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范文(通用10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 篇1
為貫徹落實《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施指南》要求,順利完成全體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校本應用考核任務,根據《xx鎮(zhèn)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施方案》,特制訂本方案。
一、考核目標
1、通過考核,完成每位教師30學分實踐應用學習任務。
2、通過考核,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chuàng)新。
3、通過考核,提高校長信息技術領導力,提升各級培訓團隊的指導力。
4、構建“金字塔”學習共同體,讓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實踐應用、校本研修形成常態(tài)。
二、考核對象
全鎮(zhèn)中小學幼兒園全體在編在崗教師。
三、考核時間
按照《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推進進度考核。
四、考核內容
以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混合學習環(huán)境下的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yè)評價四個維度的30項微能力為實踐應用考核重點,教師根據自選的`微能力(合計不少于30學分),向學校提交能體現不同微能力的教育教學成果參與考核。
五、實施流程
在鎮(zhèn)能力提升工程執(zhí)行辦公室指導下,學校按照“鎮(zhèn)級規(guī)劃—團隊研修—教師實踐—學校評審”的流程組織實施校本應用考核工作。
1、鎮(zhèn)級規(guī)劃。2.0信息化項目推進辦公室發(fā)揮規(guī)劃與指導作用,基于全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踐應用研修手冊》,引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及實踐應用考核方向。
2、團隊研修。金字塔學習共同體發(fā)揮統(tǒng)整和協(xié)調作用,依據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發(fā)展規(guī)劃與研修計劃,幫助教師結合實際制定個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目標,在此基礎上明確實踐應用考核申報點,結合本校選擇的研究模式,推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
3、教師實踐。教師圍繞學科信息化教學創(chuàng)新目標,找準能力短板,主動參與研修,積極實踐應用,形成信息化教育教學實踐成果,提交給學校并申報參與實踐應用考核,完成《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踐應用研修手冊》提出的相關任務。
4、學校評審。學校管理團隊組建校內外結合的評審組(或委托鎮(zhèn)級培訓團隊),依據實踐應用考核規(guī)范,對教師提交的實踐證據進行評估審核,反饋評估結果并提出實踐建議。
5、鎮(zhèn)級監(jiān)督。采取專家組成員逐校逐人督查的方式,檢查驗收各校實踐應用考核結果,確?己说目陀^有效。
6、考核結果。分為合格、不合格兩個等級,在分項發(fā)評價中,有一項不合格,視為實踐應用考核不合格。
六、結果應用
1、能力提升工程執(zhí)行辦公室,對實踐應用考核結果驗收合格率,納入考核學校能力提升工程開展情況指標體系。
2、對信息技術實踐應用考核合格的教師,由縣教育局印發(fā)教師所選各個微能力的認證證書。
3、學校建立教師個人應用能力提升電子檔案,記載實踐應用考核情況。通過制度建設、評優(yōu)考核、成果展示等多種方式豐富考核結果的應用,激發(fā)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應用和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整校推進與實踐應用落實情況,列入年度教育督導和校長年度考核內容。
七、鼓勵創(chuàng)新
學?衫谩缎畔⒓夹g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踐應用研修手冊》模式進行考核,學校也可以選擇自主設計的實踐應用考核模式進行考核。
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 篇2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打造具有較高信息素養(yǎng)的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經研究,決定組織實施全省中小學教師(含幼兒園、中職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簡稱“能力提升工程”)。現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總體目標
采取“以點帶面、分類實施、整校推進、學用融合”的推進策略,到2022年底,完成全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員培訓,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chuàng)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yǎng)發(fā)展新機制,基本實現校長和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和培訓指導團隊信息化指導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
二、主要任務
1、培訓全體中小學教師,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
緊緊圍繞多媒體教學、混合學習、智慧學習3種環(huán)境下的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yè)評價4個維度30項信息技術應用微能力(以下簡稱能力點,詳見附件2),分層分類開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全員培訓。到2022年底,三年內每人培訓不少于50學時,其中線上課程不少于20學時,實踐應用不少于30學時。
加強深度貧困縣鄉(xiāng)村教師、民族地區(qū)教師、村小(教學點)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精準幫扶。依托“四川云教”,通過“三個課堂”等開展線上協(xié)同研修、協(xié)同教學,探索“雙師教學”模式陪伴式教師培訓改革,提升鄉(xiāng)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助力教育脫貧攻堅與均衡發(fā)展。
鼓勵有條件的地區(qū)和學校應用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探索跨學科、智能化教育教學改革,打造信息化教學創(chuàng)新團隊,開展個性化教學實踐探索,提升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
2、培訓校長及管理團隊,提升信息化領導力
組建由校領導擔任首席信息官(CIO),校長領銜、相關管理人員構成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依據《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標準(試行)》,結合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目標,以學校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的制訂與落實為主線,分級開展面向所有學校管理團隊的專項培訓,提升信息化領導力。
3、培訓指導團隊,提升信息化指導力
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團隊遴選與管理機制,組建三級信息化培訓指導團隊。采用專題研修、分類培訓與學習共同體建設等模式,以縣(市、區(qū))為重點開展培訓指導團隊專項培訓。推動培訓指導團隊開展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科教育教學研究,探索基于“互聯(lián)網+”的教研組織形式,提高指導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以及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培訓設計、管理、評價等的.能力。
4、建好培訓資源,保障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
依據應用能力標準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實際水平,以信息化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精準指導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為重點,面向一線名優(yōu)骨干教師、優(yōu)質企業(yè)等匯聚精準適用的教師信息素養(yǎng)提升教育大資源。依托各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遴選優(yōu)質培訓資源,探索建立靈活、開放、終身化的教師個性化學習空間,推進資源共建共享和精準推送。
三、推進辦法
。ㄒ唬┦〖壖訌娊y(tǒng)籌規(guī)劃,組織示范引領培訓
省上主要負責統(tǒng)籌能力提升工程實施,組建省級培訓指導團隊,建設培訓資源,開展示范引領培訓,培育一批“整校推進”試點學校,指導督促各地分層分類開展全員培訓。
1、做好統(tǒng)籌規(guī)劃管理。結合國家目標任務、措施要求和四川實際,統(tǒng)籌設計培訓項目、資源建設、應用考核等工作,研制規(guī)劃、方案、指南等。
2、建強培訓指導團隊。制定省級培訓團隊遴選與管理辦法。遴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一線校長、骨干教師,教研、電教等部門專業(yè)人員及相關領域專家,組建省級培訓指導團隊。
3、建設適用培訓資源。依據30個能力點,通過遴選高質量的國家慕課課程資源、自主研制培訓資源、整合一線教師優(yōu)秀實踐案例資源、購買服務等,建好省級信息化教育教學培訓課程資源庫,為全省教師線上不少于20學時研修提供托底保障。
4、開展示范引領培訓。
一是開展管理者領導力提升高級研修。組織培訓各市(州)教育行政、教研培訓、電教部門負責能力提升工程2.0的管理人員,提升組織實施能力。
二是開展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力高級研修。以縣(市、區(qū))培訓團隊骨干為重點,兼顧省市級培訓團隊骨干,開展三期培訓(每期200人),提升培訓團隊規(guī)劃設計、組織教研、指導校本研修、開展校本應用考核等能力。
三是開展學校管理團隊和骨干教師高級研修。面向信息化基礎較好的中小學校,開展三期(每期200人)學校管理團隊和學科信息化教學骨干教師培訓,提升跨學科融合教學和實施智能教育的能力,打造智能化教育領航名師名校長。
四是開展以“四川云教”為主的“三個課堂”應用骨干研修。依托“四川云教”,遴選“三個課堂”應用骨干教師,開展三期(每期400人)培訓,提升“三個課堂”常態(tài)化應用能力。
五是開展整校推進“樣板!表椖颗嘤。采取“省級統(tǒng)籌,以市為主”模式,一體化設計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骨干教師和全體教師培訓,開展“樣板!闭M七M省級試點,為全面開展能力提升培訓探路子、出經驗。
5、開展考核認證。根據校本考核方案,依托能力提升工程管理系統(tǒng),開展市(州)培訓情況考核,并為全省中小學教師提供培訓結果查詢、學時認證、證書打印等服務。
。ǘ┦兄菁訌妳^(qū)域指導,組織線上研修
各市(州)主要負責做好區(qū)域規(guī)劃,組建市級培訓指導團隊,開展本級示范引領培訓,承擔省級“樣板校”共建任務,建好地方課程資源,統(tǒng)籌組織各縣(市、區(qū))開展不少于20學時的線上研修,指導各縣(市、區(qū))開展全員培訓并開展質量抽檢。
1、制定市級實施方案。對照省級實施方案、指南等加強區(qū)域統(tǒng)籌規(guī)劃,制定符合本地學校應用環(huán)境和教師發(fā)展水平的區(qū)域推進實施方案、縣域考核實施細則、培訓質量抽檢制度等,并報省上備案。
2、建好市級培訓指導團隊。參照省級標準,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市級培訓指導專家遴選與管理辦法,組建市級培訓指導團隊。
3、建好地方課程資源。結合本地實際,豐富培訓課程資源。鼓勵參照30個能力點,拓展、研制地方特色能力點及資源,為本地教師培訓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
4、實施“打樣”培訓。根據學段、城鄉(xiāng)、信息技術應用環(huán)境等推薦5—7所學校,作為省級“樣板!。將有省級“樣板!钡囊粋縣(市、區(qū))作為“樣板縣”。在省級統(tǒng)籌指導下,組織實施“樣板!薄皹影蹇h”整校推進試點,并做好經驗總結和推廣。
5、組織線上研修。根據區(qū)域教育發(fā)展實際,重點做好各級各類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少于20學時的線上全員培訓。
。ㄈ┛h(市、區(qū))分批推進,抓好線下實踐
縣(市、區(qū))根據實際需求做好“整校推進”全員培訓。緊盯30學時的實踐應用分批推進。
1、做好落地方案。按照省市實施方案和指南等,建立“縣—片—!比壉U夏芰μ嵘こ虒嵤┑呢熑芜\行機制和責任清單;研制整校推進落地詳案、學?己宿k法,指導學校制定校本研修方案等。
2、建強兩支隊伍。要建優(yōu)縣級培訓指導團隊,打造“素質好、教學優(yōu)、懂技術、會應用、善指導”的縣級信息化培訓指導團隊。要建強學校管理團隊,指導學校組建由校長領銜的信息化管理團隊。組織開展專項培訓,提升培訓指導團隊信息化指導力和學校管理團隊的信息化領導力。
3、分批整校推進。借鑒省市“樣板!薄靶0蹇h”經驗做法,按照分類指導、傾斜鄉(xiāng)村的原則,遴選不同類型、不同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校,打造一批試點校。分批實施、整校推進,形成推進有效機制。
4、指導校本研修。指導學校建立“骨干引領、教師選學、團隊互助、學校指導”的研修共同體,形成“學校指導有研修方案,教研組互助有專題研修計劃,教師選學有任務清單”的研修機制,確保到2022年底,全體教師完成不少于30學時的實踐應用。
5、組織考核評估。要加強對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作的過程督導和質量評價。進行學校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校本研修方案審核備案。依據省級校本應用考核方案和市級校本應用考核實施細則,分層分類組織實施校本應用考核及整校推進工作績效評估。
。ㄋ模⿲W校整校推進,突出學用融合
學校根據自身信息化應用發(fā)展現狀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實際,組織開展教師全員培訓、教學實踐和應用研修,總結實踐經驗,推進應用創(chuàng)新。
1、研制校本培訓計劃。根據學校信息化教學條件,確定能力點方向,研制學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研修計劃、教研組研修計劃、教師選學任務清單等。
2、組建學校管理團隊。組建由校領導擔任學校首席信息官(CIO),校長領銜、學校相關管理人員構成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指導教師開展校本研修、應用創(chuàng)新和考核測評。
3、開展校本研修實踐。學校從30個能力點和地方特色能力點中選擇至少2個維度(智慧教育創(chuàng)建學校選擇3個維度)的能力點供教師選學。教師從中選擇至少3個能力點(每個維度不少于1個),開展不少于50學時的專題培訓、校本研修、應用實踐。其中實踐應用30學時建議分配如下:完成3個能力點實踐應用認證材料15學時,參加能力點的校本教研10學時,完成綜合應用能力點課堂實錄5學時。
4、實施校本考核測評。堅持成果導向,依據教師選擇的能力點,組織開展自評、教研組成員互評、學?己诵〗M考核等,全面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
四、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2020年上半年):規(guī)劃引領,機制保障。研制規(guī)劃、實施方案等,成立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建立省級工程辦核心團隊和培訓指導團隊,啟動引領性培訓等工作。
第二階段(2020年下半年):試點先行,形成經驗。研制整校推進指南和考核方案,開展引領培訓,啟動省級試點學校培訓工作。各市(州)建立本級管理和培訓指導團隊。全省20%的縣啟動能力提升工程。
第三階段(2021年):示范引領,全面推進?偨Y推廣試點經驗成果,輻射帶動各市(州)學校實施能力提升工程。全省60%的縣啟動能力提升工程。
第四階段(2022年):攻堅克難,總結提升。針對存在的問題,開展重點督查和指導幫扶,力爭全省在2022年底全面完成能力提升工程培訓任務,全面總結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成效與經驗。
五、推進保障
。ㄒ唬┙M織保障
教育廳負責統(tǒng)籌規(guī)劃與管理,執(zhí)行辦公室(簡稱工程辦)設在省電化教育館,負責組織實施和支持服務的具體工作。各市(州)、各縣(市、區(qū))要明確領導機構、責任分工、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整合資源,因地制宜設立工程辦,配備核心團隊人員,確保工程辦核心團隊穩(wěn)定。要科學遴選試點區(qū)(學校)和培訓指導團隊成員,以任務驅動,推動示范引領取得實效。要結合區(qū)域發(fā)展情況和學校需求,建立激勵學校與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的制度機制,確保教師真培訓真應用。
校(園)長是能力提升工程的第一責任人,要組織帶領信息化管理團隊,科學制定培訓計劃,組織好教師線上學習,抓實線下校本應用實踐;要為教師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促進每個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主動應用信息技術。要強化學科教學應用實效,確保校本應用考核結果客觀公正并納入學校教師績效考核。
。ǘ┙涃M保障
教育廳統(tǒng)籌專項經費,重點支持“三州”、民族地區(qū)、深度貧困地區(qū)、試點區(qū)(學校)教師培訓,以及省級培訓資源開發(fā),管理系統(tǒng)建設運維等。各市(州)、縣(市、區(qū))要進一步完善培訓經費保障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將培訓經費納入預算,保障本地能力提升工程按進度推進。鼓勵有條件的企業(yè)和社會機構積極參與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及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
。ㄈ┍O(jiān)管評估
按照“一網管理、分網學習”的要求,優(yōu)化升級能力提升工程管理系統(tǒng),實現與各級各類培訓系統(tǒng)無縫對接和數據適時匯聚,探索伴隨式采集教師培訓數據的精準監(jiān)測評估。采取專家評價、參訓教師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等方式,開展培訓項目質量監(jiān)測,提升培訓實效。
建立省、市(州)、縣三級督導考核機制,將培訓進度和實施效果納入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內容。要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成效,納入學校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和校長任職考核。研制激勵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應用實踐的措施和管理辦法,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培訓必修學分,按有關政策納入教師年度考核、職稱評聘、教師資格注冊等。
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 篇3
教師信息素養(yǎng)是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證,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xx年至xx年,我省按照教育部的總體部署,組織實施了首輪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通過工程的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意識明顯增強,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能力初步具備,信息素養(yǎng)初步形成,部分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改變教育教學、優(yōu)化課堂等方面進行的嘗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lián)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的出現,信息化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鄉(xiāng)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薄弱,各級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支持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等問題日益突出。為切實增強我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的要求,根據教育部和我省有關會議及文件精神,結合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決策部署,按照教育部印發(fā)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xx—xx年)》及xx省委省政府印發(fā)的《xx教育現代化2035》總體部署,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xx—xx年)》,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xx省《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xx—xx年)》、xx省教育廳《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通過組織實施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含幼兒園、普通中小學,下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動中小學教育教學信息化的發(fā)展,促進教育信息化有力支撐我省教育現代化。
二、目標任務
到xx年,全面構建適合我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機制,打造信息化教學應用支持服務體系,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每人5年不少于50學時,其中實踐應用學時不少于50%),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基本實現“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簡稱“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fā)展目標。
三、基本思路
一是統(tǒng)籌規(guī)劃,頂層設計。圍繞工程實施總體目標任務,以教師全員培訓為核心,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統(tǒng)籌設計好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內容,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健全組織管理機構,完善管理體制機制,明確目標,夯實責任,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調動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進奠定基礎。做好“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監(jiān)管服務平臺”的建設,為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提供保障。
二是建強隊伍,保障全員。調動電教、教研、師訓等各部門力量,組建工程培訓團隊,打造“過得硬、靠得住、推得動”的信息化教育教學應用支持服務隊伍。遴選培訓資源豐富,專家隊伍業(yè)務能力強,教師教學信息化培訓基礎好,管理團隊認真負責的高等學校、教科研機構和教師培訓機構,采取集中培訓的方式,圍繞信息化教育教學和能力提升工程的組織實施開展工程培訓團隊培訓。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發(fā)揮團隊協(xié)作的力量,確保工程實施各環(huán)節(jié)、各內容緊密銜接,有力保障教師全員培訓的質量。
三是以校為本,整校推進。結合我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實際,圍繞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fā)展目標,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chuàng)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yǎng)發(fā)展新模式;探索骨干引領、學科聯(lián)動、教師選學、整校推進的應用能力提升新路徑;形成校有規(guī)劃、組有計劃、師有清單的整校推進新機制。建立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分批跟進、注重實效的示范帶動體系,保證推進有示范引領,實施有經驗借鑒。
四是測評并舉,推動應用。結合教育部校本應用考核有關要求,制定出臺符合我省實際的校本應用考核指導意見,指導縣區(qū)學校組織開展校本應用考核,督促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用信息技術。依托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監(jiān)管服務平臺,建立監(jiān)管評估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流程,強化工作措施,發(fā)揮團隊上下聯(lián)動作用,加強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培訓團隊、各中小學的監(jiān)督檢查力度,保障工程實施效益的高效發(fā)揮。
五是傾斜鄉(xiāng)村,鼓勵創(chuàng)新。以國家級貧困縣鄉(xiāng)村學校為重點,整合資源,重點扶持,因地制宜開展貧困地區(qū)鄉(xiāng)村教師信息化教學示范培訓,提高鄉(xiāng)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動鄉(xiāng)村教育現代化。面向信息化教學應用基礎較好的中小學校和學科骨干教師,開展智能化教育領航名校長和名師培訓,打造智能化教育領航團隊。指導有條件的縣區(qū)和學校開展跨學科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術開展跨學科教學的骨干教師和示范學校,推動信息化教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
四、主要措施
。ㄒ唬╅_展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提升行動
鼓勵各級各類學校試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確保信息技術應用與學校各領域發(fā)展緊密結合;組建由校長領銜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在示范培訓的基礎上,逐級逐年推進面向所有學校的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提升專項培訓。依據《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標準(試行)》,將學校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的制訂與落實作為培訓主線,指導管理團隊結合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目標,形成學校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推進數字校園、智慧學校建設,探索教育、教學、教研、管理、評價等領域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確定相應的信息化教學研修主題及教師培訓計劃。支持學校管理團隊落實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組織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培訓,有效提升管理團隊領導全校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創(chuàng)新的能力。
(二)開展培訓團隊指導能力提升行動
發(fā)揮各級電教、教研、師訓以及高等學校、教科研機構、教師培訓機構等專家的作用,選拔一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學科骨干教師,專兼結合,建強省、市、縣三級工程實施培訓團隊。依據中省有關文件精神,面向各級工程實施培訓團隊進行一輪信息化教育教學及工程組織實施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學習工程實施先進地區(qū)的經驗,切實提升團隊規(guī)劃制定、組織教研、指導校本研修、開展校本應用考核等能力。指導學校選拔一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學科教師,建強培訓骨干隊伍;采用專題研修、分類培訓與學習共同體建設等模式,開展培訓骨干隊伍專項培訓,推動教師開展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科教育教學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聯(lián)網+”的教研組織形式,提高學校骨干團隊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培訓設計、管理、評價以及指導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等的能力。
(三)開展教師全員應用能力提升行動
在學校管理團隊完成培訓,明確整校推進能力提升目標任務的基礎上,以學校為單位申報研修主題和培訓需求,在縣級工程實施培訓團隊指導下,采取校本研修、區(qū)域教研、教師選學等多種方式,將集中培訓、網絡研修與實踐應用相結合,以學科信息化教學為重點,整校推進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依據學校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組建“骨干引領、學科聯(lián)動、團隊互助、整體提升”的研修共同體,以《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校本應用考核規(guī)范》提出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三種環(huán)境下的四項能力為導向,開展信息技術應用案例研討、課堂實錄分析等專題研修活動,推進相關教學設備和學科軟件應用;推動教師應用網絡學習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qū)等,利用線上資源,結合線下研討,打造“技術創(chuàng)新課堂”,提高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yè)評價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學重難點問題,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助力學校教學創(chuàng)新。
。ㄋ模╅_展信息化教學幫扶行動
結合我省教育脫貧攻堅任務,根據省內深度貧困地區(qū)鄉(xiāng)村學校實際需求,多層次、多學科、多方式開展名師網絡課堂和遠程協(xié)同教研相結合的“雙師教學”模式教師培訓改革,加強鄉(xiāng)村教師信息化培訓精準幫扶工作。鼓勵城鄉(xiāng)之間校際合作,發(fā)揮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及示范校等的引領作用,通過優(yōu)質學校與鄉(xiāng)村學!敖Y對子”、建立“雙師工作坊”等方式,利用專遞課堂、同步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采取教師模仿名師網絡錄像,或者名師網絡錄像與當地教師輔導結合等模式開展教學。鼓勵合作校教師組成協(xié)同教研共同體,通過網絡研修加強集體備課、研課、交流,遠程授課教師對鄉(xiāng)村教師進行長期陪伴式培訓,定向幫扶鄉(xiāng)村教師提高專業(yè)水平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助力貧困、邊遠地區(qū)教學點及鄉(xiāng)村學校開齊國家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延長能力提升工程各承訓機構教師培訓平臺向鄉(xiāng)村學校教師開放的時間,助力貧困地區(qū)鄉(xiāng)村學校教師提高教育教學信息化應用能力。
。ㄎ澹╅_展信息化教學領航隊伍培養(yǎng)行動
遴選高等學校、教科研機構、教師培訓機構、企業(yè)等組建高水平培訓團體,開展信息技術支持的跨學科教學培訓,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術開展跨學科教學的骨干教師,推動信息化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積極發(fā)掘中小學基于信息技術支持的跨學科教學優(yōu)秀示范案例,形成本地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提升培訓資源,建設一批省級跨學科教學示范校。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lián)網等新興技術為基礎,依托各類智能設備及網絡,開展智慧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重點面向學校信息化基礎較好的中小學校長和學科專業(yè)骨干教師開展引領性信息化教學研修,推動教育理念與模式、教學內容與方法的變革創(chuàng)新,優(yōu)化課程教學結構,積累一批可操作、易推廣的先進經驗與優(yōu)秀案例;開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領導力和教育教學能力示范培訓,幫助參訓校長、教師形成智能化教育意識,掌握智能化教育工具,提升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
。╅_展教師培訓資源建設行動
以信息化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精準指導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為重點,依據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和實際應用水平,統(tǒng)籌做好教師信息素養(yǎng)培訓資源建設。圍繞教育部2014年印發(fā)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校本應用考核能力點,遴選培訓機構優(yōu)質資源,引進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慕課資源。依托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監(jiān)管服務平臺,建立優(yōu)質培訓資源遴選機制,引入本省優(yōu)秀教學案例,吸收本周期優(yōu)秀生成性資源。向一線教師開放資源,推送能力提升相關資源,為教師自主學習提供必要的條件。鼓勵學校、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建立適合學校和教師自身發(fā)展需求的、涵蓋信息化教育教學理念、信息素養(yǎng)、學科教學軟件等方面的信息化教育教學資源庫。
(七)開展信息技術校本應用考核行動
根據教育部《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校本應用考核規(guī)范》,制定出臺《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應用考核指導意見》,指導市縣以促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為目的,以教師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混合式教學環(huán)境和智慧教學環(huán)境下的教學應用能力評價等為主要內容,制訂校本應用考核實施細則。校本應用考核由縣區(qū)統(tǒng)一安排組織,采取教師組內互評、學校骨干復評、縣級專家團隊審核認定、省市專家團隊抽查的方式進行。教師在參加完不少于25學時的線上培訓任務后,依據學校研修目標和教研組研修任務,至少選擇2個能力點作為線下實踐活動主要內容,通過研課、磨課、授課、評課等環(huán)節(jié),最終將線下實踐內容轉化為成果提交到校本應用考核系統(tǒng);校本應用考核結果以教師具有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混合式教學環(huán)境和智慧教學環(huán)境下的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學業(yè)評價的能力呈現;考核結果在教師教學評比、專家團隊遴選、教學名師評選等活動中作為重要依據,并且作為xx年以后教師資格定期注冊主要指標之一,并列入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評估、學校信息化教學應用評估指標體系中。
(八)開展工程實施效益提升行動
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案例、工程實施案例評選活動,每年由各市向省級推薦參訓教師總數1%的教學應用優(yōu)秀案例和工程實施典型案例,由省教育廳組織專家進行評審。開展工程實施整校推進示范校、示范縣區(qū)評選活動,通過能力提升工程2.0監(jiān)管服務平臺匯總各校、各縣區(qū)培訓數據,結合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案例和工程實施管理案例評選結果、以及實地評估檢查等綜合評定。通過設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專項課題的形式,調動教師學習研究的積極性,激發(fā)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每年定期組織全省工程培訓團隊、中小學教師赴工程實施管理案例評選優(yōu)秀縣區(qū)、學校進行現場學習,交流經驗。
五、工程保障
。ㄒ唬┘訌婎I導。省教育廳成立能力提升工程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教師工作處,負責能力提升工程的統(tǒng)籌規(guī)劃與管理,制訂能力提升工程規(guī)劃方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實施精細化管理,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培訓必修學分,建立推動學校與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的相關制度,健全完善教育系統(tǒng)網絡安全制度體系。執(zhí)行辦公室設在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負責工程組織實施的具體工作。各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地區(qū)能力提升工程的組織管理,統(tǒng)籌規(guī)劃好本市各縣區(qū)教師全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整校推進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做好本區(qū)域能力提升工程的監(jiān)管評估,推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明確專門機構具體負責工程的組織實施和業(yè)務聯(lián)系工作。
。ǘ┟魑氊?h級教育行政部門是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組織管理的責任主體,要完善制度、健全機制,調動電教、教研、師訓等部門力量,科學統(tǒng)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項目,有效遴選學員,打造本地工程培訓團隊和整校推進示范校,構建示范帶動輻射體系。中小學校是提升教師全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關鍵節(jié)點,校長是第一責任人,要制訂本校信息化發(fā)展目標和規(guī)劃,并組織開展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和校本應用考核,落實教師全員培訓任務,切實提高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水平。
。ㄈ┞鋵嵔涃M。省級充分利用“國培計劃”等項目,做好省市縣三級工程培訓團隊培訓和整校提升示范性培訓,2019年完成省市縣三級工程培訓團隊培訓和214所省級試點學校的整校推進任務,為全面推動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打好基礎;支持56個國家級貧困縣區(qū)完成能力提升工程任務,2020年,完成貧困縣轄區(qū)學?倲30%學校(1874所)的整校推進,2021年和xx年各完成貧困縣轄區(qū)學?倲35%學校(2186所)的整校推進。地市及區(qū)縣要建立經費分擔機制,將教育經費向能力提升工程傾斜,全力保障教師全員培訓,支持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典型培育和經驗推廣;積極爭取社會力量支持中小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建立多元化籌資渠道,鼓勵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與企業(yè)和社會機構合作,參與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及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2020至xx年,各市分別完成轄區(qū)內20%、50%、30%學校的整校推進任務;省市嚴格按照任務分解開展整校推進工作,各市年度推進計劃和完成情況報省教育廳備案。中小學校要統(tǒng)籌整合多方資源,為本校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提供良好條件。
。ㄋ模┍O(jiān)管評估。省教育廳將加強對各市縣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情況的監(jiān)測、督導,定期匯總各地各校整校推進情況,并進行公布。通過招標遴選前組織專家對各培訓機構的資質、資源、上年度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審核,培訓過程中,組織專家到縣區(qū)、學校對機構專家力量、課程設置、資源提供等進行檢查;培訓結束后,結合調查問卷、各級培訓團隊實地檢查及各縣區(qū)優(yōu)秀課例參評情況等對培訓機構培訓服務能力進行綜合評估。中小學校制定的學校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由區(qū)縣工程實施培訓團隊進行審核,在教師全員培訓、線下研修、校本應用考核過程中,由區(qū)縣培訓團隊全程進行監(jiān)管和督導。省、市培訓團隊根據各縣區(qū)工作安排,在培訓期間每縣區(qū)抽查3—5所學校檢查學校全員培訓的組織實施情況。檢查發(fā)現的問題通過現場、書面等形式作以反饋。必要時進行復查,確保培訓質量。各市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做好能力提升工程實施規(guī)劃及整校推進的時間表、路線圖,規(guī)劃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總結報省教育廳審核;各縣能力提升工程規(guī)劃方案和工作計劃總結報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報省教育廳備案?h區(qū)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學校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和自我測評,對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作進行過程督導和質量評估,并將評估結果納入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和校長考評的指標體系。
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 篇4
根據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教師〔xx〕1號)《xx省教育廳關于印發(fā)〈x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的通知》(xx教函〔xx〕266號)和《成都市教育局關于印發(fā)〈成都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的通知》(成教函〔xx〕89號)文件精神,為全面提升我區(qū)中小學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加快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chuàng)新,F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實施方案公布如下:
—、實施目標
通過對區(qū)域骨干培訓團隊、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學校信息化骨干教師團隊的`專項培訓,全面完成我區(qū)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每人不少于50學時(其中線上課程不少于20學時,實踐應用不少于30學時)的全員培訓任務。建立協(xié)同培訓機制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考核機制,構建“實踐、實證、實效”的適應學校發(fā)展需求的整校推進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升管理團隊的信息化領導力,培訓團隊的信息技術應用指導能力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二、主要任務
建強區(qū)級研訓團隊
以校為本,整校推進,開展教師全員培訓,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
三、參培對象
全區(qū)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含所有普通中小學校、幼兒園、中職學校、特教學校以及社區(qū)治理和社事局等具有教師資格證的教師序列人員和行政管理干部)。
四、考核認證
。ㄒ唬┖细裾J定
測評結果由20課時線上網絡課程培訓和30學時線下校本實踐應用(其中能力點實踐應用認證材料15學時,參加能力點的校本教研10學時,完成綜合應用能力點課堂實錄5學時)兩個板塊構成,認定等級分為優(yōu)秀、合格和不合格。
。ǘ┳C書打印
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tǒng)一制定合格證書。
五、研修階段安排
培訓采取“集中面授+管理實踐”的混合模式。
第一階段:xx年1—4月,xx天府新區(qū)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管理辦公室(簡稱項目辦)組織專家對學校信息化團隊進行政策解讀與理念更新。
第二階段:xx年4—8月,新區(qū)“項目辦”對試點校參培教師情況進行摸排,審核“整校推進”方案,進行全體管理員培訓。
第三階段:xx年9—12月,基于試點經驗總結,組織學校教師(人數約為全區(qū)教師總數的60%)參與培訓,初步形成區(qū)域精品應用成果。
第四階段:xx年3—6月,組織余下學校教師開始進行項目實施,完成合格認定,形成可推廣應用成果。
第五階段:xx年6—12月,對全區(qū)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2.0工程進行全面總結,打印證書,梳理各校優(yōu)秀教學案例、課堂實錄、個性化學科教學模式等實踐應用成果。
六、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
加大經費預算,確保經費投入
開展督導評估,營造良好氛圍
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 篇5
按照教育部印發(fā)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總體部署,結合xx市教育局《xx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訓實施方案》,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黑龍江省教育廳《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通過組織實施xx市第一中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工程,推動我校中小學教育教學信息化深入發(fā)展,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質量。
二、目標任務
到xx年,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chuàng)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yǎng)發(fā)展新機制,開展全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員培訓(每人不少于50學時,其中實踐應用學時不少于50%),基本實現“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簡稱“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fā)展目標。
第一階段xx年6月啟動階段。
第二階段xx年9月——xx年7月推進階段
第三階段xx年9月——xx年7月考核階段
第四階段xx年下半年驗收階段
三、組織機構及其職責分工
1、組織機構
為確保能力提升工程的順利實施,我校成立了xx市第一中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校長書記
副組長:教學副校長教務主任副主任教研主任副主任
成員:學年及其他各部門負責人
2、職責分工
教務處負責工程的統(tǒng)籌規(guī)劃與管理協(xié)調,制定能力提升工程規(guī)劃方案及工程實施過程中的業(yè)務管理與支持服務等具體工作;教研處負責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作校本研修、教師信息化教學培訓等指導工作,探索基于“互聯(lián)網+”的教研組織工作;信息技術中心負責培訓工作,網站設置等技術支持;其他部門具體實施。
四、實施路徑
。ㄒ唬┙∪こ坦芾頇C構。健全組織機構,完善管理機制,圍繞工程實施總體目標任務,以教師全員培訓為核心,統(tǒng)籌設計好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內容。
。ǘ┙M建骨干培訓團隊。積極配合各方力量,同時選拔一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學科骨干教師,建強校級培訓團隊;采取集中培訓方式實施團隊培訓,同時建立有效工作機制,有力保障教師全員培訓的質量。
(三)有序實施整校推進。分年度實施整校推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xx年6月,啟動提升工程2.0工作,xx至xx年完成整校推進及考核任務。
(四)測評教師應用能力。按照“省市統(tǒng)籌、學校自主、全員參與”的實施路徑,結合省、市工程2.0校本應用考核規(guī)范,組織開展校本應用考核,實現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精準測評。
五、主要措施
。ㄒ唬╅_展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提升行動。學校是提升教師全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關鍵節(jié)點,由校領導擔任組長,組建由校長領銜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采取集中培訓和網絡研修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方式,開展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提升專項培訓,著重提升學校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能力、混合式校本研修設計與組織實施能力、指導學校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能力和校本應用考核能力;指導管理團隊結合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目標,形成學校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推進數字校園、智慧學校建設,探索教育、教學、教研、管理、評價等領域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二)開展培訓團隊指導能力提升行動。學習先進地區(qū)的.經驗,提升團隊規(guī)劃制定、組織教研、指導校本研修、開展校本應用考核等能力;指導學校選拔一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學科教師,采用專題研修、分類培訓與學習共同體建設等模式,開展培訓骨干隊伍專項培訓;探索基于“互聯(lián)網+”的教研組織形式,推動教師開展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科教育教學的研究,提高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等的能力。
。ㄈ╅_展教師全員應用能力提升行動。整校推進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采取校本研修、區(qū)域教研、教師選學等多種方式,將集中培訓、網絡研修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組建“骨干引領、學科聯(lián)動、團隊互助、整體提升”的研修共同體;開展信息技術應用案例研討、課堂實錄分析等專題研修活動,推進相關教學設備和學科軟件應用;推動教師應用網絡學習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qū)等,利用線上資源,結合線下研討,打造“技術創(chuàng)新課堂”,提高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yè)評價等能力。
(四)開展工程實施效益提升行動。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案例、工程實施案例評選活動,每年逐級上報,最終向xx市推薦教學應用優(yōu)秀案例和工程實施典型案例;開展工程實施整校推進示范校評選活動,通過能力提升工程2.0監(jiān)管服務平臺匯總各校培訓數據,結合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案例和工程實施管理案例評選結果、以及實地評估檢查等綜合評定;通過設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專項課題的形式,激發(fā)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六、工程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我校成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領導小組,制訂能力提升工程規(guī)劃方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實施精細化管理,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培訓必修學分,建立推動學校與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的相關制度,健全完善教育系統(tǒng)網絡安全制度體系。
。ǘ┟鞔_職責任務。我校將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整合各方力量,科學統(tǒng)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項目,有效遴選學員,打造市級工程培訓團隊和整校推進示范校,構建示范帶動輻射體系;中小學校是提升教師全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關鍵節(jié)點,制訂本校信息化發(fā)展目標和規(guī)劃,并組織開展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和校本應用考核,落實教師全員培訓任務,切實提高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水平。
。ㄈ┳龊帽O(jiān)管評估。我校制定的學校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由市級工程實施培訓團隊進行審核,在教師全員培訓、線下研修、校本應用考核過程中,由市級培訓團隊全程進行監(jiān)管和督導。
總之,信息技術2.0工程關系到教育長遠發(fā)展大計,我校認真實施,提前準備,精準落實,推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
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 篇6
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制約,雖經過一些電腦基礎培訓,但教師整體電腦操作水平仍然不高,許多教師不會操作多媒體設備,多媒體設備使用率效低。這就造成了大量教學設備和資源的浪費,各個學校的多媒體優(yōu)勢不能得到很好的發(fā)揮。而且由于缺乏多媒體設備的日常保養(yǎng)維護知識,各種故障不能得到及時解決,維護費用日漸增加。
為了盡快提高農場中小學教師多媒體設備操作技能,借助多媒體工具來完成教學工作,現擬定采取"以點帶面"的方法,在每個學校培養(yǎng)3—5個骨干電腦教師,再由他們帶動,輔導其他教師進行多媒體操作,從而快速提高全體教師的.多媒體操作水平,加快農墾教學信息化步代,提高中小學的教學質量。
一、培訓對象:各農場學校教師,每學校3—5人。
二、培訓地點:?谑泻P懵87號新南洋大酒店辦公樓六樓百靈電腦培訓中心
三、培訓時間:每期8天。
四、培訓內容:(具體內容見附件)
教學課件制作,常用工具軟件的操作,網絡知識,各種電腦外接設備及多媒體設備使用,多媒體設備日常維護知識,基本的多媒體設備維修知識。
五、培訓目標
會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會利用常用辦公軟件進行日常電腦維護,掌握一定的網絡知識,會使各種多媒體設備,能懂得日常多媒體設備維護常識,能夠對多媒體設備進行簡單的維修。
六、每期人數:每期48人。
七、培訓方式:實踐為主,教學理論為輔。
八、培訓費用:400元/人(包括教材及辦證費用)
九、培訓食宿安排:60元/人/天(包住宿及一日三餐)
住房標準:二星級雙人標準間伙食標準:中餐,晚餐八菜一湯
十、證書頒發(fā):培訓結束后通過考核合格者,即可獲得海南省人事勞動保障廳頒發(fā)的《計算機職業(yè)技能培訓結業(yè)證書》。
十一、培訓環(huán)境及實驗場所:
電腦培訓教室一間(教室裝修豪華,鋪地毯,4部新空調)
教學設備:學生機:人手一臺(配耳機)服務器:2臺
教師機:1臺網絡教學軟件:1套
海南百靈軟件工程有限公司
附件:
骨干電腦教師多媒體設備使用培訓內容
一、利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
1、使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教學課件。
2、格式設置和美化演示文稿。
3、動畫效果和超級鏈接的設置。
4、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圖形,視頻和音頻對象。
5、其他高級功能應用。
二、操作系統(tǒng)及電腦日常維護
1、電腦硬件基礎知識,原理及選購,硬件組裝。
2、電腦日常保養(yǎng)。
3、軟件的安裝:包括操作系統(tǒng),驅動程序和一般應用軟件的安裝。
4、操作系統(tǒng)的日常維護。
5、常見電腦故障和處理辦法。
三、常用工具軟件使用
1、硬盤分區(qū)格式化,常用DoS命令。
2、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包括刻錄軟件,壓縮軟件,網絡下載軟件。
3、常用維護軟件的使用:系統(tǒng)優(yōu)化軟件,殺毒軟件,硬盤克隆。
四、網絡知識
1、網絡基礎知識。
2、網絡硬件產品性能介紹。
3、綜合布線理論講解及實踐操作,包括布線標準,布線技術規(guī)范,水晶頭制作,模塊打線等。
4、局域網的維護:網絡配置,網絡故障處理,網絡安全。
五、常用多媒體設備操作及維護
1、多媒體教室中控臺的操作使用。
2、投影儀的使用及故障處理辦法。
3、常用電腦外接設備如常見故障及處理辦法,打印機,掃描儀等。
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 篇7
一.網絡研修意義
網絡研修是一種以網絡為基礎開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借助網絡,不受時空和人員限制,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內容豐富、理念新穎、技術先進、實用便捷的優(yōu)秀課程資源,創(chuàng)設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專業(yè)人員及時交流、平等探討的活動平臺和環(huán)境。開展基于網絡的教學研究,是創(chuàng)新教研形式,拓寬教學研究途徑,實現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二、網絡研修目標任務
信息技術學科教師網絡研修以網絡為主要手段,以解決信息技術課程推進過程中教師的疑難困惑為線索,力圖通過網絡研修的形式,切實提高教師理解和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
二、本社群發(fā)展方向
1.通過網絡研修形勢進一步促進學科教育教學工作。
2.提高參與教師的'網絡應用能力和網上交流的能力。
3.調動學科教師積極參與組織并承擔區(qū)內信息技術學科研修任務。
五.本社群具體做法與重點工作:
。1)以學科網絡研修博客群為平臺,進行聯(lián)動式主題教研。每個教師都在這個平臺上發(fā)表自己的教育博客,定期確立討論主題,傳達課改信息,解決學科難題,與同學科的教師進行教研交流,調選精華日志。如果老師們遇到問題,也可以博客中留言,請求指導。
。2)可利用教學資源庫,提供視頻課例,約定在同一時間,大家同看一課例,看的同時,并利用QQ群進行即時交流。這樣克服了以前觀課時交流范圍的局限性。
(3)可進行集體備課。
各位教師可以在進行網上進行集體備課,求同存異,共同研討,共同提高。同時,網絡集體備課還可以吸引了許多學校的教師進行留言評論,真正做到了教師間的交流互動,為實現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提高教師能力和授課水平。
實施步驟與時間表:社群主頁
步驟與時間 內容 形式 時間 參與人
第一階段 自學相關知識 建立、上傳博客模塊 20XX.6-20XX.9
第二階段 收集、整理、研討與網絡研修相關的文本、視頻等內容。 以學科博客群組為平臺,進行聯(lián)動式主題教研; QQ群研討; 20XX.9-20XX.12
第三階段 成果展示 網上研討錄像、教學觀摩、大賽課等 20XX.9-20XX
獎勵與保障措施:
1、社群成員按實施步驟與時間表定期學習;
2、積累的各種文本與上課實例可上交區(qū)教育學會、市教育學會、市電化教育館;
3、網絡研修以區(qū)進修校為載體,進行區(qū)范圍的交流研討、篩選并優(yōu)選到市“探索杯”、“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與學”“三省四市”課等賽式。
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 篇8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開展的比較規(guī)范,特別是近幾年評價方式的改變,更為信息技術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作為總結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期末考試一直沒有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許多學校沒有具體的考試模式,也不組織考試,或隨便考,給個分就行。這不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無法促進教師到課堂教學的思考與改革。進而形成了下面的問題:
。1)學校無法評估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質量,只注重是否開足課時。
。2)信息技術教師上課隨意性大,對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不重視,課堂教學效果差。
。3)學生對信息技術課不重視,學習沒目標、沒動力,信息技術成了休息課、聊天課。并且,信息技術教材的內容,現在正逐步擺脫零起點,如果我們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任務,就無法實現小學、初中的正常銜接。而“以考促管、以考促教、以考促學”是綜合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和學習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指導思想: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使用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所以,信息技術考試不僅要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考查學生的能力,包括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等。考試也不僅僅是作為給學生總結性評定的手段,還是學生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是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的過程,是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改變教育觀念的過程。
二、考試內容與時間:
考試內容根據每學期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要求確定。考試試題應包括三部分。
技能測試(30分):是為考查學生的鍵盤輸入能力;
基礎題(30分):重在考查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用一個半成品的作品出示任務,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學生如能對作品進行再加工、創(chuàng)作,可有不超過10分的加分。
作品考試(40分):重在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開放性、長作業(yè)形式的試題,學生自選主題,搜集資料完成作品。此部分考試,教師可提前一個星期或一個月的時間將作品的要求和評價標準告訴學生。
說明:基礎題和作品考試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任選一項完成。
考試時間安排在語、數考試前1-2個周,在網絡機房內隨堂測試。
三、考試前準備
信息技術以開放性的上機考試為主,力爭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開放的考試環(huán)境,以讓學生有創(chuàng)新和張揚個性的空間。
1.出示考題和評價標準
出題時間至少在考前一星期,這樣便于教師向全體學生公布考試內容、形式、要求、評分標準,讓學生作好考前準備。對于學習過程中,已完成自創(chuàng)作品,并且質量較高的學生,宣布通知(學期初應和學生達成協(xié)議),學生將作品上交。這也有利于考試時,單人單機的實現。出題形式可以有以下兩種:
(1)本校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要求、結合本校的實際,自主命題。
。2)信息技術教師提前將試題(并附評價表)上傳交流,可以自主選擇。
2.師生準備
教師應保證網絡的正常運行。另外,考慮到有的學生課外不具備上網的條件,教師可給學生準備充足的素材,以便于學生選擇性使用,保證考試任務的完成。
四、考場管理
1.考場組織
考試以上機實踐的形式進行,要求單人單機,以面向全體學生?荚嚥扇¢_卷的方式,在考試中,學生可以事先自己準備資料、可以查看參考書和筆記,也可以相互討論,但必須獨立完成,作品不能相同。
2.考試過程
技能測試:時間一般為5分鐘,可以利用金山打字通等軟件。
基礎題:教師可通過網絡教室將試題和素材分發(fā)給學生,學生可邊閱讀試題邊完成任務。
作品考試:學生已基本完成的作品,修改后上交。
五、評價標準與方法
基本題的任務要明確,讓學生的操作有的放矢。評價時,只要關注任務完成的結果,至于學生的'具體操作方法,不作具體要求。
作品考試:對學生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僅作原則性的要求,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軟件應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自選主題、搜集資料并完成的作品,不能以完美要求學生,以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六、評價結果的應用:
1.用于學生的學期總評
期末考試成績是學期總評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期總評=期末考試+作業(yè)完成+平時上課表現。
2.用于學校對教師教學的評價
教師將學生作品和考試成績上交學校,學?山M織教研組和相關教師隨機抽取學生的作品和成績,以考查教師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另外,學校也可隨著考試的進行,對每位老師的任課班級進行抽考。
組織合理有效的小學信息技術考試,不僅能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自身素質的提高,而且通過組織考試,給了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個人特長的余地,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被充分地展示出來,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 篇9
一、評價的目的
評價是教育和教學活動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對教育和教學活動具有極強的導向作用。由于受傳統(tǒng)的以語言和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的智力觀念的影響,傳統(tǒng)教育把學科分數和升學率作為評價教育質量的主要標準,忽視了學生其他多方面的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我們就應該樹立多種多樣的評價觀,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在多種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景下進行的、確實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出初步的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的能力的評價。
中央教研所張家全教授對評價有過精辟的論述,他說“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改善過程”,“評價要與人為善,立足一個‘幫’字” 。一個評價活動不僅是前一個學習過程的結束,更重要的是又一個新的學習過程的開始。后一個學習過程的開始決不是前一個學習過程的重復,而是質量更高的一個學習過程。這就是“評價的核心目的為改善過程” 現代先進的評價方法就要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這就是現代先進的評價方法的功能。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既要體現共性,更要關心學生的個性,既要關心結果,更要關心過程;評價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評價可以是多角度的,評價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和興趣、基礎知識的接受應用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自信心、創(chuàng)新意識、審美等方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發(fā)展。
二、評價原則
小學信息技術課實施學生學習自我評價,我遵循了以下原則。
“公平原則”。在信息技術課學生學習自我評價過程中遵循“公平原則”。在課堂上老師講授知識后一般由學生開始上機操作,不管是誰,只要完成操作,就可以給自己打滿分。
“優(yōu)先原則”。同時采取誰完成的又好又快,通過同學互檢確認,在評價表中表揚一項加分。用于激勵計算機能力強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互幫原則”。根據信息技術課的特點,有的學生完成操作有困難,提倡互相幫助,對被幫助的學生,如果在老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操作,同樣可以得滿分,幫助的學生可以在評價表中幫助一項加分;ハ鄮椭,互助互利。這個原則調動了后進學生和先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現實原則”。信息技術課學生學習自我評價整個過程,都要求根據當堂現實的學習情況來進行自我評價,不允許當堂不評課后補評。
“誠信原則”。信息技術課學生學習自我評價整個過程,雖然是當堂自我評價,學生也可以互相監(jiān)督,但是教師還要教育學生在自我評價過程中,要事實求是,不要虛報成績。
“全面原則” 信息技術課學生學習自我評價整個過程,不僅對每一項計算機操作進行評價,學生每一堂課結束前對自己的本堂課的學習態(tài)度、課堂紀律進行自評。
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 篇10
將推送技術用于快遞行業(yè),即快遞信息的推送技術,能主動根據用戶需求和興趣將最新的信息分門別類地傳送到相應的用戶設備中;能在用戶最初設定好規(guī)則后,系統(tǒng)便自動記住用戶的使用喜好,不需要用戶多次提交請求而主動將信息傳遞給使用者;能整合不同平臺的信息,將這些信息匯總到同一信息頻道中為用戶提供服務;能大大增強信息的傳遞效率,真正達到了通過用戶需求來驅動。從而主動、個性、集成、高效地改善及改變快遞行業(yè)現狀,為快遞行業(yè)的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旨在設計一種基于推送技術的快遞信息服務系統(tǒng),其具體通信過程如下:裝有GPRS的移動終端檢測到快遞信息,然后移動終端自動連入GPRS網絡,將快遞反饋信息通過GSM模塊發(fā)送給控制端單片機,單片機解析收到的快遞信息,然后再發(fā)給GSM模塊,從而將快遞信息上傳至網絡監(jiān)控中心。同時,網絡監(jiān)控中心也可以向移動終端發(fā)布信息,高效智能地完成快遞服務。
1 系統(tǒng)設計原則
在系統(tǒng)的設計需求和原則下,對系統(tǒng)各個組成部分進行方案的選擇、優(yōu)缺點比較和最終的定型,最后設計出整個系統(tǒng)的方案。快遞信息系統(tǒng)能夠組成獨立的網絡,同時它本身也是快遞網絡的一個節(jié)點,因此可以提供許多相應的服務。從智能角度看,快遞信息推送系統(tǒng)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平臺。從服務對象來看,快遞信息服務系統(tǒng)涵蓋用戶、快遞、社會的和諧統(tǒng)一,可以完成美好的快遞體驗?爝f信息系統(tǒng)包括兩方面,即推送與智能反饋。如圖1所示,推送技術能夠向客戶機傳送數據而無需其發(fā)出請求,具有主動性、高效性、個性化的特點。新興智能快遞推送必定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服務與體驗。智能反饋部分客戶端通過GSM模塊反饋給控制端。
在快遞信息需求推動下,設計應滿足以下原則:
。1)整個方案需要考慮成本因素,采用低成本的硬件設備來實現復雜的系統(tǒng)功能,以實現未來產品化方向的發(fā)展。
(2)必須保證數據的傳輸可靠,否則在實際應用中會給用戶帶來出行、娛樂等不便。
。3)信息的傳輸需要時時通知用戶,因此要求通過2G/3G等通訊手段保證實時的網絡連接,并且網絡連接的穩(wěn)定性和帶寬可以保證。
(4)需要滿足安全性和可擴展性,從硬件上來講主要是硬件接口的可擴展性;軟件方面來說主要是應用程序的兼容性和系統(tǒng)接口的開放性。
2 硬件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
本系統(tǒng)的硬件結構圖如圖2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設計主要采用無線模塊來實現控制端到客戶端的信息推送,同時還需要將客戶端通過GSM模塊反饋到控制端。本設計選用SIM900A來作為GSM部分,SIM900A是一款專為中國大陸和印度市場設計的工頻GSM/GPRS模塊,工作頻段為:EGSM 900 MHz和DCS1 800 MHz。其GPRS數據特性為:數據下行傳輸最大為85.6 Kb/s,上行傳輸最大為42.8 Kb/s。本設計中,SIM900A主要負責數據的連接上網,用單片機將數據通過串口發(fā)送給SIM900A,SIM900A再上傳至網絡。單片機部分選用Msp430F169單片機,也是一款低功耗的產品。具有2個USART接口,也支持SPI、I2C等接口,滿足系統(tǒng)所有的設計需求。在本設計中,單片機負責協(xié)調各模塊間數據的收發(fā),以及數據在各模塊之間相互傳輸。顯示屏選用的是LCD12864,這是一款漢字、數字和字符都可以顯示的顯示屏。主要方便直觀查看。
根據以上的設計需求與原則來搭建快遞信息服務系統(tǒng)。首先,用手機和2G/3G模塊相互能傳送信息,之后,2G/3G模塊的信息能夠被單片機采集并處理,單片機處理2G/3G模塊的信息之后能夠傳送給無線傳感器網絡,最后無線傳感器網絡再對終端的快遞信息進行反饋操作。由設計方案得到如圖3所示的控制系統(tǒng)結構,它主要由無線傳感器網絡、單片機主控模塊、LCD顯示模塊、2G/3G模塊、手機和鍵盤輸入模塊共6個模塊組成。
3 軟件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
程序的合成部分主要是GSM推送與反饋程序的合成,原因是通過MSP430單片機對SIM900A無線模塊的控制并與控制端形成反饋。終端的SIM信息只需要負責將反饋信息通過無線推送技術推送給MSP430單片機即可,反饋信息的解析仍是由單片機完成,而GSM的程序本來就是MSP430單片機控制的,所以最終的系統(tǒng)程序需要整合的只有GSM推送與反饋程序。信息顯示方面,即需要顯示GSM檢測的運營商信息,同時也要顯示GSM客戶終端反饋的信息,通過設計一個定時器,每隔5 s進行刷屏操作,更新顯示內容,這樣就能顯示各自的信息。初始化之后,先判斷GSM模塊是否正常工作,通過檢測判斷其是否找到運營商,找到后在12864顯示屏上顯示,MSP430單片機通過SIM900無線模塊推送快遞信息,之后再次詢問是否有客戶反饋指令;如果有客戶反饋指令時,進行顯示和命令操作。系統(tǒng)程序在IAR編譯環(huán)境下運行,將產生的txt文件下載到MSP430單片機。 GSM遠程監(jiān)控部分采用MSP430F169單片機編寫,當用電腦串口助手或者單片機控制GSM時,我們不僅需要能夠成功發(fā)送正確的AT指令格式,同時,我們也必須要知道基站給GSM回饋的數據。GSM程序流程圖如圖4所示,流程的開始是串口、時鐘等初始化,之后等待檢測到運營商,只有檢測到后才開始進行短信發(fā)送的設置,接下來,等待接收到短信的命令,只有接收到短信或者有按鍵觸發(fā)才會進行相應操作,否則一直在死循環(huán)找那個等待。GSM程序在IAR編譯環(huán)境中編譯,然后生成txt文件下載到MSP430單片機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