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記游石房洞山徐弘祖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
二十七日晨起,飯而行。仍取木膽肩負(fù)之。由岡東南下峽,一里余,復(fù)有煙氣郁勃,則熱水復(fù)溢塢中,與冷水交流而西出峽。其塢皆東大山之環(huán)壑也。由其南復(fù)上坡里余,有坑自東山橫截而西,若塹界①之者,其下亦水流淙淙。隨坑?xùn)|向上一里,從坑墜處南渡其上。蓋其東未渡處,亦盤壑成坪,有村倚東峰下,路當(dāng)其西南。半里,有岐,一南行坡上,一東向村間。余意向東者乃村中路,遂循東峰南行,前望尖山甚近。三里稍下,見一塢橫前,其西下即烏索之旁村,其南逾即雅烏之西坳矣,乃悟此為固棟道,亟轉(zhuǎn)而東,莽行②坡坂間。一里,得南來大路,乃知此為固棟向南香甸道,從之。漸東北上一里,稍平,東向半里,復(fù)上坡,平上者一里,行峰頭稍轉(zhuǎn)而南,半里,即南雅烏之脊也。從其上可南眺巃嵸山,而北來之嶺,從其北下墜為坳,復(fù)起此坡。東隨塢脊平行半里,乃東北下。抵坳東,則有路西自坳中來者,乃熱水塘正道,當(dāng)從墜坑?xùn)|村之岐上,今誤迂而南也。于是又東下一里余,其下盤而為坪,當(dāng)北山之東,山界頗開,中無阡塍③,但豐草芃芃④。東北一峰東突,嶻嶪前標(biāo)⑤,即石房洞山也。其后乃西北而屬于西山。西山則自北而南,如屏之列,即自熱水塘之東而南度雅烏者也。于是循西山又北下半里,見有兩三家倚南坡而廬,下頗有小流東向而墜,而路出其西北,莫可問為何所。已而遇一人,執(zhí)而詢之。其人曰:“雅烏山村也!必今Y去。后乃知此為畏途⑥,行者俱不敢停趾⑦,而余貿(mào)貿(mào)焉自適也⑧。
又北一里,再逾一東突之坡,一里,登其坳中,始覺東江之形,自其南破雅烏東峽而去,而猶不見江也。北向東轉(zhuǎn)而下,一里,有峽自西北來,即嶻嵲⑨后西北之山,與西界夾而成者,中有小水隨峽東出,有小木橋度其上。過而東,遂循北山之麓,始見南壑中,東江盤曲,向西南而破峽。蓋此地北山東突而嶻嵲,南山自石洞廠南,盤旋西轉(zhuǎn),高聳為江東山北嶺,與北對夾,截江西下,中拓為塢,曲折其間,路從其北東行,一里,有岐東南下塢中,截流渡舟,乃東趨石洞之道;有路東北挾嶻嵲之峰而轉(zhuǎn),乃北趨南香甸道。于是東北一里余,轉(zhuǎn)嶻嵲峰東。遙眺其塢大開,自北而南,東西分兩界夾之,西山多東突之尖,東山有亙屏之勢,塢北豁然遙達(dá),塢東則江東北嶂,矗峙當(dāng)夾。惟東南一峽,窈窕而入,為楊橋、石洞之徑;西南一塢,宛轉(zhuǎn)而注,為東江穿峽之所。
【注釋】
、賶q界:以壕溝為界。
、诿校好H、迷亂地行走。
、圳潆螅黑涫翘镩g小路,塍是田埂。這里即指田地。
④芃芃(pénɡ pénɡ):草茂盛的樣子。
⑤嶻嶪(jié yè):山勢高聳的樣子。前標(biāo):向前突出成為標(biāo)識(shí)。
⑥畏途:危險(xiǎn)的道路。
⑦停趾:停腳。
、噘Q(mào)貿(mào):輕率冒失的樣子。適:前往。
、釒Y嵲(niè):與“嶻嶪”同義。
【譯文】
二十七日,早晨起床,吃飯后動(dòng)身。仍取來木膽扛在肩上。由山岡東南下到峽中一里多,又有濃郁的煙氣,是熱水從塢中溢出,與冷水匯合而往西流出峽谷,這里的山塢都是東面大山環(huán)繞的壑谷。由峽谷南面再上坡一里多,有坑從東山往西橫截,好似塹溝一樣隔在這里,坑下也有淙淙流水。沿著坑谷向東上走一里,從坑谷下墜處往南躍到坑谷上?庸葨|面未走過的地方,也有壑谷盤繞成平地,有村莊靠在東峰下,路應(yīng)該在東峰的西南邊。半里,有岔路:一條往南通往山坡,一條往東通向村莊。我想,往東的是去村中的路,就沿著東峰往南走,往前看尖山距離非常近。三里后稍往下,見一個(gè)山塢橫在前面,山塢西下方就是烏索旁邊的村子,從山塢南面越過去就是雅烏山西面的山坳,我才明白這是去固棟的路。急忙折轉(zhuǎn)向東,莽莽撞撞地行走在山坡之間。一里,到了南來的大路上,才知道這是固棟通向南香甸的路,順著它走。慢慢地往東北上走一里,路稍平緩,向東半里,再上坡,平緩向上一里,在峰頂稍轉(zhuǎn)向南半里,就是南雅烏的山脊。從上面可以遠(yuǎn)眺南邊的巃嵸山,而北邊延伸過來的山嶺,從此峰北邊下墜為山坳,在此抬升形成此坡。往東沿山塢岡脊平行半里,就向東北往下走。抵達(dá)山坳東頭,則有路自西邊山坳中延伸過來,就是去熱水塘的正路,原本應(yīng)該從坑谷東面村莊的岔路上走,現(xiàn)錯(cuò)繞向南了。于是又向東下走一里多,其下方盤繞成為平地,正當(dāng)北山東面,山界相當(dāng)開闊,中間沒有水田,但青草繁茂。東北有一山峰向東突起,高大險(xiǎn)峻,像標(biāo)桿一樣插在前方,這就是石房洞山,它后面往西北與西山相連。西山從北而南,像屏風(fēng)一樣排列的,就是從熱水塘東面往南延伸的雅烏山了。于是沿西山又往北下走半里,看到有二三戶人家依靠南面山坡建屋居住,下邊有好些溪水向東流瀉下去,而路通到它的西北方,無處可以打聽這是什么地方。不久遇到一個(gè)人,拉住他打聽。那人說:“這是雅烏山村。”就趕緊離開。后來才知道這里是險(xiǎn)途,行人都不敢停腳,而我糊里糊涂坦然自如。又往北走一里,再越過一個(gè)向東突出的山坡,一里,攀登至山坳中,這才發(fā)現(xiàn)東江的地形,自它的南邊沖破雅烏山東面的峽谷流去,但仍看不見江流,向北轉(zhuǎn)向東往下走,一里,有山峽自西北延伸過來,就是那座高山后面西北方的山與西面一列山峰相夾而形成的,其中有小溪流順峽谷往東流出去,有小木橋橫渡小溪之上。走到橋的東頭,就沿北山的山腳走,才看到南面壑谷中,東江彎彎曲曲,向西南沖破峽谷流去。這個(gè)地方北山東突而高大險(xiǎn)峻,南山從石洞廠以南,盤旋西轉(zhuǎn),高高聳立而成為江東山峰的北嶺,與北山相對夾立,截?cái)嘟魇怪飨拢虚g拓展為山塢,在山峰之間曲折延伸。道路從它的北邊往東一里,有岔路往東南下到塢中,截流而渡,是往東去石洞廠的路;有路往東北沿著那座高峻的山峰轉(zhuǎn),是往北去南香甸的路。于是往東北走一里多,轉(zhuǎn)到那座高峻山峰的東面。遙望遠(yuǎn)處,山塢十分開闊,自北向南,夾在東西兩列山峰中間。西山有很多尖峰往東面突出,東山有屏風(fēng)橫亙之勢,山塢北面豁然開闊遙達(dá)遠(yuǎn)方,山塢東面則有江東江北的峰嶂相對矗立夾峙。唯獨(dú)東南方為一條峽谷,曲折延伸,是去楊橋石洞的路;西南方一個(gè)山塢,宛轉(zhuǎn)潴注,是東江穿越峽谷的地方。
【原文】
先是,余望此嶻嵲之峰,已覺其奇;及環(huán)其麓,仰見其盤亙之崖,層聳疊上;既東轉(zhuǎn)北向,忽見層崖之上,有洞東向,欲一登而不見其徑,欲舍之,又不能竟①去。遂令顧仆停行李、守木膽于路側(cè),余竟仰攀而上。
其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②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堅(jiān),踐之輒隕③,攀之亦隕,間得一少粘者④,繃足掛指,如平帖⑤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無援,欲下亦無地,生平所歷危境,無逾于此。蓋峭壁有之,無此蘇⑥土;流土有之,無此蘇石。久之,先試得其兩手兩足四處不摧之石,然后懸空移一手,隨懸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懸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墜,又手足無力欲自墜。久之,幸攀而上,又橫貼而南過,共半里,乃抵其北崖。稍循而下墜,始南轉(zhuǎn)入洞。洞門穹然,如半月上覆,上多倒垂之乳。中不甚深,五丈之內(nèi),后壁環(huán)擁,下裂小門。批⑦隙而入,丈余即止,無他奇也。出洞,仍循北崖西上。難于橫帖之陟,即隨峽上躋,冀⑧有路北迂而下,久之不得。半里,逾坡之西,復(fù)仰其上崖高穹,有洞當(dāng)其下,洞門南向,益竭蹶⑨從之。半里,入洞。
洞前有巨石當(dāng)門,門分為二,先從其西者入。門以內(nèi),輒隨巨石之后東轉(zhuǎn),其中夾成曲房⑩;透其東,其中又旋為后室,然亦丈余而止,不深入也。旋從其東者出,還眺巨石之上,與洞頂之覆者,尚余丈余。門之東,又環(huán)一石對之,其石中懸如臺(tái),若置梯躡之,所覽更奇也。出洞,循崖而北半里,其下亦俱懸崖無路,然皆草根懸綴。遂坐而下墜,以雙足向前,兩手反而后揣草根,略逗其投空之勢,順之一里下,乃及其麓。與顧仆見,若更生也。
【注釋】
、倬梗褐苯,毫不猶豫。
、谙鳎憾钢倍交。
③踐:腳踩。隕:墜落。
、苌僬痴撸褐赋赃M(jìn)地里較牢的石頭。
、萏和ā百N”。
、尢K:酥軟,松散。
、吲和崎_,排開。這里其實(shí)只是一種象征性的“批”的動(dòng)作而已。
、嗉剑合M。
、峤啧(jué):跌跌撞撞,行走艱難。
、馇浚簝(nèi)室,密室。
揣:拽,扯。
逗:止。
【譯文】
這之前,我望見那座高峻的山峰,已經(jīng)覺得它很奇特;到繞著它的.山腳行走,仰見它盤繞綿亙的山崖,層層聳立,重疊而上;接著東轉(zhuǎn)向北,忽然看到層層山崖之上,有個(gè)洞朝向東方,想登上去卻找不到路,想要放棄又始終不忍離開。于是讓顧仆放下行李,在路旁守著木膽,我終于仰面攀登而上。山崖之上,極其陡削,半里之后,山土陡削不能承受腳趾,用手指攀拉草根而登。不久,草根也不能承受手指,幸好到了巖石上。然而巖石也不堅(jiān)穩(wěn),踩上去馬上墜落,手攀巖石也會(huì)墜落,偶爾遇到一塊稍微堅(jiān)牢一點(diǎn)的,雙足繃緊手指掛住,就像平貼在墻壁上一樣,不能移動(dòng)一步。想上去既無處可攀,要下去亦無地可踩,平生經(jīng)歷的險(xiǎn)境,沒有超過這里的。峭壁有過,沒有這樣疏松的土質(zhì);疏松的土質(zhì)有過,沒有這樣松散的巖石。過了很久,先試探著找到四處不會(huì)墜落的石頭放置雙手雙腳,然后懸空移動(dòng)一只手,接著再懸空移動(dòng)一只腳,一手一腳抓牢,然后再懸空移動(dòng)另一只手和腳,幸好石頭沒有墜落,可是又感到手足無力自己像要掉下去一樣。過了很久,才僥幸攀登上去,又貼身橫過南邊,共半里,才抵達(dá)山洞北面的山崖。沿山崖稍稍下墜,才向南轉(zhuǎn)進(jìn)洞中。洞口穹然隆起,如半圓形的月亮覆在上方,頂上有很多倒垂的鐘乳石。里面不太深,五丈之內(nèi),洞后壁環(huán)形相擁,下邊裂開一道小門。從縫隙擠進(jìn)去,一丈多便到了頭,其他沒有奇異之處。從洞中出來,仍沿北面的山崖往西上爬,比貼身橫爬向上更艱難;于是沿著山峽上登,希望有路往北繞道下山,找了很久沒找到。半里,越過山坡的西邊,再次仰望山崖,上方高入云霄,下方有一山洞,洞口向南,越發(fā)竭力攀登。半里,進(jìn)入洞中。洞前有巨石擋在門口,將洞門一分為二,先從西邊的門進(jìn)去。到洞里面就沿巨石的后方往東轉(zhuǎn),其中巨石和洞壁夾成曲折的石房,穿過東面,里面又盤旋成為后室,不過也是一丈多便到了頭,未能深入。不久即從東邊的洞口出來,回頭眺望巨石之上,與洞頂下覆之外,還有一丈多高。洞口之東,又環(huán)繞著一塊巖石與它相對,此石懸在中央如同平臺(tái),如果設(shè)置梯子登上去,能看到的景色一定更奇。走出山洞,沿山崖往北走半里,下面也都是懸崖無路可走,但全部懸掛著草根,于是坐著往下墜,把雙腳伸向前,兩手反向后面拉著草根,略略做出投空而下的姿勢,順勢滑下一里,竟然到了山腳。與顧仆相見,就像死里復(fù)生一樣。
【評析】
《游石房洞山》選自《滇游日記九》。石房洞山在云南騰沖以北、永昌以西,系石灰?guī)r溶洞,天長日久,風(fēng)雨侵蝕,難以攀登。這段日記最讓人難忘的就是他冒著生命危險(xiǎn)攀登山洞的經(jīng)過,在欲上無援、欲下無地的情形之下,好不容易才找到可以放置手腳的石頭,然后再一只手、一只腳地慢慢挪動(dòng);由于異乎尋常的艱難和驚懼,還差點(diǎn)因手足無力而掉下懸崖。連徐霞客自己都說:“生平所歷危境,無逾于此!边@一段無疑也是“以軀命游”的最好注腳。
在寫作方法上,這一段比較典型地代表了后期游記的風(fēng)格。相對來說,前期游記比較注重藝術(shù)構(gòu)思和文采,更具文學(xué)性游記的特點(diǎn);后期游記比較注重記錄的準(zhǔn)確全面,更具科學(xué)考察記錄的性質(zhì),文字瑣碎,質(zhì)實(shí)詳密。
【徐霞客游記游石房洞山徐弘祖的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徐霞客《徐弘祖》原文與譯文賞析04-27
徐弘祖滇游日記原文07-01
《徐霞客游記江右游日記八》的原文及翻譯03-29
徐霞客游記游茈碧湖日記的原文及翻譯11-11
徐霞客傳原文及翻譯01-30
《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九》原文與翻譯08-11
徐霞客游記原文與譯文04-26
《徐霞客游記·江右游日記四》原文及譯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