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感悟
在平日的生活或工作學習中,我們有時會因某件事或某個人而產生新的想法,這時就可以通過寫文章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悟都記錄下來。那么,感悟文章到底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感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感悟1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痹陂喿x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在課后練習題中出現(xiàn)了“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等類似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摘抄材料的過程中進行積累,而后轉化為自己的素材。例如,在教學《索溪峪的野》一課,抓住語句優(yōu)美段落:“索溪峪,西南緊連張家界,西北毗鄰天子山,面積一百四十七平方公里,有景點二百多處。索溪峪山、水、洞自成一體。山,奇峰起伏,交錯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態(tài);洞,幽深神秘,其妙無比。”學生在反復誦讀這一段的基礎上抓住“奇峰起伏,交錯成趣”“幽深神秘,其妙無比”等語句進行品析,體會作者如此運用辭藻,便賦予這秀麗山水鮮活的生命力,使無限情態(tài)盡現(xiàn)眼前。通過閱讀欣賞,品詞析句,更能使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得到升華。擴大閱讀量是學生積累的重要途徑。寫作要與閱讀密切配合,相輔相成。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并在閱讀中分析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新課標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鼓勵學生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以此來加強自己的知識儲備。
小學語文教學感悟2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我認為自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必須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始終。由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fā)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fā)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fā)揮個小故事,做個小游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于播灑興奮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tài)。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
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自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必須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始終。由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fā)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fā)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fā)揮個小故事,做個小游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于播灑興奮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tài)。
二是要引導啟發(fā)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去學知。
由于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
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后,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于發(fā)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fā)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fā)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于發(fā)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于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于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tài),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
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沖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于滿足狀態(tài),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引有幾基礎好同學把課文中散步的男人因為受兒童救魚的影響也跟著救魚為內容來讀寫,這時我又問:“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么別的游人會不會受到他們倆人的影響呢?”這幾個學生恍然大悟,進而又讀寫下去,更多的游人不斷參與救魚的活動,最后所有的魚都得救了。
小學語文教學感悟3
近,一次作業(yè)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一只小羊,要吃山頂上的青草,它從山腳出發(fā),不顧勞累,不畏艱難險阻,竭盡全力地向山頂爬去。它涉過了一道道湍急的河流,攀登了一個個陡峭的山崖,小羊最后會怎樣?
打開第一個同學的作業(yè)本:小羊克服了很多困難,最后終于爬上了山頂,吃到了青草。第二個同學雖克服的困難不同,但也吃到了青草。第三個、第四個……全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小羊最終肯定能夠吃到山頂上的青草。
我把“小羊吃草”的問題講給辦公室里的同事們。大家眾說紛紜,見仁見智。有人認為小羊也許會半途而廢,它莽撞地跋山涉水,最后累倒在山坡上,山頂雖然已經近在咫尺,小羊卻力不從心,最終也沒有吃到青草;蛘咝⊙蛟谕局杏龅搅艘粔K綠油油的草地,它在那兒飽餐一頓不慎跌入深澗。更有甚者,當小羊接近山頂時,它的前面竟然是一群兇惡的狼……
顯然,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復雜多樣的。可為什么孩子們的答案卻那么單一呢?問題可能出在我們的教科書。我們的教科書習慣于引導孩子:生活是美好的,積極的,向上的,甚至是唯美的。其實我們這些經過真實生活洗禮的人知道:生活是幸福也是災難。幸福的生活讓我們留戀向往,幸福的瞬間讓我們思念與回憶,然而災難也同時存在于我們的身邊。因為生活不但有陽光雨露,更有陰霾冰雪、狂風暴雨,甚至還有災難末日。
孩子們往往把美好的生活看成理所當然,而在遇到災難后,他們很容易被災難擊垮……
教科書上生活是單調的,但我們的教育不可以簡單。要告訴我們的孩子生活中不僅有杰出更有平淡;不僅有美麗更有丑陋;不僅有甜蜜更有苦難;不僅有富裕也有貧窮;不僅有和平也有戰(zhàn)爭;不僅有幸福也有災難……。
如果真的這樣,那么我們的孩子能在災難來臨時,就能表現(xiàn)出無畏、英勇、樂觀、沉著、不怕犧牲、互助、堅定……
其實小羊是否能吃到草,本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我們的孩子明白生活中成功與失敗同在!幸福與災難同在!讓我們的孩子明白只有在失敗和災難中才能彰顯著他們的生命價值!
小學語文教學感悟4
開學一個多月來,在忙忙碌碌中度過,一樁事情接著一樁事情。每天學校家兩點一線的生活,讓人感覺壓抑,心中如同打翻的五味瓶,忐忑不安,在和同事的聊天中我說到則“怎么像回到高考的那段日子了?”語文素養(yǎng)大賽讓我看到了自己語文素質、心理素質的淺薄,同時也讓我看到了語文老師那多彩的一面。
整整一天五場的比賽,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答辯時在外面等待的分分秒秒,空氣似乎凝固了,自己也莫名地感到心慌,選手們都在抓住最后時刻積極地準備著,當時我還心存僥幸心理,希望手氣好點抽個好答點的題目,當看到考場的門推開的一瞬間,大家不由地走向前去問這問那,“什么題目呀?”“有準備的時間嗎?”“一次進去幾個人?”“《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是什么?”呀!心理暗暗地嘀咕著,這可怎么答呀,萬一也抽到就完了,無數個問號回蕩在眼前,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避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趕快地上網查找答案,抓住僅有的時間去硬性地背誦,自我安慰吧!
現(xiàn)在想想當時怎么那么的狼狽呀,歸根到底還是自己知識太匱乏了,如果自己滿腹經綸,如果自己博覽群書,太多的如果在此時顯得那么地微不足道,此時此刻讓我清醒看到與他人的差距,更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要不斷地充實自己。
每一次的講課、比賽,雖然在身心上都是一種煎熬,但是我們正是在這一次次的活動中歷練自己,迅速成長,這同樣是一筆財富,累并收獲著。
小學語文教學感悟5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fā)想象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學科。對“細節(jié)”的發(fā)現(xiàn),常常成為我們語文教學中巧妙的切入點;對“細節(jié)”的把握,又常常成為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確,“一滴水可映出太陽光輝”,關注課堂上孩子的每一個行為細節(jié),推敲教學中教師的每一個指導細節(jié),欣賞細節(jié)、把玩細節(jié),才能使課堂魅力無窮。
教學細節(jié)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細節(jié)表面上看是信手拈來,即興所得,而實質上是匠心獨運,蓄意安排。在它的背后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思想的體現(xiàn)。雖然我們無法預料課堂會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們可以預設一些細節(jié),預設一些精彩。
我認為教學設計的細節(jié),首先緣于對教材、對學生和對環(huán)境的深刻理解與把握,緣于對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效組合與利用。它不是膚淺的表面“作秀”;它不是為刻意追求“亮點”而設的“應景之作”;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為之的故弄玄虛。那是對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創(chuàng)設。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我們老師要轉變在課堂中的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也要積極引導,創(chuàng)造一種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老師也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講課之前,老師巧妙地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課文,同時把自己不認識的字詞、語句以及不懂的做好筆記,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融入學習中。當然要讓學生真正的讀進去,我們老師還有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構建民主、平等的管理機制,把孩子的心靈中“灌輸式”的教學中解放出來,學生大膽提問,積極思考,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語文課。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體,小學閱讀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感受、理解、積累和初步運用的能力。各年段要有所側重:低年級,培養(yǎng)閱讀興趣;在閱讀中識字學詞;通過朗讀和借助圖畫閱讀,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積累詞語。中年級,加強朗讀;練習默讀;學習用多種方法理解詞、句、段;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學習略讀,粗知大意;體會詞句表達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達方法;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高年級,進一步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能體會詞句含義、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學習詩歌、敘事性、說明性等不同文體文章的閱讀;學習瀏覽,根據需要搜集和處理信息。我們教師就是要帶著學生去閱讀,開始是泛讀,了解文章的`大意,而后才是精讀,在讀的過程中解決學生的疑問,讓他們真正體會到語言的優(yōu)美以及如何用最恰當的語句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創(chuàng)新是時代的主題,老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并充分理解學生的創(chuàng)新,不以一個成人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新見,把具有創(chuàng)新天賦人的人扼殺于搖籃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也要從我們的課堂教育著手,老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質疑,發(fā)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為祖國培養(yǎng)一批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人才。與此同時,老師在備課時也不要急于參照教參,缺少獨立思考,讀文本,要讀進去,要進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達的情感中,與作者共同經歷、共同欣賞、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樂,忘乎所以。這樣我們在教學中才會有新的感悟,避免了講課內容千篇一律的現(xiàn)象,也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做好了模范帶頭作用。
小學的語言教學至關重要,老師在授課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漢語發(fā)音一定要標準,為孩子營造一個發(fā)音標準的良好環(huán)境,小學是學生學好漢語最重要的階段,我們要鼓勵學生多看新聞、動畫片以及少兒節(jié)目,讓他們學習電視節(jié)目中標準的漢語發(fā)音。另外,我們可以多組織一些詩歌誦讀比賽,讓孩子在活動中愛上語文。老師的板書也要采用楷書且要整潔,為學生練好字做個帶頭人。老師也要將學生的表現(xiàn)給個評價語,我們經?梢钥吹竭@樣的現(xiàn)象,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面對學生的熱情,不能及時地進行恰當的評價,而導致學生情緒低落,以至于不想再發(fā)言。
最后,我們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學生,和他們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是師生,也是長輩和后輩,更是朋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前提條件。良好的師生關系式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證。從教學任務上來說是責任與義務的關系,從人際關系上來說是平等的關系。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fā)想象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學科。對“細節(jié)”的發(fā)現(xiàn),常常成為我們語文教學中巧妙的切入點;對“細節(jié)”的把握,又常常成為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確,“一滴水可映出太陽光輝”,關注課堂上孩子的每一個行為細節(jié),推敲教學中教師的每一個指導細節(jié),欣賞細節(jié)、把玩細節(jié),才能使課堂魅力無窮。
教學細節(jié)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細節(jié)表面上看是信手拈來,即興所得,而實質上是匠心獨運。
小學語文教學感悟6
我教小學語文。一直以來學生總對我干巴巴的教學方法不感興趣,上課動不動就亂喊亂叫,鬧哄哄的,我一陣河東獅吼后,學生們又一副有氣沒力的樣子。我又氣又急,在今天這個素質教育喊得響亮,應試教育實施得踏踏實實的大教育背景下,學生不愛上我的語文課,考試來成績一塌糊涂,真是件令人頭疼的大事情。
學校教學樓的最頂層上赫然寫著:“以質量求生存”。這不明擺著要我的命!
從前我語文課的教學法方法是:故事導入,范讀課文,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朗讀課文,找出每段中心句,理解課文內容,總結中心思想……可我這樣上課,學生老是提不起學習興趣,一副病厭厭的樣子。暈啊,這樣下去可不行的。我也試著到網上找一些有關課文的圖片、資料,以便讓這些活潑生動的畫面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有時能找到,有時卻找不到,不成一個系列。我很煩。
我又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有課件輔助教學的那些課文,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大增,不吵也不鬧,上課乖巧得不得了,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可沒有課件輔助教學時,學生又回到從前又吵又鬧,要不就病厭厭的狀態(tài)中去。我急,又在網上苦尋。一天忽然看到一個視頻教學網站,里面竟然有情景導入,情景朗讀,課文講解,名師輔導生字詞,還配有些相關課文的動畫小故事,甚至有關課文的電影、資料……都有。
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每次的語文課,我提前一天到這個網站看看,第二天要上的課文有哪些內容能用,在備課時就注明好。第二天上課時我直接把學生帶到多媒體教室。這下學生可來了興趣,上課時,我讓全班學生先看動畫導入,再讓學生自讀課文。全班學生都積極投入自覺自愿地學習。我再讓學生聽、看情景朗讀,屏幕上生動的動畫畫面配上精彩有感情的課文朗讀,不要說學生,連我也來了情不自禁地跟著讀下去。最后讓學生看精彩的課堂實錄,學生能發(fā)現(xiàn)自己有哪些地方沒注意到,哪些地方沒想到。這下學生的學習興趣空前高漲,學習效果真是好得沒法說。
比如上二年級《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看情景導入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雷鋒叔叔是什么人?”邊看邊聽情景朗讀。這時學生好奇心大增:“為什么人們要尋找雷鋒叔叔的足跡呢?”我又播放雷鋒的各種圖片。這時讓學生自己去自學課文,學生就會抱著極大的熱情去自我學習。后面的生字詞的學習,課文內容理解等學生都能積極自覺地完成。接著我給學生播放有關雷鋒叔叔的歌曲《像雷鋒那樣》、《學習雷鋒好榜樣》等,還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播放了電影《雷鋒》、《離開雷鋒的日子》。這下學生能不對這篇課文感興趣都不行了啦。小小年紀的二年級學生,不僅知道雷鋒叔叔是什么人,而且能把雷鋒叔叔那些助人為樂的精神帶到自己的生活中,自覺地去學習雷鋒精神,自覺地以雷鋒叔叔為榜樣,也自覺地以雷鋒精神規(guī)范自己的行動,對照自己的行為。教學效果和以前比起來真是千差萬別。
我把我的發(fā)現(xiàn)寫出來告訴我的同行們,希望在教學上能對他們有所幫助;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快樂中學到知識,而不是在干巴巴的說教中死記硬背。
死記硬背對學生來說真的是一種傷害。
小學語文教學感悟7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fā)生著變化。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yǎng)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在我不到兩年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過困惑,有過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F(xiàn)把自己平時的一點心得拿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助。
一、讓課件成為渲染課堂氣氛較有效的武器
課件圖片能發(fā)展人的思維,能給人以最大限度的聯(lián)想,并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潛移默化地發(fā)展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些圖片,或配樂課件,甚至一段錄像,不僅能調節(jié)課堂氣氛,給人輕松愉快的感覺,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桂林山水》一課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xiāng)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xiāng)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二、讓學生積極參與故事的發(fā)展意識.
當今,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交流構成課堂主陣地,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對小學生來講,如果能采用一種調動其積極性有效的教學方法,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東郭先生和狼》這一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課文的真諦,同學們將課堂上學到的動作將課文進行表演,課堂的內容以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靈.
三、適當安排繪畫,增添課堂情趣.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啟發(fā)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荷花》這一課中,我先自已畫一幅白色的素描荷花,讓學生通過圖,先了解荷花是什么樣子的,對它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要不然單從課文上簡單的文字來理解,他們對此還是茫然。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把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從傳統(tǒng)模式轉變過來,溝通語文學科與音樂,美術學科的聯(lián)系,把語文學習中的讀與唱,畫,演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且能培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于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鑒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小學語文教學感悟8
一、還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時空,為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提供基礎。
要想實現(xiàn)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就必須交還學生閱讀的主動權利,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使學生充分地、直接地接觸語言材料。這節(jié)課上,從初讀感知的“四讀”到品讀精思第3自然段,學生始終是讀書的主體。這樣的課堂上,既有由讀得不準到讀準了的進步,又有充滿激情、神采飛揚的誦讀;既有潛心默讀的勾畫圈點,又有搖頭晃腦的書聲朗朗。這樣的讀書,幫助學生調動著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這些都是他們感悟課文內容的前提和敲擊妙悟火花的工具。這樣的讀書,可以幫助學生真正進入課文情境,讓課文真正進入學生的生活世界,內心世界。在這樣的堅實基礎上,每一個學生才能發(fā)出屬于自己的心聲,才能產生屬于自己的思想。
二、透過詞句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引導學生讀進去。
香港散文大家董橋說:“人心是肉做的,文字也是肉做的!钡拇_,文字是有呼吸,有脈搏,有生命的。因此在教學中,對于文本中那些有情感,有厚度、力度與質感的字詞,我引導學生細心體味,從語言的表層走向語言的深層,并從中感受到語言的韻味。通過對“巧妙編結、巧奪天工、變化無窮、嘆為觀止”這些詞語的不斷研讀,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經歷了幾個來回,逐步深入地領略了作者文質兼美的語言背后蘊藏的豐富情感,促進了學生與作者的心靈共振。
三、通過教師語言豐富課文情感,營造濃郁文化氛圍。
教學語言在語文教學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語文教學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簡單地說就是語文教師運用語言教學生學用語言。在這里,語言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所以,語文教學的成功離不開教師運用語言的成功。
在本教學設計中,老師的語言力求與課文情境協(xié)同起來,如詩一般優(yōu)美,就像“液態(tài)的火焰”,娓娓道來的敘述表述著教師自身與文本對話后的思考。抑揚頓挫的語調、整齊的韻律、悅耳的語音和富于激情的話語,使課堂彌漫著濃濃的文學意韻,使學生置身其中品讀感悟,于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
四、通過補充資料,填補課文空白,引起情感上的震撼。
選取適當的補充材料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對文本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地研讀、體味和欣賞,得到知識的滋養(yǎng)、藝術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課堂上,我從大語文觀出發(fā),以宏觀的、文化的視野對文本進行俯視、鳥瞰,引導學生從教材向課外延伸,在教學過程中相機出示:一雙巧手編結中國結的視頻資料和文字資料,中國結有關畫面,中國結淵源久遠的文字資料。這些資料的補充,對學生深入感悟課文內容,情感得以激發(f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感悟9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隨著新課改浪潮的不斷涌入,新的閱讀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新的閱讀教學模式一改以往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學生真正成為閱讀教學活動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新的閱讀教學模式強調課堂閱讀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提倡學生在自主閱讀思考的基礎上,踴躍發(fā)表自己獨立的見解,要求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新的閱讀教學模式注重的是教師的引導.正確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必備的技能.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根據教材的旨意科學有效、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呢?下面我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實踐經驗,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朗讀,在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而語感則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正確理解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感具有很強的直覺性,表現(xiàn)為思維過程與結果的直覺性,它不需要經過預先的理智思考,也不需要任何邏輯判斷,而是憑借言語經驗,直接對言語作出敏銳的反應,而朗讀是培養(yǎng)語感的主要手段。所以,只有多朗讀才能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和形式獲得真切的感受,產生情感共鳴。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痹诮虒W中要讓學生反復地讀,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內涵,在讀中浮現(xiàn)語文意境。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同時在閱讀訓練中,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由此可見充分的朗讀能讓學生自主感知文章的內涵,有助于發(fā)展學生語言。因此掌握朗讀的方法是閱讀教學中的訓練重點。而教師在訓練過程中要扮演好指導角色,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朗讀,是一種審美的過程,也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過程。
二、精講多讀,讀出情感
在教學中,學生最反對的是教師單一地、無休止地講述,講了再講,甚至反反復復,就象一個媽媽反復嘮叨孩子,孩子必然要產生逆反心理,根本達不到預期目的。因此,我們在具體實施課堂教學時,盡量做到精講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我們必須明確我們的自身位置與角色,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只注重學習過程,不偏重結果,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的方法,不輕易否認學生的觀點、看法,重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讓學生參與探究學習和質疑問難。對于課文中難以理解的重點句、重點段進行精講,通俗易懂的句段可讓學生反復讀,反復念,完全讓他們讀出情感,念出含義,更讓他們親身感受文中之情,而老師只是給予正確的指導與適當的點撥。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全方位提高,知識水平與能力也就相應升華,教學效益明顯事半功倍。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適當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意境,給他們提供閱讀機會,營造和諧的閱讀氛圍,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刻了解與理解,同時要有助于學生很好地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教學新課之前,我們應精心創(chuàng)設與之相適應的意境,適當配制優(yōu)美的音樂、圖片,讓古詩、課本劇、甚至一些散文伴隨這些更加讓人陶醉,有情有趣,有滋有味。這樣,我們的學生在其特定環(huán)境中細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是一種享受和陶醉,自然會領悟到作者的情感與思想。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礎。它是人腦在已有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改造產生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可以增強學生的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良好契機。
小學語文教學感悟10
一、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準確無誤有。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藝術需要豐富多彩,熠熠生輝,科學則需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茍。教課,既要生動——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熱愛文本。更要嚴謹——上幾遍,讀準每個字音,讀通每個句子。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做得更好,率先垂范,學高為師。我們是南方人,說好普通話不是一件易事,前后鼻音,平翹舌音往往分不清,讀不準,碰著困難就要請教老師、學生或查字典,教師有不懂的是正常的,用不著回避,可怕的是濫竽充數,敷衍了事,教給學生不正確的,甚至是錯誤的東西。讀課文,不但是讀通,還要讀熟,做到爛熟于心,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走進文本,把握課文的脈絡,掌握課文的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時候,一個巧妙的教學主意,往往就產生于對文本的熟悉。
二、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
當球王貝利踢進第1000個球時,記者問貝利:“你踢進的1000個球中,哪一個球最為精彩!必惱f:“下一個”。
其實,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對那些優(yōu)秀的教師來說,精彩的課永遠是“下一課”。學無止境,教無止境。備課要不斷修改,教學得經常調整,一成不變是行不通的。用同一個教案去教不一樣的學生,其教學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備課筆記是教師寫下的對教材的理解,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教學過程的安排。這是預設的,是教師在課堂前的“一廂情愿”。而課堂教學會由于教學對像,時代背景等因素不同,往往會出現(xiàn)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可謂瞬息萬變。這便要求教師不斷進行修改,適時調整自己的備課,教學就是這樣,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才能理解它的真諦。
小學語文教學感悟11
在教學“生活中的見聞”時,建議學生利用休息日陪母親逛菜市場,了解生活中的新鮮事物,體會母親“當家”的辛苦。茶余飯后走進社區(qū),了解社區(qū)的新鮮事。與好友走進圖書館,感受濃厚的閱讀氛圍。走進大自然,感受四季變化帶給人們的美感。因為,只有親身經歷了,親自感受了,所見所聞才會躍然于紙上。多姿多彩的生活內容是學生作文的基礎,只有讓學生體驗生活,學生才能樂于表達生活。
小學語文教學感悟12
一、分析對話,理解感悟
在學生整體感知全文之后,重點引導學生對文中列寧與小男孩的對話進行細讀分析,理解這些話的含義,讀懂文本。多媒體課件演示:三只灰雀在枝頭歡歌、跳躍的畫面。
師:聽,三只灰雀在枝頭活蹦亂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愛。
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兒,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它們?捎幸惶欤袑幇l(fā)現(xiàn)有一只灰雀不見了。那只灰雀到哪兒去了呢?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引出小男孩的話)灰雀又是怎么回來的?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引導學生體會小男孩說話時的心理活動)小男孩為什么把灰雀放回來了呢?(引出列寧自言自語的話)想象一下列寧在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可以體會到列寧對灰雀的一種什么情感?(引導學生真切體會列寧對鳥的“真愛”。)
二、情景對話。深入感悟
教師導讀,學生分角色進行情景對話,深入感悟人物心理。
師:鳥兒不見了,列寧著急地問——(生1讀列寧的話“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師:小男孩吞吞吐吐地說——(生2接讀小男孩的話“沒看見,我沒看見!)
師:可憐的小生命究竟怎樣了,列寧擔心地說——(生l讀列寧的話“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師:列寧的愛鳥情觸動了孩子的心。面對孩子的沉默,列寧自言自語地說——(生1讀列寧自言自語的話“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
師:列寧的愛鳥情打動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寧,再也忍不住了。說——
(生2讀小男孩的話“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師:真像孩子說的那樣嗎?列寧又關心地問——(生l讀“會飛回來?”)
師:列寧的愛鳥情深深打動了孩子的心,他堅定地說——(生2讀“一定會飛回來∽以上情景對話,教師可進行朗讀指導,多叫幾組同學表演讀。
三、研讀對話。深化感悟
引導學生體會列寧是怎樣一步一步教育小男孩知錯就改的,這一育人過程是本文的教學難點。教學時抓住對話,引導學生精讀研讀,進行深人探究,順利突破這一難點,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就會得到進一步深化。
師:列寧知不知道灰雀是被小男孩捉走的?從哪兒看出來的?他為什么不直接說穿呢?他又是怎樣一步一步讓小男孩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呢?你覺得列寧是個怎樣的人?(引導學生再讀課文中人物對話部分,進行研讀探究和集體討論,體會列寧的育人過程和對小男孩的關心愛護。)
小學語文教學感悟13
讓學生經常有進行語言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好文字這個工具,形成讀寫能力,并經常記錄生活中的事情,最終形成文字。堅持寫日記就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機會,教師應該告訴學生事情無大小,用心感受就好,做到說真話吐真情,才能發(fā)出心底的本能的呼喚。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習作環(huán)境。譬如,在萬物生的春季,與其將學生困在教室內,不如將其解放,讓學生盡情地在草地上打個滾,在花叢中聞花香,盡情地擁抱自然。這樣的情景一定會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將自己的真實感受敘述出來。根據教材特點挖掘寫作資源。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范文。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訓練要點,隨文練筆是一個提高寫作能力的好方法。在教學詩歌《媽媽的愛》時,可讓學生模仿文本模式進行仿寫。詩中寫道:“有一個很熱很熱的夜晚,我從夢中醒來,媽媽正給我扇著扇子,汗水卻濕透了她的衣裳。啊!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有一個很涼很涼的雨天,媽媽到學校接我,一把傘遮在我的頭頂,雨水卻打在媽媽的身上。啊,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這段小詩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足以喚醒學生對媽媽的愛。教師要抓住讓學生練筆的好時機,找準切入點,引導學生思考媽媽的愛還像什么。孩子們的想象力是如此的豐富,因此很容易仿寫出這樣的詩歌來。在這次仿寫詩歌的小練筆的基礎上,還可以指導學生寫一件生活中媽媽關愛“你”的事,這樣就由寫詩歌上升到寫一篇記敘文。這樣階梯式的訓練,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寫作難度。
小學語文教學感悟14
閱讀是人們獲得各種信息最便捷的途徑之一,也是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獲得信息從而進行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小學階段,絕大多數學生對課外閱讀缺少熱情,喜歡看漫畫,喜歡那些漫畫多于文字的故事,知識攝入量卻很少,由于小學生的閱讀經歷有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將抽象的學習方法硬性塞給學生,要他們去背;更不能以讓學生學會讀書為借口而放任自流,讓其"暗中摸索"。我認為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抓住訓練時機,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而又生動活潑地學習,積極發(fā)揮其主體作用。課改改變學生傳統(tǒng)的偏重于記憶、理解、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重視研究性學習,倡導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我更關注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正是語文教學的重點。
第一、加強字詞句訓練,打好閱讀的基礎
字、詞、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閱讀之本,要是一個學生連起碼的字詞句關都不能通過,怎么可以打開閱讀的大門呢?為此,在學每篇課文之前,我都會提前讓學生預習字詞,在正式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講授那些難懂,難記的字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掃清閱讀最基本的障礙,這一階段的教學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都必須重視的。
第二、抓好詩詞的訓練。
古詩詞其實是句子的精華,學生掌握一定的詩詞和學會運用詩詞對閱讀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大大增強學生對句子的理解能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特別重視句子、詩詞的講解,如《望天門山》等古詩,文中還有很多優(yōu)美的句子,于是我利用課間營造氛圍,學生根據圖片就可以身臨其境的體會當時的意境,體會詩句的含義,讓學生明白這些詩句、修辭用得恰如其分。
第三、給學生延伸想象的機會。
"想象是思維的翅膀",在閱讀活動中,鼓勵學生想象在閱讀材料所提供的情節(jié)發(fā)生之前或發(fā)生之后可能發(fā)生的情節(jié),并加以講述。例如在講授《小攝影師》一課時,當少先隊員發(fā)現(xiàn)膠卷忘在家里,他會想些什么?在取膠卷的路上會發(fā)生什么?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在想象的過程中開拓自己的思路,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四、展開多樣式的閱讀比賽與總結。
由于閱讀指導效果還受諸多要素的影響,因此在閱讀指導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閱讀指導要和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同步進行,這是閱讀指導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第二,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克服困難、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這是閱讀指導取得成效的保證!墩Z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我們應該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增強學生的閱讀水平。確實,我們現(xiàn)在的孩子甚至于我們的老師閱讀量太少,閱讀的水平也不高。如果一個小學生對一個語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簡單的問題,那是十分可悲的,也是十分令人擔憂的。過去幾年的語文教學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生的閱讀面太窄,只有不斷的閱讀,才能對文章有著更加深刻的體會。“書中自有黃金屋”,只有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學生才能在語文的學習中越走越遠。
小學語文教學感悟15
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40首文質兼美的古詩,其語言凝煉含蓄,意境深邃優(yōu)美,不僅給人以藝術的熏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缎抡n標》的頒布無疑是為古詩教學打開一個新的天地,使古詩的學習回歸了本真。新課標注重的是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感受優(yōu)美語言”,提倡讓學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而對詩句的本身意思只需要“大體把握”即可。所以古詩教學改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整合增強學生感受
入選小學教材的古詩在文字上比較通俗易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課本的注釋來理解詩句應該說不難,但要學生較好地體驗詩人的思想情感,領悟深遠意境,就比較有難度。因為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大多是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是需要學生自己從中去感受,去反復體會的。限于小學生的閱歷和經驗制約了學生對美好情感、意境的體驗和領悟。我們在古詩的教學中可以將多種方式進行整合應用,如把圖畫、音樂、散文甚至是相關的生活場景整合到古詩的教學中去,這對學生獲得真切的感受是大有幫助的。如我在教學《春日》中“無邊光景一時新”一句時,學生對“景物一下子煥然一新”的字面意思能理解,但是他們缺乏相關的感受,不能在大腦中形成景物“一時新”的表象,也就是學生不能受到美好事物的熏染,不能體驗到欣賞美好事物帶來的愉悅情感。我就出示多幅圖片,讓學生找找能感受到“一時新”的圖。于是有的同學從茵茵綠草中感受到了“一下子煥然一新”,有的同學從大片金黃的菜花中感受到“煥然一新”。又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時,因為學生對“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中詩人借景物抒發(fā)依依惜別的情感難以體會,所以也整合了圖畫和音樂,以幫助學生體會情感。再引導學生想象一下送別的情景,想想李白此時的心情,學生自然能強烈地感受到“李孟”之間的深厚情誼了,感受到李白送別老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最后回過頭讀讀這兩句詩,其借景抒情之妙自然也領悟到了。
二、設疑引導學生探究
古代賈島和尚“推敲”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推”和“敲”一字之差,賈先生為何茶飯不思,值得后人深思,更值得我們在學習古詩時進行“推敲”了。賈島和尚反復琢磨“推”和“敲”哪個更好,他也是在進行探究。在新課程的改革中,我們積極倡導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習慣和能力。有的一首詩之精、神、韻就體現(xiàn)在一兩個字詞中,如《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句中一“綠”字,《江雪》“獨釣寒江雪”句中一“釣”字,《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句中一“裁”字,等等,在學習中是很有研究價值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詩句時,應該抓住這些字詞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如《泊船瓜洲》中我們可以問問學生,這“綠”是否換成“到”、“過”等詞,想想為什么呢?在《詠柳》中讓學生想想:“裁”是否用錯了?樹葉能是“裁”出來的嗎?在問題的刺激下,學生的心智高度集中,通過反復讀、悟,體會到“綠”不但是寫出了春天來了,更是讓人仿佛看見了江南大地一下子鋪上了一層綠色的地毯;體會到了“裁”字不僅寫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tài)美,更是讓人感覺到春風就像一位心靈手巧的小姑娘,在裝扮著美麗的春天。這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不光是為了讓學生領悟詩句中字詞的精妙,更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習慣和能力。
三、活動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
重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古詩具有簡潔而意境深遠的特點,注重詩句的言外之意,這對于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能不說是一個有益的契機。一位教育專家說過:“創(chuàng)造力是沒法教的,所謂創(chuàng)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要真正有被鼓勵并發(fā)表他們想法的機會,如此才能發(fā)展他們富于創(chuàng)造的才能。所以在古詩教學中引入活動,給了學生一個自由想象、自由表達的時間和空間,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大有幫助。
(一)演中創(chuàng)新
這里所講的“演”是指老師用表演的手段鼓勵學生體悟詩句的言外之意,進行聯(lián)想、補充和創(chuàng)造,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時組織指導一位學生演一演李白是怎樣送別老朋友的。這位學生在久久注視“天邊”之后,忽然用袖拂面,并作舉杯喝酒狀,還以指代筆在空中“畫”了起來。老師問他在干什么?他解釋說李白送別老朋友時,想起這一別后不知何時方能相見,心中自然傷感,會忍不住流下眼淚,所以用袖子擦眼淚。又因為李白是個豪放的詩人,心中有感,自然馬上要喝酒寫詩了。師生都不禁為他鼓起了掌。這樣的表演不是好看,而是讓學生對詩句進行深入地閱讀,展開了聯(lián)想,繼而進行了有創(chuàng)意的表演,真正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二)畫中創(chuàng)新
課堂上畫古詩是指以“畫”為手段,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古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一位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草》時,就引導學生畫一畫詩中描述的“草”。學生在細讀詩句后,有的畫了嫩黃色的草,說從“春風吹又生”這句中看出來這草剛長出來,應該是這種顏色;有的畫的草是斜著的,說是詩中寫“春風吹又生”,肯定當時吹著風,那么草肯定是斜的。學生在畫畫中主動地讀悟詩句,并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這自然是一種創(chuàng)新。
(三)寫中創(chuàng)新
在學生學習了古詩,對其形式、意境、構思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再加以適當的點撥、誘導,觸發(fā)學生的靈感,讓他們學習詩中的寫作手法,對古詩進行改寫。例如,在《贈汪倫》一詩教學的最后,老師進行這樣的啟發(fā):詩中送別的場面是如此感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離別的場面,同學轉學、親人遠行……在依依惜別之時,大家一定會有許多心里話想說,讓我們都來學學作者,把心里的話寫成一首送別詩贈給他。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的靈感得到激發(fā),興趣盎然,躍躍欲試,紛紛模仿古詩書寫出自己的詩篇。我們不強求學生的詩作是否工整、漂亮,但是,這樣的學習過程,不正是他們一個自我超越、自我創(chuàng)新的過程嗎?
古詩的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整合、設疑、探究、創(chuàng)新四者緊密相聯(lián),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不要死搬硬套。讓我們的學生在整合、設疑、探究、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體驗學習古詩的樂趣,體會擁用幾千年文化積淀的古代詩歌的韻味,讓我們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
【小學語文教學感悟】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感悟02-24
教學語文感悟隨筆05-18
感悟語文教學美文01-26
語文教學課后感悟07-17
感悟小學語文教學心得體會01-25
學期語文教學感悟總結08-18
教學語文感悟隨筆10篇05-18
教學語文感悟隨筆(10篇)05-18
教學語文感悟隨筆精選10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