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考古實習報告5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tài),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考古實習報告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考古實習報告 篇1
為了配合11年北京奧運會敦煌研究院攜手天津博物館隆重推出了《絲路放歌情系奧運---20xx年天津敦煌藝術大展》,而我則非常榮幸的成為了此次敦煌展的一名志愿講解員。
我們都知道敦煌石窟在中國,但它的聲名卻遠播世界。它的輝煌過去再為人所知,竟起于19XX年一次傳奇性的發(fā)現(xiàn)——敦煌莫高窟藏經(jīng)洞的發(fā)現(xiàn),舉世震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但時逢晚清國勢衰微,列強橫行,藏經(jīng)洞文物慘遭浩劫,其結(jié)果是發(fā)現(xiàn)的數(shù)萬件文物流散異國他鄉(xiāng),寫下中國文化史上最傷心的一章。待到國人驚魂甫定,回首西顧,猶幸它的母體——敦煌石窟本身,依然靜默地屹立在大漠深處,遺留下大量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成為世界上連續(xù)營造時間最長、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和文化寶庫。
百年滄桑,古老的中華重新崛起于世界東歡迎;并昭示國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再造新的輝煌。
這次展出為了讓觀眾對敦煌有全面的認識,我們的展出分為以下幾個大塊:1,序幕展示敦煌的歷史文化背景2,輝煌燦爛的敦煌石窟藝術3,敦煌藏經(jīng)洞的發(fā)現(xiàn)與被劫史實展示4,敦煌藏經(jīng)洞文獻展示。而我們的講解就是帶領著大家全面的欣賞這些瑰寶。
1,序幕展示敦煌的歷史文化背景
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在敦煌會有留下這么多的文化遺產(chǎn),這就要從歷史追溯淵源。答案就是:絲路咽喉,文化重鎮(zhèn)。敦煌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它南枕祁連,襟帶西域,鳴沙為環(huán),黨河為帶,前陽關而后玉門,控伊西而通漠北,是古老的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和中西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薈萃和集散之地,也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自西漢張騫通西域后,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敦煌郡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共處的地區(qū),歐亞大陸諸文明及多重交通網(wǎng)絡在此交匯,是中國一體多元的區(qū)域文化重鎮(zhèn),也是古代中國與世界文明交往最頻繁、影響最深遠的地區(qū)。
2,輝煌燦爛的敦煌石窟藝術
輝煌燦爛的敦煌石窟藝術。這是展出數(shù)量最多,也是最吸引觀眾之處。圖版展示的敦煌石窟建筑、復制洞窟、敦煌石窟彩塑、敦煌石窟壁畫。共有6個復制洞窟分別是:莫高窟158號窟、莫高窟249號窟、莫高窟220窟、莫高窟45號窟、榆林29號窟、莫高窟17號窟。復制洞窟除158窟外都是1:1臨摹復制,也就是在真正的敦煌這些洞窟是什么樣子,我們在這里展示出來的就是什么樣子。這些復制洞窟都是敦煌石窟中的代表。就像開鑿于南北朝西魏時期的249窟,此窟壁畫內(nèi)容中最富特色最有意趣的是窟頂四披的壁畫。覆斗形窟頂,中心飾垂蓮藻井,四披“圖畫天地,品類群生”;上部為天空,是神仙的世界,正披畫阿修羅王、前披畫摩尼寶珠,都是典型的佛教題材;右披和左披畫東王公和西王母,較多地體現(xiàn)神仙思想;四披下部繞窟一周則盡是山林野獸及狩獵等地上人間的生活場景,構成天地神人共處的想象空間。
從文化角度來說這里壁畫的內(nèi)容融合了佛、道和中國古神話。我們可以看到佛教中的阿修羅,道教中的飛仙、東王宮、西王母,還有古神話中的風雨雷電四神。這些充分說明了佛教從古印度傳入我國,深受我們文化的影響,這也許就是為什么我們的佛教和東南亞的佛教有很大的不同。更能反映這種中國化的還有這座石窟兩側(cè)壁畫中央的說法圖,在說法圖里我們看到四尊飛天,有兩尊是典型的.西域式的飛天,她們的特點是上身裸;而與她們形成對比的則是身著大袖長袍的中原式飛天。我們都知道正是我們受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影響才產(chǎn)生了大袖長袍的中原式飛天。文化的交融在這里又一次被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建于初唐的220窟,記載了明確的開鑿時間,典型的家族窟,翟氏家族歷代供養(yǎng)了300余年。莫高窟中的特窟,建于盛唐時間的45窟,正壁佛龕中保存非常完好的佛、弟子、菩薩、天王塑像,美輪美奐,形象逼真。在這里你可以體會到什么叫做盛世唐風。榆林29窟,帶有濃厚的西夏特點,走進她帶給人一種神秘感。莫高窟17號窟,她的另一個舉世聞名的名字——藏經(jīng)洞。中華文明的瑰寶,中國近代的劫難,從這個不到十米見為,塑造和描繪的結(jié)合,表現(xiàn)人體的肌膚,面部表情,須發(fā)的蓬松,服飾的質(zhì)地。它是石窟藝術的主體,信仰崇拜的主要偶像,與石窟建筑,繪畫共同構成完整的石窟藝術。現(xiàn)在的我還是一名大學生,公司的其他員工對我也就十分的照顧,給我解釋工作時都十分耐心,有什么不懂得的事情請教他們時,無論多么復雜他們都能不厭其煩的幫我講解,有時還會手把手的教我如何去做。
作為一名內(nèi)勤,每天做的工作都很瑣碎,每天做的也都不盡相同,這和我在社聯(lián)辦公室的工作也有了共通之處,讓我更好更快的適應一個新的環(huán)境。作為內(nèi)勤要盡全力為外勤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好的工作。我手頭工作做完后也會盡自己所能幫助其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幫他們在宣傳冊上蓋上他們的名字和電話再打包幫他們拿走,或許事情并不復雜,但是這樣能讓辛苦了一天的他們得到片刻的休息,我也是非常開心的。
這一個月讓我了解了工作的艱辛,內(nèi)勤每天有做不完的小事,而且要仔細、認真,不能出一點差錯,否則錯誤很難查出來。外勤每天東奔西跑,風吹日曬,有時連水都喝不上,離辦公室遠的地方坐車得兩個小時,還要提很多東西……一直在社聯(lián)工作著,曾以為自己早已能夠適應社會上的節(jié)奏,面對工作也能夠比其他人顯得更加的從容些,不過真的實踐了才發(fā)現(xiàn),我還差得很遠。社聯(lián)只是讓我們初步適應,它與實際的工作還有很大的區(qū)別,這次的實踐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當然,工作雖然辛苦,可是有時的一句“謝謝”或者“干得不錯”就能讓我無比快樂,忘了所有煩惱。
最后還要感謝學校讓我們走出校門感悟工作中的辛酸,更要感謝國家干細胞產(chǎn)品產(chǎn)業(yè)化基地間充植干細胞庫的各位領導給我提供了一個實習的場所,及各位員工對我的關心和照顧,這一個月的經(jīng)歷將成為我以后工作時的一筆來之不易的寶貴財富。
考古實習報告 篇2
為了豐富廣大研究生同學的業(yè)余生活,為同學們提供一個鍛煉身體的機會和場所,同時也是為了發(fā)揚我們的國球精神,歷史文化學院(旅游學院)研究生會文體部于x月x日在校體育館舉辦了冬季乒乓球比賽。
XX年x月x日至x月x日,由22名考古專業(yè)03級本科生和9名04級考古學碩士研究生組成的四川大學考古實習隊,由考古系白彬和于孟洲帶隊,前往成都金沙遺址藍光工地,進行了為期x天的田野考古發(fā)掘?qū)嵙暋?月6日下午,金沙遺址考古實習匯報會在四川大學博物館新館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四川大學教務處處長馬繼剛、副處長廖沐川,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霍巍、副書記鮑成志,考古系主任李永憲,考古系資深教授張勛燎、宋治民等60余人出席了匯報會。
金沙遺址位于成都市區(qū)西北部的西二環(huán)路與西三環(huán)路之間,遺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0°41′,東經(jīng)104°。該遺址發(fā)現(xiàn)于XX年,面積約5平方公里,是二十一世紀中國第一個最為重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也是繼廣漢三星堆之后四川省最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現(xiàn)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5年來,為配合基本建設,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金沙遺址20多個地點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考古勘探與發(fā)掘,發(fā)掘面積已超過15萬平方米,發(fā)現(xiàn)大型建筑基址、祭祀活動區(qū)、一般居住區(qū)、大型墓地等,出土珍貴文物上萬件,其中太陽神鳥金飾已成為中國文化遺產(chǎn)的標志。初步研究表明,這里是繼三星堆之后,古蜀先民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又一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約當公元前1200—前850年)古蜀王國都邑之所在。
此次四川大學考古發(fā)掘?qū)嵙曀诘腵藍光工地,位于金沙遺址中部摸底河南岸一級臺地上,面積約25000平方米,與金沙遺址黃河地點僅一墻之隔,為金沙墓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川大實習發(fā)掘區(qū)位于藍光工地的東南部,共布設5×5 ㎡探方55個, 10×10 ㎡探方12個。
實習隊隊長白彬副教授從實習的基本情況,教學大綱內(nèi)容的執(zhí)行情況,業(yè)務考核標準的執(zhí)行情況,考古工地、文物庫房及學生、民工的管理情況,學生的思想素質(zhì)教育情況,發(fā)掘的主要收獲等六個方面總結(jié)和匯報了此次考古發(fā)掘?qū)嵙暤那闆r。他指出,3個多月的田野考古實習,不僅鍛煉了實習隊伍,圓滿完成了考古教學任務,而且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三輪探方共完成發(fā)掘面積2575 ㎡,清理灰坑354個、灰溝70條、墓葬66座、窯4座、房址2座、井1口;遺址堆積可分商周、秦漢、唐宋、明清四個大的時段,這為深入認識金沙遺址面貌提供了堅實的地層學證據(jù),尤其是唐宋時期地層的辨析和確認,在成都地區(qū)乃至整個四川地區(qū)都是不多見的;發(fā)現(xiàn)和復原了近百件完整器物,為金沙遺址的細致分期,并探討金沙遺址的發(fā)展、變遷提供了更為翔實的資料;灰坑、灰溝、墓葬、窯、房址等一大批遺跡的發(fā)現(xiàn)和清理,為研究金沙遺址藍光工地的性質(zhì)及金沙遺址的功能分區(qū)提供了新的資料;采集和浮選、篩選出較多的炭樣和植物、動物標本,有助于金沙遺址古環(huán)境的復原研究;對采集人骨標本的13C測定,可以反映金沙遺址居民的食譜,有助于了解成都平原古代先民的經(jīng)濟生活狀況。
參加實習的本科生代表胡松鶴、謝莉亞,研究生代表楊佩玲先后發(fā)言,各自匯報了在發(fā)掘?qū)嵙曋械氖斋@和心得體會。
與會領導和專家學者對此次考古實習取得圓滿成功表示祝賀,認為此次實習目標明確、計劃周密、操作規(guī)范、管理有序、訓練完整、提取信息量大,在積極推進考古實習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系統(tǒng)化方面,采取了一些新的舉措,有了一些新的突破,是我校本科教學迎評創(chuàng)優(yōu)工作的一個亮點和閃光點。希望考古系師生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密切川大與相關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推動西南地區(qū)考古事業(yè)的發(fā)展。
四川大學考古實習隊是9月19日抵達金沙遺址藍光工地的。9月20日-11月30日為野外發(fā)掘階段,實習學生先后完成實習方、考核方、基建方三輪探方的發(fā)掘。11月26-27日,四川大學和成都博物院聯(lián)合對實習學生進行現(xiàn)場考核。12月1日-29日為室內(nèi)整理階段,完成陶瓷片和小件標本的清洗,陶瓷器的拼對、粘接和修復,陶、瓷片的標號(寫字),陶質(zhì)、陶色、紋飾和瓷器之胎、釉的統(tǒng)計,揀選標本,繪圖,制作器物卡片,排版,拓片,文物攝影,器物排隊,篩選、浮選等。12月22日-24日,實習師生分赴邛崍下霸石器地點,平樂冶鐵遺址,臨邛大漁村果園山莊窯址,臨邛西江村尖山子、羅山墩窯址,固驛瓦窯山窯址,火井鎮(zhèn)鹽井溪,油榨鄉(xiāng)唐城遺址、火井遺址等9個地點進行了考古調(diào)查。
發(fā)掘和整理期間,金沙遺址工作站站長朱章義副研究員、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成都博物院副院長李明斌副研究員先后為實習師生作了題為《金沙遺址的考古發(fā)現(xiàn)和研究》、《考古發(fā)掘出土人骨材料的處理》、《成都平原史前古城調(diào)查方法》的學術報告。
發(fā)掘、整理和調(diào)查期間,實習師生觀看大型歌舞劇《金沙》,先后參觀了金沙遺址博物館,以及正在發(fā)掘中的龍興寺遺址、邛崍十方堂1號窯址和平樂秦漢驛道、平樂古鎮(zhèn)、文君井等。
成都博物院對此次發(fā)掘?qū)嵙暫涂脊耪{(diào)查的順利進行,給予了慷慨和無私的幫助。12月2日,孫衛(wèi)國副校長在教務處、學工部以及歷史文化學院領導陪同下,到工地看望和慰問實習師生。四川大學黨委書記楊泉明亦對此次實習極為關注?脊艑I(yè)04級、05級,歷史學基地班03級,考古學05級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旅游學院文化遺產(chǎn)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先后來工地參觀。我?脊畔到處煛⒛暇⿴煼洞髮W、吉林大學師生先后來工地視察和指導工作。
考古實習報告 篇3
三峽考古實習記略考古學在公眾心目中是一門充滿浪漫色彩與神秘氣息的學科,尤其是在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中國,人們常常把它與奢華富麗的陵墓、湮沒于荒漠的古城以及各種奇珍異寶聯(lián)系起來,這就更為考古學增加了一層朦朧的面紗。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新聞媒體對各地的考古工作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隨著老山漢墓發(fā)掘、雷峰塔地宮開啟等一系列電視直播人們才驚奇地發(fā)現(xiàn),古代文明的輝煌原來就重現(xiàn)于小小的手鏟和竹簽之下,由此公眾才貼近了真正的考古學。
回想起考古實習前的情形,就連我們這些憑著理想與激情從全國各地走到一起來的考古專業(yè)的學生,在經(jīng)過兩年系統(tǒng)的理論學習后,還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與緊張,一想到自己即將投身到火熱的三峽庫區(qū)文物搶救工程之中,想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即將在現(xiàn)實中接受考驗,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安,想象著該如何用雙手叩開大地的胸膛,聆聽千百年前先民生息勞作的歷史回響,如何在無言的遺址上復原出古人生活的生動場景,如何在一個遠離塵囂的小村莊度過生命中一段重要的時光……
也許因為大家都是剛剛二十歲的青年,雄心勃勃,意氣風發(fā),所以與緊張不安相比更多的是難以抑制的興奮和對前途的憧憬。出發(fā)前夜,在與親朋一一電話話別后,我在日記中寫道:“明天及以后幾個月的日子里會有許多我生命中的第一次發(fā)生吧!不管是喜是憂,好好體驗,熱愛生活吧!”
XX年9月18日下午,以廈門大學考古專業(yè)98級同學為主組成的廈門大學XX屆考古隊一行22人離開了陽光下的鷺島,乘火車奔赴實習地——重慶市云陽縣巴陽鎮(zhèn)畬家嘴村。
一、早段
XX年9月21日凌晨,考古隊到達重慶。
早晨八點左右,我們登上大客車由重慶前往實習地點?蛙囋陔x開前先在市內(nèi)兜了一圈,以便我們?yōu)g覽一下山城風光。這時薄霧已經(jīng)散去,山城的錚錚鐵骨和雄渾氣魄昂然顯露,群山如聚,廣廈如鱗,長橋似虹,大江如怒,整座城市仿佛一位在藍天下振臂高呼的巨人,渾身充滿了力量和斗志,讓觀者深感振奮!
客車離開城市駛向群山,不久之后就駛上了驚險的盤山公路,每逢轉(zhuǎn)彎都會讓人感覺整輛車已突入空中,即將下墜,就在重力和恐懼抓住人心前一剎那,客車又回到了路上,虛驚環(huán)生!
黃昏時分,老師告訴我們目的地就要到了。同學們心中的緊張和好奇又開始蠢蠢欲動,經(jīng)歷了幾天的舟車勞頓后最終會到達怎樣一個終點,這是盤繞在每個人心中的問題,忽然開始希望汽車就這樣一直行駛下去,永遠與目的地相距遙遙。在等待的焦灼與微弱的抗拒中,巴陽鎮(zhèn)移民新村已將我們包容。汽車轟轟而去,把我們留給了寧靜的小村莊,在下車的一刻我似乎有些失落,失落了什么,難道是旅途中的幻想?
我們住在一幢老鄉(xiāng)剛建好的四層小樓里,一樓是餐廳和公共活動場所,老師住在二樓,三樓是女生宿舍,四樓是男生宿舍。走進宿舍,推開窗戶,眼前的視野十分開闊,長江就橫亙在眼前,蜿蜒而來,又浩蕩而去。但新鮮和驚奇很快就讓位于疲憊,吃過晚飯后大家很快都休息了。新的生活、新的見聞都留給明天吧!
22日清晨,酣睡醒來,輕輕登上天臺開始仔細端詳整個村莊。青山為鄰,長江作伴,讓人心曠神怡。整齊的樓房像雙翼一樣在我的兩側(cè)展開,勾勒出新村里唯一的街道。山間薄霧仍未散盡,老鄉(xiāng)卻已早起務農(nóng),牛哞雞鳴遠遠傳來,感覺清新而自然。似乎一夜之間,擁擠的街道、無邊無際的高樓大廈、奔馳的車輛都永遠在眼前消失了,從心中抹掉了,目光得以舒展,心靈可以松馳;似乎一夜之間,永無休止的噪音、味道難聞的廢氣都蹤跡全無,不復出現(xiàn),鼻子更加敏感,靈性重歸雙耳。這種身心得以釋放的感覺讓人悠然陶醉。
順口做首打油詩:起而望長江,睡而棲竹床。辛勤掘黃土,忘憂回故鄉(xiāng)。
當天上午我們在云陽縣文管會聶所長的陪同下,首先來到江邊,見證這條流淌著中華民族的精魂與血脈的大河!當?shù)匾晃煌竞茏院赖亟榻B:長江最窄、最深處——巴陽峽就在畬家嘴村附近。然后我們大致熟悉了附近的地形和道路。
田野調(diào)查工作于23日開始進行。我們學習利用自然或人工形成的地層剖面尋找文化層,根據(jù)地面上的.遺跡、遺物尋找文化遺存?脊耪{(diào)查進行了近3天以后,老師和同學們已共同確定了幾個適合發(fā)掘的地區(qū),并從25日下午轉(zhuǎn)入考古發(fā)掘階段。為了方便規(guī)劃,整個畬家嘴遺址以巴陽小學為基準點被分為北、西、南三區(qū),首先開始的是北區(qū)的發(fā)掘。
在發(fā)掘正式開始之前,看著地面上劃好的整齊方格,不由回想起自己一段短短的經(jīng)歷:因為對歷史的興趣而喜歡上考古,渴望有一天能目睹世界七大奇跡的壯觀、秦始皇陵的珍奇。1998年參加高考并如愿以償?shù)貋淼綇B門大學考古專業(yè)學習,兩年后的今天終于要開始企盼已久的考古發(fā)掘了,這應該是我一生中極有紀念意義的一個時刻。當時我們像做早操一樣整齊地站在屬于自己的探方中,望著老鄉(xiāng)帶著各式各樣的工具從遠處趕來。在民工被分配給各位同學以后,大家不由先對視一眼,然后又好奇地審視著腳下的地面,這片當?shù)剞r(nóng)民世代耕種的土地下會有什么“寶藏”呢?鋤頭揮起來了,這正是考古人向大地和時光求解的方式。
30日,在云陽縣文管所有關領導的熱情邀請下,我們冒雨參觀了著名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飛廟,并有幸欣賞了一些云陽縣境內(nèi)的出土文物,最后還順便游覽了一下云陽縣縣城。老師們決定在10月1日放假一天,但是因為大雨連綿,所有人只能固步室內(nèi),假期名存實亡。
10月2日,當全國大多數(shù)人或在家中靜享節(jié)日的輕松,或外出旅游時,我們考古隊員順著泥濘的山路來到了探方旁,驚訝地發(fā)現(xiàn)大部分探方都積了二、三十厘米深的水,有的探方甚至有近四十厘米的積水,當天的發(fā)掘被迫改為排水,男生把鞋一脫,用水桶倒水,女生則負責把水舀進桶里。大家一起動手,分工明確,秩序井然,連鐘老師也跳進了混沌的泥水中與我們一起勞動,手指劃破了都毫不在意。大家群策群力終于用半天時間把水排干了。吃過午飯之后,誰也顧不得衣服上濺滿了泥星就躺倒在床上,來不及叫苦就進入了夢鄉(xiāng)。此后,當?shù)亍扒锒嘤辍钡臍夂蜻給發(fā)掘工作制造了不少麻煩。烈日與暴雨輪番出場,生旦凈末,反復展示著考古工作的辛勞,我們就像無知的晚輩任由它們數(shù)落。
考古實習報告 篇4
老師常說,考古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看來這不僅體現(xiàn)在它的不可逆性,還體現(xiàn)在,渺小的我們有限的力量,終究難以琢磨透徹千百年前古人的心思。12 月中旬之后,田野工作基本結(jié)束,大家都紛紛轉(zhuǎn)入了室內(nèi)。但忙碌的老師們依舊穿梭于田野和室內(nèi)之間,帶著技工師傅們一起堅持不懈地對遺跡性質(zhì)進行著判斷。有時回田野中再度確認遺跡現(xiàn)象時,看到老師們坐在地里,看著眼前連成片的探方,商討著它們的性質(zhì)時,我突然間感到了考古人的孤勇。那是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只為了探尋清楚歷史的真相。這是多么充滿熱忱的赤子之心。
周原是我考古實習的第一個工地,在此之前作為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yè)的我,接觸的文物大多在富麗堂皇的博物館中,靜靜的立在聚光燈下,依靠花樣繁多的輔助展品,試圖向世人訴說自己背后的故事。而這次工地的實習,讓我在它們被使用過,生活過的地方,在時間和泥土下,感受了他們最初的面貌。印象最深的是在 F2 的灶中清理出那件鬲的時候,周圍的泥土仿佛在清理出它的那一刻有了生命,兩三千年前有一戶人家,在灶臺邊忙忙碌碌,它躺在那里,仿佛沉睡了千年,等待我們將它喚醒。
在周原發(fā)掘數(shù)月,也不免開始有了“思古之幽情”,看到破碎的瓦片、擾動的夯土不僅也感嘆古人何曾想過他們的萬千宮室都作了土,或許他們還在幻想著王權富貴子子孫孫永所用,可是經(jīng)歷了千年的變遷,繁華的都城變成了寂靜的村莊,一切都是塵歸塵、土歸土。某些西周貴族尚且經(jīng)不住歲月洗禮,消失在歷史長河里,我們普通人恐怕更是如此。若干年后我們也一樣消失于這個世上,不過但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在有限地生命中給世界留下一點亮色,也不辜負我們來著世界一遭。 看著這一千八百多頁的報告,本來暗暗發(fā)誓一定要寫出來“千言萬語”的后記,一定要記錄實習的點點滴滴,一定要吐槽工地的酸甜苦辣,一定要抱怨修改報告工程浩大,但卻一直刪刪改改,數(shù)次清零,不知道從何說起。所有周原實習的辛苦似乎一掃而光,只留下美好 靜靜回憶。說實話,在此時我內(nèi)心沒有波瀾壯闊,因為我覺得周原的生活非常使人靜心,值得花更多地時間去思考和回味。
在周原,我們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耕耘來翻閱這本無字地書,同時也將自己譜寫進70多年周原考古的書冊之中。穿梭其間的不是一個虛擬的自我代入的幻影,而是真實的站立著的實體。我們在周原的里散發(fā)出的主人翁意識和周原給我們的強烈歸屬感,都源于這一份可感可知、與我有關、與有榮焉的“真實”。
周原,在千年之前,于中國人而言是孕育、創(chuàng)造了中國人的理想——理想的治國方式、理想的倫理道德皆脫胎于這片膴膴土地;在今日,于我而言,周原是一次非常理想、幾近完美的實習;在未來,于考古人而言,周原是薪火相傳要為之奮斗的理想。理想程度頗高的周原、周原所蘊含的理想,將因世代相承而永恒。
我們應該向這些保護文物、保護歷史古跡的老鄉(xiāng)們致敬。從朝夕相處的民工們身上,我感受到了他們的淳樸、善良和對考古文博事業(yè)的支持。很多老鄉(xiāng)都為周原的歷史文化而自豪。在我自己家鄉(xiāng)那里,親戚們對考古所知甚少,甚至存在嚴重的誤解。但是在周原的經(jīng)歷讓我意識到,如果考古學自己不給大眾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又何來理解與支持?脊判枰鲃幼呦虼蟊,展現(xiàn)最新成果,而不是原地等待。
也曾認真的思考,田野考古實習給予了我的是什么呢?是貫穿始終的嚴謹學術思想,是烈日下?lián)]汗如雨而從不抱怨的堅毅品格,是室內(nèi)整理互相幫助的協(xié)作精神,是在趕制出報告那一刻大家臉上開心的笑容。也許這就是我們的初衷,也許以后,我們再也不會有這樣一群人,這樣單純的共同為了一個目標共同的努力著,田野實習,給予我的最重要的或許是一場返璞歸真的洗禮,讓我在這場洗禮中歷練和成長。在這場歷練之中,讓筆者真真實實的感受到了考古工作的方方面面,見識了考古工作者身上許許多多可貴的品質(zhì),在這遠離繁華的小村莊里,遠離喧囂,讓筆者懂得了要始終以一種謙遜的、平靜的心去尊重學習,尊重生活。
美好的終究不會逝去,我會將其永遠的留在記憶里!
這是一門嚴肅的科學——每一位田野工作者對待每一個判斷都必須負責任,對待每一個遺跡的發(fā)掘都必須秉持著嚴謹科學的理念,對待每一個遺址都必須懷抱著對歷史的敬畏之心。與此同時,這也是一件浪漫的事情——Life is just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here.有許多東西,許多前人留下的印記都在靜靜等待與我們跨越千年的會面,而我們在挖到生土之前永遠不會知道下一鏟下去會遇見什么,總是在緊張而充滿希望地期盼著,那常常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會面。
岐懷渭抱,周原是每一名考古人心向往之的圣地,禮樂教化,周原是天下中華兒女根與魂的故鄉(xiāng),這段實習經(jīng)歷注定在我心中留下終生的記憶。
的確,田野考古實習對人的耐力、抗壓能力及體力都是很大的.挑戰(zhàn),在室內(nèi)整理階段感覺尤其明顯。第一次嘗試連續(xù)十幾天的高強度工作,第一次類型學分析失敗,整理自己材料時發(fā)現(xiàn)前期田野工作的巨大漏洞,最后一天硬盤被自己摔壞的心理崩潰等等,時刻都在考驗,時刻都需要我們極速成長。這種生活帶來的碰撞與沖擊反而讓人真切強烈地感受到存在的意義,是大學生活的舒適圈所不能給予的。
現(xiàn)在想來,一波三折的發(fā)掘經(jīng)歷真是令人回味無窮,而實習過程中經(jīng)歷的失望和驚喜又何嘗不是縮小版的人生常態(tài)。老師們常說,“考古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我想,這種充滿未知、永葆熱情的工作和生活,才真正有著永續(xù)的魅力。
在象牙塔內(nèi)獨坐書齋終歸是紙上談兵,場景從繁華喧囂的北京城變換到只有麥田犬吠相伴的召陳村,從教室圖書館轉(zhuǎn)移到田間地頭和整理間,從埋首書本間到俯身灰坑墓葬上,我們對于考古的認識才算完整。
在我看來,考古是最充滿人情味的學科,我們不僅要熟知過去,更要了解身邊的每一個人,大家在一起為了一個目標而奮斗,嘗盡其中酸甜苦辣,感受其中冷暖交替,只憑借某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考古是最需要團結(jié)協(xié)作的學科,所有人一起砥礪奮進,共同前進。這在我看來是考古鮮活的血肉所在,大家一起為這門學科添磚加瓦,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當然,若要評價在周原實習的生活,我定要說是三分艱苦+七分溫暖。在一個近乎封閉的大集體中,雖然會有焦慮不安,也會有枯燥乏味,但是這樣的集體卻更容易放大每一份小確幸和小溫暖,讓我們時刻感受到我們是被關愛著的。
在發(fā)掘期間內(nèi),我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日子。我作為一名韓國留學生,在中國大陸上親手發(fā)掘中國古代遺址與遺物,感覺我的每一瞬間都是無價的了。
考古學已經(jīng)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學科,許多新的科技方法運用到田野考古的工作中去,無論是現(xiàn)場測繪技術、分析檢測技術、現(xiàn)場文物保護技術等方面的運用,都使得考古現(xiàn)場記錄、提取信息變得簡便。在這次的實習,我不僅學到了田野考古的技術與方法,也學習了新技術在田野考古工作中的運用?脊艠悠吩趺慈ト,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好的闡釋樣品背后的價值。我想這是我在周原半年期間思考最多的問題,也是日后進一步研究、思考的方向。
在發(fā)掘墓葬時,雖然盡力全面記錄信息、盡可能多地采集樣品,但還是有太多的信息敵不過幾千年時光的流逝,化作歲月的一縷輕煙、一聲嘆息,在我們再次打開墓室前就已消散,連殘存的疑似織物也在極短的時間就氧化暗淡,可能只有作為發(fā)掘者的我們才知曉它曾經(jīng)的模樣。鮮活的生命也僅剩擾亂的骨骼與腐朽的骨渣,不知其生前是何人,幼年如何長大成人,成年后家庭與生計如何,老年后又是出于何種原因采用這種葬俗葬式……曾經(jīng)與自己并無區(qū)別的生命、幾十年人生歷程、喜怒哀樂,如今僅僅濃縮成幾立方米的實物,還原不足萬分之一的情況,讓人無力,也讓人遐想。
我們學生盡管在周原時幸不得擠出每一分秒去學習和吸收周原的知識, 但始終如盲人摸象一般。正正在認識周原過去的發(fā)掘歷史,我更深深明白了考古工作不可能由一個或數(shù)個人來完成, 是要一代又一代人投放數(shù)以千繼的人力物力,在考古工地中一塊陶片、一顆小珠地采集, 才可以構建成現(xiàn)在我們從課本上學習的歷史, 了解中華文化的根源。
如果說在整個考古實習階段,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種飲料是什么?那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是櫻桃味的可樂,如同黑暗料理一般的可樂,也是我第一次品嘗到櫻桃味的可樂,當然,這就不得不提我們墓葬組的故事。墓葬組是在整理的后半階段,老師們成立的專門負責本次田野發(fā)掘的四十多座墓葬的一個小組,由十一個人組成,以本科生為主,我非常有幸作為墓組的一個成員,來和你們分享屬于我們墓組的故事。作為一個獨立于三界之外的小組,我們每天都在12點之后才會回去,我們有很多完整的陶器,有許多蚌器、玉器、石器,當然也有許多陶片,我們負責墓葬陶器的分期排隊,我們負責所有墓葬材料的匯總,當然我們?nèi)粘5墓ぷ鬟有很多,但這都不是最有趣的事,最有趣的故事莫過于我們墓組的成員,每天打打鬧鬧,說說笑笑,會遇到下雪天跑出去打雪仗,會因為劉老師和徐老師要提前離開而默默流淚,會買各種各樣吃的東西堆地上,會在中午的時候一起吃泡面……但也要感謝我們墓組的每一位成員,給整個實習帶來了不一樣的驚喜,最感謝的莫過于我們墓組的然哥----北京考古研究所的魏然大哥,櫻桃味可樂的源頭,還有我歌哥——何曉歌師姐,歷史系的研究生,以及每一位墓組的成員,想念我們墓組的所有人。
回到北京后種種的不適應暗示著我,我早已習慣了周原的生活。每當想起四個月的實習經(jīng)歷,不知不覺間便已熱淚盈眶。想念在周原小村莊里享受的純粹與美好:想念那些迎著朝霞上工又身披夕陽歸來的上工時光,想念加班至凌晨三點半收獲的靜謐星空,想念墓葬組整理間內(nèi)大家為了共同目標而并肩奮斗的身影,想念與老師同學們共度的中秋、新年,歡聚一堂把酒言歡……我們雖已離開,卻仍心系周原,部分遺跡現(xiàn)象還沒完全弄清、仍有新的遺跡待我們繼續(xù)發(fā)掘,相信在我有生之年必會親眼見證周原夢的實現(xiàn),而這段珍貴的實習經(jīng)歷也將永遠在回憶中閃閃發(fā)光。
在周原的這段日子里,筆者始終被一群可愛的人感染著,這些可愛的人就如同一道美妙的風景,若是不走上這條路便不會看到。這些可愛的人,有師長,有同學,有業(yè)界前輩,亦有普通農(nóng)民,他們都是無論多久以后回想仍會使人會心一笑的溫暖存在。
如果要說從這些可愛的人身上得到了什么,筆者可以言之不盡。知識與經(jīng)驗自不必說,每日與我們同吃同住的老師們,已是學富五車、胸懷瀚墨的業(yè)內(nèi)泰斗,更何況這數(shù)月之中來往學者專家無數(shù),經(jīng)過此段時間日日的知識浸潤,白丁如學生就算沒有一把刷子也能學到半把了。而那數(shù)不完的生活中的點滴,聚積起來亦成了懷念的海洋,包括生病在醫(yī)院時老師們的關懷,包括在整理間待到凌晨兩點半時徐天進老師突然走進來的問候,包括與高小龍師傅隨口說過一句腰疼第二天就送到手上的膏藥,包括大爺大媽每天帶來的蘋果和梨,甚至包括洗碗時不好意思讓老師遞洗潔精卻聽到他說“要什么你就直說嘛”,就這么小小的一句話。如此豐厚的收獲和回憶,如何能囿于數(shù)張白紙?可若要擇其要,筆者想說:從這些人身上,筆者學會了如何為“人”。
考古實習報告 篇5
實習已過去些許天了,可在京實習的一幕幕卻還會常常清晰的浮現(xiàn)于腦海中,那些人,哪些事,恍如昨日……
三月的北京,春寒還盛,我們便來到了房山大苑村這個陌生的地方,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二十余師生一起經(jīng)歷了春天肆虐的沙塵暴,夏天炎炎的烈日,一起由大苑遺址轉(zhuǎn)戰(zhàn)于大興墓葬群,一起睡露天,一起熬夜加班。付出了汗水,卻也收獲了成果,通過實習,我們初步掌握了考古田野發(fā)掘方法和技能,熟練掌握了室內(nèi)整理的前期記錄整理和資料匯總工作等,同時鍛煉了身心,拓寬了眼界,工作之余的生活,在北京文研所的關照下,也度過得很愉快。整個實習,大家都收獲良多。
在此,實踐和能力的學習提升過程不可置否是發(fā)掘?qū)嵙暤闹匦,但穿插其間的`人情往事也同樣讓人難忍不提,故此分為實踐學習、生活娛樂兩篇。
實習期三個月,可比較清晰的分為三段,即初始近一個月的大苑村寺廟遺址發(fā)掘,中間的室內(nèi)學習階段及后段月余的大興墓葬發(fā)掘及整體室內(nèi)整理,三階段大體可分為兩部分,即田野發(fā)掘部分和室內(nèi)學習整理部分。詳述如下:
田野發(fā)掘
大苑寺廟遺址
大苑村寺廟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青龍湖鎮(zhèn)東約1.5千米,大苑村偏西部渠南,東西兩邊皆為民宅,南邊緣靠近公路。為配合北京西六環(huán)修建工程的基建考古項目。發(fā)掘區(qū)原為民房及果園、耕地等,發(fā)掘前已被平毀,遍布樹根和碎磚瓦塊等。
此次發(fā)掘,方便起見,以大概發(fā)掘區(qū)中心位置一固定物為中心基點,按南北正方向采用象限法布方,共分Ⅰ、Ⅱ、Ⅲ和Ⅳ4個發(fā)掘區(qū)。其中I、Ⅳ區(qū)首先發(fā)掘,多數(shù)布方規(guī)格5×5米,少數(shù)10×10米,II、III區(qū)發(fā)掘較晚些,大部布方10×10米,偶有邊角處地理局限布方10×5米,布方規(guī)格大致以鉆探所得遺跡復雜程度為標準。
遺址從20xx年2月11正式開方發(fā)掘,其后近一月中,我們偶有斷續(xù)的發(fā)掘了I、Ⅳ區(qū)的大部,基本上也是整個遺址中遺跡現(xiàn)象最為豐富的一段。
遺址由于年代不算早,所以地層也相對較簡單。統(tǒng)一后,地層分為三層,其中②層又分為②a、②b兩層,結(jié)合成因具體描述如下:
、賹,表土層,土色灰黑,較為疏松,包含物為植物根莖、塑料,碳屑等,厚15-30厘米左右。應為近現(xiàn)代居民生活、耕擾所致。
②a層,土色黃褐,土質(zhì)較為致密,夾雜少量白灰點等,包含物為碎磚瓦塊及個別碎青花等類瓷片,深15—70cm,厚約10-30cm。應為②b層建筑廢棄塌毀后,在其上堆積的自然土,其中的碎磚瓦塊應與當時人們的挖翻等活動有關。結(jié)合遺址推測為明清后期。
②b層,土色黃褐,土質(zhì)較為致密,夾雜較多白灰點、料礓石塊等,包含物大致也同樣為碎磚瓦塊及個別碎青花等類瓷片,深30—50cm,厚5—20cm,。各探方常見的寺廟房基S1即開口于本層下,打破③層。推斷其應為明清此遺址寺廟建筑廢棄塌毀形成的遺跡。
、蹖樱辽珳\黃,土質(zhì)致密,包含物較少,深約30-50cm,厚度不明。不見遺跡現(xiàn)象,人類活動痕跡較少,應為原始自然堆積。但我個人推斷這應不是原生地層,應僅為自然堆積,與當?shù)睾恿鬏^多有莫大關系。
以上只是大框架性的地層狀況總結(jié),個別探方還不見有②b層,土質(zhì)土色、地層厚度、包含物等也往往有個體的細微差別。
在這個遺址發(fā)掘中,大家基本上都完成了兩個左右的探方發(fā)掘,這其中我負責了I區(qū)的T0301和T0302。兩探方都位于I區(qū)第三列,南北相鄰,地層完整,遺跡方面有一現(xiàn)代溝、兩段基槽,卻無有價值遺物出土,這與大多數(shù)探方的遺物較少狀況基本相同。
【考古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實習報告08-08
實習的報告05-07
頂崗實習的實習報告09-20
在醫(yī)院實習的實習報告范文06-10
監(jiān)理實習報告08-20
法務的實習報告10-04
郵政實習報告06-07
工行實習報告07-12
培訓的實習報告07-30
土木實習報告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