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譯、賞析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譯、賞析1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注釋譯文
天晴氣朗時的西湖,水光盈盈波光楚楚;細(xì)雨迷蒙中的西湖,山色空靈似有似無。
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絕代佳人西施,那么無論濃妝還是淡抹,都令人傾倒折服。
注釋
、俸杭春贾菸骱。
、跒囦伲╨iàn yàn) :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
、鄯胶茫赫秋@得很美。
④空濛:細(xì)雨迷茫的樣子。(蒙 通:濛)
⑤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稱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之首。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市)西,所以稱為西施。
、尴嘁耍阂诧@得十分美麗。(淡妝濃抹 一作:濃妝淡抹)
全文賞析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贊美西湖美景,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第一首寫詩人在晨曦中迎客,在晚雨時與客共飲,沉醉與西湖的雨景之中;第二首對西湖景色的多樣性進(jìn)行全面描寫概括品評,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其中第二首廣為流傳,尤其是其后二句,被認(rèn)為是對西湖的恰當(dāng)評語。
詩的上半首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姿雨態(tài)!八鉃囦偾绶胶谩泵鑼懳骱缣斓乃猓涸跔N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第一首詩可知,這一天詩人陪著客人在西湖游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艷,后來轉(zhuǎn)陰,入暮后下起雨來。而在善于領(lǐng)略自然并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從“晴方好”“雨亦奇”這一贊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人即景揮毫?xí)r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yīng)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余,詩人蘇軾之情表現(xiàn)無遺。
下半首詩里,詩人沒有緊承前兩句,進(jìn)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喻體和本體之間,除了從字面看,西湖與西子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著眼點所在只是當(dāng)前的西湖之美,在風(fēng)神韻味上,與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相似之處。而正因西湖與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淡妝也好,濃抹也好,都無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對這個比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說:一說認(rèn)為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妝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妝的西子”;一說認(rèn)為詩人是“以晴天比濃妝,雨天比淡妝”。兩說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jù)。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lián)想到作為美的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應(yīng)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當(dāng)其設(shè)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于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定要使?jié)鈯y、淡妝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于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
寫作背景
蘇軾于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guān)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于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譯、賞析2
作品原文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⑴
蘇軾
其一
朝曦迎客艷重岡⑵,晚雨留人入醉鄉(xiāng)。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dāng)屬水仙王⑶。
其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⑷,山色空濛雨亦奇⑸。
欲把西湖比西子⑹,淡妝濃抹總相宜⑺。
作品注釋
、棚嫼希涸谖骱拇巷嬀。
、瞥兀涸绯康年柟。
、撬赏酰核未骱杂兴赏鯊R,祭祀錢塘龍君,故稱錢塘龍君為水仙王。
、葹囦伲核ㄊ幯、波光閃動的樣子。方好:正顯得美。
⑸空濛:細(xì)雨迷蒙的樣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视嚎梢裕蝗绻。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丝傁嘁耍嚎偸呛芎线m,十分自然。
作品譯文
其一
天色朦朧就去迎候遠(yuǎn)道而來的客人,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飄來了一陣陣雨,客人不勝酒力已漸入醉鄉(xiāng)。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沒有完全領(lǐng)略到。如要感受人間天堂的神奇美麗,還是應(yīng)酌酒和西湖的守護(hù)神“水仙王”一同鑒賞。
其二
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yuǎn)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xiàn),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zhì)和迷人神韻。
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于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guān)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于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作品鑒賞
其一
這組詩共二首,但許多選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鮮為人知。其實第二首雖好,卻是第一首的注腳。第一首所說的“此意自佳君不會”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寫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妝濃抹各盡其態(tài)。不選第一首,題中的“飲”字也無著落。蘇軾的意思是說,多數(shù)人游湖都喜歡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處。湖上有水仙王廟,廟中的神靈是整天守在湖邊,看遍了西湖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晴波麗日的,一定會同意自己的審美觀點,因而作者要請水仙王共同舉杯了。這一首的首句“艷”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絢麗多姿形容得美不勝收。若只看第二首,則“濃抹”一層意思便失之抽象。
其二
第二首詩的上半首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姿雨態(tài)。“水光瀲滟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吧缴諠饔暌嗥妗泵鑼懹晏斓纳缴涸谟昴换\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第一首詩可知,這一天詩人陪著客人在西湖游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艷,后來轉(zhuǎn)陰,入暮后下起雨來。而在善于領(lǐng)略自然并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從“晴方好”“雨亦奇”這一贊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人即景揮毫?xí)r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yīng)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余,詩人蘇軾之情表現(xiàn)無遺。
下半首詩里,詩人沒有緊承前兩句,進(jìn)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喻體和本體之間,除了從字面看,西湖與西子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著眼點所在只是當(dāng)前的西湖之美,在風(fēng)神韻味上,與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相似之處。而正因西湖與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淡妝也好,濃抹也好,都無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對這個比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說:一說認(rèn)為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妝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妝的西子”;一說認(rèn)為詩人是“以晴天比濃妝,雨天比淡妝”。兩說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jù)。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lián)想到作為美的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應(yīng)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當(dāng)其設(shè)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于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定要使?jié)鈯y、淡妝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于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jìn)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xué)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謚文忠。學(xué)識淵博,喜好獎勵后進(jìn)。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譯、賞析3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空蒙 一作: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翻譯:
一西湖水光在陽光的照耀下閃動著,波光粼粼,看起來美麗極了。山色在云霧的籠罩下。半明半暗,隱隱約約,雨中的西湖也顯得非常奇妙。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彰傻纳缴撬诺难b飾水光是她濃艷的粉脂,不管怎樣裝扮都那么美麗。
譯文二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注釋①湖:即杭州西湖。②瀲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③方好:正是顯得很美。④空濛:細(xì)雨迷茫的樣子。⑤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稱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之首。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市)西,所以稱為西施。⑥相宜:也顯得十分美麗。
賞析: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游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致,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蕩漾,波光粼粼,風(fēng)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蒙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致!盀囦佟,波光閃動!翱彰伞保瑹熡昝悦。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qiáng)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里,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內(nèi)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tǒng),因為這兩句并非只適用于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dá)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dá)觀自適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致,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于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采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jié)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于感受,同時也訴之于思考,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去發(fā)揮詩的內(nèi)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后來的詩人為之?dāng)R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譯、賞析4
飲湖上初晴后雨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注釋
湖:即杭州西湖。
瀲滟(liàn yàn):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
方好:正是顯得很美。
空濛:細(xì)雨迷茫的樣子。
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稱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之首。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市)西,所以稱為西施。
相宜:也顯得十分美麗。
賞析
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此詩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尤其是后二句,被認(rèn)為是對西湖的恰當(dāng)評語。作者暢游西湖,從早到晚,一邊欣賞美麗的湖光山色,一邊飲酒構(gòu)思,意篤八極,神游萬仞。于是乎寫就了這首傳誦一時的佳作。
詩的前兩句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雨時的不同景色!八鉃囦偾绶胶谩泵鑼懳骱缣斓乃猓涸跔N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第一首詩可知,這一天詩人陪著客人在西湖游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艷,后來轉(zhuǎn)陰,入暮后下起雨來。而在善于領(lǐng)略自然并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從“晴方好”“雨亦奇”這一贊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人即景揮毫?xí)r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yīng)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余,詩人蘇軾之情表現(xiàn)無遺。
詩的后兩句進(jìn)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蘇軾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西湖之美與西施之美相比,當(dāng)然無可非議。但,我們知道,歷史上還有不少女子,其美與西施相比,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可蘇軾為什么偏偏要選西施來比西湖呢?我想是不是有兩個原因:一是西施的家鄉(xiāng)在浙江,而且離西湖不遠(yuǎn);二是西施和西湖,都有個“西”字,這真是個天作之合。至于稱西施為西子,恐怕不僅是為了尊重,還與平仄有關(guān)系(第三句最后一個字要求仄聲字,而“施”是平聲字)。現(xiàn)在,西湖也叫西子湖,就是源于蘇軾這首詩。對這個比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說:一說認(rèn)為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妝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妝的西子”;一說認(rèn)為詩人是“以晴天比濃妝,雨天比淡妝”。兩說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jù)。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lián)想到作為美的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應(yīng)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當(dāng)其設(shè)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于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定要使?jié)鈯y、淡妝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于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
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于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guān)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于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游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致,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蕩漾,波光粼粼,風(fēng)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蒙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致!盀囦佟,波光閃動!翱彰伞,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qiáng)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里,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內(nèi)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tǒng),因為這兩句并非只適用于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dá)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dá)觀自適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致,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于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采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jié)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于感受,同時也訴之于思考,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去發(fā)揮詩的內(nèi)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后來的詩人為之?dāng)R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譯、賞析5
宋代:蘇軾
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xiāng)。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dāng)屬水仙王。
譯文及注釋
譯文天色朦朧就去迎候遠(yuǎn)道而來的客人,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飄來了一陣陣雨,客人不勝酒力已漸入醉鄉(xiāng)。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沒有完全領(lǐng)略到。如要感受人間天堂的神奇美麗,還是應(yīng)酌酒和西湖的`守護(hù)神“水仙王”一同鑒賞。注釋⑴飲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飲酒。⑵朝曦:早晨的陽光。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廟,祭祀錢塘龍君,故稱錢塘龍君為水仙王。
譯文
天色朦朧就去迎候遠(yuǎn)道而來的客人,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飄來了一陣陣雨,客人不勝酒力已漸入醉鄉(xiāng)。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沒有完全領(lǐng)略到。如要感受人間天堂的神奇美麗,還是應(yīng)酌酒和西湖的守護(hù)神“水仙王”一同鑒賞。
注釋
⑴飲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飲酒。
、瞥兀涸绯康年柟狻
、撬赏酰核未骱杂兴赏鯊R,祭祀錢塘龍君,故稱錢塘龍君為水仙王。
參考資料:
1、 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簡析
這組詩共二首,但許多選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鮮為人知。其實第二首雖好,卻是第一首的注腳。第一首所說的“此意自佳君不會”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寫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妝濃抹各盡其態(tài)。不選第一首,題中的“飲”字也無著落。蘇軾的意思是說,多數(shù)人游湖都喜歡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處。湖上有水仙王廟,廟中的神靈是整天守在湖邊,看遍了西湖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晴波麗日的,一定會同意自己的審美觀點。
共二首,但許多選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鮮為人知。其實第二首雖好,卻是第一首的注腳。第一首所說的“此意自佳君不會”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寫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妝濃抹各盡其態(tài)。不選第一首,題中的“飲”字也無著落。
蘇軾的意思是說,多數(shù)人游湖都喜歡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處。湖上有水仙王廟,廟中的神靈是整天守在湖邊,看遍了西湖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晴波麗日的,一定會同意自己的審美觀點,因而作者要請水仙王共同舉杯了。這一首的首句“艷”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絢麗多姿形容得美不勝收。若只看第二首,則“濃抹”一層意思便失之抽象。
參考資料:
1、 陳邦炎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48-349
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于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guān)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于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顯示全部
創(chuàng)作背景
佚名
蘇軾于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guān)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于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參考資料:
1、 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2、 陳邦炎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48-349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揚州慢·十里春風(fēng)
宋代:趙以夫
十里春風(fēng),二分明月,蕊仙飛下瓊樓?幢弭澹瑩硭橛癯蓺。想長日、云階佇立,太真肌骨,飛燕風(fēng)流。斂群芳、清麗精神,都付揚州。
雨窗數(shù)朵,夢驚回、天際香浮。似閬苑花神,憐人冷落,騎鶴來游。為問竹西風(fēng)景,長空淡、煙水悠悠。又黃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送人赴安西
唐代:岑參
上馬帶吳鉤,翩翩度隴頭。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
萬里鄉(xiāng)為夢,三邊月作愁。
早須清黠虜,無事莫經(jīng)秋。
陌上桑
唐代:李白
美女渭橋東,春還事蠶作。
五馬如飛龍,青絲結(jié)金絡(luò)。
不知誰家子,調(diào)笑來相謔。
妾本秦羅敷,玉顏艷名都。
綠條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顧,況復(fù)論秋胡。
寒螀愛碧草,鳴鳳棲青梧。
托心自有處,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駕空踟躕。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譯、賞析6
宋代: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淡妝濃抹 一作:濃妝淡抹)
譯文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注釋
、俸杭春贾菸骱
、跒囦(liàn yàn) :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
、鄯胶茫赫秋@得很美。
、芸諠鳎杭(xì)雨迷茫的樣子。
、菸髯樱何魇呵飼r代越國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稱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之首。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市)西,所以稱為西施。
、尴嘁耍阂诧@得十分美麗!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yuǎn)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xiàn),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zhì)和迷人神韻。
注釋
瀲滟:水波蕩漾、波光閃動的樣子。 方好:正顯得美。
空濛:細(xì)雨迷蒙的樣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總相宜:總是很合適,十分自然。▲
參考資料:
1、 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詩句賞析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游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致,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蕩漾,波光粼粼,風(fēng)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蒙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致。“瀲滟”,波光閃動!翱彰伞,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qiáng)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里,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內(nèi)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tǒng),因為這兩句并非只適用于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dá)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dá)觀自適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致,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于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采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jié)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于感受,同時也訴之于思考,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去發(fā)揮詩的內(nèi)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后來的詩人為之?dāng)R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
解析
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美酒。開始天氣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陰了天,下起雨來。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fēng)光。于是詩人贊嘆說: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蕩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著那美麗的風(fēng)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致。西湖無論是晴是雨無時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瀲滟水光是她濃艷的粉脂,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zhì)和迷人的神韻。
這首小詩前兩句是描寫:寫晴天的水、雨天的山,從兩種地貌、兩種天氣表現(xiàn)西湖山水風(fēng)光之美和晴雨多變的特征,寫得具體、傳神,具有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性,以致有人評論說,古來多少西湖詩全被這兩句掃盡了。后兩句是比喻:天地之間,人類最靈;人類之中,西子最美。在前兩句描寫的基礎(chǔ)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說它和西施一樣同為天下靈與美的極至,何況又經(jīng)過淡妝或濃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極寫西湖之美還不是這個比喻的全部奧妙。歷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詩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來和西湖相比呢?這是因為,西子除了她靈秀美麗,她和西湖還有兩點獨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鄉(xiāng)離西湖不遠(yuǎn),同屬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頭上都有“西”字,叫起來自然天成。由于這種種原因,蘇軾這個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稱道,西湖也就被稱作西子湖了。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qiáng),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達(dá)了作者喜愛西湖。 ▲
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于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guān)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于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參考資料:
1、 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2、 陳邦炎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48-349
賞析
詩的上半首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姿雨態(tài)!八鉃囦偾绶胶谩泵鑼懳骱缣斓乃猓涸跔N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吧缴諠饔暌嗥妗泵鑼懹晏斓纳缴涸谟昴换\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第一首詩可知,這一天詩人陪著客人在西湖游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艷,后來轉(zhuǎn)陰,入暮后下起雨來。而在善于領(lǐng)略自然并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從“晴方好”“雨亦奇”這一贊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人即景揮毫?xí)r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yīng)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余,詩人蘇軾之情表現(xiàn)無遺。
下半首詩里,詩人沒有緊承前兩句,進(jìn)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喻體和本體之間,除了從字面看,西湖與西子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著眼點所在只是當(dāng)前的西湖之美,在風(fēng)神韻味上,與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相似之處。而正因西湖與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淡妝也好,濃抹也好,都無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對這個比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說:一說認(rèn)為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妝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妝的西子”;一說認(rèn)為詩人是“以晴天比濃妝,雨天比淡妝”。兩說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jù)。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lián)想到作為美的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應(yīng)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當(dāng)其設(shè)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于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定要使?jié)鈯y、淡妝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于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
參考資料:
1、 陳邦炎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48-349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讀山海經(jīng)·其一
魏晉:陶淵明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fēng)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穲D。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fù)何如?
納涼
宋代:秦觀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fēng)定池蓮自在香。
關(guān)山月
南北朝:徐陵
關(guān)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
思婦高樓上,當(dāng)窗應(yīng)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陣上祁連。
戰(zhàn)氣今如此,從軍復(fù)幾年。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1-22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譯賞析11-14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譯08-08
《飲湖上初晴后雨》的原文及翻譯04-24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譯04-24
飲湖上初晴后雨翻譯及原文07-16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賞析10-24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賞析04-24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賞析06-05
飲湖上初晴后雨翻譯賞析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