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宋史·詹體仁傳》原文及翻譯
導語:約乾道初,詹體仁就到崇安五夫里問學朱熹。乾道六年(1170),朱熹在建陽建寒泉精舍,詹體仁也從學建陽。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宋史·詹體仁傳》原文及翻譯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宋史
【原文】
詹體仁,字元善,建寧浦城人。父慥,與胡宏、劉子翚游,調贛州信豐尉。金人渝盟,慥見張浚論滅金秘計,浚辟為屬。體仁登隆興元年進士第,調饒州浮梁尉。郡上體仁獲盜功狀當賞,體仁曰:“以是受賞,非□愿也!敝x不就。為泉州晉江丞。入為太學錄,升太學博士、太常博士,遷太常丞,攝金部郎官。
光宗即位,提舉浙西常平,除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就升司農(nóng)少卿。奏蠲諸郡賦輸積欠百余萬。有逃卒千人入大冶,□鐵鑄錢,剽掠為變。體仁語戎帥:“此去京師千余里,若比上請得報,賊勢張矣。宜速加誅討!睅浻闷溲,群黨悉散。
孝宗崩。時議大行皇帝謚,體仁言:“壽皇圣帝事德壽二十余年,極天下之養(yǎng),諒陰三年,不御常服,漢、唐以來未之有,宜謚曰‘孝’!弊溆闷溲。孝宗將復土,體仁言:“永阜陵地勢卑下,非所以妥安神靈!迸c宰相異議,除太府卿。尋直龍圖閣、知福州,言者竟以前論山陵事罷之。退居霅川,日以經(jīng)史自娛,人莫窺其際。
始,體仁使浙右,時蘇師旦□胥吏執(zhí)役,后倚侂胄躐躋大官,至是遣介通殷勤。體仁曰:“小人乘君子之器,禍至無日矣,烏得以污我!”未幾,果敗。
復直龍圖閣、知靜江府,閣十縣稅錢一萬四千,蠲雜賦八千。移守鄂州,除司農(nóng)卿,復總湖廣餉事。時歲兇艱食,即以便宜發(fā)廩振救而后以聞。
侂胄建議開邊,一時爭談兵以規(guī)進用。體仁移書廟堂,言兵不可輕動,宜遵養(yǎng)俟時;矢Ρ笞砸詫⒓易,好言兵,體仁語僚屬,謂斌必敗,已而果然。開禧二年卒,年六十四。
體仁穎邁特立博極群書少從朱熹學以存誠慎獨為主為文明暢悉根諸理。周必大當國,體仁嘗疏薦三十余人,皆當世知名士?と苏娴滦阍鐝钠溆,嘗問居官蒞民之法,體仁曰:“盡心、平心而已。盡心則無愧,平心則無偏!笔婪浯_論云。
(選自《宋史·詹體仁傳》,有刪節(jié))
【譯文】
詹體仁字元善,建寧浦城人.其父詹慥,與胡宏、劉子翚交游甚多,被調任贛州信豐縣尉.金人背棄盟約后,詹忄造拜見張浚陳述了滅金之計,張浚召他為屬下.詹體仁在隆興元年(1163)考中進士,被調任饒州浮梁縣尉.郡府呈上詹體仁捕捉盜寇的立功狀建議加以賞賜,詹體仁說:“因此而受賞,不是我的本意.”婉言謝絕了賞賜.詹體仁任泉州晉江縣丞.宰相梁克家是泉州人,他向朝廷推薦詹體仁.詹體仁進入朝中為太學錄,被升為太學博士、太常博士,調任太常丞,攝金部郎官.
光宗即位后,詹體仁任提舉浙西常平官,拜為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就任司農(nóng)少卿.詹體仁奏請蠲除各郡積欠的應交納的.賦稅一百余萬.有逃跑的士兵一千人進入大冶境,他們用鐵鑄錢,剽掠財物,騷擾百姓.詹體仁告誡駐地軍隊統(tǒng)帥“:這里離京師一千多里,如果等到向上面請示得到回音,敵人的勢力已十分囂張了.應立即加以討伐.”統(tǒng)帥按照他的意見行事,亂黨全部散去.
孝宗駕崩,當時討論大行皇帝謚號,詹體仁說:“壽皇圣帝事奉德壽皇二十多年,奉獻了天下所能有的最好的奉養(yǎng),居喪三年間,不穿常服,漢唐以來從未有過,應贈謚號‘孝’.”最終采用了詹體仁的意見.孝宗將要被入殮,詹體仁說:“永阜陵地勢低下,不能使神靈得以妥善安置.”詹體仁與宰相意見不同,被任命為太府卿.不久為直龍圖閣、福州知州,言官竟由于他以前議論過山陵之事而罷免了他.詹體仁退任后居住在較川,每天以經(jīng)史自娛,人們沒有能窺視到他的內心的.
起初,詹體仁出使浙右,當時蘇師旦以胥吏身份主管役事,后倚仗韓侂胄的勢力躋身為大官,到這時他派人來獻殷勤.詹體仁說:“小人得到天子的器重,其災禍來到?jīng)]有幾日了,不要玷污了我.”不久,蘇師旦果然失敗.
詹體仁恢復直龍圖閣、靜江府知府之職,擱置十縣稅錢一萬四千,蠲免雜賦八千.詹體仁被任守鄂州,拜為司農(nóng)卿,又任總湖廣餉事之職.當時年成不好百姓難以吃飽,詹體仁不等請示,自做主張發(fā)放倉中糧食以賑濟百姓,事情過后才報告皇上得知.
韓侂胄建議擴大疆域,一時間大家爭相談論軍事以謀求進升.詹體仁上書給朝廷,說軍隊不可以輕舉妄動,應養(yǎng)精蓄銳等待時機.皇甫斌自以為是將家之子,好談兵,詹體仁與屬下談論時說他必定失敗,結果果然如此.開禧二年(1206),詹體仁死去,終年六十四歲.
詹體仁特別聰明勤勉,有超人之品行,又博覽群書.少年時跟隨朱熹學習,以心存良知、慎于獨處時之所為為根本.寫文章明白暢達,窮究各種道理.周必大當政時,詹體仁曾上疏推薦了三十多個人,都是當時世上的知名士人.郡人劉德秀早年跟隨他游歷,曾問以居位治民之法,詹體仁說:“盡心、平心而已,盡心就心中無愧,平心就不會有偏袒.”世人信服他的言論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