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評課稿5篇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評課稿1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這一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的概念,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在今后的生產和生活中實際測量和計算一些物體的體積,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到知識來源于實踐、用于實踐的道理,學習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并且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聽了馮教導執(zhí)教的《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一課,深受啟發(fā)。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一、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
究竟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有什么定量關系呢?馮老師安排了操作活動,引導學生用小正方體擺4個不同的長方體,并借助多媒體課件逐一展示每個長方體,要求學生記錄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體積等有關數據,通過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逐步歸納得出計算方法。這一過程都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的過程,而不是教師的簡單說教。
二、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馮老師展示出6個大小不同的長方體,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長、寬、高與體積的關系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過程。馮老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長、寬、高與體積的關系,讓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長方體的體積正好是它們長、寬、高的乘積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過程。馮老師引導學生用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不同的長方體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馮老師引導學生練習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在這一系列的探索活動中,學生通過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發(fā)散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策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重視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脫離生活的數學,把數學知識的學習與學生身邊的事物割裂開來,既不利于學生理解抽象概括的數學知識,又無法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韓老師把算字典的體積貫穿課的始終。在課后練習中“一個長方體木箱長5分米,寬和高都是0.4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在課程接近尾聲之時,馮老師始終沒有忘記讓學生再次感受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是解決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我們學習了它,就應該把它運用到生活中。通過聯(lián)系實際,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應用所學的知識。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fā)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的興趣。
四、重視反饋糾正。
反饋糾正是改善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馮老師在教學中反饋形式多種多樣,隨堂提問、課堂交流、布置練習等反饋及時,糾正有力。反饋面較廣,反饋角度多方面,有效地防止了學生知識缺陷的積累,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這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了韓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充分體現(xiàn)馮老師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過程,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和借鑒。當然,藝無止境,教學尤其如此,針對這堂課,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還需再繼續(xù)探究,以達更好的教學效果呢?
1、時間分配不合理,前松后緊。我認為復習的內容太多,如辨認老師列舉的這些物體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對五年級學生而言,這太簡單了,本節(jié)課無需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與容積單位與本節(jié)課聯(lián)系不緊密,也無需復習。教師應該在這里爭取時間,讓學生探究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留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
2、教師處處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有些地方流于形式,沒有落到實處。如教師引導學生探索如何計算正方體的體積時,先提示學生正方體長、寬、高相等,再分小組討論如何計算正方體的體積?所以學生不到一分鐘就討論好了,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我認為教師應該大膽放手,少提示,讓學生的討論實現(xiàn)學生的動手操作、互幫互助、自主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代替老師的講授和按照固定模式的指引,真正將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還給學生。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評課稿2
一、領略名師的風采。
本學期,有幸聽了許老師的一節(jié)數學課,許老師的課堂教學呈現(xiàn),可以用一個形象的詞語來概括:樸實無華、課如其人,這也正是對許老師人品與課堂作品的概括和總結。樸實更顯典雅和莊重,無華更增添了教學藝術返樸歸真的魅力。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緊張進行著,而讓課堂回歸自然、回歸理性的認知的教師,目前還處在轉型階段。我經常外出聽課,而許老師的課堂教學是首次讓我感受到了回歸這樣的理念的重要性。許老師整堂課的教學形式就是一堂常態(tài)課、家常課,沒有更多的修飾和虛華的成分,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多媒體,沒有臨場作秀的氛圍,這樣教學老師不必使課堂披上華麗的外衣,不會讓學生在老師的牽引下轉來轉去,雖然也學到了知識,但是老師和學生都會感受到很累,學生失去了自主學習的熱情,教師只是為了傾囊而贈的慷慨。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是在理解了體積的概念和體積的單位以后教學的,許教師首先出示一個長20厘米、寬10厘米、高8厘米的長方體,讓學生猜一猜,看看它的體積大概是多少?接著再猜一猜它的體積可能與長方體的什么有關?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許老師根據學生的猜測,利用直觀有效的課件演示,使學生初步感知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有關,接著,教師再次提問:長方體的體積到底與長、寬、高存在什么關系,提示學生實驗驗證。
二、加強實際操作,發(fā)展空間觀念
小組合作,把每人準備好的一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小組內合作分別組成不同的四個長方體,并及時填表記錄(每組課前發(fā)一張表格),記下這時長方體的長、寬、高,和需要的長方體的個數及此時長方體的體積。學生通過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很快把表格填充完整,再通過展示、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得出結論: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關,且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學生很快解決問題,找到計算長方體體積的公式,從而從實踐上升到理論。
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重大的發(fā)展。此時,學生對立體的空間觀念還很模糊,教師特別注意到加強實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學生的動手操作,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深對長方體計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學時,教師
給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讓學生擺放出不同的長方體,并把長、寬、高的數據填入表格中,啟發(fā)學生思考,根據記錄的長、寬、高,擺這個長方體一共是多少個小正方體。再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這個長方體所含小正方體的個數,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最后,通過學生自己比較、發(fā)現(xiàn)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教學完長方體的計算公式后,教師通過練習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后,又把這個長方體用課件很直觀的演變成正方體,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出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接著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模型,(分別標出長、寬、高及把底面涂色)學生計算后引導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把握了本課教材的重點,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強實際操作。通過實際觀察、操作、驗證等活動,學生清楚地理解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來源,并能夠根據所給的已知條件正確地計算有關圖形的體積。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目標,由以知識傳授為主改為自主探究、發(fā)展能力;教學方法,由以教師為中心改為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氣氛,由以嚴格遵守常規(guī)改為生動活潑、主動探索。甘教師在本節(jié)課中大膽地實踐,采用小
組合作交流,給學生最大限度參與學習的'機會,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經歷了數學知識的發(fā)生、形成過程。它不僅讓學生學會
了知識,還讓學生培養(yǎng)了主動參與的意識,增進了師生、同伴之間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并從活動中形成了數學意識,學會了創(chuàng)造。
聯(lián)想自己的數學課堂教學,我想了很多:
1、教學備課未達精細巧妙
對于備課,我感覺到了它的重要性,許老師之所以課堂上運用自如,就在于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學內容的要旨,而我平時備課還打不到這種嚴謹的態(tài)度,今后我會盡力做到極致。
2、課堂教學缺少角色換位
平日的數學課堂上,我很少做到真正的和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很少把自己的角色當做學生去體驗自己的教學過程,而從許老師身上,我看到了這種教學態(tài)度的必要性。
3、教學效果稍欠扎實高效
許老師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收益到了很多,既學到了數學知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我在課堂上很少涉及這么多方面,唯恐時間和精力上不允許,造成了課堂教學的低效,今后我應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從多方面教誨學生,做到課堂教學向扎實高效邁進。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評課稿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并且知識點也比較多,鑒老師的這節(jié)課是很成功的,感覺到駕馭課堂能力較強。
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老師問學生“如果把字典放進你的書包中,你選大的還是小的”引入體積的回憶,“用包裝紙分別把它們包起來,哪種更節(jié)省包裝紙呢?”又引入了對表面積的回憶,使表面積和體積這兩個抽象的概念與學生熟悉的字典結合起來,加深了學生對這兩個概念的深刻理解,從而自然引入本節(jié)課的課題。
然后讓小組合作交流所整理的本單元的知識點,并讓整理的有代表性的同學上臺前展示,各種不同的整理方法在這里得到全面展現(xiàn),就像鑒老師說的“通過展示不同的整理方法,讓學生學會用這已的整理方法,體驗各種整理方法的優(yōu)缺點”。
根據所整理的知識開始解決實際問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先是提供了“水槽里裝水”這一簡單而又緊密結合生活的實際情景,讓同學們結合本單元知識提出想知道的數學問題。由問題引出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數據,讓學生通過實際動手獲得數據,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然后在解決求“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時,讓學生說出解決方案,又充分的讓學生動手測量所需要的數據,不僅再次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且培養(yǎng)了小組的合作精神。
不管是求水槽的體積還是水槽中石塊的體積,這還都是看得見實際事物,接著老師又提出“你知道你的心臟的.體積嗎”?心臟看不見摸不著怎樣求體積呢,這時同學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老師提示心臟和我們的拳頭差不多,此時同學們很快想到測拳頭的體積,讓學生充分的體會到了數學中的轉化思想。并讓同學們以日記形式記錄測量的整個過程。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
總結整節(jié)課堂課那就是
1、引入自然,2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3、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成功地由學生自己探究出解決問題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主動探索精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評課稿4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這一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的體積的概念,長方體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在今后的生產和生活中實際測量和計算一些物體的體積,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到知識來源于實踐、用于實踐的道理,學習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并且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聽了郎老師執(zhí)教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一課,深受啟發(fā)。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一、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
究竟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有什么定量關系呢?郎老師安排了操作活動,引導學生用小正方體擺4個不同的長方體,并借助多媒體課件逐一展示每個長方體,要求學生記錄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體積等有關數據,通過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逐步歸納得出計算方法。這一過程都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的過程,而不是教師的簡單說教。
二、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郎老師展示出6個大小不同的長方體,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長、寬、高與體積的關系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過程。老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長、寬、高與體積的關系,讓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長方體的體積正好是它們長、寬、高的乘積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過程。老師引導學生用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不同的長方體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老師引導學生練習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在這一系列的探索活動中,學生通過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發(fā)散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策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重視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脫離生活的數學,把數學知識的學習與學生身邊的事物割裂開來,既不利于學生理解抽象概括的數學知識,又無法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老師把算字典的體積貫穿課的始終。在課后練習中“一個長方體木箱長5分米,寬和高都是0.4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在課程接近尾聲之時,老師始終沒有忘記讓學生再次感受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是解決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我們學習了它,就應該把它運用到生活中。通過聯(lián)系實際,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應用所學的知識。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fā)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的興趣。
四、重視反饋糾正。
反饋糾正是改善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老師在教學中反饋形式多種多樣,隨堂提問、課堂交流、布置練習等反饋及時,糾正有力。反饋面較廣,反饋角度多方面,有效地防止了學生知識缺陷的積累,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這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了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充分體現(xiàn)老師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過程,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和借鑒。當然,藝無止境,教學尤其如此,針對這堂課,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還需再繼續(xù)探究,以達更好的教學效果呢?
1、時間分配不合理,前松后緊。我認為復習的內容太多,如辨認老師列舉的這些物體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對五年級學生而言,這太簡單了,本節(jié)課無需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與容積單位與本節(jié)課聯(lián)系不緊密,也無需復習。教師應該在這里爭取時間,讓學生探究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留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
2、教師處處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有些地方流于形式,沒有落到實處。如教師引導學生探索如何計算正方體的體積時,先提示學生正方體長、寬、高相等,再分小組討論如何計算正方體的體積?所以學生不到一分鐘就討論好了,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我認為教師應該大膽放手,少提示,讓學生的討論實現(xiàn)學生的動手操作、互幫互助、自主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代替老師的講授和按照固定模式的指引,真正將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還給學生。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評課稿5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評課稿: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課改就是改課,是關乎學生成長、關乎家庭幸福、關乎國家和民族前途與命運的大事,這樣說似乎并不為過。課改既然這么重要,那就應該腳踏實地,求真務實。
對于先學后教和以學定教,我舉雙手贊成。但是,如果慌不擇路、盲目追風,或者牽強附會地生出一個什么教學模式來強令所有學科的所有內容生搬硬套,難免會弄出邯鄲學步和東施效顰的笑話來。筆者對此現(xiàn)狀實不敢恭維。就像穿衣戴帽一樣,總不能要求男女老少、高低胖瘦、不同氣質、不同角色的人們都穿上同樣尺寸的衣服,戴上同樣大小的帽子吧?
合適的才是最好的,自己創(chuàng)出的方法用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為此,一年來,筆者根據自己多年從事小學高段數學課改的體會,對小學數學的課改進行了一些思考與嘗試,摸索出一個適合小學高段數學教學和本人特點的教學模式來,并取名;三試;教學模式。
現(xiàn)以北師版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教學例談如下:
一、生成問題,嘗試解決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教師呈現(xiàn)第一幅積木圖,引導學生獲取數學信息,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
生:這是一個長方體,每排有4個方塊,每層有3排,一共有2層。我想知道一共用了多少個方塊。
師:那就請大家先想一想到底該怎么算?
學生搭積木,獨立思考,手腦并用,顯得既積極又熱情。教師巡視學情,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與多樣化解法。
學生在組內相互交流時,學困生可以請教他人,初步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讀書發(fā)現(xiàn),嘗試講解
富蘭克林說:;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這時,教師請學生認真看書學習。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有了不同的發(fā)現(xiàn)與收獲,準備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教師組織全班交流,同時鼓勵多樣化解法,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生1:我認為可以橫著把這個大長方體切成3片,每片有4;2=8(個)方塊,3片就有8;3=24(個)方塊,列式為4;2;3=24(個)。
生2:我的方法是把大長方體豎著切成4片,每片有3;2=6(個)方塊,4片就有6;4=24(個)方塊,列式為3;2;4=24(個)。
生3:我把大長方體平切成2層,每層有4;3=12(個)方塊,2層就有12;2=24(個)方塊,列式為4;3;2=24(個)。
教師引導學生對每種解法做出肯定性評價,并且引生得出: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教師呈現(xiàn)第二幅積木圖,引生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正方體,長寬高都有4個方塊,不論怎么切都是4;4;4=64(個)方塊。由此得出: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教師呈現(xiàn)第三幅積木圖,引生進行比較與計算,由此發(fā)現(xiàn):長(正)方體體積=底面積;高。
三、達標測評,嘗試運用
學以致用,人盡皆知。數學的價值就在于運用。
現(xiàn)在可以請學生獨立運用這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解決課后練一練中的全部問題。
引導學生參與全班交流,充分講解自己的思考方法,探索多樣化的解題方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了數學的價值。
口比手快腦更快。;三試;教學模式省去了滿屋子的小黑板,減少了無效的重復展示,首腦并用,求真務實。原本要用兩課時才能完成的長(正)方體體積的教學內容,這次只用了一課時就全部完成,可謂高效低耗了,而且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不加預習,不留作業(yè),人人能講,銘刻在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先學后教是理念而不是枷鎖。課改需要百花齊放,不拘一格。能夠創(chuàng)出適合自己的模式,做起來才會輕車熟路,得心應手,事半而功倍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評課稿】相關文章: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評課稿06-18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評課稿09-1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評課稿08-26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的評課稿11-10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評課稿07-03
長方體和正方體評課稿(通用12篇)08-31
《體積和體積單位》評課稿(精選6篇)06-22
《體積和體積單位》評課稿(通用15篇)09-06
【推薦】《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評課稿(通用8篇)09-24
經典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