅應做題時思考,并且在解題后進行反思和總結,也就是說,“思考”應當是貫穿于整個學習的過程的,作為教師有意義地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習慣,切忌越俎代皰。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提高這個環(huán)節(jié)十分重要,好的問題能促使學生思考,對問題做進一步的分析,從而,掌握事物本質規(guī)律性的東西。除此之外,還能夠留一些課外的思考題,拓展同學的思維空間,也有利于學生的今后發(fā)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內因,作為教師,我們應當認識到,教學的先藝術不僅僅在于傳授本領,而更重要的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當一個學生反復遭受失敗的打擊,他就會“無可奈何”變?yōu)椴钌,他對學所學的東西毫無興趣,甚至厭惡、反感,這樣的話,怎樣會有好成績呢?所以,我們應當反其道而行之,鼓勵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歡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王教師在書中總結到:優(yōu)秀是鼓勵出來的。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興趣是最好的教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鼓勵之后,他會有成就感,他就會有興趣,然后,他就會去鉆研,漸漸地便會超過別人,取得好成績好結果。鼓勵,就是把內在的一種潛質激發(fā)出來,從而到達一種最好的效果。
教師的工作是具有技巧性的,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尊重,期望在別人心中有必須的地位,學生也是一樣,甚至異常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可,我們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我是重要的,是班級團體中不可缺一的份子,而不是可有可無的一個人。作為教師還有一個異常重的技巧要掌握,那就是盡快地記住每個學生的姓名,我讀書的時候,就是從這一方面確定教師對我的重視。我想,學生會有如此如此的想法。教學講究情感互動。記住名字,看做一件小事要明白,一個教師不用看花手冊,第一節(jié)課就能把學生的生字脫口而出,對學生的心理是很震撼的。你是教師,你就得用心去打動學生,學生才會尊重你,這是教育好功力之一。
經過學習這本書,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更新理念,不斷地改善方法,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貼合要求的人才。教育是一門科學,是我們教師一生去研究的科學,我要不斷地探索研究,與時俱進,成為新時代的優(yōu)秀教師。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6
我仔細地閱讀了《大科學家的小故事》,這篇文章很具有吸引力,越讀越引人深思,我不禁掩卷沉思,一時思緒萬千,趴在桌子上思索著,想著什么,似乎感悟到什么。
文章講了近代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換舊畫時從梯子上摔下來,他覺得奇怪,便把想法記下來,這對他研究相對論有很大啟發(fā)。還有一次,愛因斯坦在雨中等一位學生,朋友誤認為他在揮霍時間和青春,他卻不以為然,覺得自己想出了一個出色的想法。還有愛因斯坦無論在為成名時還是成名后,他總是穿著件舊大衣在街上行走,朋友們很疑惑,但愛因斯坦卻泰然處之。
從這篇文章中,我了解到愛因斯坦是一個善于思考,珍惜時間,生活簡樸的人。
魯迅曾說過:“節(jié)約時間等于延長一個人的生命”。愛因斯坦的事跡不正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嗎? 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難道不是珍惜時間善于思考所結出的碩果嗎?
愛迪生生于1847年2月11日,死于1931年10月18日,享年84歲8個月零7天。他一生憑靠高度的智慧和驚人的勤奮,創(chuàng)造了2000多種發(fā)明,也就是平均15天就有一種。正是這些發(fā)明,給當今世界增添了異彩,使我們享受到了它的智慧和福音。
俗話說,夢想是現(xiàn)實之母。每一個成就了偉大事業(yè)的人,都是一個夢想家。而他們所完成的工作,又是與他們的想像力、能力、毅力,與他們對理想的執(zhí)著程度和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密切相關的,愛迪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用了畢生的時間尋求機遇,把他的每一個想法付諸實踐,他抓住了大部分的機遇。在他身上,直覺和決斷能力得到了極好的發(fā)揮。
愛迪生為了人們能用上價廉物美的好燈泡,廢寢忘食地尋找各種燈絲。他算算他用過的耐熱材料,一、二、三、四、五……竟足足有1600多種。后來,他發(fā)現(xiàn)竹絲燈絲能燃1200多個小時,最后熄滅了。
熄滅了嗎?不,愛迪生的精神將永遠照耀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像愛迪生那樣無私奉獻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應該學習他們不達目的不罷休、不怕困難的精神。他們雖然經歷了上百次的失敗,但是他們仍然從失敗中總結經驗,繼續(xù)……因為,天才是1% 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換來的。
一幕幕世人感嘆,佩服,催人奮進的畫面總是閃現(xiàn)在我眼前。再看看我自己吧,在溫暖舒適的家庭里,卻既怕苦有怕累,老是不能持之以恒地發(fā)奮學習。我做數(shù)學題遇到難題時,不勤于思考,不會的就丟在一旁,或者抄別人的答案,他們再給我講解思路時,我又聽不下,都是因為我不愛思考的原因造成的。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要向愛因斯坦學習,他善于思考,珍惜時間,生活簡樸的精神,激勵著我幼小的心靈。我要從現(xiàn)在開始認真學習,不懂就思考,勇不放棄,不辜負父母和老師對我的期望,讓我插著成功的翅膀飛得更高,更高!
在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就像乘坐著時空穿梭機一樣,又回到了他們那個年代。
在這些科學家中,我最崇拜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位偉大的女科學家,她曾獲得過數(shù)次諾貝爾獎,得到很多國家高級學術機構頒發(fā)的獎章。她刻苦鉆研,永不滿足,經過無數(shù)次試驗,發(fā)現(xiàn)了放射元素鐳。鐳,是她一生中轟動世界的發(fā)現(xiàn)。
雖然我不懂元素是什么,什么叫放射性,但通過閱讀這本書,卻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為了從9000千克瀝青、鈾礦渣中提煉出鐳,居里夫人要將礦渣一鍋一鍋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攪拌;一瓶瓶地倒進倒出、一丁點一丁點地結晶。她每天穿著沾滿灰塵和酸液染漬的工作服,站在大鍋旁,煙熏火燎,眼睛流淚,喉嚨刺癢……就這樣,她整整奮斗了45個月,1300多天,這是多么繁重的勞動,需要何等堅韌不拔的毅力!她既是世界聞名的學者,又是名副其實的工人,還是家庭主婦、孩子的母親!
居里夫人辛勤地開墾了一片未曾開發(fā)的園地,最后終于取得了近代科學史上重要的成就之一——發(fā)現(xiàn)放射性元素鐳。我是多么渴望像居城夫人那樣,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學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一個又一個秘密。
因為她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在女科學家里,她是獨一無二的。她之所以能有這么大的成就,與她的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她和她的丈夫一起用了800噸水、100噸化學試劑才發(fā)現(xiàn)了1克鐳,人們都叫她“鐳的母親”。因為居里夫人忙于實驗沒時間看孩子,她都抱著孩子啃著干面包做實驗,她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學習。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古語說的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因此,從平時開始,就要要求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獨立思考,認真鉆研,不怕困難。今后我一定要學習居里夫人的頑強進取精神,刻苦學習,勇于實踐,努力攀登科學高峰。希望自己長大了做一個像居里夫人那樣的科學院家,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祖國的科學事業(yè)奮斗終身!
俗話說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學的未來,只能屬于勤奮而又謙虛的一代”。
我一定要認真學習,刻苦鉆研,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7
值此新課改全面推進之際,作為教師的我要怎樣才能與新課改同行,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更新觀念,轉變主角,學習掌握新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積累,更新,促進自我的發(fā)展呢首當其沖的,我認為還是讀書。博覽群書,就應是我們教師生存的務必之一。
二十一世紀的來臨,預示著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知識化,信息化的時代。作為一個教育者,怎樣使自我在日新月異的這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敗之地,著實值得思考。要想讓學習者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合作,學會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就應處在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我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并將這些理念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透過學習《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這兩本書,使我能夠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我的教學理念,真是受益匪淺。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因為我是從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這是一門比較開放的學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教師,在開拓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中,又就應具有什么潛力,充當什么主角呢我想:教師就應讓學生學會提問。課堂提問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它是激發(fā)學生用心思考,獨立探究,掌握知識和培養(yǎng)學習潛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輸出信息并獲得反饋信息的重要途徑,以及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的主要渠道。但一向以來,課堂提問仿佛是教師的專利品,學生只是這些專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讓教師"會問"已成為眾多人研究的話題。但從課堂改革出發(fā),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潛力的要求出發(f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問","會問","善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讓學生生動活潑,用心主動地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已成為當前課改的重點之一。
又如,讀了《教育新理念》,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務必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務必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fā)展各個階段的持續(xù)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我的頭腦,使自我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務必正視現(xiàn)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教師務必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我的思想。僅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透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chuàng)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8
超多的閱讀教育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以前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我,時時反思自我,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
教師是否愿意花時光反思自我的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標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yè)追求、專業(yè)探索、專業(yè)提升,要靠不斷的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言說和行動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長。自我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為,自我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也許將成為自我需要時時溫習的功課。
我愿把自我一路走來的反思提出來,與廣大教師共勉。
1、讀書一生
好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當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yè)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古典文學修養(yǎng)和哲學修養(yǎng)的不足,決定了我要以為學生生命奠基為追求,務必靠讀書學習進行自身的彌補和進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和納取。
2、激情不老
這就應成為為師品格的重要追求。馬克思說,激情是人追求自我的對象世界的一種本質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教師的激情就是要點燃學生的情緒,照亮學生的心靈。對教育的激情,就應從此刻的外在表象化為內在的精神氣質。不因年齡的增長,環(huán)境的改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
3、寧靜致遠
一個好教師不全是靠培訓成長起來的,更不是靠檢查、評比造就的。教師很苦很累,比如各類名目繁多的學歷進修,課改通識培訓,市級的、省級的甚至國家級的教學比賽壓得教師喘但是氣來。教師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已被剝奪殆盡──整天忙著讀人家的“書”,自我的“書”卻沒有讀。這種過重的外在負擔將導致“膚淺后遺癥”。因此,與其忙忙碌碌,不如圍繞自我的特色鉆研下去,深化,細化,創(chuàng)造屬于自我的心靈財富,在浮躁的現(xiàn)實中尋求一份屬于自我的寧靜心境,并置身其中朝著理想的目標默默地努力,靜靜地成長。
4、以寫促思
寫作不僅僅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更是逼迫自我勤于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因懂得這些,雖工作辛勞,文筆稚嫩,但我仍堅持用文字記錄自我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我不斷與寧靜的我進行對話,讓沖動的我不斷理解理智我的批判,讓實踐的我不斷理解理論的我的提升。
5、慎獨養(yǎng)身
個人獨處,他人不知,能嚴格按照慎獨去做,沒有其他雜念,實實在在按照道德準則去做。應對榮譽,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別人的毀譽,而要自信自醒,打擊你的力量就是前進的力量。但問耕耘,莫問收獲,竭盡全力,就是勝利。能夠說,慎獨是最好的善待自我。
6、伸展個性
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隨波逐流,循規(guī)蹈矩是自我成長的最大敵人!蔼毩⒅枷,自由之精神”也應成為我們?yōu)閹煹淖毅。我想對自我說的是,人云亦云的盡量不云,老生常談的盡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著“風”跑。對自我的教學,不要思考完美,要思考最有特色。
7、愛在細節(jié)
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jié),因為教育就是一堆細節(jié)。比如,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huán)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yǎng)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尤其對所謂的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要學會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為學生在困難或痛苦中及時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8、海納百川
無論是此刻還是過去,誰走在我的前面,誰就是我的老師,包括學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師──敬業(yè),博學,鉆研,激情,嚴謹,刻苦等教育傳家寶,已經成為我們“通向此刻和未來完美教育境界的階梯”,把我們引領到當今課程改革的風口浪尖上。我心中永遠銘記他們,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時時記得向周圍的教師學習。
9、合作同進
如果說以前的成長靠的是個人奮斗,那么新的時代與環(huán)境,強調的卻是團隊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沒有合作之心的人,內心是焦躁而絕望的,也不會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樣的情懷,就有什么樣的處世方式;
你有什么樣的期許,就有什么樣的行為。因此,強調個人發(fā)展與競爭,必須要依靠環(huán)境和伙伴的合作──學會溝通、學會傾聽,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以減少由于孤立而導致的個人行為。
10、海星主角
教育,不變的永遠不會變,改變的必將會改變。創(chuàng)新不是推倒歷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設大廈;仡欉^去是有益處的,如果我們對前人視而不見的話,我們身上的獨創(chuàng)性不會很好地保存下來并取得快速的發(fā)展。教師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審視者、反思者、繼承者,但應當永遠把自我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顆海星的主角──也許這是一種理性狀態(tài)。
一路走來,感慨良多。雖然從教18年,但前程漫漫,我將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長的路上,為自我的生命奠基,為學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關懷,教育叢書的引領──而這將是我前進的動力。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9
《玫瑰與教育》是竇桂梅老師的教育隨筆集。這本書記錄她最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xiàn)的種種反思,和其他一些書籍相比它沒有長篇大論的教育理論、理念論述,而是記錄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tài)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
剛拿到這本書,就對書名感到好奇,讀來原來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線”的“小學教育論壇”的網名,是桂梅顛倒過來的同音“玫瑰”。她說:“作家冰心只鐘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認為玫瑰有刺,那是風骨,玫瑰的芳香艷麗就是冠艷群芳!薄艾F(xiàn)在,我已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像‘8朵’玫瑰那樣懷著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xiàn)實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溫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yè)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我曉得,要把個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庇纱丝梢姼]桂梅老師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和奉獻之情,我不禁為她的滿腔激情而動容。
為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樣絢麗和高貴,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個吉林師范的中師生,先從吉林一實驗小學,再到北京,而且當上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其間受到過國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見,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出版不少教育專著,這些成就肯定包含著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對她的付出的匯報。從她對自己的成長和成名的描述,雖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許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讀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眾中大聲朗讀,能讓讀者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見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見竇桂梅的爽朗而熱情的笑貌!她說:“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也閱讀,并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薄皩懽,記錄著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痹娨獾恼Z言,真切而熱情,文如其人。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這是竇老師所喜歡吟誦的詩句。作為一個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字里行間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對文學的愛好,并時常有意識地扮演著“拉近朋友、學生親近母語、親近書籍”的角色。更讓人感動的是:她此舉目的竟是“讓人在親近文字的腳步里抓到愛。”
品味這朵這芬芳的玫瑰,她為我們每一個熱愛教育、獻身于教育的.人做出做好的榜樣。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10
一直在斷斷續(xù)續(xù)的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時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粗粗拖萑胛覂簳r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其實我覺得每篇短文都值得為人父母者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許多根身蒂固在父母身上那些壞掉的教育理念。每篇文章都很值得寫一篇詳細的讀后感,以加強這種公平和更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真正的將這種教育溶到自身的血液中。
每個女人天生下來都可以做“媽媽”,但是否能做一個好媽媽是需要學習的。套用一句話來講就是世界上沒有壞媽媽,只有懶媽媽。
今天從這篇短文開始《河流可以是粉色的》,這篇文章講的是圓圓小時候非常喜歡畫畫,上幼兒園時選擇一個學畫畫的特長班。有一次老師留一幅作業(yè),要求畫小朋友們在草地上玩耍的畫面,并承諾選出畫的優(yōu)秀作品放到幼兒園長廊里展覽一段時間。畫家之后圓圓用彩筆畫的非常用心,甚至連吃飯都不愿意停下來。畫出來的畫面非常的漂亮,紅紅的太陽,綠色的草地、藍色的云,上面有幾個玩耍的小朋友,旁邊還有一條“粉色的河流”,為表示出是河流還畫幾只魚兒。畫完,她的媽媽表揚她畫的非常的漂亮,并問她河流為什么要畫成粉色的?圓圓說因為她覺得粉色特別的漂亮,就畫。
這幅令圓圓非常引以為傲的圖畫結果沒有被幼兒園老師選中,原因就是“河流不能是粉色的,應該畫成藍色的;白云也不能是藍色的”。圓圓回家后把這個原因跟她的媽媽說,并問媽媽“河流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圓圓的媽媽從自來水里接一碗水讓圓圓說是什么顏色的,圓圓說是白色的。然后媽媽又把水放到一個紅桶中,讓圓圓看是什么顏色的,圓圓答不出來。媽媽把水一邊倒出來一邊讓她分辨是什么顏色的。她的媽媽說對,水流是透明的,沒有顏色的。
那沒有顏色的水應該用什么顏色的彩筆來表示呢……如果要求我們要畫的準確無誤,就永遠找不出一根可以畫出河流的筆。
媽媽接著說,一幅畫只有好看不好看,沒有對于錯。你可以運用任何大膽的顏色,只要你喜歡,河流可以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歡,你可以用任何的顏色!
——圓圓媽媽企圖用這種觀念來影響圓圓,呵護她的想像力,卻沒有能力帶著弱小的孩子一起去迎接中國當前教育中的束縛及桎梏的東西。中國教育中這種條條框框的方式禁固孩子們許多靈光突現(xiàn)的想象力,甚至抹殺他們敢于去想像和表達自己內心真實情感及喜好的能力。
是啊,想想自己小的時候,也很喜歡畫畫。可是每次畫畫時,爸媽都是以畫的像或不像來評價我畫的好壞。以致于我幼小的心靈中只認為畫畫就要畫的像,不知道我從什么時候開始就不會用畫筆來表達我心中想象著的東西,只會照著某物,用我稚嫩的畫筆盡量把它畫到最像。
是什么扼殺我還是孩童時本應豐富多彩、無拘無束的想象力?恐怕就是當代教育中的那請所謂的“應該”和“不該”吧。
我們無力和宏觀的教育做斗爭,只能盡量的做好身為家長的責任,好好保護孩子幼小、奇妙的心理世界吧。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11
近日,我報名準備參加教師資格認證考試,以獲取一個高中教師資格證書。其中一門考試科是《教育學》,按照規(guī)定不得不購買這門課的復習資料 是一本內部編印的《現(xiàn)代教育學》。
客觀地說,這本內部資料除有一些排版錯誤的毛病外,編者羅列《教育學》的很多最新研究成果,內容豐富,材料詳略得當,也算是一本編得精致、實用(針對考試)的當代《教育學》匯編?晌以谧屑氶喿x之后,心中竟空落落的,是乎沒有一點充實的感覺。書中大量篇幅闡述的這個名詞、那個概念,這個模型、那個學派,這種規(guī)律、那種原理,這種意義、那種作用給我的感覺實在是在玩文字游戲,這些紙上談兵的空頭理論除增加考試的難度外,對指導一線教師提高教育水平實無裨益。
多年來,我們的教育理論工作者總在忙碌著翻譯國外的最新成果和整理傳統(tǒng)教育的精華,教育理論書籍種類是越來越多,書是越寫越厚。可不知他們思考過沒有,為什么社會和人民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滿意度卻越來越低?這難道與教育理論和實踐的脫節(jié)沒有關系嗎?難道與政治體制發(fā)展滯后和教育發(fā)展超前沒有關系嗎?
有人說,人的身上有兩種屬性并存:動物性和社會性(人性),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減少動物性,增強社會性!叭酥,性本獸!币庵溉松醯膵雰汉蛣游镉揍填愃,只知道滿足自己的需要,這其實是對自身生存和種族延續(xù)的適應,一句話 說是生物的本能。而教育的意義就是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用持之以恒的方法加以引導,以減少人的生物屬性,增加人的社會屬性,也叫人性。因此,“育人”被當作教育的本質屬性已是中外教育家的共識。但就是這個共識,在我國卻正在被廣大教育工作者、家長和社會淡化、弱化甚至是異化。我們的教師,為學生的分數(shù),不惜為學生作假;我們的家長,為孩子的分數(shù),不惜一切代價,更不讓孩子做家務怕耽誤學習 ;我們的社會,以有錢有勢為成功的潛規(guī)則,而不管成功 的方法和過程,造成社會價值取向嚴重偏離社會道德的軌道。分數(shù),成學生的命根;考試,成教師的法寶;升學,成家長的目標;升學率,成學校炫耀的資本。這些不良現(xiàn)象,屢屢被每一個有良知的人所痛心、所焦慮,可這有什么用呢?為此,我認為一線教師已經到非仔細思考現(xiàn)行教育不可的時候。故不揣淺陋,談談自己對教育的一些理解。
教育首先應該尊重生命 、尊重人格。既然人是一種動物,其生物屬性中最重要的一點生命和生存理所當然應該得到尊重。同時人又是一種高級智慧生物,有其思維、邏輯和情感,教育應該尊重每個人的人格,維護每個人的尊嚴。作為實施教育作用主體的教師,也就應該把關愛學生生命、關愛學生健康、關愛學生身心發(fā)展,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個性、尊重學生情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分數(shù)或者其它的方面放在第一位。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不能也最好不要做教師。
教育應該教人“求真”。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蔽覀兊默F(xiàn)行教育充斥著虛假,這將會給成長中的學生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我認為,當學生從天真無邪的兒童成長為一個初具是非判斷力的少年時,教育中、生活中的種種虛假和丑惡對他們世界觀的形成所造成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他們將會比“狼來”這個寓言中的成人更加地感到空虛無望和無所適從。而作為干“良心活”的教師,應責無旁貸地讓學生解真實的社會、解真實的生活、解真實的人,可這有多難!因為,我們教師作為普通人,誰又敢說自己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真”人呢?我不奢望每個教師都能做到言必真,行必果,但我希望教師都能成為不自欺欺人的人。
教育應該教人“求善。”心中常存感恩、憐憫之情即為“善”。教育應該讓人常存感恩、憐憫之心。我堅信,一個常存憐憫之心的民族,才是最偉大、最強盛的民族。日本經濟發(fā)達,可野心昭昭,為其不改,永遠也不會強盛。因為一心想稱霸的人,其實內心是懦弱的、可憐的。教師教學生求善,當讓學生對生命萬物常存憐憫之意;對父母、師長常存感恩之心;對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教育應該教人“求美”。賞心悅目謂之“美”。廣義的“美”應該是“真”和“善”的完美結合。作為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求真、求善,那么讓學生悟出何為“美”就會水到渠成。如果能讓學生自己知道真正的美,那德育教育就不象現(xiàn)在這樣蒼白無力。我常想,試圖以開設思想品德課程、政治課程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其結果無異于緣木求魚甚至是南轅北轍。因為很多學生看透虛假,又怎能相信書上的“崇高”的謊言?惟有引導學生求真、求善,方有可能追求完美的圣人境界。這可真是奢求啊!
教育最后才是教人“求知”。在這一點上,可能很多人認為已經做好,因為現(xiàn)在的應試教育已經將追求知識的掌握做到極至。其實不然,此“求知”非彼“求知”也。真正的求知,是學會學習,學會掌握知識的方法,時髦的說法是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而不是像現(xiàn)在大行其道并被多數(shù)老師屢試不爽的對學生強行的“硬灌”“死揪”“填鴨式”的“知識轟炸”。須知,古人所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乃是至理名言。∷栽谖铱磥,中國教育讓人真正“求知”的路還很遙遠、漫長。
以上僅是我對教育的膚淺理解,難逃俗套同時也是紙上談兵,惟望能警醒同仁,拋磚引玉,則愿足矣!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12
讀完之后,我不由得按著書中理想教師 的“標準”去叩問自已:我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吧,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師有一桶水,現(xiàn)在隨著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讓孩子更有所學、有所獲!否則,拿什么來教給孩子呢?這就要求:一要勤于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
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于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總之,我讀了教育類這書籍,感受很深,引起的我的思考,以前我是非常喜歡看教育類的書籍,但在這幾年沒怎么看過,是因為沒有,可現(xiàn)有了,我就看看,不管是那么忙,我在休息時都會看看,從中學到一些經驗,有些隨機帶到教學活動中去。了解當前教育的須要,特別是這位教授寫的<我的教育理想>,我讀的幾次,感受很深,受益非淺。
《走好人生第一步》——為3歲以下孩子的爸爸媽媽推薦的一本書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說“三歲決定人的一生”嗎?但又是什么在三歲之前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識字教育?早期的數(shù)學教育?還是早期的才藝教育?這些并非不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這本書的副標題為: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矗這讓我想起了圣經里的一句話:“凡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好比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的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并卻倒塌得很大!
你愿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還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沒有人選擇后者,那么這本書會教給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讀懂孩子的行為,并將孩子的行為引導到一個有效的目標上去。就像圣經里說的:“教養(yǎng)孩童,走他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13
最近閱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暢快,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
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參加工作時間不算長,經常會思考一些關于教育的問題,韓愈說的“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fā)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xiàn)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著。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薄敖逃緛硗唵,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復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氨頁P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倍嗝礃銓嵉恼Z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shù)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反思幾年來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yǎng)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下一天一天長大,直到秋天收獲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學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yǎng)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并強壯起來。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強壯,孩子們不一定會你給什么就吸收什么,他們總是挑自己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yǎng),營養(yǎng)均衡,協(xié)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著同一個目標發(fā)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個塑像。書中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并不是基于課程本身的什么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jié),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qū)。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14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里,愛究竟是什么?帶著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安利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xiàn)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稅鄣慕逃芬粫忻鑼懥艘蝗撼錆M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xiàn)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xù)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xù)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fā)現(xiàn)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15
前幾天很榮幸的在西西博上申請到一本《別以為你懂孩子的心》的試讀機會,一直以來涵寶都是我一手帶的的,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我想著以我的方式讓給涵寶健康快來的成長環(huán)境。讓涵寶的長成開朗,活潑的孩子,事實確實也是如此,但看了這本是后我感覺還是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夠的,對孩子的心還是不夠了解。很多時候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一件事情。
比如涵寶2歲多的時候,我包餃子的話都是自己和面,涵寶最喜歡的就是想幫我一起弄,覺得很好玩,我又怕她弄的一身面粉,到處都是,不好收拾,嫌涵寶給我添麻煩,就拒絕她幫我和面,殊不知我這樣一拒絕多傷孩子的心。硬生生的把孩子學習的機會給阻止了。好在后來我聽了涵寶的解釋,說:“媽媽,等我會包餃子了,等你老了,我就可以包餃子給你和爸爸吃了”,當時我就感動的不行,說“那你和媽媽一起和面吧,不過要注意不要弄在身上哦”,整個過程涵寶很小心的弄著。最后還是一身面粉。
所以這點,正如書上說的,我們是如何阻礙孩子的,很多家長都會嫌孩子給自己添麻煩而去阻止孩子。結果孩子把父母當成外人,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危而去阻止孩子,結果孩子以為周圍處處有危險,膽小怕事,不敢嘗試新鮮事物,失去好奇心,求知欲和學習的興趣。害怕孩子生病而阻止孩子,結果孩子如溫室里的花朵,脆弱不堪,經不得一點風吹雨打,父母還會因為所謂的成人間的客套和規(guī)矩阻止孩子,造成孩子與小伙伴們的交往障礙。
涵爸的教育觀念基本和我差不多,不刻板,所以孩子的性教育沒有刻意的去看待,就像平時看到花草一樣解釋是給涵寶聽,涵寶看爸爸洗澡,看媽媽洗澡,F(xiàn)在都是這樣的,沒什么,最開始問過,我們都給涵寶說的很清楚,沒有遮遮掩掩的,F(xiàn)在涵寶對大人的身體為什么不和她一樣,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大人在對待孩子是要把自己心里的雜念拋掉,不要以為孩子的問題帶著什么色彩。
其實有時大人總覺得孩子不理解大人,不懂的父母的辛苦就是為他們的將來過的更好但大人們又有多少能理解孩子心里所想呢。
這本書的作者說的很多,物質在孩子面前卻是不是很重要,他們的需要是父母的“懂”。大人不懂孩子,就會錯怪孩子,就會不切實際的要求孩子,會把孩子推的很遠,爆發(fā)親子戰(zhàn)爭。蹲下來,跟著孩子的視線看世界。大人會發(fā)現(xiàn),孩子和大人對著干,是因為大人的教育簡單而粗暴。
看了這本書,確實非常不錯,作者把自己和孩子相處的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情都能從理解孩子的心里出發(fā)。我們平時也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卻沒能做到這樣,懂孩子的心,不容易,所以要學習,要蹲下來跟著孩子的視線看問題,傾聽孩子的真正想法,才會懂得孩子的心里。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16
剛拿到這本書,通過目錄我了解到孩子最愛聽的100句話,我發(fā)現(xiàn)其中有很多話,我也經常對孩子說,可是效果并不明顯,細細讀來,我發(fā)現(xiàn),雖然是同樣的一句話,當你的表達方式和時機不一樣,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很早就借閱了《孩子最愛聽的100句話》這本書,由于我看書超級慢,到現(xiàn)在才看了一大半,但其中有一些章節(jié)對我觸動過還是很大的。下面與大家分享的是其中的一篇《太好了》。
首先應該明確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當孩子很認真地在做事或完成某件事情的時候要及時鼓勵他說:“太好了!”
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也要學會用這句話來激勵孩子。表揚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哪些行為是好的,以增強孩子好的行為。所以表揚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針對孩子對某一件事情付出努力取得的效果,而不要針對孩子的性格和本人。如在孩子把玩過的玩具整理好后,我們若說:“你真是個好孩子”,這樣孩子可能弄不清家長是表揚他玩具收拾得好,還是贊揚他不再玩玩具了。而家長若說:“你把玩具收拾得這么得當,真是太好了”這樣孩子就會明白這種行為是好的,以后還要這樣做,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年輕的父母常常有這樣的苦惱:自己的小孩兒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每天回家時常常把衣服亂扔亂甩,還常常把與干凈的衣服放在一起。對此,說教、打罵都不管用。
其實,解決這種問題是需要策略的。不妨去超市買一個顏色漂亮的盛衣服的籃子,因為小朋友都喜歡漂亮新奇的東西,然后就可以告訴孩子將臟衣服放在籃子里?梢蕴嵝押⒆,當一件衣服脫下來,要么放在衣櫥里,要么放在籃子里。當孩子初步養(yǎng)成愛秩序放衣服的習慣后,你應該說:“太好了,我們的寶貝兒現(xiàn)在養(yǎng)成好習慣了!”“太好了”這句話,對于有些馬虎的孩子來說,更具有鼓勵孩子繼續(xù)堅持養(yǎng)成一種良好習慣的作用。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17
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教師的專業(yè)性體現(xiàn)在教師能否做到教無痕,讓幼兒處于主動學的狀態(tài)。那么如何讓幼兒主動學呢?這就是考驗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結合本次團隊研磨的大班音樂活動《撥浪鼓》,讓我對音樂教學有些許感觸。
一、讓幼兒有任務意識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讓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任務都能夠落實到幼兒身上。在歌唱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幼兒充分傾聽歌曲的機會。其實教師每一遍的范唱都是有講究的,每一遍都是讓幼兒帶著問題去傾聽:如《撥浪鼓》中通過提問“你聽到這首歌曲里唱了什么?”、“你聽到老師是怎么唱的?”等。孩子有了需要解決的問題,自然也會安靜地聽音樂了。1、情境導唱
《撥浪鼓》中教師站在幼兒原有歌唱經驗的基礎上,有意識的將回聲唱和輪唱的共同點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切入點,以發(fā)聲練習“山谷回音真好聽”自然的遷移到“撥浪鼓” 中。將已有的生活經驗在相同的情境中進行再次運用和拓展,并引導幼兒會用正確的發(fā)聲方法歌唱,從而獲得新的經驗。教師的范唱是直接影響到幼兒對新歌學習興趣的一個因素,老師的歌聲動聽、悅耳,充滿感情就能激發(fā)幼兒學習的欲望。例如在教師范唱時,可以用清唱的形式,幫助幼兒聽清歌詞和歌曲的節(jié)奏;當孩子能跟唱后,教師要適時的退位,逐漸降低自己的音量,讓幼兒處于歌唱時的“主體”地位。
二、將教學內容落入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唱歌是音樂藝術的一部分,姿勢不正確很難唱好歌,因此正確的姿勢是發(fā)聲的前提。在歌唱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幼兒歌唱時的姿勢,包括氣息、用嗓、口腔共鳴、吐詞方式等。應耐心地告訴孩子,唱歌姿勢不正確會有哪些危害,如姿勢不正確會影響發(fā)聲,唱出來的歌聲就不好聽,不優(yōu)美;站著唱歌時身體要挺拔、不駝背、不含胸,雙手自然地下垂;口形略帶圓形,這樣發(fā)出的聲音就好聽。在教學中,多觀察孩子,時刻提醒孩子保持正確地姿勢來唱歌。
三、保證師幼互動、幼幼互動的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挖掘了師生、生生的互動關系,運用第一、二聲部換唱、 換角色唱、與伴奏老師唱、與聽課老師唱等方法,使輪唱方式呈現(xiàn)了多樣化的特點,使幼兒的參與興趣有效保持,師幼互動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歌唱教學中需要關注的東西還有很多,教師要順應幼兒的意愿和興趣,關注幼兒的情感需要,從而幫助幼兒獲得交流情感的多種途徑。快樂是相互的,快樂也是需要創(chuàng)造的。就讓我們帶著孩子,用心去聆聽,用情感去體驗,用快樂去歌唱。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18
前幾天,我在《幼兒教育》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我深受感動。
“愛孩子,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職業(yè)素質,能否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并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有些幼兒聰明、漂亮、干凈,很討老師的喜歡;有些幼兒調皮、穿戴不整潔,不討老師喜歡。 從教多年來,讓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兒教師。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yè)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yè)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yè)吧,因為葉的事業(yè)是平凡而謙遜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幼兒教師不僅要具有知識與能力的素質,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yǎng)。作為一個幼兒教師,一個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么?可能有人會說:是扎實的基本功,但我覺得更應該具備的是強烈的責任心和對幼兒的“愛”,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愛”,一切都無從做起。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應該對孩子負責。我們應該用“愛滿人間”的胸懷去關
愛每一位幼兒,對幼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像對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他們,像對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賞他們,讓每個孩子在真誠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愿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19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它的名字是《學生國防教育讀本》。我看了里面的幾篇文章,感慨頗深。
讀了《藍色國土》使我認識到,中國不僅擁有94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領土,還擁有300王平方千米的海洋領土面積,在這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國土,面積超過500平方千米的海洋近650個,島礁近萬個。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和安全事關中華未來的繁榮富強,事關中國是否能走向世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強大國家。
海洋就想一個聚寶盆一樣,里面裝滿了無數(shù)的奇珍異寶如石油、天然氣、多金屬結核、富鉆錳結克,熱液礦藏、可燃冰、金紅石等等,海洋不僅是個聚寶盆,還是一個天然的空調機,天然蛋白質倉庫,之所以說海洋是天然的空調機,是因為海洋是影響地球氣候主要因素。之所以海洋是天然蛋白質倉庫,是因為海洋內有許多海洋生物。海洋也是一臺天然的電視,因為海洋內有許多風景,十分生動。
然而,海洋正在遭受人們無休無止的破壞,幾乎每天都有報道,那個工廠又污染了那條河水。據(jù)了解,工業(yè)污水含有各種酸性物質,
生活污水含有化學物質,所以說工業(yè)、生活污水是海洋變得混濁不堪,甚至是海里充滿了有毒物質。
讀了這本書后我相當一名海軍,保衛(wèi)祖國的海洋,不讓"藍色國土"變成“黑色國土”。
我們共同呼吁:保衛(wèi)海洋,保衛(wèi)我們藍色的國土!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20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fā)展》是一本指導老師或者家長促使兒童美育發(fā)展和為中小學美術教師提供教學方法的有效用書。為美術教室研究兒童美術有一定的幫助。此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講的是美術教育與人的發(fā)展,下篇講的是兒童美術教學方法的研究。作者根據(jù)40年的教學實踐和20年的美術教育教學經驗積累,全面的論述了兒童美術教育的體會,作者從美術教育與人的素質發(fā)展到兒童接受美術教育的心理特征再到建構開放性教學實踐體系,用圖文并茂的方法,向讀者講述了尊重兒童教育與啟發(fā)兒童創(chuàng)造思維的重要性。上篇主要是針對兒童寫的,而下篇就是為教師而寫的。從教育觀與教學方法到叫的藝術里面,作者舉了很多實例穿插。那么下篇其實講述的就是教學法的實施與探究。
作者引導美術教師要尊重職業(yè),熱心教育,給了我很大的感觸。選擇了教師等于選擇了一份天職,我們在做的不僅僅是為了兒童的美育發(fā)展,還考慮到兒童成年后通過美育學習如何促進社會的發(fā)展,社會與美術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在教育的同時,也在培養(yǎng)國家高素質的人才。所以作者提出,教師對本專業(yè)不僅要有較全面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技能,還應有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對世界多元文化藝術和傳統(tǒng)文化藝術有所了解,能給學生提供參考與進行指導并幫助學生開拓知識。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21
這本書嚴格來說我不能稱之為讀后感,因為壓根沒有仔細讀完整本。
這本書是別人送的,推薦給我,說不錯,而家有寶寶,對兒童教育非常關注,自然也高興的收下了,也滿懷期待。
但是這本書真的不適合我,我實在沒有耐性仔細去閱讀這種種類的書,書里沒有我期望的實在的有效的指引,在這本書里,我看到的是濃烈的營銷的影子,而在我的概念里,兒童教育是一項嚴肅的學術,是必須專業(yè)、嚴謹、有內容的。
整本書我看到的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其實很簡單,就是:對孩子輕輕說“是的”,分解開就是孩子天生有自己的天賦,父母要尊重這種天賦去培養(yǎng)孩子,要重視孩子,多肯定他。這個思想原本也被大多數(shù)人認可,但是就是這么一個觀念,就整出一本書,我總覺得實在是太單薄了,不要說這個觀念還是已經泛濫成災的存在,很多父母也已經有這方面的意識,而在作者的敘述里,好像九成九的父母都是漠視孩子的,都是不懂得重視孩子的,這實在是一種過于自負、自戀的想法。
尤其在整本書里,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推介自己,講自己成長的了不起,是最讓人反感的地方。
在這個全民營銷得有點過了的年代,看到這樣的書,實在讓人厭煩,尤其是在育兒教育這樣的領域。
當然,我生性乖張,對事物有時過于主觀,這種觀后感也僅是一種個人體會而已。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22
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正如喬叟所說,"真誠是人生最高的美德".的確,無論你高低貴賤,也無論你是任何人,都必須遵守信用,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建設誠信的校園》這一章節(jié)中的故事:"0分成績"。
故事是這樣的:美國一所中學的多名學生在完成一項生物作業(yè)時從互聯(lián)網上抄襲了一些現(xiàn)成的材料,被老師發(fā)覺,判定為剽竊,并毫不客氣地給這部分同學生物課的成績?yōu)?分.這位老師說,她在第一天上課時就和學生定下協(xié)議并由家長簽字認可,要求布置的作業(yè)都必須由學生獨立完成,欺騙或剽竊將導致作業(yè)失敗.支持他的人說:"教育學生成為一名誠實的公民比通過一門功課更重要"。
這位老師果真給學生判了個"0分成績",她深刻地詮釋了"不自欺,不欺人"的含義,這值得我們去深思.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就應該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有一次,班里做了一次模擬考試,結果我得了100分,心里美滋滋的。回到家后,我自豪地拿給爸爸看,起初爸爸的臉上似乎有種掩蓋不住的喜悅.可漸漸地,爸爸的臉色沉了下來"你過來一下""嗯?""你看,這道題目算錯了,按理說,應該扣掉一分的……""我不要嘛,萬一扣掉一分的話,那我就不是全班第一名了!再說,反正老師也不知道……"
這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睡,那兩個"紅圈圈"就像一雙尖銳的眼睛笑我,諷刺著我…… 第二天,盡管我很不情愿把試卷交給老師重新打分,但還是硬著頭皮向老師說明了情況,并重新打了分數(shù).老師夸我是個誠實的孩子,我笑了.爸爸媽媽知道了這件事后,都很高興,豎起大拇指表揚了我。
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照亮整個天空;擁有誠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濺起整片海洋;擁有誠信,一片小小的樹葉,可以傾倒整個季節(jié)…… 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中行走,每一步都會留下一個腳印,這腳印不可能深淺一致,也不可能紋絲不亂,因為人總是難免犯錯,一旦犯錯,我們需要做的是努力改正錯誤而不是隱瞞,只有以利益實際行動來彌補過失,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誠實正直,有責任心而又能博得別人信任和喜愛的人.只有一路真誠,才能一路陽光.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23
《愛的教育》讓人深受感動,里面的所有日記都體現(xiàn)出對老師、父母、同學的愛,讓人倍加感動。
《愛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恩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十個月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師講的動人的每月故事。
愛就像空氣,雖然天天都在我們身邊,但經常被我們忽略!稅鄣慕逃芬粫忻鑼懥艘蝗嚎鞓罚蓯鄣纳倌。他們的身份各不相同,有出生于富裕家庭的,有出身于貧窮家庭的,但他們互相尊敬,互相關愛。這些孩子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愛的教育》里到處都體現(xiàn)了愛。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每月故事——萬里尋母記,講述了主人公馬爾可的媽媽為了讓家里付起債務,便遠渡重洋,孤身一人來到了阿根廷共和國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富人家去做女傭,后來斷絕了聯(lián)系。13歲的主人公馬爾可,不顧去美洲的危險毅然向他爸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親的請求。這件事一開始雖沒成功,可兩天后他父親的一個船長朋友聽說了這件事后,便去找到了他父親告訴他可以免費帶馬克爾去美洲。于是,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借著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xiàn)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y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于重逢了……
掩卷沉思,馬爾克是這樣的愛媽媽,為了媽媽,他甚至不顧一切危險,遠渡重洋,從熱那亞來到阿根廷共和國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真另人佩服。
愛的教育真是一本經典的書籍。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24
一代代前輩的發(fā)憤圖強,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光;仡欉^去,我們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的輝煌業(yè)績;展望未來,我們對國家的錦繡前程充滿信心!
現(xiàn)在實現(xiàn)了免費義務教育,共享發(fā)展成果,提高基本醫(yī)療保障,健全社會保障的體系,困難家庭住上了新房等國家新政策,向我們展示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
讀完《建設幸福中國》,我陷入深思中,看著書中的人們,使我想起了一件往事:那一天,我們正在上課,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讓安靜的生活變得有了聲音。
下課了,我們紛紛看著那嘩嘩的大雨,有一種冷冰冰的感受。到了放學的時候,一個同學正在著急得借錢:”誰能借我10元錢!翱吹竭@一幕我把買好吃的錢借給了他。
他走了之后,一個沒拿傘的同學向我借傘,我本來不想借給他,可是想起老師的話……我還是借給了他。
我和另一個同學同乘一把傘。雖然很擠,但我心里還是很高興。
祖國的未來屬于我們這一代人,做一個熱心的人,從自身的小事做起。幸福中國等待我們去建設。讓我們?yōu)樽鎳男腋、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奮斗!奮斗!再奮斗!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25
今天,我懷著十分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紅巖》這本書。《紅巖》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
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如: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云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斗,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
所有這一切展現(xiàn)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讓恩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銹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后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泵鎸χ讲奖平墓黹T關,許云峰沒有表現(xiàn)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菔癄、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江姐被粗長的竹簽釘入指甲縫間的刺骨鉆心的逼供,特務們?yōu)榈氖窍霃倪@位重要的共產黨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可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他們以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zhàn)到底!
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zhàn)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斗爭精神豐富起來!讀到他們的事跡,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寫英語作文,花了不少時間卻只得低分,便泄氣了;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棄。沒有對學習、工作完全充滿熱情的我易被摧垮,總找借口說自己是個女孩!斑@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shù)位戰(zhàn)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巖,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于容易使人忘記了什么叫英勇、堅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
我要感謝《紅巖》,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如今,在紅巖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我相信我們古老的中國、文明的中國、美麗的中國,會在新的時代創(chuàng)造新的奇跡!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26
這是一本記載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行為往來的書籍,書中以案例的形式記載了若干個師幼互動行為,同時,他用35張圖表將研究的成果以數(shù)據(jù)的形式給我們展現(xiàn)了孩子在對人、對事所持的各種內在的尺度,寄予的各種期望、企盼、要求等,呈現(xiàn)孩子的心靈世界。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每個人的一生都好比一條有起點和終點的線段,注定了要和其他的線段相遇、相交接成一個又一個網點,直到生命結束,每個人都有了一張標志他曾經作為人生存過的網。想了解一個人、了解他人對他的影響,我們不能只是停留于查看他所編織的靜態(tài)的網,而是要去親歷一下他與他人相交接的動態(tài)的過程。因此,書中作者用了許多發(fā)生在幼兒園的真實的師幼互動案例描述性的記錄了孩子的幾多歡樂、幾多愁!走進教師與幼兒的現(xiàn)實生活場域,走進了他們進行行為往來的一個又一個的微小空間。在這些案例中孩子們具有獨特的內在尺度、動機、意愿、需要與沖動。以及老師時如何去了解孩子、知道他們的思想,并花很大的精力去為孩子“創(chuàng)造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等等。作者以主管的關注者的身份對師幼互動行為發(fā)表種種先見,力圖以白描的手法展現(xiàn)師幼互動行為的現(xiàn)實所在。
以上是我在粗淺的翻閱這本書后的一點體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還將細讀書中的許多案例,感知它深刻的涵義,體會身臨現(xiàn)場與孩子發(fā)生的一切……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27
作為一個年輕的新手媽媽,我對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一直是更為關注的。最先,當我還是準媽媽的時候,老公為我訂閱了《孕味》系列雜志,這大概是我系統(tǒng)的接觸嬰幼兒孕育、喂養(yǎng)和早期智力開發(fā)等專業(yè)書刊的始元,在漫長的懷胎十月里伴隨著我與BB一起成長。在此之后,我一直在斷斷續(xù)續(xù)的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時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每篇短文都值得為人父母者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身蒂固在父母身上那些壞掉的教育理念。所以,這本書一直成為我的枕邊書,亦是我所看過的眾多幼兒教育書籍里面印象最為深刻、最喜歡的一本書。
近來有幸獲得《幼兒園“完整”課程》系列書籍,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有關培養(yǎng)完整兒童的專業(yè)課程,帶著對深圳實驗幼兒園的諸多認可、濃厚的興趣和諸多好奇與疑問,我粗略的翻閱了有關片段,由于時間緊促未能全書閱讀深感遺憾。幼兒園完整課程系統(tǒng)總結了深圳實驗幼兒園十多年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其先進的教育成果、一流的管理水平、努力進取的師資隊伍,使我們的孩子在優(yōu)化的環(huán)境中健康、愉快的成長!
早在2010年,我的孩子就在實驗幼兒園上了一年的親子班,其間我基本上是全程陪伴孩子上課。因此,對于典雅潔凈的校園環(huán)境和親切耐心的老師都倍感熟悉。學校和班里經常組織多種多樣的戶外活動和教學互動,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比如:我們參加了學校舉辦的科技節(jié),老師和家長紛紛上臺為孩子演示各種科技小發(fā)明、小制作,演講科技小故事,和媽媽一起做手工,大人和小孩一起其樂融融。我們還和孩子一起參加了社會實踐,親手種植種子,全程觀察種子從發(fā)芽到長出一串串小綠葉的成長過程,并且全程拍照留念。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孩子的創(chuàng)作思維,還培養(yǎng)了孩子的動手能力,課堂直觀而生動,比起我們小時候那會的照本宣科趣味極了。家園互動一直是實驗幼兒園的教育特色,家長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教育實踐當中,紛紛拿出自己的社會資源,組織和策劃一些有意義的戶外活動,讓家長、學校和孩子一起緊密的融入到學習、成長的大家庭中來。
我十分感謝深圳實驗幼兒園給予我的孩子寶貴的學習機會,我將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成長。我更衷心的祝愿實驗幼兒園在教育實踐和教育科研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果。
教育書籍讀后感 篇28
近來開始捧讀《愛的藝術》一書,這是當代心理分析學家弗洛姆的一部名作。對于愛情這個亙古永恒的字眼,作者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人的闡釋,令人眼前一亮。
長久以來,我們都認為,只要讓自己變得足夠有吸引力(或者至少看上去是那樣),我們距離收獲愛情就更近了一步。于是男人們追求更高的權力和更多的財富;女人們則通過精心裝扮和各種人工“打磨”,努力構筑一副更美的軀體。依作者所言,我們都在試圖讓自己變得“可愛”,“而大多數(shù)人所指的‘可愛’基本上是時髦和性吸引力的混合物”。的確,我們認為一個男人或女人“可愛”,的確很難拋開他(她)的社會屬性來評價。譬如高富帥和白富美們賣個萌可稱之為可愛,矮窮矬們絲賣個萌倒顯得面目可憎了。
另一方面,我們告別了僅憑父母之命、媒妁之約就決定婚姻的時代。自由戀愛帶來的福祉之一,就是我們對潛在的伴侶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如同一首歌唱到的“放手去愛不要逃”一樣,情感專家們也鼓勵年輕人勇敢去追求愛、體驗愛,打怪升級,愈挫愈勇,直到足夠牛掰去干翻一個大Boss,覓得金龜婿,抱得美人歸。弗洛姆敏銳地指出,時下的婚配,更多關注“愛的對象”,而非“愛的作用”。用更容易理解的語言來解釋,就是我們更多考慮如何搞定他(她),而忽視了如何去愛他(她)。
在市場經濟思潮席卷的今天,互惠互利的契約成為了維系社會關系的一條重要紐帶,看上去一切都可以成為被交易的對象。我們用現(xiàn)金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商品,自己的脖頸上也被套上一個無形的價碼簽,走入婚戀市場待價而沽!翱儍(yōu)股”、“潛力股”、“經濟適用男”、“招商銀行”等辭令常被用來比喻男性和女性在婚配上的顯性或隱性價值——原諒我竟使用了這么多經濟學術語,只因婚配的過程實在是一場雙方價值精確匹配的過程。
弗洛姆認為,成熟的愛應該是一種不損失個人“完滿性”和“個性”前提下的結合,是人類的一種積極力量。我們的日;顒,絕大多數(shù)都是目標指向的,其動機通常不會引起我們的關注。以工作為例,我們可能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可能是為了填充時間,可能是為了積聚財富……大部分人是被動地從事工作。至于我們無需鞭策和驅使,也自發(fā)地在每天完成每一道工序、每一篇文稿、每一個行程之類,很大程度上是長期地被動接受變成了習慣而已。如果有人對此提出異議,那么去問問身邊的人,有幾個人從事的職業(yè)是其真正喜愛的,或許就會理解一二。
愛則不同,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是一種主動的行為,它的主要特征是“給予”,而非“接納”。弗洛姆認為“給予是潛能的最高表現(xiàn)”。在給予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體驗到自己的力量、財富。譬如兩性關系,只有雙方都進行給予,才能是一場酣暢漓淋的魚水之歡——如果男性沒有獻出雨露恩澤,如果女性沒有充分開放門戶和盡心配合,這場交融一定是欠缺快感的。而且,女性更多的付出還在后面,孕育胎兒和哺喂嬰兒的階段,不正是展現(xiàn)世上最偉大的母性之愛的美好時光。
于是作者提出這樣一種觀點,或者說建議:發(fā)揮愛的藝術,除了堅強信念的支撐,還需要讓自己保持能動性。既然愛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我們必須積極調動起全部身心投入其中。勤于用眼、勤于動手、勤于思考、勤于感知。這往往和我們的生活態(tài)度有所關聯(lián)——不會有這樣的人,在愛的方面長袖善舞,而在其他方面毫無建樹。如果一個人在其他的方面不是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那么在愛的方面,我們很難指望他(她)會付出積極而有建設性的行動。
愛是兩個人情感之紐帶。無論是戀人,還是親人、同事乃至陌生人,人們結成的一切社會關系,都在倫理觀的框架下運行。我們所公認的最理想的社會關系之一,就是完全遵循公平原則——不僅在市場里如此,社會生活中亦如是。我們都贊賞“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做法;但對那些舍己為人,做出犧牲而不求回報的做法,通常是敬而遠之的。這說明,像《感動中國》里宣揚的那些無差別、不設置任何前提的愛,雖然被我們所敬仰,但尚未成為社會大多數(shù)人所持有的思想和覺悟——雖然那是更接近愛的本質的狀態(tài)。
弗洛姆在書的末尾,略帶悲觀地指出,“在現(xiàn)有的制度下,能愛人的人,是例外;在當今西方社會中,愛是一種邊緣現(xiàn)象”。他所希冀的,是在那種純粹的愛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的伊甸園,人們戰(zhàn)勝了人性中的自私,停止對自身利益的追逐,更加公正無私地對待身邊的每個人——這注定是一段遙遠的征程。
人類能自洪荒歲月到達繁榮的今天,以一種新的視角來審視,人類的歷史其實是一部愛的史書,個人、族群、城邦、國家、民族,因愛而團結或分離;因愛而爭斗或和平;因愛而生長或消亡。回顧歷史,我們能在很多故事中,找到愛在各個社會層面上的、以各種形式表現(xiàn)的事例,我們能看到,那些偏激的愛、狹隘的愛、自私的愛甚至變態(tài)的愛,都在上至英雄偉人、下至販夫走卒的身上上演著——但是,如果愛不是一種理性的堅定信念,那么我們的祖先也許早就滅亡在某一此戰(zhàn)爭中了。我們還在這顆蔚藍星球上繁衍生息,那就是愛存在的最好證據(jù),她還在維系和供養(yǎng)著我們。
在這個日新月異而又精彩紛呈的時代里,我們每一天過得忙碌而充實,似乎無暇停下來認真審視自己的內心,到底什么是我們最根本而真實的需要?如果愛是人類生存問題的唯一理性答案,那么我們就要相信愛、思考愛、探究愛、發(fā)掘愛,去還原和呈現(xiàn)愛的本來面貌,無限接近于愛之真諦。
【教育書籍讀后感(通用29篇)】相關文章:
01-25
英語書籍讀后感08-30
英語書籍讀后感范文07-19
英語相關書籍讀后感09-07
高爾基著名書籍童年讀后感02-10
閱讀紅樓夢書籍讀后感02-09
英語書籍讀后感精選三篇09-10
初中生關于童年書籍的讀后感02-10
經典書籍《百年孤獨》讀后感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