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記》原文翻譯
導(dǎo)語: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濟(jì)水向東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 水都流入濟(jì)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長城。最高的日觀峰,在古長城以南十五里。關(guān)于《登泰山記》原文翻譯,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登泰山記原文】
泰山之陽,汶(wèn)水西流;其陰,濟(jì)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jì)。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dèng),其級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lì)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dèng)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cú lái)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fēng)揚(yáng)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蛟,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jiàng hào)駁色,而皆若僂(lo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yuǎn)古刻盡漫失。僻不當(dāng)?shù)勒,皆不及往?/p>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雜樹,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注釋】
、偬┥剑涸谏綎|泰安北,古稱岱宗,又稱東岳,為五岳之長。本文融考證于辭章,布局精嚴(yán),描寫生動,行文潔凈明快,為描寫泰山景觀的名篇。
、陉枺荷侥蠟殛;其:代詞,它,指泰山
、坫胨航穹Q大汶河,源于山東萊蕪東北之原山,向西南流,匯入東平湖。
、軡(jì)水:源于河南濟(jì)源縣西之王屋山,流經(jīng)山東。清代末年,濟(jì)水河道為黃河所占。
、蓐柟龋褐干侥系墓人
、薰砰L城:戰(zhàn)國時齊國修筑的長城,西起平陰,經(jīng)泰山北岡,東至諸城。
、呷沼^峰:泰山頂峰,觀日出之勝地。
、恺R河、長清:山東兩縣名,在泰安西北。
(11)限:門檻,這里指像一道門檻的城墻。
。12)丁未:丁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13)朱孝純:字子穎,號海愚,山東歷城人,當(dāng)時是泰安府的知府,姚鼐摯友。
。14)四十五里:古時估測泰山從下至頂四十多里,但實(shí)測約二十馀里。
。15)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今河北涿縣)人,著有《水經(jīng)注》。
。16)天門:泰山有南天門、東天門、西天門。
。17)崖限:像門限一樣的山崖。
。18)徂徠(cúlái殂來):山名,在泰安東南四十里。
(19)“而半山”句:停留在半山腰的云霧像帶子一樣。
。20)戊申:二十九日;蓿恨r(nóng)歷每月最后一日。五鼓:五更。
(21)日觀亭:亭名,在日觀峰。
(22)“亭東”句:亭子以東從腳下始都是迷漫的云霧。
(23)樗(chū出)蒲:賭博工具,即骰(tóu投)子,俗稱色(shǎi)子。
。24)極天:天的盡頭,天邊。
(25)云一線異色:一縷云顏色很特別。
。26)正赤如丹:純紅如同朱砂。
。27)絳:紅色。皜(hào浩):白色。駁:雜。
(28)僂(lǚ呂):曲背。形容日觀峰以西的山峰都低于日觀峰,如同彎腰曲背地站著。
。29)岱祠:一名岱廟,祭祀東岳大帝的廟宇。
。30)碧霞元君祠:祭祀東岳大帝女兒碧霞元君的廟。也叫娘娘廟。
。31)行宮:指乾隆去泰山住過的房宇。行宮,皇帝出巡時的住所。
。32)顯慶:唐高宗李治的年號(656—661)。
。33)漫失:石碑經(jīng)過風(fēng)雨剝蝕,字跡模糊不清。漫:磨滅
。34)圜:同“圓”。
(35)石罅(xià下):石縫。
【譯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濟(jì)水向東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 水都流入濟(jì)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長城。最高的日觀峰,在古長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從京城里出發(fā),冒著風(fēng)雪啟程,經(jīng)過齊河縣、長清縣,穿過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過長城的城墻,到達(dá)泰安。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純從南邊的山腳登山。攀行四十五里遠(yuǎn),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級,共有七千多級。
泰山正南面有三條山谷,中谷的水環(huán)繞泰安城,(這就是)酈道元書中所說的環(huán)水(中溪)。我開始順著(中谷)進(jìn)去。道路不到一半,翻過中嶺(黃峴xiàn嶺),再沿著西邊的那條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頂巔。古時候登泰山,沿著東邊的山谷進(jìn)入,道路中有座天門(峰)。這東邊的山谷,古時候稱它為“天門溪水”,是我沒有到過的,F(xiàn)在經(jīng)過的中嶺和山頂,擋在路上的像門檻一樣的山崖,世上人都稱它為“天門”。一路上大霧彌漫、冰凍溜滑,石板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jīng)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遠(yuǎn)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山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停留在半山腰處的云霧,又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
戊申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時候,(我)和子穎坐(在)日觀亭里,等待日出。這時大風(fēng)揚(yáng)起的積雪撲面打來。日觀亭東面從腳底往下一片云霧彌漫,依稀可見云中幾十個白色的像骰子似的東西,(那是)山。天邊云彩形成一條線(呈現(xiàn)出)奇異的顏色,一會兒又變成五顏六色。太陽升起來了,純正的紅色像朱砂一樣,下面有紅光晃動搖蕩著托著它。有人說,這(就是)東海;厥子^望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或紅或白,顏色錯雜,都像彎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樣子。
日觀亭西面有一座東岳大帝廟,又有一座碧霞元君(東岳大帝的女兒)廟。皇帝的行宮(出外巡行時居住的處所)就在碧霞元君廟的'東面。這一天,(還)觀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從唐朝顯慶年間以來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經(jīng)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對著道路的石刻,都趕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頭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圓形的。雜樹很少,多是松樹,松樹都生長在石頭的縫隙里,樹頂是平的。冰天雪地,沒有瀑布,沒有飛鳥走獸的聲音和蹤跡。日觀峰附近幾里以內(nèi)沒有(什么)樹木,積雪厚得同人的膝蓋一樣平齊。桐城姚鼐寫這篇記。
【重要詞解】
其陰,濟(jì)水東流。 陰(山的北面河的南面)陽(山的南面河的北面)
當(dāng)其南北分者 當(dāng)(在,正在)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以(于,在)
自京師乘風(fēng)雪 乘(趁著,引申為冒著)
越長城之限 限(界限,這里指城墻)
是月丁末 丁末(丁末日,十二月二十八日)
道皆砌石為磴 為(作為)磴(石級)
其級七千有余 余(整數(shù)后表不定余數(shù))
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者 環(huán)水(泰安的護(hù)城河。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汶水》:“又合環(huán)水,水出泰山南溪!保
余始循以入 循以入(順著中谷進(jìn)去)
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崖限當(dāng)?shù)勒?當(dāng)(占著,擋著)
道中迷霧冰滑 迷霧(云霧彌漫)
磴幾不可登 幾(幾乎,讀“jī ”)
及既上 及(等到……時)
蒼山負(fù)雪 負(fù)(背,此解覆蓋)
明燭天南 明(照耀)
亭東自足下皆云漫 漫(彌漫)
極天云一線異色 極(盡頭,極點(diǎn))云(云朵)異(奇特的,與眾不同的)
須臾成五彩 須臾(一會兒)
或曰 或(有的人)
或得日或否 或(有的)得(獲得)日(日光)
其遠(yuǎn)古刻盡漫失 遠(yuǎn)(久遠(yuǎn),指時間漫長) 漫(不可辨認(rèn))
僻不當(dāng)?shù)勒?僻(偏僻) 當(dāng)(面對對著)
皆不及往 及(趕得上)
多平方 方(方形)
少雜樹 少(數(shù)量小不多)
生石罅 生(草木生長,長出)罅(縫隙)
世皆謂之天門云 云(句末語氣詞)
【《登泰山記》原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登泰山記原文翻譯06-14
登泰山記原文及翻譯07-26
登泰山記的原文翻譯05-10
《登泰山記》原文及翻譯登泰山記重點(diǎn)句子翻譯10-01
登泰山記原文、翻譯及賞析03-04
登泰山記原文以及翻譯03-31
登泰山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1-04
《登泰山記》原文對照翻譯03-26
姚鼐《登泰山記》原文翻譯及注釋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