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轉》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地球自轉》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球自轉》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地球自轉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轉的軌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轉的重要特點,理解黃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guī)律。
3、學會運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與公轉現(xiàn)象,形成空間想象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樹立科學的宇宙觀。
教學建議
關于地球的公轉的教學建議
關于地球公轉的軌道、方向、速度和周期:教師可向學生介紹開普勒三定律,由此引入地球公轉內容的講授。在課堂教學中,除利用課本中《地球公轉的軌道示意圖》和表1、2《地球在公轉軌道不同位置時公轉速度的變化》進行講解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本期的圖片素材,或者自己制作動畫進行演示,將地球公轉運動中近、遠日點(到達時間和日地距離),公轉方向,角速度和線速度的變化特點,公轉周期等知識點直觀地展示出來。
地球公轉的重要特點是一個重點內容。教師可引導學生讀《二分二至時地球的位置示意圖》(數(shù)據(jù)庫中媒體素材有相應的動畫),分析得出地球公轉的兩個重要特點:①地軸與公轉軌道平面(黃道平面)保持66°34ˊ的交角;②地軸的空間指向基本不變。
關于地球自轉方向的教學建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也可以通過動畫),讓學生從赤道和南、北極投影的角度,觀察地球的自轉運動。特別是在南、北極投影圖上,要訓練學生識別地球的自轉方向。
關于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系的教學建議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圍繞太陽公轉,地球運動是這兩種運動的疊加,其結果就是形成黃赤交角。在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搞清地軸、赤道平面、公轉軌道平面(黃道平面)三者之間的角度關系,利用《黃赤交角示意圖》進行講解,形成學生的空間概念。這部分知識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關于地球自轉周期的教學建議
學生對于恒星日和太陽日的學習,是本節(jié)的難點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恒星日和太陽日示意圖》講解地球自轉周期,也可以通過與學生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向學生演示他們的區(qū)別。地球自轉周期的不同實際上是因為其轉動的參照物不一樣。
教學設計示例一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地球自轉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周期和黃赤交角。
3、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相互關系。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或用地球儀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學會用科學準確的語言等方式表示地理現(xiàn)象、概括地理特點的能力。
2、通過讀圖、畫圖、分析問題等活動,學習運用地理圖表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并初步樹立空間思維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使學生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2、通過讓學生參與多樣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養(yǎng)成觀察、思考和積極發(fā)表個人見解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內容揭示了地球運動的基本特征,是地球科學重要的理論基礎,并為理解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奠定了基礎。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相互關系是本節(jié)的重點,黃赤交角的形成是難點,難在建立較強的空間概念。教學中通過利用教具進行演示或讓學生參與演示活動,注重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將有利于學生深入、全面地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特點及兩者的關系。
本節(jié)內容學生在初中地理課已有所了解,教學中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運用演示、觀察、提問、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前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以及人類對宇宙的新探索。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要把研究的重點轉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
【提問】運動是物質的本質屬性,哪位同學能根據(jù)初中所學的知識,說一說地球是怎樣運動的?
【演示】發(fā)給每位學生(或兩人、四人)一個地球儀。若只有一個地球儀,可請l~2位學生到講臺前演示地球的自轉,要求學生注意地球自轉的方向,留心觀察在北極上空或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有何不同。
【講述】確定地球自轉方向時要注意:地球在太空中的運動一個顯著的特征是它有自己的旋轉軸,這個軸和地表的兩個交點我們定義其為南極和北極(實際上把哪一個定義為北極點,哪一個為南極點并不重要)。地球南、北方向是由南、北兩極的位置來決定的,是絕對的。地球上的東西方位則隨地球自轉而變化,是相對的。
【演示】要求學生演示地球儀,思考:如何確定地球的自轉周期?地球自轉周期究竟是多長?請學生聯(lián)系物理課和初中地理課所學知識回答。
【提問】確定地球自轉周期為一天(24小時)的參照物是什么?
對地球而言,太陽是天空中最亮的天體,所以人們選擇太陽作參照物,一天是24小時,叫做一個太陽日。但這不是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科學家們選擇了遙遠的恒星作參照物,由此確定地球自轉的周期。這是為什么?
【演示】教師自扮地球,讓前排一位學生扮作太陽,再讓最后一排的一位學生扮作遙遠的一顆恒星。教師面對太陽,也面對與之在同一直線上遙遠的恒星,邊轉動身體演示自轉,邊移動腳步演示繞太陽的公轉。教師自轉360°后,正好面對遙遠的恒星,卻不是正好面對太陽。因為教師已繞太陽公轉了大約一度,所以必須再多轉約1°,才能正好面對太陽。
【提問】以兩個不同參照物確定的地球自轉周期,哪個是真正的周期?周期的時間是多長?確定真正周期的意義是什么?
【講述】太陽日是人們生活中最常用的周期,如計量一天的長度,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等。
【活動】讓學生用太陽日計算地球自轉的角速度。
【提問】教師用地球儀演示自轉運動,問:地球自轉時,各地的角速度是否都一樣?自轉線速度大小是否相同?
【演示】用地球儀向學生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
【講述并提問】我們很明顯看到除了南北兩極外,其余各點的角速度都一樣,其角速度約為每小時15°,嚴格地講,這里應該用360°除以地球的自轉真正周期(即一個恒星日)來計算,想想為什么?因為各緯線圈的長度不一樣,所以同樣是自轉一周,不同緯度的地方,其走過的路程是不一樣的,顯然赤道地區(qū)的自轉線速度最大,赤道向兩極減小為零。
【提問】地球運動的另一種形式是繞日公轉,哪位同學能根據(jù)初中學習的知識和教材插圖1、22所給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轉?
【演示】讓學生以講桌面作為地球公轉軌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轉運動。提示學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轉的方向和公轉的狀態(tài),讓其他學生觀察和評價演示是否正確。
【提問】你能總結出地球公轉的方向?公轉中地軸的姿態(tài)嗎?
【閱讀】學生讀書圖1、20和表1、2及教材有關內容,分析說明地球公轉的軌道和速度特點,說明兩者間的關系。
【講述】因為地球公轉軌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形,所以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使地球繞日公轉中出現(xiàn)近日和遠日現(xiàn)象。開普勒第三定律證明:地球位于近日點及附近時,公轉速度快,位于遠日點及附近,公轉速度慢,表1、2已說明這點。
地球公轉速度變化很小,但地球在近日點附近公轉運動快,所用時間短;遠日點時,公轉速度慢,所用時間長,這對地球上冬夏季節(jié)的時間長短都有一定影響。
【演示】要求學生用手撥動地球儀自轉,同時手持地球儀使其公轉,演示自轉
《地球自轉》教案2
學習目標
1.理解地球自轉的基本規(guī)律
2.理解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產生原因和地理意義
3.初步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知識重、難點理解地球自轉的基本規(guī)律和晝夜交替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和地理意義
教學方法討論法、假設法、提問法。
導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地球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我們?yōu)槭裁锤杏X不到地球在運動呢?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如果地球變慢或變快,即周期變長或變短,將會發(fā)生上面變化?
2、完成地圖冊6頁第二題
3、中秋節(jié),當我們在杭州西湖欣賞三潭印月的夜景時,美國紐約卻是艷陽高照。你能解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
三、解疑釋疑,拓展升華
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的結合使其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同時,由于受到太陽、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生變化。
地球自轉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成為目前的略扁的旋轉橢球體,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約21千米。
地球的基本參數(shù):
赤道半徑:ae=6378136.49米
極半徑:ap=6356755.00米
平均半徑:a=6371001.00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ge=9.780327米/秒2
平均自轉角速度:ωe=7.292115×10-5弧度/秒
公轉時間:T=365.2422天
離太陽平均距離:A=1.49597870×1011米
表面溫度:t=-30~+45
自轉周期23時56分4秒(平太陽時)
公轉周期1恒星年
黃赤交角23度27分
地球海洋面積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殼厚度80.465公里
地幔深度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徑3482.525公里
表面積510067866平方公里
我的疑問:
老師解答:
《地球自轉》教案3
【教材分析】
本部分內容初看起來比較簡單,學生已經有了一些基礎知識。但其中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及時差問題是學生理解的難點,高考試題中涉及此基礎知識的比例也很大,這些問題都需要從這里得到解決,所以教學時要特別注意直觀性,幫助學生徹底解決此基礎問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利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自轉,并從各個角度觀察地球自轉特點。
2.利用燈泡或手電當太陽,讓學生觀察并體會地球自轉時各地晝夜有什么變化,從而理解各地時差,初步學會利用簡易工具換算時間。
【課程標準要求】
●用事實說明地球自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
●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
【教學用具】
師:地球儀、三球儀、燈泡、簡單的課件,時區(qū)分布表格(課前發(fā)給學生);生:彩色不干膠條、手電
【教學時間】1~2課時
【教學重點和難點】體會從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轉方向,理解時差產生的原因。
【教學方法】實驗操作,觀察總結,討論合作
【教學過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從哪個方向升起,又從哪個方向落下?
2.小時侯你認為是天轉還是地轉?現(xiàn)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轉的嗎?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轉對地球人有何影響嗎?
這里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經驗回答問題,并引入兩個專題(怎么轉和影響)的教學。
1.學生都能回答出來。
2.是天動還是地動,這還是個問題呢,可以激發(fā)學生講科學家哥白尼“地心說”的故事,鼓勵學生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轉的呢?
活動一:演示地球自轉運動
第一步:請3個學生到臺前來演示,大家評判誰演示的正確!(注意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具有代表性,觀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組內每個同學演示一遍,組員負責指正,要求人人會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儀上貼一彩色不干膠條,從3個角度觀察地球自轉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極上空看,南極上空看,最后總結出結論。
總結:地球自轉方向:從赤道上空看,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看,順時針方向
屏幕給出三幅地圖:A.面向赤道;B.面向北極;C.面向南極,要求學生標出地球自轉方向(化演示為圖示,增強實戰(zhàn)能力)并告訴學生:記住極地地球自轉方向將是以后解決以極地為中心的習題的關鍵!
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周期):一天,也是晝夜交替的周期。
活動二:利用手電或燈泡,觀察地球自轉運動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轉,面向太陽和背向太陽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撥動地球儀,看某地隨著地球自轉晝夜是怎樣交替變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選擇幾個城市,分別貼上不同顏色不干膠條:如北京、開羅、紐約等,看他們隨著地球自轉運動經歷晝夜的先后順序有什么規(guī)律。
說明:這里強調幾個時間點:日出(晨)、中午、黃昏、子夜。
學生總結:
1.由于地球是個不透明體,在太陽的照射下,面向太陽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晝;背向太陽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斷地自西向東轉動,地球上某地依次經歷了晨、午、昏、夜的晝夜交替現(xiàn)象。
3.不同的地點經歷的時間不同,同一時刻不同地點處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時間,東邊地點比西邊地點要先看到日出。
教師補充演示:利用書上問和圖進行解說。
練一練:給晝夜平面圖,讓學生判斷不同地點的時間,實現(xiàn)從立體地球儀向平面地圖轉化。
老師總結:地球自轉產生的現(xiàn)象:晝夜交替(強調不是晝夜),各地時間存在差異。
。ㄈ绻麜r間允許,可以補充下列內容)
小知識:古時人們判斷時間,是以太陽升到最高也就是正午時為12點,各地太陽最高時刻不同,所以正午時間不同,所以各地時間就不同,存在時間的差異,人們?yōu)榱讼嗷ソ涣鳎藶橐?guī)定了24個時間,經度每15度為一個時間,叫區(qū)時,使用這個時間的15經度范圍內的地方叫時區(qū),繪制成地圖就叫時區(qū)表,要想知道某地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不需要記憶,只需要使用時區(qū)表,如圖就可以查出。(下圖置于大屏幕上,學生使用簡圖)
活動三:《教你小技巧》:利用簡易時區(qū)劃分圖判斷各地時間
工具:時區(qū)劃分圖(教師提供)
第一步:將該表格的時間部分和空間部分撕
開(如上圖已撕開的時間表)并在時間表上把每個小時的時間都注出。
第二步:求解:明確已知時區(qū)和時間,求已知時區(qū)的未知時間。
將已知時間和該地所在時區(qū)(空間)重合在一起,所求時區(qū)的時間就能夠從“時間”圖上得出來。如圖:當北京時間為18點時,紐約時間是當日5點,開羅時間是12點……利用時區(qū)與時間的有機組合,你可以很方便地讀出圖上任意城市的區(qū)時(屏幕上老師用課件演示)。
第三步:學生練習,老師先隨便出題,給學生練習的機會;根據(jù)時事出題,比如德國世界杯比賽時間與北京時間的換算,2008北京奧運會與世界各地小朋友觀看時間的換算等等。
整節(jié)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最有收獲的是?(由學生來總結,往往比老師總結更有效)
課外作業(yè)布置
手工制作作業(yè):制作時區(qū)盤(給學生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選做)
1)材料:剪刀、彩筆、直尺、硬紙板兩張、膠水、子母扣、大頭針、鋼筆
2)步驟:
(一)將圖甲和圖乙貼在硬紙板上,用剪刀將圖甲按圖的范圍剪出圓盤(將時鐘剪去)。兩圖中心用大頭針穿孔,用子母扣別好,使圖甲可以自由轉動;
。ǘ┙o圖甲按陸地、海洋分別著色,將城市用紅筆使其突出顯示;
。ㄈ┰谝覉D底板的垂直于12點處繪出平行太陽光線,并標出地球自轉方向。
。ㄋ模┰谌战缇處外接一小塊硬紙條,延長日界線,在日界線兩側標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樣。同樣,在底板的24點處延長界線,在兩側標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樣。
【教學反思和后記】
本節(jié)課內容較多,難度也較大,試圖通過直觀地球儀演示觀察和小組合作的組織形式解決難點,設計思路新穎獨特,操作起來容易出現(xiàn)課堂混亂的問題及時間不夠的問題,需要提前考慮對策!
《地球自轉》教案4
一、新課展開
【生】4人一組討論。
【師】(1)抽生回答。
(2)邊播放“地球的自轉”第三部分晝夜交替邊講解晝夜產生的原因。
。3)提問:太陽上有晝夜之分嗎?
【生】同桌討論,舉手回答。
【師】
。4)抽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5)小結:地球是一個不透光的球形固體,陽光只從一側照射。
2、晝夜交替的原因和規(guī)律
【師】
。1)邊播放“地球的自轉”第三部分“從北極上空看晝夜交替現(xiàn)象”邊講解晝夜交替的原因——地球的自轉。
。2)提問:晝夜交替有規(guī)律嗎?
【生】同桌討論,舉手回答。
【師】
。3)抽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地球自轉一周,晝夜交替一次)
1、晨昏線(圈)
【師】
。1)邊播放“地球的自轉”第四部分邊指出晨線、昏線和晨昏圈。
。2)提問:晨線和昏線在地球的位置是否固定不變?
【生】同桌討論,舉手回答。
【師】
(3)抽生回答。引出晨線、昏線和晨昏圈的含義。
(4)晨線和昏線的定義。
晨線:隨著地球的自轉,地球表面由黑夜變?yōu)榘讜兊慕缇即為晨線。
昏線:隨著地球的自轉,地球表面由白晝變?yōu)楹谝沟慕缇即為晨線。
二、小結回顧
【師】(1)提問:地球的自轉有何規(guī)律?
【師】(2)抽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師】(3)提問:地球的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現(xiàn)象對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發(fā)展有沒有好處?
【師】(4)抽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三、作業(yè)
1、書面作業(yè):
作業(yè)本練習1—8小題。
2、活動作業(yè):
在晚上,利用自制地球儀,用手電當作太陽,體驗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現(xiàn)象和晨線、昏線和晨昏圈的含義。
《地球自轉》教案5
一、教學內容
選自(浙江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七年級第二冊。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學生在小學和七年級第一冊對靜態(tài)地球的認識及九大行星繞日運動初步了解的基礎上,繼續(xù)通過探究讓學生體會地球自西向東的自轉,以及由此體驗太陽的東升西落和晝夜交替的規(guī)律,同時,也為后面學習地球的公轉做好準備。是學生對地球原有認識的沿伸(從原來認識的靜態(tài)的地球——到動態(tài)的地球)。
三、學生分析
我校地處衢江區(qū)的山區(qū),學生對天文、地理方面知識了解的比較少;初一學生對空間想象能力也較弱。但學生對天文方面知識有濃厚的興趣。
四、設計理念
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及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突出科學探究體現(xiàn)科學本質,注重學生發(fā)展。)
本課的設計以皮亞杰為代表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建構主義理論認為認識來源于動作(活動),來源于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將個體認知結構的建構過程分為同化、順應、平衡和自我調節(jié)等環(huán)節(jié)。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包含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大要素。故本人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以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身份出現(xiàn),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最終達到對當前知識有效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努力體現(xiàn)如下特征:
1、強調創(chuàng)設情境并使學生進入情景。
2、強調組織學生進行協(xié)作學習活動。
3、強調為學生提供多種資源,讓學生自主學習和進行問題研究。
4、強調通過探究式教學方法,利用小組合作模擬形式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喜悅與樂趣。
5、強調學生進行意義建構。
五、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地球自西向東繞地軸旋轉特征。
2、通過模擬實驗觀察和討論。了解晝夜現(xiàn)象和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產生,知道晨昏線的含義及晝夜交替周期。
3、通過模擬地球自轉及其產生的晝夜交替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樂于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六、教學用具
地球儀、十字方向標、礦燭、火柴、白色的乒乓球十四組,地球自轉及晝夜現(xiàn)象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引入
師:同學們地球是我們的家園,你們對我們的家園——地球了解有多少呢?
生:-------------------------。(學生依靠以前所學所接受的知識進行回答,內容很豐富。)
師:同學們對地球了解的確實不少,現(xiàn)在我有一個問題哪個同學是否能幫我解疑?我們?吹教栔芏鴱褪嫉貣|升西落,是太陽繞地球旋轉造成的嗎?
(常見的先入錯誤概念與科學的正確概念發(fā)生沖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生:不對,是地球自轉的結果。
師:地球究竟是如何自轉的呢?今天就讓我們共同來探究《地球的自轉》。
(二)探究(1)地球的自轉
師:請同學們轉動地球儀,看看地球儀有幾種轉動方向?
生:(通過轉動地球儀)有自西向東和自東向西兩種。
提出問題:
師:地球究竟是繞地軸自西向東還是自東向西旋轉呢?
建立假設:
學生假設:1、地球自西向東旋轉。2、地球自東向西旋轉。
設計實驗檢驗假設:
師:如何來設計實驗檢驗我們的假設呢?
(根據(jù)以上的猜測假定太陽不動,用點燃的礦燭代表太陽,白色的乒乓球代表地球儀,在“地球儀”上某點貼上十字方向標以判定方位,在十字方向標中間插上一火柴代表觀察者。)
師:怎樣檢驗我們的假設是否正確呢?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以觀察者看到太陽是否是東升西落為標準。)
方案一:猜測地球自西向東旋轉。
方案二:猜測地球自東向西旋轉。
(學生進行探究,教師巡視,幫助學生解決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師:請各組派一代表匯報探究的結果,進行組間交流。
得出結論:
1、地球是繞地軸自西向東旋轉。
2、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結果。
師:我們從地軸北端或北極上方觀察和從地軸南端或南極上方觀察,地球儀旋轉的方向是怎樣的呢?
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從北極上方觀察地球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觀察按順時針方向旋轉。
師:我們的結論是否正確呢?讓我們坐上航天飛機離開地球到太空中看看吧!
播放地球自轉的課件。(通過學生相互間合作與探究得出了符合科學的正確的結論,學生有了成就感。)
(三)、探究(2)晝夜交替和晝夜交替現(xiàn)象
師:我們知道我們生活的一天中有白天和黑夜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否世界各地都同時是白天和黑夜呢?能否用我們現(xiàn)有的工具來研究和解決這個問題呢?
學生討論:---------------------。
教師小結完善其中一方案:(1、用點燃的礦燭代表太陽,白色的乒乓球代表地球儀,讓“太陽光”照射到“地球”上,觀察“地球”那部分被“太陽光”照到哪部分沒有被照到。各代表一天中的什么時候?2、轉動“地球”使它自西向東旋轉(即自左向右)轉動,觀察同一地點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小組中學生代表發(fā)言:“太陽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代表白天即(晝);“太陽光”沒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表示黑夜即(夜)。轉動“地球”使它自西向東旋轉(即自左向右)轉動,觀察同一地點會出現(xiàn)白天與黑夜交替現(xiàn)象。
師:造成晝夜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學生討論回答:----------------。
師小結:地球是一個不發(fā)光,也不透明的球體。在同一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這一半就是白晝,而被著太陽的另一半則太陽照不到,是黑夜,這就產生了晝夜現(xiàn)象。地球不停地自轉,晝夜也就不斷更替,地球每轉一周,晝夜就更替一次,這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現(xiàn)象。
師:晝夜更替一次的時間是多少?
生:約24小時。
演示:地球上被照亮與沒被照亮(即晝與夜)之間有一條分界線——晨昏線(圈)。
師:晨昏線(圈)有幾條?
生(討論):有無數(shù)條。
播放晝夜現(xiàn)象及晝夜交替現(xiàn)象課件。(使較抽象較難理解的現(xiàn)象直觀化、具體化、可接受化。)
師: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現(xiàn)象,對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發(fā)展有沒有好處?為什么?請大家課后思考。
師: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大家的探討、研究,你們對地球有那些新的認識?
及你得到了些什么?是否有新的問題!
生:小結(通過學生小結使新的知識與原有知識進行意義的建構,與原有知識進行順應。同時產生新的問題激發(fā)新的探究動機和目標。)
八、教學反思:
激發(fā)學生探究動機及興趣是有效進行探究式教學和這種教學是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本設計抓住學生的先入錯誤概念與科學的正確概念的沖突引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探究動機及學習興趣。本節(jié)課的內容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較高也較抽象,但通過模擬實驗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視化、易懂化使學生可操作化,效果較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切實以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身份出現(xiàn),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按照探究活動的步驟進行探究活動,使學生能真正的動起來、活起來,使學生能真正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在新課程標準下我們教師確實要改變教育觀念,不能做好好先生把學生捧在手心怕他碎了,含在嘴里怕他化了,應相信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只要我們能為他們創(chuàng)設起較好情境、合適的氛圍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完全可以在“開放、自主”的探究活動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地球自轉》教案6
《地球運動——地球自轉》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了解地球自轉方向及一些基本數(shù)據(jù)、兩個周期、速度。
2、通過運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地球自轉的特征
難點:地球自轉的周期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以“地球自轉運動”為主要教學線索,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活動,探究地球自轉的特征,為下節(jié)課學習地球自轉地理意義打下基礎。由于“地球的運動”內容基礎性和空間思維要求極強,在高中地理內容中,既是一個難點,又是一個關鍵點,還是一個考點,因此要花足夠的時間與學生共同探究。
另外,本章節(jié)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和作用!暗厍虻倪\動”是地理環(huán)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運動變化的基礎,因而也是高中階段地理學習的基礎。“地球公轉與季節(jié)”是在介紹完“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和“地球自轉與時差”之后進行的,從這點上說,此內容是“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的一個延伸。同時,對后面第二章《地球上大氣》的學習,特別是有關氣候知識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教學過程
【導入】
為什么太陽會東升西落?從今天的“鋤禾日當午”到明天的“日
當午”需要多長時間?
【學習新課】
。◣煟┦紫任覀儊砜匆幌逻@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W習目標展示)
1、了解了解地球自轉方向及一些基本數(shù)據(jù)、兩個周期、速度。
2、通過運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煟⿲W案的完成情況進行點評。
(生)對自己在導學案完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提問。
。◣煟┮龑W生共同探究,逐一解答。
疑惑一、地球自轉的速度
。◣煟┤魏我环N圓周運動,總離不開角速度和線速度。下面我們
就來探討一下地球自轉的速度。線速度是指做
圓周運動的物體在單位時間內轉過的弧長,角
速度是指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在單位時間內轉過
的角度。
(生)讀圖,合作探究下列問題:
。1)如何計算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和線速
度?
(2)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分布有何特點?除極點外,地球自轉的
角速度是多少?
(3)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分布有何特點? 疑惑二、地球自轉的周期
。◣煟┑厍蜃赞D一周所用的時間,叫做地球自轉的周期。由于選
取參照物的不同地球自轉有恒星日和太陽日兩個周期。
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點、地心第一次“三點共線”到下一次“三
點共線”的時間間隔為一個恒星日。太陽、地面上某地點、地心第一次“三點共線”到下一次“三點共線”的時間間隔為一個太陽日。
【活動】利用地球儀演示恒星日和太陽日
。◣煟┮粋恒星日地球自轉了多少度?一個太陽日地球自轉了多
少度?恒星日和太陽日誰是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
【高效探究】
。10分鐘高效討論探究)
要求:各組明確自己的任務,對于本組答案進一步整理、完善。
【展示】
展示要求:限時5分鐘,口頭展示,脫稿展示,分層次,要點化,注重小結。
《地球自轉》教案7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節(jié)課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又為下面的內容———了解這些運動所產生的地理意義打下基礎。
。ǘ┙虒W目標
1、認知目標
①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軌道等方面的規(guī)律和特點。
②了解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系,理解黃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導致的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guī)律。
2、能力目標
、賹嵺`能力:能正確運用地球儀來演示地球的自轉
能正確繪制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示意圖
、谧x圖分析能力:能運用圖示來正確分析和解釋黃赤交角的形成
能用相關的圖準確解析太陽直射點的回歸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3、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樹立辯證的唯物主義思想觀,認識到宇宙的一切物質都處在運動狀態(tài),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志趣。
。ㄈ┙虒W的重點和難點
1、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規(guī)律和特點
2、黃赤交角的形成
3、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guī)律
二、教學方法及手段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說過:施教之初,在于得法。所以要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教師應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由于本節(jié)難點多,而且較為抽象,如果應用傳統(tǒng)教學,不太便利,所以運用了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1、通過教具(地球儀)和多媒體動畫演示,讓學生根據(jù)課文來分析、歸納、比較地球自轉與公轉兩種運動。
2、借助多媒體動畫,結合課本插圖來解釋說明黃赤交角的形成
3、.運用多媒體動畫“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guī)律。
目的:使用多媒體動畫,將教材靜態(tài)信息加工成動態(tài)信息,化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以生動直觀的畫面給學生留下了鮮明、深刻的印象。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其強烈的求知欲,為攻破難點打下基礎。
三、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身心發(fā)育趨于成熟,知識面廣,具有較強的認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學能力,故教學過程以啟迪學生思維為核心,以學生主動參與為標志,在自主學習方式下,進行有效教學。
四、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引用毛澤東主席著名的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提問學生這種情況能否發(fā)生。
討論后給出明確結論:可以,因為地球在不停地運動,從而引入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兩種運動——自轉和公轉。
(這樣引入新課,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參與意識)
2、介紹地球自轉的基本規(guī)律
、傺菔径嗝襟w動畫“自轉”,講解概念:
提示學生注意地軸指向。
結論:自轉是圍繞其自轉軸(地軸)的旋轉運動,地軸傾斜,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谵D動地球儀,結合動畫,讓學生觀察地球自轉方向(提問學生)
結論: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為逆時針,南極上空看則為順時針
、壑v解地球的自轉周期:
首先提問: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樣才能知道地球已經自轉了一周?引導學生思考。
結論:地球自轉周期的度量需要一個超然于地球的參照點,這個參照點應當是固定不動的,故我們選擇一顆離地球非常遙遠的恒星,在地球上看來,恒星的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動的,以它為參照點算出來的周期即為恒星日。
、苓\用多媒體動畫和彩圖冊上的圖,講解地球自轉的速度—————線速度和角速度。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動畫,注意不同緯度的線速度、角速度的特征。結論:地球表面除南北極點外,任何地點的自轉角速度都一樣;
線速度則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遞減。
3、講解地球公轉的基本規(guī)律
①演示公轉動畫,提示學生觀察地球公轉軌道特征
結論:地球的公轉是圍繞太陽在轉動,其軌道為橢圓形,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導致地球有時離太陽較近,有時較遠,從而引出近日點和遠日點
、陂喿x表格“地球在公轉
軌道不同位置時公轉速度的變化”。提示學生閱讀時注意在近、遠日點時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差異。
結論:近日點較快,遠日點較慢。
4、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僦v清黃道平面和赤道平面及黃赤交角的形成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地球正著身子公轉,則黃道面和赤道面的關系如何?
應該是重合的,但由于地球公轉時是傾斜著身子的(即地軸傾斜):而且傾斜的方向保持不變,故黃道面和赤道面之間有一個交角,即黃赤交角。
、诜治鎏栔鄙潼c的移動規(guī)律
由于太陽的體積比地球大得多,因此可以認為太陽射來的是平行光。
設計兩個假設,引導學生分析思考。
假設1:假如地球表面是平面的,那么太陽光跟地面的關系(答案是到處都是垂直的,直射點有無數(shù)個。)
但地球是一個球體,表面是球形,故直射點只有一個。
假設2:如果地軸不傾斜,直射點和地面的關系(將永遠在赤道上。)
但地軸傾斜且傾斜的方向保持不變。因此在地球繞日公轉過程中,太陽有時直射在北半球,有時直射在南半球,有時直射在赤道上,范圍最北為23026’N,最南為23026’S,即南、北回歸線上。
演示動畫: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引導學生完成課本上的表1—3—1
5、本節(jié)內容小結
授課設計意圖:
整個教學過程以啟迪學生思維為核心,以學生為本位,發(fā)揮自主學習的優(yōu)勢,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力求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不將結果簡單拋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步步啟發(fā)引導下去分析、推理、判斷,并作出結論,然后教師簡評、補充、總結,這樣才能符合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和新課標的課改精神。
《地球自轉》教案8
教材分析
本節(jié)主要內容是地球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以及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地球運動是地理環(huán)境形成以及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變化的基礎,并影響到人類活動。一直以來,因其抽象、空間概念強,成為學習的難點。因此,教學時,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1.做好內容的取舍,把握好難度和深度,做到淺化,重現(xiàn)象描述,輕原理分析。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感受。
3.探究式教學貫穿始終,采用多媒體現(xiàn)代化手段幫助學生觀察到大尺度的地球空間運動,理解地球運動與相應地理現(xiàn)象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并解釋其基本的運動規(guī)律。
(2)用簡單工具正確演示晝與夜,以及晝夜更替。
(3)用實例說明地球運動所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動手演示,感知地球的運動,發(fā)展空間想象力。
(2)在探究自然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過程中,掌握科學方法,也體現(xiàn)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觀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明白任何地理現(xiàn)象都有成因,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正確的人地關系觀。
(2)培養(yǎng)堅持真理、崇尚科學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并解釋運動規(guī)律。
2.正確列舉實例說明地球運動所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
三、教學方法與教具準備
1.運用多媒體課件、地球儀等工具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立體、動態(tài)的空間概念。
2.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體驗,幫助學生將零散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3.學生自主學習、同桌合作學習、師生共同探究。
四、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第一節(jié)中,我們認識了地球的形狀,知道一些關于地球的數(shù)據(jù)。播放動畫“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贝蠹夷芙庖幌略騿?
學生回憶舊知回答。
“溫故而知新”,引入新課。
地球自轉有哪些特點呢?動畫:地球的運動。
根據(jù)教材內容,結合動畫地球的運動,完成學案“學生自主學習(一)”表格。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有針對性地鼓勵。
展示學習成果:“學生自主學習(一)”
讓學生展示自我,提高學習興趣。
晝夜交替現(xiàn)象是怎樣產生的?
、偃舻厍虿蛔赞D會產生什么現(xiàn)象?
②若地球是一個透明的球體會產生什么現(xiàn)象?
探究晝夜的形成:借助手電筒和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邊演示邊解說。
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解決問題,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如果分別從北極和南極看,還能簡單地說地球是自西向東轉嗎?教師動畫點撥。
表演者敘述,觀察者完成“學生合作學習(一)”。
了解我們是白天看NBA的原因,明白地理對生活是有用的。
師生共同學有關時區(qū)的知識。
和老師一起學習時區(qū)知識,并完成“師生共同探究(一)”中的空。
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和意識。
師生共同探究:怎么統(tǒng)一時間呢?
和老師一起分析、學習完成學案“師生共同探究(一)”。
分析問題能力,初步了解時區(qū)。
教師以詩的形式小結地球自轉。
說說對該詩的理解
活躍氣氛,溫習知識
播放動畫“走過四季”。
觀看動畫。
緩解氣氛,感受四季之美
和學生一起學“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知識。
和老師一起學,并完成學案上“師生共同探究(二)”。
生活體驗,上升為理性認識,為后面“學生合作學習(二)”作為知識準備。
組織學生分組探究,并給予指導。
小組合作探究“太陽的公轉”。
合作探究能力。
你學到了哪些地球公轉的知識?用動畫補充或強調。
利用“學生合作學習(二)”展示學習成果。
檢驗合作學習情況。
了解科學史上的“天轉還是地轉“之爭。
閱讀“是天轉還是地轉”。
培養(yǎng)堅持真理,崇尚科學的精神。
結合動畫,和學生一起學習五帶的劃分。
利用“師生共同學習(三)” 。
展示學習成果:五帶。
太陽公轉知識的延伸。
延伸拓展
思考并回答。
檢驗學習情況。
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和技能?有什么感想?
總結反思。
培養(yǎng)梳理知識、鞏固知識能力。
五、板書設計
地球的運動
1.自轉:自西向東,時間24小時,晝夜更替、時間差異。
2.公轉:自西向東,時間一年,四季變化、五帶。
《地球自轉》教案9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設懸導入法。引用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設置疑問】
“坐地日行八萬里”,可是我們明明每天見到的事物、所在的地點都是一樣的,是不是詩里寫錯了呢?其實我們每天坐在這里讀書學習其實并非“不動”的,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從地理的角度出發(fā)共同來探究下我們究竟是怎么“運動”的。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教學
【展示活動用具】地球儀
【問題】
(1)請同學們觀察老師手中的地球儀分別由哪幾部分組成?
(2)該地球儀是否是固定不動的?
【教師活動】撥動地球儀中的地球使其轉動
【學生活動】自主思考,回答
(1)分別由底座、半弧形的外圈、一根固定軸及一個小地球組成;
(2)其中的小地球是可以轉動的。
【師生共同總結】其實生活中,我們的地球也并非固定不動的,它就像我們的地球儀一樣是會轉動的。
【教師活動】可是它究竟是怎樣進行轉動的呢?請兩位同學上臺分別旋轉這個地球儀,觀看兩位同學是否出現(xiàn)錯誤。
【學生活動】實驗,自主思考,回答
【師生共同總結】地球儀上的地球是圍繞固定軸進行旋轉的,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同樣也有一根地軸,地球也無時無刻不在繞著地軸進行旋轉運動,旋轉時分為兩個方向,而正確方向則是自西向東不斷旋轉。
【展示活動道具】手電筒及地球儀
【實驗活動】請兩個同學上臺,一個同學手持手電筒,打開手電筒照射小地球的一面,關閉后再次打開,另一個同學旋轉地球儀中的小地球。
【問題】小地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學生活動】自主思考,回答。當有光源照射在地球上時,小地球儀被照射的一面變亮而另一面則為暗。
【教師總結】地球表面也有光源照射,就是太陽光。同時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正是因為它不能被陽光穿透因此在任何時刻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半球為白晝,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為黑夜。而區(qū)分白晝和黑夜的那一個圓圈所在的界限則是晨昏線。
【問題】
(1)地球是不斷旋轉的,地球自轉一周需要多長時間?
(2)地球的自轉會對白晝和黑夜有什么影響?
(3)不同的地區(qū)會有不同的時間,比如紐約時間、北京時間、倫敦時間等,這又是為什么?
(4)兩個極點(北極點、南極點)是否產生“運動”?
【學生活動】自主思考,小組討論,總結歸納,回答
【師生共同總結】
(1)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24小時,也就是一天
(2)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且由于地球自西向東旋轉因此太陽東升西落
(3)地球上不同經線所經歷的白天黑夜不同,因此出現(xiàn)了不同地區(qū)時間差異
(4)兩個極點進行旋轉運動。
(5)由于地球的自轉導致我們每天坐在這里學習的同時也“日行萬里”。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完成課后閱讀材料“是天轉還是地轉”,了解偉大的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以及“日心說”和“地心說”。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1)讓同學們回家之后自己動手進行本次課上的實驗,重溫知識。
(2)總結地球自轉的特征及其引發(fā)的地理意義。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轉教案
《地球自轉》教案10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
同學們,當你坐在平穩(wěn)行使的列車上,看到車窗外的景物在不斷后移。這是為什么?(相對運動的緣故)。
1.第一冊中我們學過:我們在地球上看到恒星繞北極星逆時針方向旋轉,為什么?
2.你知道為什么我們每天會看到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引起的。
二、制作模擬實驗要求及分析
1.制作兩個小用具(太陽平行光線板和十字方向標)
2.準備一個地球儀
注意事項:
火柴與地球儀表面是否垂直粘貼?
方向標的南北方向應與經線一致,東西方向則與緯線一致。
分別把旋轉著的地球儀的北極、南極分別超向學生觀察
分析:
1.繞軸旋轉問題
2.地軸指向北極星的方向。
3.自轉方向分別從北極和南極觀察地球旋轉的方向。
形象的比喻:
手勢判斷法:
從北極上空觀察:用右手大拇指指向北極上空方向,四指握拳的逆時針方向代表地球運動方向;
從南極上空觀察,用左手大拇指指向南極上空方向,四指握拳的順時針方向代表地球運動方向。
填寫實驗記錄
三、地球上的晝夜現(xiàn)象是地球自轉產生的嗎?
從全球看是怎樣的?
從地球上任意一點看又是怎樣的?
提示: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將制作好的太陽光線板對著美國,觀察此時中國與太陽光線的方位關系。
當太陽照向地球時,地球表面,大約有多大面積照不到太陽?為什么?
請你利用光的直線傳播畫圖分析。
宇宙中的天體都有晝夜現(xiàn)象嗎?分析太陽、月亮。
地球上產生晝夜現(xiàn)象的真正原因是:
、诺厍蜃陨淼奶卣鳎翰话l(fā)光
、铺柟獾恼丈
四、重復實驗
在原火柴位置相對的經線位置加粘一根火柴,用模擬實驗說明自轉時,白晝黑夜不斷變換,請根據(jù)日常經驗判斷地球自轉周期
讀教材圖“晝半球和夜半球”、“地球與太陽的示意圖”,了解晨昏線的含義:地球表面由黑夜轉為白晝的界線為晨線,相反為昏線。
拓展:
1.查找生命形成的原理,晝夜交替周期與地球上生命形成有關嗎?
2.在南半球看太陽和星辰是怎樣運動的?
3.在南半球太陽在早、中、晚的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樣的?
完成課后練習
完成科學作業(yè)本上的相關練習。
《地球自轉》教案11
教學目標
1、了解晝夜的產生,理解晝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2、理解地方時與地球自轉的必然聯(lián)系,了解地方時與區(qū)時的區(qū)別
3、記住地球自轉對沿地表做水平運動物體方向偏移的影響
教學建議
關于地方時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講清地方時的概念和地方時的早晚,并強調經度上的微小差別,都能造成相應的地方時之差,為講時區(qū)和區(qū)時的知識做好鋪墊。然后,由地方時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的麻煩,引出時區(qū)劃分和區(qū)時計算的教學。
關于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的教學建議
教材中,這部分內容是一個難點。在教學中,可以從現(xiàn)象入手,運用課本《長江三角洲的發(fā)育》圖,講明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規(guī)律。在課堂教學中,對于作南北向水平運動的物體,其偏移原因可以從高低緯度間線速度不同加以解釋;而對于作東西向水平運動的物體,其偏移原因較為復雜,應予以回避,待學生到物理課中去解決,重點放在地轉偏向力作用規(guī)律的運用上。
關于晝夜交替的教學建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地球儀講解,從地球是一個不發(fā)光、也不透明的球體,引出晝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線等概念,并且要求學生在赤道投影和極投影地圖上學會如何辨別晨線和昏線。接下來要說明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陽高度的變化情況。隨著地球自轉,太陽高度的日變化周期為24小時,也就是晝夜交替的周期(一個太陽日)。最后,聯(lián)系到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一是太陽日制約著人類的起居作息,二是晝夜交替的周期時間不長,使地球表面溫度變化不致過分劇烈,保證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機體的生存和發(fā)展。
教學設計示例
〖導入新課〗
1. 提問方式:說出地球的自轉方向和周期。
2. 演示方式:學生利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并說明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周期。
〖晝夜交替的教學〗
1. 演示:利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
2. 講解:晝半球和夜半球、晨線和昏線、太陽高度的概念,一日之內太陽高度的變化。強調:①晨昏圈平面與太陽光線保持垂直的關系;②晨昏圈上太陽高度為0度;③正午太陽高度是一天中太陽高度最大值;④晝夜交替的周期為一個太陽日;⑤地球上晝夜交替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3. 板書:晨昏線(圈):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
太陽高度(角):太陽光線對某點地平面的傾角(一天中,正午最大,早晨和黃昏為0度)
晝夜交替周期:24小時
〖地方時的教學〗
1. 板圖:在北極投影上每隔45°劃一條經線,并劃出由一側照射的太陽平行光線,由學生說出各條經線的時間。
2. 講解:在經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時就不同。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所以在同緯度地區(qū),東邊總比西邊先看到日出,時刻來得要早些。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一個小時,也就是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鐘。經度的微小差別,都能造成相應的地方時之差,這將給交通和通信帶來很大的麻煩。1884年,國際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統(tǒng)一標準劃分時區(qū),實行分區(qū)計時的方法。按經度每隔15°劃分為一個時區(qū),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qū)。各時區(qū)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qū)的區(qū)時。相鄰兩個時區(qū)的區(qū)時相差一小時。實際上,世界各國根據(jù)本國的具體情況,在區(qū)時的基礎上,還采用一些特別的計時方法,如半?yún)^(qū)時等。
3. 板圖:世界時區(qū)劃分圖
4. 練習:已知某時區(qū)的區(qū)時,計算另一個時區(qū)的區(qū)時。
5. 板書:地方時:因經度而不同的時刻
時區(qū):經度間隔15°的區(qū)域
區(qū)時:本區(qū)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
〖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的教學〗
1. 讀圖:《長江三角洲的.發(fā)育》
2. 講解:由于海潮的頂托作用,長江入?谔幮纬杀姸嗟纳持,將長江口水道分為南、北兩支。長期以來,人們發(fā)現(xiàn)北支水道不斷淤塞,沙洲逐漸與長江北岸相連,而南支水道則出現(xiàn)向南的側移。江北由于泥沙不斷的淤積,發(fā)育成廣闊的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的形成,地球自轉偏向力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地球自轉,地球表面的物體在沿水平方向運動時,其運動方向會發(fā)生一定的偏轉。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無明顯偏向。越向高緯,受地轉偏向力越大,偏移越明顯。這種現(xiàn)象在氣流和水流的水平運動中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有的地方甚至出現(xiàn)氣流和水流的旋渦。
探究活動
【活動主題】
自行設計模型展示地轉偏向力的產生原因
【活動步驟】
一、理解地轉偏向力的產生原因
二、觀看本期的媒體素材中關于地轉偏向力的視頻片斷,注意弄清楚這樣幾個問題:
。1)當攝像機在轉盤外面時,小球的運動線路是怎樣的?(是直線,說明水平運動的物體有保持其運行方向的慣性,以外空為參照物,小球實際上沒有改變方向)。
。2)當攝像機在轉盤上時,小球的運動線路是怎樣的?(轉盤順時針轉動時,以轉盤上的物體——小孩為參照,則看到小球沿著其本來的方向向左偏轉了,正好與南半球作水平運動的物體相似)。
。3)當轉盤中的小孩水平拋球時,小球的方向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以轉盤上的物體為參照,小球運動方向也發(fā)生同樣的偏轉)。
。4)當水平運動物體的速度發(fā)生改變時,偏轉有何新變化?
三、除了本錄像看到這種模型,還可以設計怎樣的模型可以展示地轉偏向力的作用?請學生自己動腦筋。地轉偏向力對地球上的什么現(xiàn)象有重要影響?
【成果展示】
可以通過自制的實物模型或者自制多媒體課件來展示地轉偏向力是怎樣產生的。
《地球自轉》教案12
目的要求
1 、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自轉和公轉的方向、時間 ; 明白晝夜現(xiàn)象是由于地球自轉形成的。
2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晝夜成因的模擬實驗)、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據(jù)日月星辰的視運動推想地球的運動)。
3 、通過認識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使學生體會到宇宙間的天體都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
課前準備:
1 、分組實驗材料——蠟燭,用乒乓球、鐵絲制成的小地球儀(在北半球處粘一個小紙人)。
2 、掛圖或投影儀——地球的自轉(標示地軸、自轉方向、陽光及晝夜),地球的公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 、提問:
。 1 )每天,我們看到太陽在空中是怎樣運動的?
。 2 )在一天的不同時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獵戶座)在天空中是怎樣移動的?北天的星座呢?
。 3 )伴隨太陽的東升西落,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
。 4 )晝夜現(xiàn)象有什么規(guī)律?
2 、你認為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循環(huán)的現(xiàn)象是怎樣形成的?
學習新課:
1 、指導學生認識地球的自轉
( 1 )講述:
關于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循環(huán)的現(xiàn)象,有的同學認為是太陽繞地球轉動形成的,有的則認為是地球自己轉動形成的,這是兩種不同的意見。
這個問題在歷史上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以前,人們憑肉眼直接觀察,一直以為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循環(huán)時由于太陽繞地球轉動形成的。后來,人們通過細致的觀察和深入思考,認識到這種現(xiàn)象是由于地球的運動形成的。
談話:明明看到太陽東升西落,為什么說是地球在運動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讓我們未聯(lián)想一些熟悉的現(xiàn)象:
、佼斈阕诳焖傧蚯靶旭偟钠嚴,看到路旁的樹、房子等物體會怎樣?(向后移動)
、谀銈冏^船嗎?在船上怎樣知道船是否在行駛?怎樣知道船在向哪個方向行駛?如果看船上的物體能發(fā)現(xiàn)嗎?為什么?
。 3 )講解:當我們隨同車、船一起運動的時候。會看到車、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運動 ; 同時,通過觀察車、船以外的景物的運動狀況,可以判斷我們乘坐的車船的運動情況。
。 4 )提問:
已當看到船艙外的景物是靜止的。這說明什么?
、佼斂吹酱撏獾木拔镌谙蚯耙苿樱@說明什么?
②當看到船艙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動,這說明什么?
。 5 )講述:我們可以根據(jù)物體間相互運動的關系,推想地球的運動狀況。
。 6 )討論:
①通過觀察,我們看不到大地在動。據(jù)此能說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嗎?為什么?(如果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們便是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船”或“船”上的物體,是不能判斷地球這艘大船動或不動的。)
①怎樣才能判斷地球動或不動呢?(要看地球以外的天體的運動情況)
、谕ㄟ^觀察可以知道,地球以外的太陽、月亮、星星等天體,每天都有東升西落現(xiàn)象,也就是說都在自東向西運動。這說明什么?(地球在自西向東運動)
、畚覀兛吹教枛|升西落總是循環(huán)出現(xiàn)的,這說明什么?(這說明地球在轉動)
、芴柮刻鞏|升西落,從看到太陽正南到再次看到太陽正南,相隔時間大約是多少?( 24 小時)這說明什么?(地球轉動一周的時間大約是 24 小時)
( 7 )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東轉動,這個分析是正確的,F(xiàn)在,人們可以乘火箭、航天飛機離開地球,從宇宙空間觀察地球,看到地球確實在轉動。(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地球自轉。)
我們知道地球是個球體,中間是赤道,兩端分別是南極和北極,穿過地軸南北極的一條假想的直線叫做地軸。(板書:“地軸”)
地球每時每刻都在以地軸為軸轉動著,地球的這種運動叫做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 24 小時。
。 8 )指導學生填寫課本中這個問題的空白。
。 9 )提問:
①什么叫地球自轉?我們根據(jù)什么知道地球在自轉?
②地球自轉的方向是什么?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多少?
③為什么在地球自轉過程中,我們會看到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2 、指導學生認識晝夜的成因
。 1 )討論:
①我們已經知道晝夜現(xiàn)象是伴隨太陽東升西落發(fā)生的。既然太陽東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轉引起的,那晝夜現(xiàn)象應該是由什么引起的?(由地球自轉引起的)
②請你想像一下,為什么在地球自轉過程中地球上會有晝夜現(xiàn)象呢?
。 2 )講述:為了證明這個問題,我們來做個實驗。每組都有一個用乒乓球做的小地球儀,我們就用它來實驗。
( 3 )分組實驗:
、冱c燃蠟燭,用蠟燭光代替太陽光,讓“太陽光”照射在“地球”上。
②觀察:”地球”的哪個部分被”太陽光”照亮?哪個部分沒有被照亮?想一想:這兩部分分別相當于一天中的什么時間?
③轉動地球儀。使它自西向東(即從左向右)轉動,觀察在同一地點 (例如貼小紙人的地方)是否會出現(xiàn)晝夜交替現(xiàn)象?
( 4 )匯報實驗結果。
(以上實驗也可以分步進行。如果分步實驗,匯報也分步進行。)
( 5 )討論:
、僖陨蠈嶒炚f明什么?
、诂F(xiàn)在,你認為晝夜交替現(xiàn)象是怎樣形成的?
。 6 )教師小結:
。ǔ鍪緬靾D或投影片地球自轉及晝夜成因。)
地球是個球體,太陽雙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著太陽的那面是白晝,背著太陽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轉動,晝夜現(xiàn)象就會交替出現(xiàn)。
( 7 )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這個問題的空白。
( 8 )提問:
、贂円宫F(xiàn)象是怎樣形成的?
、跁円宫F(xiàn)象為什么是交替循環(huán)的?
③晝夜的來臨為什么會逐漸發(fā)生的?
3 、指導學生認識地球公轉及四季成因
( 1 )談話:地球除自轉外,還有其他運動形式嗎?
( 2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地球公轉。
。 3 )觀察:
、購膱D中看,地球在怎樣運動?(繞太陽轉動)運動的方向是怎樣的?(自西向東)
、谀阒赖厍蚶@太陽轉一周要多長時間嗎?(一年)
、蹚膱D中看,地球在繞太陽轉動時,地軸的方向是怎樣的?(總是傾斜的,傾斜的方向、角度不變。)
。 4 )講解: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繞太陽轉動,地球的這種運動叫做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
由于地球在公轉時地軸總是傾斜的并且傾斜角度不變,這樣就造成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地球上同一地點受到太陽的照射情況是不斷變化的:有時太陽高度比較大,有時太陽高度比較小,有時太陽高度居中。我們知道太陽高度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氣溫的變化,這樣,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地球上同一地點的氣溫就會出現(xiàn)有規(guī)律的變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現(xiàn)象。
鞏固應用
l 、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提問:
。 1)什么是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轉會產生什么現(xiàn)象?
。 2 )什么是地球公轉?會產生什么現(xiàn)象?
。 3 )一天 24 小時是根據(jù)什么定的?
( 4 )在地球公轉一周的過程中,同時自轉了多少周?
。 5 )為什么一年有 365 天?
布置作業(yè)
觀察與思考: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時刻,南天的星座(獵戶座或其他任意一個星座,在天空中的方位有什么變化?(隨著日期的推移,自東向西移動。)你怎樣解釋這種現(xiàn)象?(這是地球在公轉過程中與周圍星座相互運動的現(xiàn)象。)
《地球自轉》教案13
一、內容與說明
1、內容
地球自轉的概況——自轉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線速度。
與地球自轉相關的典型地理現(xiàn)象——地方時。
2、地位與作用
本課題是高中地理“宇宙環(huán)境”篇的組成部分。地球是宇宙中一個普通的天體,認識地球的自轉及因此而產生的一些現(xiàn)象,對整個地球環(huán)境有個基本的認識,可為后續(xù)“自然環(huán)境”篇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線速度與角速度。
2、能夠理解由于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xiàn)象和時差。
3、能夠判斷地球自轉的方向,在地圖上判斷各點之間的方位關系。
4、能夠計算兩個地區(qū)之間的時差。
【設計思想】注重從“現(xiàn)象”引出“為什么”,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原因”。
三、教學重點、難點
區(qū)時的計算、涉及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日期的計算。
四、教學課時
1課時。(“地球自轉偏向力”另外安排一課時教學)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多媒體課件首頁上顯示一幅不停自轉的地球圖片,引入“地球的自轉”這一內容。
【設計思想】開門見山地將“地球的自轉”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較為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二)新課教學
1.從物理學中描述物體勻速圓周運動的幾個因素,引出地球自轉的幾個要素——方向、周期和速度(線速度、角速度)。
2.教師設問“什么是地球的自轉運動”,引出地球自轉的定義——繞著地軸自西向東地自轉。注意自轉軸是地軸,方向是自西向東,進而讓學生判斷從南、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
請一位學生上講臺,用地球儀為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并讓大家從南、北極上空觀察地球自轉的方向。得出在南北極上空觀察到的地球自轉方向分別為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
做一做,小練習: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氣流的運動軌跡,如下圖:
【設計思想】單是口頭描述“自西向東”“順時針”“逆時針”這些詞語,學生對地球自轉的方向仍然是模糊的;如讓學生邊用地球儀演示邊觀察,就比較直觀,容易理解和記憶。
3.復習經緯線的知識,如“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等。
【設計思想】絕大部分的高二學生對于初中時所學的經緯線、經緯度毫無印象,見到經緯線一籌莫展。所以適當補充經緯線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4.教師繼續(xù)設問“由于地球的自轉,我們地球上會出現(xiàn)哪些景象呢?”展示一份報道“20xx年7月10日的凌晨2點多,很多中國鐵桿球迷還圍坐在電視機前,關注著世界杯決賽的戰(zhàn)況!弊寣W生判斷這份報道出現(xiàn)在哪個國家的媒體上?
【設計思想】學生能夠判斷出是中國媒體的報道,從而引出“地方時”的概念,先讓學生辨析一下,“晝夜現(xiàn)象”和“晝夜交替現(xiàn)象”是不同的概念,也是不同原因導致的。教師同時用地球儀和手電筒進行演示。
5.教師再設問“世界各地的時間為什么會有不同?有怎樣的不同?”從而引出地方時,以及地方時的劃分。得出“時間的東早西晚”,經度每15度時間就差1小時,經度1度時間就差4分鐘。引出“北京時間”的概念,讓學生辨析“北京時間”“北京的時間”“東八區(qū)標準時”。
教師通過地球儀及多媒體的演示,幫助學生分析完成“北京時間”、“北京的時間”、“東八區(qū)標準時”之間的區(qū)別。
做一做,小練習:計算世界杯決賽(最近的一屆)是當?shù)貢r間幾點開始的?
6.教師引入當年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時的“丟一天”,引入“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概念:麥哲倫的船隊1519年9月從西班牙出發(fā),歷經三年又回到了西班牙。航海日志上為9月6日,西班牙當?shù)厝掌趨s為9月7日。這一天“丟”在了哪里?為什么會丟?
有一位雙胞胎孕婦從上海坐船前往舊金山,在接近日界線的時候生下了一個女孩,越過日界線后生下了一個男孩。若干年后,兩個孩子長大后了,他們也學了有關日界線的知識后,男孩說他應該是哥哥。你們認為他這么說有沒有道理?為什么?
【設計思想】從生活中的例子進行教學,學生容易理解,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7、教師總結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速度以及由于地球自轉而產生的地方時。大家看這張結構圖,對于今天的學習內容你已經掌握了多少呢?請同學們對照這張圖,自己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如有疑問,請?zhí)岢鰜怼?/p>
六、專家評析
地球的自轉運動是高二地理的學習難點,教師通過實物演示和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化、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本課題的設計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從“現(xiàn)象”引出“為什么”,分析原因,得出結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探究問題的興趣。
采用學生自主復習的模式進行最后的小結,在鞏固復習的同時,讓學生再次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中的問題,不斷探究,不斷解決問題,也是本課設計的一個特色。
當然,本設計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教師所舉例子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些問題是否符合高二學生的認知基礎等。
【《地球自轉》教案】相關文章:
《地球自轉》教案09-12
地球的自轉地理教案04-07
《地球自轉》教案反思01-25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轉教案11-08
地球自轉的教學設計教案05-15
《地球自轉》的教案反思范文01-29
地球自轉說課稿07-26
地球自轉方向09-22
課文《地球自轉》教案反思范文08-24