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生普通話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又是人類文化的載體,人們運用共同的語言來交流思想,才能互相了解和組織生產。以下是關于小學生普通話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
一、調查內容設計
(一)調查目的與內容
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寫一手規(guī)范的漢字,是每一個中國的驕傲,是一個中國人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與他人交流、交際的必備技能。但在沅陵縣的廣大農村,大多數小學生卻因學習普通話的具體語境不良,學習時間不夠和其他外部原因的影響,錯過了學習普通話的大好時機,制約普通話水平的提高,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我認為在教學及管理措施中應引起高度重視,積極探索和研究對策,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管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調查的對象和方法
我對縣鶴鳴山小學、鄉(xiāng)軍大坪九校及筒車坪九校三至六年級共兩百名學生以及六名教師進行了調查。對學生主要采取問卷的形式部分交流,老師主要是訪談。
然后,跟堂聽課,進一步了解學校的具體情況,最后為了了解更多,還訪問了一些家長。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發(fā)放試卷共兩百份,回收及有效試卷均為兩百份。(——表述交叉了,分開說。)這次調查有喜也有憂,喜的是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充分的成果,憂的是看著他們那一張張?zhí)煺婵蓯塾譀_滿迷茫渴望的眼神,手中的試卷顯得重了些。下面就部分問題分析:
學生
1、1、在問及你認為普通話的重要性,96%的人認為重要,但在農村卻有4%
的人覺得無所謂。雖然只幾個人,也足看出農村在這方面的淡視。
2、2、 在城里90﹪學生會說普通話,有10﹪的學生不太理解普通話的意思,其實班上學生100﹪的學生都會說普通話,只是有個別學生發(fā)音不太準而已。而在農村既然有20%的人和老師、家人等說普通話特別別扭難受。這能說明什么呢?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3、79﹪學生在課堂上主動說普通話,例外有21﹪的學生要在老師的提醒下才能說普通話。不說的理由就是不會說就不愿說,不喜歡普通話就不愿意說。
4、18﹪學生在課間能與同學交流使用普通話,也是偶爾會說,偶爾嘣幾句,一般不會堅持一天。有82﹪的學生在課間不使用普通話交流,因為普通話說的不流利也就不愿意說,思想意識不強,習慣問題認為本是農村人就應該說土話,沒有人說就是說沒有好的環(huán)境影響。
5、68﹪的學生在課后與教師交流時不用普通話,原因是用普通話說不清楚要說的話,沒有習慣說普通話,意識不強。
6、89﹪的學生在家與家長交流不使用普通話。原因是家庭的影響,家里人都不說普通話也聽不懂普通話,沒有習慣說。思想意識不強,認為說普通話沒有必要,在家說土話家長都能聽懂。想法也不對認為說普通話不舒服,別扭。
7、聽到老師用方言上課,有40%的人覺得很親切,卻只有28%的人說老師不敬業(yè)??
8、100﹪的學生認為說普通話是好事,這樣看來想改變現狀還是有機會的。
老師
城里:課堂上都用普通話,平時有和老師用方言交流,學校方面也比較重視,經常舉行一些如詩歌朗誦等活動。
農村:部分用普通話,其他用方言,覺得好交流一些,學校的要求不是很強,但理論上要嚴格要求,希望有待加強。
家長:52﹪的家長不會使用普通話,48﹪的家長會說普通話。但62﹪的家長愿意說普通話,38﹪的學生家長不愿意說普通話。
三、問題反思
1、學習普通話的語言環(huán)境不良
孩子的家長基本都是農村人,不會說普通話,也聽不懂普通話,更沒有意識要說普通話;并且現在農村的留守兒童很多,多數家長是接受文化教育不高,有的甚至有沒踏過學堂門。在學校,老師的年齡普遍偏高,教學也比較古板,思想教落后。教師只要求在課堂上說普通話而且要求不嚴格。在我隨堂聽課的時候有的老師整節(jié)課下來沒有一句普通話,全是地道的方言。教師在課堂上聽學生發(fā)言更注重的是答案,而不會太在意普通話是否正確。在課后教師自身并不太要求自己說普通話,更不會要求學生在課后與教師交流要說普通話。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平時能說普通話,教師在課間也能要求學生普通話。
2、學生的普通話學習時間少,無法進行規(guī)范的學習
農村學生接觸普通話,學習普通話的主要陣地是學校,而在實際中,學生學習普通話和運用普通話,也只有學校這一唯一的堡壘,學習的時間也僅限于在學校上課的幾節(jié)課。除此只外,再也沒有學習的場所和學習的時間。僅靠每節(jié)課的幾十分鐘,既要學習知識,又要訓練技能,完成各科的知識積累和能力訓練,學習普通話也只能放在附屬的位置。如此的普通話學習方法,普通話水平難以提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3、學生學習普通話的意識不強,認識不夠
學生認為沒有說普通話的必要,認為別人能聽懂就行,不需要時時說普通話。大家不需要說,就可以不說。個別人認為說普通話很別扭,不舒服,不好聽。對普通話不認可。在一定程度上要改變這樣的想法。
4、對說普通話產生懼怕感
大部分學生認為說普通話很難。自己不會組織語言,不能正確、流利地說出想說的意思,想表達的意思。又沒有人正確的引導鼓勵,長期就形成了你不說,他不說,大家都不說了。對自己說普通話的信心不足,也不能試著去克服這些困難能堅持說普通話。
四、對策與結論
一> 改變學生和家長對普通話的認識,為學生學習普通話提供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俗話說:“認識是一切行為動機的開端。”學生要學好普通話,需要有正確的認識,需要有較好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家長雖不能為學生學習普通話提供較好的語言環(huán)境,但不為學生學習設置障礙也算一種支持),要改變學生和家長的認識,需要整合社會的力量。近幾年來,外出務工人員因普通話不過硬或不會,在外地與他人交流時“不方便”、鬧笑話者不乏其人,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充分使用這些“活教材”,搞好校本開發(fā),或讓他們“現身說法”,或編輯教材印發(fā),讓學生和家長在一笑之余,有所感觸;充分發(fā)揮學校的文化傳播的陣地作用,加強對普通話在交際中的實用性宣傳,提高學生和家長對普通話的認識,營造適合學生普通話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
二> 改革學校的普通話教學方式,搭建學習的平臺,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學校是學生學習普通話的主陣地,學校對普通話重視程度高低,教學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需要,具體語境的好壞,決定學生學習普通話效率的高低。為改變現狀,學校應為學生學習普通話搭建平臺:首先,在校園內倡導一律使用普通話,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榜樣、運用的空間;其次,加強校園普通話學習的環(huán)境建設,配合校園文化建設,搞好語言角、學校廣播室的建設使用,營造良好的普通話學習環(huán)境;再次,開展豐富的語言競賽活動,讓學生有展示的平臺,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一系列措施,豐富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為學生提供學習空間,促進學生普通話水平不斷提高。
三> 拓展學習渠道,豐富學習方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電視、廣播在不斷改變農村的生活,同時,也為學生學習普通話拓寬了渠道,學校與學生家長通過家訪、家長會等達成共識 ,讓學生有意識的通過看新聞等方式學習普通話,既開闊學生的視野,又學習普通話,“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四> 加強教師的培訓,培養(yǎng)一支高效的普通話教育隊伍
各學校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要不斷的加強普通話的培訓、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教給學生正確的普通話發(fā)音方法,更正學生的方言習慣都需要過硬的普通話知識,學校只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只有加強自身水平的不斷提高,才能適應對學生教學的需要,促進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不高,有學生所屬的具體語境的原
因,也有所在學校的原因,要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需要從改變學生的語言環(huán)境入手,從改變學生對普通話的認識入手,從改變學生的所在學校的普通話教育推廣方式入手
讓我們一起努力,放揚我們我們的母語!
【關于小學生普通話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漢字使用情況調查報告09-22
小學生關于近視的調查報告12-31
關于小學生的課余生活調查報告01-18
關于小學生環(huán)境調查報告范文01-25
關于小學生近視眼的調查報告模板12-30
關于中國小學生近視情況調查報告09-22
小學生寒假調查報告01-17
關于住房的調查報告11-26
小學生作文現狀調查報告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