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移動中的‘90后’”調查報告
第一批“90后”如今已經(jīng)離開校園,走向社會,成為一個登上主力消費舞臺的群體,因此,無論是研究機構,還是有前瞻眼光的企業(yè)、商家都開始關注這個群體,希望了解他們的生活形態(tài)、價值觀、媒體接觸習慣和消費行為。但對于這些問題,其實一直沒有專門的機構做過定量或者定性的研究。近日,CMI(校園營銷研究院)受邀在首屆中國傳播領袖論壇發(fā)布了“2012年移動中的‘90后’大學生研究報告”。面對“90后”這一特殊的新興消費群體和大學校園特殊的營銷環(huán)境,傳統(tǒng)營銷方式已不能有效企及。不斷發(fā)展的社會造就了不斷變化的“90后”,這也正是該報告取名為“移動中的‘90后’”的另外一層深意所在。此次調研旨在讓營銷人員和品牌廠商更精準地了解“90后”大學生,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廣告策劃與品牌推廣戰(zhàn)略。本期專題讓我們走進“90后”這個消費群。
消費篇
90后:拒絕“標簽”的一代
都說“90后”是很有潛力的消費大軍,但你是否真正了解“90后”?
隨著“90后”們逐步走進大學校園或者步入社會,社會公眾和大眾媒體都樂此不疲地為“90后”貼上張揚、叛逆甚至頹廢等各種標簽。“90后”到底是一群什么樣的群體?他們與“80后”“70后”是否真的存在天然的鴻溝?
“90后”,被夸大的非主流生活
“90后”不同于其他時代人的最大特點就是自我的覺醒,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堅持自己的想法,較少考慮別人的看法。
“我愛看農廣節(jié)目,我愛看農民種地,養(yǎng)雞養(yǎng)鴨,我就喜歡這個。”上海理工大學的黃同學看上去性格開朗,最不同的就是喜歡農廣頻道。但是他不覺得這有什么奇怪的,因為“90后”并不都是具有統(tǒng)一標簽的,個性差異很大。
“在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想用統(tǒng)一的標簽定義‘90后’群體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很多單一的社會評價對于鮮活生動的‘90后’確實顯得有些乏力,其實拒絕標簽化就是他們最大的共性,他們拒絕被代表。”CMI校園營銷研究院院長沈虹表示。
因此,“90后”作為不是統(tǒng)一型號的“社會產品”,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有個性,與其他幾代人相比,他們的個性是突出和鮮活的,從每個個體角度看,他們的個性是多元化和差異化的,而“90后”的群體自己對個性的理解則具有明顯的個人化特色,異質思維和多元化表達就是他們個性之一,但他們不會因為多元而沖突,因為不同而對抗。
一些媒體或者機構,提到“90后”,往往會給他們貼上“非主流”的標簽,覺得他們會向主流情感和價值觀發(fā)出挑戰(zhàn),對著主流文化進行否定。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穿著和語言比較另類,尤其是語言體系的混亂和網(wǎng)絡化的特征。然而,這顯然有點以偏概全,通過對“90后”學生群體的調查,其實“90后”群體多數(shù)對自己有明確的規(guī)劃,生活態(tài)度也是積極樂觀的。
“我們覺得‘90后’不同于其他時代人的最大特點就是自我的覺醒,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堅持自己的想法,較少考慮別人的看法;他們更傾向于個人的社會價值只是個人價值的一部分;他們更善于表現(xiàn)和表達自己。”沈虹說。
其實“90后”只是比80后更善于表達自己,他們更加熱衷于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工具上傳照片、視頻、日志來展示自己的生活。當然,當下流行的“惡搞”也是他們的最愛,他們惡搞學校、老師、電視劇、電影,這顯示出他們新奇思想比較突出。
消費:囊中羞澀,敢于嘗鮮
年輕人雖然很敢于花錢,敢于超前消費,但是也表現(xiàn)出精明實在的消費行為,這是商家不能忽視的。
“買東西的時候我會先看價格,或者是不是名牌,如果價格合理,又是名牌的話,我當然會買,如果是名牌,超出我的消費能力的話,我基本就會放棄了。”成都西南交通大學陳同學的觀點似乎最符合“90后”學生的消費觀。
“90后”的學生群體,盡管和其他年代的大學生相比,經(jīng)濟條件普遍比較優(yōu)越,但是畢竟沒有收入或者剛剛步入社會,消費還是受到比較大的局限。例如,“90后”的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還是以500~800元居多,上海、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學生的生活費1000元以上的比例更高一些,但高于1500元一個月的比例比較低。
“90后”大學生畢竟生活在校園,消費無非就是吃、穿、用、玩,日常消費主要包括食品、服飾、護膚品、數(shù)碼產品,另外休閑娛樂消費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最大的開支還是吃,對于多數(shù)學生而言,吃喝的消費超過50%,這主要包括吃飯的花費、偶爾聚餐和零食的消費。
相比之下,數(shù)碼產品這些引領潮流的產品更能吸引“90后”,盡管他們未必買得起,但是對這類產品卻會保持高度的關注,而且在同齡人容易引起攀比和互相影響。不過,大學生對服飾的購買不像想象得那么高,很多人表示一個季度或者一個學期才買一次。
受制于生活費的限制,“90后”大學生的消費觀可謂在理性與自我之間痛苦地搖擺,一方面,多數(shù)學生還是囊中羞澀,不是想買什么就可以買什么,需要很理性地規(guī)劃和計劃;但在日常消費中,“我”是最優(yōu)先考慮的因素--我想要,我喜歡,適合我成為最主要的驅動力:在消費中更強調自我,通過消費來滿足自我。
“年輕人雖然很敢于花錢,敢于超前消費,但是也表現(xiàn)出精明實在的消費行為,這是商家不能忽視的。”年輕人營銷機構總裁陳亮評價。
因此,他們平日喜歡接觸新鮮好玩的事物,非常愿意為新鮮買單,愿意為新鮮進行各種低成本的嘗鮮型消費。“這個群體求新、追新的領域廣泛:從日常生活的洗護用品和食品,到游戲產品,再到數(shù)碼產品,都有他們活躍的身影。”新鮮傳媒COO王立欣表示。
傳播篇
被網(wǎng)絡包圍的“社交群體”
“當傳統(tǒng)媒體電視、廣播、報紙在大力宣傳互聯(lián)網(wǎng)時,他們不知道他們在培養(yǎng)自己的掘墓人。”早在1995年,麻省理工大學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就在其著作《數(shù)字化生存》一書中如此寫道。
如今,雖然互聯(lián)網(wǎng)并沒有一統(tǒng)天下,四大媒體(報紙、電視、廣播、雜志)仍然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對于伴隨著網(wǎng)絡成長的“90后”大學生群體,尼葛洛龐帝所預示的網(wǎng)絡化和數(shù)字化生活方式真實地籠罩著他們的生活。
媒體接觸:逐漸遠離傳統(tǒng)媒體
目前在“90后”的大學生中,每天接觸網(wǎng)絡的比例已經(jīng)達到61.7%,而報紙、電視、廣播和雜志四大媒體每天接觸的比例僅為不到40%。這說明在“90后”的大學生群體中,網(wǎng)絡已經(jīng)占據(jù)主導地位,傳統(tǒng)媒體接觸率比較低,對“90后”的群體影響力比較低。
雖然傳統(tǒng)媒體在“90后”的群體中集體式微,但是也仍占據(jù)一定的地位,例如在信息可信度方面,他們會首先相信報紙,其次是電視,最后才是網(wǎng)絡。
對于電視媒體,網(wǎng)絡是導致“90后”對其接觸減少的原因之一,其次,還因為校園中電視安裝的比較少,因此,電視在“90后”群體中接觸的頻次甚至不如廣播。但是,在電視節(jié)目中,綜藝節(jié)目被更多的關注,像《快樂大本營》《非誠勿擾》《天天向上》《康熙來了》等綜藝娛樂節(jié)目最受歡迎。這顯示出“90后”群體更具有娛樂精神。
報紙在“90后”中的接觸頻次也不高,主要是在圖書館和家中才偶爾閱讀。但是電子報、手機報等數(shù)字化報紙形式在“90后”中產生一定影響。雖然校園廣播無處不在,占據(jù)著重要地位,但是完全強制性的信息傳播方式讓大學生普遍比較排斥。
“相比之下,雜志比其他傳統(tǒng)媒體更受‘90后’的喜歡,大學生群體中主動購買雜志的人比較多,現(xiàn)在很多大學生都是從雜志中獲取時尚信息,或者讀圖,這是互聯(lián)網(wǎng)所不能取代的。”新鮮傳媒COO王立欣說。
由于移動性的大大加強,戶外媒體反而成為“90后”群體接觸頻率很高的媒體。他們對戶外廣告并不排斥,更多的對戶外廣告的效果也比較認可,除了對廣告比較認可以外,戶外媒體中播放的生活資訊類節(jié)目也頗受歡迎,彰顯出服務性質。他們甚至覺得戶外媒體更是都市化氣息的表現(xiàn),是適宜場所出現(xiàn)的合適媒體,也是排解無聊的利器。
社會化媒體下的一代
“90后”是典型的“社交一代”,CNNIC在2011年7月發(fā)布的《第28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狀況報告》中顯示,中國的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率達到了36.2%。而CMI的調查則顯示,在校大學生的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率為100%。
調查顯示“90后”大學生最常接觸的媒體和最信任的媒體都是互聯(lián)網(wǎng);在被問及通常上網(wǎng)的途徑時,有52.2%的學生選擇有線寬帶,51.6%的學生選擇校園網(wǎng)(局域網(wǎng)),43.1%的學生選擇WIFI,26.4%的學生選擇3G,12.6%的學生選擇2G。其中WIFI、3G、2G都是移動網(wǎng)絡,可見移動網(wǎng)絡在學生上網(wǎng)的過程中占有很大的比率。
而且“90后”群體對智能手機的依賴也越來越強,82.5%的學生選擇筆記本電腦上網(wǎng),77.8%的學生選擇手機,而且顯示多屏聯(lián)動時代已經(jīng)來臨,因為大家紛紛表示自己開著筆記本的時候也在用手機,一般是用筆記本查資料、看視頻,然后用手機掛QQ、刷微博。
受制于在校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高校的“90后”學生更多地用手機上網(wǎng),這是一個顯著的特征。而且他們用手機上網(wǎng)已成為習慣,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在上網(wǎng)。這也是該報告取名為“移動中的‘90后’”的主要原因。
社交網(wǎng)站是“90后”大學生最常使用的網(wǎng)絡功能,大家選擇最常使用的的社交網(wǎng)站排名依次是QQ、人人網(wǎng)、新浪微博、騰訊微博、豆瓣、朋友網(wǎng)。有趣的是大家在上這些社交網(wǎng)站的時候使用的終端不同、發(fā)布的信息不同、展示出來的自我人格也大不相同。
報告顯示,食品飲料、日常用品、衣服、化妝品、充值卡和書籍是“90后”大學生最常網(wǎng)購的商品,但是網(wǎng)購渠道各不相同,大家對此有很明確的區(qū)分。絕大多數(shù)“90后”大學生在購買商品時都會注意品牌,這說明了品牌對產品的重要意義,應該加強對品牌的宣傳和品牌形象的塑造。
“且因為大學校園生活是集體生活,因此意見領袖的口碑傳播的功效在這個群體中顯得特別重要。”沈虹表示。
迎合年輕化的營銷創(chuàng)新
中國現(xiàn)在流行一個特別的字“被”。“被”這個字在新時代已經(jīng)被賦予新的含義,“被”后面代表著一定的承受。大眾傳播時代,消費者無法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只能被動接收各種傳播信息,是典型的“被傳播”。
“作為消費主體,角色在數(shù)字傳播時代徹底改變,即從信息接受者到信息傳播者和數(shù)字生活者的變化,本質上帶來的是大眾傳播模式的顛覆性改變,消費者既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傳播者的雙重角色。”沈虹覺得。
“90后”以其天生的主動性尋找自己所需信息、積極傳播自己認同的品牌,揚棄了大眾媒體的單向度傳播,他們是不“被傳播”和拒絕標簽的一代。有人覺得他們很可怕,事實上,“90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切漠視這代人的成長和漠視他們成長的人。對于“90后”的研究,只能算是剛剛開始。
“目前還沒有出現(xiàn)一個與‘90后’年輕人營銷劃等號的市場營銷策略,而且這種假象永遠不會存在,目前,市場上針對年輕人的營銷策略很多,品牌年輕化、網(wǎng)絡營銷、互動式體驗營銷、饑渴營銷、娛樂營銷、體育營銷都是比較適合‘90后’年輕人的營銷手段。”陳亮說。
在制定針對年輕人的營銷策略前,對每個企業(yè)而言,先明確品牌年輕化這個品牌戰(zhàn)略是必不可少的。像百事可樂、可口可樂、耐克、蘋果這些主打年輕人市場的品牌,品牌年輕化是他們不變的品牌戰(zhàn)略,有了這個既定戰(zhàn)略的支撐,才能看到這些品牌常變常新的品牌形象。
【“移動中的‘90后’”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90后偶像觀調查報告04-07
2022年90后單身調查報告10-11
90后春節(jié)消費調查報告04-07
90后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該怎么寫03-31
中國移動調查報告07-04
90后辭職報告03-10
“00后”早戀現(xiàn)象調查報告03-10
超市中牛奶調查報告(通用8篇)05-17
90后教師辭職信(精選7篇)12-28
移動公司的辭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