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竹林寺原文翻譯及賞析
題竹林寺原文翻譯及賞析1
題竹林寺
歲月人間促,煙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更得幾回過。
翻譯/譯文
歲月蹉跎于人間,但煙霞美景卻多多地停留在竹林寺附近,沒有因為時過境遷而消散。因為愛這番煙霞和竹林寺有了感情,但是就算心中有深情厚意也不知道今后能否再來欣賞這美景了。
注釋
。1)竹林寺:在廬山仙人洞旁。
。2)殷勤:親切的情意。
。3)過音“鍋”:訪問。
譯文:人生苦短歲月匆匆,煙霞繚繞,清新幽靜,此處美景多。情深意厚的竹林寺啊,我這一生能有幾次游訪?
賞析/鑒賞
隱士多為思想家,從朱放的詩句里讀者可以領(lǐng)悟他對人生對社會的感受。《題竹林寺》中有著詩人對時間流逝,世事難料的傷懷。
竹林寺依舊有美麗的煙霞景觀,但是歲月消磨人難免會有改變。美麗的依然美麗但欣賞的人已經(jīng)和以往不一樣了。這可以被理解為一種遺憾,而這遺憾是人力難以抗拒的。所以詩里用到了“促”這個字。因為這歲月的催促,詩人難以預(yù)料自己還有多少機會能來欣賞美麗的風景,所以用到了“更”這個字。前后的呼應(yīng)用在這里很恰當,既加深了感情的表達力度又使全詩有了整體的美感,很緊湊不拖沓。可以說此詩的最長處不是對竹林寺煙霞的描繪,而是這種對感情的描繪方法。所謂的文章前后的一致性,其實就是這種前后呼應(yīng)的寫作方法,這樣編輯文字的好處就是主題明確,言簡意賅。當然這是一種邏輯應(yīng)用,要真正做到還需對素材很好的運用。絕對不是前面有幾個詞在文章最后依然用幾個詞就行的,《題竹林寺》可以說是一個范例,讀者多琢磨一下就會體味了。
題竹林寺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歲月人間促,煙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更得幾回過!
譯文
歲月蹉跎于人間,但煙霞美景卻多多地停留在竹林寺附近,沒有因為時過境遷而消散。因為愛這番煙霞和竹林寺有了感情,但是就算心中有深情厚意也不知道今后能否再來欣賞這美景了。
注釋
竹林寺:在廬山仙人洞旁。
殷勤:親切的情意。
過(音guō):訪問。
賞析:
隱士多為思想家,從朱放的詩句里讀者可以領(lǐng)悟他對人生對社會的感受!额}竹林寺》中有著詩人對時間流逝,世事難料的傷懷。
竹林寺依舊有美麗的煙霞景觀,但是歲月消磨人難免會有改變。美麗的依然美麗但欣賞的人已經(jīng)和以往不一樣了。這可以被理解為一種遺憾,而這遺憾是人力難以抗拒的。所以詩里用到了“促”這個字。因為這歲月的'催促,詩人難以預(yù)料自己還有多少機會能來欣賞美麗的風景,所以用到了“更”這個字。前后的呼應(yīng)用在這里很恰當,既加深了感情的表達力度又使全詩有了整體的美感,很緊湊不拖沓。可以說此詩的最長處不是對竹林寺煙霞的描繪,而是這種對感情的描繪方法。所謂的文章前后的一致性,其實就是這種前后呼應(yīng)的寫作方法,這樣編輯文字的好處就是主題明確,言簡意賅。當然這是一種邏輯應(yīng)用,要真正做到還需對素材很好的運用。絕對不是前面有幾個詞在文章最后依然用幾個詞就行的,《題竹林寺》可以說是一個范例,讀者多琢磨一下就會體味了。
題竹林寺原文翻譯及賞析3
題竹林寺原文:
歲月人間促,
煙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
更得幾回過!
翻譯:
歲月蹉跎于人間,但煙霞美景卻多多地停留在竹林寺附近,沒有因為時過境遷而消散。
因為愛這番煙霞和竹林寺有了感情,但是就算心中有深情厚意也不知道今后能否再來欣賞這美景了。
賞析:
隱士多為思想家,從朱放的詩句里讀者可以領(lǐng)悟他對人生對社會的感受!额}竹林寺》中有著詩人對時間流逝,世事難料的傷懷。
竹林寺依舊有美麗的煙霞景觀,但是歲月消磨人難免會有改變。美麗的依然美麗但欣賞的人已經(jīng)和以往不一樣了。這可以被理解為一種遺憾,而這遺憾是人力難以抗拒的。所以詩里用到了“促”這個字。因為這歲月的催促,詩人難以預(yù)料自己還有多少機會能來欣賞美麗的風景,所以用到了“更”這個字。前后的呼應(yīng)用在這里很恰當,既加深了感情的表達力度又使全詩有了整體的美感,很緊湊不拖沓?梢哉f此詩的最長處不是對竹林寺煙霞的描繪,而是這種對感情的描繪方法。所謂的文章前后的一致性,其實就是這種前后呼應(yīng)的寫作方法,這樣編輯文字的好處就是主題明確,言簡意賅。當然這是一種邏輯應(yīng)用,要真正做到還需對素材很好的運用。絕對不是前面有幾個詞在文章最后依然用幾個詞就行的,《題竹林寺》可以說是一個范例,讀者多琢磨一下就會體味了。
【題竹林寺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題竹林寺原文、翻譯、賞析03-17
朱放《題竹林寺》原文翻譯及賞析07-12
題竹林寺原文、翻譯、賞析3篇03-17
《題竹林寺》翻譯賞析12-30
《題柳》原文及翻譯賞析03-07
闕題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5-13
闕題原文、翻譯、賞析10-27
題菊花原文、翻譯及賞析01-30
題菊花原文翻譯賞析02-07
題菊花原文翻譯及賞析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