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科學課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科學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用實驗的方法探究莖運輸水分的作用;會用簡單的工具對植物的莖進行比較細致的觀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過程中能大膽猜想,養(yǎng)成認真細致、尊重證據(jù)的科學態(tài)度;愿意合作交流,體驗到合作交流的樂趣。
3.知道植物的莖有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莖有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
2、會用簡單的工具對植物的莖進行比較細致的觀察。
活動準備:
1、提前剪取帶葉的枝條,迅速放入滴過紅墨水的水中,并在陽光下照射3~4小時,觀察現(xiàn)象,做好觀察記錄。
2、準備生長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鏡、刀片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
探根吸收來的水分是怎樣輸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們來學習12課、植物的莖。師隨機板書帶領學生觀察校園中的植物。
討論:根吸收的水分怎樣到達植物的葉、花、果實?葉制造的養(yǎng)料怎樣到達植物體的其它部分供它們生長?
你認為莖會有什么作用?莖的內部可能有什么樣的構造?如果莖確有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那么水分和養(yǎng)料走的一條道路還是兩條路?
學生討論,匯報結果。
教師小結:根據(jù)以上討論我們知道莖可能具有運輸作用;莖的內部可能有兩種管子,一種管子將根吸收的水分運送到植物體內的各個部分。另一種管子將葉制造養(yǎng)料運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二、驗證我們的猜想
談話:如果自來水管斷了,水就會流出來,那么切斷植物的莖,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
在這顆植物上選擇一嫩枝,剪下。觀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
討論:嫩枝截面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
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莖推放在紅水中,你觀察到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為會么葉子變紅?
討論:以上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莖有運輸水分的作用)
把浸泡過的莖、橫切、縱切、觀察。
提問:在莖的橫切面上看到了什么?在莖的縱切面上又看到什么?說明莖內有什么?莖有什么作用?
小結:以上實驗說明莖確實有運輸水分的作用。在莖的內部確實有運輸水分的管子。
三、根據(jù)自己的研究,繪制出植物運輸水分的示意圖
根據(jù)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繪制出植物運輸水分的示意圖。
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組織全班交流。
自由活動:葉制造的養(yǎng)料是通過什么運輸?shù)街参矬w各個部分的?運輸養(yǎng)料的細管子在什么部位?
教師出示資料卡,引導學生認識篩管,使學生知道莖里還有一條運輸養(yǎng)料的管子,它在導管的外面。
教師小結并板書:在植物體內,莖擔負運輸作用。在莖內有兩種管子。一種管子運輸根吸收的水分,另一種管子運輸?shù)娜~制造的養(yǎng)料。
四、實踐應用
在兩棵小樹間拴鐵絲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撿鋼絲的樹皮上方會形成瘤狀突起,這是怎么回事?(因為植物的營養(yǎng)是通過樹皮自上而下運輸?shù),如果破壞了樹皮,葉子制造的養(yǎng)料向下運輸?shù)耐ǖ谰捅磺袛嗔,養(yǎng)料通不過去便積存在破壞的樹皮處,形成瘤狀物。)
有的小朋友愛剝小樹皮,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五、拓展活動
用塑料袋罩住一株盆栽植物的莖葉,扎緊袋口,放在向陽處,過一段時間,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
小學科學課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善于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能通過動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機和眼睛的結構。
2、能表達交流自己的體會與見解,會為自己的見解尋找科學依據(jù);能設計制作土照相機。
。ǘ┻^程與方法:制作簡易照相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且了解動物眼睛的構造學習活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樂于研究生活中有關成像的現(xiàn)象,養(yǎng)成了與探究與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奧秘的愿望。
2、在探究中體驗學科學、用科學的樂趣;愿意合作與交流,愿意用所學的知識改善生活。
二、教學重點
認識照相機和眼睛都是利用凸透鏡的科學原理學習活動。
三、教學難點
從而通過學習使學生意識到眼睛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最珍貴的、最神奇的“照相機”更加珍愛和保護眼睛。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準備
凸透鏡片、紙盒、半透明紙、剪刀、膠水等
六、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1、談話:光使我們的世界變得如此的絢麗多彩,于是人們想方設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景色,生活中哪種物品能做到這一點呢?是照相機(板書),人們根據(jù)光學原理設計制造出照相機。相信大家都拍過照,有沒有誰自己使用過照相機呢?
2、提問:關于照相機你都知道些什么?
3、提問:關于照相機你們還想研究什么?
新課講解:
。ㄒ唬┯懻撜障鄼C的工作原理
談話:相機是怎樣把景物拍攝下來的呢?課前同學們搜集的一些關于照相機的資料。下面請同學們在組內先交流一下。
哪個小組愿意來說說?出示相機,觀察相機構造。學生猜想相機的工作原理。
小結相機的工作原理:相機將恰當量的光線透過凸透鏡聚焦在膠片上形成圖像,調整光圈(光線通過的小孔)和曝光的時間,就能控制透過光線的量。照相機就是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ǘ┱J識眼睛的構造
1、眼球的構造
。1)提問:剛才,我們了解了照相機的構造及工作原理,其實在我們的人體內也有類似照相機的器官,你知道是哪個器官嗎?
。2)出示眼睛模型。誰愿意說一說眼球的構造?
(3)討論:晶狀體、視網(wǎng)膜、瞳孔分別相當于照相機的什么部件?它們各有什么作用
(4)師生小結: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主要是由瞳孔、晶狀體、視網(wǎng)膜和視神經(jīng)組成。
2、了解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通過以上研究,你認為是什么讓眼睛看見了周圍的物體?
。1)用眼球模型演示視覺形成過程。
。2)小結:眼睛之所以能看見周圍的各種物體,一是必須有光,二是眼球內可以成像的構造。當我們睜開眼睛,從周圍物體發(fā)射或反射而來的光,穿過瞳孔和晶狀體,聚集在眼睛后面的視網(wǎng)膜上,形成這些物體的圖像。連接視網(wǎng)膜的視神經(jīng)立即把這些信息傳送到大腦,所以我們就能看到這些物體。
七、拓展活動
課下感興趣的同學查閱資料,來了解一下動物眼睛的構造,相信你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小學科學課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土壤的重要組成物質是腐殖質,腐殖質是由腐爛的動植物遺體變成的;
2.知道一些動物的生活對土壤肥力的影響。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談話:關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
2.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提問,引導學生確定本課的研究內容。
3.談話: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回偵探柯南,查一查土壤里能長出各種各樣植物的原因。
。ǘ┨剿魍寥朗彝饣顒樱
帶領學生采集土層。
1.討論:我們將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2.活動:分發(fā)工具,和學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層帶回教室。
室內活動。
1.探索枯死的植物變成了什么?
。1)觀察采集到的土層,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大家有什么想法?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讓我們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層吧。
2.探索動物生活對土壤肥力的影響。
。1)談話:在有的小組同學挖到的土層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種小動物。這種動物身體細長、很軟,它沒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時候會爬出地面,你們知道那是什么嗎?
。2)教師出示昆蟲飼養(yǎng)盒,里面是自己幾個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開墾痕跡的土壤。
△學生觀察,并說說看到了什么。
△教師小結:像這樣顏色發(fā)黑、潮濕肥沃、蚯蚓喜歡生活的土,我們稱之為含有腐殖質的腐殖土。什么是腐殖質呢?
△學生讀一讀課本第11頁左下角的一段話。
。3)討論:有人說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這是為什么呢?
。4)小結:蚯蚓在土壤里不僅可以松土,還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環(huán)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長。所以,蚯蚓是益蟲,我們要保護蚯蚓。
3.做肥料袋。
。1)談話: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對土壤有什么影響?你們愿意親手做個實驗來驗證一下嗎?
(2)討論如何設計實驗。(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教師啟發(fā)對比實驗的做法)
。3)學生動手制作肥料袋。
△同桌為一對比小組,依據(jù)討論結果做肥料袋。
△教師巡視,適當?shù)亟o以必要的指導。
。4)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殘留物,填寫觀察和制作記錄。
。5)教師提示:
(三)延伸活動:
管理肥料袋談話: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每天都要介入這個實驗的管理、觀察和記錄,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會面臨哪些困難?應該怎樣來解決?
小學科學課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jù)一些自然現(xiàn)象推測地球的內部構造。
2、能夠制作一個地球結構的模型。
3、知道地球的內部結構。
4、讓學生在活動中樹立科學的自然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能夠選擇制作地球構造的模型并準確地表述對地球構造的探究結果;
難點:體會科學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煮熟的雞蛋一個;分別裝有水、細沙、小石頭的黑色膠卷盒三個。
學生準備: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小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上一節(jié)科學課。(師指地球儀)問:這是什么?
生:地球儀。
師:通過前兩課的學習,我們對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告訴大家你們了解到地球哪些方面的知識嗎?
生1:我了解到地球是球形的。
生2:我了解到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態(tài)的。
生3:我了解到地球上有高山,有峽谷,有平原。
生4:……
師:同學們了解的還真不少。關于地球,你們還想了解什么?(學生回答)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重點了解地球的內部。(板書課題)
二、了解地球內部結構
師:地球的內部結構是怎樣的呢?你們知道嗎?
生猜測。
師:關于地球內部的結構,教材告訴了我們一些信息,老師也為大家搜集了相關的資料。請大家仔細閱讀教材21頁和老師發(fā)給大家的資料,讀后用一段最簡潔的話概括出你了解到的地球內部的信息,把它寫到資料紙上。
學生閱讀,概括信息。
師生交流信息。
根據(jù)交流的情況,教師大屏幕出示地球內部結構圖,觀察。
在交流過程中板書:地殼地幔地核
師:看到這個地球內部的構造示意圖,你覺得像什么?
生:雞蛋。
師:我們切開雞蛋觀察一下,對照你所觀察到的,說說地核、地幔、地核與蛋殼、蛋白、蛋黃之間有何相似之處。
教師剖開雞蛋,指導學生弄懂二者的相似之處。
三、指導學生探究
師:這些信息是科學家得出的。那么,科學家是通過什么方法知道地球的內部結構的呢?我們先來看一組有關地表現(xiàn)象的圖片。請看大屏幕。
教師課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熱、海嘯等圖片,讓學生進行觀看。
師:從這幾幅圖中你了解了地球內部的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地球的內部有熾熱的巖漿。
生2:我知道地球內部蘊藏著巨大的力量。
生3:我知道了地球的內部是活動的。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科學家們從這些表象中推測出地球內部的許多信息,其實,他們還運用了實驗的方法來探索地球內部的秘密。我們來做個小游戲:老師講桌上有三個密封的膠卷盒,里面裝有不同的物品。在不打開蓋子的前提下,你們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裝的是什么?你準備怎樣做?
學生討論準備如何做,得出方法:搖,鉆等。
學生動手操作。
學生匯報交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并提示學生完整的表達)
師:剛才的游戲我們進行得很成功。我們都當了一次小科學家,因為科學家們也是通過這樣的辦法揭開地球內部的結構秘密的。
四、制作地球構造模型
師:同學們現(xiàn)在對地球的內部構造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有興趣用橡皮泥做一個地球構造模型嗎?
小組討論制作的方法和順序,師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相機課件展示制作步驟:
(1)先捏成一個直徑約1厘米的紅色橡皮泥小球做內核。
(2)再捏一個直徑約1.7厘米的黃色橡皮泥小球,壓成一個薄餅做外核。
(3)然后捏一個直徑約2.2厘米的白色橡皮泥小球,壓成一個薄餅做地幔。
(4)用一層薄薄的灰色橡皮泥做地殼。
(5)最后小組合作進行組裝。
小組活動。合作動手做地球模型。教師巡回指導。(播放音樂,制作完成后,提醒學生把桌面整理干凈)
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構造模型,師生共同評價。
五、拓展引伸。
師:對于地球內部的構造,現(xiàn)在仍然還有許多迷團,許多信息科學家也是一種預測。老師希望你們課后能多搜集一些有關地球內部的資料進行整理,并與大家一起進行交流,好嗎?下課!
小學科學課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參與觀察、記錄動植物的變化的活動,感受大自然在春天發(fā)生的美妙變化,激發(fā)學生親近大自然的欲望與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通過觀察春天常見的植物和動物的生活習性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動植物的情感和對動植物的進一步了解的觀察能力。
3、能感受春天的美好,熱愛大自然,能體驗與自然接觸的快樂和驚喜。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參與觀察、記錄動植物變化的活動。
教學用具:
春天里動植物的圖片、影象、剪貼畫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
1、播放“春天在那里”音樂、
2、提問:你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二、感受春天
1、看望植物
展示課件:春天悄悄的來了
2、尋找小動物
師:同學們在尋找春天的時候,除了花草樹木發(fā)生了變化,還看到了什么?
放課件:春天的小動物
三、總結
師:老師也去尋找春天了,你們想看看嗎?(放春天的錄象)
問:此時此刻,你想對春天說什么?春天美不美?是。〈禾旖o了我們這么多的禮物,嫩綠的小草,芳香的花朵,溫暖的春風,動聽的鳥鳴。你想用什么方式贊美春天呢?誰愿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贊美春天?]
老師也想用自己的方式贊美春天,可以嗎?(課件)
這么沒的春天,我們都看不夠了,你看:(簡筆畫)遠山變綠了,小河的冰融化了,柳樹發(fā)芽了,再畫上什么就更美了?讓我們共同描繪一幅春景圖。
這是課前同學們畫的,誰來帖一帖?
老師放音樂,幾個學生上黑板帖圖,其他同學唱歌。我們的春天真美麗,那么祖國的春天就更美了讓我們共同來欣賞我們美麗的祖國。(放課件)
齊讀:祝愿我們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小學科學課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水的蒸發(fā)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通過實驗了解加快蒸發(fā)的條件。
2、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描述水在蒸發(fā)時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酒精燈、火柴、小燒杯、水、一塊濕抹布,毛巾等一個大燒杯,有水,一小袋鹽,小藥匙一把,一根玻璃棒。兩個中燒杯,事先貼上標號(1號和2號),半杯水,每組一塊手絹,培養(yǎng)皿,吹風機,小電池,熱水袋,電熨斗,小電風扇
教學過程:
一、初步了解蒸發(fā)現(xiàn)象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水單元(用濕抹布在黑板上寫一個水字),請你猜測一下,這個“水”會有什么變化?
2.學會匯報,(變干了,變成水蒸氣,蒸發(fā)掉了等等)
3.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為什么嗎?)
4.你看到水蒸氣了嗎?由此,你覺得水蒸氣它是什么樣的?(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5.小結:像這樣由水變成水蒸氣的現(xiàn)象,我們就叫做蒸發(fā)。(板書)
6.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蒸發(fā)現(xiàn)象嗎?
7.學生舉例。
二、知道加快蒸發(fā)的三個條件。
1.從剛才的回答中,唐老師發(fā)現(xiàn)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是一個有心者,這一點唐老師非常喜歡。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經(jīng)驗怎么樣。比如說,唐老師這兒有一塊濕毛巾,你能想到幾種方法讓上面的水蒸發(fā)掉呢?
2.學生思考后回答。
3.不錯,其實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我們什么也不做,就讓他這樣放在這,過了一段時間后,它會不會干?對,但這樣做時間就比較長了。
4.那怎樣做能讓這塊毛巾快點干呢?看哪組想到的方法比較好。
5.小組討論。匯報時注意說出所需的器材和實驗過程
6.匯報(按方法匯總)
7.唐老師事先準備了幾樣實物,但還有幾組的同學只能對不起你們了,加入到其它組去吧,好嗎?
8.分組實驗
9.剛才的實驗大家都做得很認真,誰能說說你們觀察到的現(xiàn)象?
10.現(xiàn)在,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怎樣就可以加快蒸發(fā)呢?
三、鞏固,小結
1、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水的蒸發(fā),關于這水和水蒸氣,你們還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2、唐老師倒準備了幾個問題,看你們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鹽是從哪來的嗎?(出示鹽)現(xiàn)在,唐老師把它放入燒杯中,攪拌一下(邊說邊演示),現(xiàn)在,我又想把放進去的鹽取回來了,你有辦法嗎?
。2)有1號和2號這樣兩杯水,我想讓1號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發(fā)掉,你有什么辦法?你能讓2號中的水盡量不減少嗎?
小學科學課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知道水里有溶解和不溶解于水的物質
2、使學生知道沉淀、過濾、消毒是水凈化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自來水的凈化處理過程。
3、指導學生初步學會做沉淀和過濾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4、向學生進行飲水衛(wèi)生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與人合作、不怕困難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課前準備:
1、有關《水污染》和課本36頁插圖的課件。
2、沉淀實驗:燒杯、明礬、玻璃棒。
3、過濾實驗:濾紙、剪刀、燒杯、玻璃棒、漏斗、鐵架臺、滴管。
教學重點
1、使學生知道沉淀、過濾、消毒是水凈化的常用方法。
2、向學生進行飲水衛(wèi)生教育,從小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
教學難點
沉淀和過濾實驗的操作規(guī)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水污染》和課本36頁插圖的課件。提問: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水里面有什么?你知道自然界的水是怎樣被污染的?污染的水是怎樣危害人類健康的?
學生結合課件進行討論并匯報
2、教師:水里有什么呢?(板書)自然界的水由于各種原因,混入了各種雜質,其中有不溶解于水的雜質,如泥沙、石塊……有溶解于水中的雜質,如食鹽、各種礦物質……還有細菌、病毒等。自然水域的水必須經(jīng)過處理,除去部分或全部的雜質,才能飲用。把不干凈的水變成干凈的水,叫做水的凈化。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學習用沉淀的方法凈化水。
(1)觀察:每組實驗桌上有兩杯混濁的水,觀察水里有哪些雜質?
。2)學生匯報。
。3)講解:怎樣除去水中的這些雜質?要除去水中比水重的雜質,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把水放在容器中靜置一會兒,一部分雜質就會沉到水底,這種方法叫沉淀。為了加快沉淀,還可以在水中加入明礬,明礬經(jīng)過溶解后能把水中一些較小的顆粒粘在一起加快沉淀。我們附近農村,由于農民都使用了自來水,一般就不用在水中加入明礬沉淀。
。4)演示沉淀實驗,邊示范邊講解:加入適量明礬、用玻璃棒攪拌、靜置,過一會兒觀察沉淀后的水有什么變化?
。5)學生實驗。
(6)學生觀察、討論:沉淀后的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7)小結:沉淀能除去水中什么樣的雜質?家里的燒水壺、熱水瓶等的時間用長了,壁上會有水垢,這就是水中雜質長期積淀的結果。
2、指導學生學習用過濾的方法凈化水。
(1)講述:沉淀能除去水中一部分雜質,但并不能完全除去不溶解的雜質。沉淀后的水還會有重量很輕的物體在水中,過濾又是一種常用的凈化水的方法。
。2)講解過濾操作的方法。
(3)學生分組實驗。
。4)觀察、比較并討論:過濾后濾紙有什么變化?過濾能除去水中什么樣的雜質?
。5)小結:用沉淀、過濾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雜質。
3、指導學生學習用消毒的方法凈化水。
。1)講述:用沉淀、過濾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雜質,但不能除去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這就需要消毒,比如用加熱的方法把水燒開,這種方法叫“煮沸”;也可以往水里加漂白粉。我們把煮沸各加消毒藥品的方法統(tǒng)稱為“消毒”,其中煮沸是又簡單又可x的消毒方法。
。2)總結水的凈化方法。
學生匯報
三、自由活動
1、了解自來水廠水的生產過程,并進行飲水衛(wèi)生教育。
(1)提問:你家飲用的水是歸哪里的水?自來水是怎樣生產出來的?
。2)討論:自來水要經(jīng)過幾道凈化處理過程?
。3)提問:自來水經(jīng)過多道凈化處理,能不能直接飲用?為什么?
2、探索研究:自己設計一個自來水加工廠
。1)教師:如果讓你設計一個自來水加工廠,你有怎樣的設想,把你的意圖用文字或畫圖的方式表示出來。
。2)學生設計。
(3)學生展示自己的設計。
四、拓展活動
教師:隨著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淡水的使用量逐年增多,出現(xiàn)了淡水資源的缺乏現(xiàn)象,更嚴重的是大量的工業(yè)廢水排入到河流、田野……給環(huán)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請同學們課下對附近的工廠、河流進行調查。談談你的感想和解決以上問題的有效辦法。
板書設計:
一、水里有什么
雜質:溶解于水、不溶解于水
二、凈化辦法:
1.沉淀
2.過濾
3.消毒
三、設計自來水加工廠
小學科學課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獲得證據(jù),確定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 通過對比實驗,探究鐵生銹的原因。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懂得確定一種物質是否是新物質需要有足夠的證據(jù),培養(yǎng)證據(jù)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鐵銹是不同于鐵的物質,了解形成原因。
【教學難點】能設計完整實驗論證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堅持觀察記錄。
【教學準備】鐵片、銹鐵、鐵銹、電路、磁鐵、錘子
【教學過程】
一、出示生活實例圖片:很多的鐵制物品被銹掉了,影響了我們的使用,要控制鐵銹就要了解鐵銹。
二、觀察鐵銹,和鐵形成對比認識
1、提出問題,明了探究任務:鐵銹是從鐵變來的,那么鐵銹是鐵么?生答。怎樣證明鐵銹是不同于鐵的新物質呢?
2、取出鐵、銹鐵、鐵銹(刮下來的),仔細觀察回答,如何支持我們的看法?
3、引導思路:要看鐵銹是否是鐵,除了觀察等外,我們還要看鐵銹是否擁有鐵所具有的特性來驗證,尋找證據(jù)借鑒課本資料實驗探討填寫35頁表格。(指出:是對比實驗,注意可變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實驗注意點)
4、反饋交流探討結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發(fā)現(xiàn)說明你的看法的?
5、小結:我們通過觀察和敲擊、導電、磁鐵的吸引等實驗得到的結果都說明鐵銹不是鐵,是鐵產生的一種新物質,那么就是一種化學變化。是鐵和誰發(fā)生的化學變化呢?這是我們控制鐵銹的關鍵。
三、探索鐵銹形成成因
1、教師提出問題:是鐵和誰發(fā)生的化學變化呢?也就是鐵銹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2、學生大膽討論猜測。
3、制定研究計劃。
4、交流研究計劃,相互質疑補充,(對研究命題作出指導,通過比較“鐵為什么生銹?鐵生銹與什么因素有關?與具體學生單一猜想問題作出比較,指導問題選擇的可行性,人員分工等)
四、總結:
下周我們再上課的時候,相信同學們對鐵銹形成的研究會有不小的收獲,我們還可以獲取避免生銹的方法。
閱讀43頁相關資料——鐵為什么會生銹
小學科學課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青島版科學教材五年級上冊19課內容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學習測量物體的運動,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了解同樣時間和同樣距離時這樣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快慢。
2、讓學生學習測量和記錄一個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出示愛因斯坦的.圖片
師:這位科學家叫什么名字?
師: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叫愛因斯坦,他是現(xiàn)代物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在他的研究中曾經(jīng)說過非常有名的一句話。(出示:當物體的運動速度等于光速時,時間就會停止。)在科學研究中,距離和時間是兩個重要的條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9課距離和時間。(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初步感受距離和時間的關系。
師:下面我們先來做個小活動,請同學們和我一起來數(shù)5個數(shù)。
師:剛才從開始數(shù)到5,大家經(jīng)歷了5秒鐘的時間,那么你來估測一下,5秒鐘按你的正常速度走,你能走幾米?
學生邊說書寫副板書 5秒走
師:請同學們分別記好你的估測結果。
師:在教室里我給大家準備了4塊場地,以一塊場地為例,從起點走到另一端是5米的距離,在回到起點是10米的距離,大家再來估測一下,按正常的速度連續(xù)走完10米,你需要幾秒鐘的時間?(板書:10米用 )
師:估測可以為我們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參考,那么我們的估測結果是否準確?下面我們就通過活動來驗證,請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進行活動(出示分工示意圖),并且注意收集活動中的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活動結束請同學們討論一下通過這些數(shù)據(jù)你能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活動,匯報(大家在活動中,像個小科學家一樣,認認真真的活動,那個小組來匯報一下)
師:大家的發(fā)現(xiàn)非常有科學價值。
板書:相同的時間距離長速度快
相同的距離時間短速度快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通過提出問題,進行猜測,試驗驗證,得出結論,經(jīng)歷了一個科學研究的完整過程。
2、測量每段距離使用的時間
在大家活動的時候老師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大家按正常速度連續(xù)走更長的距離,大家想不想知道每經(jīng)過一段距離,所用的精確時間,我們應該怎樣進行活動,小組內談論一下,比一比哪一組的方法最科學最精確。
談論匯報
師:通過剛才我們設計了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教師布置場地
師:皮尺的0刻度為起點,附近的同學看一看你大約在起點的幾米處?下面我們從起點以4米為一個計時點,選幾名計時員,第一計時點,第二計時點……
師:每個計時點選一名小助手和計時員相對站在皮尺兩邊。
出示要求:
1、運動員連續(xù)走完全程;
2、計時員聽清老師口令一起計時;
3、計時員聽清相對應的小助手的口令,停止計時。
師:請一名運動員
師:在坐的每一位同學都是小裁判看一看他們配合的怎么樣。
下面我們先試走一次。
師:對于這次活動,裁判員有沒有需要提醒的?
師:下面我們就開始正式活動。
分別計時男女兩名學生
收集數(shù)據(jù)填在記錄表中
師:下面我們把收集的數(shù)據(jù)利用我們所學的知識用不同顏色的筆制作成折線統(tǒng)計圖,豎軸表示的是距離,橫軸表示所用的時間。并且分析一下,這兩條折線能給我們帶來什么科學發(fā)現(xiàn)?
學生制作,分析圖意
師:剛才同學們發(fā)現(xiàn)的非常好,在這幅圖上能發(fā)現(xiàn)線的坡度越大說明速度越快,線越直說明越的勻速運動。
師:其實還能帶給我們更多的科學信息,比如10秒能走20米,估算一下1分鐘能走多少米?如果這位同學從學校到家要走10分鐘,估算一下他家離學校有多少米?
三、拓展距離和時間的科學認識
師:今天我們所研究的距離和時間是科學研究中重要的條件,在天文學中有一個重要的單位光年,誰知道光年是一個距離單位還是時間單位?
師:光每秒300000千米走一年的距離,是一個距離單位,老師給同學計算了一下一光年的距離。誰來讀一讀。
師:我們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是一個普通的星體,我們要用這樣大的距離單位來度量宇宙,誰知道宇宙什么意思?
師:宇代表上下四方,所有空間無邊無際的距離;宙代表古往今來,無始無終的時間。
師:我們的祖先在遙望宇宙時,用他們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
師:織女星距離地球26.3光年,牛郎星距離地球16.5光年。它們之間也有16.4光年的距離。
四、課后延伸
師:距離和時間在科學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很多幫助,老師了解到(出示各種交通工具的速度)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數(shù)據(jù),根據(jù)兩地間的距離大體估算出我們所需要的時間,也能根據(jù)使用的時間估算出兩地間的距離,這樣能讓我們更合理的安排時間,從今天我們就更要學科學、用科學,讓科學更好的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小學科學課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課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以“玩陀螺”這一讓學生及感興趣的活動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從做陀螺、玩陀螺中觀察色光的混合現(xiàn)象,認識到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混合而成的,了解光的三原色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
課前盡可能地多做一些陀螺,通過充分的玩,讓學生有所感悟,有所收獲,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
教學目標:
1.能運用所學光的色散知識,制作各種陀螺;在玩的過程中有所發(fā)現(xiàn),并能及時地記錄表述自己的研究結果.
2.在做陀螺和玩陀螺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通過玩陀螺和做光的合成實驗,了解光的合成以及光的色散和合成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紅黃藍各種顏色的玻璃紙,較暗的環(huán)境中涂好七種顏色的字片手電筒各種各樣的陀螺.
學生準備:卡紙水顏料火柴棒膠水剪刀透明膠水雙面膠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首先我想調查一下,誰玩過陀螺?陀螺好玩嗎?怎么好玩?
2.你玩的也是那種抽的陀螺。有誰還玩過其它種類的陀螺?呵,沒有,是自己做的呢?還是賣的呢?
3.那么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就做個陀螺,用什么作陀螺呢?很簡單,一張圓紙片,
二、猜想假設:小組內進行。
三、制定方案:
首先出示幾個已經(jīng)制作好的陀螺,演示,講解制作的方法,步驟,然后讓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制作陀螺的方法。在制作過程中,要提醒學生注意使用剪刀時的安全問題。
四、實施探究:
1.給陀螺涂色
、僖竺總小組按教科書提出的顏色比例涂一個陀螺。
、谌缓笤僮寣W生在做好的陀螺上任意涂色,可以涂兩種,三種或更多種。
2.玩陀螺關鍵,讓陀螺穩(wěn)穩(wěn)地轉起來。
、偎伎迹涸鯓邮棺灾频耐勇蒉D得更穩(wěn)?
、趯γ總涂不同顏色的陀螺反復實驗,仔細觀察旋轉的陀螺呈什么顏色?
③指導學生及時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下來,以便回報交流。
3.教師小節(jié):如果你還想研究這個問題,還可以深入地查一查資料,有沒有知道這是一種什么現(xiàn)象,眼睛為什么變不出快速旋轉的圖案?這是一種視覺暫留現(xiàn)象,(師:板出)人的眼睛最快每秒鐘快速旋轉,看起來就是環(huán)形的,那么這種視覺暫留現(xiàn)象,你能想起來有什么應用嗎?
。ㄉ何覀兤匠?吹膭赢嬈褪窃O計師把它畫成一張一張的,然后快速地放出來的。)
師:動畫片就是利用人的視覺現(xiàn)象,那么這種色光混合該怎么解釋呢?我這兒有一個陀螺,是我自己做的,它轉起來是什么顏色的,(灰白色,顏色好像一下子消失了),如果感興趣可以回去試著做一個,具有彩虹顏色的陀螺,轉起來到底是什么顏色?牛頓曾經(jīng)給大家做過這個實驗,他能給大家解釋一個科學道理,到底是什么呢?
師:大約在1666年,24歲的牛頓,用三棱鏡把白色的陽光分解成了七種顏色,這就是彩虹。當他欣喜若狂地把這個發(fā)現(xiàn)報告給大家的時候,受到大家激烈的反對,牛頓為了驗證把七種色光也能合成白光,就用陀螺做了這個實驗,使大家理解了他的科學發(fā)現(xiàn)。
五、展示交流:
1、我們來研究善變的光
光的三原色(紅、綠、藍)相疊加的情況。
2、我的觀察記錄表(先讓學生自己填,教師小結)
組合方式組合效果(可以繪圖)
紅光+綠光黃光
紅光+藍光紫光
綠光+藍光淡藍光
紅光+藍光+綠光白光
3、讀一讀,說一說,課本資料卡,不僅要對故事中的知識加深認識,更要對其所折射出的科學精神深入體會。
六、拓展創(chuàng)新:
1.制作一個有趣的三色陀螺。
2.玩一玩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教學反思:
通過制作陀螺,玩陀螺,知道了白光可以被分解,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
【小學科學課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課教案06-11
科學課教案08-29
小學科學課《運動前后》教案07-02
小學科學課《運動前后》教案08-26
小學科學課堂中種茄子的教案01-22
科學課小學作文11-10
小學杠桿的科學課件06-10
科學課小學作文11-10
科學課教案:夏天的雷雨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