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校共育工作制度及實施方案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接觸到制度,制度是各種行政法規(guī)、章程、制度、公約的總稱。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校共育工作制度及實施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校共育工作制度及實施方案1
主題與背景:
家長與學生。家長為生計而忙碌,早出晚歸。通校生,好點的能問一下。住校生,一月回家三天,也談不上幾句話。
老師和家長。除家長會,就是家長看望學生碰到,三言兩語的囑托;或老師有事聯(lián)系家長,直接針對具體的事宜,缺乏溝通的機會,也缺乏溝通的深度。
老師與學生。老師希望學生遵規(guī)守紀,認真學習;學生希望老師尊重自己,給與自由。期待不同,碰撞很多。
談心式溝通方式,讓談話雙方坐下來,姿態(tài)平等,全方位了解,評點建議。
對于班主任而言,能使家長感受老師的辛苦,對學校工作得以理解和支持;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有針對性加以指導和教育。對家長而言,及時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有的放矢地進行家庭教育;讓老師感受家長的期待,產生情感的共鳴。對學生而言,擺脫命令式的交流,獲得理解與尊重,人際關系走向和諧,健康全面地成長。
參與人員:
學生孫某某、班主任、家長
案例過程描述:
問題癥狀:相對內向,不與其他學生交往。
前期表現:
學生入學中下游水平;腦瓜靈活,消化知識快速,相對沉默,回答問題不踴躍;喜歡獨處,不喜歡與其他學生交談。
中期工作:
班主任與家長談心:孩子,小時候性格活潑好動,遇人文明禮貌;慢慢地性格內向,不喜歡與人交談。家長最大的'期望:“讓孩子開朗起來,活潑起來!
班主任與學生談心:
一、鼓勵自信,從優(yōu)勢科目入手。即使總成績暫時落后,可以讓部分科目優(yōu)勢化。優(yōu)勢科目的存在,使學生找到自信點,確立在班級的存在價值。自信使人開朗,使人光彩。班主任寄語:“找出你比別人強的地方,形成優(yōu)勢。”
二、鼓勵交往,從付出入手。身邊有需要幫助的同學,伸把手幫幫忙;班級有需要勞動的時候,站出來干干活。以心換心,有了付出,就有回報,更有了互動;,打開行為的門,更打開交流的窗。班主任寄語:“付出,讓你身邊活起來!
三、鼓勵堅持,從挫敗入手。成績有好時就有差時,只因為努力還不足;同學有親密就有疏遠,只因為交流尚不足。努力再努力,就只有進步;交流再交心,就只有融洽。班主任寄語:“挫敗,緣于火候不到。”
家長與學生談心:講一講學習上的小收獲,講一講相處上的小樂事,談一點孩子的認知,說一點家長的評點。家長的倡言:“我關注你的成績,更希望你活出精彩。”
后期發(fā)展:
學生成績進步了,上游水平;學生性格活潑了,融洽交往;學生內心自信了,積極發(fā)言。班主任自豪,家長放心了。
案例分析反思:
談心工作不能內容單一。
學生,不能脫離學習,但是也不能僅有學習,一位身心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才是一名合格的學生。學習與其他方面是互相促進的,正如孫某某同學,從優(yōu)勢科目中獲取自信,從自信中獲取交往需要,從交往中激勵競爭欲望。
談心工作不能一蹴而就。
什么事,都不是一次獲得結果的,正如孫某某同學,個別學科也存在學習的難度,需要有進步的過程。不要使用絕對的言語,更多使用鼓勵的言辭。談心是跟進,而不是簡單重復,最大的條件就是學生的現狀。
談心工作不能主體單一。
班主任與學生的談心,只是突出環(huán)節(jié),暨學生與家長、家長與班主任的談心,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鏈條,塑造一個融洽的環(huán)境圈。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缺失,很容易形成對整體效果的干擾或抗拒。
談心工作不能地位不等。
不要讓班主任與家長的談心,充滿互相的指責;不能讓家長與學生的談心,充滿斥責與抗拒;不能讓班主任與學生的談心,充滿命令與不滿。給與平等的地位,班主任、家長、學生,都需要被尊重,被了解,被理解。平等中,才能放下心來,以心換心,給出由衷的贊美或建議。
家校共育工作制度及實施方案2
一、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yè)的看法與做法
輔導孩子作業(yè)有利有弊,某些家長不懂得如何正確的輔導孩子作業(yè),最明顯的問題是導致孩子依賴性過強,家庭作業(yè)不再是孩子自己的,也成了家長的作業(yè)。不會的問題孩子不再竭盡全力自己解決,遇到問題就習慣性的問家長。如果家長沒有給孩子檢查全對,孩子可能還會把出錯的責任推卸到家長的身上,怪家長檢查不仔細!是讓孩子自己做作業(yè)好。不懂的可以問家長,但是家長不要一直盯在旁邊輔導。
家長有必要了解孩子的作業(yè)完成情況,文化水平低的家長也可以檢查孩子的作業(yè),可以從書寫上進行指導。另外,即使家長輔導不了孩子的作業(yè),也可以從已經完成的作業(yè)中發(fā)現問題,進行督促。所以我們不一定指著家長幫孩子講會每一道題,但可以讓家長在評完的作業(yè)上簽字,及時了解孩子的.作業(yè)水平,教育孩子端正學習態(tài)度。作為教師,也要及時和家長溝通,對做得好的,進行鼓勵和表揚,讓這種好的行為堅持下去。對于做得不好的家長,我們要向他們介紹方法,舉例說明,向做得好的學習。
一年級的孩子都有記作業(yè)的本子,家長可以對照本子上的記錄,檢查孩子的作業(yè)是否都完成了,漸漸地可以指導孩子自己進行核對,保證全部完成。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學生不寫作業(yè),而是忘記了。所以教孩子核對作業(yè)也是家長的一項重要任務。
針對孩子的特點,我們可以幫助家長制定輔導計劃,如朗讀能力差的孩子,我們可以和家長進行溝通,每天讓孩子讀書半個小時,家長負責監(jiān)督;書寫不工整的,可以讓孩子每天練字半個小時,家長負責監(jiān)督。這樣一來,不用家長動腦,只要抽出時間來監(jiān)督就可以了,我想家長就不能再推脫了吧。
二、對嬌慣孩子的教育
對于嬌慣的孩子,老師在教育時需要花費很大力氣,因為家庭教育與我們背道而馳。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里,被嬌慣的孩子一定會遇到很多挫折,所以我們有必要對這些孩子進行教育。
因為孩子的嬌慣是家長造成的,所以與家長的溝通十分必要。我們可以把孩子的在校表現告訴家長,讓他們知道孩子在學校的環(huán)境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傷害,讓家長自己意識到再嬌慣孩子就是傷害孩子。比如我們班有個小胖子,在家里是老二,家長老來得子的心情可想而知,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孩子喪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系鞋帶、穿衣服、盛飯、整理書包……都不能自理,在班級里經常和小朋友鬧矛盾,因為他認為大家都得讓著他。但實際情況是班級小朋友沒有一個肯做他的朋友,每天放學他都是最后一個拖著沒有整理好的大書包出校門的,吃飯時飯粒掉了一地,被小朋友嘲笑,常常因為鞋帶開了不會系而摔倒。我把這樣的情況告訴家長,并告訴家長我不可能像保姆一樣看著孩子,缺少自立能力的孩子會有什么后果,如果孩子再不改變,就不僅僅是樣樣不如意了,最后可能導致孩子自卑。讓家長自己思量。
另外在班級里經常開展一些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如做媽媽的小幫手、衛(wèi)生小標兵評比、整理書包競賽等,給孩子提供自己動手的機會和展示的舞臺,體驗勞動的快樂,逐漸培養(yǎng)動手的能力。
及時表揚是促動被嬌慣孩子的一個良方。長期被嬌慣的孩子已經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不肯自己動手做事。在班級里就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這些孩子。對于他們的進步要在班級里進行表揚,此外還要給家長發(fā)喜報,保持孩子的勞動熱情,促動他們繼續(xù)努力。在班級里要給他們安排固定的任務,每天進行督促、表揚,逐漸形成習慣。
家校共育工作制度及實施方案3
童年是學習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本質的時候,是學習真、善、美的時期。家庭和學校這對CP,毫無疑問是完成這一神圣任務的不二載體。在參加完一年級家長會,聽完方校長和李老師的“家校夜話:培養(yǎng)+陪養(yǎng)”后,我確認過眼神,也遇上了對的人。
眼緣之一:重視閱讀,得語文者得天下。
方校長在家長會上講的最詳細和展示的最多的就是學生的閱讀。他引用莎士比亞的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生動地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他親自講解學校的閱讀教育體系和激勵機制并示范了“閱讀存折”和“閱讀記錄本”的使用,讓家長落實親子閱讀有了明確方向。班主任李老師細化了具體措施并提供了詳細書單和實際的建議,讓我們受益匪淺。親子閱讀是我從吳宇倫一歲半開始一直堅持做的一件事情,拋開考試這一“功利”的目的不談,對于一個每天自己的孩子管不過來還要管別人的孩子的高中老師來說,每晚的睡前故事時間尤為珍貴。長大是不可逆的,每個家長都應該跟自己的孩子有固定的連接方式,運動也好,讀書也罷,一起讀著讀著,聊來聊去,你才會真正地走進他的內心,建立快樂而穩(wěn)定的親子關系。從開學一個月的知識面和識字反饋來看,孩子的.閱讀之花是綻放著的。當然,我也會有因為工作或者私事而跳過這一程序的時候,這次家長會給我上了一次發(fā)條,督促我和孩子繼續(xù)不遺余力地尋找我們的“顏如玉和黃金屋”。
眼緣之二:培養(yǎng)習慣,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
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近代英國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話》中說道:“兒童不是用規(guī)則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規(guī)則總是被他們忘掉。你覺得他們有什么必須做的事,你便應該利用一切時機,給他們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它們在他們身上固定起來。這就使他們養(yǎng)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yǎng)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記憶,很容易地、很自然地發(fā)生作用了!蓖ㄟ^方校長的介紹,我們了解到學校用看不見的力量敦促看得見的成長,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十個好習慣:做人好習慣、禮貌好習慣、衛(wèi)生好習慣、勞動好習慣、學習好習慣、書寫好習慣、閱讀好習慣、運動好習慣、安全好習慣和飲食好習慣。同時根據評價內容的四大板塊、十一個維度設立了十種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所長、持之以恒做秀的自己。李老師針對在校在家習慣的培養(yǎng)給出了十幾點中肯而且巧妙的建議,比如:養(yǎng)成回家喝水如廁便做完作業(yè)再起身的習慣、坐姿和握筆姿勢的糾正、練一筆好字等等。李老師說她不是唯成績論英雄的老師,但對于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一定是嚴格要求的。這個理念獲得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同,也讓我們對家校共育更有信心!
眼緣之三:家校聯(lián)手,見證美好發(fā)生。
家長會的最后,方校長介紹了家長志愿者和一些優(yōu)秀家長、書香家庭等等,給我們呈現了家校合作的完美例子,使我們感受到了家校共育的美好氛圍。在李老師和家委會陳主任的帶領下,我們也已經體會到朝陽小騎兵們團結的力量:我們擁有了自己的班徽和班訓、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綠色天地、成立了家委會和班委會等。一切都剛剛開始,一切美好都在發(fā)生。在接下來的6年乃至更長的歲月里,家長要誠心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全力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工作,一起培育“向真、向善、向美、樂學、樂思、樂問”的兒童,共同呵護優(yōu)秀的種子,讓情懷落地,待美好發(fā)生!
家校共育工作制度及實施方案4
愛是兩個人或者人與人之間聯(lián)系的狀態(tài),彼此相依,緊密相連?傊劦綈蹠r,人們想到更多是靠近和相擁。
親子之間也不例外,愛也是從類似這些關鍵詞發(fā)展的,孩子在母親的子宮中用臍帶相連,出生后孩子和母親用溫暖的懷抱相依相偎,再后來是在父母肩頭熟睡的感覺,這些都是一幕幕美好的親子相愛的場景。不難發(fā)現,親子之愛的發(fā)展方向是逐步分離的,或者說是彼此的相互獨立的,使孩子與父母,與家庭之間越來越能夠拉開距離。
正常的愛是孩子越來越獨立,這是家庭中給孩子愛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愛的終點。一個家長對孩子的愛是不是正確,最終考察的結果是他的孩子在多大程度上能夠獨立,能夠離開父母而獨立生活,獨立生存,獨立決定,獨立經營自己的生活,能夠學會獨立地控制自己的人生。
愛從依戀開始,最終導向獨立,這時父母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也是考量自己愛孩子是不是合理的標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應該感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越來越強,也就是孩子越大,父母應該越輕松才對,這才是培養(yǎng)孩子應該努力的方向。父母的教育藝術應該表現在鼓勵孩子獨立上,父母每天和孩子在一起,表達對孩子的.愛,除了讓孩子產生安全感,更多的應該基于孩子的獨立能力來考量我們的愛是不是恰當。
獨立的孩子生活是自己的,而不獨立的孩子一切都是父母的。
【家校共育工作制度及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家校共育的實施方案04-10
家校共育實施方案02-08
家校共育實施方案06-01
家校共育的實施方案04-11
家校共育實施方案(優(yōu))12-25
家校共育機制實施方案05-31
家校共育實施方案(精選10篇)01-12
家校共育實施方案2篇05-15
家校共育的實施方案6篇04-10
家校共育實施方案(精選11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