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評課稿(通用2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評課稿準備工作,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并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那么什么樣的評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評課稿 篇1
李老師執(zhí)教的《數(shù)學廣角》中的“重復問題”,這一堂中呈現(xiàn)出許多亮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孩子的興趣
整堂課汪老師以進入數(shù)學樂園為引線,幫助遇到困難的小豬為為題解決的切入口,讓孩子們在一個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享受助人為樂的樂趣,享受到學好數(shù)學帶來的巨大成就感,讓學生能更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
二、李老師能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放手又有效的調控教學。
例如:在整個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基本上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去獲取,老師只是起了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
三、注重學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充分獲取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交流,可見,合作交流在數(shù)學教學中也相當重要,本課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理念,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中學會了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精心設計課堂練習
體現(xiàn)趣味性和層次性,先設計了游戲,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然后設計了幾道有趣的練習,使練習有坡度,難度適宜,真正體現(xiàn)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遺憾也是一種立美,為此,我提出兩個不成熟的看法:
一、是學生的錯誤也是比較好的教學資源,老師還應善于傾聽學生的錯因,才能更有利于幫助問題的解決。
二、是要規(guī)范學生數(shù)學語言。
三年級評課稿 篇2
我認為課堂40分鐘是非常寶貴的,如何讓這40分鐘的教學,產(chǎn)生最大的效益是我們一直所追求的。
今天,我觀看《金色的草地》一課,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處理得好:
一.精心設計導語,橋妙導入。
老師剛開課,就檢查學生對文中三個容易寫錯的生字詞的書寫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寫得漂亮,并獎勵神秘的禮物——蒲公英,讓他們盡情吹蒲公英感受快樂。接著很自然地過渡到新課學習:文中寫的兄弟倆玩蒲公英也很快樂,讓我們學習這一課和他們倆分享快樂。這樣設計非常巧妙,既能進行識字教學,又很自然地過渡本課教學內(nèi)容;既能讓學生親自感受到蒲公英的有趣,產(chǎn)生喜歡之情,又能點燃學文的欲望。
二.以讀為經(jīng),以讀代講。
課堂里書聲瑯瑯。比如,在精讀文中第二自然段時,教師讓學生找文中寫兄弟倆玩蒲公英快樂的'語句,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形式多樣化,如“指名讀,男女比賽讀,分角色讀”,通過朗讀,感悟到兄弟倆的活潑,淘氣,蒲公英的有趣。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教師也引導學生進行品讀,抓住文中重點詞句來品味,理解蒲公英變色的原因。
三.尊重學生的多元理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自由交流,課堂簡直成為學生的快樂驛站。教師讓學生無拘無束的交談自己的見解。這是給學生很好的語言實踐機會,訓練學生理解,概括,表達能力。
但是,這節(jié)課也給我留下一些遺憾,也給了我對有效教學的思考有了很多啟發(fā)。
一.有效教學需充分利用課程資源
《金色的草地》寫倆件事,其中一件事是:吹蒲公英玩。在講授課文時,老師只讓學生讀,要讀出有趣的感覺,但再這樣讀,學生似乎沒很好體會到“有趣”。我發(fā)現(xiàn),其實課文中就畫了這件事,老師如果讓學生看插圖盡情想象,兄弟倆在草地上如何吹蒲公英玩耍的情景,再讓學生表演。這樣,學生就如臨其境,更親自體驗到快樂。
二.有效教學需要老師點撥。看得出來,老師非常注重以生為本,在課堂上讓學生讀,自己說。學生讀得不夠好,說得不夠通順,簡練,教師沒有相機引導點撥。
三.有效教學需要合作。新課標中,明文提倡合作學習。我認為采用“合作探究”形式,還是不能忽略。
三年級評課稿 篇3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是一篇思想性極強的敘事課文,內(nèi)容簡單,意義深刻。李老師做到準確把握、理解教材,課堂上把閱讀教學生活化,為學生營造了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是一堂重視雙基的扎扎實實的語文課。我感覺她在以下一些環(huán)節(jié)設計與處理上,頗有用心:
1.導入過程中有一個回憶上節(jié)課學習的對這個村莊的印象的: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小村莊在老師的故事中娓娓而來,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首先學生感受到“美”的氛圍。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穿插了語言重組,這樣的處理把原本枯燥乏味的聽說結合進來,同時也回顧了文本內(nèi)容,對村莊原本的環(huán)境做了總的介紹。然后畫面急劇變化,讓學生找出小村莊后來怎么樣了,突如其來的洪水毀掉了這個美麗的村莊,讓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張開的狀態(tài),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感受到村莊從“美麗”到“毀滅”的過程給他們帶來的那種震撼心靈的感覺。第一次與大自然進行心靈碰撞為他們理解村莊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礎。
2.在教學到第三自然段時,在語言感悟上做了如下嘗試,以一個重點句為例:先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引導學生反復讀句后,學生說出了一點感受:一代代的村民都在不停地砍樹,樹越來越少,裸露的土地越來越大。接著,教師深入引導,村民砍來的樹都做成了什么,學生回答,屏幕顯示“樹木變成了各家客戶一間間、一棟棟的房子,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各種各樣的工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教師接著指導學生通過“著急”“可惜”“痛心”三中不同情感反復朗讀,學生的感悟也層層深入,學生不僅品出了言中之意,悟出了言中之理,更感受到了言中之情。
3.拓寬思路,引向課外。李老師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設計了創(chuàng)意性的題目,我認為非常好!澳阆雽π〈迩f的人們說些什么?”“設計環(huán)保廣告詞”等這些話題拓寬了學生的思路,不僅告戒小村莊的人們不要亂砍亂伐樹木,還教育自己要保護環(huán)境、愛護花草樹木,培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的家園的美好思想感情。
當然,如果本節(jié)課李老師能設計板書,讓板書輔助教學會更完美。
三年級評課稿 篇4
今天我聽了劉芳老師執(zhí)教的《恐龍》一課。這是一篇小小的說明文,介紹了多種恐龍的名稱和特點、生活習性?铸堧m然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卻始終是人們探索的對象,更是許多孩子喜愛的動物,更是他們想了解的動物。
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若不注意,有可能上成一堂知識介紹性質的自然課。因此,本課教學應立足“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利用這些知識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在閱讀中學習如何運用說明方法增加知識性文章的可讀性。
下面就這節(jié)課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媒體創(chuàng)設,激發(fā)興趣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于營造氛圍,還在于語文學習需要熏陶感染。劉老師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視頻,再現(xiàn)了劍龍勇敢搏斗的場面和霸王龍的兇殘,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景,讓生仿佛身臨其境。通過視頻的播放,聲音的渲染,讓學生在感官上有了深層的.理解,有助于了解恐龍的外形特點及其生活習性。
二、以讀促情,讀中感悟
語文新課標注重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劉老師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了解恐龍。如“望而生畏”“龐然大物”通過聯(lián)系生活和圖文結合,讓學生進行體會,并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這節(jié)課讀的形式較多,但讀的分量和深度不夠,如能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深入課文語境來讀,可能更能讓學生讀出對恐龍的了解和喜愛。
三、學法指導,自主探究
學習語文貴在“學”,教師應該“授之以漁”,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欲望,培養(yǎng)自學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劉老師的課堂上,較好的體現(xiàn)了教師由“扶”到“放”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學法指導,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在指導教學完雷龍后,教師總結學習方法:
1.找出特點;
2.說明方法;
3.讀讀句子。
通過指導,出示表格,讓學生自學其余幾種恐龍,并且滲透說明方法的指導,較好的突破了課文的重點,讓學生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為學生指明了方向,樂于并且易于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四、統(tǒng)領全文,整體把握
語文教學要體現(xiàn)其工具性,對于課文整體性的把握,也是訓練學生概括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劉老師在上課開始,就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二到四段,找出寫了哪些恐龍,并且出示表格根據(jù)不同的標準進行歸類(恐龍和恐龍的親戚,植食和肉食),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學生一下子抓住了恐龍的種類特點和生活習性,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的工具性特點,更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
最后總結全文時,如讓學生根據(jù)表格自主歸納所學,可能學生對課文印象更加深刻。
五、積累遷移,練寫內(nèi)化
小學語文改革的方向是“讀得進,記得住,用得出”。要在充分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會用語言文字,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劉老師讓學生以“我是某某龍”的句式進行自我介紹,注重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個人以為,如能鼓勵學生用個人語言來表述恐龍的形態(tài)、習性等特點,似乎更能體現(xiàn)課堂的語文味。
綜上所述,劉老師的這節(jié)課讓我體會很深,我們相信只要不斷的探索努力,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會展現(xiàn)一片美麗的藍天。
三年級評課稿 篇5
崔老師的《正方形的周長》一課,教學目標明確,能夠圍繞目標教學,過程設計條理清楚,突出重點,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突破難點,自主探索,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好,這一節(jié)有以下的優(yōu)點:
1、教學內(nèi)容設計實用,能以問題為主線,以老師的質疑為導,圍繞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層層深入授課。
2、新課的復習引入自然。先做有關乘4和除以4的口算練習,為后面的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作準備;再出示一個正方形,讓學生說一說它的特點。為新知探究學習做好街接準備。
3、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構建過程。崔老師通過出示了正方形情境圖,讓學生通過學具、電腦演示等形式讓學生了解、明白正方形周長的概念,及計算方法。并讓學生思考:要求正方形的'周長,我們必須知道什么?讓同學們討論得出答案知道多種方法計算,充分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培養(yǎng)了學生解題方法多樣化的能力。
4、在得出了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崔老師根據(jù)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了不同層次,難度適中的練習,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正方形周長的理解,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對知識進一步鞏固和運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建議: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討論、計算,找到不同的計算方法后。再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找到最好的計算方法,從而歸納出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
三年級評課稿 篇6
《果園機器人》所寫的內(nèi)容極為有趣,貼近學生的心理,特別是男生,十分喜歡討論關于機器人的話題。文章的敘述方式很有特色,果園機器人各種特性的介紹,是隨著果園生產(chǎn)需要的變化一步步體現(xiàn)出來的。機器人特點的介紹有層次,也體現(xiàn)了生產(chǎn)需求是科技發(fā)展動力,學生讀后會得到有益的啟示。今天,有幸聆聽了王老師的課,有以下的感觸:
王老師先帶領大家欣賞了各式各樣的現(xiàn)代機器人,孩子們一下子就有興趣了。而且王老師的教學是基于學生的學情的,她先讓學生看一篇學生寫的片段,讓孩子自己觀察這個片段缺了什么。好,就是基于這點,王老師展開了這堂精彩的探索之課。
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本課的兩大法寶,擬人的手法和關鍵詞。如此王老師的課堂思路顯得清晰極了,孩子們學完本課后是有所得的,而這兩樣法寶又恰好可以運用于本單元的習作中。
“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機器人的有趣呢?”王老師將學習的主動權全全交到孩子們的手中,不管是學習課文的“他們能把成熟的果子從書上摘下來,整齊地裝進紙箱,然后運到指定的地方”還是學習“如果沒有電,他們是要‘罷工’的!钡鹊染渥。每一個句子都是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劃找,自己繪聲繪色地述說有趣之處,教師有的就是點撥,評價、表揚和鼓勵。然后在學生點明有趣之處后,鼓勵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朗讀將有趣表現(xiàn)出來,整堂課孩子們書聲瑯瑯,學習津津有味。不管是“能干的機器人、神奇的機器人”還有“罷工的機器人、餓倒的機器人”,或是“聽話的機器人”我想孩子們的腦海里都已經(jīng)刻下清晰地印記。特別讓學生想象“餓倒”的機器人會說些什么呢?孩子們想象的既有童趣又符合課文的內(nèi)容描述,讓孩子們的自主學習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如果在學習“在收獲的季節(jié),這些機器人只要撿掉在地上的水果‘吃’,就能不停地工作。”教師鼓勵孩子:除了吃地上的水果充電,如果有機會讓你參與到果園機器人的發(fā)明中。你會用什么來代替水果嗎?讓孩子們想象的翅膀打開,來個文本的再次制造,我覺得今天的課堂會更加引人了!
當然,王老師的課堂,孩子們的想象的翅膀也是張開的,而且張開得很美。先寫下自己想發(fā)明的機器人,再寫下會有哪些本領?然后動筆之后,讓孩子課堂上直接匯報,又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口頭交際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此外,我覺得王老師的評價語用得特別是得心印手,使課堂時刻充滿人文關懷,學生的學習情緒一直那么高漲。致敬!
三年級評課稿 篇7
《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是三年級上第七單元的開篇文章。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不一樣。這篇課文寫的是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fā)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從以上單元目標和課文的具體特點看,引導學生了解發(fā)明家的思維過程即把矛的自衛(wèi)和盾的進攻合二為一的過程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
張老師在上本堂課時,教態(tài)自然,充滿激情,能做到以身示教。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分析張老師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我認為本課教學的最大亮點是緊扣語文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學會求知、學會思考、學會表達。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分三個方面組織教學。
第一方面:重視學生的初讀感知,通過不同形式和不同的側重點,從生字的讀音、字形、以及詞語之間,詞語在句子中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了解生字詞的`意義。這一步教師做得十分有耐心,“矛和盾”的字形從會意的角度出發(fā),提醒學生寫字的注意點,“坦克和履帶”的關系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認識履帶的作用,從而為下文的教學打下伏筆。至于“左抵右擋和難以招架”這一組詞教師又以現(xiàn)成的鉛筆和書本作道具,創(chuàng)設課文情境,體驗比賽的緊張激烈,從而形象地理解詞的含義。我想這樣的教學,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本課的字詞,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學習字詞的方法策略。
第二方面:重視對語文文字的表達方式的探究。鼓勵學生讀好課文,在由衷贊嘆聲中,學生將課文讀懂了,并能結合“矛、進攻、盾、自衛(wèi)”等詞語概括了全文主要講的一件事。同時,教師重點抓住發(fā)明家的發(fā)明坦克的心理歷程,讓學生潛心會文,找出寫發(fā)明家想法的幾個句子,抓住關鍵詞,讀讀議議!叭缬挈c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句。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準確。并引導學生讀相關句子。對這幾個句子的教學,教師也各有側重點。
第三方面:巧用表格,探究發(fā)明家的思考過程,同時遷移運用課文的表達方式。發(fā)明家是如何想到給帶“槍口和炮口”的“鐵屋子”裝上輪子、按上履帶的,課文沒有具體展開,這便為學生的探究和實踐提供了平臺。教師及時地抓住了這一機會,激勵學生也來做一回發(fā)明家,模仿課文中“如果……就……”表達方式,闡述發(fā)明的思考過程。在這一過程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從讀到說到自由寫,體現(xiàn)由扶到放的教學原則。
整體上,張老師上課富有激情,表情豐富。但是我也有疑惑的地方,首先張老師的板書是否還未完整,研讀部分是否偏重人文,忽略了工具性。語文課離不開學生主動地反復地讀,在讀中感受語言,在讀中積累語言。
這純屬個人意見,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
三年級評課稿 篇8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侯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jié)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關于“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一、上課開始對學生進行了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復習,回顧了加法豎式計算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項,為本節(jié)課的連續(xù)進位計算奠定了基礎,緊接著又情景導入新課,給出學生的一幅幅美麗的長治濕地公園的圖片,讓學生感嘆美景的同時也學會了表達美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不過此時引入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有些短截,不是很自然,建議教師在學生提出公園里面有植物和動物時,教師可以提問,你知道公園里有多少動植物嗎?引出課題顯得本節(jié)課知識的重要性。
二、教師授課非常吸引人,本節(jié)課感受最深的.是侯老師很會上課,也很會利用學生,出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的原因以及糾正問題都是學生來完成,充分給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和自主解決問題的條件,開始學生計算錯了,教師讓學生分析為什么會錯,有學生說出了沒有預習,沒有加進位等等,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包括了日常的行為習慣,教師的舉動不僅讓出錯的學生知道了怎樣學習也讓其他學生明白了怎樣學習。
三、教師對知識的把握也比較好,了解了學生的易錯點,在進位方面進行了不斷的強化和訓練,也讓學生反復在改知識點上說,時時刻刻都在強調,自然學生就會在這個地方小心,而且在細節(jié)上都做了說明,包括進到哪一位,加幾次,怎樣加等。
四、對方法的引導很靈活,在驗算上讓學生自己探究有幾種方法,體現(xiàn)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對本節(jié)課意見和建議:
1、課堂可以進行縮減,處理好學生回答問題的關鍵,控制好時間,為后面的練習留下充足時間。
2、估算出現(xiàn)的算計可以和后面驗算的第三種方法進行對比,進行拓寬知識。
三年級評課稿 篇9
xx老師執(zhí)教的《水和水蒸氣》這一課,這是一課比較有難度的課,主要是要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水蒸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見的氣體,以及糾正學生原先認為開水冒出的白煙和白霧是水蒸氣這一錯誤的前概念,幫助學生重新建構水和水蒸氣的正確概念。鄭老師這節(jié)課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在給予的的鼓勵和表揚上很豐富,并且很及時,積極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教態(tài)自然,語言精煉,基本是非常的扎實的.等。
現(xiàn)根據(jù)鄭老師整個教學的過程來簡單地談談個人的看法。引入自然,通過自我介紹用濕布將自己的姓寫在了黑板上,接著提問:老師剛才寫得字怎么了?(提問方式好像有些不妥)引發(fā)學生思考,同時很有效的暴露了學生對“蒸發(fā)”“水蒸氣”等認識的前概念。接著讓學生說話生活中的類似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生活性和實際性。接著出示課件展示水槽中的水的變化情況,讓學生進行猜測,并通過觀察水滴在手背上的變化和加蓋燒杯的玻璃片的變化,認識到水的蒸發(fā)和水蒸氣會又變成小水珠。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鄭老師的活動目的有些不明確,比如滴一滴水在手背上,我想鄭老師是為了讓學生體驗到水蒸氣是看不見的,但是由于當天空氣濕度很大,并且學生滴的水滴沒有這么快就蒸發(fā),學生其實無法感受到水在蒸發(fā)這一過程,并且手背也是可以吸收水分的,這樣反而不利于這個活動目標的達成,建議可以將水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稍微傾斜玻璃片使水展開,這樣水就會很快蒸發(fā),相信這樣的效果會更好。接著在闡述開水冒出的白煙是水珠還是水蒸氣這個問題上,大部分學生認為是水蒸氣,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教師通過提點“水蒸氣是看不見的,可是這白眼卻讓我們看見了,那它是水蒸氣嗎?這樣就可以很恰當?shù)陌褜W生的錯誤認識糾正,本來到這里教師的目標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一大部分了,但是接著教師又演示了噴霧實驗,給學生看了瀑布視頻,教師本意是讓學生將知識得以應用,可是這環(huán)節(jié)上教師好像過于強調水蒸氣和水的區(qū)別,而沒有讓學生認識到水的變化實際上是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只是強調了一個結果,而沒有引領學生去探究過程,因此在遇冷凝結這一概念的建構上,教師還是沒有達成,事實上這才是本單元以及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感受到溫度的變化是水狀態(tài)的變化的原因。建議鄭老師可以再次整合活動,提高活動的有效性,相信這樣會更能提高教學效率。
這只是鄭老師的第一次試教,一節(jié)好的課是要教師不斷地琢磨的,相信在接下來的試教中,鄭老師會給我們呈現(xiàn)更加精彩的課堂。
三年級評課稿 篇10
李老師講授的是北師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乘火車》這一課,從她的教學設計,教學構思,教學方法中,可以感受到她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會是深刻的,教學方法把握得當,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注重學生的分享交流
從這節(jié)課的情境導入,同桌交流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獨立列式計算,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等等,這些環(huán)節(jié)中,可以看出李老師在課堂上放手給學生,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每個環(huán)節(jié),并和同桌進行交流,既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又有交流的時間。
二、引導學生學會合作,敢于大膽展示匯報
課堂上,孩子們上臺展示匯報的時候,儀態(tài)大方,聲音響亮,表達想法條理清晰。對72×5的計算方法,孩子們上臺展示的就有好幾種:
有點子圖、表格、豎式,口算等,在交流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說清每一步的意思。我相信,如果學生能把計算過程的每一步都說清楚,那么他對于算理和算法也會理解的很透徹。對于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學生已經(jīng)能很清楚的表達了,那么接下來的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李老師更是完全放手讓孩子們獨立計算,上臺展示交流。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產(chǎn)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李老師摒棄了師生問答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組織、引導、放手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畫一畫,說一說,寫一寫,并讓學生上臺分享展示。尊重了學生的意見,發(fā)揚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交流,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實現(xiàn)了由單一被動式接受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轉變,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群體的積極性,真正在課堂上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三年級評課稿 篇11
《蜜蜂》是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在自己執(zhí)教了第一課時后,我聽了師父的第二課時的教學。
本單元的導讀要求是要孩子通過學習課文,一起去發(fā)現(xiàn)作者發(fā)現(xiàn)的秘密,要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的品質!睹鄯洹方榻B了作者通過一個簡單而精心的試驗得出結論的故事。
在第一課時,師父上了課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講清了做試驗的原因和得出的結論,留下了疑問,即: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這個試驗的呢?
第二課時,首先聽寫幾個詞語,檢查上節(jié)課的基礎掌握情況,然后通過提問:“通過昨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回顧課文的內(nèi)容結構即:聽說——試驗——結論。
接下來自然導入今天新課的學習,初讀時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讀一讀,劃出他是怎么做試驗的,再想想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然后學生自由默讀課文,在交流時,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
1、抓二十只,做白色記號;
2、讓小女兒在旁等;
3、走兩里多路。
進而提問為什么要這么做。從而引導學生感悟作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接下來,學習試驗的過程和結果,通過句子的交流與講解理解第三自然段。在此基礎上,進行說話練習:“小蜜蜂我想對你說———”,并且說說原因。最后回歸全文,感受作者“求實的科學精神”,并且歸納課文的寫作特點,即用詞準確。
聽完師父的課,有幾個很明顯的`感覺。第一個感覺就是過渡流暢,語言優(yōu)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聽起來都很自然,試想如果同樣一個問題我自己來處理,自覺肯定過于生硬,簡言之,就是對于教學設計中版塊之間或者每個問題間的引導過渡不自然,或者說就是不知怎么去引導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和下一個問題。所以我想,這需要時間與不斷的摸索,并且要多學習,多聽課,要有準備的有針對性的去聽課,這樣才能有效的進步。
第二點是問題指向要明確。師父的問題,內(nèi)容直指要點,問題指向清晰明確。不羅嗦,不模棱兩可。小學階段學生的領悟力畢竟有限,那么課堂中教師對于問題的問法就顯得至關重要,學生的思維會跟著老師的引導走,因此,我們必須把提問(特別是幾個關鍵性的統(tǒng)領全文的問題)設計好,不僅問題內(nèi)容要緊扣文意,問法也很值得思考與斟酌,這都需要我們花時間去不斷地探索與鉆研。
最后還想說的是,聽師父上課,覺得她在執(zhí)教時,總能圍繞主線與中心展開再收回,而我自己在處理一篇課文時很容易偏散,顯得比較散,沒有凝聚的感覺,脈絡不是很清晰,也就是說,不能完全引領全班學生的節(jié)奏,這點務必要多學習,多積累經(jīng)驗,對于教材也要多鉆研。
三年級評課稿 篇12
感謝林老師帶領著我們提前走進富有韻味的秋,走入詩的意境,隨著林老師的娓娓道來,我仿佛聽到了《秋日私語》的琴聲在緩緩奏響,風踩著落葉“沙沙”作響,……詩歌語言凝練,帶給我們無限想象的空間,林老師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讀書,在讀中理解美、感悟美、表現(xiàn)美讓每個人如入秋之韻。
一、朗讀理解美
讀是語文最基本最主要的實踐活動,詩歌教學更是如此,林老師的基本定位非常準備,那就是讀,有感情地讀,讀出感悟,在讀的同時想點什么,說點什么,就是收獲。
二、活動感悟美
這節(jié)課沒有瑣碎的分析,沒有生硬的說教,學生對美的感悟表現(xiàn)在一系列的活動中,聽、找、說、悟、寫,多器官共用,學生的學習是緊張有序的,是生動活潑的,他們興致勃勃,無時無刻不在感受秋天的美。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拓展表現(xiàn)美
這個課堂中,林老師倡導個性化閱讀,積極引導大膽發(fā)表不同見解,與生共舞。在理解課文時學生讀讀說說,逐漸感悟到詩歌蘊含的美,林老師再請學生仿寫課文,仿寫再現(xiàn)了學生理解感悟,也訓練學生口頭表達。
幾點小小的建議與大家商榷:
一、林老師給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若在讀的效度上再加點工夫,比如:讀第一節(jié)時,學生讀出黃葉飄飛,讀出依依惜別;讀第二節(jié)時,學生讀出“振動翅膀”的原因,讀的層次性會更加明顯。
二、詩歌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濃縮成一股精煉的美,富有無窮的想象,讀著讀著,只覺滿齒余香。如何學生體會詩歌在遣詞造句的凝練,是我們都值得探究的話題,當然,可能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這難了一點!
三、略讀課文該怎么略,略讀課文教學應該體現(xiàn)哪些理念?教學的尺度又該如何把握呢?略讀課文教學不像精讀課文那么嚴格細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這并不意味著就可以馬馬虎虎,草草了事,粗知是相對精讀課文而言的',略讀課文少了識字、學詞學句等許多頭緒,教學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點更為突出,但在閱讀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閱讀,在內(nèi)容理解、情感感染與語言感悟上也要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略讀課上,學生應該有更多的自主閱讀的時機,把在精讀課上習得的閱讀方法加以遷移運用,還應該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讀書心得的機會。在教師的指導要促進學生的自學,兩者相結合。略讀課上,學生學得更自主、更開放,教師說得更少、更精到。
三年級評課稿 篇13
一、開門見山,指向明確
涂老師直接展示“一杯食用油”和“一杯水”,通過“你有什么方法比較油和水”這一問題,直截了當?shù)匾鲂抡n,并讓學生思考兩者比較可使用的科學方法。在動手操作前,首先就應明確該過程所采用的方法,學生才不會在整個過程中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學生明確用“看”、“聞、”“摸”等方法對“水”和“食用油”進行比較,大大提高活動效率,也有助于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直觀演示,體現(xiàn)細節(jié)
演示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展示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實物、圖表、圖片、幻燈片及示范實驗等感性材料,以及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和歸納的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涉及的三個小組實驗中,涂老師采用以學生記錄、學生匯報為主,教師的指點和引導為輔進行。學生記錄方式為填寫記錄單,學生匯報則是以投影的形式展示小組記錄單。
在第二個小組實驗——“液滴實驗”中,為了強調本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該內(nèi)容并不只以文字的形式展示,還出示3組圖片,學生通過每組兩幅圖片較為直觀地的辨析,明確“液滴實驗”的實驗細節(jié)。圖片兩兩對比,既反映學生是否清楚實驗細節(jié),也可通過比較圖片糾正學生錯誤的認識。此外,圖片是學習者很容易接受的信息,一幅圖片可以形象、生動、直觀地表現(xiàn)出的信息量也很大。我認為此處為一大亮點。
在演示實驗——“水和食用油沒有固定形狀”中,涂老師運用燒杯、圓底燒瓶和錐形瓶,水和油的形狀由圓柱形到半球形再到錐形的過程,學生可以清楚、直觀地看到兩種液體的形狀隨時在發(fā)生變化,使“液體沒有固定形狀”更有說服力。
總結本堂課采用“維恩圖”,將學生得出的水和食用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展示出來,具有準確性、整體性和實用性。
三、優(yōu)化教材內(nèi)容,注重啟發(fā)誘導
此處為本堂課的另一大亮點體現(xiàn)在對混合水和食用油的處理。第三個小組實驗——“混合水和食用油”實驗,它在教材中出現(xiàn)的目的是驗證水比食用油重。我認為,混合水和食用油來判斷水和食用油哪個重這種方法不夠嚴謹,另外在其他課堂中發(fā)現(xiàn)水和食用油混合后,出現(xiàn)了意外,油滴沉在了水底。而涂老師則是另辟蹊徑,他利用這個實驗引出“水和食用油哪個重”這一問題,對水和食用油的輕重判斷是采用等體積的兩種液體在天平上平衡情況的方法。
在問題到驗證這一過程并不是一步到位。從問題的提出到問題的驗證,涂老師采用啟發(fā)式教學,一步步引導。啟發(fā)式教學是我國教育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積淀下來的優(yōu)秀教育遺產(chǎn),在常規(guī)的科學教學教學中對啟發(fā)提問、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第一步的設疑提問——水和食用油哪個重,到第二步的循循善誘——啟發(fā)學生采用天平稱重比較,再到第三步的探討解疑——提出“一大一小比較水與食用油輕重是否具有可行性”問題讓學生思考,第四步的追問揭疑——引導學生說出“相同體積的水和食用油在天平上的平衡情況”來反映兩者的輕重關系,最后到第五步的.交流再啟——相同體積下,水比食用油重。整個過程是一個探討學習的過程,用事實說話,以達到對問題解決和對其本質的認識。
四、課外拓展,一舉多得
課外拓展的設計是讓學生比較廚房中其它液體和水,其目的一是鞏固本堂課的知識概念與研究方法,目的二是讓學生對液體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目的三是暗示學生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五、意見和建議
每一節(jié)課的成功都離不開對課堂不斷地反思和改進,也要接受別人的真摯意見。對于涂老師的《水和食用油的比較》這節(jié)課,我有幾點建議:
1. 在引出科學方法時,學生的回答總是偏離問題的內(nèi)容,其主要原因是涂老師在提出問題時沒有強調“方法”二字,而且沒有給出一個例子,讓學生對“方法”沒有感性的認識,只是一味地在比較水和食用油的不同。
2. 個人認為小組記錄單可以每人一份。如果一組一份,會導致小組內(nèi)某些成員會無所事事,不知所措。當然,一組一份有利于組內(nèi)成果的匯總,但采用一人一份時,只需要匯報人匯總四人信息,而一般大部分同學得到的結果是一致的,所以信息匯總也花費不了多少時間。
3. 在整堂課中,涂老師不太關注課堂的生成。學生的回答若與理想的答案有所偏離,他一般直接忽視,沒有做出及時的評價,這會讓學生不清楚自己的回答是對是錯。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在學生的知識結構中存儲一個影響他今后學習的錯誤概念。因此,教師在充分預設的同時,也要關注生成,把握預設和生成的辯證關系,在享受“預約的精彩”的同時,迎接“生成的驚喜”。
三年級評課稿 篇14
《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是三年級上第七單元的開篇文章。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不一樣。這篇課文寫的是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fā)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從以上單元目標和課文的具體特點看,引導學生了解發(fā)明家的思維過程即把矛的自衛(wèi)和盾的進攻合二為一的過程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
分析周艷老師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我認為本課教學的最大亮點是緊扣語文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學會求知、學會思考、學會表達。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分三個方面組織教學。
第一方面:
重視學生的初讀感知,通過不同形式和不同的側重點,從生字的讀音、字形、以及詞語之間,詞語在句子中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了解生字詞的意義。這一步教師做得十分有耐心,“矛和盾”的字形從會意的角度出發(fā),提醒學生寫字的注意點,“坦克和履帶”的關系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認識履帶的作用,從而為下文的教學打下伏筆。至于“左抵右擋和難以招架”這一組詞教師又以現(xiàn)成的鉛筆和書本作道具,創(chuàng)設課文情境,體驗比賽的緊張激烈,從而形象地理解詞的含義。我想這樣的.教學,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本課的字詞,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學習字詞的方法策略。
第二方面:
重視研讀感悟,重視對語文文字的表達方式的探究,做到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共振。這節(jié)課,教師重點抓住發(fā)明家的發(fā)明坦克的心理歷程,讓學生潛心會文,找出寫發(fā)明家想法的幾個句子,抓住關鍵詞,讀讀議議。對這幾個句子的教學,教師也各有側重點。
第一處:著重引導“你從哪兒看出這只是發(fā)明家的一個想法,非真實存在!庇纱肆私狻叭绻.....就”這對關聯(lián)詞的用法。
第二處:在想到自衛(wèi)的基礎上,發(fā)明家又想到了“自衛(wèi)是為了更好的進攻”,兩種想法是如何巧妙連接,了解“可是”這個轉則詞在文中的特殊作用。
第三處:抓住“對了,當然”等詞,通過朗讀,體驗發(fā)明家思考問題的執(zhí)著和靈感突現(xiàn)所產(chǎn)生的快樂感。
第三方面:
巧用文中空白,探究發(fā)明家的下一步的思考過程,同時遷移運用課文的表達方式。發(fā)明家是如何想到給帶“槍口和炮口”的“鐵屋子”裝上輪子、按上履帶的,課文沒有具體展開,這便為學生的探究和實踐提供了平臺。教師及時地抓住了這一機會,激勵學生也來做一回發(fā)明家,模仿課文中“如果......就”“可是”等的表達方式,闡述發(fā)明的思考過程。在這一過程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從讀到說到自由寫,體現(xiàn)由扶到放的教學原則。但是我覺得這一步可以做得更好些:
1、板書中的兩個問號到底是什么,可先讓學生先想一想。
2、教師激勵性的語言可以再提升一點,情趣可以調動得更好些。
3、教師可能更多的關注了學生是否解決了問號,是否套用了句式,對說話時出現(xiàn)語病,就來不及注意了。
4、如果句式中加上“于是”可能會更通暢些。
作為“我是學生的角度”給周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
1、文中的發(fā)明家是誰?我想知道。
2、當周老師提問:發(fā)明家的第一個想法是站在什么角度來思考的?對我來說,有些聽不懂。
三年級評課稿 篇15
“數(shù)學廣角”旨在系統(tǒng)而有步驟地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嘗試把重要的思想方法以學生可以理解接受簡單形式,采用生動有趣的事呈現(xiàn)出來。《數(shù)字編碼》這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掌握數(shù)字編碼方法,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葉娜老師的這節(jié)課采取課前收集調查——課內(nèi)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探究——實踐應用幾個環(huán)節(jié)來展開教學。下面我就以下幾點來談談對本課的一些想法。
1、導入環(huán)節(jié)自然、合理。葉老師先出示0—9這簡單的10個數(shù)字,說明這簡單的10個數(shù)字經(jīng)過不同的排列組合能夠傳遞各種信息,自然地導入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數(shù)字編碼。然后讓學生想想生活中有哪些數(shù)字編碼,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字編碼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新授環(huán)節(jié),葉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講授了三個內(nèi)容:電話號碼、車牌號碼以及身份證號碼。在講解身份證這一主要內(nèi)容時,葉老師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證號碼,讓學生來尋找老師的秘密,提高學生探索新知的積極性。然后根據(jù)自己手中收集的資料,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得出身份證號碼中的數(shù)字各表示什么意思,以及發(fā)現(xiàn)身份證編排的特點。同時葉老師也指出身份證是我國目前唯一的法定個人身份證件,將來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不要隨意借給他人使用!
3、注重實踐與應用。本節(jié)課通過讓學生猜測自己的身份證號碼,以及設計學號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字編碼應用的廣泛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本節(jié)課美中不足的地方是電話號碼、車牌號碼以及身份證號碼這三個環(huán)節(jié)聯(lián)貫不太自然。如果以故事的形式再一個個點出來,是否更合理?在教學身份證這一環(huán)節(jié)里,由于教師課前已經(jīng)讓學生收集了幾個身份證號碼,那么在教學完這部分內(nèi)容以后是否可以讓學生拿著同桌收集的身份證,猜猜這個身份證表示的意義呢?這樣可以把所學知識作進一步練習,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認知結構,并做到查漏補缺。
三年級評課稿 篇16
《搭配中的學問》,這部分內(nèi)容在《新課標》中屬于“綜合與實踐”領域,對這一領域的設計思路,課標中有這兩段話是值得關注的:
1、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的重要途徑。
2、合理地設計課程內(nèi)容以及教學方法是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既要考慮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能夠啟發(fā)學生思考,也要考慮問題的數(shù)學實質、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由這兩段話來觀照“綜合與實踐”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關鍵詞就是兩個“數(shù)學活動”及“數(shù)學思考”。那這兩方面是什么關系呢?是誰高誰低?還是并列?其實應該是相融互促的關系。即:數(shù)學活動要能啟發(fā)促進學生思考;而學生的思考又幫助學生積累活動經(jīng)驗。這才是綜合實踐課的價值。
具體到這節(jié)課,我認為我們聽這節(jié)課,最值得觀察、思考的就是:操作活動是否有實效地促進了學生數(shù)學思維水平的.不斷提升?
以此來觀照方老師的這節(jié)課,可以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在幾個方面都給我們上好綜合實踐課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1、活動有趣味
畢竟是三年級孩子,愛玩愛動。怎樣把一個個零散的數(shù)學活動變成孩子們想?yún)⑴c愛參與的活動呢?方老師很有辦法,她用“看、吃、玩”生活中孩子們最愛的三件事,串出一個情境串,吸引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樂不思蜀;顒拥娜の缎允腔顒映晒Φ那疤岷突A。
2、活動有層次
從用學具卡片擺搭配方法,到不用學具擺,用最簡潔的方式表示搭配方法,這漸進的活動也迫使學生逐漸進入深層思考。每個活動都不是一場走秀,而是一場帶著問題操作的數(shù)學頭腦風暴,給孩子們帶去深層體驗與感悟,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與成長收獲。
3、活動有比較
在各個活動匯報時,方老師很注意傾聽孩子們的不同想法,并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領學生適時地將不同想法進行比較!澳阕钕矚g哪一種方法”、“你還能表示得更簡潔嗎?”、“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一樣?”等一系列追問,將學生的思考推進深化,很好地將“一一對應”、“優(yōu)化”、“符合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暗藏于這些追問、思考中,提升了這節(jié)課的數(shù)學價值。
4、一點建議
三個情境活動匯報了各種搭配方法之后,是否能再次比較,找出各種方法的共同點:不管是文字連線、數(shù)字連線還是字母連線、圖形連線,都是兩類,兩類之間的每一個都在進行一一對應的搭配。由此讓最簡潔的那副連線圖成為模型牢牢刻印在孩子們的心中。
三年級評課稿 篇17
在我校舉辦的課堂教學研究活動中,我聽了一節(jié)由陳老師執(zhí)教的科學課。本節(jié)課的主題是《螞蟻》。聽完整堂課,我覺得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作為學生的時代的我,在接受科學教育的過程中用得最多的是一本書、一只筆,耳朵聽、筆頭記?山裉斓暮⒆觽冋嬲窃隗w驗、探索中學習科學、發(fā)現(xiàn)科學、探索科學。孩子們在教師的引領下興趣盎然地走進科學。這節(jié)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對于我們來說也是很有啟發(fā)性的。
1、課前素材準備:
這個階段主要針對教師備課。陳老師課前收集許多螞蟻以及準備供學生觀察螞蟻的瓶子;教師還制作幻燈片,下載有關螞蟻活動的視頻,用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學生深入了解螞蟻的習性,同時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2、課堂情景體驗:
教師讓學生自己仔細觀察螞蟻的身體結構、觀察螞蟻是如何交流的,然后學生小組交流展示,而不是教師直接給出答案。我們英語教師和學生在上課時也應共同觀看并體驗相關素材,體會在不同情境下語言是如何應用的。
3、課堂知識歸納:
學生根據(jù)自己在體驗階段得到的認識,給出答案,然后教師進行點評、補充說明。學生們經(jīng)過老師的糾正補充,對所了解的知識印象非常深刻。學生根據(jù)老師的問題,運用體驗和歸納的語言點進行實際運用,教師進行評判和糾正。
在陳老師的“體驗式”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大膽的表演者,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者。在教學中,教師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創(chuàng)造力,善于從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搜集信息,讓學生去體驗;教師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討論的機會,教師將開放性的討論歸結為有序的解決問題的過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三年級評課稿 篇18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產(chǎn)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三位老師摒棄了“師生問答”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組織、引導、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并讓學生上臺展示。尊重了學生的意見,發(fā)揚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實現(xiàn)了由單一被動式接受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轉變,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群體的積極性。
我覺得胡老師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會是深刻的,教學方法把握得當,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敝饕w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尊重學生的知識體驗,找準學生新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分數(shù)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nèi)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fā)展水平”向“潛在發(fā)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數(shù)學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基礎上的一種自主建構過程。教學時,注重從學生的這一數(shù)學現(xiàn)實出發(fā),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shù)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知識體驗,促進他們有效地開展建構活動。
2、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課程資源。
新課程實施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學的唯一依據(jù),不再占據(jù)絕對的主導地位,而是提倡教師依據(jù)自己所追求的,想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選擇、組合、再造,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體現(xiàn)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胡老師把生活中的“汽車標志”、“國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圖片等搬入認識分數(shù)的課堂,可以說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細枝末節(jié)”,放置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場景中簡直不值得一提,但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為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感悟數(shù)學價值的有效載體。學生從這些生活畫面中,不僅聯(lián)想到了等分數(shù),更重要的是結合具體表象辯證地體會到了其中的數(shù)學算理。這樣的設計更貼近生活,而且將知識化靜為動,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生活之中處處有數(shù)學。
、匙⒅亻_展自主學習,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間。
胡老師摒棄了“師生問答”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組織、引導、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并讓學生上臺展示。尊重了學生的意見,發(fā)揚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實現(xiàn)了由單一被動式接受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轉變,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群體的積極性。
當然,每一節(jié)課都很難做到“踏雪無痕”,多多少少會留下一些遺憾。我有幾個觀點,純屬“一家之言”,現(xiàn)提出來與各位共同商榷。
1、我覺得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是“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胡老師在此內(nèi)容的傳授中過急,沒有讓學生充分地去體會和表述幾分之一的意義,重難點沒有突破。
2、課堂上充分表現(xiàn)出胡老師對數(shù)學語言表述的重視,整節(jié)課下來,基本上學生都能準確的表述幾分之一的意義,知識目標落實的比較到位。但是胡老師自己的語言還不夠準確、精煉。
三年級評課稿 篇19
昨天,我聽了骨干教師陳xx執(zhí)教的《數(shù)學廣角——集合》這節(jié)課。這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 單元數(shù)學廣角的內(nèi)容。本節(jié)課陳老師主要采用故事法、游戲法、直觀演示法、講解法、師生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引導學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進而將問題解決,達到教學目標。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游戲、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方法來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義,根據(jù)集合圖直觀形象的解決問題。
有以下的優(yōu)點值得我學習:
1.陳老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首先用故事“理發(fā)師的困惑”來引入“身份的重復”引入課題,接著利用猜拳和搶凳子的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集合圖的理解。
2.在游戲中引起矛盾沖突,提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世界中出現(xiàn)碰撞,便產(chǎn)生了求知的火花,從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領悟問題存在的根源——重復。
3.借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識,然后把呼啦圈印在黑板上,靈活地處理教材,動態(tài)生成了集合圖,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集合圖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而且使學生對自己創(chuàng)造的集合圖很有成功感。
4 .在鞏固練習、解決問題的同時,教師創(chuàng)設了情境——“花名冊里的故事”,已經(jīng)“社會調查”,注重聯(lián)系生活進行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于生活,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
5.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情緒飽滿,語言有起有伏,富有感染力,像一個講故事的大姐姐一樣帶領著學生學習數(shù)學。課堂上,學生也被教師的語言感染,積極地、主動地參加到數(shù)學活動中,思維活躍,陽光自信,對數(shù)學學習很有興趣。
6.教師 “以學定教”,關注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及時的評價與肯定,都是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與合作者,真正實現(xiàn)了角色的轉變。
總之,數(shù)學課不僅是讓學生學數(shù)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欣賞數(shù)學、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從欣賞和體驗中去感悟數(shù)學道理、培養(yǎng)數(shù)學素養(yǎng)。本節(jié)課學生在學習活動的參與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體驗到了數(shù)學學習的快樂與成功。
建議:
教學例題時,學生的列式來表達式,教師的強調不夠,只是問“為什么減1?”“減的1是誰?”,尤其在后面的練習中根本沒有讓學生列式。我認為不僅應讓學生知道問題的答案,還要知道怎樣列式解決問題,以及算式中各個數(shù)字與符號代表的含義,這就是數(shù)學教學中的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符號化思想和建模的思想,這樣才更加具有濃厚的數(shù)學味,也是我們數(shù)學要達成的終極目標。
三年級評課稿 篇20
今天有幸聆聽了郭xx老師教學的《掌聲》一課,感觸頗深。郭老師是一位有著多年語文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從這節(jié)課上,我們能看到她的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一、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郭老師問同學們“這么多老師來聽我們的課,你們應該用什么表示?”學生鼓掌。郭老師又問“老師也很緊張,你們要用什么來鼓勵老師?”學生們鼓掌。老師問“你們想用掌聲告訴老師什么?”很自然而然的導入了新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不會給人突兀的感覺。
二、重視語言的積累和訓練。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在課堂上,要想吸收和積累生動的`語句,就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抓住文中一些重點詞、句讓學生展開想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在授課是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去體會英子的內(nèi)心世界;抓住關鍵詞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去體會英子情感變化。如“猶豫”、“慢吞吞”、“眼圈紅紅的”,還有“一搖一晃”兩次的對比,讓學生在讀、找、說中走入文本,積累了語言。培養(yǎng)了語感,發(fā)展了思維。
本節(jié)課教師訓練學生語言較多。如:當同學們在教室說說笑笑是,英子(),當同學們在操場上快活地游戲時,英子()。再如:英子猶豫了,如果上去(),如果不上去()。還有:這時候,英子多么希望同學們(),多么希望老師()。從這些訓練點中,讓學生體會主人公英子的心理活動,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三、注重學生朗讀的指導。
本節(jié)課,教師讓學生讀的較多,有男女生讀、指名讀、齊讀等,而教師的指導也很到位,在指導英子“一搖一晃地走上(下)講臺”時,教師先讓學生理解,體會英子的不同心理,然后讓學生讀出英子第一次的委屈、難過,讀出第二次的自信、大方,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激發(fā),讀得很棒。同時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
三年級評課稿 篇21
《太陽是大家的》是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一篇兒童詩。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而第二小節(jié)是寫了她在一天中所做的好事。本單元是圍繞著“讓世界充滿愛,讓人間充滿信任”組織教材的,本文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孩子熱愛和平的情感,感受陽光對世界人們帶來的美好。
聽崔老師上的《太陽是大家的.》一文中的第二小節(jié)的10分鐘微格教學,深感崔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扎實。她不但教學經(jīng)驗充足,還與時俱進,新的教學理念與創(chuàng)新意識在她身上都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她教態(tài)大方、親切、富有親和力。在教學重難點的把握處理上及教材的駕馭能力都較好,板書設計有特色,能突出重點。
這節(jié)10分鐘微格課比較突出的地方有
1、充分準備,突出教學重難點。如對“灑”“拔”等擬人化的動詞的理解,崔老師就是通過做動作,想像體會等形式進行啟發(fā),使學生感受到用詞的準確。
2、非常注重德育滲透,讓學生在感受到太陽帶給我們的愛的同時,熱愛太陽,熱愛和平,感恩太陽
3、能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習慣。
4、注重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提升。
5、讓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去拓展,去創(chuàng)造。啟發(fā)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說出更精煉的詩句,崔老師讓學生當小詩人的形式,讓學生有一種成功的喜悅,更加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
三年級評課稿 篇22
在我校開展的“一課二磨三講”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中,我們語文教研組的七位老師展示了她們獨具特色的課堂教學風采。猶讓我心生敬意的是三位年近五十的老教師,或深入淺出,或循循善誘,或引經(jīng)據(jù)典,使聽課的老師們由衷感動。看著她們站在講臺上的游刃有余,我從心底為老教師點贊!七位老師,七節(jié)好課,金xx老師執(zhí)教的《掌聲》一課更是出類拔萃,展現(xiàn)出金老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幽默生動而又不失嚴謹?shù)恼n堂教學風格。
《掌聲》以小英“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以飽含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課文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充滿濃濃的人文關懷。金xx老師執(zhí)教的這節(jié)《掌聲》有以下幾個特色:
一、抓住關鍵詞“掌聲”,探究其義。
金老師開課送“掌聲”給聽課老師,隨即探究“掌聲”包含的情感。在對文本的兩次掌聲的內(nèi)涵挖掘時,多次引領學生體味掌聲包含的豐富情感。把詞語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相機融合,水到渠成,如大鼓開道,小鼓潤心,整堂課沐浴溫暖和關愛。
二、變序處理教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金老師把小英在掌聲前后的不同表現(xiàn)文段對比學習,引導學生轉換角色,以正常孩子在班級活動的表現(xiàn)對比想象小英的自卑與其后變化的快樂。接著,濃墨重彩學習研討兩次“掌聲”。在文本的細讀階段,基本上經(jīng)歷了兩個層次:第一,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與神態(tài),深入到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第二,由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反觀人物的外部動作與神態(tài)的細微變化。情感體驗與表達方法統(tǒng)一在教學過程中,朗讀則成為學生表達情感與領會表達方法的一種手段。
三、體味中升華掌聲內(nèi)涵。
課尾拓展了一首小詩《最美的掌聲》,掌聲的內(nèi)涵都融化在這首短小精悍的詩中,而且形象地升華了掌聲的內(nèi)涵,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和鼓勵就是陽光、春風,溫暖了我們的心,給了我們力量和信心,這就是一份真愛。整節(jié)課金老師都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正確的態(tài)度價值觀的引導。通過過渡語、小結語、評價語潛移默化的滲透,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讓學生體味“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
四、教學語言風趣,充滿智慧的細節(jié)評價、引導令人贊服。
金老師的課堂輕松又不失嚴謹,她總能一語中的地采用風趣的語言化腐朽為神奇,與聽者無疑是智慧的點撥!白孕挪荒芩徒o別人,自信是自己的”“猶豫和等待不是一回事”“詩要讀得優(yōu)美,不比誰勁大,這不是喊號子”這樣的細節(jié)評價和引導讓聽課者都會心一笑并已然牢記,孩子們更是愉悅在課堂中,思維和情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教學建議:
1、拓展“送福掌聲”環(huán)節(jié),建議說話練習時從“缺點送鼓勵”拓展開來,也可“優(yōu)點送鼓勵”;
2、因變序處理教材,所以建議全文朗讀整合故事條理。
在這節(jié)課上,孩子們正是通過對殘疾女孩小英的愛護與關懷,在心里培育了人性中最可貴的善良與仁慈。金老師幫孩子在心中牢牢樹立了一個信念,那就是讓善良在童年扎根,這是這節(jié)課最閃亮的價值。
三年級評課稿 篇23
這就是一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課文。吳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fā)現(xiàn)大自然,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一、巧妙的利用網(wǎng)絡資源,并且注意象聲詞的學習。
大自然就是美麗的、奇妙的,親近自然就是幼兒樂此不疲的事情,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美妙的聲音,
在教學中讓孩子們理性地去分析“什么聲音美妙,怎樣美妙?”一句一句拆開來,揉碎來,那種美妙還能降臨孩子心間不?一句一句單獨來瞧,也能感受到聲音的妙處,但就是惟有把聲音作為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感受同樣就是風,同樣就是水,聲音卻就是那么豐富多彩,變化多端
另外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她還注重指導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總起段。學習完課文后,提出問題: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體地寫了大自然的聲音?學生一下就回答出:2—4自然段具體地寫了風、水、動物的聲音。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第一自然段。啟發(fā)學生思考:第一自然段與2—4自然段就是什么關系?。
吳老師所設計的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緊扣,一步步引導學生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美妙的構思,體會大自然的奇妙。
在教學中讓孩子們理性地去分析“什么聲音美妙,怎樣美妙?”一句一句拆開來,
三年級評課稿 篇24
昨天,聽了侯老師執(zhí)教的《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一課,再一次領略了侯老師精湛的教學藝術,同時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
一、注重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從教師檢查預習環(huán)節(jié)看出教師布置預習作業(yè)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要求學生認真對待,并且要接受教師的檢查。這一點很有必要向侯老師學習。
二、熱身訓練形式新穎有效。
做起站起檢查,同桌交流做對的請坐,站著的同學說說注意什么。這樣的方法便與教師很快了解學生練習情況,對不用心練習的`同學也有了一定的約束,同時讓做錯的同學說說注意什么有助于他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選擇,體現(xiàn)評價的多元化。
這一點表現(xiàn)在好多地方上。如讓學生預習后說收獲,從信息中找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列式,估算、筆算、總結都引導學生在恰當?shù)臅r機自己說出,教師真正發(fā)揮了組織、引導者的作用。有其精彩的地方時在學生匯報估算方法后,教師問還有其他方法嗎?一生估算的方法準確算出了結果,教師耐心聽完學生的算法并將他的算法巧妙地寫在黑板上,幫助學生區(qū)分了估算和準確算的區(qū)別。這里提出個小的建議:應該對這個孩子的想法給予充分地表揚肯定,說明他的方法其實是一種簡便的方法。另外,教師在學生發(fā)生錯誤時不急于當場指出而是循循善誘,引導學生互評,自評從而深深地將錯誤的原因刻在孩子腦海中。
四、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及時糾正書協(xié)方面的格式錯誤。
在對445+298進行簡算時教師讓學生板書并及時讓學生暴露了書寫方面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到書寫格式的重要性。
建議:
練習題可以少算一道,重點練練簡算方法。這是學生較難理解的地方。我是這樣想的,不過侯老師肯定有自己的設計打算,畢竟一節(jié)課這么多知識點面面俱到是很難保證學習質量的。
三年級評課稿 篇25
本節(jié)課教學環(huán)節(jié)完整,體現(xiàn)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面積認識的直觀性和層次性。
在課開始部分,教師就設計有效活動,安排了兩個同學分別擦洗大小黑板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展對二維空間的認識,由此積累認識面及認識面的大小的活動經(jīng)驗。再接著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身體物體的面,引導學生感知面的大小,進而讓學生能很好地理解面積的含義。
二、注重對面積概念認識的全面性。
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常常認為只有向上擺放的“面”才有面積,為了突出面積概念的本質,教師讓學生摸摸桌子的側面,球面,看看湖面、鐘面,從而豐富了“面”的表象,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面積概念。
三、精心制造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認識面積單位的.需求。
教師精心選擇了兩個長方形,使學生用已有的觀察、重疊方法都不能方便地進行比較,產(chǎn)生認知沖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能不能借助另一個圖形來比較?如何借助另一個圖形來比較?從而激發(fā)學生用面積單位進行測量的意
四、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逐步內(nèi)化對面積概念的認識。
第一個練習題比較國家、省份面積的大小,用目測法。第二個練習是通過“數(shù)格子”的方法來確定圖形的大。坏谌齻練習則是提高練習,從中滲透了面積與長、寬、邊長間的聯(lián)系,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建議與改進:
1、在發(fā)展學生面積守恒的觀念時,教師最好用數(shù)學書來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書在橫放、豎放、斜放時的現(xiàn)象,從而滲透“圖形的面積不會因擺放形式的變化而變化”的守恒規(guī)律。
2、教師的過渡語還不夠精煉。例如,在學習完物體表面的面積后,教師可如此過渡:“物體的表面的大小,那我們學習的圖形有大小嗎?好,現(xiàn)在,我們一起用手來比劃出幾個圖形!
三年級評課稿 篇26
《恐龍》是它一篇知識性短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的喜愛之情。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有見過,它的種類、形態(tài)、外形和習性都是根據(jù)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多處運用打比方、作比較、列數(shù)據(jù)等說明方法進行具體的描述。那我們在教這樣的課文時應該如何去教呢?
龐老師的課,給我了很大的啟發(fā)。雖然板書的內(nèi)容很多,但給人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特別是講恐龍的形態(tài)時,深入淺出的讓學生明白了,打比方的好處和怎樣打比方。比如講梁龍像移動的吊橋時,老師先出示關于吊橋的`圖,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生活動經(jīng)驗,來理解打比方的好處。最后還總結了打比方的方法(要用熟悉的、相似的來比方)學生頓時就明白了如何給一個事物來打比方。我覺得此處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掌握了一種方法,讓學生得到了有效的發(fā)展,值得我今后去學習。
還有一處在講解劍龍時,學生對于“劍”和“箭”區(qū)分不清,老師還是先通過圖,然后再通過偏旁讓學生學會區(qū)分,不僅理解掌握好了詞語,還教學生學會了辨析詞語的一種方法。
讓學生在這樣一篇知識性短文中,也感受到學習語言文字的魅力。
【三年級評課稿】相關文章:
復習課評課稿04-08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亡羊補牢》的評課稿06-24
《變阻器》的評課稿10-26
《 孔乙己》的評課稿06-02
《母雞》評課稿01-22
《折扣》評課稿05-17
趙州橋的評課稿06-25
《麻雀》的評課稿08-13
景陽岡的評課稿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