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錯論伐蜀原文及鑒賞
司馬錯論伐蜀(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一》)
【原文 】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蓖踉唬骸罢埪勂湔f!”
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轅、緱氏之口,當(dāng)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①,九鼎寶器必出。據(jù)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yè)也②。今夫蜀,西僻之國,而戎狄之長也。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袢、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去王業(yè)遠矣③!
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wù)廣其地;欲強兵者,務(wù)富其民;欲王者,務(wù)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④。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愿從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槺粋,而彼已服矣⑤。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⑥。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⑦。今攻韓,劫天子⑧。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請謁其故⑨:周,天下之宗室也;韓,周之與國也⑩。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因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11}。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之完也{12}。”
惠王曰:“善!寡人聽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13}。
【注釋】 ①司馬錯:戰(zhàn)國時秦將。張儀:戰(zhàn)國時魏人,著名縱橫家。秦惠王十年(前328年)為秦相,封武信君。三川:今河南宜陽地。因境內(nèi)有黃河、洛水、伊水三條河流而得名。轘(huán)轅:山名,在今河南偃師縣東南,接鞏縣、登封兩縣境,道路險阨,凡十二曲,中有轘轅關(guān)。緱(gōu)氏:地名,在偃師東南,轅轅關(guān)西北,以地有緱山而名,為軍事要地。
②按:據(jù)有,掌握。
、蹐D籍:地圖和戶籍。
、苜Y:錢財,這里猶言“條件”。三資者備,指上文所言的廣地、富民、博德三者齊備。
、菘槺赫诬妭洹
、蘩M西海:得利(的地域)達到西海邊上。古人以為中國處于“四!敝畠(nèi),蜀在西,故此提及“西海”。
、呙麑崈筛剑邯q言“名實兩得”。
、嘟伲好{迫。
⑨謁:告,陳述。
、庾冢鹤。周室為天下所宗仰,故稱宗室。與國:同盟友好之國。
{11}因:依靠,利用。
{12}完:全。猶言與全。
{13}屬:歸附。
【鑒賞】 本文記述了名臣張儀和悍將司馬錯在秦國內(nèi)部圍繞戰(zhàn)略問題而發(fā)生的一場宮廷論爭。前者主張揮師東進,伐韓劫周,挾天子以令諸侯,希望在短期內(nèi)建立王業(yè),暴露出其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而這顯然與秦國當(dāng)時的實際不符。后者則堅持應(yīng)避難就易,先伐巴蜀以增強國力,再圖進取,否則將既遭惡名又無利可圖,甚至?xí)づT侯聯(lián)手抗秦,如此一來必然對秦的發(fā)展圖強大為不利。
司馬錯提出伐蜀主張后,先以“不然”二字?jǐn)蒯斀罔F地否定張儀伐韓的建議,接著高屋建瓴,從廣地、富民、博德這三個建立王業(yè)的必備條件發(fā)論,隨后從當(dāng)時客觀形勢和秦國現(xiàn)狀出發(fā),作正、反兩方面的縱深論述,一一揭示伐蜀之利、攻韓之弊,從而突顯出了滅蜀的切實可行。正因為他的提議切合實際,所以被一向?qū)垉x言聽計從的.秦惠王所采納,抓住巴蜀內(nèi)亂的時機,一舉攻滅,為日后秦統(tǒng)一天下奠定了基礎(chǔ)。而司馬錯的攻戰(zhàn)策略也由此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顯示出了他作為政治家、軍事家的冷靜沉著以及思慮的深邃周密。
整篇議論文勢完足,層次井然,如懸瀑迭折飛瀉,一氣呵成而富生動之趣。全文幾乎皆由人物的論辯語言構(gòu)成,文字處理得干凈、洗煉,話語也始終平實、質(zhì)樸,只在實質(zhì)性內(nèi)容上論英雄。這種方式很好地表現(xiàn)出了張儀的迂闊、急于求成,也生動地塑造了司馬錯這一高瞻遠矚,講究實際的政治家形象。
此外,結(jié)構(gòu)精巧完整也是本篇的特色。從交代事件起因,到互陳觀點,直至最后作出裁定,并以史實證之,結(jié)構(gòu)完整嚴(yán)密。
■妙評 論事之文,指陳明快,聽者安得不從。
——倪稼咸
【司馬錯論伐蜀原文及鑒賞】相關(guān)文章:
司馬錯論伐蜀原文及賞析07-22
司馬錯論伐蜀文言文賞析08-05
司馬錯論伐蜀文言文及翻譯04-11
司馬錯論伐蜀文言文翻譯04-09
杜甫《蜀相》原文及鑒賞06-25
《晁錯論》原文翻譯04-12
晁錯論的原文及翻譯04-12
晁錯論原文及賞析11-23
《晁錯論》原文及欣賞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