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凈沙秋思公開課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天凈沙秋思公開課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天凈沙秋思公開課教案1
教學目的要求:
1、通過反復誦讀,能正確說出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2、通過畫面的賞析,準確描述曲中表現(xiàn)的形象,體會形象中蘊涵的意境。
3、通過對比閱讀,學習用具體的意象表達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多渠道引導學生品味寫景語言,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感悟詩情之能力。
5、學生領會和學習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提供了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課例。
教學重難點:
游子思鄉(xiāng)之情,羈旅之思。
教學目標:
通過閱讀欣賞這兩首古詩,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朗讀能力,學會如何閱讀欣賞古代詩歌。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課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ㄒ唬⿲胄抡n:
可由秋天的詩詞導入(如劉禹錫的《秋詞》等);蛴蓪W生描述秋天的景色導入。
。ǘ├首x這首詞
可通過自由讀、默讀、賽讀、有感情地朗讀等方式進行
(三)背誦這首詞
。ㄋ模⿲W習小組討論、探究這首詞
1.這首詞寫了哪些景色?
2.作者在這首詞中蘊涵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這首詞的獨特之處(如色彩的搭配等)
4.點明這首詞的主旨句是什么?
5.品味文中的語言。
6.分析文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
(五)拓展:
1.可提起筆來補充內容,擴寫《天凈沙》,也可拿起畫筆來畫。
2.比較閱讀:引劉禹錫《秋詞》其一,與《天凈沙
秋思》進行比較。
。┳鳂I(yè):
寫一段短文,描寫《我心中的秋》。
天凈沙秋思公開課教案2
教學步驟
。ㄒ唬┣悬c導入,以點激趣
以“自古逢秋悲寂寥”導入
。ǘ┲v解常識
意圖
講解元曲的相關常識,讓學生接受新知識
操作
⒈作者簡介:馬致遠,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
、睬抢^唐詩宋詞之后興起的又一種藝術形式,曲和詞體式相近,完整的標題由曲牌名和題目組成。
。ㄈ┏踝x,明確小令寫作內容
意圖
理解句意,明確內容
操作
這支小令篇幅不長,只有28個字,學生對句意的把握難度不大,可以采取自讀理解。
。ㄋ模┘氉x,體會作者情感
意圖
詩言志。我們要善于從作品中領悟出作者的“志”,能做到這點,就能正確領悟出文章的中心主題。
操作
找出文中的關鍵句“斷腸人在天涯”,詩眼“斷腸”。從而討論出“凄苦惆悵之情”這個主題。
(五)研讀,體會小令的寫作手法
意圖
我們要明白如何將無形的抽象的情在自己的筆端表現(xiàn)出來,用有形的景物描寫可以很直觀的做到這一點。
操作
學生很容易就可以找出小令是以景物的描寫來達到的。具體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等景,在句末點明題旨,卒章顯志。
。w會意境,遷移延伸
意圖
遷移延伸課文內容,課內外有機結合,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聯(lián)想、想象能力。
操作
、奔偃缫赃@支小令為題材,創(chuàng)作一首歌詞,應抓住哪一主題來寫?
、踩魧⑦@支小令拍攝成MTV,請根據(jù)小令的意境,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提供你的創(chuàng)意設計。(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指導)
。ㄆ撸┬〗Y
(八)布置作業(yè)
背誦默寫本曲
板書設計
。ǹ荩┨伲ɡ希洌ɑ瑁f
(。颍鳎┧ㄈ耍┘-------斷腸------凄苦惆悵的羈旅之思
。ü牛┑溃ㄎ鳎╋L(瘦)馬
。ㄏΓ╆
天凈沙秋思公開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勾畫這首小令的意境。
2)掌握賞析古詩詞的方法。
3)學會品味語言。
4)感悟對祖國對親人深切感情。
教學方法
啟發(fā)合作學習討論展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元曲四大家導入課題(投影展示)
1識記關于元曲四大家的文學常識
2了解散曲的有關知識
3關于這則小令的定評“秋思之祖”
二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把握字音及初步體味文章的感情基調。
(凄涼哀婉濃濃的歸思)
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朗誦這首小令并作出評論。
四小組選派朗誦最好的作展示大家做點評。老師總結:
五根據(jù)課文內容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通過討論和交流體會本文所勾畫的深秋意境。
附討論結果:
1)枯藤:給人一種荒涼感。
2)老樹主人公聯(lián)想自己的人世滄桑,給人一種人生暮年的凄涼感
3)昏鴉:黃昏歸巢,增添凄慘之感。
(以哀景寫哀,襯托凄涼無比)
4)小橋流水人家:走上彎彎小橋,看到流水潺潺,人家屋頂炊煙裊裊,由幽雅、安寧、溫暖之景,突然撩起主人公無盡的歸思之情,景觸發(fā)游子的“愁”(以樂景寫哀,反襯悲意更濃-)。
5)瘦馬:浪跡天涯之人的精神清瘦
夕陽:籠罩整個畫面此為背景
6)斷腸人在天涯:篇末點題。人在天涯和斷腸的因果關系。突出無以名狀的濃重歸思之情。
六引導學生根據(jù)以上所討論的結果,進一步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拿起手中筆,把這首小令改寫為一篇融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為一體的散文。
附:范文
深秋的黃昏,一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極其消瘦的老馬,迎著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一條人跡罕至的山路上踽踽的獨行。
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幕鴉,在自己的頭頂和樹梢之間盤旋,同時發(fā)出凄厲的叫聲。
正在他為此而倍感凄涼之際,他走到了一座橫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橋之上。低頭他看到流水清澈見底,偶有魚兒嬉戲,發(fā)出泠泠響聲。此時他的心情似乎有片刻的愉悅,然而,當他再次抬頭看間溪旁的機會人家,已慢慢的升起了裊裊炊煙之時,他頓時感到,自己還沒找到投宿的地方,不禁再次悲從中來肝腸寸斷。此時太陽就要落山了,迎接他的將又是一個慢慢的長夜!叭漳合嚓P何處是?”至于文中的游子為何流落至此,他究竟從哪里來?今晚當投宿誰家?明天又往哪里去?任憑我們思想馳騁。
七學生展示其作品大家評
八小結
1“秋思之祖-”--------元周德清
2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司空圖《詩品》
3不是一覽無遺,而是留有余味-------馮友蘭
4有意味的形式-------貝爾
5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宋玉
天凈沙秋思公開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有關知識。
2、品味語言,體味詩歌意境。
3、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4、領會詩歌中蘊含的節(jié)奏美,提高詩歌的鑒賞能力。教學重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領會詩人在詩歌中所表達的感情,誦讀并背誦。
教學方法:
誦讀法、探究法、想像法。
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級是一個成績比較差的班級,學習詩歌,對他們來說,也許除了朗讀以外
可能就沒有別的印象了。所以,在課前我讓學生收集一些有關鄉(xiāng)愁的詩歌,教學中我盡量在教學中采用讓學生朗讀的方式去領會這首小令跟我們呈現(xiàn)出來的節(jié)奏美,讓學生還原詩歌中的畫面來領會詩中展現(xiàn)的圖畫美,領會詩人表現(xiàn)的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懷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主觀意緒和客觀環(huán)境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這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個字,就生坳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
二、解題
“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元曲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興于元代,又稱散曲。馬致遠,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熱衷于功名,卻屢不得志,經(jīng)歷了漂泊生涯20余載,本曲是這種漂泊生涯體驗的結晶,是作者用血和淚寫成的,是元曲中的“絕唱”,元人譽之為“秋思之祖”。
三、朗讀詩歌
1、師配樂范讀
2、學生齊讀
3、學生給詩歌劃分節(jié)奏,注意重音: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4、學生配樂朗讀
四、學生合作探究
1、學生閉目,隨著教師的描繪想像這幅畫面,感悟內容,體會思鄉(xiāng)之情。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才樹,看到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縷縷,是
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同了,太陽也要回家了還沒有找到抽空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令人心碎腸斷,更添悲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學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畫面,及作者所表達的學生的思鄉(xiāng)情。學生根據(jù)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筆畫,加深思考。
3、四人為一組,討論以下問題:
。1)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個字,寫了哪九種景物?你認為這樣做有何好處?
。2)體會篇末所寫的:“斷腸人”應是怎樣的人?
。3)說說這首小令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點是怎樣在文中得到體現(xiàn)的?
以上問題由學生討論,師適當點撥,共同明確:
。1)這首小令共寫了藤、書、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景物,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并不簡陋,九種景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現(xiàn)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景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tǒng)一體,簡約之中見出深細。
。2)獨在荒涼的古道上,頂著西風,騎著瘦馬前行,太陽下山了,傷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皵嗄c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本句揭示
“秋思”的含義,至于游子為什么漂泊到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去想象。
(3)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難于表達,作者運用傳統(tǒng)的寄情于物的寫法,把這種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xiàn)無形,使人感到具體生動。
4、齊聲朗讀并背誦詩歌。
五、拓展延伸
讓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詩歌,可展開朗誦比賽,以提高朗讀水平。各小組展開競賽,看誰背誦的詩歌多。
六、總結
這首小令僅用28個字就是道德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語,而字字卻是扣著“情”來寫,古人說:“凡景物,皆情語”,《天凈沙?秋思》堪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無痕的杰作。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
七、作業(yè)
展開想像,將《天凈沙.秋思》改寫成一篇散文。
天凈沙秋思公開課教案5
〖教學理念〗
1、多渠道引導學生品味寫景語言,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疑難,感悟詩情的能力。
2、批判性地看待課文插圖。
3、讀寫結合,以讀帶寫。
〖教學步驟〗
一、組合物象,準確把握意境
1、反復朗讀,抓關鍵詞,體會感情。本詩文字通俗淺顯,教學時,通過學生自主的朗讀法來尋找物象,組合物象,準確把握意境。古詩詞的教學要注意誦讀,誦讀要體現(xiàn)出訓練層次。一般來說,讀有多次,一讀,要讀準字音;二讀準節(jié)奏;三讀,要讀出感情。自主性朗讀后,教師相機出擊,設計問題:這首詩體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一關鍵詩句可以體現(xiàn)出來?
2、讀景組畫,情景交融,悟出意境。在自主自由朗讀課文的基礎,利用多媒體播放詩作四幅畫面(老鴉依藤集枝圖,小橋流水炊煙圖,古道西風瘦馬圖,夕陽游子思鄉(xiāng)圖)的同時,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小令,既而在四幅畫面的視覺沖擊下,配以費翔演唱的《故鄉(xiāng)的云》的音律,然后請一生示范背誦,學生當即評價。當堂指導學生背誦。
二、抓住圖象,挖掘詩歌深意
這一環(huán)節(jié)巧用課文的插圖,培養(yǎng)學生挑戰(zhàn)權威的勇氣,形成批判性看待事物的品質。課文插圖猶如特寫鏡頭,可形象地再現(xiàn)一個特寫的細節(jié),可簡筆勾勒事物的概貌,可開啟讀者想象的空間。它的作用要和教師的巧妙運用縱使起來,才能相得益彰。
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在研讀《天凈沙·秋思》的時候,筆者發(fā)現(xiàn)教材的這副插圖與作品的意境有些不協(xié)調。袁金華等在《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條件》中說:“必須在教學中善于創(chuàng)造‘憤悱’的意境,讓學生躍躍欲試。要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始終處于展翅欲飛或躍起向上的積極狀態(tài)中,使他們在不斷求知的過程中產(chǎn)生越來越強的求知欲!币虼嗽诖谁h(huán)節(jié)中,設計一個主問題:請同學們細品課文插圖,看一看是否最好地體現(xiàn)《秋思》的意境,希望同學們能給插圖作者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教學難點,大可采用“合作性學習”方法,學生以討論的形式探究插圖存在的不足,實現(xiàn)“傾聽他人意見,交流各自看法,協(xié)作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共同成功喜悅”的效果。
三、把握意象,描繪生動畫面
葉圣陶曾說:“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象。”教師如何注意學生的特點,采用配音樂,想畫面等手段,努力擴展學生的想象,維護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就會有意外的收獲。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采用“風景再造品詩境”的教學方法。所謂“風景再造”,即學生根據(jù)詩人的描述,動用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積累,啟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種方式展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要求學生將這首寫景抒情類的詩作改成一則優(yōu)美生動的散文,寫就在班上交流。
附優(yōu)美的佳作:
一條荒涼的'古道,漆跡斑駁的十里長亭,叢生的凋零野草,還有在暮色中靜立著的飽經(jīng)滄桑的古樹。西風過處,偶爾幾片黃葉飛起,片刻之后,一切又歸于靜默。這時,一個中年人容顏憔悴,手牽馬韁,走進我們的視野,那匹馬瘦骨嶙峋,偌大的一個荒原,竟然只有一人一馬的足音和踏踩枯葉的輕微聲息。而一聲聲的鴉啼,落寞異常,啼叫在飄泊異鄉(xiāng)的游子心上。夕陽西下,人和馬的影子都被拉得長長的,投在地上,越行越遠,漸漸消失在蒼茫的暮色中……
【精彩片段】
(主問題:請同學們細品課文插圖,看一看是否最好地體現(xiàn)《秋思》的意境,希望同學們能給插圖作者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生1:詩中說是瘦馬,可畫中的馬還比較健壯,馬腿上的肌肉都看得很清楚,應該把馬畫得瘦骨嶙峋一些才好,而且最好是老馬。
生2:我覺得人不一定非要騎在馬上,如果由人牽著馬走,豈不是更能表現(xiàn)出鞍馬勞頓的味道。因為連馬都累得走不動了,畫中人心情的落寞就可想而知了。
師:很有創(chuàng)意。人騎馬還是人牽馬的問題反映了你的思考很深入。
生3:圖中人物的表情很到位,但馬的表情還可以更憂郁一些。
生4:插圖中的樹也有問題。圖中遠處的樹給郁郁蔥蔥的感覺,近處的樹卻是光禿禿的。這樣的對比太強烈了,不符合詩中的意境。我認為老樹上如果有幾片搖搖欲墜的葉子更能體現(xiàn)蒼涼之感。
生5:枯藤呢?插圖中根本沒有枯藤,如此能畫出枯藤與古樹的纏繞,植物的意象就鮮明了。
生6:遠處的夕陽可以畫得朦朧一些,還可以畫出半邊已經(jīng)落下山的樣子,渲染出傍晚的氣氛。
生7:插圖中鳥兒們飛得很輕盈,哪里是昏鴉啊。我認為鳥可以畫得沉重一些,笨拙一些,最好讓大部分鳥棲息在枯枝上,因為“秋思”的畫面應凝重。
生8:風呢?如何體現(xiàn)西風?圖中并沒有表現(xiàn)出來。
生9:可以在茅屋上畫些淡淡的炊煙,炊煙裊裊,小橋流水人家的溫馨氣息更足,風的動感也表達出來了。
生10:畫中人可以不戴帽子,讓發(fā)絲微微飄起,西風不就出來了嗎?
師:為何要用“古道西風瘦馬”,而不用“古道清風瘦馬”呢?
生10:西風吹在人身上有點發(fā)冷,肯定會令人心情不愉快,而作者這時心情極度傷感,用這種景物就能很好地襯托出作者此時的心情,清風給人的感覺是一種舒適的感覺,和作者此時的心情明顯不相吻合。
生11:本是游子思鄉(xiāng)圖,作者卻花了一些筆墨去寫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這不是矛盾了嗎?
生12:不矛盾。這叫反襯,以溫馨襯凄涼嘛!
生13:對,游子觸景傷情,別人家是天倫之樂,自己卻是淪落天涯,羈旅飄泊,這種對比痛徹心懷啊!
生14:也只有這樣對比起來,斷腸人才表達得實在。
師:對插圖還有建議嗎?
生15:除了細節(jié)的問題,我覺得插圖最大的問題是整體構思上的毛病。我讀完這首詩,眼前浮現(xiàn)的是一幅古道蒼蒼,秋風蕭瑟的圖畫,但是這幅圖給我的感覺太擁擠了,甚至是太熱鬧了。
生16:可能是景物都擠在一堆的原因。我們可以把“小橋流水人家”安排得遠一點兒,讓古道的縱深感強一些,如果景物能真正地成為背景,以此突出主人公的孤獨,畫面的整個格調就改變了。
師:說得真好,通過這樣的修改,我感覺到大家對這首詩的理解相當深刻了!
【教學反思】
1、教無定法,學無定法。教學詩歌感觸甚多。第一,準確地整體把握是反復朗誦的必然收獲!芭f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學自知”,還學生閱讀的自由權;第二,抓詞句,抓想象,美表達,讓學生在品味語言中悟情感,同時自覺提煉美化自己的表達;第三,詩情畫意是古人創(chuàng)作詩歌時特意營造和追求的意境。抓意象,溯意境,向來是古詩欣賞的關鍵。
2、教學中要始終貫穿“以人為本”教學思想。教師要相信自己的學生,真誠面對自己的學生,讓學生自主合作地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大膽敞開心扉探究質疑,品嘗學習過程帶來的樂趣,分享共同的勝利果實。另外,教師借助課文情景,巧用教材資源,創(chuàng)設主動,互動,生動的學習局面,給各類學生提供各自聽說讀寫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yǎng)探究問題的意識。
【教學資源匯編】
1、馬致遠其人(說明:必要時可作入教學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
馬致遠(約1250~1324間)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年輕時熱衷過功名,但仕途并不得意,后隱居杭州。他工于雜劇,與關漢卿,白仁甫,鄭光祖并稱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孤雁漢宮秋》等。散曲《中原音韻·小令定格》說此曲為“秋思之祖”。
2、“悲秋”詩句集匯(學生積累背誦)
、侔拙右住赌掀謩e》;
、诙鸥Α兜歉摺;
、劾铎稀断嘁姎g》;
、芾钋逭铡兑患裘贰;
⑤李清照《聲聲慢》。
【天凈沙秋思公開課教案(通用5篇)】相關文章:
《天凈沙·秋思》教案10-23
天凈沙秋思原文03-22
《天凈沙秋思》賞析11-30
天凈沙秋思解析09-01
天凈沙秋思譯文10-06
天凈沙·秋思譯文10-06
《天凈沙秋思》原文10-04
天凈沙·秋思原文10-04
賞析天凈沙秋思10-03
天凈沙·秋思賞析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