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

時間:2022-08-14 13:37:05 古籍 我要投稿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15篇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1

  浣溪沙·湖上朱橋響畫輪

  [宋代]歐陽修

  湖上朱橋響畫輪,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凈無塵。

  當路游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日斜歸去奈何春。

  譯文

  帶有彩繪的的豪華馬車經(jīng)過朱紅色的橋,車輪的響聲在湖上響起。春水豐盈的湖面,倒映著柔美的白云。湖面平靜的好像碧綠的玻璃,平滑干凈沒有灰塵。

  春季里昆蟲吐出來的細絲,隨風飄舞在花草樹木之間,網(wǎng)住春光,留住游人;▍仓械镍B兒不停地鳴叫,仿佛在召喚行人。湖光春色如此誘人,游人游賞到夕陽西斜才無可奈何地離去。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

  朱橋:欄桿朱紅的橋。

  畫輪:指有彩繪的豪華車子。

  溶溶:指水盛貌。

  春水:指春天時的湖水,表現(xiàn)出湖水的柔和之感。

  春云:即春天的云,表現(xiàn)出湖上天空的云之舒緩柔美。

  碧:即綠色。

  游絲:本指春季里昆蟲吐出的細絲。

  縈:即縈繞,留住之意。

  醉客:指陶醉在美景之中的游人。

  歸:指離開。

  賞析:

  歐陽修這首《浣溪沙》抒發(fā)了作者對春光的深深眷戀。詞中的春光,使讀者聯(lián)想到人生的青春、愛情、理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雋永蘊藉的意境,給讀者以無盡的遐思。

  上片寫湖面風光很有特色。首句詞湖上朱橋響畫輪”,寫游客們乘坐著豪華的車子,駛過那裝修著朱紅欄桿的橋梁,來到西湖游賞春光,傳達出一種喧騰熱鬧的氣氛。第二句詞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之中,并列兩個詞春”字,是名副其實的詞加一倍寫法”,目的就是把這個字突現(xiàn)出來。這句里的詞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說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說成是真的云,通過這種詞真實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來,從觀察體驗的錯覺中描繪景物的狀態(tài)。第三句詞碧琉璃滑凈無塵”,用琉璃的光潔平滑來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現(xiàn)了湖面泛舟時輕快、暢適的心情,形象而有詩意。

  下片寫游興未盡的留連之情。前兩句是對偶句:詞當路游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這兩句描寫春物留人,人亦戀春,是全詞的重點所。歐陽修說游絲詞縈醉客”,這既是游人賞春縱飲,也有游人被美景詞喚住”之意,下句詞隔花啼鳥喚行人”,這一句是從聲音的角度來寫,不但寫出了春天具有的詞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境界,也寫出了春天西湖的詞錦官城外柏森森”的蔥綠景象。詞人通過把游絲、啼鳥對游人的詞挽留”,表現(xiàn)出游人被西湖美景吸引而舍不得歸去之情。把游絲、啼鳥說成頗通人性的靈物,這便是詞體以婉曲寫情的特別處。末句里的詞日斜歸去”四字,說明西湖景色美好,讓人流連:詞奈何春”三個字使得全詞更顯得精彩,它表達了作者郁積于心的留連惆悵之情。這首詞的結(jié)尾,是用陡轉(zhuǎn)直下的筆法揭示了游人內(nèi)心深處的思維活動,表現(xiàn)了由歡快而悲涼這種兩極轉(zhuǎn)換的心理狀態(tài),故而能夠取得含蓄蘊藉、余味不絕的藝術(shù)效果。

  從藝術(shù)上看,詞人借景抒情,在描寫詞樂景”之中,暗示了詞哀情”,具有含不盡之意現(xiàn)于言外,把那深沉委婉的情思意念蘊含在寬闊的境界之中,給讀者以無盡的想象和思考。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2

  原文:

  建炎庚戌題吳江

  平生太湖上,短棹幾經(jīng)過。如今重到,何事愁與水云多?擬把匣中長劍,換取扁舟一葉,歸去老漁蓑。銀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膾新鱸,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長,豈謂今日識干戈。欲瀉三江雪浪,凈洗胡塵千里,不用挽天河;厥淄鰸h,雙淚墮清波!

  譯文

  建炎四年庚戌年題于吳江

  我以前曾幾次乘舟經(jīng)過太湖,如今我重來此地,為什么總覺得愁恨像湖上的云、湖中的水那樣多呢?我準備把匣中的長劍,換成一葉扁舟,歸隱江上。做官本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寄情山水的隱居生活都被耽誤了。

  切上鱸魚,斟起美酒,放聲悲歌。生長在太平盛世,萬萬沒有料到今天要飽嘗兵戈之苦。我想要傾瀉三江的水浪,消滅盡金人侵略者,決不要休戰(zhàn)求和。但回頭來看看朝廷,朝廷無意收復失地,讓人傷心垂淚。

  注釋

  吳江:即吳淞江,太湖的支流。

  “平生太湖上”二句:我以前曾幾次乘舟經(jīng)過太湖。平生:從來。太湖:古名震澤,又名具區(qū),位于江蘇、浙江之間。短棹:此指小船。經(jīng)過:曾經(jīng)經(jīng)過。

  “如今重到”二句:如今我重來此地,為什么總覺得愁恨像湖上的云、湖中的水那樣多呢?

  擬把:意為準備把、想把。長劍:古人佩劍,表示要爭取功名。

  “換取扁舟”二句:以劍換舟,暗示報國無門。只好終老江湖。老:終老。

  漁蓑:漁人穿的蓑衣。此指漁釣之事,即隱居江上。

  “銀艾非吾事”二句:掌管印信本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即無意仕途,想寄情山水,也因被瑣事耽誤而未能成行。

  銀:銀印,即官印。艾:像艾草殷綠色的拴印用的絲帶。

  丘壑:山丘溝壑,泛指山水。

  蹉跎:虛度光陰。此指失時。

  膾(kuài)新鱸:燒煮新鮮的鱸魚吃。膾:把魚肉切細。鱸魚是吳江、松江、太湖一帶的名產(chǎn)。

  “太平生長”二句:意謂自己生長在太平盛世,萬萬沒有料到今天要飽嘗兵戈之苦。

  豈渭:哪料到。

  干戈:古代兵器,這里代指戰(zhàn)爭。

  三江:指流人太湖的吳淞江、婁江、東江三條支流。

  雪浪:白浪。

  凈洗胡塵:指消滅一切入侵的敵人。胡塵,指金人侵略者。

  挽天河:卷起天河之水(用以洗凈甲兵),暗指休戰(zhàn)。此句意謂北方失地未收復,決不能休戰(zhàn)求和。

  “回首望霄漢”二句:意謂作者滿懷報國志向,可是朝廷無意北伐收復失地,空使志士傷心垂淚。霄漢:本義是指天空,這里暗指朝廷。

  賞析:

  這首詞抒發(fā)了收復祖國山河的雄心和壯志難酬的悲憤的心情。

  上片先寫江山破碎的悲愴心情!捌缴稀彼木,面對浩瀚無際的太湖,作者想到自己曾多次泛舟湖上,它是那樣令人陶醉,那樣令人感到親切,這次重游,自己心頭卻籠罩著茫茫無際的愁云。從前游太湖,北宋還沒有滅亡,而現(xiàn)在卻是國土淪喪,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胡騎南窺,所余的半壁河山也危在旦夕。作者用“何事”發(fā)問,卻沒有正面回答,因為在那個時代,家國之恨,使人愁生是不言而喻的。作者愁情滿懷,卻無計消除,南宋朝廷茍安求和,醉生夢死,縱有報國之心,卻無報國之路,在無可奈何之中,他情緒陡轉(zhuǎn)!皵M把匣中長劍”以下五句,寫他忍痛放棄報國之志,把準備馳騁疆場的長劍換成一葉垂釣的扁舟,歸隱江湖,去作漁翁。他消沉地說,做官就不是我的事,我為此耽誤了隱居的山水,讓它們白白地等我。作者以超脫的口吻訴說自己悲憤的心情,以歸隱的行動表示自己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

  下片以“膾新鱸”三句承上啟下,當他吃著膾制好的新鮮鱸魚、喝著美酒、唱起悲壯的歌曲時,他的情緒從隱居一下又跌落到現(xiàn)實中了,他不能忘記災難深重的國土!疤缴L,豈謂今日識干戈”,在太平時代生長的人,沒想到今天也見到戰(zhàn)爭,而“干戈”給作者帶來的是如大海一樣洶涌的激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敵人的憎惡,使他頓生扭轉(zhuǎn)乾坤之力,他要傾瀉三江洪濤巨浪,滌蕩千里中原的胡塵,用不著壯志挽天河洗兵馬,要把敵人徹底消滅干凈。這種鋼鐵誓言,如雷震耳,激蕩在國人心中,所以當這首詞被題在吳江長橋下時,竟不脛而走,甚至引起了朝廷的注意。現(xiàn)實和理想總是有矛盾的,作者雖然雄心勃勃,壯志凌云,但想到黑暗的現(xiàn)實,心頭又愁云慘淡,最后以“回首望霄漢,雙淚墮清波”作結(jié),表現(xiàn)了他對朝廷的失望。

  全篇悲愴、激憤,波瀾起伏,首尾呼應,唱出了愛國志士的心聲,風格沉雄、豪放。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3

  原文:

  湘妃怨·采蓮湖上畫船兒

  元代:馬致遠

  采蓮湖上畫船兒,垂釣灘頭白鷺鷥。雨中樓閣煙中寺,笑王維作畫師。蓬萊倒影參差。薰風來至,荷香凈時。清潔煞避暑的西施。

  譯文:

  采蓮湖上畫船兒,垂釣灘頭白鷺鷥。雨中樓閣煙中寺,笑王維作畫師。蓬萊倒影參差。薰風來至,荷香凈時。清潔煞避暑的西施。

  西湖上漂蕩著采蓮的畫船兒,灘頭上立著正在捕魚的白鷺鷥。那煙雨中的古寺閣樓,真可以譏笑王維畫師都畫不出這種美景。蓬萊仙境在湖中落下參差的倒影。和暖的風吹來,帶來陣陣荷花清香。夏天的西湖,真是清潔寧靜讓人心凈的美麗地方!

  注釋:

  采蓮湖上畫船兒,垂釣灘頭白鷺(lù)鷥(sī)。雨中樓閣煙中寺,笑王維作畫師。蓬萊倒影參(cēn)差(cī)。薰(xūn)風來至,荷香凈時。清潔煞避暑的西施。

  白鷺鷥:即白鷺。參差:長短、高低不齊的樣子。薰風: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

  賞析:

  “采蓮湖上畫船兒”一曲寫西湖夏景。與第一首春景寫法不同,它以描寫自然風光為主。盛暑已不是游賞的最佳時節(jié),不寫游人,正是注意到了景物的季候特點,同時也使這首小令在全組曲中顯出自己特殊的藝術(shù)風貌。

  第一、二、三、五句都是眼前景物的形象描繪,它是作者從不同視角觀察到的形態(tài)不同、風趣各異的西湖景物之側(cè)面。這里形成四幅遠近高低、結(jié)構(gòu)成立體的空間圖景,加上六、七句所寫看不見而可觸到嗅到的涼爽的熏風和純凈的荷香彌漫其中,給人心醉神迷之感。這四句,描繪的畫面是各異其趣的,但它們又統(tǒng)一在一個基調(diào)上,那就是優(yōu)美寧靜,與春景的熱鬧喧騰迥乎不同。畫中其實并非無人,然而都隱在自然景物之中了。寧靜即生涼爽,雖在盛夏,亦覺不出炎氣的熏蒸,有的只是清潔和和諧。因此說西湖是“清潔煞避暑的西施”。

  而第四句“笑王維作畫師”,插在前后都是寫景的句子中,似乎不夠協(xié)調(diào),但正因為前后都是一般的寫景,顯得有些平板,加進這一句,便使曲中有如異峰突起,產(chǎn)生了奇特的審美效應。這正是最見作者匠心處。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4

  作品原文

  湖上

  徐元杰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作品注釋

  1、湖:即西湖。

  2、紅樹:開滿了紅花的樹。

  3、亂鶯啼:形容很多黃鶯在鳴叫。

  4、平湖:指風平浪靜的湖面。

  5、白鷺:一種水鳥。

  6、幾船歸:有多少船只歸去。

  7、前兩句說,在一棵棵開滿紅花的樹間,無數(shù)只黃鶯在不停地鳴叫;波平如鏡的湖面四周,生長茂盛的青草,一只只白鷺在湖面上自由飛翔。

  8、后兩句說,在這風和日麗,人心舒暢時刻,有多少船只正迎著夕陽,吹簫打鼓地歸去了。

  作品譯文

  黃鶯在開滿紅花的樹上亂啼叫,水平如鏡的湖邊長著青青的小草,白鷺在湖面上翻飛。

  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游人心情舒暢。幾只畫船吹著簫,打著鼓踏上了歸途。

  作品賞析

  詩寫杭州西湖風光。前兩句寫景,岸上紅花滿地,黃鶯亂啼,湖中水平無波,綠草繁茂,白鷺低飛。這一幅繁富的景象。有靜有動,有高有低,聲色俱全,五彩斑斕,一股濃厚的春天氣息,仿佛撲面而至,令人振奮,使人不由地想起南朝丘遲《與陳伯之書》中有名的景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焙髢删滢D(zhuǎn)到寫人。詩捕捉了夕陽西下,游船群歸德場面,輔以風和日暖的點綴,把游人的勃勃興致與快心暢意寫足寫滿。全詩以精煉的詞句概括了西湖的自然景物,又刻繪了游人之樂,意境之美,情調(diào)歡快,是歷來寫西湖詩中的上乘之作。

  作者簡介

  徐元杰(1196-1246宋代),字仁伯,號梅野,上饒縣八都黃塘人。早從朱熹門人陳文蔚學,后師事真德秀。理宗紹定五年(1232)進士,調(diào)簽書鎮(zhèn)東軍節(jié)度判官。嘉熙二年(1238),召為秘書省正字,累遷著作佐郎兼兵部郎官。淳祐元年(1241),知南劍州。丁母憂去官,服除,授侍左郎官,遷將作監(jiān)。三年,丞相史嵩之服父喪未滿,有詔起復,元杰適輪對,力沮成命,遷兼給事中、國子祭酒、權(quán)中書舍人。五年,中毒暴卒(《全宋詞》小傳),傳為嵩之下毒。官至工部侍郎,謚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1262)由其子直諒刊于興化,已佚。清四車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楳埜集》十二卷。

  事見本集卷首趙汝騰序、卷末徐直諒跋,《宋史》卷四二四有傳。元杰自幼穎悟,讀書過目不忘,為文落筆輒得奇語。師學朱熹。南宋紹定五年進士,累官至大堂寺少卿,兼給事中國子祭酒,擢中書舍人。為官"遠聲色,節(jié)情欲","直聲聞于朝"。杜范入相,徐元杰上書言事,慷慨陳詞,力主排外患,修內(nèi)政,保境安民。當時朝政洶洶,奸佞用事。淳右六年四月杜范死,六月徐元杰指爪忽裂,暴疾而亡。三學諸生,伏闕請愿,指系奸人毒害,御旨交大理寺審理,事竟不白。著有《梅野集》十二卷,傳于世。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5

  水調(diào)歌頭·平生太湖上

  平生太湖上,短棹幾經(jīng)過。如今重到何事?愁比水云多。擬把匣中長劍,換取扁舟一葉,歸去老漁蓑。銀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膾新鱸,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長,豈謂今日識兵戈?欲瀉三江雪浪,凈洗胡塵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漢,雙淚墮清波。

  注釋

  銀艾:“銀”是銀印!鞍笔蔷G色像艾草一樣拴印的絲帶。借指做官。

  丘壑:指隱者所居的山林幽深處。

  膾新鱸:指隱居生活。

  三江:指吳淞江、婁江、東江,這三江都流入太湖。

  挽天河:杜甫《洗兵馬》中針對國家內(nèi)亂唱出了“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兵甲長不用”的心聲。

  霄漢:即高空,暗喻朝廷。

  銀艾:“銀”是銀印!鞍笔蔷G色像艾草一樣拴印的絲帶。借指做官。

  丘壑:指隱者所居的山林幽深處。

  膾新鱸:指隱居生活。

  三江:指吳淞江、婁江、東江,這三江都流入太湖。

  挽天河:杜甫《洗兵馬》中針對國家內(nèi)亂唱出了“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兵甲長不用”的心聲。

  霄漢:即高空,暗喻朝廷。

  賞析

  這首詞抒發(fā)了收復祖國山河的雄心和壯志難酬的悲憤的.心情。

  上片先寫江山破碎的悲愴心情!捌缴稀彼木,面對浩瀚無際的太湖,作者想到自己曾多次泛舟湖上,它是那樣令人陶醉,那樣令人感到親切,這次重游,自己心頭卻籠罩著茫茫無際的愁云。從前游太湖,北宋還沒有滅亡,而現(xiàn)在卻是國土淪喪,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胡騎南窺,所余的半壁河山也危在旦夕。作者用“何事”發(fā)問,卻沒有正面回答,因為在那個時代,家國之恨,使人愁生是不言而喻的。作者愁情滿懷,卻無計消除,南宋朝廷茍安求和,醉生夢死,縱有報國之心,卻無報國之路,在無可奈何之中,他情緒陡轉(zhuǎn)!皵M把匣中長劍”以下五句,寫他忍痛放棄報國之志,把準備馳騁疆場的長劍換成一葉垂釣的扁舟,歸隱江湖,去作漁翁。他消沉地說,做官就不是我的事,我為此耽誤了隱居的山水,讓它們白白地等我。作者以超脫的口吻訴說自己悲憤的心情,以歸隱的行動表示自己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

  下片以“膾新鱸”三句承上啟下,當他吃著膾制好的新鮮鱸魚、喝著美酒、唱起悲壯的歌曲時,他的情緒從隱居一下又跌落到現(xiàn)實中了,他不能忘記災難深重的國土。“太平生長,豈謂今日識干戈”,在太平時代生長的人,沒想到今天也見到戰(zhàn)爭,而“干戈”給作者帶來的是如大海一樣洶涌的激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敵人的憎惡,使他頓生扭轉(zhuǎn)乾坤之力,他要傾瀉三江洪濤巨浪,滌蕩千里中原的胡塵,用不著壯志挽天河洗兵馬,要把敵人徹底消滅干凈。這種鋼鐵誓言,如雷震耳,激蕩在國人心中,所以當這首詞被題在吳江長橋下時,竟不脛而走,甚至引起了朝廷的注意。現(xiàn)實和理想總是有矛盾的,作者雖然雄心勃勃,壯志凌云,但想到黑暗的現(xiàn)實,心頭又愁云慘淡,最后以“回首望霄漢,雙淚墮清波”作結(jié),表現(xiàn)了他對朝廷的失望。

  全篇悲愴、激憤,波瀾起伏,首尾呼應,唱出了愛國志士的心聲,風格沉雄、豪放。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6

  宋代:蘇軾

  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xiāng)。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譯文及注釋

  譯文天色朦朧就去迎候遠道而來的客人,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飄來了一陣陣雨,客人不勝酒力已漸入醉鄉(xiāng)。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沒有完全領(lǐng)略到。如要感受人間天堂的神奇美麗,還是應酌酒和西湖的守護神“水仙王”一同鑒賞。注釋⑴飲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飲酒。⑵朝曦:早晨的陽光。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廟,祭祀錢塘龍君,故稱錢塘龍君為水仙王。

  譯文

  天色朦朧就去迎候遠道而來的客人,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飄來了一陣陣雨,客人不勝酒力已漸入醉鄉(xiāng)。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沒有完全領(lǐng)略到。如要感受人間天堂的神奇美麗,還是應酌酒和西湖的守護神“水仙王”一同鑒賞。

  注釋

 、棚嫼希涸谖骱拇巷嬀。

  ⑵朝曦:早晨的陽光。

 、撬赏酰核未骱杂兴赏鯊R,祭祀錢塘龍君,故稱錢塘龍君為水仙王。

  參考資料:

  1、 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簡析

  這組詩共二首,但許多選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鮮為人知。其實第二首雖好,卻是第一首的注腳。第一首所說的“此意自佳君不會”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寫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妝濃抹各盡其態(tài)。不選第一首,題中的“飲”字也無著落。蘇軾的意思是說,多數(shù)人游湖都喜歡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處。湖上有水仙王廟,廟中的神靈是整天守在湖邊,看遍了西湖的風風雨雨、晴波麗日的,一定會同意自己的審美觀點。

  共二首,但許多選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鮮為人知。其實第二首雖好,卻是第一首的注腳。第一首所說的“此意自佳君不會”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寫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妝濃抹各盡其態(tài)。不選第一首,題中的“飲”字也無著落。

  蘇軾的意思是說,多數(shù)人游湖都喜歡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處。湖上有水仙王廟,廟中的神靈是整天守在湖邊,看遍了西湖的風風雨雨、晴波麗日的,一定會同意自己的審美觀點,因而作者要請水仙王共同舉杯了。這一首的首句“艷”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絢麗多姿形容得美不勝收。若只看第二首,則“濃抹”一層意思便失之抽象。

  參考資料:

  1、 陳邦炎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48-349

  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于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guān)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于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顯示全部

  創(chuàng)作背景

  佚名

  蘇軾于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guān)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于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參考資料:

  1、 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2、 陳邦炎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48-349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揚州慢·十里春風

  宋代:趙以夫

  十里春風,二分明月,蕊仙飛下瓊樓。看冰花翦翦,擁碎玉成毬。想長日、云階佇立,太真肌骨,飛燕風流。斂群芳、清麗精神,都付揚州。

  雨窗數(shù)朵,夢驚回、天際香浮。似閬苑花神,憐人冷落,騎鶴來游。為問竹西風景,長空淡、煙水悠悠。又黃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送人赴安西

  唐代:岑參

  上馬帶吳鉤,翩翩度隴頭。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

  萬里鄉(xiāng)為夢,三邊月作愁。

  早須清黠虜,無事莫經(jīng)秋。

  陌上桑

  唐代:李白

  美女渭橋東,春還事蠶作。

  五馬如飛龍,青絲結(jié)金絡。

  不知誰家子,調(diào)笑來相謔。

  妾本秦羅敷,玉顏艷名都。

  綠條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顧,況復論秋胡。

  寒螀愛碧草,鳴鳳棲青梧。

  托心自有處,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駕空踟躕。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7

  湖上

  作者:徐元杰

  朝代:唐朝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譯文

  在那開滿了紅花的樹上,歡躍的群鶯在不停的鳴叫;西湖岸邊已長滿了青草,成群白鷺在平靜的湖面上翻飛。暖風晴和的天氣,人的心情也很好,趁著夕陽余暉,伴著陣陣的鼓聲簫韻,人們劃著一只只船兒盡興而歸。

  注釋

  1、湖:指杭州西湖。2、紅樹:指開滿紅花的樹。3、亂鶯啼:指到處都是黃鶯的啼叫。4、長:茂盛。5、人意:游人的心情。6、簫鼓:吹簫擊鼓,指游船上奏著音樂。7、幾船歸:意為有許多船歸去。

  賞析:

  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詩。開頭兩句著力寫出了湖上的風光,亂鶯紅樹,白鷺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風和日麗的艷陽天里,人們欣賞湖上風光,心情該是多么舒暢;趁著夕陽余暉,伴著陣陣的鼓聲簫韻,人們劃著一只只船兒盡興而歸,這氣氛又是多么熱烈。全詩語言清新流利,景物絢爛多姿,用音響和色彩繪出了一幅歡樂的湖上春游圖。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8

  出郭曉色微,臨水人意靜。

  水上寒霧生,彌漫與天永。

  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

  稍見初日開,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野鳧,泛泛逐清影。

  翻譯

  出城天色剛破曉微明,站立水邊讓我心意稍微寧靜。

  水面泛起的薄霧彌漫開來仿佛與天相連。

  水中的葦草彎曲下來發(fā)出聲響,遙遠的青山如黛仿佛連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無。

  一會兒過后晨日初起,遠處三三兩兩的小舟泛在水上。

  怎么能夠?qū)W得野鴨一般,能去追逐那遠方的清影呢。

  注釋

  折:彎曲。

  賞析

  《曉至湖上》載于《清詩選》,是清代浙西詞派的代表人物厲鶚的作品。

  這首詩情感豐富。此詩用清涼的晨霧,清淡的遠山,清澈的湖水,清靈的野鳧,構(gòu)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曉湖之景。表現(xiàn)了詩人平靜閑適的心態(tài),愿象野鳧一樣回歸自然的情懷。從“人意靜”、“寒霧生”等語可以看出作者喜愛幽靜;“臨水”、“稍見初日開”等詞句則表達了作者親近自然之意;而從“安得學野鳧”、“逐清景”又可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以及對自由暫不可得的惆悵之情。

  “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是寫景名句。從表達技巧的角度看,此聯(lián)采用了對比的手法,以有聲與無影對比,近寫聽覺,遠寫視覺,突出層次的遠近和景致的深闊;同時采用了對偶的手法,以折葦對遙山,近景與遠景相結(jié)合,以動有聲對淡無影,聽覺與視覺相結(jié)合。節(jié)奏優(yōu)美,形象豐滿,層次分明,構(gòu)建了開闊、淡雅、幽靜、清新的意境。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9

  原文:

  秋日湖上

  唐代:薛瑩(唐)

  落日五湖游,煙波處處愁。

  浮沉千古事,誰與問東流?

  譯文:

  落日五湖游,煙波處處愁。

  落日時分暢游于太湖之上,湖面煙波浩渺,讓人覺得處處充滿憂愁。

  浮沉千古事,誰與問東流?

  千年以來的歷史正如這湖中水浪一樣浮浮沉沉,誰會關(guān)心那些繁冗沉寂的事情呢?

  注釋:

  落日五湖游,煙波處處愁。

  五湖:指江蘇的太湖。

  浮沉千古事,誰與問東流?

  浮沉:指國家的興亡治亂。

  賞析:

  這是一首湖上懷古的作品,它反映出了一種世事浮沉的消極思想。

  這首詩開頭一句寫出了詩人秋日泛舟閑游時間、地點,言簡意賅;緊接著一句道出了太湖上的景致,同時也烘托出詩人的心境。這兩句既寫景,又抒情,情由景生,景帶情思,情景交融。尤其一個“愁”字,直抒胸臆,點出了詩人抑郁的情懷。崔顥有詩《黃鶴樓》中一句,“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蓖瑯邮侨毡∥魃,同樣是迷離煙波,雖然詩人所想的不相同,但其心境是相同的。

  “浮沉千古事,誰與問東流”兩句是這首詩的題旨所在,意思是千百年不斷發(fā)生的事都有隨著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沉沉,俱隨著湖水向東流去。太湖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然而,此日的湖波依舊,往日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卻是灰飛煙滅!盃柌苌砼c名俱滅,不廢長江萬古流”。名利爭奪、打打殺殺都隨著歷史的車輪銷為匿跡。唯一不變的,只是那一道江水,作為歷史的見證,作者在這里告誡世人要跳出名利,淡漠名利,淡泊一生,因為“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作者用低精神財富的筆調(diào),委婉地道出名利的虛無,既有了道家的出仕思想,又表達了作者的清風明月般的胸懷。

  春秋時吳國和越國,是相鄰的兩個諸侯國,都在今江蘇、浙江一帶,同太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詩人泛舟湖上,秋風蕭瑟,落日煙波,觸目所見,處處皆可生愁。然身臨此境,最易令人發(fā)生感慨的,自然是歷史上吳越爭霸的故事了。當時吳被滅亡而越稱霸,都已成為往事陳跡,所以說是“浮沉千古事”,早已付諸東流,沒有誰來問了。全詩流露出詩人對現(xiàn)實無可奈何的心情。

  《秋日湖上》這首詩淺易近人,文情并茂,詩人既點出了世事如白駒過隙,變幻莫測的原理,也道出了對人生價值觀的思考及探索。千百年來人們對它議論不一。此詩的妙處在于要言不煩,寥寥數(shù)語就將今與古、虛與實、景與情融合起來,古今一概,寓虛于實,情景不分。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10

  古苔蒼,題痕舊。

  疏花照水,老葉沉溝。

  蜂黃點繡屏,蝶粉沾羅袖。

  困倚東風垂楊瘦,翠眉攢似帶春愁。

  尋村問酒,無人倚樓,有樹維舟。

  譯文

  多年的苔蘚已顯得黝黑,往日題詩的痕跡還能辨別。

  近岸有稀疏的野花臨水,溝底沉鋪著枯黃的樹葉。

  繡屏上殘留著蜜蜂分泌的黃色液印,蝴蝶飛過,在屏畫仕女的衣袖上沾上了粉屑。

  垂楊伶仃,懶洋洋地隨著東風傾側(cè),翠葉像愁眉攢聚,帶著春恨千疊。

  我尋找村莊買酒,無人在樓上倚立,只有空蕩蕩的小船在樹樁上系結(jié)。

  賞析

  小令在“廢圃”的“廢”字上做足文章。要表現(xiàn)出廢園的光景,當然得讓事實來說話。于是作者以八句的大篇幅,來列舉出種種例子。這些例示并無一定的排列規(guī)則,隱示了“觸目皆是”、“信手拈出”的含義。而在具體的表現(xiàn)方式上,又時出變化,避免了獺祭的單調(diào)。

  起首兩句,以斷語的形式出現(xiàn)。一是地上的苔蘚,厚厚地鋪了一層,顏色已現(xiàn)蒼黑;一是壁上的題詩,墨跡隱約可辨,顯示了陳年的特征。苔上著一“古”字,而題作則重于其“痕”,一蒼一舊,呈現(xiàn)著荒涼殘敗的氣象。前者反映自然,后者關(guān)合人事,這一起筆就定下了全曲的基調(diào)。

  三、四兩句是另一種寫法,出現(xiàn)了動作的形象;ɑ軣o人照料,自開自謝,所余者稀,故曰“疏花”;落葉本已枯凋,飄墜日久,用上一個“老”字,妥帖傳神,幾無他字可易!罢账、“沉溝”雖含有動詞,到頭來卻歸于靜止。這又在荒敗的景象上增添了幾分沉寂。

  “蜂黃”兩句是互文見義,作者有意運用“蜂黃”和“蝶粉”的近義詞,也可說是一句分作兩句表達!傲_袖”在詩歌中多屬女性的服飾,在該曲中顯然是指繡屏上殘存的仕女圖像!袄C屏”是室內(nèi)的布置,而蜂蝶竟紛紛登堂入室,“廢圃”的殘破不堪,就更不在話下了。

  七、八兩句為垂楊寫照,則用了擬人化的移情手法。前述種種都是作者的觀察,雖是著意細繪,卻未有直接表達情感的機會。而此兩句則表現(xiàn)了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推近了作者的主體。這就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謂的“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就為下文詩人的直接出場安排了過渡。

  結(jié)尾作者出了場,卻已是在離開廢圃之后。他甚而沒有就此行發(fā)表進一步的感想,因為列示的景象本身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他只是以“尋村問酒”的舉動來坐實自己的感傷,而“湖上”竟也是一片無人的死寂。這一結(jié)筆更加重了廢圃的悲劇氣氛。值得一提的是,詩人在作品中有意識地選擇了足與廢圃前身引起聯(lián)想的景物,如花葉蜂蝶、繡屏題痕、東風垂楊等。作者雖未言明它們變化衰殘的成因,但作品感慨盛衰無常的主題,卻在字里行間中表現(xiàn)了出來。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11

  原文:

  謁金門·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清代:厲鶚

  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隔水殘霞明冉冉,小山三四點。

  艇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鑒。日日綠盤疏粉艷,西風無處減。

  譯文:

  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隔水殘霞明冉冉,小山三四點。

  艇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鑒。日日綠盤疏粉艷,西風無處減。

  注釋:

  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隔水殘霞明冉(rǎn)冉,小山三四點。

  冉冉:裊裊升動貌。

  艇(tǐng)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鑒(jiàn)。日日綠盤疏粉艷,西風無處減。

  臨鑒:對鏡。綠盤:喻荷葉。

  賞析:

  厲鶚詞以典麗見長,此詞“秋濃人淡”、“綠盤疏粉艷”兩句,尤為穎異尖新。上片是人看景,清遠空靈之極;下片是景中人,遐想綺旎。全詞清雅婉麗,意境幽美。風味在清真、白石之間。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12

  湖上 宋朝

  徐元杰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湖上》譯文

  在那開滿了紅花的樹上一群黃鶯兒亂啼,西湖岸邊已長滿了青草,成群白鷺在平靜的湖面上翻飛。

  暖風晴和的天氣,人的心情也很好,夕陽里船船游客吹簫擊鼓興盡而歸。

  《湖上》注釋

  湖:指杭州西湖。

  紅樹:指開滿紅花的樹。

  亂鶯啼:指到處都是黃鶯的啼叫。

  長:茂盛。

  人意:游人的心情。

  簫鼓:吹簫擊鼓,指游船上奏著音樂。

  幾船歸:意為有許多船歸去。

  《湖上》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泛舟湖上,為兩岸明媚的春光所陶醉的愉快心情。

  前兩句著重寫景。

  “花開紅樹亂鶯啼”一句,從氣氛上烘托出西湖春天萬象更新、生機盎然的景象!盎ㄩ_”而使樹顯得紅得耀眼,點出游湖的節(jié)令是春意正濃之時,同時又從視覺角度照應詩題,說明觀景之人正在“湖上”!皝y鶯啼”從聽覺效果上更進一步渲染春天熱烈的氣氛。這里“亂”字用得很好,它不僅形象地描繪出紅林深處傳出的那此起彼伏的鳥鳴聲,還表現(xiàn)出黃鶯上下飛舞,穿梭于林間枝頭的動感。這一動一靜給春景又平添了幾分魅力。詩人以浪漫、具有強烈情感的紅色為基調(diào),點以明快、活潑的黃色,形成鮮艷奪目的暖色調(diào),從而產(chǎn)生了亢奮向上之情,成功地完成了畫面氣氛的渲染。

  假如將“花開紅樹亂鶯啼”比作一幅圖畫的中景,那么,“草長平湖白鷺飛”一句則是這幅畫的遠景。詩人極目遠望,只見水天一色,遠處芳草繁茂泛青,近處湖水碧波激艷,沙洲上幾只白鷺怡然自得地時飛時落。這里以大自然的綠色為主,點綴些素潔的白色,形成一種偏冷的色調(diào),給人以寧靜、清新的感覺。與第一句濃墨重彩的筆法迥然不同的是,詩人在這里用輕描淡寫的藝術(shù)手法創(chuàng)造出一種淡泊的意境美。當然這與前面熱烈的氣氛并不矛盾,而是色彩和情調(diào)上恰到好處的調(diào)整與補充,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合諧、動人的春光圖。蘇軾曾用“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詩句形容西湖的美麗景色,恰好可以用來為這兩句詩作注。

  后兩句側(cè)重抒情。

  “風日晴和人意好”一句具有口語化的特點,讀起來瑯瑯上口。詩人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發(fā)了游湖賞春之人的偷快心境。那紅樹、黃鶯、青草、白鷺,那一葉扁舟、一湖綠水,無處不蕩漾著春意,更有那溫暖的陽光、和煦的春風,自然使“人意好”。“人意好”由詩人在船上所見景色引發(fā),是游春之人閑情逸致的陳白,所以是貫穿于詩中的總線。

  “夕陽簫鼓幾船歸”一句緊承上句作一轉(zhuǎn)折,把讀者的思緒引回到湖上,緊扣詩題,并且在收尾上及時煞住,寫法上干凈利落。這一句是全詩的精華,詩中的韻味和意境都藏于其中!跋﹃枴秉c明游人賞春已延長到了傍晚!昂嵐摹钡臉仿暼曰厥幵诤,表明船上游人仍然余興未盡!皫状瑲w”可有兩種解釋:一是說,眼看著這夕陽美景,聞著這兩岸馥郁的花香,聽著船上簫鼓齊鳴的樂聲,雖然船兒終將離去,但一片深深的眷戀之情已留在了湖上。另一種則是,在這如詩如畫的景色里,又能有幾只奏著簫鼓的游船停留在這湖上呢?問句中顯然暗含有詩人的言外之意。

  這首詩前兩句描繪西湖春天的繁華勝景:繁花似錦,團簇如樹,群鶯歡叫,岸邊草長,湖面平靜,白鷺翻飛,勾畫出一幅西湖春景圖。后兩句由景到人,游人蕩舟遣興,沉醉在湖光山色之中,寫出了南宋時期西湖游覽的盛況。這首游春小詩打破了宋人重理趣、輕興致的特點,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運用氣氛烘托,色彩點染,畫面對比等手法,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13

  宋代: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淡妝濃抹 一作:濃妝淡抹)

  譯文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注釋

 、俸杭春贾菸骱。

  ②瀲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

 、鄯胶茫赫秋@得很美。

 、芸諠鳎杭氂昝悦5臉幼印

 、菸髯樱何魇,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稱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之首。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市)西,所以稱為西施。

 、尴嘁耍阂诧@得十分美麗!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xiàn),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zhì)和迷人神韻。

  注釋

  瀲滟:水波蕩漾、波光閃動的樣子。 方好:正顯得美。

  空濛:細雨迷蒙的樣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總相宜:總是很合適,十分自然!

  參考資料:

  1、 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詩句賞析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游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致,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蕩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蒙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致!盀囦佟,波光閃動!翱彰伞,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里,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內(nèi)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tǒng),因為這兩句并非只適用于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適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致,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于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采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jié)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于感受,同時也訴之于思考,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去發(fā)揮詩的內(nèi)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后來的詩人為之擱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

  解析

  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美酒。開始天氣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陰了天,下起雨來。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于是詩人贊嘆說: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蕩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著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致。西湖無論是晴是雨無時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瀲滟水光是她濃艷的粉脂,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zhì)和迷人的神韻。

  這首小詩前兩句是描寫:寫晴天的水、雨天的山,從兩種地貌、兩種天氣表現(xiàn)西湖山水風光之美和晴雨多變的特征,寫得具體、傳神,具有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性,以致有人評論說,古來多少西湖詩全被這兩句掃盡了。后兩句是比喻:天地之間,人類最靈;人類之中,西子最美。在前兩句描寫的基礎(chǔ)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說它和西施一樣同為天下靈與美的極至,何況又經(jīng)過淡妝或濃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極寫西湖之美還不是這個比喻的全部奧妙。歷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詩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來和西湖相比呢?這是因為,西子除了她靈秀美麗,她和西湖還有兩點獨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鄉(xiāng)離西湖不遠,同屬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頭上都有“西”字,叫起來自然天成。由于這種種原因,蘇軾這個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稱道,西湖也就被稱作西子湖了。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達了作者喜愛西湖。 ▲

  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于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guān)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于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參考資料:

  1、 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2、 陳邦炎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48-349

  賞析

  詩的上半首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姿雨態(tài)!八鉃囦偾绶胶谩泵鑼懳骱缣斓乃猓涸跔N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第一首詩可知,這一天詩人陪著客人在西湖游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艷,后來轉(zhuǎn)陰,入暮后下起雨來。而在善于領(lǐng)略自然并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從“晴方好”“雨亦奇”這一贊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人即景揮毫時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余,詩人蘇軾之情表現(xiàn)無遺。

  下半首詩里,詩人沒有緊承前兩句,進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喻體和本體之間,除了從字面看,西湖與西子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著眼點所在只是當前的西湖之美,在風神韻味上,與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相似之處。而正因西湖與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淡妝也好,濃抹也好,都無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對這個比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說: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妝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妝的西子”;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比濃妝,雨天比淡妝”。兩說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jù)。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lián)想到作為美的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應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當其設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于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定要使?jié)鈯y、淡妝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于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

  參考資料:

  1、 陳邦炎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48-349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讀山海經(jīng)·其一

  魏晉:陶淵明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穲D。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納涼

  宋代:秦觀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關(guān)山月

  南北朝:徐陵

  關(guān)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

  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陣上祁連。

  戰(zhàn)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14

  原文:

  湖上風來波浩渺。

  秋已暮、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譯文:

  微風輕拂著湖水,更覺得波光浩渺,正是深秋的時候,紅花葉凋,芳香淡薄。水光山色與人親近,唉!我也說不清這無比的美好。

  蓮子已經(jīng)成熟,蓮葉也已衰老,清晨的露水,洗滌著水中蘋花,汀上水草。眠伏沙灘的水鳥也不回頭,似乎怨恨人們歸去的太早。

  賞析:

  詞的上片寫初到湖上的感受,下片寫歸時的心情。

  起句寫湖。從語氣上看,初去時真是秋高氣爽,日麗晴和,那遼闊的湖面上,水波不興,平如明鏡,湖光澈能,景色觸和。忽然風起,吹皺湖水,層層漣漪,蕩漾開來,激起浪花。因此說“湖上風來波浩渺”。“風來,”是事物變讓的起因,對游人的印象較深,所以特地拈出。

  次句寫荷!扒镆涯骸,就是“時維九月,序?qū)偃铩保ㄍ醪峨蹰w序》中語),用以點明節(jié)候。這時湖中荷花已經(jīng)葵謝,枝葉開始凋零,只有殘存著的紅花點點,不時散發(fā)出斷續(xù)余香,整個湖面上呈現(xiàn)出一派秋日蕭瑟的氣象。

  但,這無損于湖上的秀麗風光,它仍然是如濟人劉鳳浩詠湖詩說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刻雖因節(jié)候不同,有所變化,但湖上景象仍然一樣。盡管荷花色褪,乃至零落,而群山諸峰,倒影湖中,特別是遍山紅葉與湖邊垂柳,交相映襯,更加嫵媚。樹上鳴禽,吱吱喧喳;洲諸鷗鷺,負日眠沙;一動一靜,饒有情趣,在給人以快慰之感,極盡游賞之樂,真有說不盡的無窮好。

  “水光山色與人親”是詞人在凝神觀照事物時所得最突出印象,“說不盡、無窮好,”是她陶醉于景色后的深刻感受。這兩句語雖直率、淺近,卻饒有韻味。它體現(xiàn)出詞人游賞時怡然自得的歡悅心情和她那開朗樂觀的內(nèi)心世界。在這里,作者把熱愛自然、歌頌自然的主觀意識賦予了客觀存在的景物,分明是自己愛好“水光山色,”卻偏說“水光山色與人親!币魄橛谖,融情于景,使無情事物有情化。雖是有我之境,卻較之后來辛棄疾《賀新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更加超脫,更加優(yōu)美。

  過片“蓮子已成荷葉老,”是對“秋已暮”的呼應,更是“紅稀香少”的具體化。但在荷花盛開,團荷復蓋湖面時,叢生水上的白蘋,岸邊的綠草,是無由得到清露的滋潤,只有到了蓮熟葉殘時,才能分享清露的沾溉,生機旺盛,青翠欲滴!扒迓断础敝械摹跋础弊,最富生活氣息,它為湖上增添色彩,提供游人以賞玩之資。

  象這樣佳麗勝地,幽美的風光,不只游人為它所吸引,流連忘返,連山禽水鳥也不忍離去。那沙灘上常有鷗鷺棲宿。特別是沙鷗與白鷺性頗溫馴,也很機靈,來往游人很喜歡逗弄它們,與之親近,久了它們也不怕人,仿佛彼此之間,消除了隔膜,象朋友一些般。由于它們經(jīng)常棲息于水邊洲渚之間,人們遂以為隱者的象征。不少詩人常有愿與鷗鷺結(jié)盟的吟詠。詩歌中盟鷗之辭,如李白“明朝拂衣去,永與白鷗盟”可能是最早的兩句。后來黃庭堅也有“萬里歸舟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币蛑斢闻d已盡,與同游者相偕歸去時,看到沙灘上的鷗鷺睡在那里動也不動,頭也不回,便覺得那是責怪他們過早的歸去,象是不夠朋友似的。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乃是作者把自己的人格泯化于物類中,盡量縮小自我,使之臻于“民胞物與”的思想境界,把分明是自己不愿離開沙鷗與白鷺的心意,卻說沙鷗、白鷺責怪她為何匆匆歸去?這便是擬人化手法的運用。

  擬人化手法,在古典詩歌中經(jīng)常運用。盛唐詩人王維《積雨栩川莊作》詩:“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為更相疑?”五代西蜀人歐陽炯《南鄉(xiāng)子》詞:“孔雀自憐金翠尾,臨水,認得行人驚不起!北彼纬跄隁W陽修《采桑子》詞:“鷗鷺閑眠,應慣尋常聽管弦”和稍后的秦觀《還自廣陵》詩:“天寒水鳥自相依,十百為群戲落暉,過盡行人都不起,忽聞冰響一齊飛。”都是運用這手法,寫出動人的場景。但他們的詩或詞,雖各具特定的意義,收到應有如藝術(shù)效果,終不及李詞親切感人,所寓的哲學意義和文學趣味,更為深長,更為豐滿。

  這真是一幅絢爛奪目的晚秋景色圖。它具有生動、鮮明、清新、自然的特色,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詩情畫意,語言頗有行云流水之勢,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回味的余地。從前蘇軾評王維詩畫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崩钋逭找采瞄L繪畫,但畫多不傳,畫中有詞與否,難以斷定,而李清照詞中有畫,是可以這樣說的,且不僅《怨王孫》一詞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這詞有些句子,頗與南唐中主李璟《浣溪沙》上片“苗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相類似處,然而詞的情調(diào)卻迥然不同:李璟把香銷葉殘的畫面,用西風愁起、韶光憔悴來襯說,突出那種不堪目睹的形象,“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薈之感!保ㄍ鯂S《人間詞話》)情調(diào)是低沉的、悲觀的、消極的。而李詞從紅稀香少、蓮熟葉老中生發(fā)出水光山色、蘋花汀草、鷗鷺眠沙來。抽出那篇著名的《論詞》中批評江南李氏“尚文雅,故有‘小樓吹徹玉笙寒’之詞,語雖奇甚,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者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15

  原文

  小樓還被青山礙,隔斷楚天遙。昨宵入夢,那人如玉,何處吹簫?門前朝暮,無情秋月,有信春潮?纯淬俱玻w花心事,殘柳眉梢。

  古詩簡介

  《人月圓·春日湖上》是元代散曲家張可久創(chuàng)作的一首散曲。這首散曲寫作者勘破世情和詩酒自娛的隱士生活。首二句寫千古興亡,氣勢宏大,以下過渡到山中生活,恬靜淡雅。中間的轉(zhuǎn)折是一個“倦”字,而從這一個字中又可看見他深深隱藏著的憤懣。這首散曲用白描,而語言雅致;寫景形象熨貼,委婉含蓄,亦小山典雅之作。

  翻譯/譯文

  小樓還被門前青山阻礙了去路,因為青山隔斷了視線,不能看到遙遠的楚天。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到那人如玉般,不知道在何處吹著簫。門前朝朝暮暮與我相對的,只有毫無情意的秋月和按約而至的春潮。心事憂愁不定,似飛花一般,雙眉緊鎖不展,恰如殘柳。

  注釋

 、湃嗽聢A:曲牌名。此詞調(diào)始于王詵,因其詞中“人月圓時”句,取以為名!吨性繇崱啡搿包S鐘宮”。曲者,小令用。有幺篇換頭,須連用。

  ⑵礙:遮擋。楚天:長江中下游一帶的天空。

 、悄侨巳缬,何處吹簫: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借用意境表達懷念。

 、扔行糯撼保撼彼袧q有落,其去來都有定時,稱為“信潮”。

  ⑸飛花:飄飛的落花。

  賞析/鑒賞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小令寫于作者寓居杭州西湖的一個春日,是作者為了抒發(fā)自已懷念遠方友人的心情而作。

  整體賞析

  “小樓”兩句,寫從小樓遠望。西湖到處是青山,故作者在樓上遠望時,被層疊的青山隔斷了視線,不能望見遙遠的“楚天”。這兩句,情調(diào)有點惆悵,不但通過意象來表現(xiàn),而且通過一個“還”字強調(diào)出來!斑”字有“又”和“仍”的意思,就是說,本來想眺望遠方,不料又被青山妨礙了,不能達到目的;這就顯出了懊惱之意。曲文一開頭就籠罩了一層低沉不快的情緒緒,從而為下面只體的敘述抒情定下了基調(diào)。

  “昨宵入夢”三句為敘事,是說那位如花似玉的美人,昨天晚上進入到自己的夢境中來了,但她現(xiàn)在卻不知在什么地方。這里借用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展現(xiàn)了一個美麗而又惆悵的夢境。說它美麗,是因為美人入夢,必有許多旖旎溫馨,說它惆悵,是因為醒后相憶,不知她身在何處。這種別后酌“分明又向華胥見”(姜夔《踏莎行》),是曾令許多文人才士難堪的,張可久自不能例外。如果回過頭來看,就會對開頭兩句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原來,所謂“遙斷楚天遐”,實寓兩地分離,同“那人”的關(guān)系被隔斷之意;而“青山”之礙,就可能包括人事的因素了。作者借景抒情的技巧,于此可見。

  “門前朝暮”三句,沿著前篇的情感之流繼續(xù)發(fā)展,敘述那段時間的生活:朝朝暮暮同自己相對的,只有“秋月”與“春潮”而已,非常寂寞,無聊。然而還不止此,“秋月”而曰“無倩”‘,“春潮”而曰“有信”,這就增加了數(shù)倍的感傷色彩。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中秋》詞,有句云:“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甭裨骨镌碌臒o情,這里的“無情秋月”,即用其意。唐代李益《江南曲》有“嫁與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甭裨钩眮碛行牛藲w無期,這里的“有信春潮”亦用其意。因此,這三句在敘事寫景中蘊含的感情色彩是濃厚的。

  “看看憔悴”二句,結(jié)合暮春景物特征,借“飛花”與“殘柳”,喻心緒的惆悵,形容的憔悴,“飛花”無定著,像心境的搖曳不定,“殘柳”有虧缺,像雙眉的皺損敗殘,這說明作者很善于形容。

  這首曲,借暮春景物以抒發(fā)懷人的愁思,重在抒情而不是寫景,而在情感的表達上又顯得形象而含蓄,體現(xiàn)了張可久散曲典雅蘊藉的風格。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湖上》原文及翻譯賞析02-19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07-02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08-14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08-19

天凈沙·湖上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大全05-07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7-02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7-02

《石魚湖上醉歌》原文及翻譯賞析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