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善若水原文及翻譯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上善若水的原文與翻譯
上善若水,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有水的品性,寬容大度,善良真誠。從水的生命里,可以看到以下幾種至高無上的做人境界。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jīng)》第八章。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上善若水的原文與翻譯,一起來看看吧。
上善若水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qiáng)堅(jiān)。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上善若水原文翻譯對照:
身居高位的人最好的行為 像自然界的水一樣呵護(hù)大家。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于選擇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于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于恪守信用,為政善于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于發(fā)揮所長,行動(dòng)善于把握時(shí)機(jī)。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yàn)橛胁粻幍拿赖拢詻]有過失,也就不會(huì)埋怨他人。
注譯:
、偕仙迫羲荷希畹囊馑。上善即最善。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來說明"圣人"是道的體現(xiàn)者,因?yàn)槭ト说难孕杏蓄愑谒,而水德是近于道的?/p>
、谔幈娙酥鶒海杭淳犹幱诒娙怂辉溉サ牡胤。
③幾于道:幾,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淵:沉靜、深沉。
、菖c,善仁:與,指與別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養(yǎng)之人。
、拚,善治:為政善于治理國家,從而取得治績。
、邉(dòng),善時(shí):行為動(dòng)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時(shí)機(jī)。
、嘤龋涸咕獭⑦^失、罪過。
引語
在上一章以天地之道推及人道之后,這一章又以自然界的水來喻人、教人。老子首先用水性來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認(rèn)為他們的品格像水那樣,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與爭。最完善的人格也應(yīng)該具有這種心態(tài)與行為,不但做有利于眾人的事情而不與爭,而且還愿意去眾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別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負(fù)重,任勞任怨,能盡其所能地貢獻(xiàn)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不會(huì)與別人爭功爭名爭利,這就是老子“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著名思想。
水化身形于大地,融生命于萬物。
評析: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qiáng)堅(jiān)。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他認(rèn)為上善的人,就應(yīng)該像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yǎng)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yàn)樗朴谔幵谙掠蔚奈恢蒙希猿蔀榘俟韧酢?/p>
在本章中,老子用水之特征和作用來比喻最優(yōu)秀的領(lǐng)導(dǎo)者所應(yīng)該具有的人格特征。水最基本的特征和作用主要有四點(diǎn):一、柔弱,水是天下最為柔弱的東西;二、水善于趨下,善于處在低下的位置,善于停留在卑下的地位;三、包容、寬容,小溪注入江河,江河注入大海,因而水具有容納同類的無窮力量;四、滋養(yǎng)萬物而不與相爭。老子認(rèn)為,最優(yōu)秀的領(lǐng)導(dǎo)者,具有如水一般的最完善的人格。這樣的人,愿意到別人不愿意到的地方去,愿意做別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們具有駱駝般的精神和大海般的肚量,能夠做到忍辱負(fù)重、寬宏大量。他們具有慈愛的精神,能夠盡其所能去幫助、救濟(jì)人,甚至還包括他們所謂的“惡人”。他們不和別人爭奪功名利益,是“善利萬物而不爭”的王者。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于水,然而它卻能穿透非常堅(jiān)硬的東西,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qiáng),柔可克剛。
“上善若水”,是說水具有滋養(yǎng)萬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正如古人所說的:“到江送客棹,出岳潤民田!狈彩悄芾、利人之事,水都盡力去為。水的這種特性,可謂之“上善”。
不見其形的東西,可以進(jìn)入到?jīng)]有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我們知道了“不言”的教導(dǎo),“無為”的好處。
老子在自然界萬事萬物中最贊美水,認(rèn)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體現(xiàn)者,因?yàn)樗难孕杏蓄愑谒。為什么說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釋說:"五行之體,水為最微。善居道者,為其微,不為其著;處眾之后,而常德眾之先。"以不爭爭,以無私私,這就是水的最顯著特性。水滋潤萬物而無取于萬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濕的地方。在此后的七個(gè)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關(guān)水德的寫狀,同時(shí)也是介紹善之人所應(yīng)具備的品格。老子并列舉出七個(gè)"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啟發(fā)。最后的結(jié)論是:為人處世的要旨,即為"不爭"。也就是說,寧處別人之所惡也不去與人爭利,所以別人也沒有什么怨尤。
公元前516年周朝覆滅,老子朝逃往楚國,用今 天的話說55歲的老子失業(yè)了,回到了家鄉(xiāng)這時(shí)比老子小20歲的孔子曾拜訪過老子,向老子請教學(xué)問,典故“孔子問禮”就是這樣來的?鬃訉⒗献颖茸觥褒垺,來形容老子的深不可測、難以著磨。二人見到山中流淌的溪水,孔子說:“逝者如斯乎”,老子卻說:“上善若水”。信奉“禮教仁義”的孔子與一心想“回歸自然”的老子兩位圣人之間的交流,為后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鋪下了奠基。
《荀子·宥坐》記載了孔子答弟子子貢問水的一段對話:"孔子觀于東流之水。子貢問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洮洮乎不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yīng)佚若聲響,其赴而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dá),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潔,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在此處,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備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這里涉及到德、義、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范疇。這其中的觀點(diǎn)與道家有顯而易見的區(qū)別,但也有某些相似之處?梢源硕我呐c《道德經(jīng)》第八章參照閱讀。
【上善若水的原文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上善若水原文及翻譯03-15
上善若水原文和譯文06-12
公輸原文及翻譯原文翻譯06-11
師說翻譯原文及翻譯07-07
詠雪翻譯及原文及翻譯07-11
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3
《南史》的原文內(nèi)容及原文翻譯01-03
寒食原文及翻譯06-12
盤庚原文及翻譯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