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滇游日記十六的原文與譯文

時間:2022-09-24 12:43:06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滇游日記十六的原文與譯文

  徐弘祖

滇游日記十六的原文與譯文

  【原文】

  二十七日(有缺文)余見前路漸翳,而支間有跡,可躡石而上,遂北上攀陟之。

  屢懸峻梯空,從崖石間作猿猴升。

  一里半,則兩崖前突,皆純石撐霄,拔壑而起,自下望之,若建標(biāo)豎物作表識空中,自上凌之,復(fù)有一線連脊,又如瓊臺中懸,雙闕并倚也。后即為橫亙大脊。披叢莽而上,有大道東西橫山脊,即東自雞坪關(guān)山西上而達(dá)于絕頂者。因昔年運(yùn)磚,造城絕頂,開此以通驢馬。

  余乃反從其東半里,凌重崖而上。

  然其處上平下嵌,俯瞰莫可見,不若點(diǎn)頭峰之突聳而出,可以一覽全收也。

  其脊兩旁皆古木深翳,通道于中,有開處下瞰山后。其東北又峙山一圍,如箕南向,所謂摩尼山也,即此山余脈所結(jié)者。其西北橫拖之支,所謂后趾也,即南聳而起為絕頂者。

  故絕頂自南壑望之,如展旗西立,羅漢九層之脊,則如展旗東立;自北脊望之,則如展旗南立,后趾之脊,則如展旗北立。此一山大勢也。若桃花箐過脊,又在絕頂西南峽中,南起為香木坪之嶺,東亙?yōu)楹套挚字,與羅漢壁、點(diǎn)頭峰南北峙為兩界。此在三距西南支之外,乃對山而非雞足矣。若南條老脊,自香木而南走烏龍壩、羅漢壁、點(diǎn)頭峰,又其東出之支,非老干矣。山后即為羅川地,北至南衙,皆鄧川屬,與賓川以此山脊為界,故絕頂即屬鄧川,而曹溪、華首,猶隸賓川焉。若東出之摩尼,則北勝、浪滄之所轄,此又以山之東麓雞坪山為界者也。

  從脊直北眺,雪山一指豎立天外,若隱若現(xiàn)。此在麗江境內(nèi),尚隔一鶴慶府于其中,而雪山之東,金沙江實(shí)透腋南注,但其處逼夾僅丈余,不可得而望也。

  由脊道西行,再隆再起,五里,有路自南而上者,此羅漢壁東旃檀嶺道也;交脊而西北去者,此循后趾北下鶴慶道也;交脊而東北下者,此羅川道也,隨脊而西者,絕頂?shù)酪病?/p>

  于是再上,再紆而北,又二里余而抵絕頂之下。其北崖雪痕皚皚,不知何日所積也。又南上半里,入其南門。門外墜壑而下者,猢猻梯出銅佛殿道;由北門出,陟后脊轉(zhuǎn)而西南下者,束身峽出禮佛臺,從華首門會銅佛殿道。而猢猻梯在東南,由脊上;束身峽在西北,由霤liù水槽中。此登頂二險,而從脊來者獨(dú)無之。

  入門即迦葉殿。此舊土主廟基也,舊迦葉殿在山半。歲丁丑(公元1637年),張按君謂絕頂不可不奉迦葉,遂捐資建此,而移土主于殿左。其前之天長閣,則天啟七年海鹽朱按君所建。后有觀風(fēng)臺,亦閣也,為天啟初年廣東潘按君所建,今易名多寶樓。后又有善雨亭,亦張按君所建,今貌其像于中。

  后西川倪按君易名西腳蘧qú旅舍廬,語意大含譏諷。殿亭四圍,筑城環(huán)之,復(fù)四面架樓為門:南曰云觀,指云南縣昔有彩云之異也;東曰日觀,則泰山日觀之義;北曰雪觀,指麗江府雪山也;西曰海觀,則蒼山、洱海所在也。張君于萬山絕頂興此巨役,而沐府亦伺其意,移中和山銅殿運(yùn)致之,蓋以和在省城東,而銅乃西方之屬,能剋即刻木,故去彼移此。

  有造流言以阻之者,謂雞山為麗府之脈,麗江公亦姓木,忌剋剋,將移師雞山,今先殺其首事僧矣。余在黔聞之,謂其說甚謬。麗北雞南,聞雞之脈自麗來,不聞麗自雞來,姓與地各不相涉,何剋之有?

  及至此而見銅殿具堆積迦葉殿中,止無地以豎,尚候沐府相度,非有阻也。但一城之內(nèi),天長以后,為河南僧所主,前新建之迦葉殿,又陜西僧所主,以張按君同鄉(xiāng)故,沐府亦以銅殿屬之,惜兩僧無道氣,不免事事參商不和睦,非山門之福也。余一入山,即聞河南、陜西二僧名,及抵絕頂,將暮,見陜西僧之叔在迦葉殿,遂以行李置之。其侄明空,尚在羅漢壁西來寺。由殿側(cè)入天長閣,蓋陜僧以銅殿具支絕迦葉殿后正門,毋令從中出入也。河南僧居多寶樓下,留余晚供。觀其意殊特別憤憤。余于是皆腹誹口頭上不說而心中不以不為然之。

  還至土主廟中,寒甚。

  陜僧爇火供果,為余談其侄明空前募銅殿事甚悉。

  “今現(xiàn)在西來,可一顧也!庇辔ㄎ☉(yīng)答聲。

  二十八日晨起寒甚,亟披衣從南樓觀日出,已皎然上升矣。晨餐后,即錄碑文于天長、善雨之間。指僵,有張憲副二碑最長,獨(dú)單獨(dú)一人不及錄。還飯迦葉殿。乃從北門出。門外岡脊之上,多賣漿瀹粉者。脊之西皆削崖下覆,豈即向所謂舍身崖者耶?北由脊上行者一里,乃折而西下,過一敝閣,乃南下束身峽。

  巨石雙迸,中嵧成坑,路由中下,兩崖逼束而下墜甚峻,宛轉(zhuǎn)峽中,旁無余地,所謂“束身”也。

  下半里,得小坪,伏虎庵倚之。庵南向,從其前,多賣香草者,其草生于山脊。

  循舍身崖東南轉(zhuǎn),為曹溪、華首之道;繞庵西轉(zhuǎn),盤絕壁之上,是為禮佛臺、太子過玄關(guān)。余乃先過禮佛臺。有亭在臺東,亦中記,臺峙其前石叢起中,懸絕壑之上。北眺危崖,倒插于深壑中,乃絕頂北盡處也,其下即桃花箐,但突不能俯窺耳。其東南壑中,則放光寺在焉,其西隔塢相對者,香木坪也。是臺當(dāng)絕頂西北隅懸絕處,凌虛倒影,若浮舟之駕壑,為一山勝處,而亭既傾敝,不容無慨。臺之北,崖壁倒懸,磴道斬絕,而西崖之瞰壑中者,萼瓣上迸,若蒂斯啟。

  遙向無路,乃棧木橫崖端,飛虬qiú龍接翼于層巒之上,遂分蒂而蹈,如入藥房,中空外透,欲合欲分。穿其奧窟,正當(dāng)佛臺之下,乃外石之附內(nèi)石而成者,上連下迸,裂透兩頭。

  側(cè)身而進(jìn),披隙而出,復(fù)登南臺之上。仍東過伏虎,循巖傍壁,盤其壑頂。仰視矗崖,忽忽欲墮,而孰知即向所振衣躡履于其上者耶。

  東南傍崖者一里余,有室倚崖,曰曹溪寺,以其側(cè)有水一泓,在矗崖之下,引流墜壑,為眾派之源,有似宗門法脈也。稍下,路分為二,正道東南循崖平去,小徑西下危坡。

  余睇放光在西南壑,便疑從此小徑為是。西循之一里余,轉(zhuǎn)而北逾一嘴,已盤禮佛臺之下,其西北乃桃花箐路,而東南壑底,終無下處,乃從舊路返。二里,出循崖正道,過八功德水,于是崖路愈逼仄,線底緣嵌絕壁上,仰眺只覺崇崇隆隆而不見其頂,下瞰只覺窅窅冥冥而莫晰其根,如懸一幅萬仞蒼崖圖,而綴身其間,不辨身在何際也。

  東一里,崖勢上飛,高穹如檐,覆環(huán)其下,如戶閾形,其內(nèi)壁立如掩扉,蓋其石齒齒皆墮而不盡墮之余,所謂華首門也。其高二十丈,其上穹覆者,又不知凡幾,蓋即絕頂觀海門下危崖也。門之下,倚壁為亭,兩旁建小磚塔襄之,即經(jīng)所稱迦葉受衣入定處,待六十百千歲以付彌勒者也。天臺王十岳士性憲副詩偈鐫壁間,而倪按院大書“石狀奇絕”四字,橫鐫而朱丹之。其效顰效仿耶?黥面耶比喻模仿?在束身書“石狀大奇”,在袈裟書“石狀又奇”,在兜率峽口書“石狀始奇”,凡四處,各換一字,山靈何罪而受此耶?

  又半里,矗崖東盡,石脊下垂,有寺倚其東,是為銅佛殿,今扁其門曰傳燈寺,蓋即絕頂東突,由猢猻梯下墜為此,再下即迦葉寺,而為西南支發(fā)脈者。寺東向,大路自下而來,抵寺前分兩歧:由其北峽登寺后猢猻梯,為絕頂前門道,余昨從上所瞰者,由寺前循崖西轉(zhuǎn),過華首門,上束身峽,為絕頂后門道,余茲下所從來者。蓋寺北為峽,寺西為崖,寺后猢猻梯由絕頂垂脊而下,乃崖之所東盡而峽之所南環(huán)者也。

  寺北有石峰突踞峽中,有庵倚其上,是為袈裟石。余初不知其為袈裟石也,望之有異,遂不入銅佛殿而登此石。至則庵僧迎余坐石上。石紋離披作兩疊痕,而上有圓孔。僧指其紋為迦葉袈裟,指其孔為迦葉卓錫之跡。即無遺跡,然其處回崖外繞,墜壑中盤,此石綴崖瞰壑,固自奇也。僧瀹米花為獻(xiàn),甚潤枯腸。余時欲下放光、圣峰諸寺,而不能忘情于猢猻梯,遂循石右上。半里,升梯。梯乃自然石級,有疊磴痕可以銜趾,而痕間石芒齒齒,著足甚難。脊左瞰即華首矗崖之上,右瞰即袈裟墜壑之端,其齒齒之石,華首門乃垂而下,此梯乃錯而上者,然質(zhì)則同也。上半里,數(shù)折而梯盡,仍從峽上。

  問去頂迥jiǒng遠(yuǎn)絕,乃返步下梯,由銅佛殿北東下峽中。

  一里,橫盤峽底,有庵當(dāng)其中,所謂兜率庵也,已半傾。

  其后即絕頂與羅漢壁分支前突處,庵前峽復(fù)深墜。

  循庵橫度,循左崖下半里,崖根有洼內(nèi)嵌,前有巨樹流蔭,并鶴峋居士詩碑。其前峽遂深蟠,路從其上,又分為兩:循右峽中西南下者,為迦葉寺、圣峰寺西支大道;循左崖下東向行者,為西來寺、碧云寺、羅漢壁間道。余時身隨西峽下,而一步一回眺,未嘗不神飛羅漢壁間也。下半里為仰高亭,在懸峽中,因圮pǐ損壞未入。

  既下,又半里出峽,為迦葉寺,其門東向,中亦高敞。此古迦葉殿,近因頂有新構(gòu),遂稱此為寺云。入謁拜見尊者。從其前南向循岐而下,其路峻而大。兩丐者覆松為棚。曲折夾道數(shù)十折,一里余而至?xí)䶮羲。寺南向,入謁而出。東下半里,有岐西去者,放光寺道也?秩贞緕è太陽西斜不及行,遂不西向而東趨。其路坦而大,一里為圣峰寺。寺東向,踞分支之上。前有巨坊,后有杰閣,其勢甚雄拓。閣祀玉皇,今皆以玉皇閣稱之。從此北瞻西來寺,高綴層崖之上,屏霞亙壁,飄渺天半,其景甚異。出寺,東隨隴行,二里,過白云寺。又從其右東行一里半,過慧林庵,則左右兩溪合于前而隴盡。遂渡其左峽,東過大覺寺蔬園,一里,從息陰后逾中支之脊,從千佛閣前觀街子。街子者,惟臘底年底集山中,為朝山佛教徒到名山進(jìn)行拜佛之節(jié),昔在石鐘寺前,今移此以近大覺,為諸寺之中也。

  由街子?xùn)|半里,過西竺寺,又二里余,入悉檀。

  具餐后,知沈公事莘野乃翁。來叩,尚留待寺間,亟下樓而沈公至,各道表達(dá)傾慕之意。時已暮,寺中具池湯熱水候浴,遂與四長老及沈公就浴池中。池以磚甃,長丈五、闊八尺,湯深四尺,炊從隔壁釜中,竟日一整天乃溫。浴者先從池外挽水滌體,然后入池,坐水中浸一時,復(fù)出池外,擦而滌之,再浸再擦,浸時不一動,恐垢落池中也。余自三里盤浴后,入滇只澡于溫泉,如此番之浴,遇亦罕矣。

  二十九日飯于悉檀,同沈公及體極之侄同游街子。

  余市鞋,顧仆市帽。遇大覺、遍周亦出游,欲拉與俱。余辭歲朝往祝,蓋以其屆七旬也。既午,沈公先別去,余食市面一甌ōu小盆。

  一里余,從大乘庵上幻住。一里入幻住,見其額為福寧寺,問道而出,猶不知為幻住也。

  由其右過峽西北行,一里而入蘭陀寺,寺南向。由正殿入其東樓,艮一師出迎。問殿前所臥石碑。曰:“此先師所撰迦葉事跡記也。”昔豎華首門亭中,潘按君建絕頂觀風(fēng)臺,當(dāng)事者曳之頂,將摩鐫新記,艮一師聞而往止之,得免,以華首路峻不得下,因紆道置此。

  余欲錄之,其碑兩面鐫字,而前半篇在下。艮一指壁間掛軸云:“此即其文,從碑譽(yù)寫而出者!庇嘁虻蛻移漭S,以案就錄之。艮一供齋,沈公亦至。齋后,余度文長不能竟,令顧仆下取臥具。沈公別去,余訂以明日當(dāng)往叩也。迨暮,錄猶未竟,顧仆以臥具至,遂臥蘭陀禪榻。顧仆傳弘辨、安仁語曰:“明日是除夕,幸爾主早返寺,毋令人懸望也。”余聞之,為凄然者久之。

  三十日早起盥櫛梳頭而莘野至,相見甚慰。

  同飯于蘭陀。余乃錄碑,完而莘野已去。遂由寺循脊北上,其道較坦,一里,轉(zhuǎn)而東,一里出莘野廬前小靜室。又半里而入莘野樓,則沈公在而莘野未還。沈公為具食,莘野適至,遂燕通“宴”招待客人其樓。義子躬執(zhí)爂,煨芋煮蔬,甚樂也。莘野懇令顧仆取臥具于蘭陀曰:“同是天涯,何必以常住靜室為分!庇鄰闹,遂停寢其樓之北楹。其樓東南向,前瞰重壑,左右抱兩峰,甚舒而稱。樓前以桫松連皮為欄,制樸而雅,樓窗疏欞明凈。度除夕于萬峰深處,此一宵勝人間千百宵。薄暮,憑窗前,瞰星辰燁燁下垂,塢底火光,遠(yuǎn)近紛挐ná相著牽引,皆朝山者,徹夜熒然不絕,與瑤池月下,又一觀矣。

  【譯文】

  二十七日(有缺文)我看見前邊的路漸漸被遮敝了,而旁邊有痕跡,可以踩著石頭而上,于是往北向上攀登。多次懸空在陡峻的石梯上,順著崖石像猿猴一樣升登。一里半,則兩邊的崖壁向前突出,都是純粹的石壁撐向云霄,從壑谷中拔地而起,從下面望,像在空中豎物作為表識,從上面登攀,又有一線連接的山脊,像瓊臺懸在中間,兩座宮網(wǎng)并列相靠。背后就是橫亙的大山脊。披開叢密的草莽而上,有條大路從東到西橫穿山脊,就是從東邊的雞坪關(guān)山往西上而到達(dá)絕頂?shù)穆贰R蛲赀\(yùn)磚到絕頂建墻,開辟出這條路讓驢馬通行。我于是返回來順大路往東走半里,登攀重崖疊嶂而上。然而這里上平下嵌,俯身下視什么也不能看到,不像點(diǎn)頭峰那樣突立而出,可以一覽無遺。

  山脊兩邊被古樹遮蔽了,道路從其中通過,有開闊的地方往下看到山背后。東北又峙立著一圍山,如同朝南的箕,所說的摩尼山,就是此山的其余支脈所聚成的。西北橫伸的支脈,所說的后趾,就是往南聳立而形成絕頂?shù)纳矫}。所以從南壑看絕頂,如同伸展的旗幟立在西邊,羅漢壁的九層山脊,則如同伸展的旗幟立在東邊;從北邊的山脊看,則如同伸展的旗幟立在南邊;后趾的山脊,則如同伸展的旗幟立莊北邊。這是一架山的大致形勢。至于越過桃花臀的山脊,又在絕頂西南的峽谷中,南邊起自香木坪之嶺,往東延伸為盒子孔的山脊,與羅漢壁、點(diǎn)頭峰南北對峙,分成兩部分。那是在雞足山三峰的西南峰之外,是對面的山而不是雞足山。至于南部的那支主脊,從香木坪往南走向?yàn)觚垑,羅漢壁、點(diǎn)頭峰又是其往東分出的支脈,不是主干。山后就是羅川地,往北到南衙,都是鄧川州的屬地,與賓川州以此座山脊分界,所以絕頂就屬于鄧川州,而曹溪寺、華首門仍隸屬于賓川州。至于東北邊的摩尼山,則是北勝州、浪滄衛(wèi)所轄,那又是以雞足山東麓的雞坪山為分界的。順山脊直北眺望,一指雪山豎立在天外,若隱若現(xiàn)。那是在麗江府境內(nèi),其中還隔著一個鶴慶府,而雪山的東邊,金沙江穿過山側(cè)往南流,但其處狹窄得只有一丈多,無法看到。

  順山脊上的路往西走,山脊又二次隆起,五里,有路從南邊往上延伸,這是去羅漢壁東邊旎檀嶺的路;和脊交會而往西北去的,是沿后趾北面去鶴慶府的路;和脊交會而往東北下的,是去羅川的路;順脊往西去的,是上絕頂?shù)穆。于是再往上走,再迂回向北,又走二里多就來到絕頂之下。北面山崖上雪跡皚皚,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積起的。又往南上半里,進(jìn)入南門。門外從溝壑中墜下去的,是瑚孫梯出到銅佛殿的路;從北門出去,登上后山脊而往西南下,從束身峽出到禮佛臺,是從華首門會銅佛殿的路。而瑚娜梯在東南,順脊往上走;束身峽在西北,順?biāo)壑腥。這是攀登頂峰的兩處險景,而從脊上過來就一處也沒有。

  進(jìn)門就是迎葉殿。這里原來是土主廟的地基,原迎葉殿在山腰。丁丑年(崇禎十年,1637),巡按張君認(rèn)為頂峰不能不尊奉迎葉尊者,于是捐資在這里修建迎葉殿,而把土主廟遷移到殿左邊。殿前的天長閣,則是天啟七年(1627)海鹽縣人朱巡按所修建的。背后有觀風(fēng)臺,也是閣,是天啟(1621一1627)初年廣東省潘巡按所修建的,如今改名為多寶樓。后面還有善雨亭,也是張巡按修建的,如今亭中畫有他的像。后來西川倪巡按改名為西腳蓬廬,大有譏諷的含義。殿亭四周,筑墻環(huán)繞,在四邊蓋樓為門:南面名云觀,是指云南縣從前有彩云的奇異景觀;東面名日觀,則是取泰山日觀的含義;北面名雪觀,是指麗江府的雪山;西面名海觀,則是蒼山、洱海所在之琴。張君在萬山叢中的絕頂興建此巨大工程,而沐府也順應(yīng)他的心意,把太和山銅殿搬移過來,大概因?yàn)樘蜕皆谑〕菛|,而銅是西方的屬相,能劉木,所以從那里移到這里。有人制造流言以阻止遷移,說雞足山是麗江府的山脈,麗江知府也姓木,忌諱金克J,要調(diào)動軍隊到雞足山,如今先殺了那首先倡導(dǎo)的僧人。我在貴州省時聽到后,認(rèn)為這種說法十分荒謬。麗江府在北、雞足山在南,只聽說雞足山脈從麗江府伸來,沒有聽說麗江府山脈從雞足山伸來,姓氏與地名各不相干,有什么相劉的?等到了這里就看見銅殿器具堆積在迎葉殿中,只是沒有地方豎起來,還等沐府前來選擇位置,沒有受到阻礙。只是一道墻以內(nèi),天長閣之后,是河南省的僧人主持,前面新建的迎葉殿、又是陜西省的僧人主持,陜西僧人因?yàn)楹桶床焓箯埦峭l(xiāng)的原故,沐府也把銅殿交給他,可惜兩個僧人道氣不同,不免事事不和睦,不是佛門之福。我一進(jìn)山,就聽說河南、陜西二位僧人的名字,等到了頂峰時,太陽即將落山,看見陜西僧人的叔父在邇?nèi)~殿,于是把行李放在那里。他的侄兒明空還在羅漢壁的西來寺。我是從殿旁進(jìn)天長閣的,因?yàn)殛兾魃税雁~殿器具支撐起來,隔斷了邇?nèi)~殿后的正門,不讓從正門進(jìn)入。河南僧人住在多寶樓下面,留我吃晚飯。看到他心中特別憤憤不平,我對此口里不說,心中不以為然;氐酵林鲝R中,很冷。陜西僧人點(diǎn)燃火、擺出果點(diǎn),對我很詳細(xì)地談?wù)撈渲睹骺赵谇盀殂~殿募化的事。說“現(xiàn)在在西來寺,可去會一會他”。我答應(yīng)著。

  二十八日早晨起來很冷,急忙披衣到南樓觀看日出,明亮的太陽已經(jīng)升起來了。早餐后,就在天長閣、善雨亭之間錄碑文。手指凍僵了,有張副都御史的兩塊碑文最長,唯獨(dú)來不及錄;氐接~殿吃飯。于是從北門出去。門外的岡梁上,有很多賣漿煮粉的人。脊西都是向下覆蓋的陡崖,難道就是從前所說的舍身崖嗎?往北從脊上走一里,于是轉(zhuǎn)向西下,經(jīng)過一處破閣,就往南下束身峽。巨石向兩邊裂開,中間的洞穴成為坑,路從中下去,兩旁的石崖緊緊約束而且很陡地往下墜,在峽谷中輾轉(zhuǎn),旁邊沒有余地,就是所說的“束身”之意。下半里,來到一塊小平地,伏虎庵傍靠在這里。庵向南,在庵前面,有很多賣香草的人,這種草生長在山脊。沿舍身崖往東南轉(zhuǎn),是去曹溪寺、華首門的路;繞庵往西轉(zhuǎn),盤旋絕壁而上,那是禮佛臺、太子過玄關(guān)。我于是先去拜訪禮佛臺。臺東有亭,中間也坍塌了,禮佛臺峙立在其前叢叢聳起的亂石中,懸空于深壑的絕壁上。往北眺望陡直的石崖,倒插在深壑中,是絕頂北邊盡頭處,其下就是桃花警,只是石崖突出而不能俯視。其東南的壑谷中,則放光寺在那里;其西隔塢相對的地方,是香木坪。這禮佛臺位于絕頂西北邊盡頭處,凌空倒影,像浮舟駕于深壑之上,是全山的著名勝景,然而亭已經(jīng)倒塌廢壞,不容不產(chǎn)生感慨。臺北,崖壁倒掛,石階路斷絕,而從西邊崖上俯瞰深壑中,石瓣朝上裂開,像要開放的花蒂。向遠(yuǎn)處去沒有路,而棧道橫在崖端,像飛蟲L從層層山巒之上連接兩邊,于是踩著裂開的石花蒂,如同進(jìn)入芍藥花冠,中空外透,欲合欲分。穿進(jìn)其深窟,正好位于禮佛臺之下,深窟是外石靠近內(nèi)石而形成的,上連下開,裂縫穿透兩頭。側(cè)身進(jìn)去,穿裂隙而出,又登到南臺之上。仍然往東經(jīng)過伏虎庵,沿巖靠壁,盤繞其壑頂。抬頭看矗崖,恍忽搖搖欲墮,而誰知道就是剛才行走在上面、抖衣去塵的地方呢。

  往東南沿著崖壁走一里多,有房屋靠在崖上,名曹溪寺。因?yàn)樗屡杂幸惶了,在矗崖之下,分出水流墜入溝壑,是各股水流的源頭,有如禪宗法門之脈。逐漸下,路分成兩條,正路向東南沿崖壁平去,小路往西下陡坡。我看到放光寺在西南邊的壑谷,便以為從這條小路走對。往西順小路走一里多,轉(zhuǎn)向北翻一道山口,已經(jīng)繞到禮佛臺之下,其西北是去桃花青的路,而東南的壑谷底下,最終沒有下腳的地方,于是從原路返回。二里,出到沿崖壁走的正路,經(jīng)過八功德水,這里崖上的路越來越狹窄,線一樣環(huán)繞、鑲嵌在絕壁上,抬頭看只覺得高大彎隆而看不見其頂,往下俯瞰只覺得幽遠(yuǎn)深隱而無法看清其底,如懸掛著的一幅萬初蒼崖圖,而置身圖中,分辨不出自己是在什么地方。

  往東一里,崖勢向上飛,像屋檐般的高高彎隆,環(huán)蓋其下,如門如檻,其內(nèi)崖壁聳立,如同關(guān)著的門扇,原來崖石齒狀排列,全往下墮落,而墮落不盡的剩余部分,是所謂的華首門。門高二十丈,上面彎隆覆蓋的部分,又不知一共有多高,大概就是絕頂上看到的海門下的陡崖。華首門之下,傍靠壁建有亭,兩旁建有小磚塔相配,就是經(jīng)書所說的迎葉尊者受衣入定處,等到六十百千歲時交給彌勒佛。天臺縣人王十岳〔士性〕副都御史題寫的詩渴鐫刻在壁間,而倪巡按書寫的“石狀奇絕”四個大字,橫刻并且涂成紅色,是效肇呢?還是黔面呢?在束身崖書寫“石狀大奇”,在架裝石書寫“石狀又奇”,在兜率缺口書寫“石狀始奇”,一共四處,各處換一個字,山靈有什么罪要受這種懲罰呢?

  又半里,矗崖東邊盡頭處,石脊往下垂,東面傍靠著寺,這是銅佛殿,如今殿的扁額上寫著傳燈寺,原來就是絕頂向東突起、從瑚娜梯下墜到的地方,再下就是逝葉寺,從而成為雞足山西南支的發(fā)起山脈。寺向東,大路從下面而來,到寺前分成兩條:順其北峽攀登寺后的瑚孫梯,是去絕頂前門的路,也是我昨天從上面所俯瞰到的路;從寺前沿崖往西轉(zhuǎn),經(jīng)過華首門,上束身峽,是去絕頂后門的路,也是我現(xiàn)在往下所走來的路。原來寺北是峽谷,寺西為崖壁,寺后瑚孫梯順絕頂垂脊而下,是矗崖東邊盡頭而峽谷向南繞的地方。寺北有石峰在峽谷中夾起,石峰上傍靠有庵,那是架裝石。我開初不知道它是架裝石,看著有些異常,就沒進(jìn)銅佛殿而登此石、到達(dá)時庵里的僧人迎接我坐在石上。石紋分散出兩層痕跡,而上部有圓孔。僧人說,石紋為迎葉尊者的架裝,圓孔為邇?nèi)~尊者插放錫杖的遺跡。即使沒有迎葉的遺跡,這里曲折的山崖往外繞,下墜的壑谷盤在中間,綴連山崖,能俯瞰深壑,本來就是奇觀。僧人泡米花給我吃,饑腸大為滋潤。我當(dāng)時準(zhǔn)備下放光、圣峰等寺,但不能忘情于瑚琳梯,于是沿架裝石往右邊上。半里,登梯。梯是自然生成的石階,有層疊的階痕能夠銜住腳趾,但階痕石尖齒狀排列,很難落腳。往脊左俯瞰就是華首門矗崖之上,往右俯瞰就是架裝石下墜的壑谷口,那種齒狀排列的石崖,在華首門是往下垂,此瑚娜梯是倒轉(zhuǎn)為向上升,而石質(zhì)則是相同的。上半里,數(shù)次轉(zhuǎn)折而石梯已盡,仍然順峽谷上。詢問距離絕頂很遠(yuǎn),于是返回順石梯往下走,從銅佛殿北往東下到峽谷中。

  一里,橫繞峽谷底,有庵位于其中,是所說的兜率庵,已經(jīng)倒塌了一半。庵后就是絕頂與羅漢壁分支前突出的地方,庵前峽谷又深深下墜。沿庵橫穿峽谷,順左邊山崖下半里,崖底有洼坑往內(nèi)嵌,前后有巨大的樹蔭飄動,有鶴峋居士的詩碑。前邊的峽谷于是彎曲得很厲害,道路從峽谷往上,又分成兩條:沿右峽谷中間往西南下,是去迎葉寺、圣峰寺西支山脈的大路;沿左崖下往東行,是去西來寺、碧云寺、羅漢壁的小路。我當(dāng)時雖然身子順西峽谷而下,卻一步一回頭看,思想完全飛到羅漢壁間了。下半里為仰高亭,懸在峽谷中,因壩塌而沒進(jìn)去。下完之后,又走半里出峽,為迎葉寺,寺門向東,寺中也高大寬敞。這是古邇?nèi)~殿,近來因在絕頂上新建了迎葉殿,于是稱這里為寺。進(jìn)去拜迎葉尊者。從寺前往南沿岔路而下,其路陡但寬大。兩個乞丐用松樹搭成棚。曲折狹窄的路轉(zhuǎn)了數(shù)十道彎,一里多就到會燈寺。寺向南,進(jìn)去叩拜而出。往東下半里,有向西去的岔路,是去放光寺的路。怕太陽落山來不及走到,就不向西走而往東趕路。道路平坦而寬大,一里到圣峰寺。寺向東,坐落在分支山脈上,前面有巨大的牌坊,后面有高高的閣,氣勢十分雄偉開闊。閣祭祀玉皇,如今都稱其為玉皇閣。從這里往北看西來寺,高高點(diǎn)綴在層層崖壁之上,屏障云霞,橫貫崖壁,飄渺于天空中,景致非常奇異。走出寺,往東順隴行,二里,經(jīng)過白云寺。又順?biāo)掠彝鶘|走一里半,經(jīng)過慧林庵,于是左右兩條溪在前面會合而隴盡。就穿過庵左邊的峽谷,往東經(jīng)過大覺寺菜園,一里,從息陰軒后翻越中支的山梁,走千佛閣前觀覽街子。趕街的人只有年底才在山中聚”集,是朝山的節(jié)日,從前在石鐘寺前面,如今移到這里以便靠近大覺寺,也處于各寺的正中。順街子往東走半里,經(jīng)過西竺寺,又走二里多,進(jìn)入悉檀寺。

  吃晚餐后,知道沈公〔萃野的父親。〕來叩拜,就留在寺中等待,急忙下樓而沈公來到,各自訴說傾心仰慕的心意。天已經(jīng)黑了,寺中準(zhǔn)備了熱水等候沐浴,于是和四位住持僧以及沈公在池中沐浴。池子是磚砌的,一丈五長、八尺寬,熱水有四尺深,在隔壁大鍋中燒水,一整天才熱。沐浴的人先在池子外用水洗身子,然后進(jìn)入池子,坐在水中泡一段時間,又出到池外,邊擦邊洗,再泡再擦,泡的時候一動不動,怕污垢落進(jìn)池中。我從在三里盤沐浴后,進(jìn)入云南省只在溫泉洗澡,這種方式的沐浴,也是很少遇到過啊。

  二十九日在悉檀寺吃飯,和沈公以及體極的侄兒一同游覽街子。我買鞋,顧仆買帽。遇到大覺寺的遍周也出來游覽,想拉我和他一齊游。我以過年再去祝壽辭謝了他,因?yàn)榈綍r他滿七十歲。過了中午,沈公先告別而去,我吃了一小盆面。走一里多,順大乘庵上幻住庵。走,里進(jìn)入幻住庵,看見庵的扁額是福寧寺,問路后就出來,還不知就是幻住庵。從庵右穿過峽谷往西北行,走一里就進(jìn)入蘭陀寺,寺向南。從正殿進(jìn)到其東樓,良一法師出來迎接。詢問殿前平臥的石碑。良一回答說:“這是先師所撰寫的迎葉事跡碑記!睆那傲⒃谌A首門的亭中,潘巡按在絕頂建觀風(fēng)臺,辦事的人把碑拖到頂上,準(zhǔn)備磨掉刻新碑記,良一法師聞知后前去制止,碑得以幸免于毀,因?yàn)槿A首門路陡難以下來,于是繞道放在這里。我準(zhǔn)備錄下來,其碑兩面刻字,而前半篇在下面。良一指著壁間的掛軸云:“這就是碑文,從碑上謄寫下來的!蔽矣谑前丫磔S掛低,把書案移近錄寫碑文。良一供應(yīng)齋飯,沈公也來了。吃齋飯后,我估計碑文長不能錄完,讓顧仆下去取臥具。沈公告別離去,我約定明天要去叩拜。到傍晚,碑文還沒錄完,顧仆把臥具拿來了,于是在蘭陀寺禪榻睡臥。顧仆轉(zhuǎn)告弘辨、安仁的話說:“明天是除夕,希望你的主人早點(diǎn)回寺,不要讓人懸掛盼望!蔽衣牶笮睦锲嗳涣撕芫谩H赵绯科鸫彩嵯炊鸵皝淼,相見十分快慰。一同在蘭陀寺吃飯。我仍然錄碑文,錄完后萃野已經(jīng)離去。于是從蘭陀寺沿山脊往北上,道路較平,一里,轉(zhuǎn)向東,一里出到萃野廬前的小靜室。又半里就到萃野樓,而沈公在但萃野還沒回來。沈公為我準(zhǔn)備飯,蘋野恰好回來,于是在他的樓上吃飯。父子一起自己做飯,偎芋煮菜,十分快樂。萃野請我讓顧仆去蘭陀寺取臥具,說:“同樣是天涯地角,何必以寺院、靜室為界限。”我聽從了,就住宿在他樓上的北間。樓向東南,前面俯瞰重重山壑,左右懷抱兩座山峰,十分舒坦而且對稱。樓前用連皮的渺松為欄,制作簡樸而雅致,樓窗寬大明凈。在萬山深處度過除夕,這一夜勝過世間千百夜。將近傍晚,靠在窗前,看著晨辰垂下的明亮星光,而塢底的火光,遠(yuǎn)近相互牽引,都是朝山的人,通宵光亮不斷,和月光下的瑤池一樣,又是一大觀啊!

【滇游日記十六的原文與譯文】相關(guān)文章:

滇游日記四十六的原文與翻譯02-02

黔游日記的原文及譯文09-01

最新楚游日記原文及譯文11-27

閩游日記前原文及譯文06-13

《王孫游》原文及譯文02-04

《王孫游》原文及譯文09-08

閩游日記后的原文和譯文05-05

《初夏游張園》原文及譯文05-19

《游高梁橋記》的原文及譯文09-27

游荷葉山記原文及譯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