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0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
星期四,我看了《誦讀經典品味越韻》中的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詩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主要講了:屋主壽鏡吾是紹師興城里有名的塾。他20歲中秀才,在自己家中設館授徒,以教書為業(yè)。他制定學規(guī),從嚴治教,每年收學生不超過8人。他對學生要求嚴而有度,待人以寬和為懷。發(fā)現(xiàn)有學生不認真讀書,到后院去玩時,他只是大聲叫道:“人都到哪里去了?”待到大家陸續(xù)的回來時,他也只是瞪幾眼,督促大家讀書而已。他也備有戒尺,但不常用,學生有違反塾師的也只是在學生手心上輕輕地打記下以示懲戒,不像別的塾師,要把學生的手心拗彎,將手背頂住桌角用力痛打,以示師威。教學之余,他常以讀書自娛。每當學生放聲朗讀課文時,他便吟誦自己心愛的古賦,而且搖頭晃腦,顯得十分投入,也很有點幽默感。放學時,他會親自把學生送出大門,站在石橋上觀察良久,看學生在路上是否有打鬧的情形,直到學生走遠,他才放心地踱回書房……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著。
有空時我還要看看《誦讀經典品味越韻》中還有什么有趣的童年樂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2
帶著些許激動,好奇,與些許敬佩細細地讀完了這篇文章。使我了解了魯迅快樂的童年,雖然不是事事如愿,卻阻止不了心的飛揚!
魯迅的樂園,是五彩繽紛的,是生機勃勃的。在這里,他可以無憂無慮地嬉戲,自由自在地奔跑;在這里,他有著成仙的夢想,有著摘到覆盆子的自豪……到了三味書屋,或許老師太嚴厲,規(guī)定太陳舊腐敗,但魯迅還是找到了屬于他自己的快樂,雖然不多,卻異常珍貴。
小時候,我也在充滿著生命氣息的春天草地里拔草,當時的想法很簡單,現(xiàn)在看來卻也不乏些許童真,只記得只想知道草是怎么長在地里的?為什么它不會跑呢?現(xiàn)在雖然已經知道了它的原理,卻還是幻想著小草可以像人一樣,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長大后,進入小學、中學,功課逐漸多了起來,到家的時間也越來越晚,開始的時候,我確實有些不適應,覺得老師的要求太嚴格?上蛟谖疫是笑口常開,路邊的芳草,周圍的樹木,身邊的同學都是那么可愛!雖然我與同學之間有時會發(fā)生點小矛盾,但事后我們照樣一起討論學習,討論生活,討論愛好……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也會遇到許多煩惱,我們都應該像魯迅一樣,在哪兒都能找到快樂,在哪兒都能讓心無拘無束地飛揚!
生活中的許多事我們都可以放進生命那美麗的寶盒中,等到慢慢老去時在打開看該是多么美好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3
我讀了魯迅的《朝花夕拾》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文章主要講述了:百草園給童年時的魯迅帶來了許多的樂趣,百草園的景色讓魯迅百玩不厭。
長媽媽給魯迅講了一個“美女蛇”的故事,魯迅聽完后,便很想得到一盒像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
魯迅進了三味書屋以后,他就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蓮……說再見了。在三味書屋里,他每天都要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不過這樣也阻止不了他。他會常常和同窗們到三味書屋后的一個小院子里玩,但是過不了多久,就會被老師叫回去讀書。
讀完這篇文章后,文中“美女蛇”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的時候,你千萬不要答應。這篇文章還表達了孩子對童年時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而魯迅就是對百草園的喜愛,對三味書屋的乏味。
文中的百草園里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聽起來,這個地方好像很好玩,怪不得魯迅先生那么喜歡百草園,而討厭三味書屋了。
這都讓我回想起兒時的樂趣,那時我才幾歲,媽媽叫我去拿干柴,我不知道什么叫干柴,我就隨便摘了我表姨媽家的幾根荔枝樹的樹枝,最后弄得大家捧腹大笑。我還經常撿一些東西來玩。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4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名著。
這篇文章最美的句子是: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多么優(yōu)美的排比句呀!
我從這篇文章中知道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里用功,突然聽見有人叫他,只見有個美女的臉露在墻頭向他一笑,隱約走開去了,他自然很高興。但竟然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妖氣,一定是碰見了美女蛇了;這人首蛇身的妖物能喚人姓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人肉的。
魯迅先生說:這個故事使我覺得做人之險。我也是這么認為的。
魯迅先生小時候常在百草園捕鳥、逗蟋蟀、尋蟬、喂螞蟻——長大了還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到書塾里去。”一句話就從百草園轉到了三味書屋,我希望可以學習這種寫作技巧。
魯迅先生小時候上學很會做小動作。有一次,先生說:“人都到哪去了!?”大家便一個個走回去,一同走回去也不行的。可見先生是多么的嚴厲!
這篇文章寫的是魯迅先生童年的回憶。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5
今天,學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我懂得了很多。
首先,說說在這課我學到的詞語吧,確鑿,菜畦,輕捷,臃腫,鑒賞,人跡罕至,無從,人聲鼎沸等。好句: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英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這句話的寫法很好,運用從低到高寫靜物從高到低寫動物。這種寫法以后在寫作中很有好處。
其次,是本文表達的主旨,雖然在寫三味書屋時,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但主要是想寫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最后,是動詞用的好,如:“掃開一片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這段話運用一系列動詞,準確而細致地寫出了捕鳥的全過程,同時也寫出了兒童的興奮,驚喜之余,我也可以寫一段如:他推開門,徑直走進來,拿起桌子的書,轉身走向他自己的座位,坐了下來,翻開書,認真地讀了起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寫很好,大家可以去讀一讀哦。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6
老師講了一篇重點課文《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很有童真的課文。
他筆下的百草園,是那么的生機勃勃。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和高大的皂莢樹,何首烏藤,木蓮藤還有覆盆子是那么的自然;他筆下的鳴蟬,黃蜂,叫天子,油蛉,還有蜈蚣。整個泥墻根一帶,都洋溢著歡樂和自由。我更喜歡魯迅寫的關于美女蛇和赤練蛇的故事,增加了百草園的神秘色彩,更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還有何首烏藤的傳說,“我”夢想成仙,于是經常拔起來,顯出我的天真和那傻乎乎的“幼稚”。
后面則是寫“我”到三味書屋里生活的事情。我想先生詢問“怪哉蟲”一事,但是先生卻有了怒色。我也喜歡那善良、極方正、質樸的先生。整篇文章下來,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與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反映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愛自由生活得心理,更抒發(fā)了作者對封建教育強烈的不滿。但是,魯迅筆下的童年,還是有些樂趣的,至少還有陪伴他的百草園。而我們這些生活在21世紀的小孩子們,陪伴我們的也只是不斷翻新的玩具和令人激動的電子游戲,生長在大都市里的我們,哪里有一片綠色?
天啊,魯迅多少年后卻仍然記得自己的童年并用極其優(yōu)美的語言把他描繪到每一個人的心中。而我們呢,當我們長大是回憶自己的童年會是什么樣的呢?是一堆的補習班還是摞起來高的像塔的作業(yè)?不得否認,現(xiàn)在小孩子的生活,很無聊!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7
當我讀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我心中立刻涌出了2種不同的看法。
當我讀完“百草園”這一部分后我心中是羨慕的。羨慕魯迅小時候的自在,可以快樂的融入大自然,不像我現(xiàn)在在家中寫著作業(yè)。還羨慕魯迅能有一個這么好的環(huán)境,擁有一個這么生機勃勃的大園子,可以在園中觀察植物,昆蟲。我真的好渴望能有一個這樣的小花園。
當我讀完“三味書屋”這一部分后,我心中是有些震驚的,震驚舊社會老師的嚴厲,那可比百草園的昆蟲要厲害的多。也正是這私塾讓魯迅失去了自由、快樂。我不禁為魯迅捏了把汗。
讀到魯迅偷偷描畫時,我又被兒童的天真給逗樂了,反過來一想,正是這“三味書屋”里先生的嚴厲,博學、才能教導出這么優(yōu)秀的魯迅先生。同時也從魯迅對先生的描寫中,深刻的感覺到他是多么的懷念和感激自己的老師啊。
整篇文章讀下來,我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感受到了舊社會先生的嚴厲。這篇文章還引發(fā)了我的聯(lián)想,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不也是這樣的嗎?幼兒時可以去公園盡情的玩耍,慢慢長大后,開始學習,10歲時開始正式進入艱難的學習征途,長大后,一定不會忘記自己的恩師。人的一生,就是這樣過去,如果我們不珍惜每一個時光,就會覺得這一生沒有意義,但如果我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就一定會覺得很快樂,很美好。
整篇文章讀下來,感覺很順暢,細細品味后,卻感受到了許多新看法,難道不是這樣嗎?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8
初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有趣。魯迅先生將自己的童年生活描繪得生動而又富有趣味。那是一種貼近自然的生活,是一種我們已經體會不到了的生活。
通讀整篇文章,無處不是妙趣橫生。而第二自然段中描寫的景物,更是讓我對那種生活充滿了好奇與羨慕:菜畦、皂莢樹、桑葚、蟬、黃蜂、叫田子、油蛉、木蓮、覆盆子……數不勝數,光是這一長串名字,就已經把我?guī)нM了那個充滿生趣的世界。魯迅先生說起它們來精細生動,如數家珍,可見,“百草園”也真是個孩子們玩耍的好去處。
聽媽媽說,她小時候就是在鄉(xiāng)村長大的,每天可以在田野中奔跑,也可以在小溪里嬉戲;可以去給兔子割草喂食,也可以抓些昆蟲玩耍;可以去河里釣大大的魚,也可以在一片金黃的麥田中幫忙……這樣充實而又美好的生活,是我從未見過的,也是我萬分憧憬的。有時放了假,我也會去農村玩上幾天。那里清新的空氣、筆直的田埂、油綠的秧苗、成群的雞鴨,以及樸實的人們都會令我驚奇。對于在城市的煙塵與樓林中成長起來的我們,那確實是一幅畫卷般的美景。
魯迅先生的“百草園”是美麗的,但就像每個人都必須成長一樣,魯迅先生也跨入了他的“三味書屋”,F(xiàn)在,我們已進入了我們自己的“三味書屋”,并且還會不斷地努力前行。而我們的“百草園”,則將和童年的記憶一起,為我們的人生永遠地留下多彩的一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9
“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支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那里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我的眼角出現(xiàn)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fā)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白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于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老先生嚴厲的教誨,但仍敵不過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入神時,卻沒發(fā)現(xiàn)他的學生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玩,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起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么會那么喜愛《朝花夕拾》中的這一篇,想必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0
魯迅先生,一位奮斗在文化戰(zhàn)線上的民族英雄,這樣一位偉人寫出的文章,當然也是思維縝密,十分謹慎的。文章中總是十分巧妙地運用那些看起來毫無殺傷力實則充滿火藥味的語句來諷刺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我也總是理解不了某些語句的深層含義。
在這篇文章中,我看出了魯迅先生對自由與美的大自然的熱愛與喜愛,卻也看出了魯迅先生對三味書屋里枯燥死板且又嚴厲的學習生活十分厭惡。我想,這樣封建的教育扼殺了多少兒童天真、善良、活潑的天性啊。
不過,也許只是飽含著對當時封建教育的厭惡吧,我相信魯迅先生對自己的老師壽懷鑒先生還是有著極大的敬慕的吧。他是那樣和藹博學,總會在讀書時十分投入,甚至到了忘我的地步,雖然對學生很嚴格,卻不會嚴厲地打罵,頂多是瞪幾眼,這在當時的社會下,是多么難得!12歲到17歲,相當于一個人的中學至高中階段,魯迅先生全在老師的教導下學習著,這也為他后來那些犀利卻有內涵的文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想,壽懷鑒老先生也是魯迅先生一生當中十分重要的幾位人物之一吧。
“美女蛇”這一則小故事,應該是魯迅先生對黑暗的抨擊,寄托著他希望光明與善良有朝一日能夠戰(zhàn)勝黑暗的美好愿望。這則故事與百草園的聯(lián)系,也讓我對百草園里那片長草叢多了一種神秘與不安的感覺。
魯迅先生的偉大與他所付出的貢獻是中國乃至世界都家喻戶曉的,讓我們把這份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這份敢于斗爭的民族精神永久的傳承下去!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0篇】相關文章: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2-27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07-28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小學讀后感12-27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15篇11-13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15篇11-13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08-01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07-26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900字12-27
關于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讀后感12-26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學新點子設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