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它們吸水嗎》教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對水的滲透能力,與材料的組成和結構有關。
過程與方法:
1.用觀察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選擇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發(fā)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材料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約資源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用觀察的方法比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吸水性與材料的組成和結構有關。
教學準備
學生(每小組):
1.大小、厚度盡量相同的紙片、塑料片、鐵片、木片(紋理較疏松的)各一片;稀釋的紅墨水、滴管。
2.放大鏡、餐巾紙、鉛畫紙。
3.浸泡好的廢報紙、筷子、棉布
老師:古代造紙的錄像。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小游戲:各取所需
具體規(guī)則:教師出示木頭、紙、鐵、塑料,讓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材料,并簡單說明理由。具體情境設置舉例:做一個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導語:剛才同學們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了不同的材料,我們認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我們把材料對水的滲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這節(jié)課,讓我們來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誰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盡量相同的紙片、塑料片、鐵片、木片(紋理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誰更容易吸水,為什么這樣想?把猜測結果記錄在實驗記錄單上。
2.怎么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呢?出示稀釋的紅墨水、滴管,我們請這兩位朋友來幫忙,你們打算怎么做?(學生小組設計實驗,只要求簡單設想)
3、教師補充觀察、實驗要點:
、伲畬嶒灥墓叫裕翰牧系拇笮『癖、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盡量保持相同。
②.從側面觀察水滴的變化,既要觀察水滴的變化,也要關注材料遇水部分的變化。
、郏⒁庥涗,可以用圖畫和語言相結合,來描述觀察到的觀察。
、埽鶕(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把四種材料按吸水性從強到弱排序?斓男〗M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關?
4.學生分組實驗后匯報。
可預期的發(fā)現(xiàn):
①.紙的.吸水能力最強、木頭次之、塑料和鐵最弱。
、冢埡湍绢^都能把水吸到內(nèi)部,它們的表面比較粗糙,可能中間有空隙。
三、紙的觀察
1.提供放大鏡、餐巾紙、鉛畫紙。
導語:紙的吸水性最強,有些同學猜想紙的中間可能有空隙,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更仔細地來觀察兩種紙吧。
2、我們可能用什么方法進行更深入的觀察呢?進行觀察方法的指導(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鏡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順序。
3、小組觀察后全班交流。學生可能會說出許多紙的特點,均應給予肯定,要注意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向紙的纖維和結構上去。
4、我們在鉛畫紙和餐巾紙里都發(fā)現(xiàn)了纖維,紙的纖維是怎么樣的呢?我們可以把紙放入水中,輕輕攪拌一下,進行觀察。(學生觀察懸浮在水中的紙纖維)
四、介紹造紙術
導語: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紙是由許多纖維組成的。但不知道同學們了解過沒有,世界上第一張紙正是由我們中國人造出來的呢!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我們來看一看古人是怎樣造紙的,想想跟我們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關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紙的錄像。
說說古人造紙與我們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纖維)
五、我們來造一張紙
1.有沒有興趣用短纖維來造一張紙呢?出示造紙方法。
2.出示浸泡好的廢報紙。學生動手造一張紙.
3.觀察:我們造的紙是怎么樣的?與我們使用的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相同:都由纖維組成,里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紙纖維疊加的方式等。
4、我們能造一張厚薄均勻一些的紙嗎?紙也有不同的種類,它們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六、課堂小結:
1、通過對紙的研究,我們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與什么有關了嗎?
2、用過的紙還能再利用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用過的紙?
【三年級科學《它們吸水嗎》教案】相關文章:
它們吸水嗎教案03-28
它們吸水嗎教案02-26
科學《它們吸水嗎》的教學反思02-13
科學《它們吸水嗎》教學反思03-30
三年級科學它們吸水嗎教案02-24
科學《它們吸水嗎》教學反思范文07-13
它們吸水嗎說課稿11-02
《它們吸水嗎》教學反思12-28
它們吸水嗎的教學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