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凳湖教案
高一語文教案 《瓦爾凳湖》
瓦爾凳湖(節(jié)選)教案
1.文本全解。
(1) 作者簡介
《瓦爾登湖》的作者亨利梭羅 (1817 — 1862) ,出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 1833 — 1837 年就學并畢業(yè)于哈佛大學; 1838 — 1840 年回到家鄉(xiāng),執(zhí)教兩年。他與愛默生的交誼獨厚, 1841 — 1843 年,他曾以友人和助手的身份在愛默生家待過一段時間,并受到愛默生的鼓勵和思想的影響。 1845 年,他就單身只影,跑進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獨居到 1847 年才回到康城。 1848 年他又住在愛默生家里; 1849 年,他完成了一本叫做《康科德河和梅里麥克河上的一星期》的書。差不多同時,他發(fā)表了一篇名為《消極反抗》 (On Civd Dmobedience) 的極為著名的、很有影響的論文。
1854 年,出版《瓦爾登湖》。隨著時間的推移, 《瓦爾登湖》的影響越來越大。 1860 年末,梭羅由于不肯取消一次約定的講演而得了嚴重的感冒,后來轉為氣管炎,最后變成急性肺結核,后來病情惡化,于 1862 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僅 44 歲。
(2) 基本解讀。
《瓦爾登湖》是一部文筆細膩優(yōu)美、風格清新流暢的散文隨筆。在梭羅看來,城市生活是令人厭惡的,在那里,人的生命被物質享受消磨掉了。為了物質生活的享樂,人們終日疲于奔命,生活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1845 年,他單身只影,住進了在瓦爾登湖邊自己蓋起來的木屋。梭羅正是帶著對現(xiàn)實生活的懷疑才來到林中投入這種實驗生活的,他并非存心抵制現(xiàn)代文明。在這間木屋里,他觀察著,傾聽著,感受著,沉思著,并且夢想著,他不是逃避人生,而是在探索人生。他在《瓦爾登湖》的第二章“隱居之原因”中,說: “我隱居林中,因為我希望活得從容,只和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周旋?次揖烤鼓芊耦I略其中的奧妙,以免待我將死之時,才發(fā)現(xiàn)我原來是枉度此生。生命是如此寶貴,我不想枉度人生;除非有這種必要,我也不愿聽天由命。我想深入生命,攝取其精華。我想借此堅忍不拔與精心簡樸的方式,剔除生活中的一切贅疣;以大刀闊斧的方法,摘取生命之核,顯其最根本之面目。生命如是無核之果,我也必將此大哀顯露給世人,如能通過體驗而獲正果,也可將其福音帶給世人。” 《瓦爾登湖》便是他這段生活與思想的真實記錄。
本文節(jié)選自梭羅的《瓦爾登湖》中的“湖”。文章細膩地描寫了瓦爾登湖的湖光山色。文章一開始介紹瓦爾登湖的面積、環(huán)境等情況。接著細膩地描寫瓦爾登湖的顏色,隨著遠觀近看,四季流轉,氣候變化,湖水呈現(xiàn)不同顏色,讓人覺得奇妙無窮。之后,又反復描寫了湖水的清澈純凈。在這里,一切都是純潔無瑕,自然本色,未經任何污染。作者娓娓道來,使人覺得作者之心與這一派美麗幽靜的自然景象融為一體。瓦爾登湖之景隨著季節(jié)的流轉而變遷,而作者之情卻始終如一。純凈的湖水正是作者心境的反映。在這純凈的世界中,傾聽松風天籟,靜觀山光湖色,玄思妙想,從容悠然,人可以貼近自然,省悟內心,享受生命,完善自我。最后一個段落,作者感嘆隨著世事的更替,曾在湖邊飲用過湖水的部落一個又一個消失了,但湖水依舊清純、碧綠。這個早已存在的瓦爾登湖被人遺忘了,但它依然堅持著自身的純潔。
《瓦爾登湖》中的描寫充滿詩意的情趣。它沒有華麗的語言,一切都只是平平道來,就像瓦爾登湖那樣平淡、感性和透明,給人視覺神經的沖擊和心靈感受。只有當作者滌除了所有塵世的雜念,與瓦爾登湖的自然之美融為一體,才能對那一泓如許清澈的湖水的體察做到細致人微,并且充滿著詩意,給人寧靜致遠的力量。
2 習題解說。
(1) 第一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讓學生通過對瓦爾登湖“堅持著自身的純潔”的描寫思考人類應該有一個怎樣的理想家園。
參考答案:文中所描寫的湖水的顏色盡管有很多變化,但都不是湖水本身的變化。視角的轉移、天氣的變化、湖水深淺不同,給人多種顏色變化的視覺感受,其實湖水本身是清澈五色的,以至于連鱸魚的橫行條紋都清晰可辨,你會感到這種魚是逃離塵世,到這清靜世界定居的”。掉到湖中的斧頭, “如果不把它吊上來,它會一直保持這個姿態(tài),直到斧頭爛掉”。 “大概陸陸續(xù)續(xù)有不少部落在湖邊飲用過湖水,連連贊嘆不已并測試它的深邃,接著又隨世事的更替,一個又一個消失了,但湖水依舊清純、碧綠,一個春天也沒漏掉 ! ”
“堅持著自身的純潔”,其實寄托著梭羅的人生理想。 “或許上溯到亞當和夏娃被趕出伊甸園之時,那個春天的早晨,瓦爾登湖已經存在于天地間”,人們已經遺忘了瓦爾登湖的存在,但它依然是那么清澈純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感受到物質文明給人們帶來的“先進”,為機械化生產帶來的高速發(fā)展而傾倒,對物質的追求日益顯露?蛇@就是人類的理想家園 ? 就是人們的精神歸宿 ? 梭羅住進瓦爾登湖邊,過著一種簡樸的生活,這應該也是要“堅持自身的純潔”。
(2) 第二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本題的主旨是欣賞《瓦爾登湖》中的描寫手法。
參考答案:例子:
而瓦爾登湖更為出奇,甚至站在同一點上,湖水也忽藍忽綠。俯仰于天地之間,它同時兼?zhèn)淞藘煞N顏色。從山頂看去,它呈現(xiàn)藍天的色彩,走近湖邊,看見岸邊細沙淺水處,水泛著黃澄澄的水波;再遠一點,呈現(xiàn)淡綠,愈遠色澤愈深,最后水波蕩漾呈現(xiàn)一色的黛綠……
作者沒有直接抒情,但在這些描寫之中,可以體會到作者的明凈無塵,悠然自得的心境。因為只有在心中毫無雜念而與自然融為一體之時,才可能靜觀瓦爾登湖的水色如此細微的變化;幾乎不需要什么華麗的形容詞,就把湖水顏色的變化描寫得充滿情趣。作者之心與自然之物交融,正所謂“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 王國維語 )
(3) 第三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讓學生通過兩篇文章的比較,進行個性化的探究,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做更深入的思考。
參考答案: 《黃山記》的作者主要強調人與自然關系的變化,其第二部分回顧人們登黃山的歷史,目的也是要說明社會發(fā)展了,古人不能去的,今天已不再是艱險。作者要說明的是“文明這江山,這時代,正是這樣,屬于少數(shù)人的幸福已屬于多數(shù)人”。人在大自然的面前充滿著自豪。而《瓦爾登湖》的作者卻是強調回歸自然,他不是要存心抵制文明,而是要對人類的理想家園作深入的思考。
學生贊賞誰的態(tài)度,都應該從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角度進行思考。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所謂戰(zhàn)勝自然,并不表明人類可以凌駕于自然之上。人離不開自然,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在理解所謂回歸自然的問題時,要讓學生理解,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是必然的,是不可阻擋的,,但人類的文明發(fā)展不應該以毀壞自己的家園為代價。應該思考生命的本質是什么,人類應該怎樣詩意地棲居于地球。
3 、相關資料。
《瓦爾登湖》是本靜靜的書,極靜極靜的書,并不是熱熱鬧鬧的書。它是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它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如果你的心沒有安靜下來,恐怕你很難進入到這本書里去。我要告訴你的是,在你的心靜下來以后,你就會思考一些什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問題時,你才有可能和這位亨利梭羅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則。
這位梭羅先生是與孤獨結伴的。他常常只是一個人。他認為沒有比孤獨這個伴兒更好的伴兒了。他的生平十分簡單,十分安靜。 1817 年梭羅生于康科德城;就學并畢業(yè)于哈佛大學 (1833 — 1837 年 ) ;回到家鄉(xiāng),執(zhí)教兩年 (1838 — 1844 年 ) 。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家里 (1841 — 1843 年 ) , 當門徒,又當助手,并開始嘗試寫作。到 1845 年,他就單身只影,拿了一柄斧頭,跑進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獨居到 1847 年才回到康城。 1848 年他又住在愛默生家里; 1849 年,他完成了一本叫做《康科德河和梅里麥克河上的一星期 ) 的書。差不多同時,他發(fā)表了一篇名為《消極反抗》 (On Civil Disobedience) 的極為著名的、很有影響的論文。按字面意義,這也可以譯為“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后面我們還要講到它。然后,到了 1854 年,我們的這本文學名著《瓦爾登湖》出版了。本書有了一些反響,但開始的時候并不大。隨著時間的推移, 它的影響越來越大。 1859 年,他支持了反對美國蓄奴制度的運動;當這個運動的領導人約翰布朗被逮捕,且被判絞刑處死時,他發(fā)表了為布朗辯護和呼吁的演講,并到教堂敲響鐘聲,舉行了悼念活動。此后他患了肺病,醫(yī)治無效,于 1862 年病逝于康城,年僅 44 歲。他留下了 ( 日記 )39 卷, 自有人給他整理,陸續(xù)出版,并有多種版本和多種選本問世。
他的一生是如此之簡單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獨而芬芳。也可以說,他的一生十分不簡單,也毫不孤獨。他的讀者將會發(fā)現(xiàn),他的精神生活十分豐富,而且是精美絕倫,世上罕見。和他交往的人不多,而神交的人可就多得多了。
他對自己的出生地, 即馬省的康城,深感自豪?党鞘潜l(fā)了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首義之城。他說過,永遠使他驚喜的是他“出生于全世界最可尊敬的地點”之一,而且“時間也正好合適”,適逢美國知識界應運而生的、最活躍的年代。在美洲大陸上,最早的歐洲移民曾居住的“新英格蘭”六州,正是美國文化的發(fā)祥之地。而正是在馬省的康城,點燃了美國精神生活的輝耀火炬。小小的康城,風光如畫。一下子,那里出現(xiàn)了四位大作家:愛默生,霍桑,阿爾考特和他,梭羅。 1834 年,愛默生定居于康城, 曾到哈佛大學作了以 ( 美國學者》為題的演講。愛默生演講,撰文, 出書,宣揚有典型性的先知先覺的卓越的人, 出過一本《卓越的人 ) ,是他的代表作。他以先驅者身份所發(fā)出的.號召,給了梭羅以深刻的影響。
在愛默生的推動之下,梭羅開始給《日晷 } 雜志寄詩寫稿了。但一位要求嚴格的編輯還多次退了他的稿件。梭羅也在康城學院里作了一次題為 { 社會》的演講,而稍稍引起了市民的注意。到 1841 年,愛默生就邀請了梭羅住到他家里去。當時愛默生大肆宣揚他的唯心主義先驗論,聚集了一班同人,就像辦了個先驗主義俱樂部似的。但梭羅并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先驗主義者。在一段日記中他寫著: “人們常在我耳邊叮吟,用他們的美妙理論和解決宇宙問題的各種花言巧語,可是對我并沒有幫助。我還是回到那無邊無際,亦無島無嶼的汪洋大海上去,一刻不停地探測著、尋找著可以下錨,緊緊地抓住不放的一處底層的好!
本來梭羅的家境比較困難,但還是給他上了大學,并念完了大學。然后他家里的人認為他應該出去闖天下了?墒撬麉s寧可回家鄉(xiāng),在康城的一所私立中學教教書。之后不久,只大他一歲的哥哥約翰也跑來了。兩人一起教書。哥哥教英語扣數(shù)學,弟弟教古典名著、科學和自然史。學生們很愛戴他們倆。亨利還帶學生到河上旅行,在戶外上課、野餐,讓學生受到以大自然為課堂,以萬物.為教材的生活教育。一位朋友曾稱梭羅為“詩人和博物學家”,并非過譽。他的生活知識是豐富,而且是淵博的。當他孤獨時,整個大自然成了他的伴侶。據(jù)愛默生的弟弟回憶,梭羅的學生告訴過他:當梭羅講課時,學生們靜靜地聽著,靜得連教室里掉下一根針也能聽得清楚。
1839 年 7 月,一個 17 歲的少女艾倫西華爾來到康城,并且訪問了梭羅這一家子。她到來的當天,亨利就寫了一首詩。五天后的日記中還有了這么一句: “愛情是沒有法子治療的,唯有愛之彌甚之一法耳!边@大約就是為了艾倫的緣故寫的。不料約翰也一樣愛上了她,這就使事情復雜化了。三人經常在一起散步,在河上劃船。登山觀看風景,進入森林探險,他們還在樹上刻下了他們的姓氏的首字。談話是幾乎沒完沒了的,但是這個幸福的時間并不長久。
這年的一天,哥兒倆曾造起了條船。 8 月底,他們乘船沿著康科德河和梅里麥克河上作了一次航行。在旅途上,一切都很好,只是兩人之間已有了一些微妙的裂紋,彼此都未言明,實際上他們已成了情敵。后來約翰曾向她求婚而被她拒絕了。再后來,亨利也給過她一封熱情的信,而她回了他一封冷淡的信。不久后,艾倫就嫁給了一個牧師。這段插曲在亨利心頭留下了創(chuàng)傷。但接著發(fā)生了一件絕對意想不到的事。 1842 年的元旦,約翰在一條皮子上磨利他的剃刀片刀刃時,不小心劃破了他的左手中指。他用布條包扎了,沒有想到兩三天后化膿了,全身疼痛不堪。趕緊就醫(yī), 已來不及,他得了牙關緊閉癥,敗血病中之一種。他很快進入了彌留狀態(tài)。 10 天之后,約翰竟此溘然長逝了。突然的事變給了亨利一個最沉重的打擊。他雖然竭力保持平靜, 回到家中卻不言不語。一星期后,他也病倒了,似乎也是處于牙關緊閉癥。幸而他得的并不是這種病,是處于心理痛苦引起的心身病狀態(tài)。整整 3 個月,他都處在這個病中,到 4 月中他又出現(xiàn)在園子里了,才漸漸地恢復過來。
那年亨利寫了好些悼念約翰的詩。在《哥哥,你在哪里》的詩中,他問道: “我應當?shù)侥睦锶ふ夷愕纳碛?? /沿著鄰近的那條小河,/我還能否聽到你的聲音 ? ”答復是他的兄長兼友人, 約翰已經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了。他們結了綢繆,他已以大自然的容顏為他自己的容顏了,以大自然的表情表達了他自己的意念……大自然已取走了他的哥哥,約翰已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從這里開始,亨利才恢復了信心和歡樂。他在日記中寫著: “眼前的痛苦之沉重也說明過去的經歷的甘美。悲傷的時候,多么地容易想起快樂 ! 冬天,蜜蜂不能釀蜜,它就消耗已釀好的蜜!边@一段時間里,他是在養(yǎng)病,又養(yǎng)傷;在蟄居之中,為未來做準備;在蓄勢,蓄水以待開閘了放水,便可以灌溉大地。
在另一篇日記中,他說: “我必須承認,若問我對于社會我有了什么作為,對于人類我已致送了什么佳音,我實在寒酸得很。無疑我的寒酸不是沒有原因的,我的無所建樹也并非沒有理由的。我就在想望著把我的生命的財富獻給人們,真正地給他們最珍貴的禮物。我要在貝殼中培養(yǎng)出珍珠來,為他們釀制生命之蜜。我要陽光轉射到公共福利上來。我沒有財富要隱藏。我沒有私人的東西。我的特異功能就是要為公眾服務。唯有這個功能是我的私有財產。任何人都是可以天真的,因而是富有的。
我含蓄著,并養(yǎng)育著珍珠,直到它的完美之時!
恢復健康以后的梭羅又住到了愛默生家里。稍后,他到了紐約,住在市里的斯丹頓島上,在愛默生弟弟的家里。他希望能開始建立起他的文學生涯來。恰恰因為他那種獨特的風格,并不是能被人,被世俗社會所喜歡的,想靠寫作來維持生活也很不容易,不久之后,他又回到了家鄉(xiāng)。有一段時間,他幫助他父親制造鉛筆,但很快他又放棄了這種尚能營利的營生。于是到了 1844 年的秋天,愛默生在蓖爾登湖上買了一塊地。當這年過去了之后,梭羅得到了這塊土地的主人的允許,可以讓他“居住在湖邊”。終于他跨出了勇敢的一步,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 1845 年 3 月尾,我借來一柄斧頭,走到瓦爾登湖邊的森林里,到達我預備造房子的地方,開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聳入云而還年幼的白松,來做我的建筑材料……那是愉快的春日,人們感到難過的冬天正跟凍土一樣地消融,而蟄居的生命開始舒伸了。”
7 月 4 日,恰好那一天是獨立日,美國的國慶,他住進了自己蓋起來的湖邊的木屋。在這木屋里,這湖濱的山林里,觀察著,傾聽著,感受著,沉思著,并且夢想著,他獨立地生活兩年又多一點時間。他記錄了他的觀察體會,他分析研究了他從自然界里得來的音信、閱歷和經驗。決不能把他的獨居湖畔看作是什么隱士生涯。他是有目的地探索人生,批判人生,振奮人生,闡述人生的更高規(guī)律。
并不是消極的,他是積極的;并不是逃避人生,他是走向人生,并且就在這中間,他也曾用他自己的獨特方式,投身于當時的政治斗爭。
那發(fā)生于一個晚上, 當他進城去到一個鞋匠家中,要補一雙鞋時,忽然被捕,并被監(jiān)禁在康城監(jiān)獄中。原因是他拒絕交付人頭稅。他之拒付此種稅款已經有六年之久。他在獄中住了一夜,毫不在意。第二天,因有人給他付清了人頭稅,就被釋放。出來之后,他還是去到鞋匠家里,等補好了他的鞋,然后穿上它,又和一群朋友跑到幾里外的一座高山上,漫游在那兒的什么州政府也看不到的越橘叢中——這便是他的有名的入獄事件。
在 1849 年出版的《美學 ) 雜志第一期上,他發(fā)表了一篇論文,用的題目是 ( 對市政府的抵抗》。在 1866 年 ( 他去世已四年 ) 出版的《一個在加拿大的美國人,及其反對奴隸制和改革的論文集》收入這篇文章時,題目改為《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 ) 。此文題目究竟應該用哪一個,讀書界頗有爭論,并有人專門研究這個問題。我國一般地慣用了《消極反抗》的題名,今承其舊,不再改變。文中,梭羅并沒有發(fā)出什么政治行動的號召,這毋寧說正是他一貫倡導的所謂“更高的原則”中之一項。他認為政府自然要做有利于人民的事,它不應該去干擾人民。但是所有的政府都沒有做到這一點,更不用說這個保存了奴隸制度的美國政府了,因此他要抗議和抵抗這一個政府,不服從這一個政府。他認為,如果政府要強迫人民去做違背良心的事,人民就應當有消極抵抗的權利,以抵制它和抵抗它。這篇 ( 消極抵抗 ) 的論文,首先是給了英國工黨和費邊主義者以影響,后來又對以絕食方式反對英帝國主義的印度圣雄甘地的“不合作運動”與“非暴力主義”有很大的作用,對于 1960 年馬丁路德金,在非洲爭取民權運動也有很大的作用,對托爾斯泰的“勿以暴抗暴”的思想也有影響, 以及對羅曼羅蘭也有一些影響。
梭羅是一生都反對蓄奴制度的,不止一次幫助南方的黑奴逃亡到自由的北方。在 1845 年的消極反抗之后,他還寫過《馬省的奴隸制》 (1854 年 ) 一文,他和愛默生一起支持過約翰布朗。 1859 年 10 月,布朗因企圖襲擊哈潑斯渡口失敗而被捕, 11 月刑庭判處布朗以絞刑,梭羅在市會堂里發(fā)表了《為 約翰布朗請愿》的演說。布朗死后, 當?shù)夭辉试S給布朗開追悼會時,他到市會堂敲響大鐘,召集群 眾舉行了追悼會。梭羅關于布朗的一系列文章和行動都是強烈的政治言行。
這期間,梭羅患上了肺結核癥,健康明顯地變壞。雖然去明尼蘇達作了一次醫(yī)療性的旅行,但病情并未好轉。他自知已不久人世了。在最后的兩年里,他平靜地整理日記手稿,從中選出一些段落來寫成文章,發(fā)表在《大西洋月刊》上。他平靜安詳?shù)亟Y束了他的一生,死于 1862 年 5 月 6 日,未滿 45 歲。
梭羅生前只出版了兩本書。 1849 年自費出版了 < 康科德河和梅里麥克河上的一星期》,這書是他在瓦爾登湖邊的木屋里寫的, 內容是哥兒倆在兩條河上旅行的一星期中,大段大段議論文史哲和宗教等等。
他的第二本書就是 ( 瓦爾登湖 ) 了,于 1854 年出版。起初沒有受到應有的注意,這本書的影響越來越大,業(yè)已成為美國文學中的一本獨特的、卓越的名著。
以上只是梭羅生平的一個簡單的介紹。下面再說一點他的這本書。
隨著時光的流逝, 對于《瓦爾登湖 > ,不需多說什么,只是還要重復一下,這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其分析生活,批判習俗,有獨到之處。
自然頗有一些難懂的地方,作者自己也說過, “請原諒我說話晦澀”,例如那失去的獵犬,栗色馬和斑鳩的寓言,愛默生的弟弟愛德華問過他是什么意思。他反問: “你沒有失去嗎 ? ”卻再也沒有回答了。有的評論家說,梭羅失去過一個艾倫 ( 斑鳩 ) ,—一個約翰 ( 獵犬 ) ,可能還失去了一個拉爾夫
( 栗色馬 ) 。誰個 又能不失卻什么呢 ?
本書內也有許多篇頁是形象描繪,優(yōu)美細致,像湖水的純潔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綠;有一些篇頁說理透徹,十分精辟,有啟發(fā)性。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書,至今還未失去它的意義。在白晝的繁忙生活中,我有時讀它還讀不進去,似乎我異常喜歡的這本書忽然又不那么可愛可喜了,似乎覺得它什么好處也沒有,甚至弄得將信將疑起來。可是黃昏以后,心情漸漸的寂寞和恬靜下來,再讀此書,則忽然又頗有味,而看的就是白天看不出好處辨不出味道的章節(jié),語語驚人,字宇閃光,沁人心脾,動我衷腸。到了夜深人靜,萬籟無聲之時,這《瓦爾登湖 ) 毫不晦澀,清澄見底,吟誦之下,不禁為之神往了。
應當指出,這本書是一本健康的書,對于春天,對于黎明,作了極其動人的描寫。讀著它,自然會體會到,一股向上的精神不斷地將讀者提升、提高。書已經擺在讀者面前了,我不必多說什么了,因為說得再好,也比不上讀者直接去讀了。
人們常說,作家應當找一個僻靜幽雅的去處,去進行創(chuàng)作;信然,然而未必盡然。我反而認為,讀書確乎在需要一個幽靜良好的環(huán)境,尤其讀好書,需要的是能高度集中的精神條件。讀者最需要有一個樸素淡泊的心地。讀《瓦爾登湖》如果又能引起讀者跑到一個山明水秀的、耒受污染的地方去的興趣,就在那樣的地方讀它,就更是相宜了。
梭羅的這本書近年在西方世界更獲得重視。嚴重污染使人們又向往瓦爾登湖和山林的澄凈的清新空氣。梭羅能從食物、住宅、衣服和燃料,這些生活之必需出發(fā),以經濟作為本書的開篇,他崇尚實踐,含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瓦爾凳湖教案】相關文章:
瓦爾登湖教案04-11
《瓦爾登湖》教案范文01-12
《瓦爾登湖》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12-06
瓦爾登湖 教案教學設計12-06
《瓦爾登湖》語錄05-24
梭羅《瓦爾登湖》07-29
《瓦爾登湖》有感01-20
小班平衡凳游戲教案03-29
搶凳游游戲教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