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地質實習報告

時間:2021-03-05 19:11:25 報告 我要投稿

地質實習報告匯編十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報告與我們愈發(fā)關系密切,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質實習報告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質實習報告匯編十篇

地質實習報告 篇1

  引言

  金秋十月,我們08級地理班踏上了實習的路程。此次實習對我們來說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動,一路上同學們都是十分的激動,似乎有著使不完的勁兒,在大巴車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學有許多像我一樣是這么近的、清晰地接觸到山地和丘陵的勝景,個個喜不自勝。而一些從山區(qū)走出來的同學也是一個個想回到了家鄉(xiāng)一樣高興,為一些同學訴說著各種美景,而同時,我們的老師也在讓我們認識各種巖石、礦物等。

  林州市地處太行山東麓,西依太行山連接黃土高原,東連華北平原,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上,林州地區(qū)各種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現象典型多樣,并且出露良好,區(qū)內交通便利具有較好的實習條件,因此,從10月31日——11月4日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習,主要的實習對象是林州野外地質地貌以及本區(qū)的土壤、植被、氣候等。

  本次實習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過實習來印證、豐富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以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

  二、通過實習,初步學會觀測和分析實習地區(qū)的地質、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現象,并掌握地質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為將來教學和進行鄉(xiāng)土地理調查打下基礎。

  三、通過實習,了解實習地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制約的關系,以培養(yǎng)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林州簡介

  我們這次實習的地點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林州,林州市區(qū)處于林州盆地之內,北緯36°線大致橫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為太行山,東部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與東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難道東部丘陵與太行上相連接的合澗鎮(zhèn)。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長方形,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約5-10公里。盆地形態(tài)很完整,構成一個獨立的自然單元。林州市位于盆地東緣,恰在盆地縱長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內為第四系黃土覆蓋,土層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為北北東—南南西向,西側的太行山受林州斷層制約并為斷層仰測,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東側為東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為林州斷層的下降盤。

  對于此次實習地林州,根據一路所見及一些書本知識,我把林州的概況分為以下幾大方面。

  1. 地質基礎

  林州地區(qū)出露的地層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fā)育較為完善的是太古界、遠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層本區(qū)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本區(qū)地質現象豐富多樣。三大類巖石: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都有分布,其中變質巖和沉積巖分布最為廣泛;地層多樣,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層主要分布著各類片麻巖,元古界地層以石英巖為主,古生界的寒武紀地層分布有竹葉狀灰?guī)r和鮞狀灰?guī)r,奧陶紀地層主要為灰?guī)r,新生界未膠結的沉積物,各種規(guī)模的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典型。

  2. 褶皺和斷層構造

  林州盆地地處太行山南段山前過渡帶(指太行山主要山體與華北平原之間的傾斜地帶),大地構造位置屬于山西臺背斜東部邊緣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構造變動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層形成寬緩的背斜隆起,并伴隨著大量的斷裂發(fā)育和巖漿侵入活動。林州盆地的西側為林州斷層,在地形上為陡峭的懸崖,斷層線走向為nne。斷層在盆地西部延長35公里,斷層的上升盤位于斷層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巖,上覆遠古界震旦系石英巖和古生界頁巖、鮞狀灰?guī)r。林州盆地是伴隨著林州斷層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內許多強度不等的褶皺構造,在盆地邊緣常形成小型褶皺出現。在盆地西側山體,斷層的接觸關系是太古界片麻巖與中奧陶紀灰?guī)r相接觸。

  3. 地表形態(tài)

  林州地區(qū)大致可分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渾圓的中部丘陵和黃土覆蓋的林州盆地。

  4. 氣候狀況

  林州盆地位于華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帶,東部距海不遠屬于北溫帶東亞季風氣候區(qū)的范疇。按行星風講,一年中受盛行西風的影響很重。氣團方面則是基地氣團和熱帶海洋氣團的交替又嚴重地支配了這里的氣候規(guī)律。

  5. 水文概況

  本區(qū)河流皆發(fā)源于太行山東坡,與太行山構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為漳河,中部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經盆地,在盆地東部的平原地區(qū)先后與衛(wèi)河上源各河交匯。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氣候區(qū)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時,比降大,下蝕力強,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礫石淺灘。

  6. 土壤概況

  本區(qū)土壤磷、鉀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適中,肥力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沖蝕作用嚴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緩,劃分宜農、宜林、易牧的范圍,開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則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7. 植被概況

  林州地區(qū)的天然樹木,早被砍伐破壞,現有樹木基本上是近幾十年植樹造林的結果。植被中主要的樹種有槲、櫟、槐、楊、板栗、山楂、山皂莢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類等為優(yōu)勢種。

  8. 交通狀況

  林州市交通、通信便利,境內鐵路連接京廣線;國家干線公路膠(東)長(治)線橫穿東西,新(鄉(xiāng))河(口)線縱貫南北,地方干線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達到85%以上,全市通信建設已達到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

  9. 物產狀況

  本區(qū)物產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鐵、鉛、鋅、銅、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英巖、大理石、花崗巖等20多種農業(yè)方面,盛產小麥、玉米、谷子、紅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傳統(tǒng)的土特產品享譽海內外,新的名優(yōu)特產品不斷涌現,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蠶繭等土特產品和花崗巖、大理石等優(yōu)質工藝品,帶著林州人民的勤勞、純樸和紅旗渠故鄉(xiāng)的深情厚意,走出國門,奔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座友誼的金橋。( )

  10. 經濟概況

  本區(qū)經濟發(fā)展迅速。創(chuàng)造了紅旗渠奇跡,并培育了“紅旗渠精神”的林州人民,在經濟建設中再顯身手。10萬建筑大軍以“紅旗渠傳人”的姿態(tài)。遍布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qū)的500多個縣、市,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太原、長治、鄭州、西安、新疆等12個建筑基地,并已打入南也門、科威物、俄羅斯、等國際市場。近幾年來,林州旅游業(yè)發(fā)展迅速,有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拉動當地各項產業(yè)的發(fā)展。

  11. 旅游業(yè)發(fā)展情況

  林州市自然風光秀麗多姿,名勝古跡聞名遐邇,素有“太行天然公園”之稱的林濾山風景名勝區(qū)、龍頭山風景名勝區(qū)和“人工天河”——紅旗渠、國家級森林公園——五龍洞,以其獨特的雄、險、奇、秀、幽令中外游客留連忘返。王相巖、惠明寺等文物古跡更引發(fā)華夏子孫的悠悠情思。“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濾山國際滑翔基地,吸引中外滑翔運動健兒來此大展風姿。

  二、區(qū)域地層與巖性

  林州地區(qū)的地質現象比較典型,出露良好,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的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fā)育較完善的為太古界、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層本區(qū)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太古界時期,以片麻巖、片巖為主的變質巖類居多,元古界中石英巖廣泛分布,其波痕、泥裂構造清晰可見,古生界中的灰?guī)r較多,尤其是寒武系的鮞狀灰?guī)r、竹葉狀灰?guī)r和早奧陶的白云質灰?guī)r,在林州地區(qū)分布較廣。新生界的礫巖在該區(qū)也很具有代表性。

地質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概況:

  20xx年5月13日上午,我們建工學部來到了大連濱海金石灘國家地質公園開展工程地質野外實習活動,實習內容包括金石灘地段地理位臵、山川與海岸形勢、地層巖性、構造特征(地層產狀、構造類型、節(jié)理、斷層、褶皺與褶曲等)、海岸侵蝕地貌、濱海地質災害等。實習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不僅能夠加深課堂知識內容的理解,更從直觀上對于各種巖石的結構、產狀、構造、顏色的明顯的巖石特征有了更細致的認識,本次實習地點為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地處遼東半島最南端,我們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了金石灘,進行一天的實地參觀,我們首先參觀了地質博物館,然后又驅車來到地質公園進行了實地考察。本次實習使我們對各種巖石獨特的形態(tài)和絢麗的顏色所折服,更多的了解到了巖石在地質作用下,巖漿作用和沉積作用形成的各種形態(tài)迥異的形狀,對今后工程實地考察勘測,及施工前的選址都是有極大的意義的,通過實習把課堂上學到的關于斷層、褶皺、背斜、向斜、穹窿和盆地等對于施工影響極大的特殊地質構造可以盡量避免,認識到工程地質課對建筑施工的基礎性作用。

  二、實習目的: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

  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并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以后的理論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也增加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實習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xié)作等優(yōu)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yè)的聯(lián)系。

  三、實習地點

 。1)地質博物館:

  大連金石灘國家地質博物館坐落在美麗的金石半島之上、金石灘核心景區(qū)入口處,于20xx年11月12日正式開館納客,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共分八大展廳,是一座集地質科研、科普教育、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參觀景點,是了解地球演變和發(fā)展過程的最好場所。第一展廳:地球廳,介紹的是地球的組成部分和礦物元素,以及大連的地質演變史。參觀完地球廳后,讓我們從內心深處產生愛護地球的原動力;第二、三展廳:海洋、海岸、海岸帶廳,詳細介紹海、洋的分別以及海岸帶的沉積作用、

  風化作用等,領略了海洋奇觀、奇石的風采。第四展廳:海洋生物進化廳,在這個展廳內介紹生命的誕生和演化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水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第五展廳:海岸帶礦產資源廳,展出的是大連市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第六展廳:觀賞石廳,充分領略到了“牡丹石的雍容華貴、菊花石的淡潔高雅、五彩石的色彩艷麗、黃河石的通體圓潤、文石的瘦漏透皺等,在這里,您將看到很多由大自然鬼斧神工創(chuàng)造的實質細膩、色彩繽紛、造型奇特的,具有很高觀賞價值的奇石等。第七展廳:影視廳,可以欣賞到有關大連、金石灘濱海地質公園的實景風光片,通過該片的介紹對金石灘有全面的了解。第八展廳:海蝕地貌廳,隆重介紹“天下第一石”龜背(裂)石的形成以及延綿30多華里長的海岸線獨特的地質地貌。

  龜裂石(龜背石)

  金石灘不僅擁有秀美的外表,奇特的地貌景觀,還擁有天下獨絕的龜背石。她是金石灘的“鎮(zhèn)灘之寶”!,龜背石形成于6億年前的震旦紀,雖然1994年8月14日的一場臺風令巖體部分碎裂,但它仍然是世界發(fā)現的塊體最大、斷面結構顯露最清晰的沉積巖標本。類似的奇石目前在世界上僅有兩塊,另一塊在加拿大,塊體面積比這塊小。它不但是金石灘一寶,也是世界學界的極品。美國地質學家柯勞德教授來此參觀后,多次在世界地質論壇上宣布:“世界上最大最美的龜背石在中國大連金石灘,它不僅是中國一絕,也是世界一絕!”關于他的成因,目前地質學界有兩種解釋:一是干裂說,指的是在干燥、炎熱的氣候環(huán)境下,半塑性巖石暴露、干裂后形成網格狀裂隙,后期沉入水下,被綠色沉積物所充填而形成;另一種觀點是地震液化泄水脈說,是指巖石在半塑性狀態(tài)下,由于地震作用產生了垂直層面的裂隙不斷振動,使泥沙在水的帶動下流向裂隙沉積,形成狀如龜背的巖石。

  (2)地質公園:

  金石灘位于遼東半島南部,是黃海海岸向東南方向凸出的一個小半島,屬大連市金州區(qū),距大連市中心50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39°01′-39°06′,東經120°57′-122°04′;陸地面積62k㎡,海域面積約58k㎡。由東部半島、西部半島和兩個半島之間的開闊腹地和海水浴場組成。包括金石灘、大黑山、南部海岸和旅順口四大園區(qū)。金石灘園區(qū)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

地質實習報告 篇3

  一、 實習情況簡介

  1、 實習時間

  20xx年10月8日至月日

  2、 實習地點

  此次實習共有三個地點:我們依次到京娘湖、天乳山及玄武巖景區(qū)進行了實地的參觀學習。

  3、 實習目的

  本學期我們已經在課堂上開設了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這門課程,對于地質這種工程性質的學科,實用性很重要,因此,進行地質地貌野外考察實習是我們學好這門專業(yè)基本課的必須環(huán)節(jié)。開展實地考察,更好的認識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的各種結構、構造特征,以及當地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巖溶地質作用等各種地質地貌。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進一步認識并了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征,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做出基本的解釋。

  通過此次實習,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基本原理,學習并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也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 實習地點介紹

  此次實習的三個地點相隔不遠,大致都位于武安地質公園。武安地質公園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東麓中南段,距北京約450km,園區(qū)總面積412km2,是一座集地質地貌、水體景觀、地層構造,玄武巖溢流遺跡、溶洞景觀、化石產地、自然生態(tài)、人文歷史于一體的

  綜合型地質公園。并是省級森林公園和國家AAA級旅游區(qū)。

  地質公園內地質遺跡豐富多彩,30億年的滄海桑田,形成了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層。多次構造運動,尤其距今2.05 億年以來的燕山運動、喜馬拉雅運動造就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華山的石英砂巖峽谷峰林景觀;第四紀以來玄武巖漿在柏草坪景區(qū)多期溢流,留下了奇特的巖流景觀,溢流口景觀,對圍巖烘烤景觀;岳莊寒武紀地層中找到多種屬的三葉蟲、腕足類、牙形石, 尖山奧陶紀峰峰組灰?guī)r中含的三 葉蟲、角石、腕足類、螺等化石, 記錄了距今 5.43~4.38 億年的古地理環(huán)境;蓮花洞中有多姿多彩的巖溶景觀。

  公園主要由8個景區(qū)組成,其中京娘湖景區(qū)為主景區(qū),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區(qū)的口上村北,是上世紀60年代建造于口上村的一處蓄水工程,亦稱口上水庫。湖面呈倒“人”字型,分東西兩支,長短各3公里。距武安城30公里,距邯鄲約60公里,太行山脈腹地。

  玄武巖景區(qū):區(qū)內有第四紀玄武巖噴溢口、三層熔巖疊置剖面,玄武巖漿對圍巖的烘烤面及玄武巖中黃土包裹體,充分展示了系統(tǒng)、完整的火山遺跡,對研究太行山區(qū)新構造運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天乳山:

  京娘湖:

  玄武巖景區(qū):

  天乳山位于武安市活水白云川井峪和宅清溝村之間,距離武安25多公里,該山雄偉壯麗,鐘乳滿山,森林茂密, 天下奇景,這里的鐘乳大約在一億萬千萬年左右,形成了獨特的鐘乳奇觀,全國少有。

  與之相呼應,相距不遠是蓮花洞溶洞,二者一外一內,交相輝映。距京娘湖、七步溝、長壽村、古武當等景點都不太遠。

  三、 實習內容

 。ㄒ唬、京娘湖

  1、地形地貌:研究某地的工程地質條件,首先,應該從該地的地形地貌下手研究。京娘湖周圍的地勢以水為指向,建筑物也依水而建,為流水地貌。

  2、巖土類型及其構造:本區(qū)最古老的地層為長城系大紅峪組,巖性為紫紅或粉紅色中厚層中粗粒紅色的石英砂巖及長石砂巖,含鐵質及海綠石。區(qū)內紅色石英砂巖生成于距今18—14億年,經多次構造運動,特別是距今2.05億年以來的燕山運動,推動太行山區(qū)地殼上升,并產生了北東向與北西向兩組斷裂。距今6500萬年喜馬拉雅運動發(fā)生后,太行山區(qū)地殼進一步上升。巖石受侵蝕、剝蝕等地質作用,形成今日的峽谷峰林地貌景觀。

  京娘湖區(qū)內為沉積巖,沉積巖層理構造及層面構造明顯。 層理是沉積巖在形成過程中,由于沉積環(huán)境的改變所引起的沉積物質的成分、顆粒大小、形狀或顏色在垂直方向發(fā)生變化而顯示成層的現象。層理是沉積巖最重要的一種構造特征,是沉積巖區(qū)別于巖漿巖和變質巖的最主要標志。

  水平層理:是由平直并且與層面平行的一系列細層組成的層理。它是在比較穩(wěn)定的水動力條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帶、閉塞海灣、海和湖的深水帶),從懸浮物或溶液中緩慢沉積而成的。

地質實習報告 篇4

  1、實習概況:

  20xx年10月,我們土木工程專業(yè)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并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yè)以后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2、實習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xié)作等優(yōu)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yè)的聯(lián)系。

  3、實習內容:

 。1)昌樂火山口

  昌樂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鹕娇诔蕡A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巖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jié)理發(fā)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fā)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為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距今約1800多萬年,它的發(fā)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棱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fā)紋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噴發(fā),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為壯觀的遠古火山群。

  (2)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山東省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qū)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為由玄武巖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為季節(jié)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環(huán)境的火山地貌為特色。

  公園內各種地質遺跡豐富,一是第三紀中新世時期距今1800萬年山旺瑪珥湖沉積巖層(科學上劃分為山旺組地層———硅藻土),沉積厚度25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由于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為"萬卷書"。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層層型剖面所處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組玄武巖、第三紀中新世時期湖相沉積巖(山旺組)、第四紀黃土和晚期的火山巖浸入等地質現象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時期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錐、熔巖流動特征等各種火山地質現象,如黃山、堯山、擦馬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巖區(qū)的理想場所。特別是擦馬山玄武巖柱狀節(jié)理,直徑近于80cm,規(guī)模宏大,氣勢壯觀。堯山西側,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臺地,經長時間風化剝蝕,形成了自然景觀,人們稱之為"石樓"。

  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形成于距今18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fā)現的動、植物化石有10幾個門類7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特別是山旺山東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fā)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為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鹿類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fā)現的帶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的,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于中新世山旺組硅藻土層中(距今約1千4百萬年),其種類之多、保存之完整為世界罕見,目前已發(fā)現的化石有十幾個門類600多種。動物化石包括昆蟲、魚、蜘蛛、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昆蟲化石翅脈清晰,保存完整,有的還保留絢麗的色彩,已研究鑒定的有11目46科100屬182種。山旺鳥類化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fā)現完整鳥化石最豐富的產地,三角遠古鹿化石和東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該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標本。植物化石有苔蘚、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類。除100種藻類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屬143種。它們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態(tài)、古氣候、動植物演化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被中外專家譽為研究中新世的“綜合實驗室”。

 。3)山東地下大峽谷

  高峽深澗,鬼斧神工。飛瀑流泉,濺玉噴珠。天賦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驚險刺激。管軌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東地下大峽谷位于沂水縣城西南8公里龍崗山下,是一座風貌奇特的溶洞王國,洞體長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長洞,中國特大型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發(fā)育而成,形成于約0.65億年至2.3億年前。利用暗河水勢開發(fā)的1000米漂流項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總部認證為“中國最長的溶洞漂流”項目。漂流道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溶洞內的幽深莫測,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揚頓挫的特點。將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驚險刺激演繹的淋漓盡致。

  4、實習總結:

  短短一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實際觀察到各種地理特征。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了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這里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

  在實習中學會了一定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jié)。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jié),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fā)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地質實習報告 篇5

  一、實習位置、交通、地貌概況

  實習位置:實習地點位于北碚嘉陵江觀音峽左岸水北公路朝陽橋至屋基村段,渝碚公路沿峽谷右岸通過。

  交通:東南距牛角沱車站約35公里,西北距北碚車站2公里。而從學校乘校車出發(fā),經由收費站上重慶主城區(qū)外環(huán)高速,最終抵達北碚實習地點,其中乘車大約需要1個小時。因而交通還是比較便利快捷。

  地貌概況:實習地區(qū)屬低山峽谷地貌,地貌初始行程時間是中生代末四川運動。地貌受巖性及構造控制,觀音峽的低山位于背斜軸部,高處海拔800~850米,頂部較為平坦,是一古老的夷平面,兩翼山坡由于巖性影響,硬質巖石凸起,軟質巖石凹下,灰?guī)r處溶溝、石芽、溶洞、溶槽等發(fā)育。在山頂與山頂之間常形成背斜張裂帶埡口。

  嘉陵江由北西320度向南東140度方向深切橫穿背斜,兩岸巖石高聳,氣勢磅礴,相對高度差達600米(海拔850~165米)。

  河谷谷坡陡峻,河床寬僅100米,有一級較窄的高出枯水面約30米的基巖階地(公路所在處)。

  二、地層巖性、構造特征

  (一)地層巖性

  實習區(qū)出露最老地層為二疊系上統(tǒng)長興組,而在公路上可見到地層是三疊系下統(tǒng)飛仙關組、嘉陵江組,三疊系中統(tǒng)雷口坡組,三疊系上統(tǒng)須家河組,在山坡及河谷中有第四系分布(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 二疊系長統(tǒng)長興組(cP2)

  灰色厚層一塊狀含燧石團塊灰?guī)r,錘擊后有臭雞蛋味,含腕足類、瓣鰓類化石。僅在白廟子大橋公路下江邊可見。

  2. 三疊系(T)

  (1) 三疊系下統(tǒng)飛仙關組(fT1) 紫紅色——暗紫紅色泥灰?guī)r、泥巖、頁巖,夾有青灰色、紫紅色灰?guī)r,自下部向上頁巖厚度增加。

  厚度400~500米。

  (2) 三疊系下統(tǒng)嘉陵江組(jT

  1) 以石灰?guī)r為主。底部是灰——深灰色,薄——中厚層狀砂巖,中上部灰?guī)r中夾有米黃色白云質灰?guī)r

  及灰色角礫狀灰?guī)r及泥灰色。厚度500~600米。

  (3) 三疊系中統(tǒng)雷口坡組(lT

  2) 以泥灰?guī)r為主,夾泥巖,地表因風化作用多呈泥狀。厚度小于10米。

  (4) 三疊系上統(tǒng)須家河組(xjT

  3)灰白——棕黃色、厚色一塊狀,中一組粒長石石英砂巖夾頁巖和煤。

  3. 第四系(Q) 殘積、坡積、沖積物。

  (二)構造特征

  1.褶皺

  觀音峽背斜屬川東南弧型構造帶華鎣山復式帚狀褶皺帶中南延最長之長軸背斜。自三江壩南延橫穿

  嘉陵江,經中梁山,終于長江貓兒峽,延長約150余公里,實習區(qū)是在橫穿嘉陵江部分的一小段。但該

  背斜由于風華侵蝕等外力作用嚴重,背斜樞紐并未形成山頂,而是變成了埡口。

  實習區(qū)的背斜(觀音峽背斜一部分)軸線10~15度,西北翼陡(傾向300~305度,傾角60~80度),東南翼緩(傾向100~105度,傾角30~35度)。通過實際測量,屋基村段的石英砂巖傾向大致為140度,傾角是40度。

  2.斷層

  實習區(qū)內有斷層分布,主要分布在背斜軸部和翼部,其中軸部由于地層產狀亂,垮塌嚴重加之修建了擋墻,所以出露不好。但在兩翼可以見到一些小斷層,如在甘硐子一帶小斷層還是比較發(fā)育的。 由于沿著斷層面可以看見上盤的下端巖石大致是傾向下的,所以上盤上升,此斷層為逆斷層。但這

  個斷層的形成并不是由于大型的地質運動所引起的,原因是這個斷層面兩端并不是無限延伸,切斷山體的。

  (三)地下水

  區(qū)內可見到上層滯水、潛水、承壓水、孔隙水、裂隙水、巖溶水,以及地下暗河。

  (四)不良地質現象

  在渝碚公路三溪口——施實梁可見到滑坡,在長生橋可見到垮塌現象。

  三、實習收獲和體會

  通過此次工程地質野外實習,我學到了很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比如巖石的巖性、產狀、結構構造,以及層理層面等等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加深。

  在以前的課本理論學習中,老師講巖層的產狀時,拿出一個地質羅盤,告訴我們怎么測巖層的走向、傾向、傾角。雖然聽的時候知道怎么測,但到了實際的情況,看到實習地點里的很多巖石,拿著手里的羅盤,就變得手忙腳亂了。最后通過老師的指導,和自己慢慢地理解,終于成功測出了巖層的產狀,并掌握了羅盤的使用。

  同時,在這次實習中,我認識了石灰?guī)r、泥巖、泥灰?guī)r、石英砂巖、頁巖等等許多的巖石,以及造巖礦物。雖然無論是在課堂中,老師的講解,還是實驗中,我們觀察了巖石的手標本,但是畢竟現實與實驗還是有所差距,面對由各種巖石組成的山坡,突然感覺所學知識變得不適用了,分辨不出這是什么巖石,這是什么構造,還有出露地層的情況。但在老師的耐心細致的講解下,逐漸有了認識,并且得到了掌握,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讓我受益匪淺。

地質實習報告 篇6

  1 實習概要

  1.1 實習時間與地點

  實習時間:第十九周

  實習地點:番禺蓮花山、省博物館、華立校園內

  1.2 實習目的及任務

  工程地質實習是土木工程專業(yè)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習實踐教學和課堂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在于通過實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的能力。

  實習的任務:在實習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實際操作和直接感觀的體會和認識,如通過對實物標本、模型、圖件等的觀察與分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理論課上所學的知識,并在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搜集了解區(qū)域地質、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資料后,學生通過野外的實習踏勘,進一步了解場地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巖石和土的工程性質、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質現象等。

  1.3 實習安排

  1、 常見造巖礦物、巖石的認識(2學時,實驗室)

  2、 地形圖、地質圖的閱讀與分析(4學時,校園內)

  3、 地質地貌構造認識(4學時,省博物館地質地貌館)

  4、 野外地質考察(8學時,番禺蓮花山)

  5、 工程地質勘察(6學時,教室、宿舍)

 。1)工程地質勘察理論;

 。2)教學錄像:工程地質基礎知識,不良地質現象(滑坡、崩塌),巖溶與工程、同的關系;

 。3)工程地質勘察報告閱讀與應用

  2 實習內容

  2.1校內實習部分

  通過一學期的基礎課程的學習,在實習的開始階段,為了保證實習安全,提高實習效率并激發(fā)學生們對實習的熱情,學院在實習一開始就召開了動員大會,動員大會由梁仕華老師主講。首先,梁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實習地點:包括大學城、蓮花山、省博物館,并具體介紹了本次實習的課程安排,另外她還介紹了實習報告的要求并強調我們要認真完成。隨后,梁老師還闡述了實習中的細節(jié)問題,并重點強調了實習過程中紀律和要求。

  隨后老師給我們詳細講了地質圖閱讀與工程勘察的內容,地質圖的一般知識及讀圖方法步驟;在地質圖上分析巖層產狀、接觸關系、褶皺、斷裂構造、地質勘察報告的閱讀、工程地質勘察方法等;緦W會了閱讀地質圖的一般步驟和方法,首先要看圖名、圖幅代號、比例尺,然后才分析圖例并閱讀分析地質內容。掌握各種巖層產狀,包括走向、傾向、傾角要素,及其要素在地質圖上的表示方法。掌握了巖層的接觸關系,包括整合接觸,不整合接觸,假整合接觸,以及這些接觸在地質圖上的表現;掌握褶皺構造、斷裂構造、巖漿巖體在地質圖上的表現。此外還了解了工程勘察的一些內容。

  接著在老師的要求下,我們在宿舍觀看了不良地質現象錄像。當今,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對地質的影響起到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影片中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巖溶、等各類的不良地質現象。通過影片的觀看讓我們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不良地質現象的成因、過程和結果,聆聽專家是如何勘察地質現象和如果制定防治措施,比課本知識更加形象易懂。這些不良地質現象的形成條件都是地質條件、水文條件、氣候條件、地形條件和人類活動影響而造成的。通過觀看錄像,我更加地懂得了這些不良地質現象的危害,與此同時也學會了一些防治它們的措施,如采取植樹種草、滯流與攔截等防治泥石流等。

  2.2校外實習部分

  2.2.1省博物館參觀

  通過書本對的學習,我掌握了礦物和巖石的基本知識,但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差距,為了加深認識,我和幾位同學在星期六結伴來到了廣東省博物館。博物館首先看到廣東省各地質公園的介紹:其中最為出名的是丹霞山國家地質公園和湖光巖地質公園。著名的景區(qū)還有肇慶七星巖和前幾天踏勘過的番禺蓮花山。然后可以看到巖石和礦物琳瑯滿目地陳列在展柜里,有關礦物和巖石的介紹也掛滿了墻。這 里的巖石和礦物基本是在學校實驗室從未見過的,有些只見于書本上介紹,自然也沒有那種感性的認識,甚至未曾聽聞。如油頁巖、 孔雀石、黃銻華、 方鉛礦、車輪礦,異極礦等,薄片狀,鱗片狀,塊狀,土狀,球狀,鐘乳狀,黃的,綠的,紅的……,給了我們無限的視覺沖擊。我們一邊仔細觀察這些礦物和巖石的顏色和形狀,一邊看標本下面關于這些礦物和巖石的結構和構造的說明,以及他們的工程地質評價。另外還糾正了以前對巖石的誤區(qū):以前認為大理石就是大理巖,花崗石就是花崗巖,其實不然,大理石包括大理巖、石灰?guī)r、白云巖、泥質巖蛇紋巖等多種具有一定裝飾效果的巖石,花崗巖也是如此同樣收獲不小。

  2.2.2 蓮花山踏勘

  梁老師在講座時就已經布置好實習內容,要求我們仔細觀察巖石結構,巖石構造,并了解其形成原因,觀察當地的地質構造、地貌,以及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為了不至于外業(yè)實習時手忙腳亂,我在空余的時間里積極到網上、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更好的了解蓮花山以及相關的工程地制裁知識,以求能夠更好地完成此次蓮花山實習,掌握實習任務所要求的。

  星期三早上,在到蓮花山之前就下起了大雨,但絲毫不減我們實習的熱情,秉承著考古學家一絲不茍的科研態(tài)度。蓮花山屬于丹霞地貌,首先來到古采石廠遺址,右以看到很多密度高砂質細的巖石,經老師介紹得知是紅砂巖,屬于三大巖類中的沉積巖,沉積巖是由各種地制裁作用形成的沉積物(碎屑物、化學和有機化學沉淀物、粘土等,通常還包括火山噴發(fā)物的墜落堆積物),在地表或近地表條件下經過固結、脫水,膠結及重結晶作用形成堅硬巖石。這里到處風化嚴重,給人一種古老的感覺。沿著石沿著石階往下走,就到了獅子巖了,其酷似雄獅,盤踞山崖, 石頭的巖性為沉積巖的棕紅色砂巖,層理構造明顯,極容易被風化,是典型的海蝕地貌,曾經被海水沖刷,后來滄海桑田,海水退去,陸地抬升。在獅子巖旁邊的那道山坡

地質實習報告 篇7

  1、 實習目的

  本次的野外地質實習針對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05級學生。

  這是一次地質啟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認識實習,重點要理解基本的地質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短期的野外實習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通時通過實習鞏固學過的《普通地質學》的課堂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對地質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

  2、 北京概況

  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北接灤平、豐寧、赤縣和承德等縣;西臨懷來、涿鹿等縣;南臨淶水、涿縣、永清、固安、廊坊及天津市的武清等縣、市;東與大廠、香河、三河、興隆和天津市的薊縣為鄰。東南是一塊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稱北京平原,其形狀很象一個向群山叢中突出的海灣,故有“北京灣”之稱。北京城座落在北京灣的西南隅。

  北京市南起北緯39度28分,北到北緯41度05分,西起東經115度25分,東至東經117度30分,南北橫跨緯度1度37分,東西經度相間2度05分。北京地處中緯地帶,氣候具有明顯的溫暖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形成的帶性植被類型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

  北京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山脈綿延,山峰林立,其中海坨山海拔2334米,為全市最高點。地貌呈明顯的層狀結構,山區(qū)河流多為成型河谷,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溫榆河,洵河和拒馬河。

  北京有悠久的歷史,很早就有人類居住,曾發(fā)現舉世聞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和山頂洞人遺址。全市面積16807.8平方公里,轄九縣十區(qū),人口達1000多萬,是僅次于上海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國的交通運輸樞紐。

  3、 實習路線

  本次實習共有五條路線。

  6月25日: 灰峪村口的采石場-->灰峪村北西向一山坡-->灰峪東山腰處-->灰峪東山梁處及從軍向北,向西遠眺-->軍莊火車站南,鐵路剖面-->鐵路隧道附近 6月26日: 軍莊以西,永定河邊的陳家莊-野溪附近-->下葦甸村西公路邊-->河東鐵路東面-->鐵路隧道北口一帶 6月27日: 昌平一號隧道-->龍山頂-->十三陵水庫 6月28日: 房山區(qū)石花洞 6月29號: 周口店山口村東側-->羊屎溝口-->東山口花崗巖采石場

  附:交通位置圖

  二、 地層

  北京的地層發(fā)育比較齊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奧陶統(tǒng)、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統(tǒng)、三迭系及上白堊統(tǒng)外,其它地層都有發(fā)育,總厚度達六萬米以上。

  1、 元古界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很廣。

  元古界的特點是在古老變質巖系之上發(fā)育的第一個蓋層,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沒有變質的沉積巖系。底部下部巖性以碎屑巖(礫巖、砂巖、頁巖)為主,夾有白云質灰?guī)r及火山巖(安山巖、玄武巖),中上部以化學巖(白云質灰?guī)r、頁巖等)為主,夾有少量的粉砂巖。

  (1) 青白口系(Zq)

  [1]下馬嶺組(Zqx)

  本組特點是淺海相灰色,、黑色、黃綠色粉砂巖——頁巖組成頻繁、明顯的沉積韻律。巖性變化較穩(wěn)定。沉積厚度116-458米,由東向西有逐漸增厚的趨勢,青白口以北最厚。

  [2]長龍山組(Zqc)

  本組底部為含礫粗石石英砂巖;下中部為灰白色薄——厚層石英砂巖(局部為長石石英砂巖),夾黃綠色頁巖及粉砂巖,交錯層理發(fā)育;上部為黃褐、灰綠色薄—— 中層含礫鐵質石英砂巖及石英砂巖與粉砂巖互層含海綠石;頂部為暗紫、灰綠及黃綠色頁巖。與下馬嶺組假整合在不同層位上。厚約20-191米。

  [3]景兒峪組(Z q j)

  本組底部為石英粗砂巖(含灰?guī)r角礫),呈現沉積間斷特點;下部為灰色中至厚灰層巖或白云質灰?guī)r;中部為黃綠色薄層泥灰?guī)r或白云質泥灰?guī)r夾灰色灰?guī)r透鏡體;上部為灰白、灰黃、紫紅、黃綠色薄層板狀泥灰?guī)r、白云質泥灰?guī)r,致密細膩,具有泥質條帶及縫合線構造。厚約76- 204 米。

  2、 下古生界

  北京的下古生界巖性基本穩(wěn)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夠豐富,代表一種典型的穩(wěn)定淺海沉積。本區(qū)只有寒武系和中、下奧陶統(tǒng),而上奧陶統(tǒng)及志留系(與華北廣大地區(qū)一樣)都不存在。

  下古生界主要巖性為砂巖、頁巖、豹皮灰?guī)r、泥質條帶灰?guī)r、竹葉狀灰?guī)r、鮞狀灰?guī)r和純厚石灰?guī)r等,總厚約1600余米。

  (1) 寒武系

  下分三個統(tǒng);

  (1.1) 下寒武統(tǒng)

  [ 1 ]昌平組即府君山組

  本組主要由豹皮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及白云巖等碳酸鹽巖石所組成。

  巖性橫向變化大,厚約13.5到95米。

  [ 2 ] 饅頭——毛莊組

  本組下部為角礫狀泥灰?guī)r,含角礫泥灰?guī)r;中部為紫紅色頁巖夾砂質頁巖,泥質白云巖與白灰質灰?guī)r;上部為紫紅色砂質頁巖、頁巖及綠色頁巖,夾薄層細粒結晶灰?guī)r。與昌平組(府君山組)為整合接觸,但局部有沉積間斷。厚約50-185米。

  (1.2)中寒武統(tǒng)

  [ 1 ]徐莊組

  本組以鮞狀灰?guī)r為主,可劃分為五個沉積韻律。每個韻律起始于細砂巖,經鮞狀灰?guī)r與細砂巖或泥質條帶灰?guī)r互層,到大量的巨厚層鮞狀灰?guī)r出現結束。厚約60-100米,與下浮地層整合接觸。

  [ 2 ]張夏祖

  本組下部以泥質條帶泥灰?guī)r夾頁巖為主,有部分鮞狀灰?guī)r,上部則以巨厚層鮞狀灰?guī)r為主,組成一個沉積旋回,其中下部又可細分為四個韻律,每個韻律起始于頁巖,隨之鈣質增高,出現泥質條帶泥灰?guī)r與頁巖互層,韻律之末,出現了鮞狀灰?guī)r與泥質條帶灰?guī)r互層。厚約33-267米。

  (1.3)、上寒武統(tǒng)

  [1]崮山組

  本組下部為灰色泥質條帶灰?guī)r,鮞狀灰?guī)r,條帶狀結晶灰?guī)r夾竹葉狀灰?guī)r。上部為紫紅色粉砂紙條帶灰?guī)r、鮞狀灰?guī)r、結晶灰?guī)r、泥質條帶灰?guī)r夾竹葉狀灰?guī)r及少許鈣質粘土巖。厚約59米。

  地質實習報告,

  [2]長山組

  以綠灰色泥灰?guī)r、淺灰色泥質條帶灰?guī)r及竹葉狀灰?guī)r為主,下部有時夾少許灰綠色鈣質粘土巖;底部為淺玫瑰色細晶白云巖夾竹葉狀灰?guī)r、竹葉狀礫石,具有紫紅色氧化圈。厚約29米。

  [3]鳳山組

  本組上部為灰色中層含白云質灰?guī)r、厚層泥質條帶灰?guī)r夾竹葉狀灰?guī)r及黑灰色薄板狀灰?guī)r;下部為灰色巨厚層泥質條帶灰?guī)r,局部含白云質,夾大量竹葉狀灰?guī)r,底部見紫紅色含云母鐵質條帶。厚約79-97米。

  (2) 奧陶系

  北京只有下奧陶統(tǒng)和中奧陶統(tǒng),與華北廣大地區(qū)一樣都缺少上奧陶統(tǒng)。

  (2.1)下奧陶統(tǒng)

  下奧陶統(tǒng)與鳳山組呈整體接觸關系。

  [1]冶里組

  本組下部以淺灰、灰白色巨厚層細晶灰?guī)r為主,其底部為花斑狀白云石化微晶灰?guī)r,上部為深灰、灰黑色中——厚層灰?guī)r,夾淺黃色含白云質條紋灰?guī)r、竹葉狀灰?guī)r及鈣質灰?guī)r。厚約46-93米。

  [2]亮甲山組

  本組下部為灰黑色厚層——巨厚層含燧石條帶或團塊灰?guī)r夾中層泥質條紋灰?guī)r、竹葉狀灰?guī)r及少量白云質灰?guī)r、頁巖;上部以灰黑色中層白云巖、含灰質白云巖、粘土質白云巖為主,普遍含燧石團塊或燧石條帶,其上多為玫瑰色燧石,其下多為黑色燧石,頂部白云巖局部為角礫狀。厚約168-252米。

  (2.2)中奧陶統(tǒng)

  3、上古生界

  北京的上古生界包括石炭統(tǒng)(本溪組)、上石炭統(tǒng)(太原組)、下二迭統(tǒng)(山西組、紅廟嶺組)、上二迭統(tǒng)(雙泉組)組成。沒有泥盆系和下石炭統(tǒng)。

  (1) 石炭系

  (1.1) 上石炭統(tǒng)

  下楊家屯組(太原組)

  本組屬海陸交互相,以灰黑、黑色粉砂巖、頁巖為主,夾有細砂巖、薄層泥灰?guī)r1-2層。本組為主要含煤地層。厚約38-176米。

  (2) 二迭系

  (2.1)下二迭統(tǒng)

  山西組(中楊家屯組)

  本組為陸相碎屑巖發(fā)育,下部主要為深灰色粉砂巖,灰色細砂巖夾灰黑色粘土巖、灰色硬砂巖及1-4層礫巖,礫巖中常含鈣質結核。含薄煤層。厚約79-321米。

  (2.2)上二迭統(tǒng)

  雙泉組

  本組主要為灰綠、紫色凝灰質板巖和粉砂巖,中間常夾一層厚5-8米的灰白、綠灰色礫巖和砂巖。

  4、 中生界

  北京的中生界沒有三迭系,只有侏羅系和下白堊統(tǒng)。

  (1) 侏羅系

  侏羅系中統(tǒng)

  髫髻山組

  以中性為主的火山熔巖及其集快巖、角礫巖與火山碎屑巖互層。與下伏地層九龍山組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觸,與九龍山以前地層均為不整合接觸。厚約3000-4000米

  附:各層的信手剖面圖 及素描圖

  三、 巖漿作用及巖漿巖

  北京的巖漿巖分布很廣,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發(fā)生許多巖漿活動,包括各種形式的噴出活動和侵入活動。不同時期的巖漿巖成分不同,加上產狀各異,使其巖漿巖 不論從化學成分到礦物組成上,都有很大差異,因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巖漿巖。

  1、 侵入巖

  根據巖體的接觸關系、地質構造對巖漿巖的控制因素、巖體的變質程度等可將北京地區(qū)的巖漿侵入活動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 早元古代

  本期的侵入巖主要為超基性巖類和變質基性巖類。

  超基性巖類中包括橄欖巖和輝石巖,多呈北東向小型巖體沿斷裂帶活片麻理侵入太古代的片麻巖中。

  (2) 中、晚元古代

  本期的巖漿活動有侵入和噴出兩類。侵入巖體只發(fā)現有斜長環(huán)斑花崗巖體、四合村輝巖和紅石灣輝石巖等。

  斜長石斑花崗巖體沿東西向基底斷裂侵入密云群沙廠組的片麻巖中,與片麻理斜切。巖體東西向延長,為一北陡南緩,向南傾斜的不對陳巖脊。巖石的特點是具似斑狀結構,鉀長石斑晶為卵形,外面包圍一圈更長石或中長石。巖體內有棱角狀片巖捕虜體。巖體被三次侵入。第一次是斜長環(huán)斑角閃黑云母花崗巖,分布于巖體的西部,巖石呈灰色或暗灰色。第二次是斜長環(huán)斑黑云母花崗巖,為巖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巖石呈紅色。第三次是中粒黑云母花崗巖,呈紅色;中粒二云母花崗巖,呈米黃色;細粒花崗巖,呈淺色。

  四合村輝石巖體:呈脈狀侵入太古代密云群大漕組花崗片麻巖中。巖體主要由二輝巖和橄欖巖兩個巖相帶組成,但分異不好。巖石蝕變類型主要有蛇紋石化、滑石、蛭石化和綠泥石化等。

  紅石灣輝巖體侵入于太古代角閃斜長片麻巖及花崗質片麻巖中的超基性巖體。巖體可分為角閃單斜輝石巖、角閃二輝巖、角閃斜方輝石巖及橄欖輝石巖四個巖相。

  2、 噴出巖

  (1) 元古代的噴發(fā)巖體

  屬中、酸性火山熔巖及火山碎屑巖,呈古火山頸相及海底噴發(fā)組產出,以火山角礫巖、安山巖及凝灰?guī)r為主。

  (2) 早侏羅世南大嶺組玄武巖

  是一套經多次噴溢活動形成的玄武質熔巖流。每一噴發(fā)層厚度5米至15米不等,但都有底部小杏仁構造帶、中部致密塊狀帶和頂部大杏仁構造帶等,杏仁體主要為石英、玉髓、方斛石、蛋白石、綠簾石等。柱狀節(jié)理發(fā)育,球狀風化明顯。

  (3) 中侏羅世髫髻山組火山巖

  由一系列中性火山物質構成的礫巖、熔巖及火山碎屑巖互層組成;鹕綆r系得巖性和厚度變化都很大,巖石組成也較復雜,主要的有輝石安山巖、角閃安山巖及火山角礫巖等。

  (4) 晚侏羅世東嶺臺組火山巖

  本組由一套酸性、中性及偏酸性巖類組成,主要以流紋巖、英安巖及粗面巖為主,并形成相應成分的火山角礫巖和凝灰?guī)r。

  四、 變質作用與變質巖

  主要介紹太古代及早元古代的變質作用。

  1、 太古屆變質巖系

  (1) 密云群

  北京出露最早、變質最深的巖層,屬于中深及深區(qū)域變質程度,巖性為各類片麻巖及麻粒巖,普遍受較強的混合巖化作用。

  地質實習報告,

  [1]沙廠組

  巖性以角閃斜長片麻巖、黑云斜長片麻巖為主;旌蠋r化發(fā)育,主要為陰影狀、條帶狀,其次為星占狀。

  [2]大漕組

  巖性以黑云斜長片麻巖為主,夾大量花崗片麻巖,角閃斜長片麻巖、角山巖和斜長角閃巖等,且縱向和橫向變化較穩(wěn)定。

  [3]陽坡地組

  巖性以黑云斜長片麻巖、角斜片麻巖為主。縱向變化較大,橫向變化較小。

  密云群的三組從下到上,變質程度由深變淺、混合巖化由強到弱。各組段之間均為連續(xù)過渡的接觸關系。

  (2) 張家墳群

  為一套以片麻巖、片巖為主,下部含較多的石英巖、大理巖的淺變質巖石。屬淺、中深區(qū)域變質

  [1]石城組

  巖性以黑云母石英片巖、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花崗片麻巖夾石英巖為主。

  [2]椴樹梁組

  巖性以石英巖、大理巖為主,還夾有板巖和片巖,最底部的局部地點可見厚3至4米的底礫巖。

  [3]山神廟組

  巖性主要有為黑云母石英片巖,黑云母斜長石片麻巖及角閃斜長片麻巖。

  [4]宋營子組

  巖性以黑云母斜長片麻巖、黑云母角閃斜長片麻巖為主。

  張家墳群變質程度淺,原巖成分由泥砂質——硅質——鈣質——泥砂質——泥質,構成一大沉積旋回。反映當時地殼運動頻繁,海水逐漸加深又逐漸變淺的沉積環(huán)境。

  2、 元古界變質巖系

  元古界的特點是在古老變質巖系之上發(fā)育的第一個蓋層,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沒有變質的沉積巖系。底部下部巖性以碎屑巖(礫巖、砂巖、頁巖)為主,夾有白云質灰?guī)r及火山巖(安山巖、玄武巖),中上部以化學巖(白云質灰?guī)r、頁巖等)為主,夾有少量的粉砂巖。

  (1) 長城系

  下部以碎屑沉積巖為主,由石英巖、雜色頁巖過渡到灰?guī)r;中部為石英巖、硅質白云質灰?guī)r夾安山熔巖及火山碎屑巖;上部為碳酸鹽巖。

  [1]常州溝組

  主要由礫巖、長石石英砂巖及石英巖組成,

  五、 地質構造

  北京大地構造處于華北地臺中部——燕山沉降帶的西段。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經過大幅下降接受巨厚沉積又產生劇烈的造山運動。伴隨著地殼運動的發(fā)展,褶皺變動與斷裂變動廣泛發(fā)育。

  1、 灰峪向斜

  2、 龍山斷層

  3、 昌平一號隧道兩組剪節(jié)理

  六、 外動力地質作用

  1、 永定河上游河曲

  2、 石化洞

  3、 龍山風化

  七、 地質簡史

  1、 太古代和早元古代

  這是地殼最古老的一段歷史。也是地殼活動最強烈的階段,地球表面的巖石圈、水圈、大氣圈已經形成。從巖相和地質構造可知,前期以巨大,急劇的沉降為主,整個地區(qū)被海水侵漫,接受了大量的沉積物,可能還有大量火山噴發(fā)物的堆積。而后期以顯著的隆起占優(yōu)勢,伴隨著沉積物受強烈的褶皺和斷裂,大規(guī)模的巖漿侵入以及由于強烈的構造變動和巖漿活動而引起的顯著變質作用和混合巖化、花崗巖化作用。結果形成褶皺的變質基地巖系。太古代末的一次運動之后,海底抬升為陸地,經受長期的風化剝蝕和夷平作用,因而北京缺失下元古界。到了早元古代末又發(fā)生過一次強烈的構造運動。地殼主要由各種片麻巖、混合巖、片巖和大理巖組成,形成了很多礦產。沒有發(fā)現古生物化石遺跡。

  2、 中——晚元古代

  這個時期以巨大的下降運動及早期局部地區(qū)伴隨有海底火山噴發(fā)活動為特征,并形成很厚的海相沉積巖和局部的火山巖層。地質作用很少,巖漿活動微弱且范圍不廣。到萬元古代末期沒,北京和華北廣大地區(qū)一起變?yōu)橄鄬Ψ(wěn)定的古陸。

  生物界主要由微古植物和迭層石組成;蔀殍b定地層的重要依據。

  3、 早古生代

  寒武紀的生物大爆炸,海生無脊椎動物繁盛,各種化石得到大量保存。寒武紀至中奧陶世,大部分地區(qū)沉沒于海底,形成了廣闊而穩(wěn)定的淺海,動物界飛速發(fā)展。地殼活動相對微弱,巖相比較穩(wěn)定。早寒武世海侵開始,形成以泥質和碳酸鹽為主的沉積。中奧陶世,海侵達最大規(guī)模,形成代表淺海相的由淺水至深水的碳酸鹽巖相沉積?傊,海水由淺到深,沉積環(huán)境由動蕩到比較寧靜,依次形成紫紅色頁巖,鮞狀、竹葉狀及塊狀石灰?guī)r、白云質石灰?guī)r等沉積。

  由于中奧陶世后,華北隆起,長期遭受剝蝕,因而缺失上奧陶統(tǒng)、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統(tǒng)。

  4、 晚古生代

  北京經過近一億年的隆起和剝蝕,形成凹凸不平的地面,隨后是中石炭世頻繁的地殼升降運動,殘積了鋁鐵及粗粒碎屑的沉積,繼之海水侵浸大陸,形成粉砂質,泥質以至石灰質的沉積。一直到晚石炭世,均為海水時進時退的海陸交互相沉積。

  石炭紀海中各種無脊椎動物發(fā)育。陸生植物大發(fā)展,森林密布。植物死后遺體被泥沙掩埋形成了煤。一直到早二迭世前期。到后期,氣候變干,植物衰退,形成內陸盆地的碎屑沉積。

  晚二迭世有微弱火山噴發(fā),形成含火山碎屑以砂質為主的沉積。

  石炭二迭紀是地質歷史上第一個重要的造煤期。

  5、 中生代

  三迭紀北京沒有沉積。進入侏羅紀后,早侏羅世又是一個重要的造煤期。

  侏羅世裸子植物達到繁盛,真蕨類仍十分繁榮。爬行動物發(fā)生。

  北京經歷了二迭紀末的構造變動后又經過三迭紀長期的剝蝕,進入早侏羅世,在低洼地區(qū)沉積了厚度不等的砂頁巖相。地殼活動增強,有間斷性的火山噴發(fā)。之后,形成了許多短陷盆地,盆地中接受了周圍高地帶來的泥沙、礫石,在潮濕而溫暖的氣候下又是一個利于植物大量繁殖的時期。這就是地質歷史上第二次重要的造煤期。

  進入晚侏羅世,在早期巖漿活動以酸性噴發(fā)為主,形成一套流紋巖、英安巖、流紋質火山碎屑巖夾安山巖等沉積物。

  地質實習報告,

  早白堊世,一方面斷裂升降,一方面是酸性巖漿的大規(guī)模侵入活動。這是北京重要的內生成礦時期。

  從zhong侏羅世到早白堊世期間曾發(fā)生不止一次構造變動,因為中上侏羅統(tǒng)之間,上侏羅統(tǒng)與下白堊統(tǒng)之間及下白堊統(tǒng)與上覆第三系之間的一系列角度不整合。這次構造形成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大規(guī)模巖漿侵入巖體以及伴隨構造變動而使北京大部分地區(qū)抬升,構成了今日山脈的雛形。

  6、 新生代

  這個時期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大發(fā)展,構造變動很強烈。

  我國現代的地貌輪廓在中生代末就基本定型。

  第三紀末,北京地區(qū)普遍上升,在廣大地區(qū)形成了侵蝕基準面。

  第四紀地殼運動相對穩(wěn)定,出現了人類。出現了著名的北京猿人,以及之后的山頂洞人。開始進入人類歷史時期。

  第四紀發(fā)生了地史上最近的一次大規(guī)模冰川活動。

地質實習報告 篇8

  一、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是地質課程的野外認識實習,其目的旨在通過短期的野外實踐是同學們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鞏固和掌握地質科的基本內容和方法,初步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址問題的能力,為以后的工作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主要目的有三:

  (1)認識各類地質現象,了解華北地臺基本地層層序。

  (2)了解各種內外力地質作用。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質技能,從野外觀察、記錄、描述羅盤儀的使用。

  此外,通過實習是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于地質學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逐步樹立艱苦奮斗的思想作風和勇于探索的科學求實精神。

  二、實習時間:20xx年5月16日到20xx年5月20日

  三、實習地點:秦皇島石門寨地質實習基地

  四、人員組成:

  五、實習路線:亮甲山—潮水峪—山羊寨—石門寨—上莊坨—大石河—小傍水崖村—吳莊—花場峪

  六、實習簡介:

  1、實習區(qū)位置及交通

  這次我們的實習區(qū)域在我國北方唯一的不凍港所在的美麗的海濱城市—秦皇島市及撫寧縣、青龍縣境內,南起北戴河海濱秦皇島,北至花場峪、義院口,東起山海關,張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總面積約為120K㎡。秦皇島市石門寨北方地質實習基地位于秦皇島市北28KM。該區(qū)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脈東段,南臨華北平原和渤海灣,行政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鄉(xiāng)管轄。

  實習區(qū)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陽)鐵路貫穿實習區(qū)南部,并有地方鐵路秦(皇島)——青(龍)線,能通往山區(qū)。公路以秦皇島市為中心,四通八達,客運可通省內的青龍、承德、平泉、灤縣、遷安、撫寧、興隆、昌黎、盧龍等地,省外可達遼寧綏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陽和天津等地。海運目前尚無客運,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貨運從秦皇島港可同我國沿海各綱和世界各地。

  2、實習區(qū)地形

  實習區(qū)南鄰渤海,北依燕山、東接遼寧綏中、西與昌黎接壤,地處燕山山脈東段,北、東、西三面群山懷抱,山脈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勢由北向南漸低,屬冀東北的中底山區(qū)和低山區(qū),最高點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點南部沿海地區(qū),海拔僅0、8-5米。

  3、實習區(qū)氣候

  實習區(qū)屬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0、1℃,一月份平均氣溫為-5℃,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4、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達全年降水量70%左右。全年無霜期179天。實習區(qū)因受海洋影響較大,氣候比較濕潤溫和,海濱地帶夏季涼爽宜人,古為避暑勝地。

  4、實習區(qū)水文情況:

  實習區(qū)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湯河、北戴河,除大石河發(fā)源于青龍縣牛心山區(qū)以外,其他均源于撫寧縣北部山區(qū),各河均為獨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隨季節(jié)變化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達2-3米。

  燕山塞湖位于山海關城西北6KM山口處,在燕山腳下,是一個人工湖,于1994年建成,蓄水量為7000萬立方米。

  5、實習區(qū)的經濟情況。

  實習區(qū)工業(yè)非常發(fā)達,以秦皇島為中心,有造船、機械、建材、煤炭、紡織、食品加工等,山海關橋梁工廠,秦皇島耀華玻璃場在全國享有盛名。實習區(qū)農業(yè),主要是北方干旱的農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高粱、谷子、紅薯等為主。山區(qū)盛產水果和藥材。實習區(qū)沿海產魚、蝦、蟹等,是我國北方主要水產基地之一。

  6、實習去地形簡介

  本實習區(qū)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較普通缺失中上奧陶統(tǒng)至下石炭統(tǒng)、下中三疊統(tǒng)、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qū)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志清楚,地層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區(qū)范圍內所有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tǒng),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tǒng)至二疊,中生界的上三疊統(tǒng)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七、實習內容:

  1、地層:

  本實習區(qū)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較普通缺失中上奧陶統(tǒng)至下石炭統(tǒng)、下中三疊統(tǒng)、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qū)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志清楚,地層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區(qū)范圍內所有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tǒng),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tǒng)至二疊,中生界的上三疊統(tǒng)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龍山組

  分布于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綏中黃崗巖之上。主要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巖,底部為砂巖。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巖呈沉積接觸關系。厚91米。

  (2)景兒峪組

  主要分布在區(qū)內的東部地區(qū),出露最好剖面在李莊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巖—粘土巖—碳酸巖,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其分界標志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銹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砂巖,其中含大量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凈砂巖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

  (二)寒武紀

  (1)府君山組

  (2)饅頭組

  該組由于巖體的侵入破壞和構造破壞,出露零星,東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為標準剖面。本組上下界限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頂部的鮮紅色泥巖作為標志層的。巖性特征是鮮紅色泥巖、頁巖為主,頁巖中含石鹽假晶,并夾有白云質灰?guī)r。沒有發(fā)現可靠的化石依據。與下伏的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厚71m。

  (3)毛莊組

  (4)徐莊組

  分布較廣,東部落西剖面出露較好,化石十分豐富,本組地層上下界限清楚,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云母質粉砂巖,夾暗紫色粉砂巖、細砂巖和少量鮞狀灰?guī)r透鏡體或扁豆體。含有三葉蟲化石。與下伏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巖與暗紫色粉砂巖互層為標志。厚101m。

  (5)張夏組

  受到覆蓋和破壞較少,是寒武系地層在區(qū)內分布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布,在揣莊北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區(qū)內較好的標準剖面。下部為鮞狀灰?guī)r夾黃綠色頁巖;上部以鮞狀灰?guī)r為主,夾藻灰?guī)r、泥質條帶灰?guī)r。三葉蟲化石最豐富。本組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30m。

  (6)崮山組

  本組與張夏組在區(qū)內的分布相仿,比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為標準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guī)r及紫色粉砂巖為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guī)r與張夏組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重S富,幾乎每層都可以采到。主要三葉蟲化石有:蝙蝠蟲未定種、帕氏蝴蝶蟲。厚102m。

  (7)長山組

  出露較好的剖面在揣莊北288高地,為標準剖面。巖性為紫色礫屑灰?guī)r、粉砂巖與頁巖互層,夾有藻灰?guī)r及生物碎灰?guī)r。三葉蟲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蟲未定種、長山蟲未定種、狀氏蟲未定種。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兩者分界清楚。本組在區(qū)內出露厚度較小,只有18m左右。

  (8)鳳山組

  本組分布與崮山組、長山組相同,出露較好的揣莊北288高地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為黃灰色泥灰?guī)r夾礫屑泥灰?guī)r。黃綠色鈣質頁巖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guī)r。泥質成分增多,容易被風化,風化往往形成黃色土狀物;S富三葉蟲化石垂直分帶明顯。礫屑形成小團塊,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guī)r為標志層。厚92m。

  (三)奧陶系

  (1)冶里組

  分布于區(qū)內東、西部,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qū)。出露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莊一帶。下部為灰色微晶質純灰?guī)r夾少量礫屑灰?guī)r及蟲孔狀灰?guī)r;上部為灰色礫屑灰?guī)r夾黃綠色頁巖。所產化石有三葉蟲、筆石、腕足類等。與下伏的鳳山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志是以灰色礫屑灰?guī)r作為底界,此礫屑灰?guī)r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純灰?guī)r。厚125m。

  (2)亮甲山組

  位于石門寨亮甲山。屬淺海沉積。主要巖性是中厚層狀豹皮灰?guī)r,下部夾少量礫屑灰?guī)r和鈣質頁巖。含有頭足類、腹足類和蛇卷螺未定種等化石。與下伏冶里組為整合接觸,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層狀豹皮灰?guī)r為標志,風化后呈泥質條帶狀,局部含泥質結核。層厚118m。

  (3)馬家溝組

  本組分部與亮甲山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莊北山發(fā)育較好。屬淺海相沉積,較深水環(huán)境。本組巖性以白云巖和白云質灰?guī)r為主,底部具微層理、含角礫、含燧石結核黃灰色白云質灰?guī)r;校侯^足類和腹足類。與下伏亮甲山組為整合接觸,界限十分明顯。白云巖具"刀坎痕"。層厚101m。

  (三)石炭系

  (1)本溪組

  中石炭本溪組在本區(qū)的東、西部分布都很廣,發(fā)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莊一帶發(fā)育較好,小王莊剖面可作為本區(qū)的標準剖面。有2—3個由陸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積韻律。本組巖性特征與華北地區(qū)一致,是一套海陸交互相沉積。陸相粉砂巖中含植物化石:鱗木、科達、蘆木等。下部為鐵質砂巖、褐鐵礦和粘土巖,平行不整合與馬家溝組之上;上部為細砂巖、粉砂巖及頁巖,夾3—5層泥灰?guī)r透鏡體。石門寨西門—瓦家山剖面地層厚度為70、7m。

  (2)太原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帶發(fā)育較好。本組巖性比較穩(wěn)定以灰黑色砂巖含鐵質結核為主要特征,夾少量煤線及灰?guī)r透鏡體,由兩個韻律組成,是海陸交互相沉積。含植物化石:脈羊齒、鱗木,動物化石:網格長身貝、古尼羅蛤。與本溪組呈整合接觸,分界明顯,本組底部青灰色鐵質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具小型球狀風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四)二疊系

  (1)山西組

  主要分布于東部黑山窯至曹山一帶,西部也有出露。有兩個韻律,第一個韻律含煤層,第二個韻律的頂部含鋁土礦。本組是區(qū)內重要的含煤地層,屬近海沼澤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灰黑色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粉砂巖炭質頁巖及粘土巖。含植物化石:蘆木未定種、帶科達、纖細輪葉。與下伏太原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厚度變化較大,約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組

  分布于黑山窯至石嶺一帶,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個韻律組成。屬湖泊相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中粗粒長石巖屑雜砂巖。含植物化石:多脈帶羊齒、山西帶羊齒、帶科達。層厚115m。

  (3)上石盒子組

  主要在黑山窯、歡喜嶺至大石河西側有出露。發(fā)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層狀含礫粗粒長石凈砂巖為主,夾極度少量紫色細粒砂巖及粉砂巖。本組未獲得化石資料。與下伏下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系。層厚72m。

  (4)石千峰組

  最初的命名地點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組是二疊系最上一個組。出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至瓦家山一帶,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巖層,包括粉砂巖、泥巖、夾少量礫巖、粗至中細粒凈砂巖和雜砂巖。含植物化石:太原帶羊齒、尖頭輪葉、朝鮮羽羊齒。與下伏上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系,兩者可以從顏色上區(qū)分。厚150m以上。

  2、巖石:

  (1)巖漿巖

  ①花崗巖

  出露于東部張崖子村附近,或西南部雞冠山下,沉積不整合在馬嶺組石英砂巖之下。巖石為肉紅或灰白色,但巖體分布很不均勻,結構構造變化很大。西部花廠峪至溫泉堡一帶的花崗巖,根據接觸關系和同位素年齡,屬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崗巖。巖體很大,呈肉紅色,由正長石、斜長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組成,具中細粒顯基斑狀結構,所以稱中細粒斑狀花崗巖。

 、诨◢彴邘r

  出露于石嶺東南等地,呈細;|的斑狀結構,巖墻狀產出,侵入在晚寒武世至中奧陶世的地層中,常見被基質熔蝕的鉀長石和石英斑晶,潮水峪村西有一寬達5m以上的花崗斑巖墻。

  ③灰綠巖

  亮甲山采石場比較集中,巖石呈暗綠色,細均粒結構,具典型輝長結構,部分輝石已綠泥石化和硅酸鹽化。

 、荛W長玢巖

  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鍋店東等地,呈巖墻狀產出,隱基斑狀結構,斑晶主要是斜長石,有時含角閃石較多,有的基質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見球粒結構和流線結構等。

  ⑤安山巖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羅統(tǒng)地層中,類型相當豐富,有玄武安山巖、輝石安山巖、角閃安山巖、閃輝安山巖、斜長安山巖、粗安山巖和英安山巖等。絕大多數都具隱基斑狀結構。顏色以灰綠色為主,少數為暗紫紅色,一般都呈塊狀構造,少數有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

  (2)沉積巖

  ①含海綠石的石英砂巖

  位于張崖子的青白口群龍山組含有表面被風化成黃褐色內部為灰白色的中粗粒石英凈砂巖,淺海相沉積,含海綠石和少量云母。

 、诩兓?guī)r

  以方解石為主要成分的巖石;液谏、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劃動。本次在石門寨觀察到的亮甲山組純灰?guī)r含有礫屑,為盆地內生成的隱晶灰?guī)r或微晶泥巖碎屑。

 、郾罨?guī)r

  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組地層內;ò哂砂自茙r組成,呈淺黃色或褐黃色,與周圍灰色或深灰色灰質組分界線明顯,特別是那些花斑狀似蟲孔的,兩者界限平直。巖石風化面上,常有蟲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guī)r的標志。

  ④含微層理的白云質灰?guī)r

  分布于下寒武統(tǒng)府君山組地層內,張崖子一帶發(fā)育較好;ò邇H限于一定層位層巖內,與巖層層面無切割關系,說明交代作用是在成巖階段完成的。層內構造均勻,形成于淺海深水環(huán)境。

  (3)變質巖

  斷層角礫巖又稱壓碎角礫巖、構造角礫巖。是巖石因構造作用發(fā)生破碎所形成的角礫狀巖石,角礫大小不等,具棱角,巖性與斷層兩側巖石相同,并被成分相同的微細碎屑及后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質所膠結。

  3、地質構造:

  (一)工作區(qū)的構造位置

  本區(qū)位于燕山沉降帶東段,山海關隆起的東南邊緣,又因現代燕山隆起與渤海拗陷的過渡帶以及燕山山脈由東西轉轉向北東向的肘狀部位,應力比較集中,故新、老構造均比較發(fā)育。據地礦部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資料,本區(qū)斷裂構造發(fā)育,其中以NNE向斷裂最為發(fā)育,其次為NW向斷裂、NE——NEE向斷裂和EW向斷裂,此外,在山海關之北尚發(fā)育有環(huán)狀斷裂。

  (二)構造概況

  本區(qū)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而侏羅系屬太平洋火山活動帶,除普遍缺失中奧陶統(tǒng)至下石炭統(tǒng),三疊系,白堊系及第三系之外,其他時代地層發(fā)育良好,出露較全,各地層單位劃分標志明顯,化石豐富,很具有代表性,全區(qū)范圍內出露的地層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奧陶統(tǒng),上古生界中石炭統(tǒng),二疊系,中生界侏羅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

  上古生界青白口系龍山組以角度不整合沉積在綏中花崗巖上,標志著華北地臺經歷了劇烈的呂梁運動,結束了早元古代地槽發(fā)展階段,進入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地質發(fā)展階段。

  新生代時期有明顯的上升運動,全區(qū)遭受剝蝕,第三紀末因氣候較熱,有紅色土形成,其后繼續(xù)上升.但南部的海岸區(qū)則下沉,遭受海侵。因此,山區(qū)河谷內有階地形成,并普遍向南,即向海洋方向傾斜。至第四紀末,海水有一定撤退,因而在山海關至秦皇島一帶的海岸上遺田有礫石堤,并且有海蝕臺出露水面。

  (三)主要斷裂構造描述

  (1)潮水峪斷層

  在潮水峪一帶,斷層走向N20°E,傾向東南(實際上傾向為東西向擺動)。上盤為鳳山組泥質條帶狀灰?guī)r;下盤為冶里組厚層灰?guī)r。斷層面無論在傾斜方向上,還是在走向方向上均表現為舒緩波狀。斷面上鏡面,垂直擦痕,階步以及斷裂帶內擠壓透鏡體等特征明顯。此斷崖為一個平移斷層的一盤,其另一盤因風化剝蝕基本看不到了(腳下所踩的),此斷層是冶里組灰?guī)r,存在明顯的橫豎擦痕和鏡面,此斷層先平移后產生正斷層,其產狀與亮甲山的產狀基本一致。在潮水峪村斷崖東是斷層的另一盤的一部分,含明顯的斷層角礫巖與粉沙巖還有明顯的橫豎擦痕,但產狀和亮甲山的產狀不一致,所以說可能是另一盤。在亮甲山的馬家溝組也有一個小斷層有明顯的擦痕。

  (2)雞冠山

  ①沿途見肉紅色綏中花崗巖,見一大型出露巖石剖面為典型的沉積交錯層理,屬震旦紀原古界頂部,主要成分為石英砂巖,上下呈水平層理,中間呈交錯層理,存在黑色紋理的磁鐵礦。

  見含有泥質的夾層,反映了濱海地區(qū)沉積環(huán)境的變化,影響生物生長環(huán)境,不反映氣候變化,地質條件,也不能作為時代劃分的依據

 、诘湫偷椎[巖:下部為底礫巖(石英),抗風化能力強,為陸相沉積,中間為含有礫石英砂巖,上部為石英粗砂巖,再往上為石英細砂巖(沉積規(guī)律:由上至下逐漸變細),中上部是海相沉積,沒有形成完整的泥質韻律。

  成因:由于風化和河流搬運作用,最終沉積。由下至上巖石由粗到細,底礫巖體原本膠結在一起,膠結物為二氧化硅和少量的鐵,后來整個底礫巖體出現正斷層,導致與上部底礫巖體出現高度差。

 、壅龜鄬樱喊l(fā)生斷層時,相對上升的下盤經過風化侵蝕,使得出露地表的巖石被風化磨圓,造成斷層兩盤高差不大,斷層成層性好。由于形成時間短,故成層理,若形成時間長,則為不整合面。傾向:243度傾角:48度。

 、懿ê郏簽殍F質石英砂巖,內含海綠石,對稱性好,波痕比較寬大,波長相等,反映了濱海沉積環(huán)境。推斷當時海底波動較大,水深較淺,波痕延伸方向與海岸線平行。

 、莸貕q谷在雞冠山與大平臺問的河谷中,由于幾條正斷層的影響,兩側青白口系下馬嶺組石英砂巖相對上升,中間石英砂巖下降。斷層面近于南北走向,傾角較大,河谷東側斷層面西傾,河谷西側斷層面向東傾,成一地塹構造,河谷本身位于地塹構造的中心部位。

  4、地質作用:

  (一)風化作用:指巖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溫度變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氣及生物等的作用下發(fā)生的機械崩解及化學變化過程。風化作用一般分三類:物理風化、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作用。

  (1)物理風化作用:在溫度的變化下,表層與內部受熱不均,產生膨脹與收縮,長期作用結果使巖石發(fā)生崩解破碎。

  (2)化學風化作用:巖石中的礦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以及水的作用下,常常發(fā)生化學分解作用,產生新的物質。這些物質有的被水溶解,隨水流失,有的屬不溶解物質殘留在原地。

  (3)生物風化作用:植物根素的生長,洞穴動物的活動、植物體死亡后分解形成的腐植酸對巖石的分解都可以改變巖石的狀態(tài)與成分。

  (二)河流作用: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河流沉積作用主要發(fā)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處,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積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積只占搬運物質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暫時性沉積,很容易被再次侵蝕和搬運。

  (1)侵蝕作用:河流的侵蝕作用包括機械侵蝕和化學侵蝕兩種。河流侵蝕一方面向下沖刷切割河床,稱為下蝕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動力以及挾帶的砂石對河床兩側的谷坡進行破壞的作用稱為側向侵蝕,而河流化學侵蝕只是在可溶巖地區(qū)比較明顯,沒有機械侵蝕那么普遍。

  (2)搬運作用:河水在流動過程中,搬運著河流自身侵蝕的和谷坡上崩塌、沖刷下來的物質。其中,大部分是機械碎屑物,少部分為溶解于水中的各種化合物。前者稱為機械搬運,后者稱為化學搬運。河流機械搬運量與河流的流量、流速有關,還與流域內自然地理地質條件有關。

  (3)沉積作用:當河床的坡度減小,或搬運物質增加,而引起流速變慢時,則使河流的搬運能力降低,河水挾帶的碎屑物便逐漸沉積下來,形成層狀的沖積物,稱為沉積作用。

  (三)巖漿作用:巖漿巖是由巖漿凝結形成的巖石,約占地殼總體積的65、巖漿是在地殼深處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揮發(fā)組分的高溫粘稠的硅酸鹽熔漿流體,是形成各種巖漿巖和巖漿礦床的母體。巖漿的發(fā)生、運移、聚集、變化及冷凝成巖的全部過程,稱為巖漿作用。巖漿作用主要有兩種方式:

  (1)巖漿侵入活動→侵入巖。巖漿巖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侵入在地殼一定深度上的巖漿經緩慢冷卻而形成的巖石,稱為侵入巖。

  (2)火山活動或噴出活動→噴出巖(火山巖)在巖漿從上地;虻貧ど钐幯刂欢ǖ耐ǖ郎仙降貧ば纬汕秩霂r或噴出到地表形成噴出巖的過程中,由于溫度、壓力等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巖漿的性質、化學成分、礦物成分也隨之不斷地變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巖漿巖是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如基性巖、中性巖、酸性巖,還有堿性巖、碳酸鹽巖等巖類,也充分說明了巖漿成分的復雜

  八、實習總結:

  短短五天的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的認識,了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本次實習親眼見到了很多課本中描述過的地質構造以及巖石,學會了羅盤的使用方法,練習了利用地形圖使用后方交會法確定自己的位置,練習了通過讀地質圖來判斷當地巖層的年代、產狀等,深刻地感受了僅有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實踐才能真正地將知識化為己用。本次實習真的收獲了很多,感謝兩位老師一路辛苦的教導。

地質實習報告 篇9

  引言

  地理位置;所屬行政區(qū)劃;實習時間;學習了哪些地質工作方法。

  一、地理與經濟概況

  1.地勢:敘述本區(qū)的地形大勢,地形、地勢分布規(guī)律。屬何地理區(qū),何山系或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區(qū)的一部分。指出區(qū)域的高差,有哪些最高點等。

  2.水系:描述區(qū)內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的流向、流量、河床寬窄等。

  3.氣候:應根據文獻資料或親身經歷,簡單介紹區(qū)內的氣溫、降水的最高、最低和平均值。

  4.交通:主要交通線及交通工具等。

  5.經濟概況:工農業(yè)的一般概況;城鎮(zhèn)、村落的分布;居民、人口和勞動力等情況。

  在撰寫時,除野外調查外,主要是根據地形圖及其有關資料進行編寫,文字力求簡練。

  二、區(qū)域地層與巖性

  地層與巖性是地質報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在這部分主要說明實習區(qū)域的主要存在的地層;各地層的巖性(巖石的顏色、結構、構造、主要組成礦物和巖石在區(qū)域內的厚度、出露地點及分布等);區(qū)域的地層層序;地層的接觸關系等方面的內容。

  本部分的寫法是:

  先寫一個 引子 ,概要說明本區(qū)由哪些巖石構成,使讀者對本區(qū)有一個一般性的概念。

  引子 之后,按地層自老而新的順序分段進行描述。分段描述時,每段都要有一個小標題。如:

  太古界

  元古界

  古生界

  中生界

  新生界

  在描述具體巖性時,要先寫分布情況。然后再寫出巖石的性質、厚度及其地層的接觸關系。

  三、構造

  本部分主要是根據巖層的產狀情況,寫巖層受到何種地質作用的破壞,形成何種地質構造等。

  本部分的寫法是:

  開始先寫區(qū)域內地質構造的一般情況,如:本區(qū)構造復雜與否;本區(qū)所屬的構造部位;區(qū)域內有哪些較大的構造;構造線的方向如何等?偟臉嬙燧喞枋鲋,即可分褶皺和斷裂兩大部分分別進行描述。

  即:

 。ㄒ唬薨櫂嬙

 。ǘ⿺嗔褬嬙

  1. 主要的斷層

  2. 節(jié)理

  總之,在編寫這部分報告時,應根據野外觀察到的實際內容描述。描述時,對于每一個褶皺或斷裂都要描述其具體位置、方向、長度和產狀。然后,再說明其它特征等。

  四、地貌形態(tài)

 。ㄒ唬┲饕孛差愋

  在野外實習期間所見到的主要地貌類型,如:中山、低山和丘陵;河谷地貌;洪積扇、洪積裙等。描述這些地貌類型的形態(tài)、分布規(guī)律等。

  (二)巖性與地貌的關系

  各種巖性對地貌的影響等。

 。ㄈ嬙炫c地貌的關系

  各種地質構造對地貌類型、地幔分布規(guī)律的影響等。

  五、土壤、植被和水文狀況

  六、區(qū)域地質和自然地理環(huán)境發(fā)展歷史

  根據在野外考察所觀察到的各個地層的巖性、各種地質構造來分析本區(qū)域在各個地質歷史時期地理環(huán)境狀況、所發(fā)生的主要構造變動等。例如:

  1.太古代

  2.元古代

  根據元古界震旦系的石英巖及石英巖層面上的波痕、泥裂等構造分析在太古代震旦紀時,本區(qū)濱海、淺海環(huán)境,海水時進時褪。又根據在太古界片麻巖和元古界石英巖之間,有大量的底礫巖存在,分析出在太古代和元古代之間本區(qū)曾發(fā)生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構造運動。

  3.古生代

  結束語

  在結束語部分,可以寫實習收獲,以及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等。

地質實習報告 篇10

  20xx年7月7日至9日我們礦資班的全體同學在彭老師的帶領下進行為期三天的地質實習(兩天地面一天地下)。

  一、 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是在校內完成了《地質學與礦物學》課程的教學后,到礦山進行一次課程實踐教學實習。其目的是把《地質學與礦物學》課程的理論實與礦山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認識.判別、分析地質現象的能力。鞏固、深化和擴大地質學基本理

  論與基本知識,并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及地形地質圖,為后續(xù)課程及今后工作打下基礎。

  二、概述

  廣西大廠錫多金屬礦田位于廣西西北部XX縣境內,交通較為便利。大廠鎮(zhèn)位于XX縣西南部,東與車河鎮(zhèn)相連,南與XX市XX區(qū)交界,西與吾隘鎮(zhèn)相鄰,北與城關鎮(zhèn)、羅富鄉(xiāng)接壤,為柳州華錫集團下屬企事業(yè)單位所在地。鎮(zhèn)政府駐地距縣城41公里,全鎮(zhèn)轄7個村民委、4個社區(qū)居委會,160個自然屯,165個村民小組。20xx年末總人口32862人(含華錫集團駐鎮(zhèn)各單位人口),全鎮(zhèn)總面積273.3平方公里,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后實有耕地面積9908.46畝,森林覆蓋面積2.77萬畝。大廠鎮(zhèn)地理位置優(yōu)越,216國道過境并直達自治區(qū)首府XX市。境內已探明錫儲量160.5萬噸,占全國總量的22.7%、世界總量的6.2%;銻163.5萬噸,占全國總量63.3%,世界總量的30.4%;銦6777噸,占世界總量的52.2%,被譽為中國新興錫都和中國有色金屬之鄉(xiāng)。我鎮(zhèn)立足資源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有色金屬產業(yè),轄區(qū)內有廣西華錫集團下屬的生產企業(yè)銅坑礦、鳳凰公司、再生資源公司、水電廠等和廣西高峰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等區(qū)直企業(yè),32家民營選礦企業(yè)、5家民營冶煉企業(yè)。20xx年財政收入5.1個億,社會生產總值預計突破40億元大關,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突破4800元。

  三、 礦區(qū)地層特征

  礦帶內出露的地層主要有泥盆系至三疊系(見圖2-5、表2.1),屬海相類復理石碳酸鹽巖建造,沉積厚度約4325~7851m;椎貙討獙偌永飽|構造層的一套下古生界至前寒武系,可與桂北地區(qū)的四堡群、丹州群(板溪群)、震旦系、奧陶系和志留系下統(tǒng)等對比。陳毓川(1993)[2]對桂北地區(qū)各時代統(tǒng)、組地層單元中成礦元素與同類巖石中的背景含量比較,認為四堡群中富集的成礦元素有:w、sn、v、fe、mn、co[29];丹州群有:th、fe、cr、co;寒武系是:th、p、au、as、sn、pb的富集層位;下奧陶統(tǒng)是cu、ni、mo、v的富集層位。因此,基底地層具有為上覆地層中的礦床提供成礦物質的條件。

  四、礦區(qū)地質構造特征

  礦區(qū)的構造線沿北西向分布,主要構造包括大廠斷裂和大廠背斜,長坡-銅坑、巴力和高峰等錫多金屬礦床沿大廠斷裂和大廠背斜自北西向南東呈串珠狀排列。

  大廠斷裂:是丹池斷裂派生的次一級斷裂,呈壓扭性,斷裂面在走向和傾向上呈舒緩波狀,走向3160-3400,總體傾向北東,傾角400-750,具多期活動的特點,大廠斷裂既是導礦構造,又是容礦構造。銅坑-長坡礦床即產于斷裂的上盤。大廠斷裂等nw向構造,還普遍被ne向(250~450)斷裂切割,ne向斷裂主要顯張扭性,在大廠背斜的轉折傾伏部位特別發(fā)育,是后期充填脈狀礦體的主要容礦構造。 大廠背斜:位于大廠斷裂北東側,是與之近乎平行的倒轉背斜,背斜西翼巖層產狀較陡,傾角大于700,局部直立,甚至倒轉;東翼較平緩,傾角小于400。背斜軸跡為3300,向北部轉為3000,向北西傾伏。在傾沒端的中、上泥盆統(tǒng)不同巖性接觸層位,巖層間普遍發(fā)育強烈的層間錯動,特別是在細條帶硅質灰?guī)r(d3l2b)與小扁豆狀灰?guī)r(d3l2c)、細條帶硅質灰?guī)r(d3l2b)與寬條帶灰?guī)r(d3l2a)以及寬條帶灰?guī)r(d3l2a)與硅質巖(d3l1)等層位之間的層間錯動尤為強烈,錯動帶中常含有大量瀝青質。這些構造對后期的改造成礦和礦體的形態(tài)、產狀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五、 礦區(qū)巖漿巖特征

  丹池成礦帶內主要有燕山中、晚期的花崗巖漿活動,主要分布在龍箱蓋、大廠、芒場等地,以巖脈、巖株、巖床形式產出,屬淺成-超淺成巖漿巖。巖石種類有黑云母花崗巖、花崗斑巖、石英斑巖、煌綠玢巖、閃長玢巖、白崗巖等。

  1、黑云母花崗巖

  出露于礦帶中部的龍箱蓋褶斷帶,面積1600m×200m。據地球物理資料,其為一等軸狀(東西向略長)的隱伏巖體,在0m標高的面積約21km2。該巖體主要組成礦物包括鉀長石、斜長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副礦物成分有黃玉、磷灰石、電氣石等。同位素年齡為167ma及97ma,相當于中白堊世,為燕山晚期產物。

  在化學組成上其特征是:①si02含量高; ②偏堿性, k20含量大于na20;③氧化鋁過飽和;④貧cao、fe203、feo、mgo和mno等組分。

  2、花崗斑巖

  分布于長坡礦區(qū)的東部,呈巖墻狀產出,當地稱之為“東巖墻”,地表共見3條,一般長500-1500m,最長達8000m,寬5-16m。南北走向,傾向東,傾角約700。含少量黃鐵礦、閃鋅礦、自然銅、脆硫銻鉛礦以及錫石等礦物。在長坡等地觀測,該巖墻周圍的蝕變作用很弱,也遠離錫礦體。其rb-sr同位素年齡為93ma.

  3、石英閃長玢巖

  斷續(xù)出露于長坡礦區(qū)的西部,以巖墻形式

  泥灰?guī)r的巖石組合中。

  長坡-銅坑礦床從上到下、從新到老的地層分別為:1、d 3 3 泥灰?guī)r、頁巖;2、d2d 3 大扁豆灰?guī)r;3、d2c 3 小扁豆灰?guī)r;4、d2b 3 細條帶狀灰?guī)r;5、d2a 3 寬條帶狀灰?guī)r;6、d1 3 硅質巖;7、d2 2 灰?guī)r、頁巖、硅質巖。

  1、d 3 3

  泥灰?guī)r、頁巖

  灰黑色至黑色,泥質、鈣質、碳質,可見生物碎屑化石)。厚340~370米。層理發(fā)育,巖性軟,抗壓強度1177㎏/㎝2。如1#標本。

  2、d2d3

  大扁豆灰?guī)r:灰色,扁豆狀構造,扁豆體排列不規(guī)則,扁豆體大小4cm×2.5cm~2cm×0.6cm之間,成份以鈣質為主,少量泥質,巖性軟。厚15~20米。巖石完整、層理不發(fā)育、裂隙較發(fā)育?箟簭姸1150㎏/㎝2。

  3、d2c 3

  小扁豆灰?guī)r:灰色,扁豆狀構造,扁豆體排列較規(guī)則,扁豆體大小3.5cm×0.5cm~1cm×0.3cm之間,成份以鈣質為主,少量泥質,巖性軟。厚90~116米。巖石完整、節(jié)理發(fā)育,抗壓強度1620㎏/㎝2。

  4、d2b 3

  細條帶狀灰?guī)r:深灰色硅質薄層與淺灰色鈣色薄層相間,形成條帶狀構造,條帶寬1~5mm,巖性較硬。厚16~20米。巖石堅硬,裂隙較發(fā)育,抗壓強度1650㎏/㎝2。層內有星散狀或條帶狀黃鐵礦產出。

  層間見浸染狀黃鐵礦化,裂隙脈充填物中有黃鐵礦、鐵閃鋅礦、脈石為石英。

  5、d2a 3

  寬條帶狀灰?guī)r:灰色,條帶狀構造,條帶寬1~2cm之間,泥、鈣質成份,巖性軟,可見典型的層間梯狀張性裂隙脈,裂隙由方解石充填。層內有星散狀或條帶狀黃鐵礦產出。厚16~20米。巖石完整,抗壓強度923㎏/㎝2。

  6、d1 3

  硅質巖:灰黑色至黑色,致密塊狀,隱晶細粒結構,組份主要是石英。厚60~160米。層紋或條帶狀構造,巖石堅硬、破碎、裂隙很發(fā)育,抗壓強度1562㎏/㎝2。本層含碳酸鹽結核,有浸染狀和順層狀產出的細粒黃鐵礦。

  (1)塊狀構造,黑色,磁黃鐵礦沿裂隙充填,充填物為方解石。

 。2)似條帶狀構造,少許星點狀黃鐵礦層間分布,裂隙充填物為方解石,碎屑角礫。

  7、d2 2

  灰?guī)r、頁巖、硅質巖(7#標本、圖-16):深灰色灰?guī)r、頁巖、硅質巖互層,成份:碳質、鈣質、泥質、硅質,巖性軟,有生物碎屑化石。70~116米。

  七、 礦床水文地質特征

  礦區(qū)內沒有大的地表水體,北部雖有銅坑溪,南部有同車江溪,但流量小,受地下水及大氣降水補給,地表且覆有200~350米厚的灰頁巖隔水層,同車江溪距礦床甚遠,與礦床不發(fā)生水力聯(lián)系。礦區(qū)內石炭系地層富含喀斯特水,但被長坡背斜地下水分水嶺所隔,地下水流向北東,即向礦床側伏方向,因而喀斯特水對礦床充水不發(fā)生影響。地形對地下水和大氣降水的排泄均有利。

  礦床范圍內的上泥盆統(tǒng)五指山組扁豆狀灰?guī)r裂隙發(fā)育,但含水的裂隙不多。裂隙水是礦坑充水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來自塌陷坑內的大氣降水。總的來看,礦床水文地質條件簡單,不致影響礦床開采。

  八、 實習收獲與體會

  參加完三天的地質實習,真正體會到了地質工作的艱辛,深深地懂得了地質工作者的辛苦。

  通過三天的地質實習,不僅讓我們在專業(yè)知識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讓我對自己所學專業(yè)有很大的理解。 通過這次實習我比較好的掌握了正確地辨別觀察到各種地質現象,能通過巖石礦物的各種物理性質鑒別常見巖石礦物,對實習及出露的巖石能夠正確的描述和命名,初步分析實習區(qū)中的地質構造特征及地層產狀,掌握野外識別方法,掌握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包括方位測量及測量巖層產狀要素) 這一次實習教會了我很多事情,首先是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即使條件再艱苦,我們也要堅持。第二,本次實習讓我對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更進一步深入的理解,加強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第三,本次實習更鍛煉了我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三天我們基本都是在野外,每天頂著烈日,路邊雜草叢生。雖然早上老師允許我們坐車上銅坑,但我們幾個同學還是依然選擇走路上去。

  這次實習是我的第一次外出實習,為我今后積累了許多的經驗。對我以后的工作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讓了進一步了解礦山,對專業(yè)更加熟悉。我一定更加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為建設美麗礦山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地質實習報告匯編十篇】相關文章:

數控學生實習報告匯編十篇12-29

實習期實習報告匯編九篇12-30

工程實習報告范文合集十篇01-04

【推薦】個人實習報告集錦十篇01-03

財務的實習報告范文十篇01-03

環(huán)境類實習報告集錦十篇01-03

商務類實習報告合集十篇01-03

【必備】會計實習報告范文十篇01-03

關于文秘的實習報告十篇01-03

生態(tài)學實習報告十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