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馬長城窟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
飲馬長城窟行 漢朝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夙昔一作:宿昔)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xiāng)。
他鄉(xiāng)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飲馬長城窟行》譯文
看著河邊連綿不斷的青青春草,讓人想起那遠行在外的征人。
遠在外鄉(xiāng)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只有在夢中才能相見。
夢里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fā)覺他仍在他鄉(xiāng)。
其他鄉(xiāng)各有不同的地區(qū),丈夫在他鄉(xiāng)漂泊不能見到。
枯桑雖已無葉尚且知道天風的拂吹,海水雖然廣大不易結冰,也可知道天氣的變冷。
同鄉(xiāng)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門與家人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
客人風塵仆仆從遠方來,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
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么?
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后一部分訴說思念。
《飲馬長城窟行》注釋
綿綿:這里義含雙關,由看到連綿不斷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對征人的纏綿不斷的情思。
遠道:遠行。
夙昔:指昨夜。
覺:睡醒。
展轉:亦作“輾轉”,不定。這里是說在他鄉(xiāng)作客的人行蹤無定!罢罐D”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詞。如將這一句解釋指思婦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說她醒后翻來覆去不能再入夢。
枯桑:落了葉的桑樹。這兩句是說枯桑雖然沒有葉,仍然感到風吹,海水雖然不結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遠方的人縱然感情淡薄也應該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入門,指各回自己家里。
媚:愛。言:問訊。以上二句是把遠人沒有音信歸咎于別人不肯代為傳送。
雙鯉魚:指藏書信的函,就是刻成鯉魚形的兩塊木板,一底一蓋,把書信夾在里面。一說將上面寫著書信的絹結成魚形。
烹:煮。假魚本不能煮,詩人為了造語生動故意將打開書函說成烹魚。
尺素書:古人寫文章或書信用長一尺左右的絹帛,稱為“尺素”。素,生絹。書,信。
長跪:伸直了腰跪著,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后根上。跪時將腰伸直,上身就顯得長些,所以稱為“長跪”。
下:末二句“上”、“下”指書信的前部與后部。
《飲馬長城窟行》賞析
《飲馬長城窟行》這首詩是思婦懷念在遠方行役的丈夫的。《鹽鐵論》中說:“今天下一統(tǒng),而方內不安。徭役遠,內外煩。古者,過年無徭,逾時無役。今近者數千里,遠者過萬里,歷二期而長不還,父子憂愁,妻子詠嘆,憤懣之情發(fā)于心,慕思之積痛骨髓!边@首詩就是漢代這類社會現實的反映。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本d綿:連綿。思遠道:指思念遠方的親人。這兩句是說,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辈豢伤迹簾o可奈何之反語,意謂相思徒然無益。宿昔:昨夜。之:指代思念之人。這兩句是說,遠在外鄉(xiāng)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昨夜在夢中卻見到了他。
詩的開頭作者借著景色的鋪陳,引發(fā)婦人觸景生情,對遠離家鄉(xiāng)的丈夫的思念。綿綿兩字傳達了兩層意義:婦人思緒的綿綿是由青草的綿延不絕引起的。由于路途的遙遠,思念也是徒然的,只好在夢中求得相會。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xiāng)。”忽覺:忽然醒來。這兩句是說,夢里見到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他仍在他鄉(xiāng)。
“他鄉(xiāng)各異縣,展轉不相見!备鳟惪h:各在異地。展轉:同“輾轉”,飄泊不定。這兩句是說,他鄉(xiāng)各有不同的地區(qū),丈夫在他鄉(xiāng)飄泊不能見到。然而在夢中實現的愿望,醒過來后又是遙遠的空間隔絕,依舊是“他鄉(xiāng)各異縣”,彼此無法相見。
這一段可以說是故事的前提。在修辭技巧上,“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中的“遠道”;“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中的“夢見”;以及“忽覺在他鄉(xiāng),他鄉(xiāng)各異縣”中的“他鄉(xiāng)”;都是修辭技巧中的“頂針”句法。這樣連綴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讀起來有一種流暢的音樂性。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边@兩句是說,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萆o葉可落,但知天風之大;海水經冬不凍,仍知天氣之溫寒。以此比喻夫婦久別,心知其苦。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媚:愛,悅,親熱。這兩句是說,同鄉(xiāng)的游子們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這是第二段,暗示遠方的人也能了解,而鄰居卻只顧沉浸在家庭的歡樂中,不肯為她捎個信。在這一段中,運用了起興和對比的手法,寫女子獨守家門,表現其孤獨凄涼的感情。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边@兩句是說,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狀木盒。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兒:指童仆。尺素書:即書信。古人寫信用絹帛或木板,其長度不過一尺,故稱“尺素”或“尺牘”。這兩句是說,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有尺把長用素帛寫的信。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長跪:直起腰來跪著。何如:怎么樣。這兩句是說,直起腰來跪著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寫來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么呢?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后一部分是經常想念。最后一段,情節(jié)發(fā)生了轉折,忽然有客從遠方帶來木質雙鯉魚夾封的信函,呼兒拆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書中也獲得了遠方傳來的對她堅定不移的情意。
這首詩以思婦第一人稱自敘的口吻寫出,多處采用比興手法,語言清新,語句上遞下接,氣勢連貫,很有特色。全詩語言簡短質樸,通俗易懂,但感情濃郁,流宕曲折,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詩歌從思念寫到收到書信,從痛苦絕望寫到驚喜激動再寫到失望平靜,情緒沒有產生劇烈的波動,卻顯得自然而不突兀,顯然作者在構思和剪裁上是下足了功夫的。尤其以夢境為中心內容的前八句,形式結構相當有特色:每句協(xié)韻,兩句一轉,前一韻的末句與后一韻的首句,詞語相同重疊,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層推進。這種聯(lián)綿頂真的用法,在后世發(fā)展成為獨特的“轆轤體”。表達上的精妙,是為了更好地表現思想內容,這種相思的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即便是那個被相思的對象也是不能完全的感同身受的。
但在那個時代,戰(zhàn)亂與動蕩造成的家人離散很多時候是不可避免的,天災與人禍的兩相作用讓底層的民眾不得不面對分離。在這樣的不得已下,即便思念是讓人絕望難以承受的,但日子總要過下去!吧涎约硬惋垼卵蚤L相憶”,這樣簡單的幾句真切的關懷也就足夠感動了。情感的交流。并不只是靠甜言蜜語海誓山盟,生活細節(jié)的關注與分享才更加真摯溫暖。所以,即便這封盼了很久才盼到的書信真的只有這兩行字,也足夠給予女主人公堅持的希望了。詩歌停頓到這里,留下空白,給讀者以填補、想象的空間,恰到好處又余味無窮。
《飲馬長城窟行》賞析二
《飲馬長城窟行》屬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又稱“飲馬行”。歌的筆法委曲多致,完全隨著抒情主人公飄忽不定的思緒而曲折回旋。比如詩的開頭,由青青綿綿而“思遠道”之人;緊接著卻說“遠道不可思”,要在夢中相見更為真切;“夢見在身邊”,卻又忽然感到夢境是虛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難見上。八句之中,幾個轉折,情思恍惚,意象迷離,亦喜亦悲,變化難測,充分寫出了她懷人之情的纏綿殷切。
詩中所寫思婦種種意想,似夢非夢,似真非真。詩中所寫他家有人歸來和自己接到“雙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情節(jié),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種極度思念時產生的臆象。剖魚見書,有著濃厚的傳奇色彩,而游子投書,又是極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更富神韻。
最令人感動的是結尾。好不容易收到來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卻偏偏沒有一個字提到歸期。歸家無期,信中的語氣又近于永訣,這意味著什么呢?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讀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結,余味無盡。
《飲馬長城窟行》鑒賞
這可一首漢樂府民歌,抒寫懷之情愫。詩歌的筆法委曲多致,完全隨著抒情主之公飄忽不定的思緒而曲折回旋。比如詩的開頭,由青青綿綿而“思除道道之之;緊接著卻說“除道不可思道,要在夢中相見更為真切;“夢見在身邊道,卻又忽然感到夢境可虛的,于可又回到相思難見上。八句之中,幾個轉折,情思恍惚,意象迷離,亦喜亦悲,變化難測,充分寫出了她懷之之情的纏綿殷切。詩中所寫思婦種種意想,似夢非夢,似真非真。象詩中所寫他家有之歸來和自己接到“雙鯉魚道“中有尺素書道的情節(jié),可能可真的,也可能可一種極度思念時產生的臆象。剖魚見書,有著濃厚的傳奇色彩,而游子投書,又可極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更富神韻。最令之感動的可結尾。好不容易收到來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道,卻偏偏有一個字提到歸期。歸家無期,信中的語氣又近于永訣,蘊含深意。這大概可寄信之不忍明言,讀信之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結,余味無盡。
這首詩以思婦第一之稱自敘的口吻寫出,多處采用比興的手法,語言清新通俗,語句上遞下接,氣勢連貫,很有特色。全詩語言簡短質樸,通俗易懂,但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詩起頭的“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除道。道可作者借著景色的鋪陳,引發(fā)婦之觸景生情,對除離家鄉(xiāng)的丈夫的思念!熬d綿道兩字傳達了兩層的意義:婦之“思緒的綿綿道可由“草的綿延不絕道引起的。由于路途的遙除,思念也可突然的,只好在夢中求得相會,然而才在夢中實現的愿望,醒過來后又可遙除的空間隔絕,依舊可“他鄉(xiāng)各異縣道,彼此無法相見。這一段可以說可故事的前提,在修辭技巧上,“綿綿思除道,除道不可思,道中的“除道道,“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道中的“夢見道,以及“忽覺在他鄉(xiāng);他鄉(xiāng)各異縣,道中的“他鄉(xiāng)道,都可修辭技巧中的“頂針道句法。這樣的連綴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讀起來有一種流暢的音樂性。
第二層只有兩句,“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道暗示除方的之也能了解,而鄰居卻只顧沉浸在家庭的歡樂中,不肯為她捎個信。在這一層中,運用了起興和對比的手法,寫女子寒門獨居,表現其孤獨和凄涼的感情。
最后一段,情節(jié)發(fā)生了轉折。忽然有客從除方帶來丈夫木質雙鯉魚夾封的信函,呼兒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書中也獲得了除方傳來的,對她堅定不移的情意。者樣的故事,主要在描述中國傳統(tǒng)婦女“閨中思之道的感情起伏,文字質樸自然,情感真切悠除。
該詩在藝術上可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可膾炙之口的名篇,受到歷代詩評家的贊賞。抒寫詩之的情愫,筆法委婉多姿,完全隨著抒情主之公飄忽不定的思緒而曲折回旋。八句中八個轉折,情思恍惚,意象迷離,似夢非夢,似真非真,亦喜亦悲,變化難測。詩中所寫他家有之歸來和自己接到雙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情節(jié),可能可真的也可能可一種極度思念后產生的臆想。剖魚見書,有著濃厚的傳奇色彩,而游子投書,又可極合理的事。作者把兩者糅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更富神韻。最令之感動的可結尾。好不容易收到來信,內容卻可“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道,卻偏偏有一個字提到歸期。歸家無期,信中的語氣又近于永訣,蘊含深意。這大概可寄信之不忍明言,讀信之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結,余味無盡。
《飲馬長城窟行》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樂府民歌是社會下層群眾的歌謠,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它的敘事性,通常反映下層人民生活。中國古代征役頻繁,游宦之風盛行。野有曠夫,室有思婦,文學作品中也出現了大量的思婦懷人。這些詩表現了婦女們獨守空閨的悲苦和對行人的思念,大多寫得真畢動人。
這首詩最早見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沂編的《文選》,歸入“樂府·古辭”。關于詩題的由來,《文選》五臣注說:“長城,秦所筑,以備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飲馬。征人路于此而傷悲矣。言天下征役,軍戎未止,婦人思夫,故作是行!
該詩的作者問題,歷來有爭議!段倪x》李善注云:“此辭不知作者姓名。”《玉臺新詠》則以為是漢蔡邕所作。當代也有人從該詩的韻律、聲律的角度分析,及對蔡邕創(chuàng)作情況的觀照,說明該詩的作者與蔡邕并無關系,而是東漢之前即流傳于民間的歌詩。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xiāng)。
他鄉(xiāng)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注釋
、倬d綿:連綿不斷之貌。這里義含雙關,由看到連綿不斷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對征人的纏綿不斷的情思。遠道:猶言“遠方”。
、谶h道不可思:是無可奈何的反語。這句是說征人輾轉反復,想也是白想。
③宿昔:一作“夙昔”,昨夜!稄V雅》云:“昔,夜也!
④“夢見”兩句:剛剛還見他在我身邊,一覺醒來,原是南柯一夢。
、菡罐D:同“輾轉”。不相見:一作“不可見”。
⑥“枯!眱删洌嚎萆km然沒有葉,仍然感到風吹,海水雖然不結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遠方的人縱然感情淡薄也應該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聞一多《樂府詩箋》云:“喻夫婦久別,口雖不言而心自知苦。”枯桑,落了葉的桑樹。
、摺叭腴T”兩句:別人回到家里,只顧自己一家人親親熱熱,可又有誰肯來安慰我一聲?媚,愛。言,《廣雅》云:“言,問也。”
、嚯p鯉魚:指信函。古人寄信是藏于木函中,函用刻為魚形的兩塊木板制成,一蓋一底,所以稱之為“雙鯉魚”。按以魚象征書信,是我國古代習用的比喻。
⑨烹鯉魚:假魚本不能煮,詩人為了造語生動故意將打開書函說成烹魚。烹,煮。
⑩尺素書:指書信。古人寫信是用帛或木板,其長皆不過尺,故稱“尺素”或“尺牘”。這句是說打開信函取出信。長跪:古代的一種跪姿。古人日常都是席地而坐,兩膝著地,猶如今日之跪。長跪是將上軀直聳,以示恭敬!吧涎浴眱删洌盒爬锵日f的是希望妻子保重,后又說他在外對妻子十分想念。餐飯:一作“餐食”。
譯文
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地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遠在外鄉(xiāng)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但在夢里很快就能見到他。夢里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fā)覺他仍在他鄉(xiāng)。他鄉(xiāng)各有不同的地區(qū),丈夫在他鄉(xiāng)漂泊不能見到。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鄉(xiāng)的游子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么?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后一部分是說經常想念。
賞析
《飲馬長城窟行》屬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又稱“飲馬行”。詩歌的筆法委曲多致,完全隨著抒情主人公飄忽不定的思緒而曲折回旋。比如詩的開頭,由青青綿綿而“思遠道”之人;緊接著卻說“遠道不可思”,要在夢中相見更為真切;“夢見在身邊”,卻又忽然感到夢境是虛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難見上。八句之中,幾個轉折,情思恍惚,意象迷離,亦喜亦悲,變化難測,充分寫出了她懷人之情的纏綿殷切。
詩中所寫思婦種種意想,似夢非夢,似真非真。詩中所寫他家有人歸來和自己接到“雙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情節(jié),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種極度思念時產生的臆象。剖魚見書,有著濃厚的傳奇色彩,而游子投書,又是極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更富神韻。
最令人感動的是結尾。好不容易收到來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卻偏偏沒有一個字提到歸期。歸家無期,信中的語氣又近于永訣,這意味著什么呢?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讀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結,余味無盡。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翻譯及賞析3
飲馬長城窟行
李世民〔唐代〕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
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jié)。
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
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
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靈臺凱歌入。
譯文
塞外悲涼的風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經凍結,廣袤的沙漠上,沙丘連綿不斷,陰山之下千萬里全都落滿了白雪。將士們戍邊在那遠遠地高高的'烽火臺上,一層一層的山巒引領向上顯出了高高的氣節(jié),眾多的戰(zhàn)旗被長風吹卷這,將士們在哪長城低下飲馬也不停歇。寒冷的沙灘上連接著騎兵的足跡,狂暴的北風吹斷了那邊塞上傳來的聲樂,胡地的灰塵清掃著像那玉(冰凍如玉)做似的邊塞,羌族的笛聲和那金鉦敲擊的聲音。與世隔絕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來了,可那戰(zhàn)車卻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濕的地方震顫搖曳。都尉們都從龍堆返回了,將軍還從馬邑凱旋而來正在捷報。高揚著旗子讓那籠罩著大霧的地方都清凈下來了,在石碑記上他們的功名他們又是那樣的歡悅,在那荒涼的邊界上只要有一個穿著戎裝的人(作者自指)去守護,靈武臺上(朝廷)的凱歌是來源于國界。
注釋
切:凄切。交河:北方河名。瀚海:沙漠。波:沙丘起伏狀。迥戌:遠方的邊戍。高節(jié):旗幟。朔吹:北風。玉塞:玉門關。金鉦:鑼聲。絕漠:大漠。干戈:指武器。戢:收藏。原隰(xí):原野。紀石:刻石紀功。荒裔:邊荒。戎衣:戰(zhàn)士。靈臺:周代臺名。
賞析
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它書寫了大唐平定天下,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全詩沒有具體描寫兩軍作戰(zhàn)的場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這場戰(zhàn)爭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勝利的過程,是一首描寫當時現實事件的史詩。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切,凄切。交河,北方河名。句意為:塞外,寒風悲鳴,十分凄切,交河上,嚴冰封凍了河道。據《舊唐書·太宗本紀》所載,太宗平定宋金剛之亂時,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眾趣龍門關,履冰而渡之”,可見詩中所描寫的悲壯之景當是詩人親眼所見,想必此詩亦是濡筆馬上而作。
“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卞,沙漠。波,沙丘起伏狀。句意為:廣袤的沙漠上,沙丘連綿不斷,陰山上千里雪覆。此聯(lián)進一步寫塞外之景,壯闊迷茫,渲染了一種壯烈豪邁之情。其眼光,其氣度,真有指點江山,總攬寰宇之勢,這一點是此后的許多詩人都難以企及的。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jié)。”迥戌,遠方的邊戍。高節(jié),旗幟。句意為:烽火中傳來了遠方的緊急軍情,我于是揮兵遠赴邊疆,一路上層疊的山巒引導著我的旗幟。此二句點明為救邊而出征,軍隊沿著山路前行,仿佛是山引領著隊伍,意即此戰(zhàn)很得天時,必將獲勝。
“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本湟鉃椋猴L兒輕輕地吹起旗幟,我們揮師出長城而飲水放馬。馬是古代戰(zhàn)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到某處飲馬,意即對某處用兵,占領某地。自秦以來,長城一直是重要的守御工事,詩人敢為前人所不敢為,兵出長城,爭雄天下,其傲視寰宇的胸懷確實令后人追慕不已。這兩句點明了題中馳騁宇內,以天下為牧場之意。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彼反,北風。句意為:寒冷的沙漠上,騎兵過處,跡印連綿;凜冽的北風阻隔了邊塞的噪雜之聲。這是寫進軍途中所遇到的艱難險阻。
“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玉塞,玉門關。金鉦,鑼聲。句意為:玉門關一帶,胡人入侵的囂塵已經消逝,羌人們正吹著笛子,敲著金鑼,載歌載舞。大軍所指,蠻夷懾服,邊境一帶很快呈現出一片祥和、安寧的和平氣象。并非倚仗武力,更多的是以德感召,所以使羌人載歌載舞心悅誠服!杜f唐書·太宗本紀》載:“自是西北諸蕃成請上尊號為‘天可汗’!笨梢娫谔幚砼c邊疆少數民族的關系上,太宗是做得很成功的,從這兩句詩中就可以看到這一點。
“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苯^漠,大漠。干戈,指武器。戢,收藏。原隰,原野。句意為:大漠之上,武器收藏,車仗過處,原野為之震動。平夷戰(zhàn)禍后,軍隊凱旋,所到之處,群情振奮。所謂“吊民伐罪”,正義的戰(zhàn)爭,人民從來都是支持的。
“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饼埗眩窗埗,今新疆庫木塔格沙漠。句意為:都尉從龍堆返回,將軍們從馬邑凱旋而歸。這兩句是互文見義,稱述得勝還朝,所用地名都是邊塞一帶,給人以真實感,此后的邊塞詩也常用這種手法,羅列多個邊關地名,雖然這些地區(qū)往往與詩中的事件并無關聯(lián),而且地名之間常常不具有確定的邏輯關系。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奔o石,刻石紀功。句意為:旗幟飄揚,云霧彌漫的氛圍因之消歇,將士們功勛卓著,應該把他們的功績刻在石頭上,永遠流傳后世。這里運用了象征手法,“揚麾”指唐軍旗幟鮮明地出戰(zhàn),“氛霧”形容外敵入侵,一片紛擾之狀。這是對將士們的稱述,也是勉勵將士們努力作戰(zhàn)以名垂千古,同時也是自勉。
“荒裔一戎衣,靈臺凱歌入。”荒裔,邊荒。戎衣,戰(zhàn)士。靈臺,周代臺名。《后漢書·桓譚傳》:“其后有詔會議靈臺所處!薄度龂尽の簳ね趵蕚鳌纷ⅲ骸懊魈盟造肷系,靈臺所以觀天文。”這里指代朝廷。句意為:邊遠、荒涼之地只需一介之士戍守,朝廷中已有凱歌高奏。大唐王朝,威鎮(zhèn)四夷,只需很少的守兵,就可以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李唐全盛時,的確如這兩句所描述的那樣,邊境安寧,四境賓服。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chuàng)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及賞析07-19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11-14
君子行原文翻譯及賞析01-03
北行原文及翻譯賞析12-03
《山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1-30
桃源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1-28
飲馬歌·邊頭春未到原文翻譯及賞析12-16
對酒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1-23
致酒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