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雞卵的研究的教案說課稿
一、教材內容分析
在課程標準中,本課內容屬于“生命世界”領域的“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一——生物的繁殖”范疇。具體要求如下:知道繁殖是生命的特征;知道動物和植物都需要通過繁殖延續(xù)物種,知道許多動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動物的卵都要經過受精后才能產生新的生命。
在教材中,本課是教科版四年級下冊“新的生命”單元的第六課《動物的卵》的一個課時——雞卵的研究。一至五課重點探究植物的繁殖,而本課是探究動物繁殖的第一課,與第七課一起幫助學生建立起“繁殖也是動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概念。
二、學情分析
四年一期的學生,經歷過鳳仙花的種植及觀察,對植物的繁殖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些器官的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如植物的根向下生長并長有根毛,能吸收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順序對物體進行細致的觀察探究并得到新知識,并能對一些結構的功能做出合理的推測。
關于本節(jié)課的研究對象——雞卵,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已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認識,如:雞蛋含有營養(yǎng)物質,雞蛋可以孵出小雞,雞蛋里有蛋白和蛋黃等。但沒有將雞卵作為繁殖結構進行系統(tǒng)的觀察,也不知道雞卵的結構與新生命之間的聯(lián)系。
三、教學方法及策略
宏觀上來看,本課內容屬于形態(tài)學范疇,是一節(jié)典型的觀察課。通過圖片和視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親歷以觀察為主、解剖為輔的學習過程,對雞卵結構的知識進行內化,并通過學生的`自主分析及推測滲透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相關的核心概念。
四、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雞卵的結構由外到內主要包括卵殼、氣室、卵殼膜,卵白、系帶、卵黃膜、卵黃以及胚盤,它們在雞卵發(fā)育成小雞的過程中都有各自的作用。
2.小雞由雞卵發(fā)育而來;
過程與方法:
1.用解剖和觀察實物的方法了解雞卵的結構特點;
2.根據雞卵各部分的結構特點推斷其在發(fā)育新生命過程中的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能運用多種感官對事物進行觀察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根據物體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推測其相關功能的能力。
教學重點:用解剖和觀察實物的方法了解雞卵的結構特點;
教學難點:以雞卵各部分的結構特點為依據推斷其在發(fā)育新生命過程中的作用。
五、教學準備
1.多媒體材料:教學、視頻《雞卵內的21天》、實物投影儀。
2.演示材料:培養(yǎng)皿一套,煮熟的雞卵一枚,生雞卵一枚,鑷子一把,放大鏡一把。
3.分組材料:每組培養(yǎng)皿一套,生雞卵一枚,鑷子一把,放大鏡三把、實驗記錄單一份。
六、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 引出觀察任務
。ǘ┲笇в^察方法 分組觀察雞卵
。ㄈ﹨R報雞卵結構 推測功能作用
(四)總結延伸
七、授課效果教學反思
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雞卵孵化的視頻,讓平時作為食物的雞蛋變成較為陌生的繁殖結構,較好的激發(fā)學生對雞卵結構的探究欲望,試教時更有孩子在視頻結束后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同時,也達到了直入主題的目的。
【雞卵的研究的教案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雞卵研究》教學設計07-04
小學科學《雞卵的研究》教學設計11-05
動物的卵說課稿04-13
動物的卵說課稿09-22
動物的卵說課稿范文04-11
《動物的卵》教案設計11-26
《雞媽媽和雞寶寶》教案02-14
雞媽媽和雞寶寶教案04-18
雞媽媽和雞寶寶教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