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寒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苦寒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苦寒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苦寒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日常過程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話文的提煉跟升華。要一起來學(xué)習(xí)文言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苦寒行》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fēng)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yuǎn)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yuǎn),人馬同時饑。
擔(dān)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向北登上太行山,艱難呀,這山勢多么的高聳。
山坡上的羊腸小道彎曲不平,車輪都因此而摧毀。
樹木多么的蕭條冷清,北風(fēng)正傳來悲傷的聲音。
巨熊盤踞在我們的前方,虎豹在路的兩旁咆哮著。
山谷中少有人居住,而且正下著大雪。
伸長脖子眺望時,不禁深深嘆氣,這次遠(yuǎn)征,內(nèi)心感觸很多。
我內(nèi)心多么的郁抑不平,想要從這東邊回去。
深廣的水面上并沒有橋梁,路途中我們遲疑不前。
因為困惑而迷失了原來的道路,接近天黑時,還找不到可以過夜的地方。
走著走著已經(jīng)走了好長一段日子,人與馬也都餓了。
我們擔(dān)著行囊邊走邊撿取柴火,開鑿冰塊用來煮成稀飯。
想起詩經(jīng)里《東山》那首詩,讓我產(chǎn)生連綿不絕的哀傷。
注釋
。1)《苦寒行》:屬漢樂府“相和歌·清調(diào)曲”,曹操借舊題寫時事,反映嚴(yán)寒時節(jié)在太行山中行軍的艱辛。
。2)太行山:起于河南北部,向北經(jīng)山西、河北邊境入河北北部。
(3)巍。焊呔臉幼印
。4)羊腸坂(bǎn):地名,在壺關(guān)西南。坂,斜坡。
。5)詰(jí)屈:盤旋曲折。
。6)摧:折毀。
。7)蕭瑟:凋零。
。8)羆(pí):一種大熊。
。9)啼:號叫。
。10)溪谷:山中低而有水之地,山里人多住于此。這里是說,連溪谷也“少人民”,其它地方更沒有人了。
。11)霏(fēi)霏:雪下得大的樣子。
。12)延頸:伸長脖子,指眺望。
。13)怫(fú)郁:憂慮不安。
。14)東歸:指返回故鄉(xiāng)。
(15)中路:中途。
(16)薄暮:傍晚。薄,迫近。
。17)擔(dān)囊:挑著行囊。
。18)斧:砍,用作動詞。
(19)糜:粥。
(20)《東山》:《詩經(jīng)·豳風(fēng)》中的一篇,寫遠(yuǎn)征士卒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賞析:
這是一篇反映漢末動亂中軍旅征戰(zhàn)生活的詩作。
詩一開頭就引出山勢高聳、道路紆曲的太行山區(qū)!氨鄙稀倍,不僅表明了由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到壺關(guān)(今山西省長治市東南)的行軍走向,而且顯示出旆旌悠悠,銳不可當(dāng)?shù)能娙,以此籠罩全篇,氣勢逼人。緊接著文勢一頓,發(fā)出“艱哉”的喟嘆,先在心理土造成驚恐狀態(tài),而后圍繞“艱”字寫景抒情。這就在布局上避免了平鋪直敘。并為下文創(chuàng)造出一個廣闊的空間和一種步履維艱的氣氛。
“北上太行山”,引出步履是怎樣的維艱,“巍巍”疊用,展示出一座高聳入云的大山,擋住去路,呈現(xiàn)出強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這是寫仰望。接下去寫平視:“羊腸坂詰屈!臂嘣弧把蚰c”,又以“詰屈”形容之,則狹窄而多盤旋之勢,歷歷在目。寫山寫坡,都是紀(jì)實,都是從正面落筆;“車輪為之摧!”則是感慨,是烘托。筆法變化而又和諧統(tǒng)一,加強了具體感與真實性。再下去,筆分兩頭:一方面寫自然景色凄苦,一方面寫野獸當(dāng)?shù),但又相互交錯,以突出行軍之艱險。寫自然景色,一則曰“樹木蕭瑟”,再則曰“北風(fēng)聲悲”,三則曰“雪落霏霏”。通過“蕭瑟”“霏霏”,寫出了景色之陰暗、昏沉、凄涼;通過“聲悲”,將客觀的物和主觀的我融為一體。寫野獸,則是“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這兩句都是寫途中多野獸,但上句從形態(tài)方面描繪。“蹲”者,熊羆襲人之狀也!岸住倍皩ξ摇保倾と。下句從聲音方面渲染!疤洹闭,虎豹清凄之聲也!疤洹倍皧A路”,倍感悲涼。詩人對陰森可怕的自然環(huán)境作了樸實的抒寫之后,又對荒涼冷落的社會環(huán)境作了深刻的描述。在那低洼近水處行軍,很少見到人的蹤影,天黑了,竟找不到宿棲之處,還得擔(dān)著行囊上山拾柴,拿著斧子鑿冰取水……。這情景寫得真切動人,感同身受。
曹操詩不以寫景稱著,但在寫景方面,卻有獨特而成功之處。這首詩的寫景就很成功。在詩人筆下,太行山之高,羊腸坂之阻,風(fēng)雪之交加,樹木之搖落,熊羆之狀,虎豹之聲,莫不逼真逼肖。視覺上,在那兀立的怪石上,蕭瑟的樹林中,一群群熊羆,不是蹲在那兒,以攫取的目光逼視著行人;聽覺上,從那山路兩旁,伴隨著風(fēng)吹雪飄,不是傳來了一陣陣虎豹的長嗚嗎……這首詩的寫景,就其描形、繪聲、著色之精湛而言,可與《觀滄!分袑懛辨敲。兩詩皆行軍途中所作,盡管背景、內(nèi)容、感情、風(fēng)格都不同:一是率師出征,一是凱旋歸來;一是寫冬之山景,一是繪秋之海景;一是反映出統(tǒng)帥關(guān)切士卒的赤子之心,一是表現(xiàn)了英雄吞吐宇宙之概;一是蒼涼悲壯,一是波瀾壯闊;但其成功一樣,可稱曹操詩寫景之雙璧。
這首詩不僅以寫景取勝,而且以抒情見長。這情是以真景真事為基礎(chǔ),因而不論是“嘆息”,還是“怫郁”,也不論是“思東歸”,還是“悲《東山》",都真切動人。
首先是嘆行軍之艱險。在行軍路上,既有太行巍巍,羊腸詰屈,野獸逞強,風(fēng)雪肆虐的險阻,又有“水深橋粱絕”,“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人馬同時饑”的艱難,因而引起了詩人“東歸”之思。統(tǒng)帥的一言一行,都關(guān)系到士卒斗志的高低,戰(zhàn)役的成敗。尤其是在開赴前線的路途中,即使艱難重重、險阻累累,作為一個統(tǒng)帥,不能也不應(yīng)流露出絲毫畏懼、退縮情緒,更不允許直言出來,渙散軍心,而詩人一反常規(guī),直言不諱地說:“思欲一東歸!睆倪@種毫不掩飾的言語中,窺察到詩人性格的一個方面:坦率。陳祚明說:“孟德所傳諸篇,雖并屬擬古,然皆以寫己懷來……本無泛語,根在性情。”(《采菽堂古詩選》)鐘惺也說:“……如‘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不戚年往,憂世不治’,亦是真心真話。”(《古詩歸》)這些評論,用于《苦寒行》,也都恰切。
其次是哀生靈之涂炭。這一點,盡管只在“溪谷少人民”一句中吐露出來,但從全詩字里行間,都可以感受得到!跋取,山谷有水處。吳淇說:“山居趁坳,澤居趁突。此山行而曰‘溪谷少人民’,則更無人民矣!保ā读x詩定論》)這話說得很對。深山區(qū)人民聚居的溪谷,尚且少人民,更何況其他地方。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千村薜藶,萬戶蕭疏,其慘象,目不忍睹,耳不忍聞。但詩人未作更多的具體描述,而是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谿谷去寫,這就收到了舉一隅而以三隅反的藝術(shù)效果!吧佟弊志(dāng)。它與下文“薄暮無宿棲”的“無”,前后照應(yīng),相互補充,真實地反映了當(dāng)時極其凄慘的社會現(xiàn)實。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對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災(zāi)難人民的同情。這種感情,在《蒿里行》中傾吐得比較具體。他說:“鎧甲生蟣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边@幾句,是“谿谷少人民”最好的注腳。
再次是“悲彼《東山》詩”。這里有兩層意思:《東山》,是《詩經(jīng)》中名篇。寫一位跟隨周公東征三年獲得生還的兵士在歸途中的歌唱。全詩氣氛是悲涼的,色調(diào)是凄苦的,反映了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zāi)難,詩中“伊威在室,蟏蛸在戶。町疃鹿場,熠耀宵行”等句,與詩人征高于途中所見略同,因而勾起了詩人對長期征戰(zhàn)不得歸家的士卒的深切關(guān)懷。另外,舊說《東山》是寫周公的。漢毛萇說:“《東山》,周公東征也。周公東征,三年而歸。勞歸,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詩也!保ā对娦颉罚┐颂幣c“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短歌行》)聯(lián)系起來看,顯然含有自比周公之意。作者曾經(jīng)說過:“設(shè)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dāng)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边@話非曹操莫能道出。他還以齊桓、晉文“奉事周室”自許,以“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自勵(《述志令》,見《魏志·武帝紀(jì)》裴注引《魏武故事》),而這里又以周公自比,是其真情實意的再次表露。曹操削平群雄、統(tǒng)一北方后,威震華夏,大權(quán)在握,廢獻(xiàn)帝、奪天下,如探囊取物,而曹操不為,實屬難能可貴。
這首詩,如果只停留在抒寫行軍艱險、思欲東歸上,那就失之平平了。它高就高在詩人將自身征途之苦同士卒思?xì)w之情、廣大人民倒懸之急融為一體,將自己的理想抱負(fù)同周公事業(yè)聯(lián)系起來,擴大了內(nèi)涵,升華了主題,因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巨大的生命力。
這是一首融敘事、寫景、抒情為一體的詩篇,它記敘了曹操征討高斡的行軍之苦,抒發(fā)了詩人關(guān)懷士卒的體恤之情,反映了漢末建安年間干戈動亂的社會生活,其內(nèi)容具有詩史性的文獻(xiàn)價值。詩篇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有其獨特的感人魅力。首先,結(jié)構(gòu)謹(jǐn)嚴(yán),章法有致。開篇敘事,繼之寫景,再做抒情,三者交替有序出現(xiàn)。所敘之事清晰了然,所寫之景形象生動,所抒之情深刻感人。其次,語言古樸直率,風(fēng)格慷慨悲涼。全詩不見華彩藻飾之言,只用樸實常見之語,直言其悲涼之事,直抒其慷慨之情。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建安十一年(206年)春,曹操親征高干途中于鞍馬間作成的。高干本是袁紹的外甥,又系其下屬任并州牧。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時,因懾于曹操的武力而歸降,次年又趁曹操北征烏桓之機,舉兵反叛盤踞壺關(guān)口。為了平定北方,徹底鏟除袁紹勢力,曹操帶著連年征戰(zhàn)的疲勞,冒著北方冬春凜冽的寒風(fēng),翻越巍峨險峻的太行山,又率師北上作戰(zhàn)。
戲說曹操:
生肖屬羊的曹操(公元155--220年)已經(jīng)是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人物了,《三國演義》把他的性情刻畫得入木三分那句寧教我負(fù)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fù)我“的”名言“,也塑造了戲劇中陰狠殘酷不仁無義、臉白心的黑的奸臣形象。喬玄在曹操年少時就當(dāng)面指稱他是“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識鑒之精,令人贊嘆。
曹操中年時曾立下志愿“欲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后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 沒想到風(fēng)云際會,“偶然”地封了候拜了相便不愿放下權(quán)位, 理由是設(shè)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dāng)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誠恐已離兵,為人所禍;既為子孫計,又已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江湖未靜,不可讓位!” 后來又很快地躥升為“ 魏公”“魏王”,心態(tài)上也從“父子相誓終身,灰軀盡命”以報答漢朝“三世厚恩”,轉(zhuǎn)變?yōu)椤叭籼烀谖,吾為周文王矣”!既然已?jīng)說清楚講明白了,因此在他死后9個月,兒子曹丕就把漢獻(xiàn)帝拉下來,自己當(dāng)了皇帝,哪里還管他厚恩不厚恩的!不過曹操的心愿只實現(xiàn)了一半,他是被尊為“國父”了,他的兒子曹丕卻偏偏只肯尊他為“武帝”。根據(jù)《謚法》,“武”比“文”略遜一籌而且有“博聞而無德不得為文”的說法曹操想當(dāng)“文”王的心情,連兒子都認(rèn)為不切實際他能不遺憾九泉乎!
曹操當(dāng)權(quán)時,曾經(jīng)兩次下令求才,“唯才是舉”,卻并不要求德行。于是把東漢以來將近兩百年好不容易重整的道德觀念完全破壞了。這么樣得來的“人才”,司馬懿就是個中國翹楚;司馬懿的為人,史傳上說是猜忌多權(quán)變 “有狼顧之相”,看來與曹操的心性是差不多的。曹操曾夢見“三馬食槽”的景象,對兒子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yù)汝家事!比欢茇λ抉R懿已經(jīng)是言聽計從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就更
明目張膽地表露了“天下皆知”的篡奪之心;司馬昭死后4個月,兒子司馬炎就老實不客氣地取代了曹魏。祖孫三代輕易地就把曹操年辛苦經(jīng)營的“槽”給吞掉了。
曹操說的可能是“真心”的話,連他兒子都不相信、不肯做;然而他說得很動聽的“假話”,天下卻有三分之一的人深信不疑。如果說“歷史是一面鏡子”,這豈不是莫大的諷刺嗎!
【《苦寒行》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苦寒行原文翻譯及賞析03-27
苦寒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2-28
《苦寒行》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11-09
苦寒行原文及賞析03-01
苦寒行原文及賞析12-29
村居苦寒原文翻譯及賞析01-06
曹操《苦寒行》古詩原文翻譯簡評09-04
曹操《苦寒行》的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10-26
村居苦寒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