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方程》評課稿(精選11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那要怎么寫好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方程》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數學《方程》評課稿 篇1
1、靳老師用課件直觀形象,有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然后利用天平稱空杯子,在天平平衡的狀態(tài)下,空杯子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然后往空杯中加水,這時天平向左傾斜,而不知道加入水的質量,怎么表示水的質量,用字母x代替。接著提問要想稱出水的質量應該怎么辦,學生自然想到加砝碼。從而得到不等式100+x>200。讓學生感受到加100G砝碼仍然沒有使天平平衡。繼續(xù)加砝碼。得到100+x<300。天平向右側傾斜。引起學生的思考。砝碼加多了,應該加一個小一點的砝碼。從而得到100+x=250。得出這些式子后,老師繼續(xù)提問,對這些式子進行分類。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2、比較100+X=250和2+7=9,都是等式一樣嗎?引導學生發(fā)現并總結方程的含義。問題引領性強。
3、練習及時,認識方程后及時進行判斷練習。形式多樣,有集體練習,有獨立練習。
4、看圖列方程,靳老師鼓勵學生:你能列幾個?激發(fā)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不僅為檢驗學生對方程概念的理解,更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思考空間。學生不僅展示了學習的結果,感知了方程的多樣性.同時在對自己所列方程的一一判斷中.加深了對方程意義本質的理解。
建議:剛認識了方程時刻讓學生自己嘗試寫幾個方程。
五年級數學《方程》評課稿 篇2
《認識方程》這節(jié)課是五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內容,我其實今年也教的是五年級,在我自己備課之前就有這樣的困惑,這是一節(jié)什么課?它是一節(jié)概念課嗎?如果是,那么只要理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這一句話,然后用這句話判斷給出的式子是不是方程,似乎就達到目標。但這樣的目標達到,對后續(xù)學習有什么用呢?似乎沒用。比如會出現的情況是學生掌握方程的概念,會判斷,但他依然找不到數量關系,不會列方程。所以,這節(jié)課不應該是概念課,而是建立方程模型的課,也就是找到未知數與已知數之間的等量關系,就可以列出方程。帶著這些課前思考我認真聽了戴南中心小學何曉燕老師的課,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關注實際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是本節(jié)課比較突出的一個特點。《新課標》指出:數學課堂教學應向學生提供與生活實際密切的、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數學學習內容。何老師這節(jié)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內容都是現實的'、與學生已有知識體系有密切聯系的。如課前導入以師生之間的輕松愉快的聊天形式給學生明確了“已知數”和“未知數”。再如給學生介紹天平,雖然學生在三年級科學課上認識天平,但很少有機會進行操作,何老師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上又給學生介紹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并介紹了天平平衡的知識,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平衡知識,這些是學生感興趣的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接著何老師利用天平的平衡和不平衡寫出了很多等式、不等式,最有趣的是利用砝碼把一個不等式通過不停的調試嘗試轉化成等式,期間有估算思想,有數學逼近思想等。學生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對比,體會到等式的意義、不等式的意義、方程的意義,也深刻理解了方程意義中的兩個關鍵點:未知數、等式。整個環(huán)節(jié),清晰、自然,真正做到了在無痕中讓孩子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二、巧妙設計題組,小題體現大功效
何老師在鞏固練習的時候設計了題組練習,讓學生體驗解決不同的問題卻列出了三個相同的方程3x=180,正當同學們覺得數據一樣就會列出相同方程的時候,又及時的補充了一個反例,根據題意列出來的方程是x-3=180,接著讓學生辯一辯其中的原因,感知相同的數量關系和相同的數據才會列出相同的方程,展示方程的魅力。接著讓學生自創(chuàng)實際問題也列出3x=180這個方程,從而體現數量關系的重要性。相對于學生來講其實最難的是找到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我想這是學生數學學習的轉折點,以往數學學習的是確定的數量或圖形,而進入代數領域之后就進入了“關系”的學習,這樣的內容更加抽象,是數學學習的“分水嶺”,學生的數學成績也由此產生了分化。而通過這個小題組,我覺得學生收獲了很多,對方程意義的理解也很深刻,懂得列方程需要從實際問題中存在的相等的數量關系思考,而其間學生在說、在想、在辨、在創(chuàng)造,作為聽課老師我很是高興,看到孩子們學得輕松,學有收獲,也鍛煉了能力。
三、適時見針插縫,感受數學文化
《課標》指出: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資源,教科書應當承擔向學生傳遞數學文化的重要職責。雖然這一課時教科書上沒有安排相關史料,但何老師在課上確適時地給學生安排了文化大餐,一個是未知數的歷史發(fā)展,一個是方程的歷史發(fā)展,最好還引用數學家陳省身教授說過的名言“數學有‘好’數學和‘不大好’的數學之分,方程,是‘好’的數學的代表”作為本課結束語,讓數學文化貫穿于《認識方程》這節(jié)課的課前、課中和課尾。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遺憾也是一種美。為此提出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1、何老師對于方程的本質,即相等關系(等量關系)處理的很好,但是對于揭示方程意義隨后的鞏固練習“辨析”題,用的是兩個圈讓學生移入相應的圈子,特別是方程,移入那個圈中后原來那個式子就沒有了,給學生一個思維定式,讓學生覺得這些式子方程和等式是非此即彼的關系,而且全部做完都沒有一個學生提出質疑,如6+x=14這還是一個等式,我覺得這就比較遺憾了,雖然老師緊跟著就講析了方程與等式的關系,但畢竟學生在之前已經知道了等式的意義,也已經知道了方程的意義,為什么沒有人質疑呢?其實我覺得20xx年秋天到蘇州參加“中國教育夢—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好課堂小學數學教學觀摩活動”中劉送老師在教學方程與等式這個環(huán)節(jié)就處理了很好,他讓學生把黑板上已經分好類的眾多式子中先圈出等式,此時學生會注重看是否有“=”,再圈出方程,此時學生不但要看“=”,還要看是否有未知數,這樣方程和等式的關系就直接一目了然了。即使我在教學這課時時也像劉松老師這樣處理了,但在中午的補充習題的練習中用的是連線題的形式,對于方程學生還是有很多一部分學生只連一個線。
2、何老師對于方程的建立都是利用直觀的天平,雖然教材上也是利用天平的平衡和不平衡組織教學的,但作為公開課的有充足的備課時間,何老師完全可在最后通過砝碼把天平調節(jié)平衡后,還可以利用PPT增加一些其他形式的情境如臺秤稱物體質量、茶壺灌水等,估計也就1分鐘左右時間吧,但這樣可以讓學生體驗多種呈現方式從而感知多種情境中物體間的相等關系。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相信只要我們的教立足于學生的學,我們的課堂將更精彩,更豐富多彩!
五年級數學《方程》評課稿 篇3
聽了劉xx老師《方程》視頻課,收益良多,感觸頗深。這節(jié)課,劉老師主要采用直觀教學法、演示操作法、觀察法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交流各自對數學的理解,并通過相互合作共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下面我就劉老師這節(jié)課,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借助生活經驗,感悟等量關系
教學開始劉老師直奔主題,讓學生談一談對方程有什么問題,實際實在摸底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接著課件展示天平,然后提問:誰能說一說這兩種東西的質量關系?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聯系了生活實際,較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從自由放東西的過程中較自主的體會到等式的特征(左右兩邊相等)。
二、借助實物演示,引導發(fā)現方程
教師出示情境圖,然后讓學生用數學算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關系?
學生陸續(xù)寫出了等式,也寫出了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這些都為教學方程的意義提供了鮮明的感知材料。劉老師在這時及時指出方程的定義:像x+50=100、2y=5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讓學生理解x+50=100、2y=500的共同特點是“含有未知數”,而且也是“等式”。在學生對方程含義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老師讓學生做幾道判斷題,通過這樣的提示學生就很容易理解等式與方程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包含與被包含關系。
三、營造探究氛圍,引導合作交流
劉老師在課堂上努力營造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氛圍,有意識的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探究問題的平臺。本節(jié)課上通過師生共同探究讓學生體驗到方程建立的過程;通過老師給出實物圖讓學生編寫方程、再互相交流,體現了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協(xié)調發(fā)展,極大發(fā)揮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鞏固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
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本節(jié)內容是讓學生感知什么是方程,建立方程概念。遵循這樣一條主線,讓學生學會將普通語言轉化成數學符號語言的能力。強調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既把握通則通法,又鼓勵思維的靈活多樣。在概念建立后,讓所有學生都掌握編寫方程的要點,體現了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讓不同學生自主編方程,體現了不同人學習數學的不同感悟。
總之,為了使學生獲取“方程的意義”這部分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知識的自信心。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探索、發(fā)現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五年級數學《方程》評課稿 篇4
本次教研組活動是由張老師和王老師的同課異構《方程的意義》,兩位老師分別以三卡模式和小班模式開展教學,兩堂課各有特點。
首先,張老師的課,采用的是三卡模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之前讓學生先進行預習,了解方程的意義,所以在課堂中,用天平表示方程的意義的過程就比較快。學生也能夠總結出等式的特點:天平平衡——等式;指天平不平衡——不等式,而在讓學生分類的環(huán)節(jié),我覺得做得也是不錯的。在分了兩類后,還可以進行把第二類再進行分類,這樣學生對方程是一個等式,更是含有未知數的這兩個條件就不會忘記了。另外在練習的環(huán)節(jié),練習設計的也很有層次性,但是對于三卡教學,可能應用的比較少,和平時的小班教學沒有多大的改變,建議深入研究。
然后是王老師的`小班教學模式,和張老師一樣,也是用天平來讓學生理解平衡,用等號表示,不平衡,就用不等式表示,然后把這些算式分分類的過程,其實學生已經分的很好了,所以老師直接可以從這個分類結果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找出等式和方程的關系,而在接下來的練習環(huán)節(jié),王老師通過讓學生找出算式中是等式的,方程的,以及既不是等式又不是方程的,我覺得這個環(huán)節(jié)有點欠妥當,因為方程就是等式的一類,所以可以先分為等式和不等式,再從等式中找出方程比較合理,然后可以直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說說方程和等式的關系,引出韋恩圖。另外,王老師的這堂課,有個小建議,就是對于板書設計還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梢韵駨埨蠋熌菢影阉闶蕉紝懗杉埰@樣學生分類的時候也比較容易,就不會造成黑板上一直寫,板書比較凌亂。
五年級數學《方程》評課稿 篇5
“解方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簡易方程”中的重要教學內容。本節(jié)課陳老師能夠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重視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交流,注重學生的想法。通過小組討論、同桌合作交流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自主的活動空間和交流的機會,引領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來獲取知識,體現出主體性教學的課程新理念。教學過程有條理性,教學效果顯著。我個人認為陳老師執(zhí)教的《解方程》一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1 、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靈活地處理和利用教材。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如:在具體指導學生解方程的過程中,(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陳老師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接著展示小組合作探究的結果,請小組里的.同學口述解方程的過程,同時教師用課件演示或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陳老師利用小組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大膽地放手學生自主探究本課的教學重點,同時做到有的放矢,能很好歸納總結,這一點做得非常好。在此過程中陳老師突出強調兩點:其一是解方程的依據是什么;其二是注意解方程的格式。突出了這兩點,為以后解稍復雜方程做準備。
3、課堂結構安排的非常合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幾方面:
。1)、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的很合理,并且講與練時間搭配也很合理。
(2)、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合理,陳教師占用時間與學生活動時間剛好相等。并且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也很合理。
除了以上幾點外,陳老師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還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教學語言準確、嚴密;對學生的啟發(fā)、點撥恰到好處,與學生的交流親切自然。
然而,這節(jié)課上也有值得探討的地方,如:在教學“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兩個概念的聯系與區(qū)別時,教師講得過多。我個人認為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學生自學的方式來完成可能效果會更好些。
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認識,有不當之處,請各位同仁指正。
五年級數學《方程》評課稿 篇6
說實話,我比較喜歡聽天空有風的課,因為從馬軍花那兒經常能聽到一些非常新的教學方法,開拓我的思路,今天也不例外,收獲頗多,我把它記下來,和您一起交流,希望得到您的指導。
上課內容是新學期的第一課時--《方程》,她準備非常充分,沒有利用現成的課件,自己精心設計了幻燈片,安排了四個環(huán)節(jié),為這節(jié)課的成功做了非常好的鋪墊。
第一環(huán)節(jié):她打破課本中為他安排的例題,從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喜歡玩的蹺蹺板入手,兩個學生體重不相等和相等的幾種情況,大大吸引了孩子們,緊接著引入了書中的例1,如果想知道某個物體的重量就需要用到砝碼,在老師的.設計下,學生自己總結了算式:20<5020+30=50.,并獨立完成了書中的例1。
第二環(huán)節(jié):紅隊和白隊進行體育比賽,紅隊得了40分,白隊得了50分,紅隊再追x分,比分會怎么樣?學生猜測三種結果,老師適時地板書:40+x<50,40+x>50,40+x=50,巧妙地突破了例2的難點,學生獨立完成例2時,全班幾乎沒有錯,老師又從例2中板書了如下幾道算式;50+x>100
X+50<200
50+50=100
X+50=150
2x=100
第三環(huán)節(jié):老師讓學生根據上面的算式特點進行分類,得出等式和不等式兩類,然后又從等式中找出了方程和非方程,并由學生自己總結了方程和等式之間的關系,嘗試用集合圈表示出來,運用了遷移的教學方法,效果較好。
第四環(huán)節(jié):通過練習鞏固了今天的所學知識,學生掌握情況還是很不錯的。
這節(jié)課聽下來總體感受如下
1、每一個知識點的引入都很巧妙,讓兩個例題的教學都有水到渠成的感覺。
2、學生利用已有的學習經驗,自己總結出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主體地位被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3、教師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是比較到位的,關鍵時刻主導地位引領的也不錯。
4、教師在課上和學生相當平等,“請”字始終掛到嘴上,課堂氣氛很融洽。
最后感謝天空有風讓我學到這么多,更是贊嘆她對教育的執(zhí)著,我要向她學習。
五年級數學《方程》評課稿 篇7
今天,有幸聽了湯老師的《認識方程》一課,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方程,是新課標第十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完成整數、小數的認識及其四則計算的學習,積累了較多的數量關系的知識,并學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方程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它對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數學素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它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系;
2、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和符號感。
3、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yǎng)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等習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湯老師對教材安排的教學內容略作調整,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整節(jié)課的結構:
1、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等式的含義。(用時3分鐘)
2、結合情境,觀察探索、討論交流認識方程的含義。(用時16分鐘)
3、 精心設計練習與提問,找到等式與方程的區(qū)別與聯系。(用時8分鐘)
4、聯系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精心設計相應練習。(用時12分鐘)
5、交流收獲,全課小結。(用時1分鐘)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目標定位切合學生實際,靈活組合改編教材,體現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主導思想,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看待現實和日常生活的問題,學生的各種學習內驅力被激活,認知和情感得到同步發(fā)展。全課整個教學過程自然流暢,一氣呵成,用時40分鐘,主要體現了以下教學特色:
一、潛心鉆研教材,結合現實情境靈活組合改編教材。
以熟悉的生活為起點,親歷學習的過程。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了發(fā)展。本課教師首先先很好地解讀了教材,再在此基礎上將教材中的原有例題進行靈活組合適當改編,順著學生學的路徑去思考教的路徑,不僅有助于學生的發(fā)展,也有助于數學學習材料的發(fā)展,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有利于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本課一開始,教師就創(chuàng)設了小明玩天平的情境,提供了天平平衡的情境圖,通過”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的活動,引出”50+50=100、和50X2=100”的等式,激活學生已經積累的關于等式的感性經驗。這樣,以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緊接著結合現實情境,讓學生思考,小明從左邊拿走一個砝碼,天平會怎樣,還能用等號連接式子嗎?得出兩個不等式,50小于100和100大于50,通過在現實情境中的交流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等式的結構、含義,進一步知道等式的左邊和右邊等概念。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的設想與教材中例1的設想相同,只是增加了一個具體的情境。而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貫穿在整個新授過程中,在例2的教學中繼續(xù)運用情境,使學生接受得更輕松快捷。例2進行了結合情境的靈活組合適當改編教材,小明在天平左邊放上一個物體,讓學生猜想如果放下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立刻有學生說到:X+50=100,我想,這也是教師之前精心的預設中所考慮到的,因此,教師反應很快,這個X表示什么?學生答:物體的質量。教師適當點撥:用字母表示非常簡潔,這個物體質量不知道,是未知數,人類用字母表示未知數,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多媒體課件演示:歷史中未知數表示方法。讓學生了解未知數用X表示,繼續(xù)思考第2種第3種可能的'情況,分別是X+50大于100和X+50小于100。
在充分猜想之后,教師給出了事實情況是X+50大于100。并提出為了使天平達到平衡,小明進行了調整。然后,給出學習材料紙,讓學生把今天見到的8個式子分一分,比較區(qū)別交流后得出方程的概念。教材中例2的安排是:首先提供了四幅天平圖,繼續(xù)引導學生”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在學生充分感知和交流的基礎上,接著提出在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進一步的觀察和比較,認識到列出的四個式子中,哪兩個式子是等式。還有兩個式子不是等式。而這里的兩個等式與例1中的等式不同,它們都含有未知數。由此,指出”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相比較而言,湯老師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自己列出X+50=100這樣的式子后再給出幾個式子,根據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列方程,既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熟悉列方程的思維特點,又有利于學生鞏固對方程含義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考探索后形成的個體認識作為生動、有效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在情境中結合自身經驗,親身經歷“符號化”、“數學化”的過程,主題認識逐漸從模糊到清晰,實現在體驗中學習,在感受中理解;實現數學學習的再創(chuàng)造,進而促進自身潛能的發(fā)展。
二、 精心設計練習與提問,結合現實情境突破教學難點。
讓課堂充滿生活氣息,人文氣息,了解知識的“用”場。
對小學生來說,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會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體會到數學的巨大作用,生活即數學,數學本身就是生活。
精心設計練習: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途徑。如何變機械重復的練習為靈活多樣的活動,如何使練習的素材更加貼進學生、并富有時代氣息等都需要教師精心的設計,認真的探討。本課的練習設計就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從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情境中抽取數學問題,并在熟悉的情境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通過根據生活中的“食”:天平測牛奶的重量,稱如皋特產蘿卜、黃酒倒?jié)M1大1小兩個杯子、加鈣蘇打餅干的鈣含量;生活中的“行”張大爺散步;生活中的“建筑”、“藝術品”等多種數量關系式列出方程。倒黃酒這一練習更是非常細膩地讓學生先找出數量關系:大杯的容量+小杯的容量=一瓶的凈含量,再給出已知量與未知量讓學生根據數量關系列出方程,讓學生經歷把實際問題中的相等關系抽象成方程的過程,體會方程的思想,感受方程的實際價值,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感悟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精心設計提問:教學前,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特別是要在學習內容的關鍵處、知識的重、難點處,設計有價值的問題。本課教師很多問題都處理的比較好,如:在學生將8個式子進行分類之后,教師及時地提問:它們是方程嗎?為什么?分別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其他3組式子不是方程。并闡述理由,立刻又追問:看來,要成為方程必須具備什么條件?這樣的及時追問,將學生的思維,由浮淺引向深入。又如:練習中將原教材中的問題分成幾個不同層次來進行提問,練一練,教師并不急著讓學生按原題要求找出等式和方程,而是先問:8個式子中哪些不是等式?先讓學生找出不等式,剩余的就是等式,這樣精彩的提問教會學生用排除法找到答案,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而且,在找到等式的基礎上再找出其中哪些是方程,讓學生體會感受到方程是特殊的等式,四兩撥千斤地突破了本課教學的難點。
當然教學是永無止境的,下面就本節(jié)課說說幾個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說到就能做到嗎?個體=全體嗎?
本課練習設計的內容是從生活中而來,貼近學生,富有時代氣息,內容的選取是我剛才評價中的亮點,但是在練習的交流方式上我認為還有待商榷。從生活中常要用到方程,讓學生用方程表示杯、奶、砝碼之間的質量關系這一練習開始,稱蘿卜、倒黃酒、張大爺散步打太極、建筑物的歷史、護城河上的橋、盆景的價格到最后的一則廣告,這9個練習全部采用單一的教師和學生一對一的問答來完成,許多需要列出方程再交流的也只由一個學生口答結束。是不是說到就能做到了呢?回答問題的這一位同學個體就等于全體了嗎?其實這節(jié)課涉及到的根據數量關系列出方程的處理要求比較高,一不留神很容易產生錯誤。所以并不是班級中每個學生都能聽到其他學生的回答馬上想到方程與具體情境的關系,聽過了就忘了,對于這部分學生,這些練習都沒有起到原有的作用。不妨讓學生在草稿本上先寫一寫,再利用起板書,在黑板的一邊將學生的方程寫下來,更有助于學生的直觀理解,如果因為這樣時間不夠也可去掉幾題的練習。其實這樣以個體代表全體的情況在練一練第一題中也出現過,在找出等式之后,教師提問其中哪些是方程?讓一位學生到電腦上來找,其余的學生看,是不是讓每位同學都經歷一下找的過程更恰當些呢?
二、細節(jié)處值得推敲
1、問題的指向性需更強些
在將8個式子分一分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的提問有些不明確,學生得出兩種分法后,教師說:“老師也借用這個同學的方法,按是否是等式分成了兩類,能不能再按照有沒有未知數再來分一分?”這一問題如果能結合手勢指著分好的這兩塊,說得更清楚更強調繼續(xù)分這一要求,是否就能避免學生出現又回到第一種方法這一錯誤了呢?
2、教師要學會敏銳地聽,機智地答
在練一練中找出哪些不是等式的這一問題的回答中出現學生回答:6+X=14不是等式,教師的處理是:先輕聲地說:“再說一遍”,有不同意見,再指明,學生說的卻不是針對這一問題的不同意見,教師再追問:6+X=14是不是等式,讓一位同學再說說理由,再問這位同學現在有沒有改變想法?我認為教師應學會從學生的回答中找出錯誤的原因,其實這位同學也許只是認為方程就不是等式才會犯這種錯誤。這時教師是否在學生說完它不是等式之后將這個式子寫在黑板上,與之前板書中的等式進行比較,讓學生結合板書邊看邊思考它是不是等式,這樣學生視覺與聽覺結合再思考,讓學生知道錯并知道為什么錯,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認為在學生說出等式與方程的區(qū)別與聯系之后再回來看這個式子,讓學生知道,它既是方程又是等式,可以幫助學生感受等式和方程的聯系和區(qū)別,體會方程就是一類特殊的等式。
以上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意見,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五年級數學《方程》評課稿 篇8
《分式方程》是《分式》一章的重要內容,該課的教學是學生學好本章的關鍵。陳老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對課堂進行了精心設計,體現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他的教學特點如下:
1、教學設計好,導入自然,環(huán)節(jié)緊湊、流暢,既有對優(yōu)秀教學方法的吸收,又有個人的創(chuàng)新、獨到之處,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對知識的探索過程,完全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對教師的要求。
2、個人基本功扎實,整堂課教師精神飽滿,面帶微笑,時刻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意調控學習學生、引導學生,課堂氣氛活躍。教師的課前準備充分,多媒體的運用,使題型的訓練多樣化,課堂中教師的應變力強。
3、科學探究處理的比較好,陳老師首先引導學生得出分式方程的'概念,然后引導學生探究得出分式方程的解法。然后由幫到放,由學生自己解方程,但陳老師沒能做到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在教學過程中深怕學生不懂。
4、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yǎng)與滲透引入,讓學生從整體、系統(tǒng)的角度領悟教材,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認知基礎。
縱上所述,陳老師的這堂課比較成功,這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一些看法,不足之處請?zhí)岢鰧氋F的意見。謝謝大家。
五年級數學《方程》評課稿 篇9
12月18日下午第一節(jié)課高二數學全體教師共同聽取了張善和老師《拋物線及其標準方程》一課,課下組內教師對本節(jié)課進行評議,主要內容如下:
1、本節(jié)課教師將導學案提前及時發(fā)給學生完成預習。這種處理方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又能在課堂上節(jié)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課上教師結合導學案,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突破難點,體現重點。
2、通過“觀察”、“思考”、“探究”等一系列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類比、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的能力,并進一步感受坐標法及數形結合的思想。
3、通過小組合作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團隊精神,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通過欣賞生活中一些拋物線型建筑,不但加強了學生對拋物線的感性認識,而且使學生受到美的享受,陶冶了情操。
4本節(jié)課采用了學案導學法、直觀演示法和啟發(fā)法。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教師能夠使用多媒體教學平臺,直觀演示拋物線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觀察中感悟,在觀察中總結,為之后的由形到數打下基礎,在演示的過程中滲透啟發(fā)引導法,教師能夠正確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像揭示本質,從而得到正確的定義。
5本節(jié)課教學層次分明,脈絡清晰。課前準備的主要載體為導學案,課上以投籃為情境引入,結合幾何畫板演示,自然引出拋物線的概念,在總結了相應知識點之后,及時進行例題的鞏固和練習題的應用,由“活學”升華為“活用”,沒有出現浪費課堂時間的行為。
6、教學效率高,課堂容量很大,學生思維活躍,大部分學生能積極配合老師并參與課堂活動,能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掌握了相關的基本知識,還開拓了思維,學生在民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獲得了新的認識和和情感體驗。
總體來說:本節(jié)課課堂結構設計合理,講練時間安排得當,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極大限度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體現了啟發(fā)式教學原則和教師對學生的合理指導,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從而達到會學和學會的最終目的。整節(jié)課都深刻體現了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這種新課程教學理念。
五年級數學《方程》評課稿 篇10
胡主任上課給我的總的印象是說話幽默,敢于創(chuàng)新,學生學得輕松。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教學理念與時俱進
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數學思想方法,來用于將來的學習和工作。胡主任他就一改傳統(tǒng)的灌輸入教學,在這堂課他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思維,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首先他出示一臺天平,由學生去聯想與數學有關的概念,學生就會大膽去聯想已學到的`數學知識,這樣學生一下子就會自己的橫向思維和縱向思維全調動起來了,然后又由學生給方程取名,自己下定義,再由路程=路程,速度=速度,時間=時間,學生還能想到哪些?等等,他整個的教學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學生整堂課都能積極大膽地思維,這些都是我們數學教學發(fā)展的總方向,很值得我們學習。
二、教學基本功扎實,問題層層引入
胡主任整堂課都是面帶笑容,讓學生覺得很親切,說話幽默風趣,學生學起來沒有壓力。他非常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問題由易入難,全由學生一步一步上臺板書,這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板書設計也非常的到位,可見胡主任課前也是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最后又設計了一道英語試題,讓學生耳目一新,迫切急于去找答案,在這道題中他既向學生滲透了用未知數來代替未知字母這種數學建模思想,同時也向學生滲透了德育學習,以及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也是有聯系的。
三、教學建議
胡主任這堂課設計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運用相等關系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這確實是我們這堂課的難點,我覺得學生在這方面一直不太擅長分析題意,要列出有關式子,找出等量關系,可能對絕大部分同學來說都是很困難,我覺得胡主任在教材的例題分析上應該還要更細一點,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嘗試如何用算術方法解決它,然后再逐步引導學生(也可畫表格分析)列出含未知數的式子表示相關的量,并進一步依據相等關系列出方程,這樣更能突出方程比列算式有更多的優(yōu)越性。另外在鋪墊過渡題的第二題中,因為胡主任前面一直是講一元一次方程,但后來列出來的方程卻是一分式方程,與前面有點不符。當時在講教材例題時,胡主任說可以利用AB=BD或AC=CD,我覺得這樣用詞不準確,應說是利用這兩段的速度相等?傊谜n都值得研究與借鑒。
五年級數學《方程》評課稿 篇11
今天聽了涂老師的《認識方程》這節(jié)課,讓我感受頗深。認識方程原來是五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的第一課內容,但是涂老師把它放在四年級班級上。雖然是四年級的孩子,但是完全能接受。學生不僅理解了什么是方程,找到未知數與已知數之間的等量關系,就可以列出方程。還學會判斷,在腦海中建立方程模型。聽完這節(jié)課后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關注實際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涂老師這節(jié)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內容都是現實的、與學生已有知識體系有密切聯系的。如課前導入以師生之間的輕松愉快的聊天形式給學生明確了“小A已知數”和“小b未知數”。再如給學生介紹天平,雖然學生在三年級科學課上認識天平,但很少有機會進行操作,涂老師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上又給學生介紹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并介紹了天平平衡的知識,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平衡知識,學生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對比,體會到等式的意義、不等式的意義、方程的意義,也深刻理解了方程意義中的兩個關鍵點:未知數、等式。整個環(huán)節(jié),清晰、自然,真正做到了在無痕中讓孩子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二、巧妙設計題組,小題體現大功效
涂老師在鞏固練習的時候設計了一組開放性練習,讓學生體驗什么是方程,出現兩個不同的算式6x+=78,36+=4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接著讓學生辯一辯其中的原因,感知相同的數量關系和相同的數據才會列出相同的方程,展示方程的魅力。相對于學生來講其實最難的是找到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我想這是學生數學學習的轉折點,以往數學學習的是確定的數量或圖形,而進入代數領域之后就進入了“關系”的學習,這樣的內容更加抽象,是數學學習的“分水嶺”,學生的數學成績也由此產生了分化。而通過這個小題組,我覺得學生收獲了很多,對方程意義的理解也很深刻,懂得列方程需要從實際問題中存在的相等的數量關系思考,而其間學生在說、在想、在辨、在創(chuàng)造,作為聽課老師我很是高興,看到孩子們學得輕松,學有收獲,也鍛煉了能力。
三、適時見針插縫,感受數學文化
雖然這一課時教科書上沒有安排相關史料,但涂老師在課上確適時地給學生安排了文化大餐,一個是未知數的歷史發(fā)展,一個是方程的歷史發(fā)展,最好還引用數學家陳省身教授說過的名言“數學有‘好’數學和‘不大好’的數學之分,方程,是‘好’的數學的代表”作為本課結束語,讓數學文化貫穿于《認識方程》這節(jié)課的課前、課中和課尾。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相信只要我們的教立足于學生的學,我們的課堂將更精彩,更豐富多彩!
【五年級數學《方程》評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方程評課稿07-03
五年級數學《方程》評課稿06-29
五年級數學《方程》評課稿(精選11篇)11-15
認識方程評課稿(3篇)06-09
《認識方程》評課稿(精選6篇)09-24
從算式到方程評課稿(精選5篇)11-03
《方程的意義》的評課稿(通用10篇)05-31
從算式到方程的評課稿(精選10篇)11-20
小學數學評課稿03-01
數學《統(tǒng)計》評課稿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