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讀后感范文(精選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理想國》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理想國》讀后感 1
《理想國》是一本哲學思想與政治理想交織的煌煌巨著。無怪乎一次辯論課上,我提到這本書一個學期的時間也讀不完的時候,沈友軍老師補充說這是一輩子也讀不透的大書。它通篇充斥著哲學的智慧,飽含著政治思想的精華,這體現了柏拉圖畢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應為哲學家,哲學家應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王”。
《理想國》一書,討論的熱點是正義哲學的問題。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智者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們先后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蘇格拉底一一進行了駁斥,并最終得出了正義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沒有僅僅落在關于個人正義的討論上,柏拉圖其實著眼于城邦的正義。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并將這條正義原則歸結為:“每個人必須在國家里執(zhí)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干他自己份內的事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然,柏拉圖的城邦是不是所謂的眾生平等,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的人人平等的國度。他所謂的城邦是分等級的,也就是城邦分為王權、軍人、勞動者。
柏拉圖是如何確立“政治家應該為哲學王”的思想的呢?根據史料,柏拉圖應該是經歷恩師之死后,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敗,才得以萌發(fā)政治家應該是“哲學王”想理。在他為實現理想政體而游歷的12年中,在游歷塔侖它木時結識的當地民主政體的'領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主要代表阿啟泰(Archytus),則為他的“哲學王”理想,提供了現實的雛形。阿啟泰本人,既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統(tǒng)帥,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柏拉圖的《理想國》問世雖已有千載,卻仍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它引領了一股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如何更加有效治理國家的思想潮流,可謂功莫大焉!
《理想國》讀后感 2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說的真是一點不錯。一本好書就可以讓人明白很多的道理。一本好書可以讓人陷入深深的沉思。每讀完一本好書就會讓人豁然開朗。是書讓人類走上了進步的階梯,有了今天這欣欣向榮的世界。書這無聲的預言家,預知著未來,預知著中國的夢。
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理想國》這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記載了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完整的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學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寶。這個學期,我用心的讀完了電子雜志版的《理想國》,感覺既有啟發(fā)又有異議。
我沒想到,我隨意讀的一本書,竟讓我邂逅了這位古希臘大哲學家;我也沒想到,正是他,讓我從新對身邊的很多東西有了新的認知;甚至讓我對快樂,幸福,痛苦,善,正義,勇敢,激情,欲望,智慧,愛情等有了新的定義,而正是這些新的定義,讓我多多少少地掃去了那些舊的理念,開始往另一條曲徑去通幽,而且,因為我不是生活在兩千多年前,我是個無神論者,我可以更真切的去選擇我需要的,我不是格勞孔,總是贊成蘇格拉底的,所以我同意,智慧是快樂的,正義是善的,欲望與激情是惡的,而理念與激情是追求智慧的最好組合,愛要是蘇格拉底或伯拉圖的似的愛,而勇敢需要好的智慧做伴,做正義的事,不做王權……
但我不贊成天堂與地獄會接納好人與壞人,靈魂也不會脫離肉體而存在,更不會不朽,而且王權不一定是哲學家,雖然他可能不是指我們現在的哲學家,但絕對不是最有智慧的人……
現在可以說為什么要感謝他了,其實我那兩天很矛盾的,一方面,我認同著物質與金錢是最好的快樂,另一方面,我又把自己放在一個不屬于現在大多數人所默認的幸福之上,并把他作為一種追求。怎么說呢,就象伯拉圖在理想國所寫的,我是金,銀,銅的混合體,雖然這是不成立的,但是可以把他看作是一個最好的比喻,他們在我靈魂里不協調的運作?墒,蘇格拉底說,可以讓善駕御其他兩種,這是可行的,而且,我所要的東西,就是那種,當然,哪一種,這是我的一個理念。
《理想國》讀后感 3
曾經以為智者哲人如柏拉圖者,其著作勢必是艱深、睿智、充滿智慧的火花因而很容易使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如我者迷了眼,如墜云端而不知所蹤。從來認為像《理想國》這樣的西方哲學史上有著如此虛無縹緲的書名的煌煌巨制一定也寫得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使人沒有讀下去的勇氣。曾經因為看莎士比亞文集,對幾乎是純對話的文體心存恐懼,覺得這樣的作品會因為情節(jié)的缺乏而造成興趣的缺乏,看著太累。
現在不知道是因為我長大了,對情節(jié)沒有過去那樣依賴,還是譯者的水平,還是柏拉圖語言中所達到的婦孺可知,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最高境界,還是我自己的愚昧無知歡樂多,讀同樣是對話體的理想國,第一卷下來我竟絲毫不感到乏味和疲勞。雖然幾乎沒有情節(jié)和場面的描寫,但從柏拉圖(盡管書中的主要談話者以蘇格拉底的名義出現,但由于柏拉圖是《理想國》的作者,我愿意將他當作柏拉圖。或者說,到底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談話中的思想。)有些俏皮但充滿思辨智慧的語言中,我卻仿佛看到柏拉圖和他的挑戰(zhàn)者們的唇槍舌劍的場景,看到柏拉圖一層層地將對手駁倒,看到一群啞口無言的人不甘心的眼神、面紅耳赤的模樣和柏拉圖有點壞壞的笑容,看到了他們的一笑一顰,一驚一怒。也可能是大一,大二時候看辯論賽的慣性吧,我居然很享受他們這樣的一種思維的碰撞,語言的交鋒。
肯定的,以我現在的閱歷經驗、知識結構和能力,我對理想國精神實質的理解是相當膚淺和粗陋的,甚至都沒有觸及問題的`皮毛極可能是隔靴搔癢。我不可能有見地地發(fā)表對理想國的看法的,也沒有辦法很系統(tǒng)的說出它有什么好來,說出它的價值所在。我只是覺得很快樂罷了,因為覺得有意思所以笑了。
但是,給不同層次的人不同的理解空間,開卷有益,能領會到多少就是多少,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理想國,這也是許多傳世巨著的共性吧。盡管這是專業(yè)課的推薦書目,我卻不想讓自己的思維局限在此,這是說得好聽的,其實是說我的思維未必可以達到從專業(yè)或者哲學角度思考和分析的高度,我只想記敘自己對書中字句的一些理解以及由他們引起的一些聯想。純系感想,無關學術,如有雷同,實為巧合。
《理想國》讀后感 4
柏拉圖不僅是古希臘哲學家,也是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圖的《理想國》是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對話,給后人展現了一個完美優(yōu)越的城邦。這個城邦是歷史上大大小小“烏托邦”的開山鼻祖。
該書是柏拉圖中期思想的總結,其語言華麗,邏輯縝密,想象豐富,闡述精彩,在歷史上頗具影響力。
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么是正義的'國家,而不是什么是正義的人,他從城邦至公民、從上往下、從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王權,國家護衛(wèi)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而這些所要體現的東西在他的《理想國》開始時候并沒有直接提出來,他是利用了正義二字逐漸將其拓展并且引申出來的。正義是一種好的表現,然而什么是正義呢,面對這個看似很好理解的詞語,柏拉圖首先對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拉圖的《理想國》里面不僅有著他對理想國的闡述,也包含著一種樸素的辨證主義觀點和應變的思想,他自始至終沒有明確給出正義的定義,也暗示著人們,這里沒有什么正確的定義,還需要繼續(xù)的探索研究,只不過他的想法是讓人們去利用這個探索研究構造他那種柏拉圖式的理想國。
《理想國》讀后感 5
《理想國》是一部政治學經典,但在讀這本書時,我的思維常常在字里行間悄悄的遠行,所以有時候不得不停下來想想自己的思維跑到了哪里,是怎樣跑的。這本書不是很容易讀懂的,在細讀起來總是覺得在和先哲對話時少了那份開闊與氣度,多了些唯唯諾諾,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話去理解去探索可那畢竟是一道很漫長且艱辛的路,所以我將慢慢的前行,那樣收獲的也許才更多。
在《理想國》里蘇格拉底剛開始討論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正義真的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有時想與其長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義還不如做一件正義的事,為一些不公發(fā)發(fā)自己的聲音來的更為實際。也許這是浮躁也許這也是心虛,因為正義千百年來許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幾率也很小。但我卻相信自己和柏拉圖一樣,對正義有著強烈的憧憬與向往!可他認為絕對的正義在神那里,作為一個唯心主義者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而對于自己甚至對于整代中國人來說缺乏信仰總是讓我們有時候焦慮、孤寂、無所適從,不知未來、過去,甚至不明白現在。柏拉圖最后說“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我很喜歡,也許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歡因為有了自己別樣的感觸。
柏拉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學家也是一位哲學家,其哲學智慧盡管沒有專門的哲學專著,但卻幾乎體現在他的每部著作當中。不論是從早期的《理想國》,過渡階段的《政治家》還是思想有了較大轉變的'《法律篇》,都閃耀著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學上,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唯心主義,成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在閱讀《理想國》這本書時,柏拉圖的一個主導的觀念及其對話的起點就是:理念本身是實在的,感知、具象與經驗的都是虛幻的。比如說,在書中就柏拉圖與大家辯論的緣起正義而言,什么是正義?蘇格拉底的對手給出了正義的多種解答,諸如傳統(tǒng)的仰或當時流行的:正義是有話實說、欠債還錢、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幫助朋友,傷害敵人等,這些都是正義的具體事例,正如現在問我們一樣我們總會回答成正義的人或正義的事。因為他認為真正的知識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觀可見的物體之中的。而其哲學觀點可以簡單的總結為認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變的“范型”,是獨立于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感性的具體事物是不真實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這些都在《理想國》的正義論與洞穴理論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闡釋。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他的理論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但作為一個智者與先驅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理想國》讀后感 6
《理想國》中的幸福玄想 二千多年前的希臘人用自己的思維揭開了不一樣的世界面紗,當然這個所謂的不一樣是相對于東方文明而言,比如中國。理性推演的世界總是給人一絲不茍,步步為營的謹嚴之感,或許相對于經驗而又隨性的詩三百,現代人可能覺得柏拉圖更為可信。
一、 關于愛情
作為一個推崇靈魂至上的愛情專家,顯然柏老師并不看好當下人們對于愛情婚姻的定位。房子車子是重要的,樣貌出身也要相當,但是有了這些對等之后就是愛情嗎,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婚姻家庭就是穩(wěn)固的嗎,這種婚姻就是人們所追求的幸福嗎。這些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很實際,卻又很有價值。老先生說真正的愛情是愛情的雙方在精神世界是統(tǒng)一的,在靈魂的內部是共同追求真理的,在這種旨趣引導下的愛情遠離了人們對于肉體欲望的沖動,遠離了非理性的低級層次與消極趣味。愛情固然像是穿越麥田回來是兩手空空,婚姻可能是麥地歸來后手里并不豐碩水靈的麥穗,看起來總是充滿了遺憾和悲壯,但是若真能如柏老師所言,倒也沒有那么多苦痛與彷徨了,這就好像中國古人所信仰的“高山流水覓知音”,在一個正確的時空維度里,遇見一個“知音”,愛情就被成全了,婚姻自然也就是幸福的'了。
二、 關于國家
也許作為一個管理機器,冰冷的運行構件并不足以使我們有什么人情溫暖的聯想,因為國家這個概念內在就包含了某種崇高,像史詩一樣,多的是一種厚重,一種壓抑。在柏拉圖搭建的“理想國”中,自然也少不了這種“黃鐘大呂”。然而他又不希望平民自怨自艾,永遠無法找到機構下的生活樂趣。所以,他為我們提供了一系列“治愈系”的良藥——學習。
想站在一個更接近權力中心的位置,必須要接近真理,探究世界的內部運動,撥開層層的迷霧森林,直抵陽光普照的大地,抬頭仰望天空的瞬間,幸福的眼淚才會顯得如此的澄明清澈。在當代人的世界觀里,權利本位——固有的就是一種惡心,而這種惡心并不能使人們敬而遠之,相反的,它披著欲望的花衣服迷惑著、刺激著人們內心深處的原始沖動。所以,感謝柏拉圖老師,因為在他的世界,權力中心圍繞的是一顆顆圣潔的靈魂,這些靈魂充滿的是酒神的魅力。這種理性光輝的映照下,社會契約的締結換來的權利與自由或許真的可以給人滿滿的幸福,好似中世紀的葡萄酒窖藏在地下上百年,開啟后的醇香讓人醉倒了再也不愿醒來。
三、 關于未來
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上帝或許可以行使這個權利。午夜的睡夢中,在意識的最深處,有時我們是開心的,春暖花開,鶯歌燕舞,仙女舞動著水袖,蟲鳴嬉戲,月光浮動。怎奈,當我們睜開雙眼,無情的“可見世界”只會讓我們感覺自己被自己狠狠地戲謔和愚弄。紛亂、躁動、不安……像一串串撒旦的嘆息從潘多拉的魔盒中詭異的釋放出來,氤氳在頭頂,漂浮在心間,換來的是更大的嘆息與失落。所以,未來在哪里,在柏拉圖“靈魂轉世”的天堂,還是墮落靈魂的冥界,或許都不在,在柏老師看來,未來深藏在過去,深埋在一個人類前世未知的某處,它懸浮在那里,安靜,祥和。它是一道光,永恒的存在,刺穿著重重混沌,超脫了時空的羈絆,點醒著人們的記憶,復蘇的記憶一步一步徐徐展開,像一幅人間巨畫,未來亦是朝著卷軸的方向慢慢清晰起來,豐富起來,靈動起來。追尋人性至善回憶的未來,幸福,真的在那,也未可知。
《理想國》讀后感 7
在我們這天的時代中,對于任何的東西我們習慣于問的問題是:這個有什么用?真的,我在自我的讀書的時候也常常問:這個有什么用?因為在我們的這天的時代中,有沒有用或許是痕量一些東西的標準,有用的將是受到人們的歡迎的,相反沒有什么用的東西,在我們這天這個時代很緊缺而資源十分不足的國家中是十分的不受歡迎的,所以問有沒有用是正確的,因為這個是我們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在他的發(fā)展的過程中所務必認真應對的。這個時代要求我們要真誠的問是否有用,我們的價值的標準是有用還是沒有用,而我對于這個的理解就是這樣的,是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以為我們的整個社會環(huán)境在實用的技術的包圍中沒有理由不對有沒有用提出一個明確的答復,所以,在我們的理解中,有用與否和我自我的觀點是不相關的,我沒有理由抨擊那樣的追問,因為你以個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對我們的時代的東西提出質疑的,個性是我們的時代是一個不一樣尋常的時代,我們的國家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所以有用的需要是不允許有什么別的東西的,所以我們需要理解,所以我們學會了在自我的思想中尋找自我在這個社會中的出路!
理想國有什么用?柏拉圖作為西方的一個國家的政治上的思想之父,我們問他:你寫的書有什么用?我們的問題放在別的地方或許是荒唐的,但是我的問題決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當你拿這本書和很多的人交流的時候,他是會問你的,但是我自我是不會回答這樣的問題的,因為我的學識沒有到達那樣的地步,但是我卻能夠說出我自我的理解。就是這樣的理解。而在一些地方這樣的問題只會帶來人們的嘲笑,因為這根本不是個問題!而我想說的是,在我們這天的時代中,柏拉圖的思想給我們的只能是一種理念的培養(yǎng),你如果說那這個對我們的實際有什么樣的作用的時候,我沒有答案,我不會回答。因為我們的理解的基礎是不一樣的。
一個國家有他自我的理念,一個社會有他自我的指導思想,一個人也有他自我的思想內涵,所以柏拉圖的書給我最大的理解就是他給我們能夠較為好的理解西方的關于法律的最原初的思考,展現那個時代的人的思想,展現他們關于法律的思考,而這個思考對我們是十分的重要的,你明白,我們的法律來自西方,我們的治理國家的理念同樣來自西方。你不要忘了,馬克思就是西方人,他是在一種宗教的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中成長,而他畢生生活的環(huán)境也是西方的.社會。所以我們要理解這天的東西,這天的西方或者說如果我們要真的的是想依法治理國家的話,那么柏拉圖的思考是無法回避的,法律的世俗性和他的神性是導致我們這天依法治國搞的并不怎樣樣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因為我們沒有宗教的理解,我們缺乏那樣的思考,我們缺乏那樣的理解,我們在有沒有用的支配下十分的鄙夷理念的力量,那么,這樣的東西是十分的沒有必要的,于是自然很多的東西我們沒有辦法來理解;蛟S你會問我,理念是什么?你明白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文字監(jiān)獄從秦始皇開始,焚書坑儒的故事一向在教育著后世的統(tǒng)治者,告戒著讀書人的歷史,讀書人的思想和讀書人的感動,所以,讀書人的自由需要讀書人的理解,統(tǒng)治者的認同在讀書人的理解中是十分的荒唐的,因為獨立與自由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這樣的狀況下,你明白理念的作用,再看明清時期的文字監(jiān)獄,恐怖中透出的是讀書人的辛酸,但是讀書人的理解和讀書人的理念,從這樣的例子中我們或許能夠看到理念的作用,從統(tǒng)治者對于讀書人言論自由的恐懼我們能夠看出理念的力量,于是,我們明白了這樣的東西,或許你從這個能夠理解理念的作用了。而柏拉圖從政治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國家的建立,從而思考法律的作用在國家體系中的地位,告訴我們的是一個理念的培養(yǎng)的重要,對于我們這天這樣的一個浮躁的時代和這個不以知識為教育理念的時代中,一切以程式化的思考為模式的時代中,或許理念的作用也會凸顯他的張力。
《理想國》讀后感 8
讀完《理想國》一書,我深切體會到柏拉圖這位古希臘大哲學家的非凡之處。柏拉圖出生于雅典的貴族家庭。小時候從師蘇格拉底和亞里士多德,青年時期功成名就,和蘇格拉底及亞里士多德一道成為古希臘三大哲學家之一。我讀這本書雖不覺得難懂,卻也須認真仔細咬文嚼字方懂其中的道理。向來哲學書不好讀懂,可略懂一些卻已是受益匪淺,此次我是深得這番道理了吧。柏拉圖嚴密的邏輯思考和精彩的論證讓我佩服不已。
該書通過蘇格拉底與色拉馬霍斯、格勞孔、阿德曼托斯的辯論對話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國理想滲透與其中。這種構思,不但現實出哲學家的膽略,更現實出思辨的智慧。辯題圍繞論財產與老有所福、理想國與理想政治、論定國安邦、論正義與邪惡、正義與非正義的哲學詭辯、論國民教育、論婦女的天賦以及哲學家的德行等一系列展開。涉及的問題眾多,如國家專政問題、獨裁問題、正義與非正義問題、善與惡問題、民主問題、法律問題、宗教問題、道德問題、婦女參政問題、教育問題以及男女平權等諸多問題。其中,關于理想國與理想政治的辯論我印象尤為深刻。
蘇格拉底在辯論中首先提出了國家的起源,“國家的興旺是這個國家的民眾的生存需要,沒有國家的人是不能夠自給自足的,但人總是有很多欲求”,“我們群居在一起,幫來幫去,大家都能從別人身上滿足各自的欲求。于是,當這些合伙人和幫手聚居一地、同舟共濟的時候,他們所形成的一個整體就可以稱之為一個國家了”。蘇格拉底關于國家起源的論述為理想國的提出與設想作了鋪墊。而當締造出一個國家,“我們似乎就要為擴展我們的疆土而費心思了。
因為原先那理想的國家的財富已經不夠用了”,“如果要想得到更多的耕地和牧場,我們就會想到鄰國去占有,鄰國的人自然也會盤算著我們的耕地和牧場。因為他們的欲望同樣也超出了人們遠離生活必須的范圍”,“于是戰(zhàn)爭就發(fā)生了”。這里,蘇格拉底只用幾句話就把人類為何而發(fā)動戰(zhàn)爭解釋得清清楚楚,無非是人類的貪欲和國家的不理想。蘇格拉底又認為,守衛(wèi)城邦者需是“不屈不饒,意志堅強,所向無敵”,可具有這么好的天賦乃至勃發(fā)的精神的人,卻有可能彼此間發(fā)生內亂,抑或跟其他的公民發(fā)生野蠻舉動。可見,理想國的建立是艱難的,但蘇卻認為是必要的。
可就當下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來說,建立理想國未必還太過不現實。雖然我對理想國能否建立抱質疑態(tài)度,但蘇格拉底圍繞理想國與理想政治的精彩辯論仍讓我驚嘆,這可是兩千多年前一位有偉大抱負的智者內心的吶喊啊!隨著理想國與理想政治的提出,柏拉圖在書中引出了他的恩師關于正義與非正義這個話題的態(tài)度。
柏拉圖把國家分為三個階層:受過嚴格哲學教育的統(tǒng)治階層、保衛(wèi)國家的武士階層、平民階層。他鄙視個人幸福,無限地強調城邦整體、強調他一己以為的“正義”。這種完全的舍己為集體的精神雖然在現今不可完全贊同,可還是讓人佩服的。想想當下還會有多少人愿意放棄自身利益而真正地為人民服務?
柏拉圖的《理想國》還有許許多多值得今人借鑒和學習的觀念和價值觀,我僅從自身感受最深刻的部分進行整理。要真正吸收柏拉圖的思想精髓,我知道這樣粗略閱讀還是遠遠不夠的。大哲學家的思想還將由我們繼續(xù)傳承,繼續(xù)在歷史長河中閃著耀眼的光芒!
《理想國》讀后感 9
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哲學家,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個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独硐雵肥前乩瓐D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這是一部典型的大綜合著作,其中將哲學、政治、倫理、教育、心理、社會、家庭、宗教、藝術等等諸多問題結合在一起,錯綜復雜。
《理想國》通過蘇格拉底與對手們的談話,反復詰難來推理尋求正義的定義。在第一卷,柏拉圖用蘇格拉底知識助產術的問答法推翻了幾種關于正義的定義:
1、正義就是有話實說有債照還;
2、正義就是幫助朋友傷害敵人;
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
4、不正義比正義有利。這四種說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于我們人生道路的選擇有深刻的啟示。
柏拉圖《理想國》中提到很多教育問題,對后世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盧梭曾稱贊“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像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咧”也有一些說法“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縱令其它教育論著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郁芬芳的!睍械慕逃枷刖偕羁,讓我受益頗多。
《理想國》中強調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圖認為,兒童階段接受了音樂文藝的教育會變得溫文有禮,對丑惡的東西反感,等到長大會受他所接受教養(yǎng)的影響,便會與理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實地見習戰(zhàn)爭,也從音樂中、游戲中養(yǎng)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游戲的方法,這樣我們可以在游戲中更好的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
《理想國》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提倡學習音樂,藝術,文學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從而使心靈更和善美好?茖W與人文的.結合更利于人的發(fā)展,學生也應體驗到生活的樂趣,藝術的陶冶從而使心靈更充實美好。
《理想國》中提出女子也應該接受教育。柏拉圖認為,一定要給女子和男子以同樣的教育,女子也要學習音樂、體操和軍事教育,因為“同樣的稟賦應該給以同樣職務”柏拉圖的這種思想打破了古代的傳統(tǒng)觀念,認為男女平等,天賦和才能相當的人就接受相同的教育、訓練,接受相同的職務,這就為婦女提供了學習和發(fā)展才能的機會,是很偉大的教育思想。
當然《理想國》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圖認為,為了使城邦一直強大,就要控制他們下一代的出生,他認為,最好的男人必須和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最好結合者的下一代必須培養(yǎng)成長,而最壞者的下一代則不予養(yǎng)育。首先我對這種夫妻的結合方式不認同,這種結合方式對于人們并不公平,其次對于小孩的處理方式太過殘忍,生命本就是可貴的,一生下來就要被處理掉,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而且這樣太過重視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后天教育和環(huán)境影響的作用。還有,不讓親生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都缺乏親情和母愛,一個缺少愛的國家是很可怕的,而且這也違背了人的本能。
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確實蘊藏了智慧和思想,它對后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理想的國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東西無法實現,但是柏拉圖同樣認為這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國家不能在現實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樣好就否定這些理論。理想國是我們的一個目標,一個美好的目標。
所以,正如永動機的失敗,生物實驗2號的放棄,瑪雅帝國的滅亡,歷史不斷驗證:理想國是不存在的。
《理想國》讀后感 10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傳世名作,亦被稱為“關于正義的學說”,同時《理想國》也被后人譽為震古爍今之書。原書共分為十卷,以“理想”為定義,主要涉及國家專政問題、獨裁問題、正義與非正義問題、善與惡問題、教育問題以及男女平權等諸多問題。
在這本書中,柏拉圖所關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他通過蘇格拉底與玻勒馬霍斯、格勞孔、阿德曼托斯的辯論對話的形式,把自我的治國理想滲透于其中。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在他的理想國里,統(tǒng)治者務必是哲學家,他認為現存的政治都是壞的,人類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學家掌握政權,也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所處的危機。這種信念構成了柏拉圖成熟的政治哲學體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學家”有著特殊的內涵。這種構思,不但顯示出哲學家的膽略,更顯示出思辨的智慧。在這資料龐大的十卷中,我肯定不能一一講到。所以,我只能就其中的一兩點談談自我的想法。
正如前面所說,柏拉圖所關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所以,能夠這樣說,《理想國》真正奠定了西方正義學說的基礎。書中把正義范疇作為討論的中心,并通過歸謬的方法,先提出正義的`不確切定義,然后歸納抽象來尋找正義的真正含義,這也就是所謂蘇格拉底真理“助產術”的來源!笆裁词钦x?”《理想國》一開頭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第一卷里,柏拉圖和格勞孔、西蒙尼德、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人先后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
從第二卷起,柏拉圖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并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好的城邦應當具備勇敢、智慧和節(jié)制!懊總人務必在國家里執(zhí)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其城邦的三個階層(統(tǒng)治者、守衛(wèi)者和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時候,這個城邦才具備了“正義”的美德。然后,他從城邦的正義類比地推出個人的正義,認為那是“大”與“小”或“外”與“內”的關系。個人的正義就是“正義的人不許可自我靈魂里的各個部分互相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
《理想國》讀后感 11
以前總是在課上聽老師講《理想國》,心中有著不解和好奇,此刻我自我完整的讀過《理想國》之后,我產生了自我的一套明白;谧晕沂菍W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我個性關注了書中涉及的教育問題。結合自身所學,我針對書中的某些觀點提出了自我的一些看法。
《理想國》被稱為是哲學家的宣言書和哲人政治家所寫的治國計劃綱要,它以辯論對話體裁寫成,書中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搞笑,語言流暢明晰,論證嚴實細致,資料深刻豐富,到達了哲學、文學、政治學和邏輯修辭學的高度統(tǒng)一。
《理想國》一書開篇交代了這場辯論發(fā)生的地點:比雷埃夫斯港,大海與雅典城之間。這個位置顯然是柏拉圖故意交代給讀者的,將關于“政治”“正義”的討論設置在遠離塵囂的城外,顯現出他的用心。哲人是超脫于世俗的,不沾染城中邪氣的,只有置身“城外”,才能夠以“局外人”的視角洞悉城邦生活的基礎,審視“正義”和“善”本身,正因沒有城邦是絕對正義的。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為復活的蘇格拉底安排了諸多精明的詭辯家作為對手,使蘇格拉底在不斷地追問和質疑中,娓娓道出“正義”的含義。對手越是強勁,就越能夠顯示出蘇格拉底的英明,即顯現出柏拉圖的哲學思想。
在仔細閱讀后,我首先是對于柏拉圖的人生觀有了必須的認知。一方面,對所有人而言,我們不應用生命來庸碌地追求錢財,在物質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時,應學習并領悟構建一個自我的精神世界,注重精神思考,看輕物質享受;另一方面,我們應當為自我的一切行為負責,有所擔當。老后更不好正因生平的錯誤而產生恐懼和自責,要勇于理解自我的行為所導致的一切后果。
而對于《理想國》中所描述的理想國家,我大致能夠做出粗略描述。
首先,理想國的公民被分為三類:賦有最高理性的人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們的本性決定了他在國家中處于統(tǒng)治地位,他們是理想國的立法者和監(jiān)護者;賦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戰(zhàn)的人是神用銀子做成的,他們是國家的衛(wèi)士;只有情欲的本性的人是神用銅和鐵做成的,他們安分守己,節(jié)制情欲,忍受勞苦,他們處于最下層,為統(tǒng)治者及其輔助者服務。
理想的國家就應是由哲學家來領導的,從尋求正義出發(fā),來建構愉悅國家的模型。
其次,國家大于每一個個人和家庭,為了國家和政治的建構,公民就應服從于國家的需要。國家不應有私心,而應竭盡全力的為國家做貢獻,領導者就應善于團結,這樣城邦才會穩(wěn)定。國家內部不能發(fā)生內訌,在對外上則要有戰(zhàn)爭的實力和準備,這樣才能守衛(wèi)好國家,才能排除一切內憂外患,使理想國家得以生存和發(fā)展。(愛情簽名)
最后,一個安排得十分理想的國家,務必婦女公有,兒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國家要承擔教育的職責,無論統(tǒng)治者至公民,由上至下,從小都要理解教育。并且男女平等,都要理解共同的.教育,做同樣的工作。
正是正因這種國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書中提到“如果我們的民眾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家都成為明辨事理的人,那么他們處理所有這些事情還沒有此刻我們還沒有談及別的事情都能得心應手”。又“一個人從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響他的發(fā)展方向”。柏拉圖從正義寫到理想國,又從理想國論及了教育問題,而我最關注的也但是如此。
《理想國》中的教育思想,是直接為其所構建的理想國家服務的。柏拉圖認為,統(tǒng)治者最需要抓好的大事只有一個,就是教育,即通過音樂和體育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公民。培養(yǎng)公民的教育只是初等教育,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具有最高知識的、真正合格的城邦統(tǒng)治者,即集智慧與權力于一身的“哲人王”。
柏拉圖還為理想國中的教育劃分了年齡段,講求階段性教學。他提出要以游戲的方式向兒童傳授教育。在7到18歲時要給予青年普通教育,包括藝術,音樂,詩歌,舞蹈,體操及軍訓等。18到20歲要以體育鍛煉為主,主要領悟軍訓,然后是科學理論。20到30歲,要傳授給人們辯證法的思想,培養(yǎng)思維,以便日后能成為統(tǒng)治者。少數人在30歲以后能夠領悟哲學,5年后擔任國家重要領導職務,通過15年的實踐,進行考試,升為國家統(tǒng)治者。由此來看,柏拉圖的這種教育思想與我們此刻所說的“活到老,學到老”、“終身領悟”等還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柏拉圖有不少的教育思想是很先進的,他提到“國家用人要因人而異,全國公民無一例外。每個人的天賦適合什么,就就應派他去完成什么任務,以便大家都能發(fā)揮所長!边@與此刻普遍提倡的因材施教,發(fā)展個性,是很相近的。
另外,在他的書中還涉及到了優(yōu)生優(yōu)選優(yōu)育問題。柏拉圖規(guī)定了最佳的生育年齡,女生從24到40歲為國家撫養(yǎng)兒女,男生則從過了跑步速度最快的年齡到55歲。禁止近親結婚。由立法者選出優(yōu)秀品質的男女共同鍛煉,結合培養(yǎng)下一代,優(yōu)秀者的孩子交給國家托兒所進行公育。天生有缺陷的孩子要秘密處理掉。雖然他的有些處理方法還不夠盡善盡美,但是,從科學的角度看,他所提出的某些優(yōu)生方法還是比較合理的。
他重視教育對于人的影響,強調要從小就理解教育。幼兒教育方面,他更提出了幼兒的可塑性,并指出要注意給予幼兒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使其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構成良好的品德。強調音樂和體育教育,并發(fā)展故事教育。他認為“一個兒童從小受了好的教育,節(jié)奏與和諧浸入了他的心靈深處,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會變得溫文有禮;如果受了壞的教育,結果就會相反”。而體育鍛煉自然是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結實的身體。在故事方面,他認為要先審查故事的編者,然后選取故事的資料,最后用最美最高尚的故事鑄造兒童的心靈。
柏拉圖的幼兒教育思想能夠說和此刻的幼兒教育理論是相通的。當代的幼兒教育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幼兒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證幼兒能夠身心健康,其次是身心和諧發(fā)展。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的優(yōu)生優(yōu)育計劃,就是首先從遺傳角度來保證幼兒身體健康,其次又注意后天的體育鍛煉,這就使得幼兒能夠健康的成長。至于心靈上,他主張以音樂來陶冶幼兒的心智,使其理解完美,而厭惡丑惡,構成正確的是非觀,讓和諧融進其心靈,也保證了幼兒心理健康。最后,柏拉圖提出要從小給幼兒講故事,兒童在聽不一樣故事時,也便發(fā)展了其自身的語言和社會性。他又指出要給予兒童數數,計算,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和天文等方面的教育,這些也包含在科學之中。并且,又特地說明,對兒童的這些教育要在游戲中進行,以免使其喪失領悟興趣,這與當下我們講的“活動以游戲為主”是極其相似的?梢姡乩瓐D的幼兒教育思想很超前,還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
對于柏拉圖的《理想國》,我的闡述還是片面而膚淺的,正因還有很多細節(jié)之處不明白,需要更加深入的仔細閱讀書籍并清晰認識柏拉圖的哲學思想,才能更好的對其文章進行解讀。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僅學習并領悟了如何鉆研學問,讀懂文章,還學習并領悟了思考人生,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到達什么樣的人生目標等等。名家的哲學思想給了我許多人生啟迪。讀書,要領悟書中的學問,更要從領悟書中品味人生。
《理想國》讀后感 12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傳世名作,亦被稱為“關于正義的學說”!独硐雵氛嬲於宋鞣秸x學說的基礎,書中把正義范疇作為討論的中心,并經過歸謬的方法,先提出正義的不確切定義,然后歸納抽象來尋找正義的真正含義,這也就是所謂蘇格拉底真理“助產術”的來源。此刻我們經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對這個問題要辨證的看待,僅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吸取前人的精華,從而使自我站在更高的高度,要批判的吸收,合理的借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什么是正義”《理想國》一開頭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第一卷里,柏拉圖和格勞孔、西蒙尼德、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人先后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從第二卷起,柏拉圖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并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好的`城邦應當具備勇敢、智慧和節(jié)制!懊總人必須在國家里執(zhí)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其城邦的三個階層(統(tǒng)治者、守衛(wèi)者和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時候,這個城邦才具備了“正義”的美德。
然后,他從城邦的正義類比地推出個人的正義,認為那是“大”與“小”或“外”與“內”的關系。個人的正義就是“正義的人不許可自我靈魂里的各個部分互相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他應當安排好真正自我的事情,首先到達自我主宰自我,自我內秩序井然,對自我友善!蓖瑫r,“在掙錢、照料身體方面”或“在某種政治事務或私人事務方面”,堅持貼合協調的和諧狀態(tài)的行為,就是正義的好的行為。正義的人是歡樂的,不正義的人是痛苦的。
當柏拉圖的理想國——正義的城邦建立完畢,他最終能夠提出自我思想的核心了:“哲學家應當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當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當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當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當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地追求自我在哲學上的提高,并利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
我想到,如不是生活在古希臘那樣盛行辯論的國家,又怎能出如此英才。古希臘人討論哲學問題,追昔撫今,而現代的一些人整日為名利所累,真令人扼腕嘆息!独硐雵愤@本書應當是常讀常新的,當我經歷了許多事,見過了許多完美的和丑惡的事物,心境變得蒼涼起來時,相信對這本書的理解必須會更加深刻。更能夠讀出深刻的感受。辨證的看待,堅持矛盾的方法也許是很好的做法,相信以后定會讀出更多的內涵。
《理想國》讀后感 13
最近選讀了一本由張子菁譯注的(2006年版),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理想國》。心感略有所得,以記之。
柏拉圖,古希臘三大哲學家之一,出身雅典貴族家庭,年輕時師從蘇格拉底,后與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學基礎。他試圖實現他的貴族政治理想,一生著作頗豐,《理想國》集中了他主要的教學思想。他生活在雅典國家的衰落時期,混亂的局勢、人與人之間的廝殺、社會流行的瘟疫、城邦之間的戰(zhàn)爭等等。他熱愛自我的國家,傾向于維護雅典的貴族奴隸制社會,隨著蘇格拉底在民主政權的統(tǒng)治下被處于極刑,他親眼目睹了貴族政治墮落為寡頭政治的現實,深感到哲學走進政治與國家的重要性。因此,他心目中的《理想國》便隨之誕生了。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設計了一幅正義之邦的圖景,國家的規(guī)模適中,以站在城中高處能將全國盡收眼底、國人彼此相識為度。在他看來,國家起源于勞動分工,因此將理想國中的公民分成了治國的領導者、防衛(wèi)的武士和勞動者這三個等級,他們分別代表了智慧、勇敢和欲望三種品性。領導者依靠自我的智慧和道德力量統(tǒng)治國家;武士們用忠誠和勇敢包圍國家的安全;勞動者則為全國帶給物質生活資料。大家各司其職,安分守己。每個人為了各自需要,就需要有一種聚集的群眾,相互作為伙伴或助手,構成一個公共生活區(qū),這就是城邦。柏拉圖認為,城邦的農民、工人、商人是物質財富的生產者和推銷者,他們不適合于人事國家政務的管理,與國家政治生活相應的活動都就應有適合的管理層人員來擔任。在我看來,他心目中理想的國家就應是:擔任領導職務的人就應為治理國家和捍衛(wèi)國家榮譽盡心盡力。城邦老百姓要用自我的勞動成果來供養(yǎng)領導人,領導人再拿出錢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同時,柏拉圖還極力提倡鞏固國家的.治安、國防,以及教育事業(yè)。
在“理想國與理想政治”這一篇當中,就是以蘇格拉底與阿德曼托斯的辯論進行的、對于理想國家里正義本質來敘述柏拉圖心目中理想國家的演化。開始,最簡單的國家就只需要四五個人分別負責生產、建筑、織布等生活必需品,但是,由于人的欲望和精力是無窮無盡的,所以就會有人愿意騰出一些空閑的時間來干些他所感興趣的別的事情,比如做鐵匠、做羊毛牛皮、進出口經商、唱歌劇、制作香水、糕點······因此,一個國家由于勞動和生產的不斷擴大,所需的原材料、土地和勞動力就會越來越多,所以國家就要不斷擴充領地,就需要有更加專業(yè)的人員來各司其職管理好整個國家以持續(xù)正常運作。在柏拉圖的眼里,理想的國家“天下為公”,老有所福,有國家的力量和完善的法律,城邦婦女兒童各自有相應的公有制度,是無政府的正義世界,更加談及了女人和男人有著同樣的權利,存在著完全的平等,每個人就應去做自我的的事情而不要去打擾到他人。就像我國古代的“天下大同”。
《理想國》讀后感 14
《理想國》第一卷大體由三組對話組成。首先是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的對話,接著是與克法洛斯的兒子珀勒馬科斯的對話,最后是和忒拉緒馬霍斯的對話,討論的中心議題是什么是正義。這三組對話中,與克法洛斯的對話以討論老年問題為起頭,逐漸引入了正義的主題,與后面兩個人的對話是對這一論題的進一步深入。值得注意的是,克法洛斯和他的兒子屬于商人階層,而忒拉緒馬霍斯是智術士,屬于帝王師的角色,因此蘇格拉底與他們的對話針對他們各自所屬階層的思維特點,運用詰問法迫使他們不得不認識到其對正義概念的錯誤認識。這則讀書筆記僅分析梳理蘇格拉底與珀勒馬科斯的對話。
前面說過,珀勒馬科斯出身商人家庭,所以他對正義的看法具有典型的商人思維特點,即總是把正義和利益、功用等功利性的概念聯系在一起。在與蘇格拉底對話的一開始,他沿用西蒙尼德對正義的定義,正義就是把欠每人的東西還給每人。蘇格拉底問他,如果某人把某物交人托管,當他索回時如果他頭腦不正常了,托管人是否還應該歸還呢,因為托管人如果歸還了,對他并無好處。珀勒馬科斯意識到這個定義是有問題的,顯然,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應當歸還的。于是他修改了正義的定義,即正義是朋友之間要相互幫助,做好事,決不做任何壞事。這意味著,如果歸還朋友的東西,可能反而會造成朋友的損失的話,則不應當歸還。蘇格拉底馬上發(fā)問,那么對仇人呢,如果欠了仇人的東西,應不應該歸還?珀勒馬科斯回答說應該歸還,因為仇人之間所欠的,無非是一些壞事。蘇格拉底借著對方的思路作了總結,西蒙尼德對正義的定義,實際上就是給與某人他所應得的東西,即應該給予朋友好事,給予敵人壞事,因為根據前面的定義,朋友就應該得到好處,敵人就應該得到壞處。
由此引入對話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蘇格拉底進一步總結對正義的新定義,即正義就是對待朋友好,對待敵人不好。珀勒馬科斯認可了這個新定義。蘇格拉底繼續(xù)發(fā)問,以檢驗這個定義是否妥當。注意,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蘇格拉底把究竟什么是正義的問題,轉換成正義有什么用的問題。面對這個轉換,珀勒馬科斯絲毫沒有察覺,更沒有提出異議,這是因為他的商人功利思維的慣性在作崇,看待一件事情時,往往以考慮其功用性代替了對事物本身的思考。蘇格拉底正是利用了他思維的盲區(qū),來達到對他的引導。蘇格拉底問,正義的人,在什么情況下最有能力去幫助朋友,損傷敵人?回答是在戰(zhàn)爭中。那么,不打仗時,正義的人是不是就沒有用了呢?珀勒馬科斯認為和平時期正義也還是有用的。蘇格拉底于是舉了幾個例子,比如在下跳棋時,是正義的`人有用,還是跳棋手有用?回答當然是跳棋手。又問堆砌磚塊石頭時呢?回答當然是建筑師了。這時,珀勒馬科斯提出在用錢的方面正義的人是有用的。蘇格拉底隨即指出,在使用錢購買物品時,相關有專業(yè)知識的人要比正義的人更合適。珀勒馬科斯只好退而求其次,說在保管錢時,正義的人是有用的。蘇格拉底說把錢存放起來,也就意味著錢閑著,沒有發(fā)揮作用,也就是說,在錢沒用時,正義才有作用。珀勒馬科斯不得不勉強同意這個說法。蘇格拉底又用修剪葡萄的刀、盾牌、里拉琴等例子,來進一步說明正義在每件東西被使用時無用,在它們閑著無用時才有用。推理到這個地步,珀勒馬科斯又只得無奈地承認“也許如此”。至此,蘇格拉底對話的階段性目的達到了。他做了小結,說如果正義只能對無用的東西有用,那就決不可能是有價值的東西。也即從功用的角度來探討正義問題是此路不通的,由此又轉入對話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
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的一開始,蘇格拉底為了鞏固以上結論,稍稍退后一步,用幾個例子說明即便正義的人在保護錢財時是有效的,但同時也可能成為有效偷竊錢財的竊賊,進而得出正義仿佛是某種竊取的藝術,盡管是對朋友有益而對敵人有害。這個結論顯然是荒謬的,說明如果我們堅持從功用的角度來論證正義的話,推論到最后難免會得出荒謬的結論。這時候珀勒馬科斯已經暈頭轉向了,可又不知道問題究竟出在哪里。他說,“我已弄不清我自己剛才所說的話了。”但他仍然堅持正義是給朋友利益,給敵人傷害。
蘇格拉底這次又從朋友、敵人的定義入手,來說明這個定義的不可靠。他說,朋友可能會是表面上看起來有用,事實上并非如此,敵人也是這樣。那么,就有可能使好人成了敵人,壞人成了朋友。這個時候,就會因為朋友是壞人而傷害朋友,因為敵人是好人而幫助敵人,這一結果顯然與上面的結論(也即西蒙尼德的意思)相悖。珀勒馬科斯說,這是因為沒有正確地給朋友和敵人的概念下定義。他說,應該好人是朋友,壞人是敵人,用這個認識對正義的概念進行新的修訂,即正義是做對朋友有利的事,如果他真是好人;做對敵人有害的事,如果他真是壞人。珀勒馬科斯認可了新的定義。
但是,蘇格拉底有了疑問,“一個正義的人能傷害任何人嗎?”珀勒馬科斯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正義的人對那些敵人和壞人就應當予以傷害。蘇格拉底問,音樂老師能讓人失去樂感嗎,騎馬教練能使人失去騎馬藝術嗎?珀勒馬科斯認為不能。那么,蘇格拉底反問道,有正義的人倒能使人失去正義?如同熱的功能并不能使物冷卻,而是與之相反;干的功能并不能使物潮濕,而是與之相反;那么好的功能也不可能使物受損,而是與之相反。有正義的人是好人,所以傷人并不是正義者的功能,不管對方是朋友還是敵人。非正義者才具有傷人的功能。蘇格拉底最后作了總結,那些憑著“把所欠的東西還給每一個人是一件正義的事”的觀點的人,從而認為有正義的人應該給敵人造成傷害,給朋友帶來利益。這樣的認識并不明智,不正確,傷人絕不是一件正義的事情,只有那些專制者之流,或是某個認為自己擁有大權的富豪才會這樣認為。至此,珀勒馬科斯同意了蘇格拉底的觀點,否定了自己局限于商人思維,而從功用的角度給正義下的定義。但是,以上的對話僅僅推翻了對正義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頂多說明了正義不是什么,但正義究竟是什么呢?帶著這個問題,于是,對話進入到下一個階段,蘇格拉底與忒拉緒馬霍斯的對話。
《理想國》讀后感 15
《理想國》到底帶給了我們什么呢?在今天,斷斷續(xù)續(xù)歷時八個月,我總算囫圇完成了理想國第一遍的閱讀。很多地方也沒讀懂,我跳過了。畢竟我不是哲學專業(yè),我也不專門研究什么。作為興趣愛好的一種,我并不想把讀書當做一件功利性的行為,很多事情需要給點耐心慢慢來。搞成學術性的分析文章,在脫離生活的層面分析研討理中理,論中論。這對我來說就太宏大了。
讀書是要改變人,塑造人的。引導人發(fā)現什么是善,如何向善,怎么分辨虛偽的善,從而重塑人骨肉和靈魂。只是指望讀一本書,就能徹底改變是不現實的。但 這是你種下的一顆種子。一顆在未來改變現在的,并且能夠給你爬上世界俯視它的機會的種子。年輕人需要在理論中實踐和感受,細細砸出味兒道來。
這是讀書的第一層“逃避世界”。羅翔說,“要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到書本中去”。
在對《理想國》的閱讀和了解中,我見到了一個更為高尚和完美的世界。哲學世界是美的。智慧是美的,讀書是美的,讀書的世界是美的。正義是美的。美是美的。我無數次感受到了這個美好的世界。
我常常在騎電動車上班的路上聽羅翔帶讀理想國的音頻。車程正好是40—50分鐘,約一天一個章節(jié)。我常常在到達單位的時候,擠進擁擠的'電梯,我覺得有哲學之光籠罩著我。所以我很有動力去面對boring的工作。甚至有些工作和人類常常使人匪夷和無奈,但是我開始覺得沒關系了,因為我的生活是理想國。這樣想就似乎并不怎么在乎表象世界的很多種。我不知道這是否使我誤入歧途,我曾經一度非常封閉自己。因為這太迎合我心里對美和善良還有向上的追求了。所以我常常對現實生活中讓我煩惱和內耗的事情不會很在乎。我也對吃飯,逛街,滑雪,聚會,這些單純的享樂也不是非常熱衷了。常常跟朋友交往的時候,幾句話就開始想普及真理。我一度覺得我可能得了“哲學病”。想來覺得有趣,我是個非常入戲的讀者。我這種人適合多讀好書。
我喜歡很多瀟灑的文人。像李白。我很羨慕他喜歡喝酒,不醉不歸。我羨慕他視金錢地位升職加薪如同糞土。我也很羨慕杜甫可以把妹。他們是瀟灑的。我很想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但是我只能寄情于這種“羨慕和幻想的投射”來獲得爽感。
在最近一年的公眾號中,我常常在這里宣揚善良和鼓勵別人。但這常常與我本人無關,因為我常常作為需求受眾寫給自己看的。我越是宣揚什么,越是在警醒和越想補益些什么給自己。所以文字有時候也是有欺騙性的。要警惕在交談中表達論述關于美的東西,就把這種美作為一種品質與形象掛鉤和等同。實際上還差的很遠。
這個就是理想世界和現實世界,文字世界和感受世界,網絡人和現實人的不同。
回到現實世界,每個人都是有罪惡的,正如現實世界也是有陰暗面。我們都會有自我欺騙和自我辯解的假象,為了維持一個美好的表象,試圖掩蓋不完美的一部分。
這也算是人類對美好追求的投射。但是,我們需要剝開那些表象,去到深處,面對那些我們真正需要面對的東西。
【《理想國》讀后感】相關文章:
《理想國》讀后感03-10
理想國讀后感06-14
《理想國》讀書筆記01-10
《理想國》讀書筆記06-10
理想國讀書筆記09-16
理想國讀書筆記11-18
理想國讀書筆記04-03
《理想國》讀后感范文03-22
理想國柏拉圖讀后感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