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15篇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
平明乍逐胡風斷,薄暮渾隨塞雨回。
繚繞斜吞鐵關(guān)樹,氛氳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東,山上孤云隨馬去。
翻譯
火山高高聳立在赤亭口,五月的火山上空火云厚。
火云鋪山蓋嶺凝滯不開,方圓千里鳥兒不敢飛來。
火云清晨剛被胡風吹斷,到傍晚又隨著塞雨轉(zhuǎn)回。
回環(huán)繚繞吞沒了鐵關(guān)樹,蒸騰彌漫半掩了交河戍。
你迢迢征途在那火山東,山上孤云將隨你向東去。
注釋
火山:指火焰山,在今新疆。
突兀:高聳的樣子。
赤亭:即今火焰山的勝金口,在今鄯善縣七克臺鎮(zhèn)境內(nèi),為鄯善到吐魯番的交通要道。
火云:熾熱的赤色云。
乍:突然。
逐:隨著。
胡風:西域邊地的風。
薄暮:接近天黑時。
渾:還是。
繚繞:回環(huán)旋轉(zhuǎn)的樣子。
鐵關(guān):鐵門關(guān),故址在新疆境內(nèi)。
氛氳:濃厚茂盛的樣子。
交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內(nèi)。
戍:戍樓。
鑒賞
這首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九十九,是一首送別之作。在這首詩中,“云”是詩人歌詠的對象,也是貫穿全詩的線索。
“火山”二字首先刺激人的審美欲望,把人的注意力拉引到遼遠壯闊的塞外。此詩前四句連貫而下,以讓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把火山火云推到人們面前。一二句都以“火山”開頭,第三句以“火云”起始承接第二句尾,三句中凡四次出現(xiàn)“火”字,描寫的筆鋒在“山”“云”上騰挪,讓人感到詩人在這種奇異的現(xiàn)象面前興奮不已。“滿山凝未開”從正面具體展現(xiàn)火山云的外觀,主體感強!帮w鳥千里不敢來”緊接著從側(cè)面渲染這外觀的奇異可懼;鹕皆频男蜗蟊沲r明突出?鋸堉幸褳橄挛乃腿私(jīng)過火山做了鋪墊。
前四句是大筆勾勒,目的在于讓人得到火山云的總體印象。次四句筆鋒一頓,轉(zhuǎn)寫火山云的動態(tài)!捌矫髡е鸷L斷,薄暮渾隨塞雨回”,說這些火山云早上剛被風吹散,傍晚又隨雨重新聚集起來。同“滿山凝未開”的厚重濃濁相比,這種動態(tài)的云輕盈靈巧多了。“繚繞斜吞鐵關(guān)樹,氛氳半掩交河戍”兩句互文,描寫火山云遠“侵”近“略”的威力!靶薄薄鞍搿狈謩e點出火山云與鐵關(guān)、交河戍的關(guān)系,從空間位置上烘托“吞”“掩”的氣勢。
既有靜態(tài)的描摹,又有動態(tài)的刻畫;既有時間的縱向變化,又有空間的橫向展開。對火山云的描寫便可告一段落,結(jié)尾二句自然歸結(jié)到送別上來。第九句“火山”二字輕輕收束前八句,使得對火山云的描寫實際上成了描寫送別的`環(huán)境背景,路途遙遙,行路艱難,——對行人的關(guān)懷之情全部包括在“迢迢”二字之中。最后一句不出現(xiàn)人,孤云獨馬的意象卻讓人想見軍士塞外相別的獨特場景,以及軍人的驍勇剽悍。
詩人曾兩次出塞,邊疆的風沙草石和火山冰雪磨礪了他的意志,軍中生活的粗獷豪邁錘煉了他的性格,所以他能臨別不傷,通過歌詠塞外特有的奇麗不凡的景色為對方壯行。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2
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別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翻譯
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發(fā)沖冠。
那時的人已經(jīng)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注釋
此地:原意為這里,這個地方。這里指易水岸邊。
別燕丹:指的是荊軻作別燕太子丹。
壯士:意氣豪壯而勇敢的人;勇士。這里指荊軻,戰(zhàn)國衛(wèi)人,刺客。
發(fā)沖冠:形容人極端憤怒,因而頭發(fā)直立,把帽子都沖起來了。
冠:帽子。
昔時:往日;從前。
人:一種說法為單指荊軻,另一種說法為當時在場的人。
沒:死,即“歿”字。
水:指易水之水。
猶:仍然。
賞析
唐高宗儀鳳三年(678),駱賓王以侍御史職多次上疏諷諫,觸忤武后,不久便被誣下獄。儀鳳四年(679)六月,改元調(diào)露(即調(diào)露元年),秋天,駱賓王遇赦出獄。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帶,側(cè)身于軍幕之中,決心報效國家!兑姿蛣e》一詩,大約寫于這一時期。
從詩題上看。這是一首送別詩。從詩的內(nèi)容上看,這又是一首詠史詩。詩人在送別友人之際,發(fā)思古之幽情,表達了對古代英雄的無限仰慕,從而寄托他對現(xiàn)實的深刻感慨,傾吐了自己滿腔熱血無處可灑的極大苦悶。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這兩句通過詠懷古事,寫出了詩人送別友人的地點。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縣,是戰(zhàn)國時燕國的南界。壯士指荊軻,戰(zhàn)國衛(wèi)人,刺客!妒酚洝ご炭土袀鳌份d,荊軻為燕太子丹復仇,奉命入秦刺殺秦王,太子丹和眾賓客送他到易水岸邊。臨別時,荊軻怒發(fā)沖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然后義無反顧,勇敢地啟程.這位輕生重義、不畏的社會下層英雄人物,千百年來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愛戴。詩人駱賓王長期懷才不遇,侘傺失志,親身遭受武氏政權(quán)的迫害,愛國之志無從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際,自然地聯(lián)想起古代君臣際會的悲壯故事,借詠史以喻今,為下面抒寫懷抱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和氣氛。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兩句,是懷古傷今之辭,抒發(fā)了詩人的感慨。昔時人即指荊軻。沒,死亡。荊軻至秦庭,以匕首擊秦王未中,被殺。這兩句詩是用對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輕一重,一緩一急,既是詠史又是抒懷,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荊軻的人生價值,同時也傾訴了詩人的抱負和苦悶,表達了對友人的希望。陶淵明曾有《詠荊軻》詩說:“惜哉劍術(shù)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北磉_了對荊軻的崇敬與惋惜之情。賓王此詩,同陶詩交相輝映,但在意境的創(chuàng)造上更為含蓄有味!敖袢账q寒”中的“寒”字,寓意豐富,深刻表達了詩人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觀的寫景。此詩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對歷史的反思。荊軻這樣的古代英雄,雖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肅然起敬,詩人是懷著深切緬懷之情的。荊軻其人雖然早就不復存在了?蛇@位英雄疾惡如仇、視死如歸的英風義概還在,作為歷史見證的易水河還在。詩人面對著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涼激越的告別歌聲還縈繞在耳邊,使人凜然而產(chǎn)生一種奮發(fā)之情。復次,“寒”也是對現(xiàn)實的概括。詩人于易水岸邊送別友人,不僅感到水冷氣寒,而且更加覺得意冷心寒!皩殑λ即娉鹱翟S報韓”(詠懷)的駱賓王,有著遠大志向,他愿灑滿腔熱血,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然而現(xiàn)實是“天子不見知,群公詎相識”(《夏曰游德州贈高四》),生不逢時,沉淪寂寞,詩人心中充滿孤憤不平之氣,如易水河一樣,悠悠不盡。詩人在“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偉大孤獨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傾訴難酬的抱負和無盡的憤懣。詩人感懷荊軻之事,既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也是將別時對友人的一種激勵。
這首詩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詩尾的“寒”字,更是畫龍點睛之筆!昂弊,寓情于景,以景結(jié)情,因意構(gòu)象,用象顯意。景和象。是對客觀事物的具體描繪,情和意,是詩人對客觀對象在審美上的認識和感受。正如古人所說:“象者,出意者也!痹娙嗽谧匀粚ο螽斨校x者在藝術(shù)對象當中。發(fā)現(xiàn)了美的客觀存在,發(fā)現(xiàn)了生命和人格的偉大表現(xiàn),從而把這種主觀的情和意,轉(zhuǎn)移到客觀的景和象上,給自然和藝術(shù)以生命,給客觀事物賦予主觀的靈魂,這就是詩歌創(chuàng)作和欣賞當中的“移情作用”。“今日水猶寒”中的“寒”字,正是這種移情作用的物質(zhì)符號,這是此詩創(chuàng)作最為成功之處。這首詩題為送別,可又沒有交待所別之人和所別之事,全詩純?yōu)樵伿肥銘阎鳌5髡b全詩,那種“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的壯別場景如在目前。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所詠的歷史本身就是壯別,這同詩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別均為易水河岸,在地點上也是相同的。易水跨越古今,詩歌超越了時空,全詩融為一體。一古一今,一明一暗,兩條線索,同時交待,最后統(tǒng)一在“今日水猶寒”的“寒”字上,詩的構(gòu)思是極為巧妙的。
這首詩以強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煉的手法,擺脫了初唐委靡纖弱的詩風影響,標志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為唐詩的健康發(fā)展開拓了道路。
鑒賞二
該詩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別友人時的感受,并借詠史以喻今。整首詩寓意深遠,筆調(diào)蒼涼。
第一聯(lián)“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道出詩人送別友人的地點。“壯士發(fā)沖冠”用來概括那個悲壯的送別場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荊軻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時在易水邊送別友人,想起了荊軻的故事,這是很自然的。但是,詩的這種寫法卻又給人一種突兀之感,它舍棄了那些朋友交往、別情依依、別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別詩的常見的內(nèi)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這種破空而來的筆法,反映了詩人心中蘊蓄著一股難以遏止的憤激之情,借懷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壯別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為一體。從而為下面的抒情準備了條件,醞釀了氣氛。
第二聯(lián)“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是懷古傷今之辭,抒發(fā)了詩人的感慨。這首詩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詩尾的“寒”字,更是畫龍點睛之筆,寓意豐富,深刻表達了詩人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感受。“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結(jié)情,因意構(gòu)象,用象顯意。景和象,是對客觀事物的具體描繪;情和意,是詩人對客觀對象在審美上的認識和感受。詩人在自然對象當中,讀者在藝術(shù)對象當中,發(fā)現(xiàn)了美的客觀存在,發(fā)現(xiàn)了生命和人格的偉大表現(xiàn),從而把這種主觀的情和意,轉(zhuǎn)移到客觀的景和象上,給自然和藝術(shù)以生命,給客觀事物賦予主觀的靈魂,這就是詩歌創(chuàng)作和欣賞當中的“移情作用”。“寒”字正是這種移情作用的物質(zhì)符號,這是此詩創(chuàng)作最為成功之處。詩人于易水岸邊送別友人,不僅感到水冷氣寒,而且更加覺得意冷心寒。詩人在“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偉大孤獨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傾訴難酬的抱負和無盡的憤懣。詩人感懷荊軻之事,既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也是將別時對友人的一種激勵。這首詩題為送別,可又沒有交待所別之人和所別之事,但“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的壯別場景如在眼前。所詠的歷史本身就是壯別,這同詩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別均為易水河岸,在地點上也是相同的。這兩句詩是用對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輕一重,一緩一急,一明一暗,兩條線索,同時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詩歌超越了時空,最后統(tǒng)一在“今日水猶寒”的“寒”字上,全詩融為一體。既是詠史又是抒懷,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荊軻的人生價值,同時也傾訴了詩人的抱負和苦悶,表達了對友人的希望。詩的構(gòu)思是極為巧妙的。
從詩題上看這是一首送別詩,從詩的內(nèi)容上看這又是一首詠史詩。這首詩題目雖為“送人”,但它并沒有敘述一點朋友別離的情景,也沒有告訴讀者送的是何許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膽相照的至友。因為只有這樣,詩人才愿意、才能夠在分別之時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塊壘,而略去一切送別的常言套語。駱賓王長期懷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愛國之志無從施展。他在送別友人之際,通過詠懷古事,表達對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對現(xiàn)實的深刻感慨,傾吐了自己滿腔熱血無處可灑的極大苦悶。全詩以強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煉的手法,擺脫了初唐委靡纖弱的詩風影響,標志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為唐詩的健康發(fā)展開拓了道路。
創(chuàng)作背景
唐高宗儀鳳三年(678),駱賓王以侍御史職多次上疏諷諫,觸忤武后,不久便被誣下獄。第二年(679年)秋遇赦出獄。冬,奔赴幽燕一帶,側(cè)身于軍幕之中,決心報效國家,此詩大約寫于這一時期。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譯文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xiāng)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云正無邊飄蕩。
注釋
、棚嬀疲簞窬嬀啤o,使……喝。
、坪嗡喝ツ睦。之,往。
、菤w臥:隱居。南山:終南山,即秦嶺,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南。陲:邊緣。
、鹊,只。
賞析: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全詩六句,僅第一句敘事,五個字就敘寫出自己騎馬并轡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馬設酒,餞別友人。下馬之處也就是餞飲之地,大概在進入終南山的山口。這樣就把題旨點足。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問答對話。第二句設問,問友人向哪里去,以設問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話,并過渡到歸隱,表露出對友人的關(guān)切。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此普Z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里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歸隱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內(nèi)容,當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業(yè)上的懷才不遇。詩人沒有明確寫出,也不必寫出,留以想象空間。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對友人的勸慰。他勸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為塵世間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惱,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無窮無盡的。這里明說山中白云無盡,而塵世的功名利祿的“有盡”,無常,已含蘊其中。這兩句意蘊非常復雜、豐富,詩的韻味很濃。句中有詩人對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對現(xiàn)實的憤懣,有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也有對隱居山林的向往。似乎是曠達超脫,又帶著點無可奈何的'情緒。從全篇看,詩人以問答的方式,既使送者和行人雙方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又能省略不少交代性的文字,還使得詩意空靈跳脫,語調(diào)親切。
王維這首《送別》,用了禪法入詩,富于禪家的機鋒。禪宗師弟子間斗機鋒,常常不說話,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傳達禪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將深邃意蘊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讓弟子自己去參悟。王維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吸收了這種通過直覺、暗示、比喻、象征來寄寓深層意蘊的方法。他在這首詩中,就將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復雜感受凝縮融匯在“白云無盡時”這一幅自然畫面之中,從而達到了“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尋味無窮的藝術(shù)效果。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4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譯文
長長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干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艷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釋
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
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郁的香氣。遠芳:草香遠播。侵,侵占,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一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
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王孫:本指貴族后代,此指遠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
1、 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xx年12月版:第355頁
賞析
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離離”)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后文開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里”(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循環(huán)不已!耙粴q一枯榮”意思似不過如此。然而寫作“枯──榮”,與作“榮──枯”就大不一樣。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發(fā)出三、四的好句來。兩個“一”字復疊,形成詠嘆,又先狀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边@是“枯榮”二字的發(fā)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的畫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須,來年會更青更長,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這一特點,不說“斬不盡鋤不絕”,而寫作“野火燒不盡”,便造就一種壯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間,大片枯草被燒得精光。而強調(diào)毀滅的力量,毀滅的痛苦,是為著強調(diào)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歡樂。烈火是能把野草連莖帶葉統(tǒng)統(tǒng)“燒盡”的,然而作者偏說它“燒不盡”,大有意味。因為烈火再猛,也無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須,一旦春風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蘇,以迅猛的長勢,重新鋪蓋大地,回答火的凌虐?茨恰半x離原上草”,不是綠色的`勝利的旗幟么!“春風吹又生”,語言樸實有力,“又生”二字下語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說此兩句“不若劉長卿‘春入燒痕青’語簡而意盡”,實未見得。
此二句不但寫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絕千古。而劉句命意雖似,而韻味不足,遠不如白句為人樂道。
如果說這兩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寫“草”,那么五、六句則繼續(xù)寫“古原草”而將重點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別”題意,故是一轉(zhuǎn)。上一聯(lián)用流水對,妙在自然;而此聯(lián)為的對,妙在精工,頗覺變化有致!斑h芳”、“睛翠”都寫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體、生動。芳曰“遠”,古原上清香彌漫可嗅;翠曰“晴”,則綠草沐浴著陽光,秀色如見!扒帧、“接”二字繼“又生”,更寫出一種蔓延擴展之勢,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競爭之強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則扣題面“古原”極切。雖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卻使古原恢復了青春。比較“亂蛬鳴古塹,殘日照荒臺”僧古懷《原上秋草》的秋原,就顯得生氣勃勃。
作者并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huán)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fā)生,該是多么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么富于詩意呵!巴鯇O”二字借自楚辭成句,泛指行者!巴鯇O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游未歸的人。而這里卻變其意而用之,寫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那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這是多么意味深長的結(jié)尾啊!詩到此點明“送別”,結(jié)清題意,關(guān)合全篇,“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意境極渾成。
全詩措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雖是命題作詩,卻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語語有余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故能在“賦得體”中稱為絕唱。
創(chuàng)作背景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作者當時實齡十六歲。此詩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guī)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長亭送別
[元代]王實甫
。ǚ蛉、長老上云)今日送張生赴京,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長老先行,不見張生、小姐來到。(旦、末、紅同上)(旦云)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早是離人傷感,況值那暮秋天氣,好煩惱人也呵!“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
[正宮][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紅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甚么心情花兒、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只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后衫兒、袖兒,都揾做重重疊疊的淚。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久已后書兒、信兒,索與我凄凄惶惶的寄。
。ㄗ龅剑ㄒ姺蛉丝疲ǚ蛉嗽疲⿵埳烷L老坐,小姐這壁坐,紅娘將酒來。張生,你向前來,是自家親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將鶯鶯與你,到京師休辱末了俺孩兒,掙揣一個狀元回來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蔭,憑著胸中之才,視官如拾芥耳。(潔云)夫人主見不差,張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長吁科)
[脫布衫]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
[小梁州]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勐然見了把頭低,長吁氣,推整素羅衣。
[幺篇]雖然久后成佳配,奈時間怎不悲啼。意似癡,心如醉,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
(夫人云)小姐把盞者!(紅遞酒,旦把盞長吁科,云)請吃酒!
[上小樓]合歡未已,離愁相繼。想著俺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我諗知這幾日相思滋味,卻原來比別離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輕遠別,情薄呵易棄擲。全不想腿兒相挨,臉兒相偎,手兒相攜。你與俺崔相國做女婿,妻榮夫貴,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ǚ蛉嗽疲┘t娘把盞者。t把酒了)(旦唱)
[滿庭芳]供食太急,須臾對面,頃刻別離。若不是酒席間子母們當回避,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也合著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尋思起就里,險化做望夫石。
。t云)姐姐不曾吃早飯,飲一口兒湯水。(旦云)紅娘,甚么湯水咽得下!
[快活三]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
(夫人云)輛起車兒,俺先回去,小姐隨后和紅娘來。(下)(末辭潔科)(潔云)此一行別無話兒,貧僧準備買登科錄看,做親的茶飯少不得貧僧的。先生在意,鞍馬上保重者!“從今經(jīng)懺無心禮,專聽春雷第一聲!保ㄏ拢ǖ┏
[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藉,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夢也難尋覓。
。ǖ┰疲⿵埳,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來。(末云)小生這一去白奪一個狀元,正是“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旦云)君行別無所贈,口占一絕,為君送行:“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張珙更敢憐誰?謹賡一絕,以剖寸心:“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guān)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旦唱)
[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nèi)成灰。
[五煞]到京師服水土,趁程途節(jié)飲食,順時自保揣身體;拇逵曷兑嗣咴,野店風霜要起遲!鞍馬秋風里,最難調(diào)護,最要扶持。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三煞]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歸家若到羅幃里,昨宵個繡衾香暖留春住,今夜個翠被生寒有夢知。留戀你別無意,見據(jù)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疲┯猩跹哉Z囑付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此一節(jié)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xiāng)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
(末云)再誰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么懶上車兒內(nèi),來時甚急,去后何遲?
(紅云)夫人去好一會,姐姐,咱家去。ǖ┏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ǖ、紅下)(末云)仆童趕早行一程兒,早尋個宿處。淚隨流水急,愁逐野云飛。(下)
譯文及注釋:
。ǚ蛉、長老上場,說)今天送張生進京趕考,在這十里長亭,準備了送別酒宴;我和長老先行動身來到了長亭,只是還沒見張生和小姐到來。(鶯鶯、張生、紅娘一同上場)(鶯鶯說)今天送張生進京趕考,本就是使離別的人傷感,何況又碰上這深秋季節(jié),多么煩惱人呀!“悲歡離合都在這一杯酒,從此就要各分東西相隔萬里!
【正宮】【端正好】碧藍的天空,開滿了菊花的大地,西風勐烈吹,大雁從北往南飛。清晨,是誰把經(jīng)霜的楓林染紅了?那總是離人的眼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太遲,怨離別得太快。柳絲雖長,卻難系住遠行人的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掛住那斜陽。張生的馬慢慢地走我和車緊緊地跟隨,剛剛結(jié)束了相思之苦,卻又早開始了別離之愁。聽他說“要走了”,人頓時消瘦下來;遠遠地望見十里長亭,人更消瘦了:這離愁別恨有誰能理解?
。t娘說)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鶯鶯說)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鶯鶯唱)
【叨叨令】看見準備著離去的車和馬,不由得我難過生氣;還有什么心情去插花兒、貼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嫵媚;準備好被子、枕頭,只要昏昏沉沉地悶睡,從今后,那衫兒、袖兒,只會揩滿流不斷的淚。怎么不愁煞人呀?怎么不愁煞人呀?從今往后,張生你要書信給我趕緊寄。
(到達長亭,拜見夫人)(夫人說)張生跟長老坐,小姐這邊坐,紅娘拿酒來。張生,你也上前來,都是自家的親眷,不要回避。我今天把鶯鶯許配給了你,到了京城后不要辱沒了我孩兒,努力爭取一個狀元回來。(張生說)小生我托夫人洪福,憑著胸中的才氣,把考個功名看得就像拾根小草一樣。(長老說)夫人的見識不會錯,張生不是個落后的人。(斟酒后,坐下)(鶯鶯長嘆)
【脫布衫】西風吹來,黃葉亂飛,染上了寒霜之后的枯草滿地都是。酒席上斜偏著身子坐的張生,緊鎖著愁眉,沒精打采,呆呆發(fā)愣。
【小梁州】我看見他強忍著淚水而不敢任其流出,恐怕被人發(fā)覺;勐然間又看見他把頭低下,長長地吁氣,假裝著整理著自己素色的綢衣。
【幺篇】雖然久后終成美好姻緣,無奈眼前這個時候,怎么不讓人傷心悲泣!心意好象癡迷,心情如同醉酒,從昨夜到今天,細腰兒更加瘦減。
(夫人說)小姐斟酒。t娘遞酒壺,鶯鶯端著酒杯長吁嘆,說)請喝酒!
【上小樓】團圓歡聚沒多久,離情別緒相跟而來。想著我前天晚上私下訂情,昨天晚上結(jié)為夫妻,今日卻要分開。
我深切休會了這幾天相思的滋味,卻原來比別離的愁苦還要深十倍。
【幺篇】青春年少呵,把別離看得很輕,情意淡薄呵,容易遺棄對方。全不想過去腿兒相挨,臉兒相依,手兒相攜的情形與甜蜜。你給我崔相國家做女婿,算得上妻榮夫貴,只求像并蒂蓮似的永不分離,遠勝過狀元及第。
。ǚ蛉苏f)紅娘倒酒吧。t娘倒酒)(鶯鶯唱)
【滿庭芳】斟酒上菜太快,相對片刻,馬上又要分離。如果不是酒席上母子間需要回避,真想和他敘敘夫妻之情。雖然只能相守得一時半會兒,也算是我們夫妻同桌共食了。眼里空留著深意,回想起其中的波折,差一點化成望夫石。
(紅娘說)姐姐不曾吃過早飯,就喝一口湯吧。(鶯鶯說)紅娘,什么湯兒咽得下去呢!
【快活三】拿來的酒和食,吃著就象土和泥。假若就是真的土和泥,也有些土的氣息,泥的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清淡得如同水一樣,這里邊多半是相思的淚水。眼面前的茶飯難道不想吃,只是愁恨塞滿了腸胃。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虛名小利”,卻把一對夫妻拆開在兩處。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里,一聲接著一聲長長地嘆氣。
。ǚ蛉苏f)套上車兒,我先回去,小姐隨后和紅娘一起回來。(夫人下場)(張生和長老辭別)(長老說)你這一走我沒有別的話要說,我準備買科舉后的錄取名冊看,你結(jié)婚酒的茶飯還少不得我的。先生當心,一路上多保重!從今往后我無心誦習佛經(jīng),專聽你高中狀元的捷報。(長老下場)(鶯蔦唱)
【四邊靜】一會兒送別的筵席已經(jīng)結(jié)束,我的車往東,張生的馬兒向西,兩情依依難別離,夕陽的余輝照在綠色的山崗上。不知他今晚住在哪里?即使在夢中也難尋覓。
。L鶯說)張生,這一去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地回來。(張生說)我這一去一定不費力地考取一個狀元。正是“青天有路終會到,金榜無名誓不回!保L鶯說)你這一次赴考我沒有什么相送,吟詩一首,為你送行:“拋棄我的人現(xiàn)在何處?想當初對我那么親熱,F(xiàn)在又用原來對我的情意,去愛憐眼前的新人!保◤埳f)小姐的想法錯了,我張珙怎么敢去愛憐新人?我續(xù)上一首絕句詩,來表達我的真心:“人生難免有遠別,我跟誰更親密?如果不是遇上知音你,又有誰可憐我張生呢?”(鶯鶯唱)
【耍孩兒】濕淋淋的衣袖上沾滿眼淚,比白居易的青衫更濕。伯勞鳥向東飛去燕子向西飛,還沒有啟程倒先問歸期。雖然眼前人要遠別千里,姑且先干了面前的這一杯酒。沒有喝酒心卻先醉,眼里流血,內(nèi)心如同死灰。
【五煞】到京城望你適應水土,及時趕路,節(jié)制飲食,順應時節(jié),保重自己的身體;拇逡暗陸琰c休息,風霜雨雪天氣應起得遲!在秋風中遠行,身體最難調(diào)護,也就最要照顧好自己。
【四煞】這憂愁向誰去訴說?想思之苦只有自己心里明白,老天爺不管人是否憔悴。相思的淚水使九曲黃河都泛濫起來,怨恨能將華岳三峰都壓低。到黃昏獨自悶倚西樓,只見那夕陽古道,依依楊柳,千里長堤。
【三煞】笑嘻嘻一道來,哭啼啼獨自回;丶液笕羰侨肓_幃,昨夜繡花被里又香又暖春意迷人,今夜里繡被冰冷難成夢。留戀你不為別的,只是見你攀鞍上馬,忍不住淚水橫流,緊鎖眉頭。
(張生說)有什么話要囑咐我嗎?(鶯鶯唱)
【二煞】你不要擔心“有文才而沒有福氣”,我只怕你“撇下前妻再娶妻”。你不要“一去就杳無音訊”!我這里有信經(jīng)常寄給你,你千萬不要“考不中就堅決不回來”。這一點你必須記住:如果遇上那他鄉(xiāng)女子,不要像在這里似的逗留迷戀。
。◤埳f)還有誰能比得上小姐?我又怎么會產(chǎn)生這種念頭。(鶯鶯唱)
【一煞】青山阻隔我送行,疏林擋住我目光,淡淡炊煙和那傍晚的霧氣相互掩映。殘陽斜照的古道沒有人聲,秋風吹過莊稼傳來馬的嘶鳴。我為什么懶得上車呢,來的時候多么急切,別離獨回卻又多么遲緩?
。t娘說)夫人回去好一會兒了,姐姐,咱們回家去。L鶯唱)
【收尾】四周群山中,一馬遠去殘陽里。整個人間的煩惱都填在我胸中,估量這樣大的`小車子怎么能載得起呢?
。L鶯、紅娘下場)(張生說)仆童趁早趕一路程,早些找個住處。淚水隨著流水更加多了,憂愁追逐著野云四處飄飛。(張生下場)
賞析:
【滾繡球】這段曲詞,是鶯鶯在赴長亭的路上唱的,主要以途中的景物為線索來抒情寫意,從不同的側(cè)面展示主人公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
“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玉驄”是指張生騎的青白色的馬;“倩”,是請的意思;“斜暉”,指斜照的陽光。鶯鶯看到長長的柳絲就想到它系不住張生騎的馬兒;看到疏朗的樹林就想請它們掛住流逝的陽光,讓時間走得慢一點!榜R兒的行,車兒快快的隨!薄啊本褪锹囊馑。張生騎馬在前,鶯鶯坐車在后,鶯鶯要馬兒慢慢地走,車兒快快地跟上,好讓自己同張生更靠近些,也能有更多一點的時間呆在一起。“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边@兩句是說,剛逃過了情人之間的相思之苦,才開始在一起又要很快地分離!奥牭玫酪宦暋ヒ病闪私疴A;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捍撕拚l知?”“金釧”就是帶在手腕上的金鐲子;“長亭”是古代設立在大道旁邊為送別餞行而用的亭子,古語有“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的說法,所以叫“十里長亭”。這三句是說,鶯鶯剛聽見一聲張生要走,手腕上戴的金鐲子就松下來了;遠遠看見送別的十里長亭,人馬上就瘦下來了。這種離愁別恨有誰能知道啊?這里作者運用了高度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來形容當時鶯鶯和張生纏綿欲絕的離別之情。
這段曲詞和前面那段【端正好】相比,在情景的鋪設上是不大相同的!径苏谩恐饕遣捎靡蚓吧榈氖址,以凄涼的暮秋景象來引出鶯鶯的離愁別恨。【滾繡球】這段曲詞,比較多地采用了由情及景的手法,柳絲系馬兒、疏林掛斜暉、馬慢走車快行、松金釧減玉肌等等所有這些描寫,無不都是由鶯鶯對張生的依戀惜別之情引發(fā)出來的。
對鶯鶯內(nèi)心活動的刻畫,不是依仗蒼白空泛的言詞,而是借助鮮明生動的形象。作者把天地景物乃至車馬首飾統(tǒng)統(tǒng)拿來,賦予豐富的聯(lián)想和夸張,作為表情達意的手段。這就使得抽象的人物感情表現(xiàn)得十分具體真實,細膩動人。
【叨叨令】這段曲詞,先是說鶯鶯看見送行的車馬,心中非常難過、悶氣;進而又說無心梳妝打扮,從今后只能用昏睡和哭泣來熬度時光。緊接著,是無可奈何的悲嘆:“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兀的不”,就是怎么不的意思;“也么哥”是曲詞中的襯字,沒有實在的含義。這兩句疊句是說:怎么不煩悶死人。吭趺床粺⿶炈廊税?然而煩悶和悲嘆也無法挽回她和張生的離別,所以最后只好叮囑張生:“久已后書兒、信兒,索與我惶惶的寄!边@里的“索”,是必須、應該的意思;“惶惶”,匆忙、趕緊的意思。這兩句是囑咐張生分別后趕緊寄書信回來。
這段曲詞是鶯鶯在自己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環(huán)紅娘面前盡情傾訴離別的痛苦心情,因此在描寫上與前面【端正好】和【滾繡球】委婉含蓄的內(nèi)心獨白不一樣,整段曲詞無遮無攔,直抒胸臆,用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口語,如車兒馬兒、花兒靨兒、被兒枕兒、衫兒袖兒、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作者把這些日常的口語巧妙地組合起來,用一連串的排比、重疊,造成音節(jié)和聲韻的回環(huán)流轉(zhuǎn),產(chǎn)生“一唱三嘆”的藝術(shù)效果。
當鶯鶯、張生、紅娘與老夫人會見后,送別的酒宴開始了。當著嚴厲無情的老夫人,鶯鶯不能盡情表露自己的感情,她只能感嘆、悲傷。酒宴完畢以后,老夫人先走了。這個時候,鶯鶯和張生能談談知心話了。這里,安排了一支名叫【耍孩兒】的曲子。
這段曲詞的開頭,作者借用典故來極力渲染鶯鶯內(nèi)心的悲戚!傲芾旖笮涮浼t淚,比司馬青衫更濕!薄凹t淚”,古代傳說,曾經(jīng)有一個少女被選入皇宮,在同她的父母分別時,哭得很傷心,用玉壺接下她的眼淚,玉壺都染成紅色的了。后來把女子非常悲傷時流的眼淚叫“紅淚”!氨人抉R青衫更濕”,是融化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琵琶行》中最后兩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江州司馬”是白居易當時擔任的官名,指的是白居易。這兩句是說,鶯鶯為離別之苦而流的眼淚濕透了衣衫,比當年白居易聽琵琶女彈奏時流的眼淚還要多。接下來作者又以比喻的手法進一步抒寫鶯鶯的心緒:“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薄安畡凇笔且环N鳥。這兩句是說,伯勞和燕子就要一個飛東一個飛西了,還沒有起飛分開就問今后相會的日子。經(jīng)過這些鋪張描寫,人物的感情已成奔騰之勢向高潮發(fā)展。這時候,作者卻避過潮頭,另敷新筆:“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樽前酒一杯!笨v然馬上就要相別千里,姑且在聚合時再飲一杯送行酒吧。這是由極度悲哀轉(zhuǎn)向無可奈何時的一句寬慰話。這一筆,雖在意想之外,卻在情理之中。它使得整段曲詞錯落有致,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也顯得波瀾起伏。經(jīng)過這樣的跌宕回旋,作者才放縱筆墨把人物的感情推向高潮:“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nèi)成灰!薄拔达嬓南茸怼,是宋代詞人柳永【訴衷情近】詞中的一句,原文是“未飲心如醉”。王實甫把它改成“未飲心先醉”,語意就更加沉重。這三句是說,哪里還要飲什么送行酒啊,還沒飲酒,心早已如癡如醉了!眼淚流盡繼之以血,這顆心早已被折磨得像死灰一樣了。這同上面“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樽前酒一杯”相對照,是感情上的一個突變,由一剎那間的寬慰,轉(zhuǎn)到痛不欲生的悲哀。實際上,前兩句是后三句的映襯對比,可以說這是一種欲放先收、欲高先低的手法。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6
暮春送別(綠暗紅稀出鳳城)原文:
【暮春送別】
綠暗紅稀出鳳城,
暮云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官前水,
流盡年光是此聲。
注釋
浐水:亦稱為產(chǎn)水,發(fā)源于藍田縣西南的秦嶺,號為關(guān)中八川之一,西北流入灞水,二水匯合后流經(jīng)當時的大明宮前,再北流入渭水。
綠暗紅。壕G葉茂密,紅花減少,是暮春初夏的自然景象。
鳳城:指京城長安。西漢時長安所建的鳳闕,闕樓高二十丈(一說十七丈五尺),是西漢長安城最高的建筑,長安因此又稱鳳城。
古今情:思今懷古之情。
行人:指詩人送別的遠行之人。
宮前水:即指浐水。
譯文
花飛卉謝,葉茂枝繁,朋友出了京城,暮云中的樓閣又映襯著帝京的繁華,古今之情都在其中。
遠行之人切莫聽這宮前的流水,流盡年華時光的正是此種聲音。
賞析:
歷來送別詩多言離愁別恨,甚至涕泗交流。韓琮此詩則匠心獨運,撇開柔情,著重摛「古今情」。這就不落俗套,別具新意。 「綠暗紅稀出鳳城」。序值春杪,已是葉茂枝繁,故說「綠暗」;也已花飛卉謝,故說「紅稀」。詩人選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隱襯遠行客失意出京,氣氛沉郁!给P城」,指京城。友人辭「鳳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別,心情很不平靜。 「暮云樓閣古今情」。當此驪歌唱晚,夕陽銜山之際,引領遙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悠然聯(lián)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宮殿(「樓閣」一本作「宮闕」),「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油然興起「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樓閣又映襯著帝京的繁華,也將慨然勾起「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惆悵。總之,作者此時腦際翻騰著種種激情──契闊離別之情,憂國憂民之情,以及壯志未酬之情,而這些復雜交織的心情,又都從魏闕灑滿斜暉的暮景下透出,隱然有夕陽雖好,已近黃昏,唐室式微,搖搖欲墜之感。歷代興亡,茫茫百感,一時交集,萃于筆端,俱由這「古今情」三字含蘊了。 還是這個「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感腥四爩m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行人」指面前送別的遠行之人。「宮前水」即浐水。浐水源出藍田縣西南秦嶺,北流匯諸水,又東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繞大明宮而過,再入渭水東去,故云。這「不舍晝夜,逝者如斯」的宮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遠行人的客愁,所以詩人特地提醒說:「行人莫聽宮前水」!嘎牎棺直砻鞑蝗搪犛譄o法不聽,只好勸其莫聽,何以故?答曰:「流盡年光是此聲」。古往今來,多少有才之人,為跨越宮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窮經(jīng),輕擲韶華;古往今來,多少有為之人,為跨越宮前水干祿仕進,而拜倒皇宮階下,屈辱一生;古往今來,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馳騁沙場,立下不朽功勛,終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權(quán),致使「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而空死牖下。正是這條宮前水,不僅流盡了千千萬萬有才、有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盡了腐朽沒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國運。正如辛棄疾在《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說的:「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詞汪茫,韓詩杳渺,其長吁浩嘆,則異曲同工。
這首送別詩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寫得蘊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排除了歧路沾巾的常態(tài),把錯綜復雜的隱情,友情,人世滄桑之情,天下興亡之情,一古腦兒概括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綠暗」、「紅稀」、「暮云」、「宮前水」等衰颯形象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藝術(shù)效果。詩的結(jié)構(gòu)也是圍繞「古今情」為軸線,首句蓄勢,次句輕點,三、四句濃染。詩意內(nèi)涵深廣,韻味悠長,令人讀后回味無窮。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7
送別
送別一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送別二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翻譯/譯文
送別一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你如今住在哪兒?你說因為過得不好,要到終南山邊疆那邊隱居。只管去吧,我不再多問,那白云沒有窮盡的時候。
送別二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陽西墜我關(guān)閉柴扉。
春草明年再綠的時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歸?
注釋
1、柴扉:柴門。
2、王孫:貴族的子孫,這里指送別的友人。
賞析/鑒賞
送別一
這是首送友人歸隱的詩,采用問答的方式從友人口中說出歸隱的原因,也表現(xiàn)了詩人復雜的思想感情。詩人對友人關(guān)切愛護,既勸慰友人又對友人的歸隱生活流露出羨慕之情,說明詩人對自己的現(xiàn)實也不很滿意。
全詩語言看似平淡無奇,但最后兩句卻頓增詩意,可謂詞淺情深,蘊含著不盡的.意味。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里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向往。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一句敘事!帮嫛笔鞘箘佑梅ǎ笆埂嫛钡囊馑。一開始就寫飲酒餞別,是點題。第二句設句,問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話,過渡到寫歸隱。這一質(zhì)樸無華的問語,表露了作者對友人關(guān)切愛護的深厚情意。送別者的感情起始就滲透在字里行間。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薄安坏靡狻比郑@然是有深意的。不僅交待友人歸隱的原因,表現(xiàn)他失意不滿的情緒;同時也從側(cè)面表達詩人自己對現(xiàn)實憤懣不平的心情。這三字是理解這首詩題旨的的一把鑰匙。詩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勸慰道:“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尋問了。其實你何必以失意為念呢?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沒有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這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很復雜的思想
感情: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既有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又似乎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聯(lián)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來,在這兩句詩中,更主要的則是對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蘊含著詩人自己對現(xiàn)實的憤激之情,這正是此詩的著意之處和題旨所在。從寫法上看,前面四句,寫得比較平淡,似乎無甚意味,至此兩句作結(jié),詩意頓濃,韻味驟增,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當然,這兩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發(fā)展而來的,如果沒有前四句作鋪墊,這兩句結(jié)尾也就不會給人這樣強的“清音有余”(謝榛語)的感覺。
送別二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舍,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后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
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于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一定。
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8
西江月·送別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馬首長安。舊官何物與新官。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幾變,個中下語千難。使君才氣卷波瀾。與把新詩判斷。
翻譯
昨夜您的小船離開京口,今晨我的馬頭遙望長安。舊官拿什么交代給新官?只有西湖、吳山、公事、案件。
杭州美景,百年來幾度變遷?內(nèi)含奧秘,下評語叫人為難。新太守林大人的才氣能掀起錢塘江的波瀾。把我的新詩呈給您。請您細加指點。
注釋
扁舟:小舟。
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市。乃古潤州治所。
長安:此處代指京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
馬首長安:謂馬不停蹄地向京都進發(fā)。
舊官何物與新官:這里東坡僅以其“新官對舊官”句,借指自己是“舊官”即將離任;“新官”,指林子中,他接替自己任杭州太守。
湖山公案:指東坡自己的吟詠西湖山景的詩作。
個中:此中。
下語:評說,講說。
使君:指新任杭州太守的林子中。
才氣卷波瀾:形容林子中的才氣像波濤一般壯闊起伏。
判斷:猶鑒別辨析。
賞析
上片,“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馬首長安。”詞人先向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訴說著他的.仕宦奔波之苦。這句詞份量沉重,內(nèi)涵復雜,至少含有兩層意思:其一,詞人說自己沒有做出什么成績,只留下一堆吟詠西湖山景的詩作了,表現(xiàn)了東坡的謙虛和自責精神,令人欽敬。其實,詞人這次知杭政績斐然,盡人皆知,他不僅積極抗旱救災,施粥送藥,救活了很多貧困百姓;而且開河浚湖、興建水利,在西湖中筑造堰閘,修建南北三十里長堤,并在堤上造六橋,置九亭,遍植楊柳芙蓉,不僅美化了風景,還方便了行旅耕作,深得人民崇敬,以至人們“家有畫像,飲食必祝,又做生祠以報!
下片,集中請求林子中評判其湖山新詩!按司鞍倌陰鬃儯瑐中下語千難!痹~人說西湖山景千變?nèi)f化,百年數(shù)異,自己對之描寫是很困難的。這里,詞人把其湖山詩作的內(nèi)容限制在自然景物的范圍內(nèi),與其他(如政治)無關(guān),而且“百年幾變”,“下語千難”,表明其詩歌內(nèi)涵隨著風景的變化而復雜多變,用語費神頗多,是正,F(xiàn)象!笆咕艢饩聿。與把新詩判斷!边@末二句是詞人對林子中的客套頌揚之辭,當然也含有某種期待的愿望,他說林子中才氣如壯闊波濤,一定會對自己的新詩做出公正的評判。用語謹慎巧妙,表面上是請友人品賞、評說自己的新詩,而卻帶有某種警惕性。因為詞中連用“公案”、“判斷”二詞,十分醒目,這涉及到訴訟、判案性質(zhì),東坡決不會隨便使用之。東坡似是有意把自己當作了“被告”,等待審判,但他實際上卻又是問心無愧,心地坦蕩,并且充滿了自信心。
全詞表現(xiàn)了詞人對自己奔波在仕宦之途中的無可奈何心境,用意深微,渾然妥貼,章法平中有奇,虛實柜生,宛曲味永。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二月,詞人被召為翰林承旨,在赴汴京之前,向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交接職務之時,為了表示自己無可奈何的心情,于是寫下這首詞。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9
青衫匹馬萬人呼,幕府當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負君赤手縛於菟。
觀書老眼明如鏡,論事驚人膽滿軀。
萬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風雨破吾廬。
古詩簡介
《送別湖南部曲》是宋朝將領辛棄疾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者通過描寫自己遭受讒謗,及對武勇有為的部屬的關(guān)懷熱愛,鼓勵他為國效忠,祝愿他前程遠大,即使自己遭受政治挫折、生活困厄也心甘情愿,寄寓了作者壯志未酬的一腔忠憤。全篇抒情極盡抑揚頓挫之能事,使豪宕不平之氣漫溢紙上。
翻譯/譯文
穿青衫匹馬單槍萬人歡送,接幕府緊急命令急速啟程。
深愧我薏苡明珠遭人誣陷,辜負你赤手縛虎自立戰(zhàn)功。
觀書眼雖老猶明知人如鏡,論事理有膽有識直言秉公。
你去后鵬程萬里為國效力,我不妨風雨破廬貧困終生。
注釋
、俨壳杭床繉。古代大將的軍營都設有各司其事的屬官,稱之為“部曲”。
、谇嗌溃禾瞥瘯r為九品小官的官服,其色青,因稱之為“青衫”。首句化用杜甫《送蔡希曾都尉還隴右》詩句“身輕一鳥過,槍急萬人呼”。
、勰桓汗糯髮⑿熊姇r,在帳幕之中辦公,稱為“幕府”。后來地方軍政長官的官衙,也叫幕府。
、芗奔狈壕o急命令。也稱“急急如律令”。
、蒉曹樱赫Z出《后漢書·馬援傳》,馬援從交趾還,載一車薏米,有人告發(fā)他私載一車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此典指因涉嫌而受污謗的人。
⑥於菟:楚人稱老虎為於菟。見《左傳》。
、唢L雨破吾廬:語出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棄疾被彈劾罷官,退居帶湖(今江西省上饒市城外)。數(shù)年之后,他當年任湖南安撫使時創(chuàng)建的'飛虎軍中的老部下來拜訪,作者回憶了當年與部下共同的經(jīng)歷和壯舉,臨別時寫了這首詩相送。
賞析/鑒賞
辛棄疾是南宋杰出愛國詞人,但他的詩作卻很少為人所知。這首《送湖南部曲》作于南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冬,當時作者由湖南安撫使調(diào)任至江西,一位部屬小官前來送別,他贈了這首詩。全詩字里行間跳蕩著熱愛部屬的激憤心情,展現(xiàn)出作者光明磊落的英雄本色。詩中用典表達自然,既寄寓了自己壯志未酬遭受讒謗的一腔忠憤,又顯示出熱情鼓勵武勇有為的后勁,使之為國效忠的情懷。
這一首辛詩的風格和辛詞一樣,悲壯而蒼涼,沉郁而雄健,但藝術(shù)水準明顯不如詞。
就詩的內(nèi)容來看,作者所送的這位部屬,是一位勇猛的壯士。此詩首聯(lián)頗有“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的風味,氣勢突兀高昂,如疾風破空而來,軍府中下達了緊急軍令,這位壯士接下命令,穿青色軍服,跨上戰(zhàn)馬,在萬眾歡呼聲中騰躍向前。寫出了部下驍將的颯爽英姿和過人勇力。頷聯(lián)抒發(fā)了因主帥受人誣陷,致使赤手空拳縛虎的猛士不能“贏得生前身后名”的無窮遺憾。在句中一“愧”一“負”當中,詩人關(guān)懷部下,不計較個人功名得失的寬廣胸懷和高尚品格也就溢于言表。頸聯(lián)像是詩人“素負志節(jié)”的“自白書”,他眼明如鏡,膽識過人,仗義執(zhí)言,絕不像他人那樣畏首畏尾,顧慮重重。作者赤心為國,始終對中原抗金必勝抱有堅定信心。他多次向朝廷上書,提出抗擊金兵,恢復中原的良策,即使不被采納,屢遭打擊,也絕不屈服。尾聯(lián)著重點明送別之情,第七句祝愿對方鵬程萬里,青云直上;末一句則是寫自己的心情:只要被送的壯士有著光明的前景,最后能夠為國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重大挫折,忍受“風雨破吾廬”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此句化用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名句作結(jié),其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可貴精神也和杜甫一樣,令人欽佩。而從送別這一題材看,又有高適豪邁的風味。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送別
唐代: 駱賓王
寒更承夜永,涼夕向秋澄。
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
譯文:
寒更承夜永,涼夕向秋澄。
寒夜的敲更聲接續(xù)著這漫漫長夜,清涼的夜晚像秋天那般澄澈。
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
離別時難以割舍,拿什么贈送給你呢?我這自有如裝在玉壺冰一樣真心。
注釋:
寒更承夜永,涼夕向秋澄(chéng)。
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五更,一更約二小時。夜永:長夜。秋澄:澄凈的秋色。
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hú)冰。
離心:離別之心。玉壺冰:比喻清白和高潔。比喻人品質(zhì)的高潔。
賞析:
這首詩把離情表現(xiàn)得高潔純真,不似前人作品般悲切哀傷,此種手法少見于初唐詩歌。前兩句是寫長長的秋夜寒冷,渲染離別時難舍的氣氛。后兩句用“玉壺冰”表明心情,體現(xiàn)了兩位朋友之間坦誠相見的真正友誼。
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并不是說君子把人與人之間的友誼看得比水還要淡,而是說:君子之間的友誼應該像清澈見底的水一樣純潔。這首詩正體現(xiàn)了這種純潔的友誼。
詩的前二句運用了倒裝句法,先說“夜永"、“更寒”,然后再倒轉(zhuǎn)回去說:在秋高氣爽的秋日黃昏,他和一位朋友已經(jīng)促膝話別。這種章法的'運用,改變了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來敘述的方式,強調(diào)了“更寒”、“夜永”,突出了兩位摯友之間依依惜別的心情。收到了化平鋪直敘為起伏跌宕的藝術(shù)效果!扒锍巍、“夜永”巾的“澄”、“永”,不只是點明節(jié)序的特征與時間,而且也映帶出朋友之間的真誠相見與友誼長存;“涼夕”,“寒更”中的“涼”、“寒”也同樣是不只說明環(huán)境的“涼”、“寒”,而且顯示出一對朋友在臨別之際心緒不佳。倒裝、側(cè)重、心與境諧等藝術(shù)手法被詩人揉合在兩句詩中,顯示出詩人高超的藝術(shù)造詣。
既然兩人的友誼是那樣的深長,在離別之際用什么贈給對方就值得思考了!半x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這出人意表的兩句詩體現(xiàn)了兩位朋友之間坦誠相見的真正友誼。詩人贈給對方的,不是客套式的祝愿,而是一顆冰清玉潔的心。在這首詩中,詩人把自己的“離心”比作“玉壺冰”。其命意同于王勃的名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1
解連環(huán)·送別
銷魂時候。正落花成陣,可人分手?v臨別、重訂佳期,恐軟語無憑,盛歡難又。雨外春山,會人意、與眉交皺。望行舟漸隱,恨殺當年,手栽楊柳。
別離事,人生常有。底何須,為著成個消瘦。但若是下情長,便海角天涯,等是相守。潮水西流,肯寄我、鯉魚雙否。倘明歲、來游燈市,為儂沽酒。
翻譯
失魂落魄的時候,正值花朵如雨般地紛紛飄落,與可愛的心上人告別分手。即使臨別再擬訂相見的日期,只恐溫柔的言語沒有憑據(jù),巨大的歡樂再難尋求。那雨簾外的青山,似乎了解人的心意,也與眉頭一起相互微皺。眼望著遠行的船漸漸隱去,真的好悔恨當年親手栽種下這些纏綿的楊柳。
離別的事情,人的一生本來就是會經(jīng)常有的。何必要為了它變成這樣消瘦?只要兩人情深意長,即使相隔天涯海角,也等于相伴相守。潮水默默向西涌流,可肯寄給我那藏著信軸的雙鯉魚?倘若到了明年你能前來燈市游玩,我將為你買來醉人的美酒。
注釋
解連環(huán):詞牌名,正體為雙調(diào),一百零六字,前段十一句五仄韻,后段十句五仄韻。
銷魂時候:指別離之際。銷,與“消”通。
可人:本指有長處的人,這里指心中可愛的人。
軟語:柔婉的話語。
盛歡:達到極點的歡快情緒。
又:再。
殺:程度深。
底:底事,什么事。
何須:何用,不用。但若是兩情長,便海角天涯,
等是相守:化用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句意。等是,同樣是。
鯉魚雙:即“雙鯉魚”,代指書信。
燈市:指元宵節(jié)前后放燈的地方,古時男女可以于此自由相會。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是詞人為抒離別之苦和相戀之情而創(chuàng)作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
賞析
此詞訴離別之苦,但基調(diào)是積極、健康、明朗的,上片全以景物寫人,下片全以虛擬語氣達意,寫得快捷豪爽,洋溢著若干樂觀色彩,塑造了一個深沉執(zhí)著、熱情爽朗而又綣綿多情的女性形象。
上片單刀直入,直陳其事后情景合寫,亦物亦人,極纏綿吞吐之能事,通過落花成陣、雨外春山、水邊楊柳三景勾勒出別離場景,渲染、烘托、反襯主人公的惜別心理,纏綿感人。暮春季節(jié),細雨漾漾,落紅陣陣,江畔青山低眉,主人公佇立在依依的柳枝旁,滿懷愁緒,一往深情地凝視著漸行漸去的船帆。開篇即揭明本旨:“銷魂時候,正落花成陣,可人分手! 花的鮮艷和嬌嫩,象征著青春的美好;花的殞落與枯萎,則意味著時光的流逝與生命的消歇;涠申嚕娂姄P揚,不可遏止,則更意味著一個詩一般的芳菲世界的覆滅,更有一種悲劇感。通過寫落花成陣的蕭瑟時節(jié)主人公與自己所愛的人匆匆分襟把“銷魂”的意蘊寫足。其中,“銷魂時候”一句不僅鮮明集中地點出了主題,且暗含著一股傷感黯然的感情,使此詞一開篇就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再加上“可人”登舟,送者黯然銷魂之狀躍然紙上。接著的“落花成陣”既交代了送別的時間,又以暮春花落的客觀環(huán)境為陪襯,渲染了“銷魂”時節(jié)落寞感傷的氣氛。緊接著,詞人以“縱臨別重訂佳期,恐軟語無憑,盛歡難又”點明了主人公感傷恨別的原由,這種坦率真實的表露,顯露了主人公對“可人”的深重的感情,使離情顯得更真切動人。其中,“重訂佳期”表明佳期的擬定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臨別之前,盛歡之際,二人便把下一次的幽歡佳會訂下了,而臨別之時又重訂期,則表明心跡之一如既往,態(tài)度之彌加堅定;“臨別”之前冠以“縱”字則透出一種無法把握命運的憂慮!翱v”字和“恐”字,一縱一收,筆勢天矯,真切而生動地描繪了有情人心理上的一次大的`波動。至此,離別的苦痛已基本寫盡,下文筆鋒再轉(zhuǎn),由直陳其事變?yōu)榫拔锬,且使(jié)M腹別情具象化。為了更強烈地表達這種感情,詞人在繼而融情于景,給主人公周圍的景物都染上了豐富的感情色彩!坝晖獯荷剑瑫艘、與眉交皺!泵擅杉氂旰竺娴拇荷,仿佛深諳離人的愁苦,也如眉峰顰蹙。分明是自己愁懷難遣,卻以為青山也充滿著離愁別剮恨;分明是自己愁眉緊鎖,卻以為青山也眉結(jié)不開。這種移情手段的嫻熟運用,把主人公的愁緒寫得更形象而豐滿。這里,詞人翻用“眉如春山”而成“雨外春山,會人意、與眉交皺”,讓原本無感的青山與主人公共懷愁緒;因楊柳擋住視線,而對當年手栽之柳產(chǎn)生怨恨之情,更突出了送別時情感的熱烈與真切。這樣,客觀環(huán)境與人的主觀情緒高度融合起來,主人公的內(nèi)心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表露。無論“銷魂”也好,惶恐也好,皺眉也好,都不能改變離別的既成事實,于是主人公的情緒更趨激越,由愁而至于恨:“望行舟漸隱,恨殺當年,手栽楊柳!敝麟m無理之極,卻情真意切。這是因為雖然柳絲萬條,卻無法挽住“可人”的行舟,只好任其遠去,直至最后消失在視線之外。三句警動異?芍^“無理而妙”。
下片承主人公的憂慮而來,緊扣題旨,全寫離情,由執(zhí)著而灑脫,境界頓寬,極變化騰挪之能事,但沒有極力鋪敘離別的寂寞凄涼和傷感苦楚,反而以別離時主人公安慰對方、勸他來信、望他明年來游三事表達主人公未別先盼再會的急切情懷,描繪出一個癡情專一但積極開朗的女性形象,表達了主人公對愛情的堅貞誠信和積極執(zhí)著,這是全詞的基調(diào)。過片似是自我解慰,從愛情的哲理思索中寬慰離別之苦!皠e離事,人生常有,底何須為著,成個消瘦?”人生有合即有離,有聚即有散,離合聚散,自古皆然,不必耿耿于懷而把自己折磨得這般消瘦。既然離別是一種普遍的人生體驗,那么就該達觀一些,灑脫一些。接著的“但若是”三句,承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之意,語極曠達而真摯,于愁山恨海之外另開一境,令人心情為之豁然開朗:在“別”字面前,主人公不再消極傷感,而是積極等待。她堅信雙方的感情是深厚堅實的,她忠實于自己的感情,發(fā)誓“便海角天涯,等是相守”。真正的愛情并不會為千山萬水所隔斷,只要彼此之間的感情不被流逝的歲月所沖淡,空間的距離是可以由心靈來彌合的。即便是身處海角天涯,也如同耳鬢廝磨、長相廝守。接下來,詞人又以率直明快的句子表達了主人公的希望,用“潮水西流,肯寄我,鯉魚雙否”表現(xiàn)了主人公殷切的期望。最后以主人公對重逢的企望作結(jié),突出了她對熾熱愛情、對往日歡樂的珍惜與回味,襯托出了如今慘別的凄苦與愁怨,也減少了許多臨別的凄惶,增加許多亮色,使人精神也為之振作,從悲苦的離愁中暫時脫身而出,沉緬于絢麗的憧憬之中,。
全詞曲曲折折,婉轉(zhuǎn)盡意,虛虛實實,巧妙傳情,語言自然而妥溜,明白而家常,樸素而無華,內(nèi)涵卻頗豐厚,表現(xiàn)手法亦多變化,句句有深味,字字帶真情。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望江怨·送別
清代:萬樹
春江渺,斷送扁舟過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遙比沙鷗小。
恨殘照,猶有一竿紅。怪人催去早。
譯文:
春江渺,斷送扁舟過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遙比沙鷗小。
春天的江面浩渺無邊,我目送著扁舟駛向遠方,直到被江岸的樹梢遮斷。無邊的愁云聚攏上來,風帆漸行漸遠,像小小的沙鷗飛向天邊。
恨殘照,猶有一竿紅。怪人催去早。
可恨那紅紅的夕陽還有一竿高,為什么要早早地催行呢?我不由得心生埋怨。
注釋:
春江渺(miǎo),斷送扁(piān)舟過林杪(miǎo)。愁云青未了,布帆遙比沙鷗小。
渺:同“淼”,有浩淼意,更有邈遠意。釋皎然《奉送袁高使君詔征赴行在》云:“遐路渺天末”。斷送:一般作消磨、棄絕、打發(fā)等義解,在這里均不甚妥切,實際是目送而至于盡(“斷”),極言所望之遠。杪:樹木的末梢。孫覿《西山超然亭》詩:“孤亭坐林杪,俯見飛鳥背。”布帆:布質(zhì)的帆。李白《秋下荊門》:“霜落荊州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恨殘照,猶有一竿紅。怪人催去早。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詞人以輕松語寫沉重的心情,雅韻與俗美兼具,雖用比興而無曲晦之感,毫不雕琢卻有流動之趣,離愁別緒躍然紙上。
這首四十個字的.小詞,題曰《送別》,此刻行人已去,但仍可見其行舟,詞大半從“舟”字著筆。春江水暖,一望綿遠,不見端際。詞人佇立江邊,目送行舟,水長天遠,似都沒有盡頭。次句緊承上句,仍是江邊人注目之所見:望呵,望呵,一直望到遠去的小舟過了樹木的梢頭。船已行遠,故所望之人似覺船已越過樹梢在前進。首二句十個字,將送者神情專注和船行漸遠的情狀,描繪極為精細。
下二句說,船越行越遠,船體已不可見,惟見點點白帆,比沙鷗還小。這里“青未了”從文義說接下句,指“布帆”,正“孤帆遠影碧空盡”時,惟有點點白帆可以望見。而愁如云積,是此時詞人的惑受!安挤b比沙鷗小”,可看乍寫實,但亦寓有對行者的祝愿。
最后說:“恨殘照,猶有一竿紅,怪人催去早。’“殘照”,夕陽、落日。孟浩然《同獨孤使君東齋作》:“竹間殘照人,池上夕陽浮!睔堈丈杏幸桓透,送者心中生“恨”,偏又有人“催去早”,呼喚早點回去,又怎能不“怪”!怪者,埋怨、責備,見怪也。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3
原文:
謝亭送別
唐代: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譯文: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唱完送別之歌你就解開行舟遠去,兩岸是青山紅葉,江水急急向東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傍晚酒醒人已遠去,只有滿天風雨送我離開那西樓。
注釋:
勞歌一曲解(jiě)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勞歌:本指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泛指送別歌。勞勞亭,在今南京市南面,李白詩有“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水急流:暗指行舟遠去,與“日暮酒醒”、“滿天風雨”共同渲染無限別意。
日暮(mù)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西樓即指送別的謝亭,古代詩詞中“南浦”、“西樓”都常指送別之處。
賞析:
這是許渾在宣城送別友人后寫的一首詩。這首詩前后兩聯(lián)分別由兩個不同時間和色調(diào)的場景組成。前聯(lián)以青山紅葉的明麗景色反襯別緒,后聯(lián)以風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筆法富于變化。而一、三兩句分別點出舟發(fā)與人遠,二、四兩句純用景物烘托渲染,則又異中有同,使全篇在變化中顯出統(tǒng)一。
“勞歌一曲解行舟”句寫友人乘舟離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習俗。“勞歌”,原本指在勞勞亭(舊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個著名的送別之地)送客時唱的歌,后來遂成為送別歌的代稱。勞歌一曲,纜解舟行,從送別者眼中寫出一種匆遽而無奈的情景氣氛。
“紅葉青山水急流”句寫友人乘舟出發(fā)后所見江上景色。時值深秋,兩岸青山,霜林盡染,滿目紅葉丹楓,映襯著一江碧綠的秋水,顯得色彩格外鮮艷。這明麗之景乍看似與別離之情不大協(xié)調(diào),實際上前者恰恰是對后者的有力反襯。景色越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別離的難堪,大好秋光反倒成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別賦》說:“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襯別離之悲,與此同一機杼。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姜齋詩話》)的藝術(shù)辯證法。
這一句并沒有直接寫到友人的行舟。但通過“水急流”的刻畫,舟行的迅疾讀者可以想見,詩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夾岸青山紅葉的江面上的情景也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凹薄弊职低赋鏊托姓摺傲魉翁薄钡男睦頎顟B(tài),也使整個詩句所表現(xiàn)的意境帶有一點逼仄憂傷、騷屑不寧的意味。這和詩人當時那種并不和諧安閑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本鋭t是表明詩的.前后聯(lián)之間有一個較長的時間間隔。朋友乘舟走遠后,詩人并沒有離開送別的謝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會。別前喝了點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緒不佳,竟不勝酒力睡著了。一覺醒來,已是薄暮時分。天色變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兩岸的青山紅葉都已經(jīng)籠罩在蒙蒙雨霧和沉沉暮色之中。而朋友的船,此刻更不知道隨著急流駛到云山霧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蒼茫黯淡,風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朧,追憶別時情景所感到的悵惘空虛,使詩人此刻的情懷特別凄黯孤寂,感到無法承受這種環(huán)境氣氛的包圍,于是默默無言地獨自從風雨籠罩的西樓上走了下來。(西樓即指送別的謝亭,古代詩詞中“南浦”、“西樓”都常指送別之處。)
第三句極寫別后酒醒的悵惘空寂,第四句卻并不接著直抒離愁,而是宕開寫景。但由于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與詩人當時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讀者完全可以從中感受到詩人的蕭瑟凄清情懷。這樣借景寓情,以景結(jié)情,比起直抒別情的難堪來,不但更富含蘊,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結(jié)尾別具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韻。
此詩主要表達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惆悵。前二句以青山紅葉的明麗景色反襯別緒,后二句以風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以描寫景色作為反襯的手法表達情感,筆法富于變化。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4
金陵歌送別范宣
石頭巉巖如虎踞,凌波欲過滄江去。
鐘山龍盤走勢來,秀色橫分歷陽樹。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跡隨東流。
白馬金鞍誰家子,吹唇虎嘯鳳凰樓。
金陵昔時何壯哉!席卷英豪天下來。
冠蓋散為煙霧盡,金輿玉座成寒灰。
扣劍悲吟空咄嗟,梁陳白骨亂如麻。
天子龍沉景陽井,誰歌玉樹后庭花。
此地傷心不能道,目下離離長春草。
送爾長江萬里心,他年來訪南山老。
古詩簡介
《金陵歌送別范宣》是詩人李白的七言古詩,全詩熔寫物、抒情、懷古、詠史、送人為一體,對歷史興衰的感懷,所含掙扎幽憤多,既有個人仕途不得志、懷才不遇之意,亦有對家國漸漸衰亡而憂慮,詩詞創(chuàng)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xiàn)為側(cè)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一旦感情興發(fā),就毫無節(jié)制的奔涌而出,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翻譯/譯文
石頭山崖石高聳如虎踞,山下波濤洶涌,猛虎欲趁勢凌波而去。
鐘山宛如巨龍盤旋逶迤而來,山上樹木蔥蘢,橫江岸而下,在歷陽縣內(nèi)蜿蜒延伸。
此地三百年來經(jīng)歷了四十多個皇帝,所有的功名事業(yè)都隨流水東去。
那騎白馬的是誰家的紈绔子弟?原來是侯景啊!吹著口哨,虎嘯著登上鳳凰酒樓。
往昔的金陵城多么壯觀,幾乎把天下英豪都席卷到了這里。
可如今,他們的皇冠都散為煙塵,他們的金玉寶座都變?yōu)槔浠摇?/p>
我為之扣劍悲歌,空自嘆息;梁陳朝代交替,戰(zhàn)爭殘酷,白骨滿地。
連皇帝也躲進了水井,最后被捕,誰還在詠唱多年陳后主的玉樹后庭花的曲子呢?
在此聽聞,真是傷心難言,眼前看到的只是離離的青草。
今日送你歸山,我的心和江水一起陪你逆流萬里,來年有機會一定去終南山看望你。
注釋
①石頭:山名,即今南京清涼山。
、阽娚剑杭醋辖鹕,在南京市區(qū)東。據(jù)張勃《吳錄》載,諸葛亮使至建業(yè),嘆曰:“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也!保ā短接[》卷一五六引)。
、蹥v陽:縣名,即今安徽和縣,與金陵隔江相望。
、芩氖诺廴偾铮菏捠口S注“按史書,自吳大帝建都金陵,后歷晉宋齊梁陳,凡六代,共三十九主。此言四十馀帝者,并其間推尊者而混言之也。自吳大帝黃武元年壬寅歲至陳禎明三年乙酉,共三百六十八年。吳亡后歇三十六年,只三百三十二年,此言三百秋者,舉成數(shù)而言耳。”
、莅遵R金鞍誰家子:指侯景,梁代叛將!读簳ず罹皞鳌罚骸捌胀ㄖ,童謠曰:‘青絲白馬壽陽來。’后景果乘白馬,兵皆青衣。”
、薮荡交[鳳皇樓:《梁書·武帝紀》注“太清二年秋八月戊戌,侯景舉兵反!笔捠抠澴ⅲ骸疤┣,梁武帝年號。時遭侯景之亂,困于臺城,以所求不供,憂憤寢疾,崩于凈居殿,乃泰清三年五月丙辰也。”關(guān)囚,指囚武帝于臺城。全詩校:“一作吹唇虎嘯鳳皇樓!
、咛熳樱褐戈惔鰢愂鍖殹!蛾悤ず笾骷o》:“后主聞(隋)兵至,從宮人十馀出后堂景陽殿,將自投于井,袁憲侍側(cè),苦諫不從,后閣舍人夏侯公韻又以身蔽井,后主與爭久之,方得入焉。及夜,為隋軍所執(zhí)!
⑧玉樹后庭花:相傳為陳后主陳叔寶所作,其詞輕艷,被稱為亡國之音。
、崮仙嚼希褐干躺剿酿。商山為終南山支脈,故曰“南山老”。老,全詩校:“一作皓!
賞析/鑒賞
這首詩開篇以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的地形之固勝引入至對歷史的追思和感慨。借“鐘山龍蟠,石城虎踞”的.典故道出金陵城的帝王氣象,而長江更成天塹,為王朝抵擋住了北方政權(quán)的入侵,偏安于江左的六朝人飲酒作樂,詠歌尋歡。但李白并非旨在寫六朝的輝煌,頸聯(lián)中的“空”字透露出了衰亡氣息!八氖嗟廴偾,功名事跡隨東流”,蓋言金陵為帝都歷史已久,王琦注《金陵歌送別范宣》中指出“自孫權(quán)定都建業(yè)(金陵),傳四主”,晉元帝南渡時,金陵已是歷時五十九年的“舊長安”,隨后又經(jīng)宋、齊、梁、陳四朝,帝王大業(yè)共傳三百三十余年。接著思維的觸角又伸向侯景破丹陽之童謠傳說,從而引出對往昔的追念“金陵昔時何壯哉,席卷英豪天下來”,接續(xù)而后又轉(zhuǎn)寫豪華落盡的悲涼,進一步抒發(fā)面對歷史的滄桑之感。
“冠蓋散為煙霧盡,金輿玉座成寒灰”這一句之內(nèi)的時空跨越與今昔對比令人心驚而頓感悲涼,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由先前的氣勢雄大轉(zhuǎn)為懷古悼今、感時傷物的傷感凄涼。扣劍悲吟空咄嗟,梁陳白骨亂如麻。天子龍沉景陽井,誰歌玉樹后庭花。歷史的風云變幻、戰(zhàn)爭的離亂凄慘、朝代的更迭替代都委婉深沉地寓于其中。這首歌行體送別詩開篇描寫石頭鐘山的形勝,將大半部分用于追述與金陵一地有關(guān)的重要歷史事件。直到篇末才道出送別之意!八蜖栭L江萬里心,他年來訪商山皓!痹谝黄畠(nèi)將寫物、懷古、詠史、送人、抒情都囊括其中。
全詩整體上,前四句主要是以觸景生情為主,描繪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的雄奇壯觀,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大自然的神奇壯麗圖,妙筆生輝,令人心旌搖蕩。接著八句詩詞借“鐘山龍蟠,石城虎踞”的典故道出金陵城的帝王氣象,抒寫六朝豪華落盡的悲涼,委婉深沉,滄桑之感油然而生,今昔對比,盡顯頓感悲涼。最后八句詩詞描繪朝代更迭替代、戰(zhàn)爭離亂之凄慘,六朝人飲酒作樂,詠歌尋歡,再也一去不復回。
全詩熔寫物、抒情、懷古、詠史、送人為一體,對歷史興衰的感懷,所含掙扎幽憤多,既有個人仕途不得志、懷才不遇之意,亦有對家國漸漸衰亡而憂慮,詩詞創(chuàng)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xiàn)為側(cè)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一旦感情興發(fā),就毫無節(jié)制的奔涌而出,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5
送別詩
朝代: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翻譯
楊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楊花漫天飛舞。
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飛盡,借問一聲遠行的人什么時候回來呢?
賞析
這首出自隋朝的《送別》,其作者已無法考證,然而詩中借柳抒發(fā)的那份戀戀不舍的心境,卻流傳至今。據(jù)說,折柳送別的`風俗始于漢代。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速長,角它送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征著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而我們今天從詩歌中所看到的用“柳”來表現(xiàn)離情別緒的詩句,要早于這種“習俗”。
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飛盡,借問一聲遠行的人什么時候回來呢
注:古人常折楊柳枝表送別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此時表面是送別詩實際表達的是對隋朝滅亡的詛咒,因為隋煬帝姓楊。
這又另一種解釋:
末兩句寫春已歸去而人未歸來。折柳,本意在贈別;今柳條折盡,則意味著離別已久,睹舊物而懷遠人。飛花,本意指春暮;今楊花飛盡,則意味著春歸已久,覺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題旨,問夫歸否;說明她已憂思滿懷,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巖迸涌而出。其氣度韻味,自不尋常。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0-14
《送別》原文及翻譯賞析05-11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08-08
《山中送別》原文及翻譯賞析06-11
《送別》原文及翻譯賞析集錦12-07
《長亭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04-22
【推薦】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06-12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精】06-12
送別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
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熱門】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