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1
提要:圍繞課程改革的落實情況,我于20xx年3月起深入部分小學進行了持續(xù)半年的教學調查。調查的結果很不理想,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更多的是憂慮。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課程的落實在我市、尤其是在農村小學任重而道遠。課改的需要與現實的差距還很大。
我市于20xx年下學期開始試行新課程和使用新教材。教育局組織了四輪培訓,二年多來,新的理念貫徹和落實得怎么樣呢?帶著這些問題,我于20xx年3月起深入學校進行了持續(xù)半年的教學調查。共走了25所學校,聽課86節(jié),走訪教師百余人?偟母杏X是有喜也有憂。
成績
在課改的這段時間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發(fā)生了許多變化。教師的教育觀念在變、教學行為在變;學生的思想在變、學習方式在變。這是可喜的一面。體現在課堂上有如下幾方面的變化。
1、變課前鋪墊為情境導入。
過去我們的數學教學通常是由復習引入新課,學生感覺每節(jié)數學課只與數字和運算符號打交道。時間長了,對數學就產生一種厭倦感,尤其是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更對學習數學失去信心,F在不同了,許多老師,尤其是低年級的老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來引入新課,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進入新課,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變得愛學數學,想學數學了。
2、變遠離生活為走近生活。
幾十年來,我們的在校學生只知道學習數學是為了考試,為了升學,而不知他們生活的周圍處處存在數學,處處需要用數學。這是因為我所教的數學遠離學生活。而現當我們走進課堂時,情況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所看到的數學課是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生活氣息非常濃。我感覺到數學課已經走近學生的生活。這樣教學,學生就不會感到數學離他們那么遙遠;就會真正明白為什么要學習數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變聽數學為做數學。
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走進課堂就嘰嘰喳喳講個不停、寫個不停,學生只是靜靜地在聽數學。這是我們延續(xù)了幾十年的教學方法,F在這種現象有了明顯的改變。取而代之的是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學習資源主動地去學習數學,自己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多了,學生在做數學了。這正是新的課程理念所要求的。
問題
成績是喜人的,在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我感到更多的是憂慮。新的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在不同區(qū)域、不同年齡的教師之間差異很大?偟那闆r是年輕的教師比年老的教師好;城區(qū)、廠礦比農村好;參加過培訓的比沒培訓的好;低年級教師比高年級教師好?傊,新的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離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不少的問題。
1、處理教材缺乏靈活性。
教材是“課標”理念的載體,是課堂教學的依托,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決不是唯一資源。教師可以而且應該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環(huán)境,靈活處理教材。有些內容是可以而且是應該重新組織教學資源的。所以課前教師要鉆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意圖,課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四年級第八冊有一個內容是“簡單的數據整理和求平均數”,這個教學內容是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數據掌握統(tǒng)計知識,教材上用到了“和平一街、東大街”等地名,這只是給學生一個背景材料而已,其目的是要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師在組織教學資源時,應該、也完全可以結合本班學生居住地所分布的情況編一個例題,數據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找,這樣就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由然而生。象這樣的倒子教材上很多。然而,我們在調查中感覺到,教師大多是死搬教材,沒有一點靈活性。過多地受制于教材,書上怎樣寫,他就怎樣教,一成不變,缺乏生活氣息。
2、合作學習有形無實。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方式要多樣化!昂献鹘涣魇菍W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边@里所說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種怪現象:只要有人聽課或是公開課,教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上合作學習的方法,不管教學內容是否合適,也不管學生的實際情況如何。而且合作學習大都是淺層次、低水平的操作,動輒搞小組討論。有些問題本可以馬上由學生回答的,也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討論。似乎沒有討論就缺少一個程序。
有些分組學習是幾個同學圍在一起嘰嘰喳喳亂叫一陣,給人以表面的積極討論問題的假象,看上去熱熱鬧鬧,沒有實際效果。不僅如此,而且還會助長不良風氣的形成,影響學習效果,造成新的兩極分化。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大多數教師并沒有掌握合作學習的真正要義,老師們采用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也并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其充分展開討論。往往是學生還沒開始學習,教師就叫停下。完全是一個形式,走走過場,給聽課者看,使得合作學習有形無實,給人以做秀的感覺。
我們不應將“新”與“舊”看成區(qū)分教學方法的“好”與“壞”的主要標準,不能采取極端主義態(tài)度,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某些教學方法。恰恰相反,我們應當更為明確地提倡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傳統(tǒng)的方法有它的優(yōu)點,時髦的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我們只有通過積極的教學實踐,深入地去認識各種方法的優(yōu)點與局限性,才能依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對象和環(huán)境,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合作學習是一種好的教學方法,但它不是萬能的。不要動不動就合作,動不動就討論。
3、課堂教學評價過于關注認知領域,評價語言貧乏枯燥。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边@一理念老師們似乎都知道,但是,一到課堂上情況就不一樣了,教學評價時,老師們往往只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得怎么樣了,會做幾道題目。而學生們的思維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其它面的能力;還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老師們則往往不太在意。此外,評價方法單一,評價語言貧乏。不分年級,不管問題的難與易,都用表揚他,頂呱呱;你真棒;你真行;獎勵五角星和大紅花等予以表揚。過多的、廉價的表揚無異于捧殺。教師的表揚不要隨意和漫不經心;要發(fā)自內心的,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他的答問已引起老師的興趣。這種表揚要能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成就感。否定學生的結論,則要讓其明白錯誤的原因,使其體面地坐下。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因人而異,因問題的難易使用不同的評價語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評價的目的。
4、只見老師講課,不見學生動腦
前面提到課堂教學方式有了明顯的改變,但這離新課程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調查中發(fā)現,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有超過40%的課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只看見教師不斷地在說,看不見學生在動口、動手。課堂上靜悄悄的,看上去課堂紀律很好,有序,可是學生并沒有積極在思維,是被動在學習,有一種被教師牽著走的感覺。這種安靜嚴重卻制約了學生的智力和個性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是與新的課程理念相違背的。
課堂教學本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是必要的;但更應該體現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皩W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蔽覀円P注每個學生是否在動口、動手,動腦;還要關注每個學生在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5、只管結果,不問過程。
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大多教師在教學中過多地滿足于學生能得出某一個結論或會做幾道題目這個層面上,而對于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的思維方法則漠不關心,有些學生雖然結果是錯的,可他的思維過程則與眾不同,很有創(chuàng)意,對此教師則視而不見。似乎也不在意。
6、課堂提問缺乏深度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課堂提問有開放性,所提之問題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價值,不是隨口可答的,要經過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隨口可答的問題盡量少提,最好不提。這樣,對老師的要求就高了,備課時不作認真思考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有些是需要在課堂上隨機應變。教師需一定的臨場應變能力。事實上,在被調查的對象中沒有幾人做到這點。
此外,在課堂上,教師似乎懼怕學生出錯,尤其是公開課,一旦學生出錯,教師就馬上捂蓋子。唯恐因此而打亂自己事先設計好的教學計劃。
課堂是出錯的地方,出錯是正常的,不出錯就不正常了。這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學生都會了,還要我們老師干什么呢?學生出錯了,教師應該讓學生把問題說完,然后分析其錯誤的原因。以便對癥下藥。這才是我們的教師對待學生的“錯誤答案”所應具備的態(tài)度。
總之,從上述情況來看,我們的課改任重而道遠。
分析
課改在我市實施已有二年多時間,新課程理念在課堂上沒能真正得到落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觀上的,也有主觀上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1、思想認識不到位
有些教師認為教學改革改了幾十年,改來改去還是這個樣;還有些老師認為這是上面的領導為了推銷教材而作的宣傳,是糊弄人的。因此從思想上就沒有把課改當回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2、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不夠透徹。
新課程培訓雖然進行了四輪,但對每個教師而言,也許就一次,回到學校后就再沒有學習,據了解,還有相當一部分老師沒有見過《課標》,僅憑幾天的大課學習,怎能透徹地理解《課標》所蘊藏的真正理念呢。自然就更談不上在課堂上如何去實踐了。
3、教師年齡偏大
小學教師年齡偏大,這是多年來的老問題,可真是爺爺奶奶教小學。近幾年小學數學教師年齡偏大的問題更為突出,有些學區(qū)幾乎找不出年輕的數學教師,還有的小學,數學教師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這些教師教了幾十年書,積累了不少的教學經驗,但同時,思想也已成定勢,很難接受新鮮事物;還有些老教師認為,幾十年都這樣過來了,改不改都是教書。改革那是年輕人的事。大年齡的教師在我市小學數學講臺上算得上是一支龐大的隊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存在上述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4、年輕教師同化現象嚴重。
青年教師本應是“課改”的生力軍。在農村,由于大部分學校老年教師居多,進取心不強,學校很難形成一種教學研究的氛圍。本來就是鳳毛麟角的年輕教師由于長期處在這樣一個不利于自己成長的環(huán)境之中,使得她們在思想上過早地老化,惰性,不思進取。自然影響到她們的成長,因此,在農村小學中,缺乏優(yōu)秀的年輕數學教師也就成為必然。課改的落實也就勢必受到影響。
5、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
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總以為小學教師要什么都會教,這是個錯誤的認識。樣樣都會,勢必樣樣都不會,更談不上精。系統(tǒng)的知識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就小學數學而言,幾加幾,我相信人人都會,收廢品的也會,可是要教好數學卻不是人人都行的了,我們知道,中學數學教師來教小學數學也不一定能勝任,何況其它學科的呢。不專就不便于教師鉆研業(yè)務,自然就不利于教師自身業(yè)務的提高,今年教語文,明年教數學,弄得教師無所適從,怎么去專啊,教師也不適應。不用說精通,就連小學六年中系統(tǒng)的數學知識都不清楚,如何去教好數學?!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有些數學教師師參過數學培訓后,回到學校卻改教語文,而參加過其它的培訓的老師卻來教數學,有的根本就沒參加過任何培訓,手中又沒有《課標》可學,這又如何去理解新課程理念,如何在課堂上體現新的理念呢?小學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現象已嚴重影響了小學教育,不有說新理念的貫徹,就是常規(guī)教學都已很成問題。
建議
1、加強基層教學研究
切實加強以學區(qū)和學校為單位的教學研究。要實實在在地坐下來研究問題,不要形而上學,重形式,走過場。那種只聽課,不討論的研究活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2、加強教師理論學習
理論源于實踐,對實踐又具有指導作用。如果教師連新的教育理念就不懂,《數學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都不知,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去呢?因此,在現階段,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加強理論學習。學區(qū)和學校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學習《數學課程標準》。
3、盡快充實師資力量
新課程理念要靠教師去落實,相對而言年輕人在這方面有熱情、有開拓精神,接受新鮮事物快。而小學數學教師隊伍年齡老化現象已到相當嚴重的地步。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作宏觀控制,盡快充實小學數學師資力量。
4、切實穩(wěn)定教師隊伍
要使新課程得到很好的落實,切實穩(wěn)定教師隊伍這是非常重要的。小學教師今年教這科,明年教那科的現象必需得到根植。只這樣才有利于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才有利于教師業(yè)務水平的提高;才有利于新課程的落實;才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2
我于20xx年11月16日被分配到xx小學進行教育實習,為期6周,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yè)課——美術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小學美術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敘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于我們實習生來說,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談一下美術教育的情況。
我調查發(fā)現,現在的美術課堂教學,老師所使用的大多數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美術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美術老師對我說現在的學生比較懶,對非主科不是很重視,尤其是美術這門課,認為努力與否都不會影響到自己成績的高低。因而,你讓他們回家畫畫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是不畫。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使他們對這節(jié)美術課的內容有更多的了解。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問個“為什么”,這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內容。我自己在實習的教學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績果然不錯。
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發(fā)現在現在的小學的教學中很受歡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比較理想,而且減少了教師板書所浪費的時間。以使用多媒體教學為例,上課時學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學生大多愛看圖畫,對圖畫的記憶很清楚,這就對美術這門課程的學習提供了較大的幫助,但是這種教學方法還使得老師變得懶惰起來,大部分老師在上多媒體課時很少板書,一些老師一節(jié)課下來,根本就沒在黑板上寫一個字,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相對減少了。
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的開發(fā)比繪畫能力的提高重視得多,因為創(chuàng)造力是需要從小培養(yǎng)的,對人生產生較大影響的,而動手能力卻是家長們過分重視的。調查中,教師采用的大部分是通過提問和回答,講出和畫出自己想法這些與學生互動的教學方法方法。在美術課堂上,老師很少會親自動手來畫給學生看,因為這樣會容易導致學生臨摹教師的繪畫方法,從而導致學生自己沒有動腦去想自己該怎么畫。所以教師就更好的利用了多媒體工具——電腦、電視等,從而從審美和創(chuàng)造的方向提高學生的能力。
在調查中我還發(fā)現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教學時,課堂氣氛總是很活躍。他們備課時不限于教參、優(yōu)秀教案等書,能夠根據自己所教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發(fā)揮,這在我實習期間聽不同的'老師講課時感受最深。她的語言也十分的幽默,還不時地做一些動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情況有直接的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課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教育實習的調查中得到了驗證。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一下美術學習的情況。
在調查中,部分學生對我公開表示他們對美術學習不感興趣,不想學美術。他們認為自己又不想成為畫家,美術學得再好也沒有多大用,況且自己考試時得分低也不會受到家長責怪。現在的學生是多么有個性,想學好美術的還是有不少的。學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一開始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等時間一長也就無所謂了。畢竟小學生也許還是不斷需要被一些新鮮事物來刺激一下的。
大部分學生喜歡那種上課幽默的,不愛批評學生的,能夠和學生很好相處的老師,他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多關注自己,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這樣,這種愿望甚至比其他學生更加強烈。他們希望老師多了解他們的真實的想法,寬恕他們的調皮,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師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去對待他們。而且,有的學生還喜歡關注老師,對老師的衣著,對老師日常工作中所發(fā)生的一些事情都感興趣?磥砦覀冏隼蠋煹囊煤煤蛯W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后的美術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才有可能學有所成!二、正確對待現代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應用到現在的教學中去確實的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對教學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認為在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同時要把握一個度,過度地使用多媒體可能回引起學生的反感。
三、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識每一位學生。無論學生的成績好與差,老師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一個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F在我們講尊重,不僅僅只是要求學生尊重老師,而且還要求老師尊重學生,作為一個老師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鼓勵他去學習,這樣的學生只要一有進步,就應該及時表揚,表揚是促使差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盡量少批評學生,以鼓勵為主,即使是批評學生時,也要注意方法,語言最好不要尖銳刻薄,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批評錯的地方也應該向學生道歉,這一點恐怕老師們很難做到,其實學生的寬容之心并不比老師差,真心地向學生承認錯誤的老師可能會更加受學生尊重的,我在實習和調查的過程中就有這樣的感受。
總之,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實習期間調查的有關情況。其中有些看法也許不盡正確,但畢竟這是我通過實際調查得到的結果,我會從中吸取一些優(yōu)秀老師的做法,結合自己實際的水平應用到今后的教學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堅持下去,多了解當下的教學情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但愿我的想法能變成現實。
最后對在本次調查中給予支持的老師們、學生們表示感謝!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3
審題是解題的開始,小學生審題能力的高低強弱,直接影響到解題過程的正確與否。而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礙,很多情況下都會在審題這一初始環(huán)節(jié)中有所體現。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審題水平。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地,積極地,有意識地從學生心理傾向中分析出產生審題障礙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開啟思維之門。下面結合教學實例,分析一下學生審題中產生障礙的主要表現,以及談談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戰(zhàn)勝學習困難的做法與體會。
一,粗心大意引起結果出錯------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例 : 17.58-5.49+4.51
==17.59-(5.49+4.51)
==17.59-10
==7.59
上面是學生經常出錯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在題目中,學生不是沒有掌握加減法計算法則,而是僅憑直覺,一眼看出5.49與4.51可以湊十,于是動起筆來一揮而就;導致結果出錯也就不奇怪了。
上述情況的出現,與學生審題時缺乏細心,耐心是有密切關系的,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在引導學生數學審題過程中,要十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在審題中,要教育引導學生自始至終細心推敲,耐心思考。解題時要有自信,但不能過于輕信自己的經驗與直覺;盡管題目文字極其簡單,但我們審題時思維卻絲毫不能簡單化,從而提高思維的深刻性與批判性,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二,事理不清引起算理錯誤——增加生活數學知識的積累
例:張師傅把一根長120厘米的自來水管鋸成6 截,每鋸斷一次需小時,張師傅共用了多少時間
這是一道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植樹問題” 類的應用題。如果學生閱歷不夠豐富,解此類問題時,很可能失之毫厘,謬之千里。不少學生對張師傅只要把水管鋸斷5次,就能鋸成6截的事理不熟悉,因而思路無法展開,錯誤列式為×(120÷6)也就見怪不怪了。
幫助學生找出題目中隱含的條件,弄清事理與算理,有助于克服學生解題時的心理障礙,提高解題能力。由此及彼,我們注意引導學生處處留心與數學有關的生活常識,豐富并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登上五樓,實際上只需登四個樓層之間的樓梯;把一根管子鋸成4段,實際只需鋸三次;鐘敲10下,實際一聲與一聲的間隔只有9次。…… 隨著對生活中數學算理的感知,以及這些知識的積累,為學生開闊視野,開拓思路,正確審題,分析與解答應用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手段單一引起思路狹窄——學會用線段圖啟發(fā)思路
例:商店里運來一批紅,藍墨水。紅墨水占總數的,如果把40盒紅墨水換成藍墨水,藍墨水則占總數的,紅墨水,藍墨水各多少盒
有些學生在審題中習慣于從問題與條件中苦苦尋找聯(lián)系,探索思路,卻從不愿意借用線段圖進行審題分析,認為用畫線段圖費時費事。這種單一的審題手段,勢必引起思路狹窄,在碰到上面這樣的題目時,這些學生就出現了審題障礙。我從“人需要各種營養(yǎng)成份,才能健康生長”,“戰(zhàn)士需要各種武器,才能打好勝仗”入手,啟發(fā)學生:我們只有把握各種審題手段,才能打開解題思路。并指導這些學生學會用好線段圖,分析解答應用題。借助線段圖表示出的數量關系,學生在對線段圖的觀察,感知中發(fā)現:調換后藍墨水多的40盒與〔〕相對應,由此可以求出紅,藍墨水的總盒數。這樣,學生在審題中借助線段圖曉事理,明算理,悟轉化,很快把握了數量關系,理順了解題思路,并從中嘗到了甜頭,提高了借助線段圖與其它手段參與審題的積極性與自覺性。
四,遷移障礙引起思路中斷——把握課題類化的規(guī)律
例:修一條路,甲需要12天,乙需要15天,甲隊工作效率比乙隊快百分之幾
這條題目中具體的路程是未知的,只給出兩隊的工作時間,卻要比較工作效率。許多學生認為條件不完備,思維陷入困境,思路難以為繼。其實,如果學生在審題過程中能從“工程問題”這一思路去思考,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求出數學問題的過程就是應用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求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與具體事物統(tǒng)一起來,這就是進行課題類化。而這種類化首先體現在審題階段。把握知識遷移和課題類化的規(guī)律,我們就可以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既然“路程÷時間=工作效率”,本題中隱含的抽象的工作總量“1”分別除以甲,乙的工作時間,也可以得到甲,乙的工作效率與,在此基礎上,再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百分數的應用題,再也不是難事了。
五,心理習慣引起思維定勢----學習領會轉化的思想方法
例:一根繩長176米,第一次用去68米,第二次用去75米,這根繩比原來短了多少米
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就犯下錯誤,多數同學都是因為心理習慣,思維定勢造成的。受“是條件都得用上”的思維定勢影響,不少同學做成了176-68-75=33(米)。為將學生這次出現的錯誤經歷轉化為他們認知方面的財富,我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fā),進行轉化思考:“這根繩為什么會短 ”“能否把比原來短的.米數”換種說法當學生悟出“比原來短的米數”就是“用去的米數”后,我再讓學生舉一反三,諸如:“比原來少多少錢”就是指“用去了多少錢”,以加深理解。最后,我啟發(fā)學生對“一根繩長176米”這一多余的條件進行再認識,消除思維定勢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樣,學生在學習領會轉化的思想方法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
六,指向錯誤引起思維障礙-------提高善抓題目關鍵的能力
例:某汽車廠六月份上半月完成了原計劃生產任務的一半,下半月前5天每天生產160臺汽車,后10天每天生產150臺汽車。結果超額完成300臺。這個廠上半月生產汽車多少臺
學生在審題過程中,注意力集中在“上半月完成原計劃生產任務的一半” 上苦思冥想,以為一定要求出原計劃生產的臺數,這個題目才能解決。卻想不到只要把思維的聚焦點轉移到“另一半上”:即下半月實際完成的臺數中,去掉超額數,就是原計劃生產的一半。只要找準方向,抓住關鍵,轉化思想與方法,所求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發(fā)散學生思維,讓學生在審題中善抓關鍵,把握重點,選準角度,學會從不同的方向思考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就能有助于學生克服障礙,提高審題,解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4
一、作業(yè)現狀的解剖:
就當前的作業(yè)現狀而言,關注作業(yè)內容與形式變革的有很多,而關注學生需要及認可怎樣的家庭作業(yè)卻很少。為此,經過調查、實踐與反思,本著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者并重,對現有的作業(yè)進入了深層次的反思,覺得新課程下的作業(yè)應該以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為基礎,關注學生精神成長的多渠道,著眼于課程發(fā)展的新趨勢,以心理認可為突破口,學生喜愛的家庭作業(yè),提高家庭作業(yè)高效性。因此對學生和家長就作業(yè)的看法進行了一次調查分析。
。ㄒ唬、問卷調查的數據結果
1、有51.8%的學生回答“老師不是根據你們的不同能力、興趣和個性特點來安排數學家庭作業(yè)!
。、有80.4%的學生回答“數學家庭作業(yè)的形式中適當布置一些實踐操作作業(yè)!
3、有32.3%的學生完成作業(yè)過程中沒有與人合作的經歷。
。础處、家長要求而做作業(yè)的學生占了絕大部分;而感興趣的只有少數一部分人。
。ǘ⿲φ{查結果的反思
從上述調查問卷中不難看出,學生、家長對于現有作業(yè)的形式與內容存在著不滿意的現象,其表現在:
——學生對于作業(yè),總是處于被動接受任務的境地。學生必須嚴格地按照教師所作的規(guī)定完成作業(yè),沒有選擇權。而在這樣單調乏味的作業(yè)面前,學生很容易產生疲勞,并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和反感,從而使作業(yè)成為了一種呆板的機械訓練。
——家長們對于孩子的期望是越來越高,對孩子機械的背誦口訣,默寫,做大量的口算作業(yè)等等這樣原本常規(guī)的作業(yè),大多持的是反對票。家長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這樣單一形式的作業(yè)中扼殺了學生的靈性和思維,不利于孩子自我認識,自我潛能的發(fā)展。
——教師在作業(yè)中迷茫,自己布置大量的作業(yè)也是為了強化教學效果,但學生怎么反而不接受呢?到底怎樣的作業(yè)是適合他們,怎樣才能讓學生認可,主動的完成作業(yè),又能達到鞏固基礎知識與學生能力的發(fā)展,而這樣的作業(yè)存在嗎?
反思:以往的教學過程,學生的數學作業(yè)形式總是很單一,書面筆算作業(yè)占大部分,動手實踐、自主探究類作業(yè)所占比例微乎其微,這單一的形式使學生厭煩,教師頭痛,應試訓練色彩濃厚,失去了作業(yè)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也談不上人文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嚴重地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而《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兒童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薄耙P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據此,我覺得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傳統(tǒng)作業(yè)型式已不適合學生的需求,而必須對作業(yè)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為學生張揚個性又一個舞臺。
二、家庭作業(yè)的設計
家庭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只有學生自己認可的家庭作業(yè),才能使每個學生在學習的舞臺上,都能成為一個出色的表演者。
。ㄒ唬┰O計作業(yè)要注意:
。、多樣性。作業(yè)在設時應采用多樣的形式(如圖片、游戲、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呈現作業(y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開放性。在布置作業(yè)時,教師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又要兼顧到學生的學習特點,承認學生間存在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最終達到“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目的!
3、激勵性。作業(yè)的過程是不斷地解決問題的過程,應使學生在作業(yè)的過程中感受到問題解決后所帶來的成功體驗,逐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使學生時刻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合作性。針對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作業(yè),激活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情感,引領學生互動學習。而多布置合作性作業(yè),不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交往能力。
5、人文性。要使學生感到作業(yè)是自己的需要,不是教師強加給他的作業(yè)。
。ǘ┘彝プ鳂I(yè)的布置形式
家庭作業(yè)的布置,不能毫無選擇地照搬課本的課后練習,教師要有目的、有選擇、有改變、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要根據學生的實情、學情,讓所有的學生都認可家庭作業(yè),在做作業(yè)中體驗“自己能行”;學生有差異,要區(qū)分對待,“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使學生在做經過精心設計與安排的作業(yè)時,不僅能夠積極地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夠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
。薄⑷の缎宰鳂I(yè)——增加作業(yè)的趣味性,使學生樂學樂做。傳統(tǒng)家庭作業(yè)過多,機械、單調、重復,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家長不滿意,更談不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設計家庭家庭作業(yè),一定要擺脫那種單調乏味的重復練習,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產生一種內在的需求感,自覺完成家庭作業(y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作業(yè)設計時,我們在新鮮、有趣、輕松的練習活動中,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使學生成為一個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找一找、連一連、畫一畫是小學生喜歡做的事情。只要靈活運用,就能使家庭作業(yè)增趣。例如,低年級學習了“20以內的加法”以后,可以這樣設計:把“幾加幾”的練習,設計為“幫小動物找家”的形式。也就是在家庭作業(yè)紙的左邊一欄印上帶有算式的小動物,右邊一欄印上帶有不同門牌號的小房子,然后發(fā)給學生,讓他們幫助動物找家——連一連。同學們很喜歡。把訓練性和趣味性結合起來,既增添了趣味性,又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操作性作業(yè)——在自己積極、主動的操作活動中提升思考,獲得發(fā)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操作性作業(yè),我們認為有二種類型:一種是通過動手操作,主動獲取知識,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原理等。如測量一下你睡的床約幾米、你的身高和家里人的身高并把他制成表格等相對應的家庭作業(yè)。二是通過實踐活動,了解到生活中就含有很多的數學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知識去研究分析生活現象和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與習慣。如學習重量計量單位后,可建議學生回家稱稱一千克蘋果大約有幾個,再掂一掂食鹽,還可以讓學生上市場去先估一估某些物體的重量,然后親自動手稱一稱或看賣主稱一稱,驗證一下,這樣的作業(yè)需要父母的協(xié)助下才能完成。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好動,因此,家庭作業(yè)的形式要多樣化。設計操作性的家庭作業(yè),可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利于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如: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后,讓學生用硬紙自制長方體或正方體,等學了計算知識后,再讓學生算。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5
一、調查思路與基本工作
為了解全市在職小學數學教師的基本情況,全面把握我市目前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領域的現實狀況,20xx年秋學期市教研室小學數學組設計了一份“‘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現狀’調查問卷”,在了解了教師基本情況的同時,對他們共同關注與思考的一些議題進行了問卷,小學數學教師的調查報告。我們期望通范文§中國w'w'wfan'wen'c'n.com過本次調查分析,使我們今后的教學研訓工作能夠更好地切合教學實際,促進我市的小學數學教學事業(yè)能夠循著健康、有序的軌道發(fā)展、以此全面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二、教師基本情況分析
性別 人數 年齡 人數 學歷 人數 職稱 人數 榮 譽 稱 號 人數
男 238 30歲以下 133 高中 2 小二 9 金壇教壇新秀
5女 278 30-39歲 237 中師 67 小一 132 金壇骨干教師 16
總計 516 40-49歲 91 大專 309 小高 339 金壇學科帶頭人 1
150歲以上 55 本科 138 中高 8 常州教壇新秀 1
無職稱 28 常州教學能手 6
常州骨干教師 29
常州學科帶頭人 15
上表統(tǒng)計的是今年任“教學班”的數學教師基本情況,從表中可知:現任“教學班”男教師人數占數學教師總數(以下簡稱為:總數)的46.1%,女教師人數占總數的53.9%;在各年齡段中,30歲以下的人數占總數的25.8%,30—39歲的人數占總數的45.9%,40—49歲的人數占總數的17.6%,50歲以上的人數占總數的10.7%,可以看出數學教師中40歲以下的人數所占比例還是比較大的,占總數的71.7%;在學歷中,“高中和中師”教師人數占總數的13.4%,“大!苯處熑藬嫡伎倲档59.9%,“本科”教師人數占總數的26.7%;在職稱一欄中,“小二”人數占總數的1.7%,“小一”人數占總數的25.6%,“小高”人數占總數的65.7%,“中高”人數占總數的1.6%,無職稱者占總數的5.4%(“無職稱”者為剛分配的新師范生或由校醫(yī)擔任的數學教師);在全體數學教師中,優(yōu)秀教師群體占總數的16.1%,其中金壇市級優(yōu)秀教師數占總數的6.2%,常州市級優(yōu)秀教師數占總數的9.9%,調查報告《小學數學教師的調查報告》。
以上數據顯示,我市小學數學教師的“年齡結構與性別比”總體上還是比較合理的,為學科教學效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先決條件。數學教師的學歷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因為40歲以下年齡段數學教師的絕對人數占總數的71.7%,而數學教師中本科學歷的絕對人數只占總數的26.7%。數學教師中優(yōu)秀教師群體人數的比例還比較小,這提示我們在今后的教學研訓工作中,在注重普及提高的同時還要為更多的數學教師成長搭建平臺,以縮短他們成長的助跑線。
三、調查問卷內容分析
說明:本次共下發(fā)“金壇市‘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現狀’調查問卷”(以下簡稱“問卷”)300張,收到有效問卷261張,問卷的對象為全市各校數學教研組長或學科骨干教師。以下是對本問卷各項內容的統(tǒng)計與分析:
。ㄒ唬┙處煹男南
1、您經常參加校外的教研活動嗎? 教師自我學習是提高自身業(yè)務能力的'主要途徑,而參加校外教研活動(外出學習)更是一種重要方式,它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視野,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駕馭的能力。但從調查情況看,學校中“很少”外出參加教研活動的教師占76.6%,“從來沒有”參加校外教研活動的人數占5.8%。這表明,學校在派教師外出參加學習活動時,沒有兼顧到教師這個群體中的所有人,只有讓絕大多數教師都有外出學習的機會(哪怕是校際間的“教學聯(lián)動”),這樣才能促使每個年齡段的教師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并能在教學中體現出自我的價值追求。
2、您喜歡哪些形式的教研活動? 選項內容 聽課、評課 聽講座 結合課例交互式研討 請人來聽自己的課,然后一起研究 人 數 7216 149 24 所占比例 27.6% 6.1% 57.1% 9.2%喜歡“結合課例交互式研討”的占調查教師數的57.1%,說明教師非常喜歡有內容、有參照,并在活動中有機會發(fā)表見解的教研形式,那種理論性的講座在當下的教學改革中可能略顯“蒼白無力”。當下教師最關注的是如何實實在在地把課上好,如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解決或研討一些大家都關注的問題,如“學生的問題意識如何培養(yǎng)”、“如何縮小學生學習間的差異”、“數學教學中各種課型如何上”等!奥犝n、評課”教研形式雖然也占27.6%,但相對于“結合課例交互式研討”就少得多,可能是因為這種教研形式規(guī)模較大,而在評課時往往客套話較多,不能引起聽者共鳴,沒有發(fā)表自己觀點的時機。喜歡“請人來聽自己的課,然后一起研究”這種教研形式的人,從調查中發(fā)現一般是剛畢業(yè)的青年教師居多,這表明青年教師們迫切地需要“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因此,我們可以其所上課的內容為例,從對“教材的把握、教法的運用、教態(tài)的自然、板書的布局、課的結構”等“手把手”地培訓。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6
【調查目的】:
通過本調查,要對當前我校六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等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進而能為教師如何從實際出發(fā),進行合理的引導培養(yǎng),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供必要的依據和內容。
【調查對象】:
孔夫小學六年級29名學生
【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
xxxx年12月1日
【調查分析】:
一、統(tǒng)計數據:
1、你學習數學時的學習計劃是( )
A有計劃,未執(zhí)行(1人)B無計劃,按要求學習(27人)C嚴格執(zhí)行學習計劃(1人)
2、你課前預習數學的'基本情況是( )
A無預習習慣(3人)B偶爾預習(18人)C按要求預習(4人)D預習困難的部分(4人)
3、你課前預習數學的通常做法是( )
A為完成任務匆匆預習(8人)B全面閱讀至看懂(10人)C發(fā)現疑難問題(4人)D著重理解重點難點(7人)
4、你課后復習數學的基本情況是( )
A沒多少時間復習(7人)B無不懂則不復習(4人)C全面復習,整理筆記(2人)D作業(yè)后復習(6人)E做題有困難才復習(5人)F沒把握的先復習后作業(yè)(5人)
5、你課后復習數學的通常做法是( )
A重看書或筆記(12人)B做練習(3人)C理解記憶重難點(7人)D自己歸納總結(3人)E其他(4人)
6、你上數學課的注意情況是( )
A注意感興趣的內容(2人)B容易走神(11人)C教師所講的全部注意(12人)D高度注意重難點(4人)
7、你聽數學課的方式是( )
A忙于記筆記,跟不上講解(5人)B只聽不記筆記(6人)C邊聽邊記板書(8人)D聽思結合,記錄重點(10人)
8、你上數學課時的筆記情況是( )
A不會記,記板書(0人)B詳記老師的講解(6人)C只記教師要求的(23人)D不記筆記(0人)
9、你對數學作業(yè)中的錯誤的態(tài)度是( )
A不看不管(0人)B請別人告之答案(5人)C只關心錯了多少(3人)D請教老師和同學并訂正(9人)E找原因及時訂正(12人)
10、你學習數學公式、法則等概念時的情況是( )
A只記住公式、法則等概念,不知道怎么推導概括得來的。(5人)B知道概念、公式的推導過程,背誦定義,掌握特性。(17人)C自己嘗試推導公式、法則等概念,并牢記概念,懂得應用。(7人)
11、你數學知識的應用情況是( )
A牢記知識,會做習題(7人)B一知半解,不懂就算了(5人)C不明白的地方有向同學或老師請教(14人)D能利用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3人)
12、遇到難題,你的態(tài)度是( )
A問同學或問老師(17人)B自己鉆研(10人)C隨它去(2人)
13、在解完數學題后,有沒有反思(含檢驗意識、一般化推廣的想法等)習慣?( )
A有(4人)B偶爾有(23人)C沒有(2人)
14、數學考試或作業(yè)時你是否注重卷面的工整?( )
A、非常注重,書寫認真(3人)B、比較注重,但也會涂改(20人)
C、不太注重,書寫潦草,經常涂涂改改(6人)
15、老師提出一個新的問題,你很快就知道答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7
一、調研目的
1.了解全區(qū)新一屆小學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
2.為進一步加強學科管理和數學教學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二、調研對象
20xx年9月,我們對全區(qū)9所小學的六年級學生進行了質量調研,參加這次質量調研的學生有1415人。
三、調研工具
這次調查的工具是:雨花臺區(qū)小學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試卷20xx.9。調查工具由區(qū)教研室小學數學組編制。編制的依據:
(1)《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修訂版)》。
(2)蘇教版小學數學教科書第十冊和第十一冊。
四、調研分析
1.總體情況。
這次質量調研試卷共設計了33道題。其中第一大項4道題是計算能力的評價,包括分數加法、減法和乘法的口算,分數乘加(減)計算、分數連乘和運算律在分數乘法計算中的運用,以及解方程和解文字題;第二、三、四大項20道題是對概念掌握水平的評價,以新學的知識為主,適當滲透了五年級下學期的主要知識;第五大項2道題是評價學生手腦并用、動手實踐和繪制統(tǒng)計圖并分析統(tǒng)計圖的能力;第六大項7道題是評價學生聯(lián)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加這次期初質量調研的1415名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總體情況如下:
表一:雨花臺區(qū)小學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各大項情況統(tǒng)計
項目
計算部分
概念部分
操作部分
解決問題部分
正確率%
正確率%
92.1
86.7
76.7
80.0
85.8
從表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分數乘法的計算和有關概念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確率分別達到:92.1%(計算)和86.7%(概念),其次,學生對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第十冊的統(tǒng)計和長、正方體的認識等也掌握較好。但是,學生對手腦并用移小棒的實踐操作題、有多余條件的實際問題和稍復雜的概念題掌握得不是很好。
2、具體分析。
(1)計算能力。
表二:雨花臺區(qū)小學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計算能力學習情況統(tǒng)計
題號
1、口算
2、脫式計算
3、解方程
4、文字題
正確率%
97.6
93.1
91.2
87.4
這次測試口算能力的有8道題,測試筆算能力和簡便計算的有5道題、解方程有3道題、解文字題有2道題。從表中反映出,學生的計算能力很好。其中口算能力平均正確率達97.6%,有16個班學生的正確率在98%以上,這說明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們十分重視口算的訓練。有關分數乘法的筆算,包括簡便計算在分數乘法中的運用,學生學習水平也很好,平均正確率達93.1%,即使相對薄弱的教學班學生的學習水平也都在90%左右。學生解方程和解文字題的學習水平也比較理想,平均正確率分別達91.2%和87.4%。
從學生卷面看,計算部分出現錯誤的主要原因有:
①審題不仔細,看錯運算符號或數字,弄錯運算順序。
、跁鴮懖灰(guī)范,解方程格式不對,寫倒數用了等號連接。
、坼e用了簡便方法計算。
(2)概念理解。
表三:雨花臺區(qū)小學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概念學習情況統(tǒng)計
項目
填空(88.2%)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確率%
99.4
97.0
93.8
50.2
93.6
86.5
90.3
89.5
63.3
86.1
項目
選擇(84.7%)
判斷(82.8%)
題號
1
2
3
4
5
6
1
2
3
4
正確率%
98.8
92.0
68.9
84.9
76.9
86.5
83.7
94.0
90.8
62.5
這次測試概念掌握情況的題共有20道題,其中填空題10道、選擇題6道、判斷題4道。概念部分主要考查學生對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五年級學過的數的整除和長方體、正方體等有關概念的掌握。
可以看出,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掌握得較好,平均正確率86.7%。尤其是考查分數乘法意義的填空題第2、3、5、8小題,選擇題第1小題,判斷題第3小題正確率都在90%以上,說明本冊單元基本概念教學是比較扎實的。此外,有關五年級所學的基本概念學生掌握得也較好,如考查分數意義理解的填空題第1題,正確率達98.8%。;考查數的整除部分基本概念的填空題第7小題正確率達90.3%、判斷題第2小題正確率達90.8%。
另一方面也不難看出,個別綜合性高的概念題學生正確率明顯偏低。主要是填空題第4小題(50.2%)、第9小題(63.3%),選擇題第3小題(68.9%),判斷題第4小題(62.5%)。填空題第4小題綜合了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正方體的認識、長度單位的換算3個知識點,造成這道題錯誤的原因是學生審題不仔細,沒有注意單位名稱的變化。選擇題第3小題綜合了分數的'意義、分數乘法的意義和畫圖識圖3個知識點,一些學生看不懂圖意造成錯誤,反映出分數乘法意義教學中教師畫圖時對數形結合不夠重視,過程不夠清晰。
(3)操作能力。
表四:雨花臺區(qū)小學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動手操作能力學習情況統(tǒng)計
題號
1
2
正確率%
59.2
88.4
這次測試操作能力的動手動腦題共有兩道題,第1小題移小棒是一道開放性操作題,這道題既測試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考查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第2小題是測試學生五年級學的繪制和分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能力。
從表上可以看出,學生對繪制、分析條形統(tǒng)計圖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確率達88.4%,全區(qū)有三分之二的教學班在90%以上。而第1小題移小棒失分較嚴重,平均正確率只有59.2%,造成失分多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倨綍r教學中這方面的訓練很少,學生對這種題比較陌生。
、谄綍r教學中學生動手實踐機會不多,缺乏對圖形變換的想象能力。
、劢處熼喚碛姓`,把移動3根全部看作移動2根判錯而扣分。
、軈⒖即鸢覆蝗。
(4)解決實際問題。
表五:雨花臺區(qū)小學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解決問題能力學習情況統(tǒng)計
題號
正確率%
89.1
90.1
86.9
80.1
64.5
91.1
63.9
調研試卷設計了7道題評價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了第3題和第5題是測試學生五年級所學的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和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應用題掌握情況外,其余5題都是簡單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其中,第1題重點測試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第2題重點測試學生畫線段圖的能力。
從統(tǒng)計數據看出,六年級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提高的,平均正確率達80%。絕大多數學生通過理解題意,找單位1,分析數量關系,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所以4道基本題的平均正確率都在85%以上,其中2道正確率超過90%,這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有些班級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偏低,平均正確率還不到75%。我們希望這些班級的教師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要讓學生靈活掌握解決分數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要努力做到三點:一是例題教學要扎實,突出解題過程的指導;二是練習設計要精細,強化基礎并兼顧提高;三是輔導學生要耐心,及時查漏及時補缺。
五、調研結論
1、調研結果表明,本屆六年級學生的數學基礎總體看還是比較好的。特別是計算能力、統(tǒng)計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的能力三個方面內容,學生掌握得較好,平均正確率都在88%以上。這說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十分重視計算、統(tǒng)計、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教學。
2、校與校、班與班之間的差距雖然還比較大,但是存在明顯縮小的趨勢。這次調研考試校與校之間的最大差距是9分,班與班之間的最大差距是12分,同五年級期末考試相比分別縮小了2分和7分。表明各校在抓畢業(yè)班教學管理上是有方的,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給后進學生補差上是有效的。
3、從學生的卷面看,各校六年級數學教師對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十一冊第一、二單元教材把握和理解也比較好。在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學習方式等方面都有明顯進步。
4、學生在學習習慣(如認真審題、規(guī)范書寫、細心驗算等)、動手實踐、綜合應用概念以及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等方面還存在明顯問題,這些問題在少數學校甚至還比較嚴重,希望各校通過這次質量調研認真查找自己的問題,扎扎實實地做好教學五認真工作,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5、教師在教學研究上還存在時間不多,深度不夠的問題。特別是對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學新理念重視還不夠,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少。一些教師對練習設計缺乏研究,機械練習多而有變化的綜合性練習少。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8
一.引言:
數學是一個符號化的世界,數學符號是數學抽象思維的產物,是數學思想交流與傳播的載體.在一定意義上說,沒有優(yōu)越的符號,就不可能有近代和現代數學.因此,《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中將“符號意識”作為中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標準修訂稿》將符號意識界定為“主要是指能夠理解并且運用符號表示數、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知道使用符號可以進行一般性的運算和推理.”也就是說,符號可用于表示,符號間可以運算和轉換.此外,《標準修訂稿》還突出了符號意識建立的作用,即利用符號可以進行數學表達和數學思考.
國外學者認為符號意識包含對符號本身的認識,符號之間的關系的理解,符號表示所蘊含的意義,能夠用符號進行運算和轉換,并能用符號去解決現實問題。培養(yǎng)學生符號意識首先要了解學生符號意識現狀。所以本次調查就是以小學五六年級學生為被試,主要想了解五六年級學生中符號意識現狀,年級之間是否存在明顯差異?符號意識與數學成績之間是否相關?調查分析符號意識能力以及阻礙符號意識正確形成的原因。為進一步培養(yǎng)符號意識奠定基礎。
二.方法
(一)被試:在本校五年級和六年級各選取一個教學班。分別發(fā)放問卷25份。選取被試對象時關注學生的家庭情況。本人數學成績情況,性別情況。
。ǘ┬问:本次調查采用抽查問卷形式進行,采用教師不加干預,學生自主做答的形式。
。ㄈ╆P于問卷
問卷內容主要涉及符號表示,符號運算兩方面內容。
三、結果
(一)本校學生符號意識整體情況
1.調查表明,五六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的符號意識,對于獨立的數學符號能夠清楚的說出符號的名稱和含義。說明對于僅僅需要機械記憶的符號記憶較牢固。
2.符號表示能力中對于用符號表示數,完全掌握,對于用符號表示數量關系方面能力較差,例如對于用字母表示公式、運算律的理解較弱。
。. 對符號的解釋能力, 如代數式的意義,方程的意義顯得極為不足。對于符號的幾何解釋基于具體情境稍好。
。ǘ⿲W生符號意識的年級差異
符號意識與數學教材存在較為密切的關系,學生比較關注自己本學期的'數學學習內容。對于非本學期學習內容普遍不關注,知識遺忘嚴重。
。ㄈ⿲W生符號意識的性別差異
學生符號意識的性別差異不明顯。
。ㄋ模┎煌瑪祵W學業(yè)成績的學生符號意識差異
很有意思的是此次被試對象的數學學業(yè)成績與符號意識之間存在差異并不明顯,甚至呈現數學學業(yè)成績較好的學生符號意識并不強烈。數學學業(yè)成績較差的學生所具有的符號意識相反更加好。此問題值得深思。
四、討論
。ㄒ唬┍拘W生符號意識整體情況
本校學生對于符號意識停留在機械記憶的淺表層次,沒有深入理解作為該符號代表的深一層更加本質的含義。例如數學符號“π”。六年級學生很清晰的認識表示圓周率,寫出值是3.14,甚至可以寫出是3.1415926;但是無一人沒有能夠深層次的答出表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可以答出 a+b=b+a表示加法交換律的50份問卷中僅有1份,提示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不能夠僅僅教會2+3=3+2。還要從培養(yǎng)符號意識的角度高度出發(fā),先讓學生舉出其他類似具體的例子,在啟發(fā)是否可以用一個算式來表示這些例子。決不能簡單告訴學生用字母表示。
。ǘ⿲W生符號意識的年級差異
數學符號“0”五六年級學生都從0聯(lián)想到的表示沒有,五年級學生認為它表示最小的偶數,表示非正非負。六年級學生的答案就比較豐富0表示原點,正負數的分界線等。說明隨著知識的增長,對于符號的認識也會更加全面,清晰。
。ㄈ┎煌瑪祵W學業(yè)成績的學生符號意識差異
數學學業(yè)成績與符號意識之間存在剪刀差。我認為主要由于學生的學習習慣造成,由于學習內容的編排,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沒有得到較好發(fā)展,直觀思維能力較強,數學學業(yè)成績較好學生不需要借助方程這一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忽視自己符號意識的養(yǎng)成。這是此次調查中較為意外的情況。值得任教教師深入反思。
五、結論:
。、在實際的問題情境中幫助學生理解符號以及表達式、關系式的意義
學生在使用符號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對符號的直觀感覺和經驗(這就是符號感).符號意識就是在這種直觀感覺和經驗基礎上形成的.因此,教學中,要借助于大量的實例,讓學生去體會數學符號所代表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自然語言和數學語言轉換的能力
數學符號是數學的語言,是人們用數學解決問題的工具.使學生懂得符號的意義也是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
3.教學中,要講清符號的由來、本質和意義.教學中應通過實際背景、探索過程、幾何解釋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符號的表示及其意義,適當地、分階段地進行符號運算和推理,將符號意識滲透到學生數學學習的全過程中,并伴隨著學生數學思維層次的提高逐步發(fā)展.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9
一、調查目的
小學生數學作業(yè)常見錯例分析研究是小學數學教師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日常課堂練習、作業(y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常見的錯誤情況,包括典型錯例、易錯題例的展開,力求對錯例出現原因和解決方法進行的系統(tǒng)性的分析與研究,特進行了本次調查。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和分析
。ㄒ唬﹩柧碓O計
本次調查的形式為問卷調查,問卷的基本題型為選擇題和少量開放式問答題。內容注要聚焦小學生數學學習中常見錯例具體產生的原因、題型以及相關的學習習慣等情況。
。ǘ┱{查的實施
調查問卷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對三年級進行隨即發(fā)放,共發(fā)放14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132份,回收率 94.3% 。
。ㄈ┱{查的結果與分析
1.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你會錯題嗎?
A.經常錯題 【35人 】 B.偶爾錯題【97人】 C.不會錯題 【0人】
2.以哪類題的錯誤居多?
A.概念題 【13人 】 B.計算題 【46人 】 C.畫圖題 【6人 】 D.解決問題【67人 】
3.你認為自己出現錯題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可多選]
A.上課不注意聽講,知識沒學會 【13人 】 B.做題馬虎,粗心大意【85人 】
C.受已有知識的負面干擾,相似的概念發(fā)生混淆【14人 】 D.沒有審清題意【6人 】多選【14人 】
4.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對于出現的錯題,你會及時訂正嗎?
A.會 【31人 】 B.有時會【100人 】 C.不會 【1人 】
5.在出現錯題時,你是如何完成訂正的 ?[可多選]
A.獨立完成 【85人 】 B.老師幫助 【17人 】 C.家長幫助【20人 】多選【10人 】
6. 你對數學學習中相似的概念會混淆嗎?
A.經常混淆 【12人 】 B.有時混淆 【90人 】 C.不會混淆【30人 】
7.你受已有知識的負面影響而造成的.錯例多不多?
A.很多 【8人 】 B.有,不多 【101人 】 C.沒有【23人 】
8.你認為什么方法能幫助你減少做錯題?[可多選]
A.上課專心聽講,概念理解清楚 【76人 】 B.相似概念對比記憶,加深印象【12人 】
C.及時整理錯例,舉一反三 【2人 】 D.經常復習舊知,促進新知學習【17人 】
多選【25人 】
9.你有整理錯題的習慣嗎? ( )
A.有 【97人 】 B.沒有【35人 】
10.你認為及時整理錯例有什么好處?[可多選]
A.能鞏固強化知識 【16人 】 B.避免同類題目出錯 【73人 】 C.很好的復習資料【25人 】
多選【18人 】
11、你常寫數學日記嗎?
A.有 【18人 】 B.沒有【114人 】
12、你喜歡學數學嗎?
A.喜歡 【91人 】 B.不喜歡 【2人 】 C 比較喜歡【39人 】
從調查統(tǒng)計分析看,學生出現錯例原因很多:
1、首要就是學生的課堂聽講效率不高。
多數學生不知道上課聽講的重要性。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課堂注意力時間很短,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聽明白課內所講的內容,不能及時內化,那么,久而久之就出現了知識上不懂的大問題,當然作業(yè)就不能準確、及時的完成了。
2、其次就是學生的學習習慣有待培養(yǎng)。
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往往會忽視細節(jié),不容易關注一些細節(jié)問題。由于學生對于細節(jié)的忽視,我們在作業(yè)的批改時,試卷的批閱中會發(fā)現許多錯誤都是類同的(數據的抄錯,橫式漏寫結果等種種情況)。這些錯誤都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緊密相關。對于這樣的“粗心”我們老師給予了學生一次又一次的原諒,但是多次的原諒之后,發(fā)現我們的學生不但沒有改掉粗心的毛病,有些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粗心”會愈演愈烈,最終演變成為改不掉的壞毛病了,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細心的習慣刻不容緩。
3、學生認知水平差產生干擾造成作業(yè)錯誤
小學生的知覺常常表現為比較隨意,不能看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或特征,以及事物各個部分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知覺,對感知的對象分析綜合、水平差。學生由于認知水平有限,不同年齡的學生在不同階段都會出現一些由于認知原因造成的錯誤。
三、結論與建議
。ㄒ唬⿲W生方面:
1、學生對自己作業(yè)中出現的錯誤要進行了自我反思,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本子,即錯題分析記錄本,把每天作業(yè)中出現的錯誤記在本子上,并寫出錯誤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針對性地把學生經常錯的題目類似的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yè),再次反饋了解學生改錯后的作業(yè)效果。改錯題型的練習對學生是有要求:判斷對錯→找出錯誤處→分析錯誤原因→改正。課堂采取小醫(yī)生找病因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取知識。“改錯”不能僅滿足于學生分清了錯誤原因,改正了錯誤,而且達到預防效果,教育學生對這些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2、學生建立數學日記本,進行有效反思,通過小日記進行小結。
在學生的數學日記中體現五個層次的反思:
。1)錯題的根源是什么?
。2)以后要注意什么?
。3)怎樣克服?
(4)怎樣才能避免重復犯錯?
。5)相關知識點的練習還有那些?
3、根據小學生數學學習中常見錯題的原因,學生糾錯時的具體要求。
比如:
1、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
2、使學生養(yǎng)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
3、使學生養(yǎng)成仔細計算、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書寫格式要規(guī)范。同時,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認真筆算,強化學生規(guī)范打草稿的習慣。列豎式計算時,數位要對齊,數字間要有適當的間隔,進位的確數字要寫在適當的位置上,退位點不能少。
4、使學生養(yǎng)成估算和自覺驗算的習慣。
。ǘ┙處煼矫妫
1、教師通過課堂觀察、作業(yè)批改、教師研討課、調查問卷分析和撰寫心得等形式,自身的觀察、總結、反思能力提高了。
2、針對學生的錯例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并初步形成解決策略:
。1)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錯題(針對性要強;要讓錯例資源真正發(fā)揮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做題時的習慣(如自主檢查方法)
。3)指導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反思。
。4)課堂上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5)培養(yǎng)學生口算與筆算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與正確率。
。6)多元化評價,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10
一、作業(yè)現狀的解剖:
就當前的作業(yè)現狀而言,關注作業(yè)內容與形式變革的有很多,而關注學生需要以體現作業(yè)的價值卻很少。為此,經過調查、實踐與反思,本著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者并重。對現有的作業(yè)進入了深層次的反思,覺得新課程下的作業(yè)應該以學生生活的豐富多彩為基礎,關注學生精神成長的多渠道,著眼于課程發(fā)展的新趨勢,設計活動化的課外作業(yè),因此對學生和家長就作業(yè)的看法進行了一次調查分析。
。ㄒ唬、問卷調查的數據結果
。薄⒂51.8%的學生回答“老師不是根據我們的不同能力、興趣和個性特點來安排數學家庭作業(yè)”。
。病⒂80.4%的學生回答“數學家庭作業(yè)的形式中適當布置一些實踐操作作業(yè)”。
3、有32.3%的學生完成作業(yè)過程中沒有與人合作的經歷。
。、應教師、家長要求而做作業(yè)的學生占了絕大部分;而感興趣的只有少數一部分人。
。ǘ⿲φ{查結果的反思
從上述調查問卷中不難看出,學生、家長對于現有作業(yè)的形式與內容存在著不滿意的現象,其表現在:
1、學生對于作業(yè),總是處于被動接受任務的境地。學生必須嚴格地按照教師所作的規(guī)定完成作業(yè),沒有選擇權。而在這樣單調乏味的作業(yè)面前,學生容易產生疲勞,并對學習產生厭倦和反感,從而使作業(yè)成為了一種呆板的機械訓練。
2、家長們對于孩子的期望是越來越高,對孩子機械的背誦口訣,做大量的口算作業(yè)等等這樣原本常規(guī)的作業(yè),大多持的是反對票。家長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這樣單一形式的作業(yè)中扼殺了學生的靈性和思維,不利于孩子自我認識,自我潛能的發(fā)展。
3、教師在作業(yè)中迷茫,自己布置大量的作業(yè)也是為了強化教學效果,但學生怎么反而不接受呢?到底怎樣的作業(yè)是適合他們,怎樣才能讓學生認可,主動的完成作業(yè),又能達到鞏固基礎知識與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呢?
反思:以往的教學過程,學生的數學作業(yè)形式總是很單一,書面筆算作業(yè)占大部分,動手實踐、自主探究類作業(yè)所占比例微乎其微,這單一的形式使學生厭煩,教師頭痛,應試訓練色彩濃厚,失去了作業(yè)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也談不上人文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這嚴重地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我覺得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傳統(tǒng)作業(yè)型式已不適合學生的需求,而必須對作業(yè)設計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為學生張揚個性又一個舞臺。
二、家庭作業(yè)的設計
家庭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只有學生自己認可的家庭作業(yè),才能使每個學生在學習的舞臺上,都能成為一個出色的表演者。
(一)設計作業(yè)要注意:
。、多樣性。作業(yè)在設時應采用多樣的形式,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呈現作業(y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開放性。在布置作業(yè)時,教師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又要兼顧到學生的學習特點,做到因材施教,最終達到“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目的”。
。、激勵性。作業(yè)的過程是不斷地解決問題的過程,應使學生在作業(yè)的過程中感受到問題解決后所帶來的成功體驗,逐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4、合作性。針對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作業(yè),激活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情感,引領學生互動學習。而多布置合作性作業(yè),不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交往能力。
5、人文性。要使學生感到作業(yè)是自己的需要,不是教師強加給他的作業(yè)。
(二)家庭作業(yè)的布置形式
家庭作業(yè)的布置,不能毫無選擇地照搬課本的課后練習,教師要有目的、有選擇、有改變、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要根據學生的實情、學情,讓所有的學生能在做作業(yè)中體驗“自己能行”;要區(qū)分對,使學生在做經過精心設計與安排的作業(yè)時,不僅能夠積極地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夠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
。、趣味性作業(yè)。增加作業(yè)的趣味性,使學生樂學樂做。
傳統(tǒng)家庭作業(yè)過多,機械、單調、重復,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家長不滿意。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設計家庭作業(yè),一定要擺脫那種單調乏味的重復練習,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產生一種內在的需求感,自覺完成家庭作業(yè)。
作業(yè)設計時,我們在新鮮、有趣、輕松的練習活動中,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探索,使學生成為一個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把訓練性和趣味性結合起來,既增添了趣味性,又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操作性作業(yè)。在自己積極、主動的操作活動中提升思考,獲得發(fā)展。
操作性作業(yè),我認為有二種類型:一種是通過動手操作,主動獲取知識,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原理等。如測量一下你睡的床約幾米、你的身高和家里人的身高并把他制成表格等相對應的家庭作業(yè)。二是通過實踐活動,了解到生活中就含有很多的數學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知識去研究分析生活現象和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與習慣。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好動,因此,家庭作業(yè)的形式要多樣化。設計操作性的家庭作業(yè),可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利于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這類家庭作業(y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做家庭作業(yè)的積極性、參與性,充實了生活,給學生帶來了無窮樂趣!
。场⒆灾餍宰鳂I(yè)。自選、自編、自批家庭作業(yè)。
傳統(tǒng)的家庭作業(yè),都是老師布置,學生做。長期的家庭作業(yè)模式,養(yǎng)成了學生等待家庭作業(yè)的習慣。怎樣做,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家庭作業(yè)的主人。如,讓學生自選家庭作業(yè)、自編家庭作業(yè)、自批家庭作業(yè)。自選家庭作業(yè),就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選擇課本上的練習作為家庭作業(yè);自編家庭作業(yè),就是讓學生根據某節(jié)課的內容為全班同學設計試題,并寫出答案作為家庭作業(yè);自批家庭作業(yè),就是把某一次的家庭作業(yè)與同學交流,讓同學當一次小老師批改,學生成了家庭作業(yè)的主人。
4、開放性作業(yè)。開拓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開放性作業(yè)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綜合性、探究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在“多種解法”或“多種答案”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留給學生創(chuàng)新、發(fā)現的余地,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
1、在開放式的家庭作業(yè)練習中創(chuàng)新。一題多法,一題多解。
2、在閱讀中創(chuàng)新。布置一些閱讀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充實頭腦,從中得到啟發(fā),進行聯(lián)想,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
把“興趣”、“操作”、“自主”“開放”設計在家庭作業(yè)中,有效釋放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能量,促進學生在心理上認可家庭作業(yè),使家庭作業(yè)逐步實現由依賴性學習向獨立性學習、由他主學習向自主學習的過渡,從而實現家庭作業(yè)的實效性、高效性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11
回眸四年來新課程改革所走過的路,懷揣興奮、幸福、渴求與希望的同時少不了懷疑、困惑與不安。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愈加有了冷靜的思考。“積極應對、穩(wěn)妥推進,低起點、小步伐、不停歇”是我們實施課改的基本態(tài)度;诖耍坝行浴眴栴}成了我們課改在課堂教學層面的的聚焦點。在課程改革實驗進行的今天,我們?yōu)槭裁刺岢觥罢n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堂教學有效性究竟指什么?強調“有效性”是否就是強調“雙基”、是否要回到原來的課堂狀態(tài)中?這是大家都十分關注的問題。為了研究以上問題我們首先從調查數學課堂低效或無效現象入手,從去年九月份開始,聽了近50節(jié)數學課,有公開觀摩探討課也有樸實的常態(tài)課。發(fā)現數學課堂教學“無效”“低效”甚至“負效”現象腑拾即是,而這種現象突出表現在教師三個意識的缺乏:一是缺乏學習效率意識,二是缺乏學習結果意識,三是缺乏學習感受意識。對此我們進行深入分析與思考,針對性提出策略建議。
一、缺乏學習效率意識
現象1:揮霍課堂教學時間。一位老師上《商不變性質》一課時,讓學生做練習,先是在黑板上寫題目,學生坐在下面只能“自由活動”,等到題目抄好,幾分鐘已過去了。學生各自在下面做了一會兒,基本上做好了,又突然叫1名學生上黑板板演。下面的同學又大多“自由活動”了。這樣的課節(jié)奏太慢了,效率自然可想而知了。
成因分析:造成教學節(jié)奏慢是因為任課教師沒有強烈的效率意識,教前準備不足,應該課前寫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的卻沒有這么做,致使寸時寸金的課堂時間白白浪費。另外,教學時考慮不周密,上臺學生板演沒有與學生在臺下練習同步,毫不吝惜課堂時間,影響教學節(jié)奏。
現象2:盲目祛除有意義地接受學習。一些教師片面追求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課堂華而不實,教師該講的不敢講,本來一句話就可以點明的問題,非要跟學生“兜圈子”、“捉迷藏”,去進行所謂的“探究學習”,似乎教師不這樣做,就會有“灌輸”、“填鴨”之嫌而淪為沒有新課程理念的守舊教師。
成因分析:許多教師片面地把探究式學習作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代名詞,好像課堂上下讓學生探究就說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是落后的,于是該探究也探究,不該探究也探究,似乎成了唯一的學習方式。
現象3:不會設計有效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當前一種較為流行的學習方式。良好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通過相互間的交流促使個體知識技能的更好掌握,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晌覀儾簧俳處熃M織學生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收效很差。一位老師讓學生合作交流已經寫好的內容,由于小組內沒有明確分工,發(fā)言次序交流要求不明白。有的組內一學生發(fā)言時,其他同學很少好好聽。有的因為發(fā)言人聲音很輕,其他同學沒法聽清。合作交流花去七八分鐘,可效果幾乎沒有。
成因分析:許多教師認為新課改倡導合作學習,所以小組合作學習被越來越多地引入課堂,合作學習成了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但一些教師沒有很好地對合作學習的要求、程序作規(guī)定并進行必要的訓練,只是讓幾位學生圍坐在一起無序地進行信息傳遞,發(fā)言者表達大多不到位,聽者更是各行其是。這樣的合作學習只是裝點門面,做做樣子而已。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只是一種形式體現,不是有效的合作學習
對策建議:
1、必須珍惜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保證課堂時間一定是學習時間。
2、選擇合適的探究內容。探究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有些東西可以探究,但有些東西是不必探究的。倡導探究式學習,并不是每節(jié)課、每個知識點都要進行探究,應依據教材內容與學生學習狀況來定。
3、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教學時教師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給學生以必要的支持、幫助與指導,組織學生進行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探究過程中教師應適時予以點撥、指導,絕不能放任自流、流于形式。
4、選擇、設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有利于產生爭論的、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換意見。若問題過于簡單,討論將變成一種形式;若問題過深,會影響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必須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即學生思考出現困難時、有爭議時、方法多樣時、新舊知識比較時。
5、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一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fā)言,努力掌握別人發(fā)言的要點;二是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對方進一步解釋;三是學會表達,經過思考之后進行有序組織語言,達到表達過程有條理;四是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進行歸納、概括;五是學會分工與合作,從而有效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功能。
二、缺乏學習結果意識
現象4:顧“點”不顧“面”。不少教師上課為了趕速度,為了完成預設的教學內容,在讓學生回答問題或進行交流時,叫的大多是成績好,表達能力好的學生,那些本來應該在課堂上得到多關注的后進學生(學困生)被冷落、忽視,致使“差”的更“差”。我問一位老師為何不讓差一點的學生回答或板演,那位老師說,如果叫這些差生回答或板演,定會“卡”住,教學任務就完不成了。那位老師的教學任務是預設好的教學內容,殊不知真正的教學任務是把所有的學生教懂(會)。
成因分析:一部分教師教學時不愿關注或過多地關注后進生(學困生),是因為他們沒有確立正確的教學任務觀。他們把完成教學內容作為教學追求的目標,而不是把如何設法教會后進生作為教學追求的目標。即便有這樣的目標或意愿,也沒有通過有效的方法去達成。其實,適當降低一下難度,多讓后進生在課堂上展示獲得成功,這樣不僅能有助于知識的掌握,更能激發(fā)持續(xù)努力學習的信心和熱情。即便“卡”住,那更是教師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機。
現象5:練習反饋不到位。好幾堂數學課,教師在讓學生練習后對習題作了分析,分析后只是讓做對的學生舉手。至于哪些學生做錯了,錯在哪里,分析后懂了沒有,怎么解決這些不懂的學生的“不懂癥狀”,老師沒有了下文。這樣的教學流程怎么能轉化學困生?
成因分析:練習反饋不到位:一是有的教師對反饋的重要性沒有足夠重視,二是由于有的教師沒有掌握反饋的基本策略。其實反饋的過程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反饋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我們不僅要重視反饋,更要找尋反饋的良策。
現象6:不敢突破教材的束縛。在聽課的過程中,發(fā)現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以本為本,對教材中一些教學資源不能聯(lián)系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依舊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層面上。
成因分析:目前,許多教師不具備開發(fā)教材資源的能力。他們過分依賴教材,以至于出現教材上有的不敢不教,教材上沒有的不敢補充,不能突破教材的束縛。有時教師也明明知道教材中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距離,卻不能設計更好的教學內容。
現象7:教學要點(重難點)把握不準。有的.教師教學時沒有抓住重點、難點,時間沒有化在刀刃上:該重點理解的內容沒有好好引導學生理解,該重點訓練的地方沒有組織學生好好訓練,該化解的難點,沒有有效地啟發(fā)學生化解。致使重點難點內容沒有學習掌握到位。
成因分析:造成教師教學重難點未能把握的原因客觀上可能是教師解讀、把握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能力低,主觀上則是由于教師沒有花足夠的時間(精力)去好好地研讀、把握教材及課程標準。這對教學效果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
現象8:面上的訓練量不夠。在一節(jié)《簡單分數的加減法》的研討課上,學生通過在一張長方形紙上畫格子理解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在接下來的5題練習中,老師都使用了同樣的練習方法,出示題目——點名回答。我發(fā)現一部分學生一直都沒有舉過手,而發(fā)言的總是那幾個孩子。這樣的練習形式應該是低效的,只有幾個優(yōu)生在表現自己,沒有給中等生和差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差生也就不用動腦,聽別人的就是,甚至他們跟本就不去思考,覺得反正沒他們的事。不少教師在訓練時只是讓少數學生成為訓練者,讓多數學生成為旁觀者。這樣一來沒有面上訓練的“訓練”效果難以明顯。
成因分析:教師對練的意識還是不夠,沒有對面上訓練的重要性引起足夠的重視。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只有通過“練”才能得到檢驗,也只有“練”才能真正到位?纯、聽聽與練練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每一個知識點的掌握都要讓面上學生都經歷“練”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效果定會比幾位優(yōu)等生的表演,其他學生旁觀(聽)來得好。
對策建議:
1、推行集體備課。在個人分析教材的基礎上,組織同年段同學科的教師進行交流與探討,把握每一節(jié)課的重難點,明確教學目的,探討課堂結構的設置、環(huán)節(jié)的安排,特別是對如何靈活使用好教材、激活課堂教學等方面進行探討。
2、樹立新理念。現代課程論主張教師不應是被動的課程執(zhí)行者,而應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和建構者。為此,教師必須改變“教教材”和“以人為本”的理念,建立“用教材教”和“以人為本”的新理念,通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3、提高教師開發(fā)教學資源的能力。在當前的課程體系中,教材作為一種文本,已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了。教師不僅要掌握教材內的知識,還應依據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尋找學生生活情景的切入點,并對教材中的具體情節(jié)作適當的調整、改編,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問題來導學。從而拓寬和活化教材內容,增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親切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4、加強對學習的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是教師可以撒手不管。學生討論、交流時,教師應該以聽、看為主,適時進行點撥、引導,在此基礎上,迅速思考下一步的教學應該作哪些調整,哪些題需要教師指導,教師應作出恰當的選擇。
5、不僅要考量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更要考量學業(yè)成績的智慧含金量,當然還要考量學業(yè)成績獲得的時間成本。
三、缺乏學習感受意識
現象9: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少教師在課堂上采用簡單的回答式,一問一答,課堂氣氛很熱烈,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教師用提問的方式“灌”,學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見解,思維訓練仍在同一層面上重復,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如, 在人教版四年級〈數學廣角——合理安排〉這節(jié)課上,在教學沏茶問題時,老師問了幾個問題:“沏茶的這么多工序中,什么事情可以先做?”“什么事情可以同時做?”這么細的問題就降低了思考的價值。不如教師直接問:“你要怎么做能讓客人盡快地喝上茶呢?”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發(fā)現節(jié)省時間的方法。
成因分析:1、沒有把握自主學習的實質。學生站起來發(fā)言僅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每個學生的發(fā)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是不是主動、積極地思維,有沒有獨立地思考。2、自主學習的評價標準不明確。評價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應該看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看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交往情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情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體發(fā)展情況。
現象10:不會合理地運用評價。幾乎所有的課都沒有了批評,課堂變成了表揚的舞臺。筆者曾經就某一節(jié)課粗略統(tǒng)計了一下,教師表揚學生達40余次,這樣的表揚實在過多過濫。
成因分析:有的教師認為,傳統(tǒng)評價學生表揚用得太少,使學生缺乏自信心。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和賞識,教學時,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為此,學生只要有一點點進步,就給予表揚與賞識。課堂上出現了“你真聰明、你真棒”等夸獎聲,但是表揚過多過濫,評價的作用就打了折扣。
現象11:課堂紀律不佳。有部分教師執(zhí)教的課堂學生紀律差,學生注意不夠集中,且做小動作,隨便講話,東張西望的學生比例不少于30%:教師講解時不好好聽,同學回答問題時更是不能專注傾聽,致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成因分析:課堂紀律不佳的主要責任在于教師,當然不能完全怪罪現任教老師,以前的任課老師也有一定的責任。責任在于沒有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切實抓起來,對學生應該具有的上課規(guī)矩沒有系統(tǒng)地持之以恒地加于訓練。有的老師對發(fā)揚教學民主,讓學生充分地表達看法,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與學生上課應遵守必要的紀律,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兩者沒有很好地把握處理,以為重視了前方面,對后方面不能有過分的要求。其實這兩方面并不對立矛盾,應該是和諧統(tǒng)一的。當然,也不否認有的教師教學組織管理能力不高,駕馭控制課堂秩序的本領不強。
對策建議:
1、善于激活學生思維。靈活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積極思考的思維狀態(tài)。
2、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一節(jié)好課應該越教問題越多,教師應該從習慣于把問題拋給學生要求學生回答轉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數學教學中本質的變化。
3、采取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記錄學生的各種進步,反映學生參與課堂的教學過程和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定期反饋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反思、感悟。對學生而言,過多地表揚并不會起到激勵的作用,要把言語上的表揚與學生行動上的指導進行有機結合。
4、采取客觀評價。課堂上面對學生不同的見解、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做法,教師要有具體的意見、鮮明的觀點、準確的答案,教師不應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不斷地喚醒、激勵學生。教師應關注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tài)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尤其是在學生智慧的火花閃現時,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而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一定要認真指出。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12
一、問題的提出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新的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毙抡n程的作業(yè)已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更是重建與提升課程意義及人生意義的重要內容。每一次作業(yè)都是學生成長的生長點。因此,我們需要充分地關注學生的基本情況,了解學生對于作業(yè)的認識,他們的意愿和思考。為此,特對學生的作業(yè)情況進行調查。
二、調查過程
1、調查對象:對各個不同年級的16個班進行調查。
二年級2個班,三年級2個班、四年級4個班、五年級5個班、六年級2個班。
2、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三、調查分析
1、你最喜歡的數學作業(yè)是什么形式?(多選)
書面作業(yè):44.6%
口頭作業(yè):22.8%
實踐活動:42.4%
其他:7.5%(口算、數學游戲、看課外資料)
從這一情況分析,學生已經適應了書面作業(yè)的形式,對于口頭作業(yè),有一部分的.學生還是很向往,但是認為這樣的操作性有點麻煩。數學實踐活動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方式,能夠讓他們去調查、去動
手、去整理等等。在活動的過程中,取得各自不同的收獲,學生會很有成就感。
2、在放暑假時,你最喜歡老師布置什么數學作業(yè)?(多選)
老師發(fā)下來的暑假作業(yè)本:54.8%
數學日記:11.7%
社會實踐:41.2%
其他:7.7%(實驗、口算、無作業(yè))
從這里看,半數以上的同學選擇了用暑假作業(yè)來陪伴自己的學習。但同樣也有一大部分的同學選擇能夠在暑假的時間里,調查訪問,進行一些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同樣也有一小部分的同學表達了能夠在沒有作業(yè)的情況下度過。
3、當你看見老師在你的作業(yè)本上“加星”時,你的心情如何?
非常開心:59.3%
有點觸動:32.9%
無所謂:7.8%
從這一數據分析:92%以上的學生還是對表揚有感觸的,都希望得到表揚,同時通過表揚的激勵,觸動他們更好地學習。但同時59.3%的人是非常開心的這一情況離平常老師認為學生愛表揚的現象似乎還有一定的差距。同樣,7.8%的人對于表揚十分的冷漠,表揚在他們的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大。我分析,學生不是對表揚不感興趣,而是“加星”這種表揚的形式學生已經十分習慣了,觸動不是很明顯。
4、平時,老師對你們完成作業(yè)的態(tài)度要求嚴格嗎?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13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滲透數學思想:
在小學階段,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堅持寓教于樂的原則。通過多媒體和網絡平臺收集并呈現有趣的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例如,將動畫片中的有關數學的內容剪輯下來,在課前或者課間播放,既能夠讓學生的精神得到放松,又能夠讓學生在觀看動畫的時候感受數學的實用性。
。ǘ┨讟嫷姆绞綇娀瘮祵W模型:
套構的方式與類比的方法類同,是根據兩類或兩個對象的相似或相同點,推斷他們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的思想方法是自特殊至特殊的方法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利用類比思想可發(fā)現新問題,所得結論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卻可為該問題的深入研究提供線索為思維指明方向這對于問題的最終解決極為有利放而類比是數學發(fā)現中最基本、最重要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在結構特征上、數量關系上、算理思路與思想內容上進行類比思想的滲透教學。例如,在加法交換律的學習中,可以充分利用類比的方式。算式1+2+3+4+5+6+7+8+9+10=?這個題的解法有很多種,可以將各個加數依次相加,最終得出結構。也可以用加法交換率將算式進行加數上的調整。原式=1+2+3+4+5+6+7+8+9+10=(1+9)+(2+8)+(3+7)+(4+6)+5+10=10+10+10+5+10=55。套構加法交換率在連加算式中的應用,能夠使得計算更加簡便。套構既定數學定律或者定律,不但有利于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用數學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這樣有利于學生后續(xù)數學建模思想的學習和研究。
。ㄈ┠嫦蛩季S的方法:
逆向思維是發(fā)散式思維的一種其基本特征是從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索問題這種思維形式反映了思維過程的間斷性、突變性、反聯(lián)結性是對思維慣性的克服其優(yōu)點在于首先有利于克服慣常思維的保守性,開拓新的數學領域其次有利于糾正慣常思維所造成的錯誤認識,開辟數學新方向最后有利于排除慣常思維過程中。逆向思維的方法多用于應用題的解答。例如,張?zhí)m在暑假閱讀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在第一周,他閱讀了一本書的一半少40頁,在第二周,他閱讀了剩下的`一半多10頁,第三周他閱讀了30頁,至此全部看完。問題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一共多少頁?利用逆向思維來解答,第二周閱讀了剩下的一半多10頁,第三周閱讀了30頁看完,即30頁加10頁正好是剩下的一半,也就是40頁;剩下的書頁數是80頁;第一周閱讀了書的一半少40頁,即比80頁少40頁,也就是第一周閱讀了40頁。所以這本書總共是80頁加上40頁,等于120頁。逆向思維這種數學思維的好處在于可以根據問題和題中已知的部分條件來還原出潛在的條件,運用還原出的條件可以繼續(xù)向前堆。如此這般環(huán)環(huán)相扣,最終就能解決問題。
(四)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
人們在學習比較難的知識時,其最大的動力是能夠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可以通過將數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的方法。這樣學生在情境中可以意識到如果解決這個問題會給其生活帶來益處,所以要努力學生,最終養(yǎng)成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好習慣。相反,在數學課堂上,聯(lián)系生活情景,能夠讓孩子們利用生活常識和生活經驗更好地去理解數學解題方法。例如,關于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三個磁扣將掛圖固定在黑板上,為了配合教學活動,可以增加掛圖的重量,這樣可以使得三個磁扣平行放置無法穩(wěn)定住掛圖。學生通過實驗發(fā)現,只有三個磁扣組成三角形時才能夠穩(wěn)定掛圖。教學內容講授結束后,還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比如,用三個釘子來固定一個鏡框,釘子的位置怎么安排最合理。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14
20xx年9月我申報了關于“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素養(yǎng)”課題研究。于20xx年6月結題。通過一年的努力和實驗時間,順利的完成了預期的研究計劃,達到了預期目標,現將本課題的研究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新課程指出數學課程及其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還要關注其數學能力的發(fā)展,而且還要理解數學的社會價值,體驗數學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促使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從而在生活和學習中形成必要的數學素養(yǎng)。
課堂教學中老師們存在這樣的誤區(qū):認為數學課堂的密度就是以練習量來衡量的,其實不然。新課改以來,衡量一節(jié)優(yōu)秀的課是看重學生在練習中思維是否得到發(fā)展,數學素養(yǎng)是否得到提高,可見數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才是衡量數學課質量的標準。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及方法
研究內容: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是。數學素養(yǎng)一種個人能力,學生能確定并理解數學在社會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據的數學判斷和能夠有效的運用數學,這是作為一個有創(chuàng)新精神、關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適應當前及未來生活所必須的數學能力。有關統(tǒng)計數字表明:人們畢業(yè)后從事數學研究或者教育的只占1%,經常使用數學的人占29%,很少用數學的人占70%。然而,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卻
用了xx%-18%的時間在學習數學,而且還是在升學或抽測壓力下的重復、機械學習,數學學科應有的價值卻被摒棄和忽視。因此,小學階段扎實開展教學研究、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應該成為數學學習的回歸,要通過不懈的努力給我們所有的學生: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
研究方法:調查法、文獻法、實踐法、對比法、實驗法
三、課題的研究對象及周期
研究對象:小學一年級全體學生
研究周期:一年
四、研究計劃與實施:
20xx年9月立題;
20xx年10月——20xx年5月課題研究;
20xx年6月結題。
五、研究成果
1、提高教學能力:深挖教材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學。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對象、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小學數學教材體系包括兩條主線,其一是數學知識,這是寫在教材上的明線,其二是數學思想,是一條暗線。只有掌握好數學思想方法,才能從整體上、本質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數學思想方法,才能科學地,靈活地設計教學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熟練地用準確、嚴格、簡練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的素養(yǎng)。
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正確的語言是進行正確的數學思維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的訓練。
要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心理學認為: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核”,兩者相互依存。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fā)展是借助語言來實現的,而思維的發(fā)展又能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課堂上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可采。簜人小聲獨立說,同桌互相說,小組內輪流說等形式。說的內容有許多,比如:說圖意,說算理,說解題思路,說公式的由來,說操作過程等。教師要經常演示教具、向學生提供鮮明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識。教師盡可能多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其次教師要示范,讓學生知道怎么說。 3、讓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當數學和孩子的生活現實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才是激發(fā)孩子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激發(fā)孩子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源泉。我們應積極地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他們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通過活動去理解有關知識,而不是與實際脫節(jié),被動地接受知識,只有源于生活的數學問題,才能使學生倍感親切,自然。在無形之中誘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心理傾向,使人人能夠學習數學,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
4、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lián)系,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課題研究的結論與體會
我組全體教師通過課堂觀察、問卷調查和文獻研究等方法,我們認為小學生的基本數學素養(yǎng)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學生基本數學素養(yǎng)具有內隱性。
內隱性是指潛伏于事物內部不容易被人們發(fā)現和認識的特性。素養(yǎng)是人的潛能,在一般情況下,小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不具有外顯的'特點,而是以“內隱”的形態(tài)存在于學生個體的潛在能量之中。第二,小學生基本數學素養(yǎng)具有穩(wěn)定性。穩(wěn)定性是指事物某些屬性一經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或消失的特性。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是長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的過程,其數學素養(yǎng)是以“內隱”的形態(tài)存在,也就是學生個體不斷內化的結果。所以一經形成,就不會輕易喪失。
第三,小學生基本數學素養(yǎng)具有實踐性。
小學生獲取數學信息主要來源于新教材,但是教科書不是知識的唯一載體,也不應該只是承載知識的載體,還應該包括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到哪學習?數學從社會生活中來,反過來又服務于社會、生活,在實踐中學習數學或在實踐中應用數學,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
第四,小學生基本數學素養(yǎng)具有綜合性。
綜合性是指某種屬性不是由單一因素構成的,而是由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特性。小學生數學基本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程是小學生數學意識的培養(yǎng)、數學能力的提高、以及數學學習態(tài)度與數學習慣的養(yǎng)成等綜合性的過程。從新課標對學生培養(yǎng)的四個維度來說,每一個維度目標的達成都不是簡單的過程,且?guī)讉六、課題研究過程。
七、研究影響與效果
通過這一年的研究,我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我的教育科研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主要方法如下:
1、建立規(guī)章制度,保證課題研究順利開展。
20xx年9月,課題選定,經學校課題組認定后,寫出課題實施方案交學校教導處。然后我組兩位教師做了以下工作:(1)訂閱了各類教學雜志,并經常閱讀,然后根據課題實施情況,每月寫出與課題相關的經驗文章。⑵課題組活動與教研活動相結合。⑶盡可能多參加外出學習和交流等活動。
2、加強學習,明確課題內涵。
剛開始課題研究的時候,我們課題組兩位老師進行了相關內容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來說,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著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如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為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15
一、心理輕視,思維出現偏差
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于一些看似簡單的數學問題,以為自己掌握得很好,產生輕視心理,審題時就會思想麻痹,粗心大意,結果在審題時出現了明顯的偏差。
例如:把一根長12米的木料,依次鋸成長度相等的若干段,鋸了3次,每段長多少米?
學生的解法有兩種:
①12÷3 = 4(米)
、12÷(3 + 1) = 12÷4 = 3(米)
以上兩種解法中,解法①是錯誤的,解法②是正確的。
出現解法①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在審題過程中產生了心理輕視,忽視了題中至關重要的詞句,根本沒有仔細地去思考“鋸了3次”的真正含義,想當然地認為“鋸了3次”就是“鋸成3段”,所以出現“12÷3 = 4(米)”的錯誤結論。
作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把數學問題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思考,要教學生畫簡單的情景圖,以幫助審題。教師自身也要注重認真審題的引導,作出認真審題的示范,教給學生認真審題的方法。讀題時讀到關鍵詞句還要加重語氣或提高聲調,使學生在讀題時就學會抓住重點句、關鍵詞,理解重點句、關鍵詞的真正含義,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二、心理畏懼,信心自我喪失
小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比較薄弱,當他們看到問題中條件繁多而又復雜時,便會產生畏懼心理,變得緊張起來,不想再去多看題目,更不愿意去分析題中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了,因此學習的自信心自我喪失。
例如:一只杯子里裝滿牛奶,小明第一次喝了半杯,然后加滿水攪勻;第二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滿水攪勻;第三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滿水攪勻;第四次全部喝完。小明一共喝了多少牛奶?
在本題中,由于喝了四次,每次喝了牛奶后又加滿水,次數較多,條件較繁,分析思路較亂,計算步數較多,學生審題時就認為有一定難度,即使分析計算,還不一定正確,因此,往往會選擇放棄。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習、鍥而不舍、不怕困難的頑強意志,要敢于向困難挑戰(zhàn),相信自我,戰(zhàn)勝自我,以提高他們勇于消除心理障礙、克服學習困難的心理素質。
三、心理習慣,思維產生定勢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受長期形成的或眼前看到的某種心理習慣的干擾,在審題過程中,便會產生思維上的定勢,使審題有誤,解題出錯。
例如:在○里填上運算符號 + 、 - 、×或÷,組成不同的算式。
2○2○2 = 2
學生的填法有:
、2 + 2 - 2 = 2
、2 - 2 + 2 = 2
、2×2÷2 = 2
、2÷2×2 = 2
⑤2 + 2÷2 = 2
前四道算式中都只含加、減計算或只含乘、除計算,都按規(guī)定的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符合題目要求,結果都得2。而最后一道算式中,既含有加法又含有除法計算,按運算順序應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即2÷2 = 1→2 + 1 = 3。但受上面四題運算順 序的干擾,部分學生把它的運算順序定勢地理解為2 + 2 = 4→4÷2 = 2。這是明顯的運算順序上的錯誤。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加強概念的教學,既要重視概念建立的條件,又要重視教給學生正確地運用概念、規(guī)律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技巧,要正確地運用知識的正遷移,以幫助學生消除不利的思維定勢。
四、思路狹窄,思維焦點錯位
數學問題中包含著已知的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而要解決問題必須從已知的條件中抓住關鍵,才能通過中間環(huán)節(jié)逐步向問題靠近,進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如果在審題中,思維處于狹窄狀態(tài),沒有把焦點轉移到關鍵條件上,導致思維焦點錯位,便會使問題無法得以解決。
例如:運一堆煤,先用大貨車運了一半后,改用一輛載重3噸的小貨車運了5次,還剩2 噸,這堆煤一共有多少噸?
部分學生在審題過程中,思維狹窄地集中在“先用大貨車運了一半”這個問題上,以為只有把大貨車運的這一半先求出來,再和小貨車運的3×5 + 2 = 17噸相加,才能解決問題。就是想不到只要把思維的焦點轉移到求“另一半”上,這個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
看來,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改變這種思維的狹窄狀態(tài),靈活選擇方法解決問題,克服審題中的思維狹窄障礙,提高審題、解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幫助學生找出問題中的隱含條件,引導分析題中隱含條件的作用,正確使用好隱含條件,為學生掃除審題障礙,理清審題思路。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精選15篇)12-27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15篇)10-10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通用15篇)09-06
數學調查報告10-21
關于數學的調查報告02-09
初中數學調查報告09-22
數學調查報告15篇06-10
數學調查報告(通用15篇)05-28
小學調查報告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