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時間:2021-11-23 14:33:38 教案 我要投稿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1

  一、--思路

  二氧化碳是學生繼氧氣之后要學習的又一重要氣體。該氣體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學生在前期的學習中就有所接觸,但對co2的性質和用途未必有科學的認識。由于學生在學習o2時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教材中關于co2的基礎知識,學生大都能通過預習來掌握。然而,多年來的接受式學習,使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較為缺乏,看問題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的習慣。例如,當看到co2通入石蕊試液中,石蕊試液變紅,他們就會得出co2能使石蕊試液變紅的錯誤結論。

  本堂課準備從生活實際引入課題,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co2的性質提出一些大膽的猜測;在此基礎上先由教師提出三個探究任務:⑴向石灰水中吹氣;⑵向裝有兩只高矮不同蠟燭的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氣體;⑶向紫色石蕊試液中通入co2,引導學生實驗探究,并發(fā)現新問題:究竟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再次探究。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使學生初步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逐步學會用科學方法進行探究式學習,從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保持和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本節(jié)課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改變學生接受式學習的心態(tài);教學的核心是發(fā)現并解決問題。課堂教學的大致流程:

  二、教案

  課題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授課人

  高建萍

  學校

  湖北省武漢市水果湖一中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co2的主要性質和用途,并能舉例說明。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co2的化學性質,使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體會合理的假設對探究的重要性,嘗試根據實驗現象提出有意義的問題。

  2.經歷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得出正確結論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co2性質的學習,加深原有的關于co2的認識,學習運用科學的方法認識已經熟悉的物質。

  2.通過實驗探究co2的化學性質,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體會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和勇于實踐對于人們認識物質的意義。

  重點

  二氧化碳與水的作用

  難點

  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并探究: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教學

  方法

  基于小組合作學習基礎上的實驗探究。

  儀器

  藥品

  集氣瓶、燒杯、試管、玻璃片、鐵架臺、橡皮塞、導氣管、吸管、膠頭滴管、酒精燈、試管夾、鐵皮、錐形瓶。

  石蕊、石蕊試液、石蕊試紙、稀硫酸、蠟燭、石灰水、二氧化碳氣體。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前,請學生收集有關二氧化碳的信息。

  拓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

  組織學生列舉日常生活或學習中與co2有關的事例,推測co2的性質。

  教師歸納板書。

 。ㄕn件配合出示學生提出的事例和相應的猜測)

  交流發(fā)言、討論。

  猜測:二氧化碳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二氧化碳可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二氧化碳可能會變成無色液體或固體。

  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在頭腦中形成對co2的初步認識,將學生置于有意義的情景中,學習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問題,并根據事實做出合理的猜測。

  組織學生第一次探究。

  提出探究任務:

 、畔蚴宜写禋;⑵向放有兩只高矮不同、正在燃燒的蠟燭的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氣體;⑶向紫色石蕊試液中通入co2。

  多媒體播放自制的課件:紫色石蕊試液自述。

  指導學生分組實驗;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觀看課件。

  學生分組實驗,記錄實驗現象。

  集體交流、討論實驗現象。

  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產生認知沖突:究竟是什么物質使石蕊試液變色?

  co2與紫色石蕊試液的作用是本節(jié)課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關鍵。學生缺乏對酸堿指示劑的感性認識,通過計算機設計擬人動畫介紹紫色石蕊試液和石蕊試紙的組成、使用方法和特性,為學生開展實驗探究奠定基礎。

  通過實驗探究,幫助學生學習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驗證假設,并能夠在實驗中發(fā)現問題。

  組織學生第二次探究。

  明確探究任務:探究co2通入紫色石蕊試液后,試液變紅的原因。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猜測原因、設計實驗方案。

  指導學生分組實驗驗證假設。

  組織學生交流、評價各小組的驗證實驗。

  猜測:石蕊變紅的可能原因有空氣、水、二氧化碳與水作用后的產物;二氧化碳本身等。

  設計實驗方案:(一)向裝有蒸餾水的試管中吹氣,將所得試液滴到石蕊試紙上;(二)取兩張石蕊試紙,一張滴蒸餾水、一張保持干燥,同時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

  分組實驗。

  交流、討論,得出結論。

  第二次探究的問題情景是建立在向紫色石蕊試液中通入co2后,試液變紅色究竟能說明什么問題的疑問之上的。由此產生認知沖突,引導學生做出新的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驗證,真實體驗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意識都得到了展現和提高。

  引導學生自學。

  根據有關co2的性質,總結歸納用途。

  自讀教材p-115,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huán)境的影響;

  討論、交流,歸納二氧化碳的性質、用途。

  引導學生用化學的視角看問題,感受和體會化學的價值。通過不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明白性質決定用途的道理。

  設置實驗情景:點燃高低不同的兩支蠟燭,然后將一底部被剪開的飲料瓶罩在兩支蠟燭上。

  猜測哪一只蠟燭先滅;觀察實驗。

  課后對這一現象展開討論,提出合理的解釋。

  再次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將學生的探究欲望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板書設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生活中的事例→性質猜想→實驗探究→合作交流→再次探究→結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2

  一、教學理念

  通過探究式的教學活動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在學習中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中體會成功的快樂,并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興趣。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常識進行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使得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并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認識和感知化學學習的奧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學性質,了解其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懂得設計實驗來驗證物質性質的方法。

 。3)學會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的現象,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去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3)經過親自動手實驗,讓學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進行實驗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的嚴密性。

  (2)通過用浸過石蕊溶液的小花來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化學學習的持續(xù)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穩(wěn)定性。

  四、教學策略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多次接觸和了解過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質,因此教師在引入時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總結和歸納,這樣,除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整理歸納能力以外,還可以避免重復與羅嗦。

  2.教材首先介紹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然后講二氧化碳的性質,這就使得教師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質(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于水)在講解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時就直接告訴學生。而在課題3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為了使這一教學重點得以突出,教師配合課本120頁的習題4設計了一個學生探究活動──讓學生對“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于水”的性質進行實驗設計。

  3.對本課題的兩個探究學習活動設計各有側重:探究活動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于水,把重點放在了實驗的設計方面,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有關問題設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回到家里繼續(xù)進行實驗求證;探究活動2: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則更側重了實驗的實施過程和對有關現象的分析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結論等,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兩個實驗探究活動都鋪設了巧妙的階梯:對探究活動1采用了先演示實驗后給出提示的方法,對探究活動2則采用了填寫表格的形式,從而使得學生的探究活動得以順利的開展。

  五、教學準備

  1.教師的準備:CAI多媒體課件、裝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塑料瓶(500 mL、350 mL)2瓶或以上、階梯蠟燭、火柴、小燒杯(裝水)等。

  2.學生分組實驗的用品準備:大試管、單孔橡皮塞、導氣管(直角型的、直的)、橡膠導管、藥匙、酒精燈、小木條、火柴、集氣瓶(2個)、玻璃片(2片)、小燒杯、鑷子、浸過石蕊試液的小花(每小組4朵)、稀鹽酸、醋酸等。

  3.學生準備:分好四人合作的學習小組并復習學過的有關二氧化碳的性質。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同學們在前面已經陸續(xù)的接觸、學習過二氧化碳這種物質,你能歸納出它的性質么?


投影并歸納二氧化碳的有關性質


學生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可溶于水、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fā),避免了重復與羅嗦,使教學更有針對性,重點更為突出。


講解: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抄寫、記憶


對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點進行強調。


提問:你們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質中,哪些是已經做過實驗親自驗證并非常確定的,哪些只是由別人告訴你的?


學生回答: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是在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時從老師口中獲知。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創(chuàng)新。


演示實驗:


實驗1.用二氧化碳傾倒階梯上的蠟燭


實驗2.在裝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內倒入少量水



實驗前讓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猜想;實驗后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這說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質。


學生可能的猜想:1.二氧化碳會熄滅,而且是下面的先熄滅上面的后熄滅2.軟塑料瓶會變扁




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思考回答:


實驗1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實驗2說明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



這兩個實驗要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氣體較多,耗時較長且實驗的成功率較低,所以宜由老師演示能起到較好的示范作用。


提問:根據上述兩個實驗的設計意圖,你們還能設計一些其他的實驗來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且可溶于水么?


讓學生思考一會兒后再投影出一些提示




學生分小組討論并進行實驗設計。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通過小組的'合作,互相啟迪、互相補充、并完善自己的設計。



讓學生講述自己小組的實驗設計,并引導其他學生去評價這些設計。



學生:講述自己的設計和準備如何實施,并對實驗現象進行猜想。


通過讓學生講述自己的設計提高學生的表述能力,并使學生初步學會評價和改進實驗設計;通過贊美學生的設計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講解:今天老師還補充一個二氧化碳的性質就是二氧化碳能夠與水反應。但它們的生成物到底是什么,由你們去進行實驗探究。



投影并講解:石蕊是一種植物的色素,能在酸性、中性及堿性環(huán)境下顯現出三種不同的顏色。


學生實驗:把浸過石蕊試液的4朵小花分別進行實驗對比:(1)噴醋酸(2)噴水(3)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4)噴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5)把(4)中的小花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烘烤。


分析有關實驗現象并獲知: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酸性物質。該酸性物質不穩(wěn)定,受熱很容易分解。



通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并學會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得出結論,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化學學習的持續(xù)興趣。



講解: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的化學方程式。以及碳酸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抄寫、記憶




投影:根據本課的有關知識點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習題來進行知識的鞏固和運用



學生思考、討論


使學生能把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懂得運用有關的化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布置作業(yè):家庭小實驗:用家里的一些物品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并對自己設計的實驗進行實施,把實驗的結果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他們就會有更多的心得和體會,對化學的學習也就更有興趣。


  附:學生學習資料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課時)

  課堂小探究

  1.請你根據課本p114頁實驗6-5和實驗6-6的構想,設計一些實驗來證明:(可畫圖)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2)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

  2.根據四朵浸有石蕊試液的小花在不同條件下顏色的變化,探究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生成物






現 象






分 析



結 論



  生活事例鏈接

  1.北方的農村,許多人家里都設有地窖用來貯存蔬菜。由于 致使里面含有大量的 氣體,因此,人們在進入地窖之前,往往會做一個“燈火實驗”:就是把燃著的 先放入地窖里,如果看到 ,證明里面聚有大量的 氣體,不宜進入;當看到 ,證明里面的 氣體較少,可以進去。

  2.為了讓用石灰漿抹的墻壁快點干燥,人們常在室內生個炭火盆,這是為什么?為什么開始放炭火盆時,墻壁反而變潮濕了?

  3.在意大利有一個奇怪的山洞,人稱“死狗洞”。人如果牽著一只狗進去的話,狗很快就會昏迷,但人卻安然無恙,你能猜想這是為什么嗎?

  課后小探究

  家庭小實驗:請你利用家庭中的一些小物品來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并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3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意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2) 了解并關注溫室效應。

  2、過程與方法:

  (1) 在教師指導下,獨立思考和小組討論,根據所要研究的具體問題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具有控制實驗條件的意識。

 。2) 能主動地或在他人的啟示下對問題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通過自主探究,體會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并培養(yǎng)善于合作、勇于探究等科學精神。

 。2) 樹立關注環(huán)境、熱愛自然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和檢驗。

  難點: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的反應。

  三、教學模式(或方法)

  實驗探究式

  四、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碳的氧化物有幾種?

  獨立思考。

  復習舊知識引出本課題。

  請一學生上臺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各種儀器可供選擇)

  一學生上臺演示,其他學生糾正錯誤。

  復習上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自然過度到二氧化碳的性質。

  導出課題

  如何檢驗集氣瓶中的二氧化碳已集滿,這說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質?

  獨立思考,交流。

  一學生演示并操作。

  以學生為主體,自主掌握知識。

  將已收集好二氧化碳的集氣瓶正放在桌子上。提問:通過觀察: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質?

  討論、交流、發(fā)言。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分析判斷能力。

  實驗探究

  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一學生上臺演示吹氣球,氣球下沉。

  一學生演示用二氧化碳熄滅兩層蠟燭的實驗。

  讓學生提出個性化的見解,避免標準化、統(tǒng)一化的固定答案。

  實驗探究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設問: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根據生活經驗,舉例說明。

  討論、交流。

  讓學生體驗化學來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

  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教師適時啟發(fā),起、確定方法后進行實驗。

  在討論、交流中,吸取別人的經驗,不同的意識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呢?

  學生猜測。

  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提供信息:石蕊是一種色素,遇酸變成紅色。

  學生設計探究步驟,分組討論,明確步驟后,開始探究實驗。

  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設計實驗的能力。

  將小紅花取出后加熱,應如何操作?

  獨立思考,分別實驗,觀察現象、分析原因。

  在實驗中體驗成功和失敗,在交流中掌握更多的實驗方法,啟迪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要善于思考。

  二氧化碳還有什么性質?

  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通過回憶舊知識,激發(fā)掌握新知識的欲望。

  拿出一只長期存放石灰水的瓶,讓學生觀察現象,并解釋。

  討論、交流、達成共識。

  用理論解釋日,F象,使學生感覺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暢談用途

  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學生自由發(fā)言,回答得不夠完整時,教師補充。

  讓學生親身體驗。

  溫室效應

  1、二氧化碳過多回造成什么后果?

  2、根據二氧化碳的來源,可以采用什么辦法來防止溫室效應的進一步增強?

  學生發(fā)言,老師加以歸納、總結。

  通過學生之間對話、師生對話,使知識在對話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拓展。

  自主小結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

  學生自主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學性質,了解其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懂得設計實驗來驗證物質性質的方法。

 。3)學會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的方法。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的現象,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去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對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進行實驗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的嚴密性。

 。2)通過用浸過石蕊溶液的小花來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化學學習的持續(xù)興趣。

  教學重點

  二氧化碳與水的作用.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并探究: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同學們在前面已經陸續(xù)的接觸、學習過二氧化碳這種物質,你能歸納出它的性質么?今天我們在學習一些新的性質。

  二、新課教學:

  探究活動一:探究二氧化碳滅火及二氧化碳溶于水。

  學生進行兩組探究活動,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得出以下性質: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可燃,密度比空氣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探究活動二:探究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學生對比實驗,觀察現象,分析得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探究活動三:探究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學生進行兩組探究活動,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得出以下性質:發(fā)出藍色火焰、放熱。

  探究活動四:探究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學生進行兩組探究活動,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得出一氧化碳可以還原一些金屬氧化物,同時生成二氧化碳

  三、小結:

  1.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并能與水反應

  2.二氧化碳內容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這個反應可以用來檢驗二氧化碳

  3.一氧化碳能夠燃燒,具有還原性和毒性

  四、布置作業(yè):

  課本P118頁習題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5

  一、二氧化碳的性質

  1、物理性質

  顏色、狀態(tài)、氣味、 密度、 溶解性

  無 氣體 無 比空氣大 能溶于水

  2、化學性質

 。1)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CO2+H2O=H2CO3

  H2CO3= H2O+ CO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應

  CO2+Ca(OH)2=CaCO3↓+H2O

 。3)在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供給呼吸。

  3、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

 。2)干冰升華吸熱,可用于人工降雨。

 。3)二氧化碳是溫室肥料。

 。4)、二氧化碳可用來滅火等用途

  二、一氧化碳的性質

  1、物理性質

  顏色、狀態(tài)、氣味、 密度、 溶解性

  無 氣體 無 比空氣略小 難能溶于水

  2、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毒性

  一氧化碳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從而使血紅蛋白不能很好的與氧氣結合,造成生物體內缺氧而中毒。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點燃

  2CO+O2===2CO2

 。3)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

  CO+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途

  有利的一面: 如作為能源、冶煉金屬等。

  不利的一面: 如果使用不當會使人中毒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相關文章: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說課稿11-04

《螞蟻和蟈蟈》教案12-16

我和動物教案12-25

美美和丑丑教案12-19

美美和丑丑教案12-19

大雨和小雨音樂教案12-19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12-12

雪花和雨滴音樂教案12-12

《輕和重》小班教案12-12

大雨和小雨音樂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