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白居易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

時間:2024-07-27 19:54:53 偲穎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白居易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居易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白居易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

  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1:

  [唐]白居易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蹋晴沙。

  [城東樓名望海樓。]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

  [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綠時望如裙腰。]

  作品賞析:

  【注釋】:

  此詩為長慶三年(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作。詩對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寫,前六句都是一句一景,最后兩句為一景。七處景色都靠“望”字把它們聯(lián)在一起,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畫面。

  首句寫登樓遠望海天瑰麗的景色,有籠住全篇之勢。作者原注云:“城東樓名望海樓!薄短藉居钣洝分型亲魍睒,高十丈。次句護江堤指杭州東南錢塘江岸筑以防備海潮的長堤。清晨登望海樓,極目遠眺,旭日東升,霞光萬道,錢塘江水,奔流入海,護江長堤,閃著銀光。此聯(lián)把城外東南的景色,寫得極其雄偉壯麗。

  次聯(lián)詩人把目光轉(zhuǎn)到城內(nèi)。杭州城內(nèi)吳山(又稱胥山)上有“伍員廟”。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殺害,輾轉(zhuǎn)逃到吳國,幫助吳國先后打敗了楚國、越國,后因勸吳王夫差拒絕越國求和并停止伐齊而見疏,終被殺害。所民間傳說:他因怨恨吳王,死后驅(qū)水為濤,故錢塘江潮又稱“子胥濤”。此詩通首所寫均為白日眺望情景,“夜入”是想象之詞,是說看見眼前的錢塘江和伍員廟,想到夜里萬籟俱寂之時,濤聲傳入廟中,特別清晰。“蘇小”,即南齊時錢塘名妓蘇小小!疤K小家”代指歌妓舞女所居的秦樓楚館。這句正寫題面的“春”字,點明季節(jié),并以歌樓舞榭,寫出杭州的繁華景象。應當注意的是,句中之柳非門前屋后之柳,而是極目遠望到的院中之柳!短扑卧姶肌吩u這兩句說:“‘入’字、‘藏’字極寫望中之景!眱删渚玫涔蕦懢埃坏宫F(xiàn)了眼前景物,而且使人聯(lián)想到伍員的壯烈,昔日杭州的繁華,上句氣象雄渾,下句旖旎動人,富有詩情畫意。

  上兩聯(lián)主要是寫自然景色,下一聯(lián)則把重點移在風物人情上!凹t袖”指織綾女子。“柿蒂”指綾的花紋。作者原注云:“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酒旗”即酒招,代指酒店!袄婊ā闭Z意雙關。作者原注:“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薄俺美婊ā笔钦f正好趕在梨花開時飲梨花春酒。此聯(lián)一句寫游人沽飲,一句寫婦女織綾。梨花飄舞,酒旗相招;紅袖翻飛,綾紋綺麗。詩意之濃,色彩之美,讀之令人心醉。

  末聯(lián)又把目光移到遠處,寫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結(jié)足春意!昂隆敝腹律剿;“西南路”指由斷橋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長堤,即白沙堤,簡稱白堤。作者原注云:“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綠時,望如裙腰!薄叭寡边@個絕妙的比喻,不僅寫出了春日白堤煙柳蔥蒨,露草芊綿的迷人景色,而且把從遠處俯瞰西湖的景象寫得非常逼真生動,同時,寫裙腰,自然使人聯(lián)想到裙,宛若看到彩裙飄逸如湖面的水光波影;由裙,又自然使人聯(lián)想到嫵媚秀麗的西湖,豈非美麗少女的化身?宋代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詩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彪m不能肯定它就是從白居易這兩句詩衍化而來,但二者的構(gòu)思,卻是一致的。

  這首詩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鑄在一篇之中,就象用五色彩筆,畫出一幅《杭州春望圖》。畫面以春柳、春草、春樹及江水、湖水的翠綠為主色,又以梨花、紅裙、彩綾、酒旗加以點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間,把杭州的春光裝點得美麗無比,散發(fā)著濃郁的春意。詩在寫法上,由城外之東南,寫到城內(nèi),然后又寫到西湖,遠近結(jié)合,錯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同時,又將寫景同詠古,攝自然之景同記風物人情結(jié)合起來,使景物更加豐富多彩,富有詩味,洋溢著詩人抑止不住的贊美之情。

  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2:

  [唐]白居易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

  去似朝云無覓處。

  注釋:

  【1】花非花:詞牌名稱,由白居易自度成曲。

  【2】來如:來的時候。

  【3】幾多時:沒有多少時間。

  【4】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飄散的云彩,無處尋覓。

  【5】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夢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作品賞析:

 、倩ǚ腔、霧非霧:說它是花么?不是花,說它是霧嗎?又不是霧。

 、趤砣缇洌簛淼臅r候像一場春夢,停留沒有多時。

 、廴ニ凭洌喝チ艘院,如早晨飄散的云彩,無處尋覓。

  這是一首情詩。說花非花,說霧非霧,本不是花,本不是霧,花有所指,霧有所喻。欲言又止,但止不住又說出真情——夜半來,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霧,說明確有人來。誰來誰去?隱而不吐。為什么來?春夢無多,回味無窮;朝云遽散,惋惜惆悵。春夢者,春情也;朝云者,“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事也。此詩由一連串的比喻構(gòu)成,描述隱晦而又真實,于朦朧中有節(jié)律整飭與錯綜之美,是情詩的一首佳作。后人曾譜為曲子,廣為流傳。

  白居易詩不僅以語言淺近著稱,其意境亦多顯露。這首“花非花”卻頗有些“朦朧”味兒,在白詩中確乎是一個特例。

  詩取前三字為題,近乎“無題”。首二句應讀作“花──非花,霧──非霧”,先就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非花”、“非霧”均系否定,卻包含一個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霧。因此可以說,這是兩個靈巧的比喻。蘇東坡似從這里獲得一絲靈感,寫出了“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水龍吟》)的名句。蘇詞所詠為楊花柳絮,而白詩所詠何物未嘗顯言。但是,從“夜半來,天明去”的敘寫,可知這里取喻于花與霧,在于比方所詠之物的短暫易逝,難持長久。

  單看“夜半來,天明去”,頗使讀者疑心是在說夢。但從下句“來如春夢”四字,可見又不然了!皦簟痹瓉硪彩且槐。這里“來”、“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啟下作用,由此生發(fā)出兩個新鮮比喻。“夜半來”者春夢也,春夢雖美卻短暫,于是引出一問:“來如春夢幾多時?”“天明”見者朝霞也,云霞雖美卻易幻滅,于是引出一嘆:“去似朝云無覓處”。

  詩由一連串比喻構(gòu)成,這叫博喻。它們環(huán)環(huán)緊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復以鮮明的形象突出一個未曾說明的喻意。詩詞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賀鑄《青玉案》的“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但這些博喻都不過是詩詞中一個組成部分,象此詩通篇用博喻構(gòu)成則甚罕見。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牽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噓名復何益”;后一例用煙草、風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問閑悉都幾許”,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確的。而此詩只見喻體(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個耐人尋思的謎。從而詩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層“朦朧”的色彩了。

  雖說如此,但此詩詩意卻并不完全隱晦到不可捉摸。它被作者編在集中“感傷”之部,同部還有情調(diào)接近的作品。一是《真娘墓》,詩中寫道:“霜摧桃李風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脂膚荑手不堅固,世間尤物難留連。難留連,易銷歇,塞北花,江南雪!绷硪皇恰逗喓喴鳌,詩中寫到:“二月繁霜殺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詩均為悼亡之作,它們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銷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與此詩末二句的比喻幾乎一模一樣,連音情都逼肖的,它們都同樣表現(xiàn)出一種對于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詩在集中緊編在《簡簡吟》之后,更告訴讀者關于此詩歸趣的一個消息。此詩大約與《簡簡吟》同時為同一目的所作吧。

  此詩運用三字句與七字句輪換的形式(這是當時民間歌謠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節(jié)律整飭與錯綜之美,極似后來的小令。所以后人竟采此詩句法為詞調(diào),而以“花非花”為調(diào)名。詞對五七言詩在內(nèi)容上的一大轉(zhuǎn)關,就在于更傾向于人的內(nèi)在心境的表現(xiàn)。在這點上,此詩也與詞相近。這種“詩似小詞”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唐代較早從事詞體創(chuàng)作的詩人白居易筆下,原是很自然的。

  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3: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注釋:

  【1】大林寺:在廬山大林峰,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中國佛教勝地之一。

  【2】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

  【4】盡:指花凋謝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剛剛。

  【7】長恨:常常惋惜。

  【8】春歸:春天回去了。

  【9】覓:尋找。

  【10】不知:豈料,想不到。

  【11】轉(zhuǎn):反。

  【12】此中:這深山的寺廟里。

  作品賞析:

  【注釋】:人間①四月芳菲②盡山寺③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④轉(zhuǎn)入此中⑤來

  ①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诜挤疲菏㈤_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

 、凵剿拢褐复罅炙,在廬山香爐峰頂,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我國佛教勝地之一。

 、懿恢贺M料、想不到。

 、荽酥校哼@深山的寺廟里。

  這首七絕是一首紀游詩,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是說初夏時節(jié)詩人來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開的桃花;原因惜春、戀春之情,怨恨春去無情,誰知是錯怪了春,原來它并未歸去,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山寺里來了。這首詩把春光描寫得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xiàn)。立意新穎,構(gòu)思靈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啟人神思,惹人喜愛,是唐人絕句中又一珍品。

  這首詩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當時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任上。這是一首紀游詩,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關于他寫這首詩的一點情況,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參考。

  全詩短短四句,從內(nèi)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么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jié)絕晚”、“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jié)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fā)現(xiàn)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詩的開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我們從緊跟后面的“常恨春歸無覓處”一句可以得知,詩人在登臨之前,就曾為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惱怒,而失望。因此當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沖入眼簾時,該是使人感到多么的驚異和欣喜!詩中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的。它們字面上是紀事寫景,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由一種愁緒滿懷的嘆逝之情,突變到驚異、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開頭,詩人著意用了“人間”二字,這意味著這一奇遇、這一勝景,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即仿佛從人間的現(xiàn)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一個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間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這一感受的觸發(fā)下,詩人想象的翅膀飛騰起來了!俺:薮簹w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他想到,自己曾因為惜春、戀春,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原來春并未歸去,只不過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

  這首詩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寫得具體可感,形象美麗;而且還把春光擬人化,把春光寫得仿佛真是有腳似的,可以轉(zhuǎn)來躲去。不,豈只是有腳而已?你看它簡直還具有頑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這首短詩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寫得是如此的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xiàn),如果沒有對春的無限留戀、熱愛,沒有詩人的一片童心,是寫不出來的。這首小詩的佳處,正在立意新穎,構(gòu)思靈巧,而戲語雅趣,又復啟人神思,惹人喜愛,可謂唐人絕句小詩中的又一珍品。

  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4:

  一、原文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二、譯文

  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樣的杭州:游玩靈隱寺尋找皎潔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臥其上,欣賞那起落的錢塘江大潮。什么時候能夠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蘇州的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時會再次相逢。

  三、注釋

  1、憶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詞牌名。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

  2、諳(ān):熟悉。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3、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4、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于”,有勝過的意思。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5、“山寺”句:作者《東城桂》詩自注說:“舊說杭州天竺寺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墮!惫鹱,桂花。宋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6、郡亭:疑指杭州城東樓?闯鳖^:錢塘江入海處,有二山南北對峙如門,水被夾束,勢極兇猛,為天下名勝。

  7、吳宮: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的館娃宮,在蘇州西南靈巖山上。

  8、竹葉:酒名。即竹葉青。亦泛指美酒。《文選·張協(xié)〈七命〉》:“乃有荊南烏程,豫北竹葉,浮蟻星沸,飛華蓱接!

  9、吳娃:原為吳地美女名!段倪x·枚乘〈七發(fā)〉》:“使先施、徵舒、陽文、段干、吳娃、閭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贝嗽~泛指吳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10、早晚:猶言何日,幾時。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嘗有甲設宴席,請乙為賓;而旦于公庭見乙之子,問之曰:‘尊侯早晚顧宅?’”

  四、賞析

  第一首泛憶江南,兼包蘇、杭,寫春景。全詞五句。一開口即贊頌“江南好!”正因為“好”,才不能不“憶”!帮L景舊曾諳”一句,說明那江南風景之“好”不是聽人說的,而是當年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因而在自己的審美意識里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了“憶”字。

  接下去,即用兩句詞寫他“舊曾諳”的江南風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薄叭粘觥薄ⅰ按簛怼,互文見義。春來百花盛開,已極紅艷;紅日普照,更紅得耀眼。在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

  春江水綠,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在這里,因異色相映襯而加強了色彩的鮮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聯(lián)系起來,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聯(lián)系起來,為的是異色相映襯。江花紅,江水綠,二者互為背景。于是紅者更紅,“紅勝火”;綠者更綠,“綠如藍”。

  杜甫寫景,善于著色。如“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諸句,都明麗如畫。而異色相映襯的手法,顯然起了重要作用。白居易似乎有意學習,如“夕照紅于燒,晴空碧勝藍”(《秋思》)“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題岳陽樓》)“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正月三日閑行》)諸聯(lián),都因映襯手法的運用而獲得了色彩鮮明的效果。

  至于“日出”、“春來”兩句,更在師承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在明媚的春光里,從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藍葉那里吸取顏料,兼用烘染、映襯手法而交替綜錯,又濟之以貼切的比喻,從而構(gòu)成了闊大的圖景。不僅色彩絢麗,耀人眼目;而且層次豐富,耐人聯(lián)想。

  題中的“憶”字和詞中的“舊曾諳”三字還說明了此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層次:以北方春景映襯江南春景。全詞以追憶的情懷,寫“舊曾諳”的江南春景。而此時,作者卻在洛陽。比起江南來,洛陽的春天來得晚。作者寫于洛陽的《魏王堤》七絕云:“花寒懶發(fā)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痹诮稀叭粘鼋t勝火”的季節(jié),洛陽卻“花寒懶發(fā)”,只有魏王堤上的柳絲,才透出一點兒春意。

  花發(fā)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區(qū)別。洛陽有洛水、伊水,離黃河也不遠。但即使春天已經(jīng)來臨,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樣碧綠。因此作者竭力追憶江南春景,從內(nèi)心深處贊嘆“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收束全詞。這個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詞雖收束,而余情搖漾,凌空遠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第二首詞以“江南憶,最憶是杭州”領起,前三字“江南憶”和第一首詞的最后三字“憶江南”勾連,形成詞意的連續(xù)性。后五字“最憶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愛的一個江南城市。如果說第一首詞像畫家從鳥瞰的角度大筆揮灑而成的江南春意圖,那么,第二首詞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畫作了。

  作者很愛西湖的春天,他在詞里偏偏不寫杭州之春,這可能是為了避免和第一首詞所寫的春景重復。他寫杭州之秋,一寫靈隱寺賞月賞桂,一寫高亭之上觀錢塘江潮。兩句詞就寫出兩種境界!吧剿略轮袑す鹱印钡摹吧剿隆,指的是西湖西邊的靈隱寺。這座古剎有許多傳說,有的還蒙上一層神話色彩:傳說靈隱寺的桂花樹是從月宮中掉下來的。作者曾在寺中賞月,中秋節(jié)桂花飄香,那境界使他終身難忘。山、寺、月影下,尋桂子,寫出了幽美的環(huán)境,也寫了置身其間的詞人的活動。然而,詞人回憶杭州還有另一種境界使人難忘。

  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頭”,錢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觀,潮頭可高達數(shù)丈,所以白居易寫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見那卷云擁雪的潮頭了,顯得趣意盎然!翱ねふ砩峡闯鳖^”,以幽閑的筆墨帶出驚濤駭浪的景色,與上句“山寺月中尋桂子”的靜謐而朦朧的美的境界形成鮮明的對照,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熱愛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產(chǎn)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

  第三首詞在思想藝術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寫到歌舞生活,因而許多選本都不介紹它。其實它在寫法上也并不是全無可取之處的。前兩首詞雖然也寫到人,但主要還是寫景。

  第三首點到吳宮,但主要卻是寫人,寫蘇州的歌舞伎和詞人自己。從整體上看,意境的變化使連章體詞顯得變化多姿,豐富多彩。

  吳酒一杯春竹葉一句,一來,竹葉是為了與下句的芙蓉對偶,二來,“春”在這里是形容詞,所謂春竹葉并非一定是指竹葉青酒,而是指能帶來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詩里就有“甕頭竹葉經(jīng)春熟”的說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愛酒,白居易應該也不例外,喝著吳酒,觀“吳娃雙舞”猶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巴蕖,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稱為“娃”,吳王夫差為她建的房子就叫“館娃宮”。白居易這樣寫,就是出于對西施這位絕代佳人的聯(lián)想。作者不是縱情聲色的人,他欣賞的是吳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陽后說:“早晚復相逢!

  這三首詞,從今時憶往日,從洛陽憶蘇杭。今、昔、南、北、時間、空間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頭兩句,都撫今追昔,身在洛陽,神馳江南。每一首的中間兩句,都以無限深情,追憶最難忘的江南往事。

  結(jié)句呢?則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記憶有一天能夠變成活生生的現(xiàn)實。因此,整個組詞不過寥寥數(shù)十字,卻從許多層次上吸引讀者進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經(jīng)歷的各種情境,體驗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現(xiàn)的各種精神活動,從而獲得尋味無窮的審美享受。

  這三首詞,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獨立性;而各首之間,又前后照應,脈絡貫通,構(gòu)成有機的整體大“聯(lián)章”詩詞中,顯示出作者謀篇布局的高超藝術技巧。

  五、創(chuàng)作背景

  白居易曾經(jīng)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兩年,后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他對江南有著相當?shù)牧私,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余年,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

  而作詞的具體時間,歷來說法不同。有說在白居易離蘇州之后;有說在開成三年(838年);有說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國維則說寫于“大和年間”。這些說法,籠統(tǒng)簡單,缺乏事實根據(jù)。

  劉禹錫曾作《憶江南》詞數(shù)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說:“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贝嗽~在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陽,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詞也應在開成二年初夏。

  六、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5:

  吊白居易

  李忱〔唐代〕

  綴玉聯(lián)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譯文及注釋

  譯文你應該繼續(xù)做大唐的詩人,誰教你那么突然就走了。人如浮云,想留也留不住你,愿你隨處安居,原諒我造化不夠,想喚回你的生命也是徒然,愿你九天之上能夠快樂,巧妙地嵌入逝者名、字。你名聞大唐天下,你的詩篇光耀子孫,連孩童也會吟《長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你的功德和聲望行人盡知,我會常常想起你來。

  注釋吊:哀悼。綴(zhuì)玉聯(lián)珠:指寫作詩文。六十年:指白居易一生創(chuàng)作的時間。浮云不系:指白居易生活漂泊不定。長恨曲:即白居易所作《長恨歌》。琵琶篇:即白居易的《琵琶行》。

  賞析

  首聯(lián)寫白居易文學創(chuàng)作時間之長、貢獻之大,詩為之贊嘆!熬Y玉聯(lián)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痹娖婚_始就對白居易的詩作推崇極高,對詩壇上這顆巨星的隕落表示及深切的惋惜之意。白居易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經(jīng)歷及漫長的歲月,獻出及畢生的精力,現(xiàn)存白居易詩中最早一首是《賦得古原草送別》,為應考習作,作于貞元三年(787),時年十六歲,到會昌六年(846)逝世,時年七十六。其實,據(jù)白居易《與元九書》所說,“及五六歲,便學為詩”,則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活動尚一止六十年。像他這樣很小就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一生堅持一懈的詩人,在唐代及唐代以前歷史上一多見。詩中說“六十年”,滿含贊嘆之意。特別是以珍珠、美玉來比喻他的詩,一僅對他幾十年的創(chuàng)作成績給予及充分的肯定,而且表示及由衷的贊美。像這樣一位成績斐然的偉大詩人,忽然辭世,叫人萬分痛惜。所以下句言“誰教冥路作詩仙?”上一句平平敘起,這一句即以問句承接,其中充滿一痛惜的深情,蘊藏一豐富的含義。一方面,表現(xiàn)出作者對老臣的依依一舍之情,自己剛剛即位一久,正要利用萬機之暇,來和這位敬仰已久的老詩人切磋詩藝,誰知道竟然來一及見面,就奄然去世及。“誰教”二字,飽含一對突然逝世的驚愕,和對老臣的無限愛惜。另一方面作者也隱然以白居易的知音自命,表現(xiàn)出對其理解和愛護。

  中間兩聯(lián),作者從老詩人的思想性格和詩歌成就兩方面評價。“浮云一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边@一聯(lián)一重贊揚白居易一計名利、隨遇而安、樂觀豁達的思想性格。上一句使人聯(lián)想到白居易年輕時謁見成名詩人顧況的情景,同時也使人聯(lián)想到詩人一生多次遭貶、坎坷終生的情景,他像浮云一樣,飄然一定,但又無處一悠然自得,專心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下一句接一說,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因為他認識到“無為”是自然的規(guī)律,以“樂天”為字自勉。“無為”“知足”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李唐王朝極力提倡的思想。

  尾聯(lián)則進一步直接表達及作者對白居易的器重、難以割舍和對白居易去世的無比悲愴之情。這是在頸聯(lián)基礎上的更進一步,“文章已滿行人耳”,白居易的詩如風一般流行,與行人形影一離:你只要出行在外,就能聽到吟誦白詩的聲音。而作者聽到吟誦之聲,就會牽動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內(nèi)心充滿無比悲傷與哀痛。

  此詩為唐宣宗悼念白居易之作。詩中高度概括及白居易的創(chuàng)作歷程,尤其用“童子解吟”和“胡兒能唱”,點出及白居易詩歌創(chuàng)作的風格及特點,用“已滿行人耳”來形象地表明白居易之作品的影響及被歡迎的程度。此外,詩中還流露出作者對白居易之死的惋惜和傷感,這也是其性格和重視文學家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同時詩中還反映出作者對白居易文學主張的認同。

  李忱

  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漢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權),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為宦官馬元贄等所立。在位13年。綜觀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經(jīng)為祖宗基業(yè)做過不懈的努力,這無疑延緩了唐帝國走向衰敗的大勢,但是他又無法徹底扭轉(zhuǎn)這一趨勢。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jié)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于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

【白居易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相關文章:

辛棄疾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11-01

《精衛(wèi)》清·顧炎武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12-15

木瓜(先秦詩經(jīng))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10-11

月(唐 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8-10

俠客行唐 李白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7-18

郊行(宋 王安石)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3-01

河傳·同伴溫庭筠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10-12

客中行(唐 李白)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8-13

枯棕唐.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8-18

空囊(唐 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