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人間訓原文及翻譯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前179—前122)及其門客集體撰寫的一部哲學著作。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淮南子人間訓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淮南子人間訓原文及翻譯
【原文】
或無功而先舉,或有功而后賞。何以明之?昔晉文公將與楚戰(zhàn)城濮,問于咎犯曰:“為之奈何?”咎犯曰:“仁義之事,君子不厭忠信,戰(zhàn)陳之事,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已矣。一辭咎犯,問雍季,雍季對曰:“焚林而獵,愈多得獸,后必無獸;以詐偽遇人,雖愈利,后無復。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聽雍季之計,而用咎犯之謀,與楚人戰(zhàn),大破之。還歸賞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戰(zhàn),咎犯之謀也。君行賞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時之權也。雍季之言,萬世之利也。吾豈可以先一時之權,而后萬世之利也哉!”
智伯率韓、魏二國伐趙,囤晉陽,決晉水而灌之。城下緣木而處,懸釜而炊。襄子謂張孟談曰:“城中力已盡,糧食匱乏,大夫病,為之奈何?”張孟談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無為貴智士臣請試潛行見韓魏之君而約之”乃見韓、魏之君,說之曰:“臣聞之,唇亡而齒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趙,趙將亡矣。趙亡,則君為之次矣。及今而不圖之,禍將及二君!倍唬骸爸遣疄槿艘玻种卸儆H。我謀而泄,事必敗。為之奈何?”張孟談回:“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圖之!”二君乃與張孟談陰謀與之期。張孟談乃報襄子。至其日之夜,趙氏殺其守堤之吏,決水灌智伯。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軍,殺其身而三分其國。襄子乃賞有功者,而高赫為賞首。群臣請曰:“晉陽之存,張孟談之功也。而赫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圍也,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群臣無不有驕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禮,吾是以先之!
由此觀之,義者,人之大本也。雖有戰(zhàn)勝存亡之功,不如行義之隆。故君子曰:“關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節(jié)選自《淮南子·人間訓》)
【翻譯】
有時候沒有功勞卻先得到薦舉,有時候有功勞卻后得到賞賜。怎么說明這點呢?以前晉文公要在城濮和楚軍交戰(zhàn),文公向咎犯征詢意見,問咎犯:“”這仗該怎樣打?”咎犯說:“如果是做仁義的事,君子就不該討厭忠誠守信用;如果是和敵軍開戰(zhàn),那最好是兵不厭詐。(現(xiàn)在既然是和楚軍交戰(zhàn))君王你就只管使用欺詐就行了!睍x文公辭別咎犯后,又去請教雍季,雍季回答說:“放火來焚燒山林,盡管暫時能打獲到很多野獸,但是最終會到無獸可獵的地步;用欺詐手段對付人,雖然一時能獲得很多利益,但到最后一定會無利可圖。所以君王還是正大光明行事為好。”晉文公沒有聽從雍季的話,而是采納了咎犯的計策,和楚軍開戰(zhàn)時(用計)大敗楚軍。回國以后,嘉獎有功人員,首先是獎賞雍季,然后才獎賞咎犯。(這時晉文公)身邊的人就說了:“我們之所以能在城濮之戰(zhàn)中獲勝,靠的是咎犯的計策。君王論功行賞將雍季放在最前面,這是為什么?”文公回答說:“咎犯的詐術,只是權宜之計,(適用于一時戰(zhàn)爭需要);而雍季的忠信觀點,則是符合長遠的利益,我怎么能只看重權宜之計,卻輕視千秋萬代的長遠利益呢?”
。ㄟ有一事例)智伯率領韓、魏兩家攻打趙家,包圍了晉陽城,并挖開晉水灌淹晉陽城,導致城中的軍民爬上樹來避水,懸掛著鍋來燒飯。這時趙襄子找張孟談商量:“晉陽城里人力已經(jīng)耗盡,糧食也十分缺乏,官兵們也缺醫(yī)少藥,你看如何是好?”張孟談說:“國家面臨滅亡而不能使它得到保全,國家面臨危險而不能使它太平,那真的是算白白地看重我們這批謀士了。現(xiàn)在讓我偷偷試著涉水出城,去拜見魏、韓兩家君王,約同他們共同對付智伯。”于是張孟談暗中出城會見魏、韓兩君王,勸說道:“人們常說,唇亡齒寒。今天智伯脅迫你們兩家來攻伐我們趙家,眼看趙家將要滅亡?墒牵ò粗遣膫性)趙家一滅亡,你們就是下一個啊。所以現(xiàn)在假若我們不共同想法對付智伯的話,災難也就很快要落到你們兩家頭上了。”韓、魏兩家君王說:“智伯這個人,暴戾驕橫而少恩寡情。我們的計謀如果泄露,事情就壞了,這如何是好?”張孟談馬上說:“話從二位君王口中出,進入到我的耳中,他人誰還會知道?再說,處境一樣、情況相同、利益一致的人應該互相成全,生死與共。請兩位君王仔細考慮吧!”于是韓、魏二君王與張孟談暗中謀劃商定舉事日期。張孟談隨即潛回城里向趙襄子報告。到了約定日期的晚上,趙襄子派人殺了看守堤防的官兵,挖開大堤使水倒灌進智伯的軍營,智伯軍隊連忙堵水,一片慌亂。這時韓軍和魏軍從兩翼攻打過來,趙襄子又率領軍隊從正面出擊,大敗智伯的軍隊,殺死智伯,又將智伯的封地一分為三(從此晉國也就分為韓、魏、趙三國)。(等到勝利歸來)趙襄子獎賞有功人員時,最先受獎賞的是高赫。大臣們提出問題:“晉陽之所以能保住,全仗張孟談的功勞。可現(xiàn)在卻是高赫獲首賞,這是什么緣故?”趙襄子回答:“當晉陽被圍困的時候,我的國家危難的時候,眾多大臣很少不對我流露出輕侮驕傲的神情,唯有高赫仍然不失君臣禮節(jié),所以我首先獎賞他!
由此看來,“義”才是做人的根本。即使有戰(zhàn)勝敵人、挽救國家的大功勞,也比不上施行忠義高貴。所以君子說:“美好的言辭可以博得(換來)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眾人!
作品評析
《人間訓》重點論述禍與福的關系,其主旨用《要略》的話說,就是“觀禍福之變,察利害之反,鉆脈得失之跡,標舉終始之壇也。分別百事之微,敷陳存亡之機,使人知禍之為福,亡之為得,成之為敗,利之為害也”。文章以大量的歷史事例、寓言等,論述了人世間的各種對立關系,以禍福為中心,涉及了得失、損益、利害、功罪、取舍、毀譽等諸多方面,具有很強的辯證法意味。
作者首先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論述和分析了禍福產(chǎn)生的根源,認為“夫禍之來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禍與福的產(chǎn)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不能不慎重對待。其次,作者認為,“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禍、;ハ嘁来、轉化,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叭淌яR”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此,看問題不能絕對,要用辯證的眼光去對待禍與福。作者還講到了禍福與時世的'關系,在一個時代可以帶來福氣的品行舉動,在另一個時代可能就是禍根,“圣人雖有其志,不遇其世,僅足以容身,何功名之可致也”。所以,要因時而變,不能泥而不化。
此外,作者還論述到了“欲利之而反害之”,“有功而見疑”和“有罪而益信”、“事或奪之而反與之,或與之而反取之”、“直于辭而不害于事”和“虧于耳以忤于心而合于實”、“聽計當而身疏”和“言不用計不行而益親”、“或無功而先舉,或有功而后賞”、“或有罪而可賞”和“或有功而可罪”、“或譽人而適足以敗之,或毀人而乃反以成之”、“或貪生而反死,或輕死而得生,或徐行而反疾”等一系列對立事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告誡人們,要看到事物的本質,不要被現(xiàn)象迷惑。同時,也要見微知著,從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入手,防患于未然,遠離禍患,防止“務于救患之備,而莫能知使患無生”。
文章最后,作者還分析了“類之而非”、“非類而是”、“若然而不然”及“不然而若然”四種情況,指出事物真相難辨,稍有不慎就會犯錯誤,告誡人們不要被假象迷惑,并抒發(fā)了一段很有哲理的感慨:“夫事之所以難知者,以其竄端匿跡,立私于公,倚邪于正,而以勝惑人之心者也。若使人之所懷于內(nèi)者,與所見于外者,若合符節(jié),則天下無亡國敗家矣!
利害得失,是人們?nèi)粘I钪袝r時會遇到的問題,如何正確地看待它們,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變害為利。文中講到的這些事例,相信對我們不無啟發(fā)。
出處簡介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宗室劉安招致賓客,在他主持下編著的。據(jù)《漢書。藝文志》云:“淮南內(nèi)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顏師古注曰:“內(nèi)篇論道,外篇雜說”,現(xiàn)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說的內(nèi)篇所遺。據(jù)高誘序言,“鴻”是廣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全書內(nèi)容龐雜,它將道、陰陽、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來,但主要的宗旨傾向于道家。《漢書。藝文志》則將它列入雜家。
《淮南子》具有重要的文史價值。其博奧深宏的內(nèi)容中蘊涵著豐富的哲學、史學、文學等各個領域的思想文化資源。
作者簡介
劉安(前179-前122),西漢皇族,淮南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劉安是豆腐的創(chuàng)始人,著有《淮南子》。
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劉長被廢王位,在旅途中絕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來的淮南國一分為三封給劉安兄弟三人,劉安以長子身份襲封為淮南王,時年十六歲。他才思敏捷,好讀書,善文辭,樂于鼓琴。他是西漢知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奉漢武帝之命所著《離騷體》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
【淮南子人間訓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淮南子人間訓》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6
《淮南子?人間訓》原文及譯文06-18
淮南子原文及翻譯07-20
《淮南子精神訓》原文與譯文02-24
人間詞話原文及翻譯01-22
關于《淮南子泰族訓》原文及譯文解析06-20
圣諭廣訓原文翻譯09-17
新唐書李訓傳原文翻譯06-11
訓學齋規(guī)原文及翻譯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